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의학영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011
  • 国内刊号: 37-14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武乐斌;赵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椎管内硬膜外肿瘤MRI征象比较分析

    作者:李湘敏;许乙凯

    目的:根据椎管内硬脊膜外肿瘤的MRI表现和病理基础,对病变的性质和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方法:选择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硬脊膜外病变, 观察病变形态、MRI影像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髓外硬膜外病变都有硬膜外征表现,多数病变可沿椎间孔生长,转移瘤、淋巴瘤均有椎体附件骨质破坏,但破坏的表现不同;血管畸形、血管脂肪瘤可见到流空信号、神经鞘瘤、硬膜外脊膜瘤在发病部位、病变形态、与周围组织关系及MRI信号均有各自特点.结论:椎管内硬膜外肿瘤均有特征性MRI表现, 并可在病理学上找到依据,病变征象对比分析有助于鉴别诊断.

  • 肺结核空洞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临床化疗与支气管填塞疗效的比较分析

    作者:张宝贵;陈巍;周乐福;李大力;邢勇;张庆

    目的:探讨肺结核空洞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临床化疗与支气管冲洗填塞疗效的比较.方法:选取经CT、CR和纤维支气管镜,痰涂片等病理证实的总数为156例,男82例,女74例,年龄21~56岁.分为二组,A组78例为支气管填塞组,B组78例为化疗组.各选:①干酪空洞26例;②纤维空洞22例;③薄壁空洞27例;④硬变空洞3例.结果:在所有各型肺结核空洞中,B组78例化疗组中,达到闭塞性空洞愈合和开放性空洞愈合41例,疗效52.6%(41/78).A组78例支气管冲洗填塞疗法中,达到闭塞性空洞愈合和开放性空洞愈合72例,疗效92.3%(72/78),而且比单纯化疗疗程缩短2~3个月,治愈率比单纯化疗组高39.8%.结论:支气管冲洗填塞治疗肺结核空洞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疗效优于临床单纯化疗.

  • 脑血流灌注显像与灌注加权磁共振成像在脑缺血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何洁;马云川;翟勇;张人玲

    目的:通过比较脑血流灌注显像与灌注加权磁共振成像的病变检出率,探讨两种方法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价值.方法:将7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单侧血管病变组和双侧血管病变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比较78例患者两种显像结果发现,脑血流灌注显像及灌注加权磁共振成像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1.03%、76.92%(P=0.016),差异有显著性.单侧血管病变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显像及PWI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37%、79.07%(P=0.243),差异无显著性.双侧血管病变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显像及PWI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4.29%、74.29%(P=0.022),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单侧脑血管病变组,脑血流灌注显像与PWI敏感程度相当;而在双侧脑血管病变组,脑血流灌注显像较PWI敏感.

  •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

    作者:刘杰;全勇;刘永江;邵斌

    目的:描述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研究肿瘤的CT特征.结果:13例中,原发在头部1例,颈部1例,纵隔3例,腹部6例(源于肾上腺4例,源于腹膜后交感神经链2例),盆腔2例.肿瘤形态,其中不规则形2例,圆或椭圆形11例.8例显示钙化,钙化呈散在或弥漫分布斑点样钙化6例,索条状1例,不规则形钙化1例.共10例进行CT增强,增强后均匀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9例.与血管、气管关系,包绕周围血管4例,推移血管2例,推移气管1例.结论:神经母细胞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可有助于临床诊断.

  •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张宗军;王燕;肖俊强;季学满;卢光明

    目的:分析6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s,DNT)的MRI表现和病理所见,探讨其MRI表现特征与病理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NT的MRI资料和病理所见,观察MRI信号改变与病理所见的关系.结果:典型的DNT位于皮层或主要位于皮层区,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病灶在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其ADC值增高,FLAIR序列上病灶边缘和分隔为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病灶实质结节或分隔可见轻度强化.瘤周无水肿,三角征和瘤内分隔为其影像学表现特征.与之病理对照所见DNT肿瘤细胞弥漫分布、密度不高、胞浆较空、存在黏液湖及肿瘤内富含薄璧分枝状血管是形成MRI所见的组织学基础.结论:DNT的MRI所见具有特征性,反映了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特征,在病理诊断困难的情况下,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可以对DNT做出正确的诊断.

  • 547例垂体腺瘤延迟诊断原因及影像诊断分析

    作者:李磊;于台飞;王刚;李目英

    目的:提高垂体腺瘤特别是微腺瘤早期影像诊断率.方法:通过对所搜集病史资料完整,经医学影像学确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547例垂体腺瘤(内有251例微腺瘤)延迟诊断原因的分析,找到影响垂体腺瘤早期诊断的因素.结果:296例垂体大腺瘤蝶鞍X线平片、CT、MR常规检查即可诊断.CT骨窗蝶鞍片有助于垂体微腺瘤的诊断,251例微腺瘤经高分辨力CT薄层冠状强化扫描和高场强MR薄层强化扫描得以明确诊断.结论:熟悉垂体腺瘤的首发症状,及时行CT、MR常规扫描可明确大腺瘤的诊断,CT骨窗片可发现垂体微腺瘤的佐证.高场强MR薄层强化扫描是目前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佳方法,高分辨力CT冠状薄层强化扫描次之,结合神经内分泌学检查是提高垂体腺瘤影像学早期诊断率的主要措施.

  • 肾上腺囊肿的CT、MRI诊断

    作者:彭洪娟;赵斌;马凌云;蔡世峰

    目的:探讨肾上腺囊肿的CT、MRI 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肾上腺囊肿的CT、MRI表现.结果:9例肾上腺囊肿,5例行CT检查:1例呈圆形,2例呈椭圆形,2例呈分叶状.平扫囊肿密度均匀,CT值15~35HU,3例囊壁有钙化;增强扫描囊内均无强化,2例囊壁呈环形强化,3例囊壁无强化.4例行MR平扫:均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并且囊内可见分隔,分隔与液体相比呈短T1短T2异常信号,厚薄均匀,边缘光滑.结论:CT、MRI是肾上腺囊肿定位、定性诊断较为可靠和准确的方法.

  • 评价MRI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米玉成;霍勇军;李欣;吴海鸰

    目的:探讨MR成像对宫颈癌诊断及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128例(手术49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鳞癌119 例,腺癌8例,鳞腺癌1例) 行盆腔轴位SE T1WI,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FSE T2WI,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2WI脂肪抑制(FRFSE),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T1WI脂肪抑制(FSPGR/70)Gd-DTPA 增强扫描.分析宫颈癌MRI的表现及侵犯范围,49例MRI术前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结果:宫颈癌的MRI T2WI呈较高信号,T2WI宫颈癌与宫颈基质低信号及宫旁脂肪组织高信号有良好的对比,T1WI呈等或低信号,Gd-DTPA 增强后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对宫旁侵犯判断的准确率为87%,特异性为89%,敏感性为85%,Ⅰ~Ⅱa期宫颈癌MRI分期准确率为92%,对宫颈癌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6%.结论:MRI能多方位清晰显示宫颈癌瘤灶及其侵犯范围,术前分期优于其它检查方法,理应成为宫颈癌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技术与应用

    作者:顾建华;卢定友;孙维高;朱爱民;钱金娣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coromary angiography,MSCTCA)的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7例患者行MSCTCA检查,利用多种方法进行重建,分析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MSCTCA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判断,冠状动脉的解剖变异,并了解桥血管和支架的通畅性.结果:容积再现图像佳的显示相位窗为75%,左主干、左前降支重建的佳相位为75%,右冠和左回旋支为50%~70%.MSCTCA能显示的管腔小径1.5mm.对冠状动脉的解剖变异、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斑块的性质及桥血管和内支架显示良好.结论:MSCTCA可作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前的筛选,能能评价斑块的性质,在血运重建后的复查中也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并能提供冠状动脉其他病变的信息.

  • 椎管内血管畸形的血管造影诊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

    作者:戚跃勇;邹利光;陈林;孙清荣;刘卫金;周波

    目的:探讨椎管内血管畸形的血管造影诊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椎管内血管畸形的选择性动脉造影与栓塞治疗资料.结果:66例椎管内血管畸形的血管造影表现为隐匿性髓内血管畸形者6例,余60例均能显示病变的范围、血供情况及其特征.12例髓内动静脉畸形、17例硬脊膜动静脉瘘和9例髓周动静脉瘘接受了栓塞治疗,其愈显率分别为58.3%、64.7%和66.7%.所有栓塞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选择性血管造影确诊后行栓塞治疗是椎管内血管畸形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CDFI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注射平阳霉素硬化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延峰;朱友亮;许燕;刘清华;接连利;吴乃森

    目的:探讨和评价CDFI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注射平阳霉素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在CDFI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对24例,32个血管瘤内直接多点、多次注入适量平阳霉素,术后定期复查.结果:本组24例中,治愈(瘤体完全消失,随访无复发):8例(12个肿瘤).显效:16例(20个肿瘤)瘤体缩小80%以上,随访无增大现象.经治疗后缩小的肿瘤内部网状结构已不清楚,回声增强且不均匀,边界欠清楚,内部无血流信号;完全消失的肿瘤多数显示无明显的肿瘤痕迹,或表现为原肿瘤部位呈片状低回声,无明显肿瘤形态.结论:该方法与传统手术和插管栓塞术相比,操作简单,疗效稳定、创伤小、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外生型肝癌的诊断及介入治疗

    作者:吴海江;董超;崔宁;骆勇;曹驰

    目的:研究外生型肝癌的诊断及介入治疗的方法.方法:11例外生型肝癌根据临床表现、AFP、CT、肝动脉造影及病理诊断确诊;11例均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其中2例同时采用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结果:11例外生型肝癌介入治疗均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外生型肝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AFP、CT、肝动脉造影及病理进行综合诊断; 外生型肝癌的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螺旋CT对肝细胞肝癌化疗性栓塞的近期疗效观察的价值探讨

    作者:袁杰;白晶;刘俊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肝细胞肝癌化疗性栓塞(TACE)近期疗效的评价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共36个病灶行TACE后近期(3~6个月)的CT变化,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着重观察病灶大小、坏死情况、碘化油沉积情况、有无复发.结果:栓塞化疗后3~6个月的CT变化:①病灶大小:变小30个病灶,占83.3%(30/36);②碘化油分布情况:高浓度均匀分布18个病灶,占50%(18/36);弥散分布16个病灶,占44.4%(16/36);③病灶坏死程度:如完全无强化,则为完全坏死,8个病灶(22.2%);坏死在50%~89%之间为不完全坏死,10个病灶(27.8%);<50%为部分坏死,12个病灶(33.3%);④TACE(3~6个月)后,原病灶增大或出现新病灶为复发,4个病灶(11.1%).TACE疗效与TACE前CT表现之间有一定联系,其中单一瘤灶包膜完整者,病灶均完全坏死,此类疗效好,8个病灶(占22.2%).CT平扫或增强检查观察病灶大小、碘化油分布情况、肿瘤坏死情况、有无复发病灶可作为TACE近期疗效的评价标准.结论:螺旋CT能简单而直观地反映肝癌化疗性栓塞的近期疗效.

  • 原发性中晚期阴道癌介入治疗的探讨

    作者:程军林;彭建国;洪澜;朱爱珍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在原发性中晚期阴道癌的应用.方法:7例原发性中晚期阴道癌患者,采用Seldinger经皮穿刺方法灌注双侧阴道动脉和(或)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前干,再用明胶海绵颗粒(1例加丝线微粒)栓塞阴道动脉和(或)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前干.结果:7例患者总有效率100%,其中5例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2例完全消失,其中1例介入治疗1月后手术,术中出血减少,肿块周边界限清晰.结论:对于中晚期阴道癌患者,除了常规放疗、手术治疗外,血管内介入治疗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Tim技术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作者:宋云龙;张挽时;孟利民;毕永民;鲁晓燕;时惠平;方红;祝红线

    目的:探讨Tim(total image matrix)技术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DCE M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vanto 1.5T MR,Tim外周血管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行3D DCE-MRA检查(3D-FLASH自减影序列,TR 2~4ms ,TE 1~2ms,层厚1.5~2.0mm);通过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Gd-DTPA,浓度0.5mmol/ml,总量30ml,流量2.5ml/s;扫描延迟时间195例采用Test-bolus法,40例采用Care-bolus法;后处理对靶血管作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共235例行3D DCE MRA,包括颈动脉63例,胸、腹主动脉34例,肺动脉21例,肾动脉25例,肝动脉24例,双下肢动脉56例,全身动脉12例.其中45例经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IADSA) 或(和) 手术证实;图像质量采用优、良、差三级评价.结果:235例3D DCE MRA 图像质量优良者225例,占95.4%.45例经手术、IADSA 证实的3D DCE MRA 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5% 、78.6% 和88.9%;假阳性3例,假阴性2例;病变程度低估、高估各1例.3D DCE MRA 结果与IADSA 或(和) 手术符合率为88.9%,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病变符合率为92.9%,较细分支病变符合率为87.1%.结论:Tim线圈、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技术3D DCE MRA 是一种全新、无创或微创性血管显像技术,正确掌握延迟时间是3D DCE MRA成功的关键,评价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病变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对动脉较细分支的分辨率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小肿块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

    作者:王春光;陈延涛;张华民;胡玉美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小肿块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超声对123例直径小于2cm的乳腺肿块进行检查. 结果:72例良性肿块有57例检出血流信号,51例乳腺癌有45例检出血流信号,二者无显著差异.以0~Ⅰ级为少血流信号,Ⅱ~Ⅲ级为多血流信号,对乳腺癌与良性肿块的血流信号多少进行对比分析,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良性肿块以0~Ⅰ级为主,乳腺癌以Ⅱ~Ⅲ级为主.良性肿块Vmax为9.14±3.25cm/s(±SD),乳腺癌Vmax为14.33±3.31cm/s(±SD)(P<0.01),良性肿块阻力指数为0.60±0.21(±SD),乳腺癌阻力指数为0.71±0.24(±SD)(P<0.05),两组数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良性小肿块与乳腺癌在血流丰富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有明显差异,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小肿块诊断及鉴别中有重要作用.

  • 胼胝体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作者:宛四海;张雪林;张兴华;熊伟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胼胝体梗死的认识.方法:对30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和CT、MRI、MR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胼胝体梗死均为单侧,按范围可分腔隙性和弥漫性.腔隙性梗死灶位于胼胝体膝部6例,体部4例,压部14例,弥漫性梗死同时累及单侧胼胝体膝、体部5例,单侧膝、体、压部1例.CT表现为圆形、卵圆形或条带状低密度影,MRI表现为T1WI像呈低信号,T2WI及水抑制序列呈高信号,CT、MRI增强扫描后无或轻度不均匀强化.MRA对弥漫性梗死可显示供血动脉不规则狭窄或闭塞.结论:CT、MRI和MRA对胼胝体梗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肠系膜肿瘤的CT诊断价值

    作者:樊斌;杨耀华;艾金中;张荣胜

    目的:探讨CT在肠系膜肿瘤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肠系膜肿瘤的CT表现,结合其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肠系膜肿瘤中,18例起源于小肠系膜,4例起源于结肠系膜.其中恶性淋巴瘤9例,平滑肌肉瘤3例,转移瘤4例,平滑肌瘤2例,脂肪肉瘤、恶性上皮样神经鞘瘤、硬纤维瘤、畸胎瘤各1例.所有病例CT均表现为大小、数目不等的软组织肿块,肿块推压或包绕肠管.邻近肠系膜模糊."夹心饼"征多见于恶性淋巴瘤和转移瘤.结论:CT对肠系膜肿瘤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但对少数病例,其定位、定性诊断仍有一定的限度.

  • 韩氏支架封堵支气管残端瘘的治疗与护理

    作者:石瑾;韩新巍;李永东;吴刚

    目的:探讨韩氏支架封堵支气管残端瘘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自2003年4月~2005年1月,对10例 (7男,3女,年龄37~73岁,平均54.5岁) 支气管残端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螺旋CT和支气管镜证实5例位于左支气管,5例位于右支气管.选择韩氏封堵支架在透视下行支气管残端瘘内支架封堵治疗.结果:本组中9例成功地置入了支气管残端瘘封堵内支架,成功率90.0%(9/10),未发生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即刻造影复查9例瘘口完全封堵.1例由于术中发现支架不合适,在等待二次置入支架过程中突发心律失常并心衰而死亡.术后随访30天,7例患者瘘口闭合,临床症状减轻,脓腔缩小,引流量减少,身体逐渐恢复,3例在引流15~28天后治愈而拔除引流管.随访3~15个月,9例完全治愈,1例在支架置入4个月后由于全身化疗引发剧烈呕吐而导致支架上移而使瘘口复发,遂接受外科胸膜修补术,1例部分治愈,1例结核患者无明显改变.结论: 韩氏封堵支架封堵支气管残端瘘具有简单、安全、创伤小、花费低、可重复性、疼痛小、恢复快的优点,适用于全肺切除或肺叶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残端瘘的患者,特别适用于那些外科顽固性的和难治性的支气管残端瘘患者,更适用于全身体质差、外科手术风险大和不能耐受全麻者,因而避免了侵袭性外科治疗.内支架置入是瘘口愈合的基础,精心细致的护理是瘘口愈合、脓腔消失的保证,医生和护士默契配合是瘘口痊愈的关键.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外科高危的复杂型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

    作者:孙鹏;刘萍;刘作勤

    目的:探讨外科高危的复杂型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6例外科高危的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的患者接受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支架定位准确,12例患者血管狭窄完全消失,4例狭窄程度减少9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随访12~36个月,均无TIA再发作或脑梗死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外科高危的复杂型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是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腹茧症1例报告

    作者:杨惠珍;杨慧生;徐晓彤

    患者 男,42岁.突发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未排便、排气2天,既往无腹部外伤史及手术史.入院诊断肠梗阻,予保守抗炎治疗7天后症状缓解.行全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后再次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与前次发作一致,遂行开腹探查以除外肠粘连或肿瘤.术中所见腹膜光整但增厚明显,切开腹膜后见淡黄色腹水,距十二指肠悬韧带约1.30cm处至回盲部小肠成团,疏松粘连、扭曲,外有纤维膜包裹,横结肠及胃结肠韧带也被同样的纤维膜包裹,大网膜缺如,手术剥离并切除部分膜状物,松解肠粘连.术中诊断腹茧症.

    关键词: 腹茧症 X 线诊断
  • 毛发-鼻-指(趾)综合征1例

    作者:刘凯;田军

    患者 男,14岁,发现双手小关节略肿胀、活动不灵一年半,当地医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一年无效来我院就诊.患者发育营养可,身高1.66米,面容特殊.头发和眉毛及睫毛稀疏、卷曲.鼻子呈梨状,鼻翼小,嘴宽、人中长,鼻唇沟延长但变浅.耳大竖立,腭部变窄,下颌变尖,面部呈纺锤型(图1,2).双手指与脚趾粗短,指(趾)间关节粗大,指(趾)甲宽而短、变薄.化验检查:血沉、抗O与C反应蛋白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血磷、血钙正常.

  • 膀胱壁嗜铬细胞瘤1例

    作者:邹清旭;刘俊;吕家驹

    嗜铬细胞瘤中的10%发生在肾上腺以外,称为异位嗜铬细胞瘤.本文报告影像学诊断后施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膀胱壁嗜铬细胞瘤1例如下.

  • 原发性软骨肉瘤CT诊断2例

    作者:袁杰;白晶

    软骨肉瘤的X线诊断已有较多研究,但软骨肉瘤的CT诊断较少研究,为此,提供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2例,以提高对软骨肉瘤的CT诊断水平.

  • 超声诊断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

    作者:刘慧;权太东;赵晓月;杨慧芝;万兰

    患者 女,29岁.孕2流1,停经17周例行产前检查.其夫家族中有多胎妊娠史.超声显示:宫内大小不一的双胎,小胎儿死亡,沉于宫底.大胎儿可见胎动及胎心搏动,头皮及胸腹壁组织水肿,胎心率143次/分,律齐,心胸比0.41,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右房大量花束样返流,肠间隙可见积液的无回声区.脐动脉:S/D:4.5;RI:0.78;PI:1.34.大小胎儿径线测值对比:双顶径36/29mm;头围121/103mm;腹围133/85mm;股骨长20/14mm;估计体重189/97g;估计孕周17周/15周.两胎儿共用一胎盘,大胎儿(受血儿)侧胎盘厚径33mm,内部回声稍增强;小胎儿(供血儿)侧胎盘厚径20mm,内部回声减弱,分界明显,拟二胎儿间有分隔带.超声诊断:单胎盘单绒毛膜囊双胎,双胎输血综合征,一死胎;一水肿胎,心衰、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腹水.患者引产后证实: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双胎,均为男性.双胎输血综合征.胎盘体积160mm×160mm×20mm,表面无异常,受血儿脐带附着于胎盘中央,供血儿脐带帆状附着于胎盘,受血儿与供血儿所属胎盘面积3/4与1/4,行胎盘灌注检查示胎盘间血管有吻合支.

  • 高频超声诊断涎腺淋巴上皮病1例

    作者:赵素梅;于志军;赵明

    患者 女,68岁.自述口干、关节疼痛、颈部转动费力2月余,查体:双侧腮腺及颌下腺肿大,质地较硬,边界欠清楚,表面光滑,无压痛.双侧颈部及锁骨上可扪及较多肿大的淋巴结.

  • 自发性宫内外同时妊娠超声表现1例

    作者:权太东;周学君;赵晓月;郭徐林;万兰;文玉华

    患者 女,30岁.因停经43天,不规则阴道流血12天来院就诊,疑宫外孕收入院.孕2产0流1,既往月经规律,自然受孕.经阴道B超表现:子宫增大,形态失常,右宫角部膨隆,宫内至右宫角见43mm×28mm混合回声团,呈葫芦形,分为宫内与宫角2个囊,宫内呈胚囊样回声,内见变形的羊膜囊结构,未见胚芽;右宫角为厚壁空囊,呈同心圆征.双侧卵巢未见异常回声.超声印象:①宫内异常回声,考虑不全流产;②右宫角异常回声,考虑右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流产型;③双侧卵巢未见异常.停经第48天复查经阴道B超表现大致同前,宫内及右宫角混合回声团增大至61mm×42mm,宫内部分结构紊乱呈蜂窝状;右宫角厚壁空囊无明显变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混合回声团血流丰富,宫内部分绒毛间隙彩色血流呈环状分布,边缘一支粗大彩色血流向宫角部延伸,充盈于暗区内,为连续低速静脉频谱.

  • 羊水过少与妊娠结果超声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李晓云;王晓霞;杨国华

    近年来羊水过少逐渐被重视是因为羊水过少是造成围产儿死亡率及围产儿发病率明显升高的重要因素,为了总结经验,现将我院220例分析如下.

    关键词: 超声诊断 羊水过少
  • 16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结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许彪

    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ic virtual endoscopy,CTVE)以其无创性的虚拟空腔器官内表面的三维立体图像为优势,在临床的应用中已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结肠癌的诊断通常应用纤维结肠镜及结肠气钡灌肠检查, 而CT结肠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因其具有无创、无痛、安全方便等特点正逐步的作为临床诊断结肠癌的一项普查方法.本文对38例临床可疑结肠病变患者行CTVE检查,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 甲状腺病变的CT诊断价值

    作者:王玉群;秦建忠;宋敏芳;王文森;赵富金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1月~2004年9月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诊断的26例甲状腺疾病的CT 影像, 并对各种甲状腺疾病的CT 表现特征进行研究,探讨CT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作者:陆映宏;侯勤明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消化道平滑肌(肉)瘤或(恶性)神经鞘膜瘤.1983年,Mazur和Clark运用电镜和免疫组化重新评估胃间叶源性肿瘤的发生,提出了GIST的概念[1].近年来研究表明,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不同于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资料完整的GIST,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脉络膜裂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张涛;任广;滕峰;邵松明

    脉络膜裂囊肿(choroid fissure cyst)为颅内较少见的囊性病变,目前国内外报道较少.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本文搜集6例患者的CT及MRI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 整体护理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夏冰;张秀菊;王晴文;谭艳榕

    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护理人员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各个环节系统化,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观点逐渐转化为现在医学模式(医学-生物-社会心理学模式)整体护理开展的必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整体护理能否在新兴的学科介入放射治疗发挥其作用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为此,我们对50例肝癌病人实施整体护理,观察其术后变化.

    关键词: 肝癌 护理 介入治疗
  • 颌面部的MSCT三维图像重建在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蓝鹏;孟秀英

    MSCT影像技术目前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与传统CT扫描比较,通过图像三维重建,以任意平面和任意角度的图像为临床医生提供完整、直观和易于精确定位的影像信息,使其能显示三维解剖结构,精确测量距离与表面积、体积,尤其可进行模拟外科手术,在骨科、整形外科、牙种植及正颌外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颌面部MSCT三维图像重建在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p53基因与肝癌

    作者:冯艳;李彩霞

    p53肿瘤抑制基因突变与多数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在内的人类恶性肿瘤中至少有50%发生了p53基因改变.因此,以正常p53基因治疗肿瘤就成了研究热点,随着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向纵深发展,经介入放射方法进行肝癌的基因治疗令人关注.本文介绍了p53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其与肝癌的病理联系以及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 侵袭性垂体腺瘤:MRI与术中对照研究(附35例回顾分析)

    作者:盛华强;赵斌

    目的:探讨MRI推断侵袭性垂体瘤质地、侵袭性的价值.方法:35例行MR检查侵袭性垂体瘤病人,测量T1WI及T2WI肿瘤信号与脑白质信号的比值和强化前后肿瘤T1WI信号强度比值,与其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对照,术中据肿瘤硬度分为质软、中等、硬;术后瘤体送检,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2WI瘤体与白质信号比值与瘤体质地有明显相关性(P<0.01);MRI所示垂体瘤海绵窦及鞍周侵袭与术中及术后病理总符合率达85.3%.结论:MRI可以在术前准确预测侵袭性垂体瘤的质地、侵袭性.

  • 使用ADC值评估正常及退变腰椎间盘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娟;周义成;夏黎明;王承缘;朱文珍

    目的:使用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可反映成人腰椎间盘中的水分子运动,探讨椎间盘ADC值和MR表现是否有相关性.方法:对28例患者及22名志愿者进行腰椎的MR弥散加权成像,测量每个椎间盘的ADC值.根据矢状位T2WI的MR表现,将椎间盘分为正常组和退变组.对比正常和退变椎间盘的平均ADC值,并对部位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总计50名参与者中除3例因伪影明显未行ADC值测量外,余47例均成功行DWI及ADC值测量.正常和退变椎间盘的平均ADC值分别为2.32±0.54(×10-3mm2/s)和1.87±0.42(×10-3mm2/s).ADC值与部位有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结论:对比正常腰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的ADC值有明显的减低.且邻近骶尾部的椎间盘较头侧椎间盘的ADC值低.

  • Marchiafava-Bignami病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吕翠;高波;董伟;王学建

    目的:探讨Marchiafava-Bignami病(MBD)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例MBD病人的临床和CT、MRI资料,包括病灶形态、分布、信号或密度改变及相关影像学特征,并与临床症状、随访情况对照.结果:本组急性型5例,均表现为胼胝体肿胀及长T1、长T2信号或CT低密度改变,FLAIR像呈明显高信号,除1例胼胝体体部未受累外其余4例均累及整个胼胝体;5例均有双侧脑室周围白质、额叶皮层下白质对称性片状长T1、长T2信号.慢性型1例,胼胝体明显萎缩变薄,并呈长T1长T2信号及FLAIR像局灶性低信号灶,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及额叶皮层下白质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1例病人行MRS检查显示病灶区Cho明显升高、NAA明显降低及倒置Lac峰,Cho/Cr3.11~3.52,NAA/Cr1.52~1.65.6例病人均有脑萎缩.结论:MBD具有特征性MRI表现.MBD的影像学改变可以反映其临床表现及预后.

  • 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防治股骨头坏死关节面塌陷实验研究

    作者:侯昌龙;吕维富;张学彬;王伟昱;张行明

    目的:通过对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建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FicatⅡ期以前)动物模型行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研究该法防治股骨头坏死关节面塌陷影像学及病理学变化,初步探讨该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以真丝线段微绒毛行家猪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建立ANFH动物模型.对ANFH FicatⅡ期模型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治疗并与对照组作影像及病理对照研究.结果:经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研制动物模型,方法新颖、成功率高,可控性强;TAE术后股骨头坏死进行性加重,平均塌陷时间为1.5个月;组织病理学示骨细胞逐渐坏死,高倍镜下单位面积的空缺骨陷窝数百分比(PBL)增多及骨小梁(TBV)减少;A组与B组、B组治疗前后的PBL与TBV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术建立ANFH模型方法新颖、有良好可控性,同时建立模型的周期缩短;而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防治股骨头坏死关节面塌陷,对FicatⅡ期病变可以有效地阻止病变进展,防治其塌陷,是一种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方法.在进一步完善动物实验后,可以考虑有选择的进行临床实验性治疗.

  • PQ2000CT机常见故障的快速判断和简单处理

    作者:华小兰;顾海燕

    近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各种先进设备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使用多排螺旋CT,但目前仍有一些医院由于各种原因继续在使用一些型号较老的CT机,如我院一台PQ2000CT因使用年限较长,在平时医疗工作中就经常发生一些故障,如何根据出现的情况快速判断故障,进一步及时简单处理,并注意减少停机时间,提高CT机的使用率就显得非常重要.现将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提供给同行参考.

  • 应用ROC曲线评价DR后处理技术对胸部影像的影响

    作者:曹琰;李萌;李圣军;于风珍

    目的:运用ROC曲线,探讨DR胸部摄影佳的影像后处理技术.方法:使用DR系统设置的正常胸部摄影条件,对胸部体模与专用于X线摄影的ROC曲线评价体模(TRG)进行组合并曝光.分析未使用后处理技术及使用不同后处理技术,对DR胸部摄影胸片影像的影响.结果:使用单纯噪声消除技术、噪声消除加图像反转及噪声消除加全屏放大三种后处理技术所得的ROC曲线下面积Az值依次为0.85、0.825 及0.925,均明显大于未使用后处理技术的面积Az值0.6;单纯噪声消除技术获得的ROC曲线下面积略大于噪声消除加图像反转技术的面积;噪声消除加全屏放大技术获得的ROC曲线下面积Az值大.结论:应对胸部原始影像实施后处理调节.单纯噪声消除技术可明显增加影像的信息量,若在噪声消除基础上实施全屏放大技术,可获得DR胸部摄影的大影像信息量.

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