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检验医学杂志

检验医学

检验医学杂志

Laboratory Medicine 검험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8640
  • 国内刊号: 31-191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472
  • 曾用名: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检验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吕元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HPV DNA分型联合"三阶梯"技术对子宫颈癌前病变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

    作者:张雪丹;翁跃颂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分型联合"三阶梯"技术[即HPV阳性+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阴道镜检查→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在大样本宫颈癌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进行宫颈癌普查的妇女9033例为实验组,按照宫颈癌"三阶梯"筛查方案,首先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检查,阳性者进行分流处理:对HPV16亚型、HPV18亚型阳性者或者年龄超过45岁者进行TCT检查+阴道镜检查→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对其他阳性者进行随访.另选取对照组2448例,进行HR-HPV DNA+TCT检查→阴道镜检查→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 实验组HR-HPV DNA阳性率7.82%(706/9033),TCT检查+阴道镜检查阳性365例,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阳性119例;对照组HPV阳性及TCT≥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典型腺细胞(ASCUS/AGUS)2.57%(63/2448),阴道镜检查63例,行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39例.2个组行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癌检出率:实验组0.17%(15/9033),对照组0.16%(4/2448),2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 DNA分型联合"三阶梯"技术在大样本人群的宫颈癌普查中是一种简便、经济和方便分流管理HPV阳性者的方法,值得推广.

  • 血浆肝素结合蛋白和降钙素原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作者:潘晓微;李克诚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肝素结合蛋白(HBP)在血流感染及其感染严重程度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确诊为血流感染并血培养为阳性的患者57例(血流感染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名(对照组)和非细菌感染患者50例(非细菌感染组)作为对照,测定各组的HBP、PCT水平,比较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者的PCT和HBP水平,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比较各组间检测指标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检测指标对血流感染的检测效能;对血流感染者进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对评分结果 进行分段,采用SNK和单因素多项Logistic回归比较SOFA评分和PCT、HBP的关系.结果 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中的PCT和HBP平均水平分别是6.8(4.2~15.6)ng/mL和(105.3±51.8)ng/mL,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中的PCT和HBP平均水平是6.2(4.5~7.8)ng/mL和(168.1±79.2)ng/mL.PCT和HBP对诊断血流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91.2%、73.7%,特异性分别为94.0%、88.0%,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3、0.880,SOFA评分19~24分和13~18分的患者PCT结果高于1~6分和7~12分的患者,但19~24分和13~18分的患者PCT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P结果随着评分升高血清水平也升高.结论 PCT比HBP在诊断血流感染方面具有优势,但HBP能更好地显示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

  • 血清神经肽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

    作者:缪应新;甘洁民;陈洁;施泓;姜文容;赵虎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肽Y(NPY)水平与冠心病(CHD)病变程度(病变累及的冠状动脉支数)的关系.方法 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的患者作为CHD组(172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3个亚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以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管腔狭窄或狭窄<50%的非CHD患者作为对照组(18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血清NPY水平,并收集血压、血糖、血脂等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CHD组性别、年龄、吸烟率及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重指数(BMI)和高脂血症患病率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NP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HD患者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之间NPY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男性患者比例逐渐升高,其发生3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P<0.05).女性CHD发病年龄明显大于男性(P<0.05).结论 NPY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CHD的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

  • HbA1c、C肽和尿NAG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孟凡飞;刘萍;杨聚豪;蒲晓允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C肽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单项及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36例T2DM患者及62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将T2DM患者分为T2DM早期肾损伤组(124例)和单纯T2DM组(112例).分别检测3个组HbA1c、血清C肽及尿NAG.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 正常对照组、单纯T2DM组和T2DM早期肾损伤组HbA1c、尿NAG水平依次增高,血清C肽水平则依次降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血清C肽和尿NAG联合检测诊断T2DM早期肾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6,明显高于各项指标单项检测(AUC分别为0.860、0.883、0.709)及两两联合检测(HbA1c+尿NAG、HbA1c+血清C肽和尿NAG+血清C肽的AUC分别为0.876、0.919、0.902);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9%和85.7%.结论 HbA1c、血清C肽和尿NAG是判断T2DM早期肾损伤的有效指标,3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T2DM早期肾损伤的检出率.

  • 使用经固定细胞的DNA检测Prader-Willi综合征

    作者:杜成坎;孙恒娟;兰小平;杨永臣;孙嘉鹏;许无恨;张泓

    目的 探讨以外周血染色体检查或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查剩余的固定细胞作为DNA来源,采用甲基化特异性(MS)聚合酶链反应(PCR)与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S-MLPA)方法 进行Prader-Willi综合征(PWS)分子检测的可行性,为采用少量全血液样本同时开展染色体、FISH和分子检测奠定基础.方法将13例受试样本分为正常对照组(3例)、确诊组(2例)和疑似组(8例)3个组.将所有的冻存固定细胞进行离心,弃固定液,采用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进行DNA提取,13例PWS样本同时采用MS-PCR与MS-MLPA进行检测.结果 13例DNA样本的A260/A280比值平均为1.94±0.1、浓度平均为(64.0±10)ng/μL、片段大小均在10 kb以上;MS-PCR检测发现正常对照组父源与母源条带均存在,确诊组仅存在母源条带、父源条带缺失,疑似组父源与母源条带均存在;MS-MLPA结果表明除确诊组2例提示为父源缺失型PWS外,其余2个组结果都提示为正常.结论 来源于固定细胞的基因组DNA在纯度、浓度及完整性方面均可满足MS-PCR以及MS-MLPA检测的实验要求,可用于PWS临床分子检测及其相关实验.

  • MMP-11和转录因子Sp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史晓宇;孟玮;张敬;贾倩;聂双发;赵峻峰

    目的 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和转录因子Sp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MP-11和转录因子Sp1的表达.结果 MMP-11和转录因子Sp1在72例结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3.89%(46/72)和66.67%(48/72),与在2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和1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1的过表达与结肠癌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在结肠癌组织中MMP-11和转录因子Sp1的表达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45,P<0.01).结论 MMP-11和转录因子Sp1与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结肠癌浸润和转移潜能及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 MTHFR 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

    作者:原永明;章晓鹰;顾熙东;张珏;韩倩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芯片杂交法检测81例ACS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正常患者51例、合并HHcy患者30例]及98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MTHFR 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HHcy及ACS发病易感性的关联.结果 ACS组和正常对照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原则.相对于正常对照组,MTHFR C677T位点TT基因型相对于CC基因型、TT基因型相对于CT+CC基因型、T等位基因相对于C等位基因,其发生ACS的OR值(95%CI)分别为2.60(1.12~6.03)、2.02(1.06~3.86)和1.66(1.09~2.53).在ACS患者中,MTHFR C677T位点TT基因型相对于CT+CC基因型,发生HHcy的OR值(95%CI)为2.74(1.08~7.00).结论 MTHFR C677T位点TT基因型是HHcy的危险因子,可增加ACS的发病风险.

  •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和血小板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静;骆剑明

    目的 测定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型和血小板(PLT)水平,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女性原发浸润性乳腺癌患者92例为乳腺癌组,以同期体检健康女性50名为对照组;采用血液分析仪测定PLT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型CD3+、CD4+和CD8+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乳腺癌组外周血CD3+和CD4+明显降低,CD8+和PLT明显升高(P<0.01).乳腺癌不同病理特征外周血中CD3+和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不同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患者间外周血中CD4+和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不同组织分级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患者间外周血中CD4+和PL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外周血中CD4+与PL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等级相关系数(rs)=-0.43,P<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CD4+低水平和PLT高水平,二者呈显著负相关,且与乳腺癌的组织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密切有关.

  • 口腔白念珠菌耐药性与基因分型及耐药基因表达的分析

    作者:孙康德;陈铖;陈旭;张家胜;虞中敏;陈福祥

    目的 了解口腔白念珠菌耐药情况及其基因型分布,初步探讨其耐药表型、基因型、生物膜与耐药基因(CDR1、ERG11)表达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用ATB Fungus 3药物敏感性试剂盒对所收集的125株口腔白念珠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结晶紫法检测白念珠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通过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PCR)对白念珠菌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耐药基因CDR1和ERG11的表达.结果 在125株白念珠菌中筛选出7株耐药株.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为4.8%(6/125),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0.8%(1/125),对氟胞嘧啶的耐药率为0.8%(1/125).重复序列PCR将菌株分为4个型别,其中1型19株、2型2株、3型2株、4型2株,各型之间在耐药率、生物膜形成能力、ERG11和CDR1的表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45、0.769、0.686、0.782).耐药组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和ERG11表达能力强于敏感组(P值分别为0.001、0.002),而CDR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6).结论 绝大部分口腔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少数对抗真菌药物耐药,以对伊曲康唑耐药为主.各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耐药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强于敏感株.口腔白念珠菌重复序列PCR分型与耐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耐药株耐药基因ERG11的表达总体强于敏感株.

  • 女性泌尿生殖道的无乳链球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黄韵;张正银;王亚婷;金英;郑怡菁;金军;徐文怡;余凤萍

    目的 了解分离自女性泌尿生殖道的无乳链球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方法 收集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常规培养,对分离所得无乳链球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无乳链球菌77株,以女性<50岁女性占94.8%生殖道分泌物来源为主.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对四环素耐药率高(84.4%),其次是红霉素(63.6%)和克林霉素(29.9%).此外,存在一定比例的左氧氟沙星(24.7%)、环丙沙星(24.7%)、呋喃妥因(1.3%)耐药,存在对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和莫西沙星的中介菌株;未发现对替加环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和青霉素的耐药菌株.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试验(D试验)阳性率75.0%,发现2株少见L-型耐药表型.结论 青霉素仍可作为临床治疗无乳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红霉素与克林霉素存在诱导型耐药,应引起对特殊耐药表型的重视.医院应密切观察细菌耐药性以防范多重耐药菌的出现.

  •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基因分析

    作者:何建业;曹在秋;代志峰

    目的 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的携带和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筛选2014年6月—2015年12月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3年文件判读,排除重复分离菌株,选出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菌株共29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KPC、NDM、VIM、SPM、GIM、IMP、OXA23、OXA24、OXA51和OXA58等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在分离的29株耐药菌株中共检出KPC阳性11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0株、大肠埃希菌1株;检出NDM阳性7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3株、大肠埃希菌4株,并有2株检测出变异基因NDM-5.结论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为携带KPC和NDM型碳青霉烯酶基因.

  • 单核细胞LOX-1、CX3CR1表达与冠状动脉近段/中段狭窄的关系

    作者:刘军锋;敬锐;刘雅宁;霍茜瑜;刘志礼;贾克刚;李永姝;韩雪晶;林文华;刘运德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表达与冠状动脉近段/中段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5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近段/中段狭窄组(至少1支主要冠状动脉血管近段或中段狭窄≥50%,简称狭窄组;47例)和病变不明显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11例).以26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记录3个组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LOX-1、CX3CR1荧光表达强度,以Gensini积分系统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比较单支病变、2支病变及多支(3支及以上)病变患者单核细胞LOX-1、CX3CR1的荧光表达强度.分析单核细胞LOX-1、CX3CR1荧光表达强度与各项指标及Gensini积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冠状动脉近段/中段狭窄性疾病的影响因素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狭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LOX-1、CX3CR1荧光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病变不明显组及对照组(P<0.01).狭窄组中单支病变、2支病变、多支病变之间外周血单核细胞LOX-1、CX3CR1荧光表达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LOX-1、CX3CR1荧光表达强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Gensini积分均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显示,CX3CR1是冠状动脉近段/中段狭窄的影响因素[比值比(OR)=1.771,95%可信区间(CI)1.200~2.616],且具有一定的诊断效力(ROC曲线下面积为0.733).结论 单核细胞LOX-1、CX3CR1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近段/中段狭窄的病变过程,但与其狭窄程度无关.单核细胞CX3CR1高表达是冠状动脉近段/中段狭窄的影响因素,且对疾病诊断有一定的效力.

  •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对检测老年性痴呆的临床价值

    作者:凌迎春;周月琴;段迪;胡玲敏

    目的 分析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蛋白)对检测老年性痴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0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0名同期、同年龄段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2个组血液标本,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个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2个组认知功能,并分析s100β蛋白与患者MMSE评分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中s100β蛋白水平为(82.07±11.5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49.16±2.23)pg/mL(P<0.05);s100β蛋白在老年性痴呆检测中的灵敏度为71.35%,特异度为84.67%;观察组的MMSE评分[(15.93±4.6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6.17±3.02)分](P<0.05);s100β蛋白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276,P<0.05].结论 s100β蛋白在老年性痴呆检测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其血清水平越高者,痴呆程度往往越严重,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老年性痴呆的指标.

  • 不同标本测定儿童25-羟基维生素D的比对分析及偏移评估

    作者:周后钢;毛安华;谭浩

    目的 分析儿童末梢血与静脉血血浆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差异及可比性,为2种标本25(OH)D检测结果的互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85例儿童末梢血和静脉血血浆25(OH)D水平,采用直线回归分析计算2种标本检测结果 的相关系数、直线回归方程以及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移.结果 末梢血25(OH)D水平明显低于静脉血(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静脉血25(OH)D/末梢血25(OH)D比值与静脉血血细胞比容(HCT)末梢血HCT比值呈明显正相关(r=0.634,P<0.01).末梢血和静脉血25(OH)D水平显著相关(r=0.995),各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移均在试剂盒给定的误差范围内.结论 末梢血血浆25(OH)D水平低于静脉血,但结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临床上可以采集末梢血检测25(OH)D.

  • 抗CCP抗体和抗MCV抗体等多种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万辉;王泽筠;亓琳;耿丽丽;张璐璐;刘义庆;许瑞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蛋白33(RA33)抗体、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类风湿因子(RF)及其亚型、红细胞沉降率(ESR)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临床确诊的RA患者165例、非RA结缔组织病患者120例、体检健康者80名,分别检测其血清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抗GPI抗体、抗MCV抗体、RF-IgA、RF-IgG、RF-IgM、RF及ESR水平,并对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诊断RA的敏感性分别为抗CCP抗体85.4%、抗RA33抗体11.0%、抗GPI抗体67.2%、抗MCV抗体84.0%、RF-IgA 82.4%、RF-IgG 17.0%、RF-IgM 83.6%、RF 87.8%、ESR 81.8%,特异性分别为抗CCP抗体95.0%、抗RA33抗体98.3%、抗GPI抗体83.3%、抗MCV抗体90.0%、RF-IgA 91.6%、RF-IgG 95.8%、RF-IgM 70.8%、RF 83.3%、ESR 70.8%.抗CCP抗体和抗MCV抗体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8%和96.7%.结论 抗CCP抗体和抗MCV抗体是对RA有较高诊断价值的血清学标志物,与抗RA33抗体、抗GPI抗体、RF-IgA、RF-IgG、RF-IgM、RF及ESR的检测结果相结合,可提高对RA的诊断率,有助于RA的临床诊断.

  • CD62p、IL-6和hs-CRP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则金;王厚照;林一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P选择素(CD62p)、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5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60例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将125例RA患者按疾病活动度分为高度活动期组(35例)、活动期组(42例)和缓解期组(48例).分别检测各组受检者血小板CD62p阳性率及血清IL-6、hs-CRP水平.结果 RA组患者的血小板CD62p阳性率、血清IL-6和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度活动期组患者3个指标均明显高于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P<0.05),活动期组患者明显高于缓解期组(P<0.01).选取活动期组和高度活动期组能随访到的患者52例,其中治疗有效者49例,在治疗后6个月时3个指标明显较治疗前下降(P<0.01),在治疗后12个月时CD62p阳性率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后6个月时明显下降(P<0.01),且CD62p阳性率和hs-CRP水平与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5、0.547,P<0.05).125例RA患者CD62p阳性率与IL-6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0、0.539,P<0.01).结论 RA患者血小板CD62p阳性率及血清IL-6、hs-CRP水平的高低与RA的病情变化相关,可为RA的诊疗提供依据.

  • 孕妇血清性激素、IGF-1与25(OH)D的关系

    作者:王娟;李引弟

    目的 探讨孕期妇女血清性激素及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与25-羟基维生素D[25(OH)D]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随机抽样法抽取362名孕早期孕妇作为实验组,同时纳入与实验组年龄、抽样时间相匹配的未孕妇女136名作为对照组.将受试者根据抽样所处季节分组:1—6月抽样的受试者被纳入第1组,其中实验组Ⅰ125名、对照组Ⅰ62名;7—12月抽样的受试者被纳入第2组,其中实验组Ⅱ237名、对照组Ⅱ74名.用相关性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性激素、IGF-1和25(OH)D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不同月份25(OH)D水平有一定差异,其在4月时低[(24.1±7.9)nmol/L],在8月时高[(50.2±8.3)nmol/L],实验组Ⅰ与实验组Ⅱ间25(OH)D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经产妇的血清25(OH)D水平[(39.7±8.4)nmol/L]显著高于初产妇[(30.8±7.9)nmol/L,P=0.013];实验组25(OH)D、雌二醇、孕酮和17-羟孕酮(17-OH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睾酮、雄烯二酮和IGF-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OH)D的水平与生育次数存在弱相关性(r=0.21,P=0.04);25(OH)D水平与性激素及IGF-1间的相关性较弱;当血清25(OH)D的水平增加1 IU时,雌二醇的水平减少7.9%.在不同25(OH)D水平组的孕妇间,各性激素及IG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早期血清25(OH)D水平与性激素或IGF-1的水平间不存在相关性.

  • Semaphorin 3A检测对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艺欣;魏殿军;宁莉

    Semaphorin家族是一组控制血管、器官、细胞迁移、细胞因子释放及轴突生长的系列蛋白,Semaphorin 3A(Sema 3A)是其中研究为透彻的家族成员之一.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Sema 3A是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标志物.Sema 3A作为新的急、慢性肾损伤标志物已被证实,但尚需大量的研究数据来确定其诊断性能.Sema 3A是未来临床治疗方面的一个非常有前途的靶点,是肾损伤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对Sema 3A这一肾损伤诊断标志物作一综述.

  • 格特隐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研究进展

    作者:金亮;沈定霞

    格特隐球菌主要感染免疫力正常人并以肺部感染为主,格特隐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治疗、预后、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等均与新生隐球菌有所不同.文章对格特隐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方法作一综述.

  • 循环微粒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云聪;崔婵娟;乔蕊;张捷

    微粒(MP)是细胞活化和凋亡时脱落产生的囊泡,大小为0.1~1.0μm,可以转移多肽类、蛋白质、磷脂类、DNA及mRNA等.多种方法可以用于检测MP,目前主要应用流式细胞术.随着对MP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MP与多种疾病如肿瘤、感染等的发生、发展有关,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有着较大的应用潜力.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血浆3-甲氧酪胺方法的建立

    作者:秦嘉倩;彭颖斐;陈方俊;邵文琦;吴炯;张春燕;王蓓丽;郭玮;潘柏申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的检测血浆3-甲氧酪胺(3-MT)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 .方法 对LC-MS/MS的分离条件(色谱柱、柱温、pH值)进行优化,建立检测血浆3-MT的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回收率、精密度、低检测下限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 以同位素氘代作为内标,采用BEH HILIC色谱柱进行分离.流动相为100 mmol/L甲酸铵缓冲液(pH值为3)和纯乙腈,梯度洗脱;柱温为35℃.LC-MS/MS检测3-MT的线性范围为5~1000 pg/mL,定量检出限为5 pg/mL,天间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6%和<7%,回收率为97.1%~109.3%.由于3-MT在室温中稳定性较差,因此需冰浴送检.结论 建立了检测3-MT的LC-MS/MS方法,能够灵敏、准确地检测血浆3-MT水平.

  •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在解脲脲原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石瑛;王云凤;路璐;任静静;马丹;李琳

    目的 初步探讨利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检测解脲脲原体(UU)R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例捐精体检者采集尿道拭子,分别采用SAT检测UU RN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UU DNA,并采用培养法检测UU病原体;对UU阳性者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后,再次采用qRT-PCR和SAT进行病原体检测,并对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培养法、qRT-PCR和SAT检测UU的阳性率分别为20.0%(40/200)、23.0%(46/200)和22.5%(45/200);三者间一致性比较显示,Kappa值>0.75.对于首次筛查UU DNA阳性者进行抗菌药物治疗,15 d后qRT-PCR和SAT的阳性率分别为39.1%(18/46)和32.6%(15/46),2种方法阳性率差异尽管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有用药后SAT检测UU的阳性率低于qRT-PCR的趋势.结论 UU培养法、SAT和qRT-PCR均可以用于UU的筛查,但用SAT检测UU RNA在判断治疗是否有效上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一致性及正确性分析

    作者:梅四清;缪希莉

    目的 通过40例血清样品比对及参考方法 赋值的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正确度验证物质将临床实验室的终端结果 溯源到酶学的国际单位(SI),同时实现临床实验室的GGT结果可比性.方法 将各品牌(德赛、德诺、罗氏、和光、积水、科华、华臣、西门子、迈克)试剂所组成的检测系统,对40例血清样品及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正确度验证计划GGT项目A、B 2样品进行平行检测,每例样品检测2次,连续检测3 d.根据检测结果统计8种试剂与罗氏试剂在GGT项目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移,计算9种品牌检测系统检测正确度验证计划A、B 2样品均值与赋值的偏移.结果 8种品牌试剂所组成的检测系统中,和光、积水、科华、华臣、西门子、迈克试剂与罗氏试剂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各偏移均<5.0%;德诺试剂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移在7%左右;德赛试剂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移均超过14%.9种品牌试剂中,德赛与德诺2试剂所组成的检测系统正确度偏移均超过5.5%的判断标准,而罗氏、和光、积水、科华、华臣、西门子和迈克试剂所组成的检测系统大正确度偏移均不超过4.8%.结论 和光、积水、科华、华臣、西门子、迈克与罗氏所组成的各自检测系统检测结果一致性、正确性均符合判断标准.

  • 上海地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检测室间质量评价

    作者:蒋玲丽;肖艳群;王雪亮;鲍芸;杨依绡;王华梁

    目的 分析上海地区临床实验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项目室间质量评价(EQA)的总体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确保检测质量.方法 2016年2次EQA样本盘各包含5份样本,要求各参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将检测结果 上传至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数据库.依据回报结果计算各实验室的EQA成绩和样本符合率,并汇总阳性样本和阴性样本的总体符合率.结果2016年2次EQA分别收到25和30份有效回报结果,分别有20(80%)和26(87%)家实验室检测结果完全正确,分别有0(0%)和1(3%)家实验室EQA成绩<80分;10份样本的符合率高为100%,低为88%;阳性样本和阴性样本的总体符合率分别为95.76%和97.27%;复合突变漏检是样本不符合的主要原因,达50%(5/10).结论 上海地区临床实验室EGFR基因突变检测总体符合率较高,但仍存在问题,复合突变漏检是主要原因;临床实验室应加强质量控制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尿细菌培养潜在风险的识别与管理

    作者:尧荣凤;沈菊英;吴亚洲;许国祥;薛龙;李智

    目的 识别尿细菌培养检验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对于高、中风险点进行管理、控制、优化和效果评估,为临床提供更准确、及时的结果.方法 在尿细菌培养检验前、检验中及检验后,从"人(人员),机(设备)、料(材料)、法(方法)、环(环境)"等要素中识别可能影响尿细菌培养检验结果 的潜在风险,并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发生的概率用探测度进行程度分级,然后对不可接受的风险和需要采取措施降低的风险进行管理.结果在尿培养的10个检验过程中未发现不可接受风险,只是识别出需采取措施降低的风险3项,涉及检验前的标本采集(护士操作不规范、无菌管被污染)、检验中的标本处理(无菌操作不规范、未及时处理)和培养结果的判读(细菌识别错误)五大要因.对这些潜在的风险进行相应的管理后,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检验科2015年7—12月尿培养的污染率比2015年1—5月下降了9.3%,且阳性率增加了9.5%.结论 识别和管理尿细菌培养检验过程的潜在风险,有利于持续提高尿培养检验结果的质量.

  • 慢性肾脏疾病生化检测项目的风险评估

    作者:王璐;李汉华;张敏;赵美芸;蔡慧萍;李智;钱朵朵;吴亚洲

    目的 降低影响慢性肾脏疾病生化项目[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胱抑素C(Cys C)]检测质量的风险,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方法识别风险点,由4名有5年以上临床化学检验工作经验的资深检验工作人员与4名在职生化组工作人员完成,采用品管圈的方法,找出造成风险的主要原因并拟定对策进行整改,后进行效果确认.结果 影响Cr、BUN、UA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风险主要为患者准备不当,影响血清Cys C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风险主要为检测方法.针对此2点风险通过品管圈方法找出要因并拟定对策,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医护人员检验分析前注意事项的培训,同时更换性能更优的Cys C检测试剂.肾内科患者肾功能生化检测项目复检率由整改前的0.98%下降至整改后的0.13%.结论 对慢性肾脏疾病生化检测项目实施风险评估可以识别影响检验质量的潜在风险,拟定相应的对策可以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尿液检验质量的风险管理

    作者:胡晓波

    风险管理技术是通过识别和度量风险,选择和制订风险处理方案的一种有效管理手段,是现代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技术的新方向.尿液检验在泌尿和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中起着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尿液检验的风险管理是对检验前、中、后阶段的风险识别、评价、控制和监测.本期专题刊登了尿液检验风险管理的系列文章,以供读者在实践中了解和正确应用风险管理技术.

  • 尿液常规检验项目的风险管理

    作者:蔡玉婵;王瑞东;李汉华;赵美芸;华丽;李智

    目的 探讨及评估尿液常规检验项目在临床检测及应用中存在的风险.方法 应用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方法评估尿干化学12项及尿有形成分7项的风险等级.绘制鱼骨图分析影响蛋白质和管型准确性的所有可能因素并确定其根本原因.利用头脑风暴及经验制定对策进行效果确认.结果 尿干化学12项及尿有形成分7项没有不可接受风险项目,可接受风险项目有11项,其他项目为可忽略风险.根据二八法则,蛋白质和管型为本次风险管理需改善项目.鱼骨图分析得到根本原因为:检验人员没有按复检规则复检尿液;镜检显微镜镜头模糊,看不清尿液成分;尿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效果确认蛋白质阳性尿液标本其管型检出率由1.55%上升至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风险管理,可有效地将尿液常规分析中蛋白质和管型检测风险控制在尽可能低的程度.

  • 尿微量蛋白检测项目的前瞻性风险评估

    作者:陈燚琼;赵迪;邓晓刚;任方;徐龙;李智

    目的 探讨及评估尿微量蛋白检测项目在临床检测及应用中存在的风险.方法 应用前瞻性风险分析(PRA)方法评估尿微量蛋白各检测项目[微量白蛋白(mAlb)、IgG、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阶段存在的风险.尿微量蛋白检测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错误包括患者准备不当、识别错误、标本处理不当、延迟分析、分析不当、报告不当和结果 误读.风险评分综合考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风险结果(C)的严重程度以及风险被发现的概率(简称D)3个方面.P和C的评分均为0~10分,D的评分为1~3分,风险总评分(简称R)=P×C.综合R和D的评分将风险分为3类:可接受的风险、不可接受的风险和待改善的风险.然后用鱼骨图分析导致不可接受的风险和待改善的风险的所有因素,并选出主要的因素.结果 尿微量蛋白检测项目没有不可接受的风险,待改善的风险有2项,分别为"β2-MG延迟分析"和"分析不当".鱼骨图分析显示影响"β2-MG延迟分析"的原因是夜间不检测和周末不检测,导致"分析不当"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室内质控和未参加室间质评.结论 PRA能有效地识别风险.对于识别出的不可接受的风险和待改善的风险,分析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便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实施风险控制.

检验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