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检验医学杂志

检验医学

检验医学杂志

Laboratory Medicine 검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8640
  • 国内刊号: 31-191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472
  • 曾用名: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检验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吕元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在新生儿营养评价中的意义

    作者:葛青玮

    目的 通过血清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等生化指标的检测,探讨其在新生儿营养评价中的意义,从中找出能比较直接反映新生儿营养状况的判断依据和疗效评价的敏感指标.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08例新生儿血清中RBP、PA的含量;采用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清中Alb的含量;检测18例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静脉营养1周后血清中RBP、PA、Alb等指标,并与静脉营养前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出生体重儿组、低出生体重儿组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组、早产儿组RBP、PA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血清中RBP水平尤其低.18例低出生体重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在静脉营养5~7 d后的血清RBP、PA水平与营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检测血清中RBP、PA水平,可评价新生儿的营养状况,对及早发现新生儿营养不良,提高其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庆璋;徐凤玲;毕秀萍;王传新;邹明瑾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与并发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50名对照组、38例甲减治疗前组、31例甲减治疗后组空腹血清中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Hcy、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甲减患者治疗前FT3、FT4、HDL-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而Hcy、TG、TC、LDL-C水平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甲减患者治疗后血清FT3、FT4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Hcy、TC、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TG、HDL-C水平略有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甲减患者Hcy与FT3、FT4水平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T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TC、HDL-C、LDL-C均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Hcy水平升高是甲减患者并发CHD的重要危险因素.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了Hcy及血脂水平的代谢.测定血清Hcy水平对甲减并发CHD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血清髓过氧化物酶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贾克刚;刘军锋;马明坤;韩雪晶;柴俊岩

    目的 探讨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程度中的变化.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测定6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和20例造影阴性对照者的MPO水平,冠心病患者按造影结果分为3组.用免疫透射比浊测定hs-CRP,同时检测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以及白细胞(WBC)计数等指标.结果 造影阴性组MPO水平为(4.53±1.26)U/mL,病例组中狭窄程度≤50%为(4.35±1.12)U/mL,50%<狭窄程度≤75%为(3.57±0.77)U/mL,狭窄程度>75%为(2.92±0.47)U/mL.除狭窄程度≤50%组外,其他病例组血清MPO水平均显著低于造影阴性组.hs-CRP则与之相反.MPO水平与WBC计数呈正相关(r=0.389,P=0.003).结论 MPO在血清中的低水平表达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是独立于hs-CRP的炎症标志物.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与一氧化氮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翟中良;柯俊;陈晓文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和一氧化氮(NO)水平在2型糖尿病(DM)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胶乳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清Lp(a),采用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测定NO.结果 35例2型DM并发冠状动脉病(CAD)患者Lp(a)[(342.3±52.6)mg/L]和NO[(83.6±24.4)μmol/L]均显著高于未并发CAD组[(213.8±40.1)mg/L、(68.8±17.6)μmol/L]及对照组[(206.8±37.2)mg/L、(64.3±15.6)μmol/L,P<0.01),且两者呈正相关(r=0.635,P<0.01).结论 深入了解Lp(a)和NO在2型DM中的作用机制及两者的相互关系将有助于对2型DM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 应用国产前白蛋白试剂盒自建检测系统及其评价

    作者:吕礼应;刘万利;杨九华

    目的 比较分析上海科华前白蛋白(PA)检测试剂盒在Roche Modular及CL-7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建立的检测系统与Roche Modular可溯源的参考检测系统血清PA检测结果间的可比性及临床可接受性.方法 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对2个自建检测系统与Roche Modular参考检测系统检测的患者40份新鲜血清PA浓度进行线性回归与相关及偏差分析.结果 2个自建检测系统与Roche Modular参考检测系统血清PA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其相关系数(r)>0.99,平均相对偏差<8%.同时,自建检测系统间血清PA检测结果可比性明显优于与参考检测系统间的比较,其r=0.999,平均相对偏差2.96%.结论 2个自建检测系统血清PA检测结果与Roche Modular可溯源的参考检测系统相比可被临床接受,但具有一定系统正偏差,可在仪器上输入回归方程进行纠正,结果可比性明显提高,但可比性好不能证明其具有溯源性.

  • 不同检测系统17项常规生化结果的比对和偏倚评估

    作者:张秀明;李炜煊;郑松柏;陈滨鸿;曹永坚;孙蕾;林莲英;柯培锋;马骥

    目的 探讨不同检测系统间常规生化结果的可比性,为不同实验室检验结果的互认和实验室认可提供依据.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EP9-A2文件,以Modular PPI检测系统为目标,用患者新鲜血清对不同自建检测系统的17项常规生化结果与目标系统进行比对,计算自建检测系统(Y)和目标检测系统(X)之间的相对偏差,以美国临床医学检验部门修正法规(CLIA'88)允许总误差的1/2为标准,判断检验结果的可比性.结果 自建检测系统1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三酰甘油(TG)、总钙(TCa)、无机磷(IP)与目标系统不具可比性,自建检测系统2的白蛋白(Alb)、TBil、DBil、TG、IP与目标系统不具可比性,自建检测系统3的所有17个项目与目标系统均具可比性.结论 自建检测系统与目标系统的常规生化结果依项目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当用2个以上的检测系统检测同一检验项目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以实现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 新生儿苯丙酮尿症两种实验室筛查方法的质量评价

    作者:田国力;许洪平;朱伟明;管翌华;王燕敏

    目的 比较筛查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的2种检测苯丙氨酸(Phe)的方法--细菌抑制法(BIA)和荧光法.方法 参加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质量评价,分析BIA和荧光法的批内、批间误差及相对偏差,比较2种方法的结果.结果 用CDC质控品测得BIA批内变异系数(CV)为14.29%,荧光法为5.85%;用不同浓度质控品测得BIA批间CV分别为25.34%、20.86%、34.78%和25.72%,荧光法为16.46%、13.22%、19.53%和15.41%;BIA的PKU阳性检出率为5.04/10万,荧光法为7.79/10万.结论 荧光法较BIA具有更灵敏、准确、可定量、费时少的优点,国内今后应顺应其发展趋势,普及推广运用荧光法筛查新生儿PKU.

  • 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研究

    作者:伊心浩;朱新兴;张旗;刘东;杨琴

    目的 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水平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关系.方法 比较正常对照和各种AID确诊病例的血清GPI浓度,分析GPI在各种AID中的检测价值.结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组的GPI浓度和阳性率都显著高于其他AID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干燥综合征(SS)组、多发性肌炎(PM)组、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SSC)组和强直性脊柱炎(AS)组GPI的阳性率均在25%以下,显著低于RA组的阳性率(71.0%).结论 在各种AID中,RA组血清中GPI升高明显.血清GPI检测可作为RA的诊断指标.如果GPI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将对RA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 血清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作者:殷卫兵;杨芳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检测18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患者和156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UA水平及相关肾功能、血脂生化指标.结果 CHD组血清UA、肌酐(Cr)、尿素(Ure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UA与血清Cr呈正相关(r=0.513,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D的发病与TG、TC、HDL-C、LDL-C、non-HDL-C有关.结论 高UA血症不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关键词: 尿酸 冠心病 检测
  • B型钠尿肽水平对心力衰竭诊断价值的探讨

    作者:童明宏;左雪梅;张正银

    目的 探讨B型钠尿肽(BNP)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中的检测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2例心衰患者、34例非心衰的心脏病患者、32名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方法定量检测血清BNP水平.结果 心衰组BNP水平与非心衰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级数的增高,BNP水平逐渐升高,Ⅳ级组与Ⅰ~Ⅱ级组、Ⅲ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衰组治疗后B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定血清BNP水平有助于心衰患者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

  • 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在虫卵的定位及其免疫诊断价值初探

    作者:王志成;徐元宏;罗飞;李敏;郑美娟;罗庆礼;沈继龙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Sj14-3-3)在虫卵内的定位和重组Sj14-3-3(rSj14-3-3)的免疫诊断价值.方法 从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42 d的兔肝脏中分离虫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j14-3-3基因在虫卵期的转录水平;兔肝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内源性Sj14-3-3在虫卵内的分布和表达丰度.利用纯化的rSj14-3-3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结果 RT-PCR从日本血吸虫成熟虫卵中检出760 bp左右的基因片断;免疫组化显示Sj14-3-3主要分布在虫卵内毛蚴的体壁和两边的侧腺.检测急性、慢性患者和正常人血清抗rSj14-3-3抗原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0%、78.9%、0.0%;上述标本中抗SE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7.4%、88.9%和2.5%.结论 用ELISA检测抗SEA抗体和rSj14-3-3抗体诊断血吸虫病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Sj14-3-3在成熟虫卵阶段高表达,可能是SEA的主要组分,具有实用价值.

  • 用重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E2亚单位检测M2抗体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燕;姚定康;周晔;蒋廷旺;吴传勇;钱(王争);邓安梅;仲人前

    目的 用重组表达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E2亚单位(PDC-E2)检测M2抗体,以利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早期诊断.方法 采用重组表达的PDC-E2建立了免疫印迹法(IB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0例PBC患者血清的M2抗体,以其他肝病患者、自身免疫病患者、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40例PBC患者血清中检测出抗PDC-E2抗体阳性37例,阴性3例,阳性率为92.5%,而疾病对照组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中该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用重组表达的人PDC-E2检测抗体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PBC的临床诊断.

  • TSGF、GA19-9、CA242联合检测对胰腺癌术后复发诊断的应用

    作者:杨威;胡虞乾;金忱

    目的 研究与胰腺癌相关的血清中恶性肿瘤相关物质(TSGF)、糖类抗原19-9(CA19-9)和糖类抗原242(CA242)对胰腺癌术后复发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生化比色法和AXSYM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84例胰腺癌术后患者血清中的TSGF、CA19-9、CA242含量,并每月进行监测.结果 胰腺癌术后复发患者3种肿瘤标志物单项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4例术后患者在随访期复发者49例,其中TSGF 31例、CA19-9 33例、CA242 32例在确诊前已开始增高,上述标志物联合测定可提高对术后复发诊断的敏感性.结论 TSGF、CA19-9、CA242术后联合测定能较早的提示胰腺癌术后的复发,并能明显提高对胰腺癌术后复发诊断的敏感性.

  •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分析

    作者:李美珠;林爱珍;冯振华;杨长兰

    目的 探讨血清过敏原体外检测在过敏性皮肤疾病病因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311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吸入性及食人性过敏原进行检测.结果 311例患者血清总IgE抗体阳性率92.3%(287/311),而特异性IgE阳性率为81.0%(252/31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7%(P<0.005),其中吸入组特异性IgE阳性率49.5%(154/311),尘螨、粉尘阳性率高,屋尘次之;食入组特异性IgE阳性率41.5%(129/311),牛奶阳性率高,虾、鲜贝次之.结论 过敏原与过敏性皮肤病关系密切,尘螨、粉尘、牛奶是皮肤病患者主要致敏原,血清过敏原检测可提示确切的过敏原,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指导意义.

  • 鳞状细胞癌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检测与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岚;宋浩伟;潘秀军;沈立松

    目的 通过检测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后的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指标,预测小细胞肺癌的复发和转移,为此类患者的术后巩固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SCC、NSE和CYFRA21-1,并计算三者与肿瘤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在45例复发患者的样本中,NSE升高35例,CYFRA21-1升高29例,另有7例样本出现SCC升高,并且在手术后半年尤为明显.结论 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后,NSE和CYFRA21-1的上升与小细胞肺癌的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建议作为患者肿瘤随访的检查指标.

  • CDMA和PCR-SSP方法对HLA-B27分型的探讨

    作者:王连友;李丹慧;曹红荣;孟现军;潘亚军

    目的 了解补体依赖性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CDMA)对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检测结果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实验作为参考实验,对用CDMA方法检测过的标本用PCR-SSP方法进行复检,比较2种检测结果.结果 用2种方法对216例标本进行检测,其中212例标本结果一致,4例标本CDMA为阴性而PCR-SSP为阳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5,0.1<P<0.25).结论 CDMA方法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结果.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β2糖蛋白I抗体检测的意义

    作者:周红;王美美;陈巧林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抗β2糖蛋白I(β2GPI)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半定量测定56例SLE患者及4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抗β2GPI和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率.结果 SLE患者血清抗β2GPI和ACA阳性率分别为69.6%、80.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SLE伴有血栓栓塞症状或病史者抗β2GPI为94.1%,高于无血栓栓塞症状的SLE患者(P<0.01).结论 SLE患者抗β2GPI的高表达与其临床症状,尤其是血栓栓塞症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雌激素和孕激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 RCAS1表达的影响

    作者:葛冰磊;洪学军;王青青

    目的 探讨体外雌激素和孕激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表达SiSo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肿瘤抗原(RCAS1)分子的影响.方法 用浓度为10-12~10-8 mol/L的雌激素或浓度为10-9~10-5 mol/L的孕激素作用乳腺癌细胞MCF-7后,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CF-7细胞RCAS1 mRNA水平的变化,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分析MCF-7细胞表达RCAS1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在10-12~10-8 mol/L范围内随着雌激素浓度的增加,MCF-7细胞RCAS1 mRNA的表达呈递增趋势,在10-11、10-10、10-9、10-8 mol/L范围内雌激素组与未处理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10-9~10-5 mol/L的孕激素浓度的增加,MCF-7细胞RCAS1 mRNA的表达呈下降趋势,孕激素各组与未处理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RCAS1单克隆抗体能检出相对分子质量为32 000的条带,其灰度随着雌激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随孕激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弱.结论 雌激素可上调MCF-7细胞的RCAS1分子表达,孕激素可下调MCF-7细胞的RCAS1分子表达.

  • 人型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和生长特性的研究

    作者:贾亚利;潘展砚;叶元康;夏红;王建军;徐燕萍;王秀萍

    目的 研究人型支原体(Mh)的生长曲线、菌落形态演变等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分离方法.方法 取临床妇科阴道标本58例,同时接种液体培养基与固体培养基.在固体培养基上挑单菌落放人液体培养基进行纯化.选一株纯化的Mh接种于液体培养基,每隔4 h看颜色变化测pH值,并取10μL液体滴种在固体培养基上,计数菌落得出生长曲线.对不同生长时间的菌落拍照.从生长曲线得知对数生长期,并可在此期间进行保种.结果 妇科阴道标本临床分离的Mh阳性率为8.62%;明确了在固体培养基上Mh菌落的生长演变过程;得到了Mh特有的生长曲线,并由此推出Mh在液体中大生长数量及其时间、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和对数生长期及液体生化反应的pH值颜色改变规律.结论 Mh的分离诊断,应该以固体培养基为基础,显微镜下看到典型的Mh特征性"油煎蛋"菌落为准.在液体培养基中Mh的传代以及保种在40 h左右,即1/2对数生长期好.

  • 可用体外翻译获得的可溶天然型EGFP的表达

    作者:黄学文;潘杰;安仙园;诸葛洪祥

    目的 构建能在体外大量表达可溶性天然型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pET28a-EGFP原核表达载体.方法 以质粒pEGFP-N1为模板扩增EGFP基因,EcoR Ⅰ和Hind Ⅲ双酶切EGFP基因序列和pET28a载体.T4 DNA连接酶连接,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提取载体,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将pET28a-EGFP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观察荧光.体外翻译系统中加入重组pET28a-EGFP载体,孵育后观察荧光.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鉴定EGFP.结果 测序证实pET28a-EGFP中的EGFP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序列完全一致,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大肠埃希菌BL21(DE3)和体外翻译系统中强烈荧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7 000的EGFP高效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能在体内和体外稳定表达的可溶性天然型EGFP的pET28a-EGFP载体,为进一步体外筛选抑菌药物提供了可靠的报告载体.

  • 上海浦东新区东南地区2004年至2005年细菌耐药情况的分析

    作者:汪瑞忠;毛美丽;汪海刚;房华;刘艳;孙静凤

    目的 调查上海浦东新区东南地区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情况,了解上海周边地区与市区细菌耐药情况的差别及细菌耐药性的变迁.方法 使用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收集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地区临床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数据.结果 2004年与2005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29.7%、40.7%;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22.9%、41.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28.3%、34.2%;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84.9%、88.3%.产ESBLs与非产ESBLs细菌之间耐药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SA与MRCNS及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与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细菌之间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04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较同年市区的检出率低,但2005年已经上升,与2004年的市区检出率相近.MRSA 2年的检出率分别较市区2004年的检出率低,但上升较快.

  • 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

    作者:潘芸;徐瑞龙;郑雅萍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观察其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 对502株大肠埃希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用筛选试验和确证试验确认产ESBLs菌株.结果 502株大肠埃希菌中2003年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29.9%,2004年检出率为34.6%,2005年检出率为43.8%,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 我院产ESBLs菌的阳性率较高,应开展检测,同时加强耐药性监测,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

  • 手镜细胞型急性白血病

    作者:余文明

    手镜细胞型急性白血病(AL-HMC)是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中40%以上的白血病细胞呈手镜形的一种形态学变异型.首例由Schumacher等[1]于1977年报道,以后又报道不少病例,约占AL的3%~24%[2],近年来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现介绍如下.

  •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应春妹;翁文浩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重要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日益增多,仅次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并且呈现多重耐药现象,已引起临床医生和微生物工作者的高度关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包括染色体基因突变,外膜孔蛋白改变,药物主动外排系统和产生灭活酶等.细菌耐药基因通过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整合型噬菌体、整合子的水平传递等发生传递.我们就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机制,尤其是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的有关研究作一详细综述.

  • 载脂蛋白M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史清海;路西春

    载脂蛋白是脂蛋白的组成成分,生理功能是构成并稳定脂蛋白的结构,参与脂蛋白与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的结合及其代谢过程.迄今发现的载脂蛋白已有20余种,它们通过不同的途径调节体内的脂质代谢.载脂蛋白M(apolipoprotein M,apo M)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载脂蛋白,是疏水性分子结合蛋白家族(lipocalin family)成员.apo M基因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中,且具有极高的同源性.目前apo M在机体内的合成及表达的生理意义尚不明确,我们就apo M的生物学特性和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儿童尿液分析与尿沉渣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晓卫;谢国锦;戈建军;戈萱

    目的 探讨儿童尿液分析与尿沉渣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日本东亚Sysmex UF-100全自动尿流式分析仪和韩国盈东Uriscan-Pro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沉渣镜检3种方法分析1 000例尿液标本.结果 UF-100尿流式分析仪与镜检符合率较高.结论 UF-100可弥补干化学法检测的不足,显微镜可排除UF-100的假阳性及假阴性.

  • 244例髓细胞白血病FAB分型与WHO分型关系及其意义

    作者:胡敏

    目的 对244例髓细胞白血病[急性原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b)、急性早幼粒粒细胞白血病(M3)、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亚型(M4EO)、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血液学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基因学检查方法检测患者标本.结果 细胞形态学特征:M2b异常中幼粒细胞,M3异常早幼粒细胞,M4EO异常嗜酸粒细胞,CML粒系细胞.染色体检测表明:M2b、M3、M4EO、CML分别与各自特异性染色体t(8;21)(q22;q22)、t(15;17)(q22;q21)、inv(16)(p13;q22)、t(9;22)(q34;q11)密切相关.融合基因检测表明:M2b、M3、M4EO、CML分别与融合基因AML1-ETO、PML-RARα、CBFβ-MYH11、BCR-ABL密切相关.结论 M2b、M3、M4EO、CML4种白血病患者不论在临床特点上,还是细胞形态学上都有各自一定的特征.4种白血病分别与特定的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种白血病分别与特定融合基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定的染色体和融合基因可作为白血病的标志物,对白血病的诊断、预后估计、监测治疗和微小残留白血病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型有利于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

  • 宫颈病变筛查方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宋丽君;魏波;李英勇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佳筛查方法.方法 通过对280例受检病例进行巴氏、液基细胞学及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以组织学为金标准,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拟然比、阴性拟然比为评价指标,评价3种方法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结果 巴氏细胞学、液基细胞学、第2代杂交俘获试验(HC2)灵敏度分别为72.9%、91.5%、85.9%;特异度分别为82.3%、84.1%、69.1%;准确性分别为80.9%、87.6%、76.8%;阳性预测值为76.1%、84.3%、70.1%;阴性预测值为79.7%、91.4%、85.4%;阳性拟然比为4.12、5.75、2.78;阴性拟然比为0.33、0.10、0.20.结论 联合应用液基细胞学和HPV DNA检测是检测宫颈病变的有效筛查方法,细胞学异常或临床怀疑异常,应结合阴道镜做进一步诊断,有利于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 急性颅脑损伤后部分凝血指标变化的研究

    作者:崔桂萍;郭海枫;薛凯

    目的 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部分凝血指标变化对判断损伤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检测4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4 h、3 d、7 d的D-二聚体(DD)、抗凝血酶(AT)、纤维蛋白原(Fg)血浆含量,结合临床格拉斯哥评分(GCS)分型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预后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伤后24 h内、3 d、7 d分别与对照组比较,DD、Fg均有统计学意义,DD含量与GCS、GOS呈负相关;Fg与GCS、GOS呈正相关;AT有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D、Fg对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明显参考价值,可作为临床应用的监测指标.

  •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指标动态观察及意义

    作者:池胜英;王明山;谢海啸;陈凤娣

    目的 探讨凝血实验室指标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26例在分娩前后出现DIC的产妇,于确诊DIC时,对症治疗后2 h、24 h、7 d常规凝血试验及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Ⅷ∶C)、血浆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活性(AT∶A)、纤溶酶原活性(PLG∶A)、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组织因子(TF)含量,同时检测31名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结果 发生DIC的产妇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常规凝血试验均发生明显变化,治疗后各参数逐渐恢复正常,至第7天大部分参数在正常参考范围内;治疗前血浆DD、Ⅷ∶C、VWF、TF、TA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T∶A、PLG∶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各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第7天时,除DD、VWF、TF、PLG∶A有轻度异常外,其余参数基本正常.结论 常规凝血指标及凝血分子标志物不仅可用于诊断产妇DIC,也是产妇DIC治疗过程中很好的监测指标.

  • pH值检测手套在阴道宫颈炎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黄小琪;林英辉

    目的 探讨pH值检测手套在阴道宫颈炎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pH值检测手套法由妇女自测,同时取阴道分泌物做传统pH值测定及念珠菌检查,取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检查.结果 以pH值>4.5为阳性,pH值检测手套检测的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率为93.5%、念珠菌感染为91.5%、沙眼衣原体感染为70.6%、解脲脲原体感染为32.3%;在细菌性阴道病检测中,pH值检测手套较传统pH值检测法敏感(x2=4.389 6,P<0.036),其余感染两者检测结果未见差异.结论 pH值检测手套既可作为细菌性阴道炎诊断指标,也可以用于宫颈炎的筛查.

  • 患儿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诊断价值

    作者:刘宁

    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是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易引起人类多种疾病,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早期检测患儿MP和CP血清中的IgM抗体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 菌种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体会

    作者:曹俊敏;杨雪静;孙西铃;许志良;陈益民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中各种试剂和培养基的质量验证、鉴定和药敏结果的准确性验证等室内质量控制需要各种标准菌株;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更需要临床分离菌株来研究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和各种耐药机制,因此菌种保存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目前使用的较为广泛的主要有2种保存方式,一是对细菌进行分类存放,即对冰箱预先进行分区,每一区对应一种细菌,并标明该细菌名字,如肺炎克雷伯菌放入肺炎克雷伯菌对应的区域,该方法可方便查找特定细菌,也有利于各种细菌数量的统计,缺点是临床细菌种类较多,且分离到的各种细菌的概率不同,不利于低温冰箱内有限空间的充分利用,而且查找到期的菌株也不方便;二是对所有细菌不分种类进行统一编号并登记.

  • 实验室血液样本管理流程的信息化监控

    作者:向波;陈涛;肖洪广;刘忠民;范勇杰;钱征;方宝林

    实验室内样本管理流程包括样本核收、分析前处理与室内质控、样本分析过程与结果审核、分析后处理与存放位置查询.在以往的样本流程中,存在许多难以监控且易发生失误的节点,尤其血液样本的检验医嘱属性及收样时间、前处理过程中样本的水浴与离心时间限制、检测项目的多仪器分配、检测过程中样本的状态属性、报告审核时的多条件校验、检测完成后样本的存放查询与销毁等,无法实时监控,较易导致项目漏检错检、样本遗失或检验报告超时等差错.随着实验室分析仪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临床依赖实验室检测项目的需求加大,使以往的样本管理无法适应"高品质、高效率、高自动化"的实验室发展.

  • 两种三酰甘油测定法的对比研究及偏倚评估

    作者:沈广虎;于娜;王丽娜;王兆成;赵毓祥;张文英

    根据对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测定室间质评资料的分析,我临床实验室报告的TG测定值(5个批号)均超出靶值范围,为负偏差,存在系统误差.我室使用的TG测定商品试剂盒,其方法设计中含有"去游离甘油(freeglycerol,FG)"和"去维生素C(Vit C)"干扰的步骤,此可能是造成负偏差的原因.为验证2种方法学的差异,我们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批准的《用患者样本进行方法学对比及偏差评估EP9-A指南文件》要求,对上述2种方法测定患者样本的结果和测定质控血浆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以系统地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及偏倚评估.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和血浆胰岛素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志栋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记忆、认知等智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与增龄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都很高.近年来AD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已知AD的可能病理机制有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能量代谢障碍淀粉样蛋白代谢异常、细胞骨架改变、神经细胞凋亡、自由基损伤等.研究显示,胰岛素抵抗(IR)可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这些病变.因此研究IR与AD的关系对探讨AD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及其防治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 浅谈US-200尿沉渣定量分析仪、金标法尿微量白蛋白及尿11项干化学仪检测的体会

    作者:杨媛魁;王福刚;朱文秀;于帆;贾雪枝

    近年来,尿液的常规检验随着各种生物、生化技术的进展以及自动化仪器的广泛使用,逐步朝着自动化检测的方向迈进.无论从方法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都优于传统的手工法.

  • 急性髓系白血病巨核细胞病态改变二例

    作者:梁华兵;朱蕾;卢兴国;龚旭波;赵小英

    十余年前我们观察到巨核细胞脱核和核浆连体分离现象[1],其后提出脱核的3种形态[2].进一步观察发现,巨核细胞极性状核是由高度重叠的胞核解聚、分离(或持续不断的异常分裂)演变而来,且多无血小板产生,但个别例外.我们报告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伴巨核细胞散开和逸核的异常形态,其中1例异常巨核细胞有众多血小板生成.

  • 疟原虫引起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骨髓象分析

    作者:李彩霞;徐伟珍;毛剑锋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征(hemophagocyticly mphohistiocytosis,HLH),是由T细胞介导的组织细胞增生异常的综合征.我院今年发现1例间日疟引起HPS的病例,国内未见报道,我们对其骨髓象变化进行了分析.

  • VEGFR-2/KDR三区的载体构建、表达及胃癌患者抗-KDR抗体的检测

    作者:陈小波;黄锡全;张隆;谢爽;孙健;康向东

    目的 扩增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激酶插入受体(VEGFR-2/KDR)三区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获得纯化蛋白.检测胃癌术前患者外周血中抗-KDR抗体水平,为进一步研究KDR与抗-KDR抗体在胃癌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从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提取总RNA,逆转录后,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KDR胞外段三区基因,连接到pMD18-T载体测序;酶切后将目的 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埃希菌DH5α内并提取质粒,经双酶切鉴定后,再转化入表达菌株BL21(DE3),异丙基-β-D硫化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用Ni2+-NTA树脂纯化、复性;用获得的蛋白包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板,用ELISA检测32例胃癌患者和35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抗-KDR抗体水平.结果 构建了表达载体pET28a(+)-KDR3,并获得高效表达,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16000,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抗-KDR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VEGFR-2/KDR三区基因成功克隆到表达质粒内并表达.为进一步研究KDR与抗-KDR抗体在胃癌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及可能为胃癌的血清学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 增殖诱导配体及其受体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作者:施健;张冬雷;崔之础;毛振彪;邱亚萍;唐卫东

    目的 分析增殖诱导配体(APRIL)及其受体在不同肿瘤组织及肿瘤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FQ-PCR)检测了临床上常见肿瘤组织中APRIL及其受体mRNA的准确含量,并以靶基因和内参mRNA含量的比值作为评价靶基因表达水平的指标.结果 肿瘤组织中APRI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交界组织(P<0.05)和正常组织(P<0.05);B细胞成熟抗原(BCMA)和穿膜蛋白活化物(TACI)表达水平在大多数肿瘤组织中与正常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RIL在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黏膜(P<0.05),APRIL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P<0.05),而其受体BCMA和TACI在各组胃黏膜病变之间表达水平无揶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建立RFQ-PCR检测APRIL及其受体mRNA含量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度和重复性;APRIL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除了BCMA和TACI外,肿瘤细胞可能还存在APRIL未知受体;APRIL在某些类型肿瘤有可能主要是通过受体BCMA而不是TACI发挥作用.

  • 人NKG2A、CD94的基因克隆和真核共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焦玉莲;王来城;张捷;崔彬;马春燕;赵跃然

    目的 构建真核共表达载体pNKG2A-IRES-CD94.方法 提取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NKG2A、CD94基因,分别克隆pMD-NKG2A、pMD-CD94,对克隆基因进行DNA序列分析.pMD-CD94经XbaⅠ和Sal Ⅰ酶切,插入相应酶切的真核表达载体pIRES(多克隆位点B),NKG2A经XhoⅠ和Mlu Ⅰ酶切,插入相应酶切的pIRES-CD94(多克隆位点A).结果 扩增的DNA片段和预期的人NKG2A和CD94大小一致;DNA序列分析显示,克隆的基因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中人NKG2A和CD94基因序列一致.酶谱分析显示,NKG2A和CD94正向插入表达载体pIRES.结论 成功构建了含人NKG2A和CD94的真核共表达质粒pNKG2A-IRES-CD94,为研究NKG2A和CD94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的结果比较

    作者:蔡枫;陈山;孙志华;高筱玫;陈娟娟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乙肝病毒(HBV)感染早期、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达峰值时,即可检出HBV核心抗体IgM(抗HBc IgM),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抗HBc IgM近乎100%阳性,抗HBc IgM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确诊的免疫学指标之一,一般滴度较高,可持续3~6个月[1~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HBc IgM阳性,说明HBV在肝内复制活跃,肝脏炎症损害明显.抗HBc IgM既是乙型肝炎近期感染的指标,也是HBV在体内复制的指标,并提示患者血液有传染性[3].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Bc IgM阳性时,通常滴度较低.抗HBcIgM阴转预示急性乙型肝炎逐渐恢复.

检验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