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의학영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011
  • 国内刊号: 37-14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武乐斌;赵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影响中孕期胎儿心脏时间-空间关联成像的因素探讨及优化采集方案制定

    作者:赵莉晴;焦先婷;沈加;汪晴;陈笋;孙锟;武育蓉

    目的:找出中孕期胎儿心脏STIC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优化采集方案。方法纳入中孕期116例孕妇(20~28周),回顾性研究STIC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以后处理中重建切面的显示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平均极差评价各水平的重要性,获得优化采集方案。结果各因素对STIC图像质量均有影响。优化的采集方案为:余辉P2、10S采集时间、心尖位置(10~2点方向)、取样角度(20~24周:30°;24~28周:35°)、谐波频率( High)、ROI (包括四腔心、降主动脉及部分脊柱和胸廓皮肤)、边缘增强E2。结论心脏STIC图像质量受多因素影响。利用优化采集方案有利于提高STIC图像质量和各重建切面的显示率。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上气道CT测量研究

    作者:刘伟;陈刚;王卉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HS)患者和正常人在清醒状态下行上呼吸道CT测量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自鼻咽顶部至环状软骨水平的区域进行连续扫描,测量OSAHS组与正常对照组平静呼吸时鼻咽区、腭后区、舌后区及会厌后区狭窄平面的前后径、左右径和横截面积,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1)对照组与OSAHS轻中度组之间的腭后区和舌后区小面积层横截面积、左右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与重度组之间的腭后区、舌后区小面积层横截面积以及左右径、前后径、会厌后区横截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轻中度组与重度组之间的舌后区及会厌后区横截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在80例OSAHS患者中,单纯腭后区狭窄33例,鼻咽后区、腭后区狭窄7例,腭后区+舌后区狭窄40例,腭后区、会厌后区狭窄27例,腭后区、舌后区、会厌后区狭窄47例,四个平面同时存在7例。舌后区、会厌后区狭窄数比例,重度组较轻中度组高( P <0.05)。结论应用螺旋CT测量可以获得上气道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对临床治疗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腮腺舍格伦综合征涎腺造影的诊断意义

    作者:陈力;朱红华;王晓筠;段涛;鞠昊;李志民

    目的:探讨腮腺舍格伦综合征的涎腺造影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腮腺舍格伦综合征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通过对过去半年来我院就诊的4例,腮腺舍格伦综合征患者的涎腺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分析以及对文献的回顾,总结腮腺舍格伦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要点。结果腮腺舍格伦综合征具有其独特的涎腺造影影像表现,对临床中腮腺舍格伦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涎腺造影对腮腺舍格伦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是其主要诊断手段之一。

  • 正常腰椎MRI体素不相干运动成像中轴位及矢状位扫描对骨髓各参数一致性的影响

    作者:邹明珠;朱捷;周诚;王宏

    目的:探讨正常腰椎在MRI体素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中采用矢状位及轴位两种扫描方式对骨髓IVIM成像各参数一致性的影响。方法33例正常志愿者参与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均在3.0T MR扫描仪上接受腰椎常规MRI、L3椎体轴位及矢状位IVIM扫描检查。测量IVIM成像各参数值,包括慢速表观扩散系数( slow ADC值)、快速表观扩散系数(fast ADC值)及快速成分所占比例(fraction of fast ADC,ffast)。比较IVIM两种扫描方式,L3椎体骨髓各参数测量值的差异,计算组内相关系数( ICC),并采用Bland-Altman分析法对两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L3椎体轴位及矢状位IVIM成像骨髓各参数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参数值的ICC均大于0.6。此外,轴位及矢状位L3椎体骨髓fast ADC值、slow ADC值、ffast值相比较时,97%(32/33)、100%(33/33)、91%(30/33)的测量值位于95%一致性区间范围内,表示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腰椎IVIM成像过程中,矢状位及轴位扫描骨髓各参数测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两种扫描方式获得的测量值之间具有可比性。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胡建斌;陈飞;甘敏;王雪扬;许岗;叶杨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DTI)各参数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预后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8例经临床及磁共振诊断为单侧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并成功随访3个月以上患者的DTI序列各参数图。根据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预后一般和预后差三组。在DTI序列各项异性指数(FA)、容积比各项异性(VRA)、平均弥散系数(DCavg)及衰减指数(Exat)参数图上选取病灶及对侧为感兴趣区(ROI),记录各ROI参数值并计算病灶-对侧各参数的相对值。同时以病灶及对侧ROI为种子点重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DTT)图。比较病灶与相应对侧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分析病灶-对侧各参数相对值在三组间的差异。结果急性缺血性脑梗死DTT图可观察到纤维束损伤表现。脑梗死病灶区FA、VRA和DCavg值各组均低于对侧,Exat值各组均高于对侧( P <0.05)。从预后良好组到预后差组脑梗死病灶-对侧FA和VRA相对值逐渐减低( P <0.05),其中FA相对值在预后良好和预后一般组间无统计学差异,VRA相对值在预后一般与预后差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三组病灶-对侧DCavg和Exat相对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FA、VRA、DCavg及Exat值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存在特定的改变规律;其中病灶-对侧FA和VRA相对值可作为临床预后判断的有力依据。

  • 经阴道超声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高晓艳;王旭;张玲

    目的:通过观察阴道超声应用于宫颈癌诊断的效果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期间160例宫颈癌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分别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两者诊断结果准确性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经诊断发现,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93.8%明显高于腹部超声诊断准确率52.5%, P <0.05。结论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于宫颈癌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有利于疾病诊断。

  • 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妊娠晚期脐带绕颈胎儿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预测胎儿窘迫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文军;谭静;周秘;兰海;唐茜;张知剑;许达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脐带绕颈胎儿主要动脉包括脐动脉(UA)、静脉导管(DV)和大脑中动脉(MCA)阻力指标预测宫内缺氧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03例28~40孕周的正常胎儿和96例脐带绕颈胎儿的UA、DV和MCA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通过对相关血流参数的组间差异性比较,判断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缺氧情况。结果两组间胎儿心室壁各节段组织速度参数比较无差异(P >0.05),两组间静脉导管的PS值及脐动脉的ED值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05),脐动脉的RI值及大脑中动脉的RI、S/D值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05)。结论对脐带绕颈胎儿应用彩色多普勒监测UA、DV和MCA血流参数可能对预测胎儿窘迫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自动管电流调制扫描及ASIR重建下胸部CT噪声指数的优化

    作者:陆锐;何健;周科峰;秦国初;胡安宁;杨尚文;朱斌

    目的:研究自动管电流调制扫描及50%权重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算法( 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ASIR)重建时,不同噪声指数(noise index, NI)的设定对胸部CT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探索合适的NI以降低辐射剂量。方法前瞻性地连续纳入193例行胸部CT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6组,各组NI预设为15、18、21、24、27、30,并进一步根据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三个亚组:偏瘦及正常组(BMI≤23.9)、超重组(24≤BMI≤27.9)、肥胖组(BMI≥28)。所有患者均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扫描,50%权重的ASIR重建。由2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分别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13分,良好;13~15分,临界;>15分,不能接受),测量肺重建及纵隔重建图像的噪声(脂肪)、信噪比(大血管-脂肪)、对比噪声比(大血管-脂肪)。记录各患者CT容积剂量指数( CT does index volume , 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 DLP)、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 ED)。另外记录每位患者纵隔重建图像管电流小于50 mA的层面占所有层面的百分比。结果随着NI的升高,图像主观评分增高(质量下降),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降低。各NI预设条件下胸部CT图像主观评分均≤15分,仅NI=30时,4例(4/34)患者图像主观评分为13~15分。NI=30时图像主观评分显著高于、信噪比低于NI为15~27图像( P <0.05)。 NI为24~30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NI为15~21( P <0.05)。 NI为27及30时,随着BMI增加,出现电流低于50mA层面百分比降低( P <0.05)。在NI为30时,随着BMI增加,辐射剂量显著增加( P <0.05)。结论自动管电流调制扫描及50%ASIR重建下,胸部CT扫描可以预设NI为30,在大幅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图像质量也能满足诊断要求。

  • 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作者:戴灼南;司建荣

    目的:探讨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BFH )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男9例,女7例) BFH患者,其中股骨7例,胫骨4例,肱骨1例,桡骨1例,髂骨2例,腰椎1例。 X线平片检查16例, CT平扫8例,MRI平扫及增强检查13例。结果影像学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病灶边界清楚,所有病灶均未见骨膜反应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形成。 X线示灶周硬化12例,病灶内呈磨玻璃样改变9例。 CT示病变密度不均匀,呈与肌肉密度相仿的软组织密度影,灶内见骨性分隔及骨嵴5例,骨皮质中断2例。 MRI示病灶T1 WI呈等低信号,T2 WI呈不均匀高信号或等低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MRI表现各异由病理组织成分不同所决定。结论 BFH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该病的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对脑膜瘤的诊断:不同灌注模式的对比分析

    作者:苏晟;朱建国;徐杰;何雯雯;田俊;韩晖云;曹鹏;武江芬;WU Jiangfen

    目的:对比不同灌注模式下,各定量参数对脑膜瘤的诊断效能。方法2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脑膜瘤,术前行MRI常规扫描和灌注检查。灌注检查包括:动态弛豫对比增强(DCE)和动脉自旋标记(ASL)两种模式,分别在瘤体实质区和对侧镜像脑区勾画感兴趣区(ROI),测量DCE-MRI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返流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血浆容量(Vp)、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ASL-MRI定量参数:脑血容量( CBF)。配对t检验观察瘤体实质区和镜像脑区上述参数差异性,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评估各参数对脑膜瘤的诊断效能。结果配对t检验显示瘤区与对侧脑区灌注参数存在统计学差异,Ktrans:(0.329±0.207) min-1 vs.(0.003±0.003)min-1( P <0.001;Kep:(0.880±0.480)min-1 vs.(0.259±0.246)min-1( P <0.001;Ve:(0.421±0.294) vs.(0.060±0.071)( P <0.001;Vp:(0.164±0.186) vs.(0.027±0.022)( P =0.001);BV:(53.551±27.499)ml/100g vs.(5.279±3.870)ml/100g( P <0.001;BF:(139.405±70.771) ml/100g.min vs.(22.336±21.099) ml/100g.min( P <0.001;MTT:(0.395±0.110)s vs.(0.247±0.091)s( P <0.001;TTP:(2.510±0.754)s vs.(1.381±0.506)s ( P <0.001;CBF:(85.300±51.786)ml/100g.min vs.(42.018±17.635)ml/100g.min( P =0.001)。定量参数中,诊断效能高的参数为Ktrans和BV(DCE-MRI),当截断点(cut-off point)选取0.164min-1、16.518ml/100g,诊断脑膜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诊断效能低的参数为CBF(ASL-MRI),当cut-off point选取60.949ml/100g.min,诊断脑膜瘤特异性为82.6%,敏感性为73.9%。结论 DCE-MRI得到的参数多、诊断效能高,Ktrans、Kep、Ve和Vp的测量丰富了灌注信息,并能从血管通透性的角度对结果进行分析;无需注入外源性对比剂是ASL-MRI大优点,且CBF也有助于脑膜瘤的诊断,但参数单一和干扰因素大。

  • 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征在ARVC/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兴钊;黄永;黄蕊;漆秀英;杨建;胡青茂

    目的:探讨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征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发育不良( ARVC/D)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分析经我院收治的18例ARVC/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静息心电图显示13例电轴右偏,肢体导联呈低电压;V1~V3导联T波倒置12例等。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17例右心室扩大;12例右室流出道增宽;2例左室增大;12例右室壁弥漫性变薄、运动减弱等。结论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征能较准确地诊断ARVC/D,并在该病的治疗及随访观察中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 胃癌结直肠转移瘤的MSCT诊断

    作者:马爱冬;杨慧;魏然;李万湖;黄勇

    目的:分析胃癌结直肠转移瘤的MSCT表现。方法分析52例胃癌结直肠转移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结果1)胃癌病理类型为低分化腺癌或印戒细胞癌及两者混合者45例;III型及IV型48例;2)转移瘤表现为均匀增厚型39处,非均匀增厚型21处,管腔内生肿块型6处,管腔外突肿块型4处;3)转移瘤表现为均匀性强化16处;不均匀性强化10处;分层样强化44处;4)12例(52.2%)女性患者伴卵巢转移。结论发生结直肠转移的胃癌病理类型主要为低分化腺癌及印戒细胞癌,Borrmann分型以Ⅲ、Ⅳ型为主。结直肠转移瘤具特征性的CT 征象为肠壁呈靶样同心圆样改变。女性患者常伴卵巢转移。

  • 气管支气管树腺样囊腺癌的CT诊断

    作者:阿不都黑力力·麦麦提依明;徐坚民;杨忠;成志强

    目的:研究CT对气管支气管树腺样囊腺癌的诊断特征和临床价值。方法对2例气管支气管树腺样囊性癌的患者进行了临床和CT征象观察,对该病CT特征结合临床表现、病理组织改变进行总结与讨论。结果2例患者以咳嗽、咯血及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CT和后处理技术可准确显示癌肿环绕气管、主支气管和段支气管管壁纵向生长、管壁环形增厚、狭窄、闭塞和腔外重要结构侵犯。结论沿气道长轴生长伴管壁增厚是腺样囊腺癌特征性的CT表现,CT和后处理重建可清楚显示病变的生长类型和范围,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 黑色素瘤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许小燕;胡俊峰;汪秀玲;徐凯

    目的:通过探讨不同部位黑色素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黑色素瘤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发生于不同部位的黑色素瘤的CT、MRI及PET-CT的影像学表现,其中CT 35例,MRI 22例,PET-CT 3例。结果 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强化欠均匀,不具备特征性;MRI表现为T1和T2弛豫时间缩短,T1 WI呈稍高信号,T2 WI呈低信号;PET-CT均表现为葡萄糖代谢增高。结论影像学检查能很好地显示黑色素瘤的部位、与邻近组织关系,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

  • MSCT对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李晓光;张蕾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7月在我院经内镜检查,并行CT扫描及术后病理活检证实的胃肠道淋巴瘤3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Black Ledge的分期方法进行临床分期。对胃肠道淋巴瘤的发生部位,病变厚度、分期、病理结果、平扫和增强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淋巴瘤与肠道淋巴瘤的平扫、增强CT值比较无明显差异,两者的病变厚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MALT与其他胃肠道淋巴瘤的平扫、增强CT值比较无明显差异,病变厚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MALT与胃肠道淋巴瘤发生部位的关系表明:MALT在胃部发生率较高,而非MALT在肠道中发生占绝大多数(λ2=5.68, P =0.021);胃肠道淋巴瘤病变部位与病变分级的关系表明:胃肠道淋巴瘤较其他部位多发,且进展较快,如果发现了肠道淋巴瘤,大多数情况下都已经处于晚期。结论多层螺旋CT主要是用来诊断胃肠道淋巴瘤的,目前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胃肠道淋巴瘤有多种CT表现形式,弥漫浸润型和多发肿块结节型是其两种主要的CT表现类型,CT平扫和增强可以明确病变部位,病变侵袭范围,周围淋巴结肿大情况,为胃肠道淋巴瘤的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血管外膜厚度的高频超声研究

    作者:李卡娜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技术定量测定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血管外膜厚度,研究患者颈动脉血管外膜厚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关系。方法选用96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以及62个健康人员,按照患者是否有斑块分为有斑块的A组51例以及没有斑块的B组45例,健康人员分为C组。对三组人员采用高频超声来获取三组人员的颈动脉平均血管外膜厚度、内-中膜厚度和管壁厚度来进行分析。结果 A组和B组的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管壁厚度均显著高于C组( P <0.05),A组的平均颈动脉血管外膜厚度高于B组和C组( P <0.05),B组和C组的平均颈动脉血管外膜厚度没有显著差别( P >0.05),ABC三组的平均颈动脉血管外膜厚度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r=0.599, P <0.001;r =0.333, P =0.005和r =0.351, P =0.004)。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管壁厚度较健康人更高,有斑块的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血管外膜厚度比无斑块以及健康人更高,说明颈动脉血管外膜是血管重构的重要部分。

  • BI-RADS-US超声弹性成像对三阴性乳腺癌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艾慧俊;纪建松;陈方红;陈述政;毛卫波

    目的:探讨超声BI-RADS指标特征与弹性超声结合对三阴性乳腺癌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三阴性乳腺癌的41个乳腺病灶的超声BI-RADS征象进行分类,探讨各超声征象和病理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弹性图像以三分法进行评分,用两种方法对BI-RADS分类进行调整,比较调整前、后诊断效能。结果根据超声弹性对BI-RADS分类进行调整,调整前及两种调整方法后比较,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80%,92.6%。结果显示第二种调整方法诊断符合率更高。结论 TNBC超声BI-RADS指标特征更倾向于良性肿瘤的特点,了解其影像特征结合弹性超声可提高对TNBC的诊断能力。

  • 3.0 T磁共振腹部DWI序列定量评价腰椎骨质疏松的价值

    作者:张恒;黄刚;毛泽庆;左晓娜;王平;徐香玖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腹部弥散加权像( DWI)测量表观扩散系数( ADC)评价男、女性腰椎骨质疏松的价值。方法63例受试者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量腰1~4(L1-4)椎体骨密度(BMD)和DWI测量ADC值;男、女性L1-4各椎体ADC值与BMD值、平均ADC值与总BMD、T值、年龄分别行线性相关分析;男、女性分别按T值分为骨质正常组、减少组和疏松组,方差分析比较ADC值的差异;ROC曲线分别评价ADC值对男、女性L1-4椎体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结果 L1-4平均ADC值男性(0.320±0.190)×10-3 mm2/s与BMD、T值、年龄无相关性( r =0.033、0.038、-0.106, P >0.05),女性(0.281±0.091)×10-3 mm2/s与BMD、T值正相关( r =0.370、0.346, P﹤0.05),与年龄负相关( r =-0.54, P﹤0.01);三组间差异比较男性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女性有统计学意义( P﹤0.05);ROC曲线分析女性组有诊断意义,且L3水平曲线下面积(AUC=0.929)大,男性组无意义。结论 ADC值对女性腰椎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急性胰腺炎累及左侧肾上腺CT与其MCTSI的相关性

    作者:李毛毛;卢媛媛;张高瑞;赵莹;袁有志;高彬;翁爱婷;田欣雨;董鹏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时左侧肾上腺受累与其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80例行全腹增强CT检查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资料,着重观察左侧肾上腺的受累情况,并探讨其与AP的MCTSI的相关性。结果1)80例患者中,MCTSI在0~2分者2例,4~6分者37例,8~10分者41例;左侧肾上腺受累者68例(85%);2)急性胰腺炎累及左侧肾上腺的CT分级与其MCTSI有相关性( r =0.4026, P <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时,左侧肾上腺受累的CT表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患者的严重程度。

  • DR与MSCT在儿童副鼻窦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温书泉;刘珍莲;邓戈锋;郭耀华;陈萍英;杨智云

    目的:比较并分析DR与MSCT在儿童副鼻窦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临床确诊的副鼻窦疾病患儿105例,包括临床表现,DR与MSCT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对病变检出率;所有患者均行东芝MRAD-D50SDR柯瓦氏位数字摄片及飞利浦Brilliance 6层螺旋CT扫描仪副鼻窦横断位容积扫描。结果105例患儿中,DR检出副鼻窦炎54例,粘膜下囊肿13例,息肉2例,黏液囊肿1例,骨瘤3例,副鼻窦骨折3例;MSCT检出副鼻窦炎68例,粘膜下囊肿16例,息肉5例,黏液囊肿4例,骨瘤3例,副鼻窦骨折9例。结论 DR对儿童副鼻窦病变提供的诊断信息有限,对蝶窦及鼻腔内情况知之甚少,容易漏诊;MSCT容积扫描数据多平面重建后能全面观察副鼻窦病变,可以精准地定位及定性;在儿童副鼻窦疾病诊断中MSCT具有绝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小儿炎症性肠病定量CT骨密度测量的研究

    作者:霍爱华;王冬潜;刘勇;于彤;张宁宁;胡迪;彭芸

    目的:应用定量CT( QCT)评估小儿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 IBD)的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状况,为IBD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确诊的IBD患儿27例,同时收集正常人群62例。应用QCT方法测量两组人群骨密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从中选取学龄儿童(7~12岁)的IBD患儿共12例作为病例组;按照性别、年龄、人数相匹配的原则从正常人群中选取1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这两组的QCT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观察这两组对照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0~14岁27名IBD患儿骨密度从110.9mg/cm3到201.8mg/cm3,骨密度平均值为(165.49±18.93)mg/cm3,与62名正常人群骨密度值的比较(IBD患儿低于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平均值(189.65±26.99)mg/cm3, Z =-4.07, P =0.000, P <0.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组患儿骨密度平均值(162.26±16.77)mg/cm3,与正常人群骨密度比较(CD组患儿低于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平均值(189.65±26.99) mg/cm3, Z =-3.261, P =0.001, P <0.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组患儿骨密度平均值(171.97±17.11)mg/cm3,与正常人群骨密度比较〔UC组患儿低于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平均值(189.65±26.99) mg/cm3〕, Z =-1.908, P =0.056, P >0.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病例组(12名7~12岁IBD患儿)的骨密度与正常对照组(12名7~12岁正常儿童)骨密度的比较:病例组骨密度平均值为(159.9±15.32) mg/cm3,正常对照组骨密度平均值为(186.96±10.97)mg/cm3, t =-4.97, P =0.000, P <0.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病例组骨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的骨密度。结论 IBD患儿骨密度低于同年龄正常人群骨密度;其中CD组和UC组患儿骨密度均低于正常人群骨密度,且CD组患儿比UC组患儿更易出现骨密度下降。使用QCT骨密度测量技术可以精确敏感的评估患儿骨密度情况,指导临床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 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在肺小结节楔形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健;王仲朴;崔健;黄宇清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定位置入微弹簧圈在肺小结节楔形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肺小结节患者在CT引导下细针穿刺,采用“两步释放法”:将一小部分微弹簧圈释放在病变附近5 mm范围内,一部分弹簧圈留在脏层胸膜表面,根据肺小结节及弹簧圈位置来确定切除结节周围肺组织范围,在胸腔镜下行肺局部楔形切除,将离体组织进行快速冰冻、组织学观察,根据病变的良恶性指导临床继续扩大手术或结束治疗。结果12例肺小结节行CT扫描均能清晰显示病灶,置入弹簧圈,成功术前定位,并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诊断:原发性肺癌4例(33.3%),不典型腺瘤样增生2例(16.7%),错构瘤1例(8.3%),炎性病变5例(41.7%)。结论 CT引导下定位置入微弹簧圈在肺内小结节楔形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帮助胸外科医师与病理医师快速、准确找到病灶,指导临床治疗。

  • 双源CT非线性融合技术对超重或肥胖患者心脏成像质量优化初步研究

    作者:王清波;戴慧;陈蒙;李永超;郭亮

    目的:探讨炫速双源CT非线性融合技术对超重或肥胖患者心脏CT成像质量的优化价值。方法36位体质指数处于超重或肥胖的患者行双能量心脏增强扫描,每一位患者重建4组图像,A组:NLB1(λ=150HU,ω=200HU),B组:NLB2(λ=70HU,ω=200HU),C组:NLB3(λ=260HU,ω=200HU),D组:NLB4(λ=260HU,ω=400HU),测量并计算上述图像主动脉根部、右冠状动脉中段、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左心室前壁的CT值、图像噪声、SNR、CNR。采用TWO-WAY ANOVA及TUKEY检验客观评价各组图像质量。结果4组图像间除心肌CT值无统计学差异外( F =2.492, P =0.064),余各部位CT值、噪声、SNR、CNR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各血管CT值B组高,与A组均无统计学差异。各血管噪声B组小,与A组无统计学差异。心肌噪声C组小,与A组无统计学差异。各血管SNR A、B组较高,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心肌SNR以A、C、D组较大,与B组有统计学差异。各血管均以D组SNR小。心肌SNR B组小。所有CNR均以A组高,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 D组小。结论非线性融合技术选择合适的融合参数(λ=150HU,ω=200HU)既可以提升超重或肥胖患者冠状动脉的强化效果又可以抑制冠状动脉及心肌噪声,进一步提高心脏CT成像的CNR。

  • 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烟雾病的价值

    作者:高阳;梁奕;周杰;杜柏林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在诊断烟雾病方面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方搜集我院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为烟雾病的23例患者,分析动态容积增强扫描所得图像经4D-数字减影(4D-DSA)、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 MPR)、大密度投影( MIP)处理后的影像特点及平扫情况。结果22例烟雾病患者320排CT平扫中多数表现为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动态容积增强扫描血管成像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颈内动脉末段及大脑前、中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颅底动脉环处见细小、杂乱、迂曲代偿血管网。结论320层动态容积CT能从多方面显示烟雾病患者颅内血管病变情况,4 D-DSA能很好显示双侧颈内动脉的狭窄情况及良好显示动态循环情况,能够作为烟雾病诊断的一线检查方法。

  • 64层螺旋CT血管重建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及相关病变

    作者:李海飞;衣高峰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固定时间增强扫描采集的数据行血管重建,分析肠系膜上动脉及其相关病变的CT表现。方法24例临床初步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其相关病变的患者,采用Philips 64层螺旋CT行腹部增强扫描,以4.0ml/s的流率静脉注射碘海醇(300mgI/ml)90ml,在注射对比剂后27s开始采集动脉期图像,55s采集门脉期图像,利用动脉显示佳期相的原始数据进行肠系膜上动脉重建,重建层厚1.5mm,重建间隔0.75mm,图像重建包括多平面重组( MPR)、大投影密度( MIP)及容积再现( VR),以佳角度显示SMA本身及其相关病变。结果23例患者均于动脉期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1例房颤患者动脉期门脉期延迟,于门脉期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24例患者均经DSA或临床证实,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管腔狭窄8例,肠系膜上动脉管腔血栓性栓塞并缺血性肠梗阻4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累及肠系膜上动脉近中段5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2例,胡桃夹综合征3例。结论 MSCT固定时间延迟法行血管成像扫描并联合CT重建技术有助于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诊断,具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

  • DR和MSCT对下尺桡关节脱位定量评价的比较

    作者:胡纯;周胜法;陈伟;何家维;黄兆文

    目的:比较数字化X线摄片( DR)和多层螺旋CT( MSCT)对下尺桡关节( DRUJ)脱位定量评价的差异。方法选择74例均行DR和MSCT检查且DRUJ脱位的患者,由一位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在PACS工作站上,借助DR片和MSCT后处理重建图像进行DRUJ脱位程度的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4例患者中Colles骨折46例,Galeazzi骨折3例,Smith骨折6例,前臂其他骨折12例,7例没有骨折。其中DRUJ横向、纵向和掌或背侧半脱位分别是31例、17例和26例,DR片上测量横向、纵向和掌背侧脱位或半脱位间距分别是(5.5±2.3)mm、(8.5±2.6)mm、(5.7±1.6)mm, MSCT测量分别是(7.1±2.5)mm、(9.3±1.8)mm、(3.4±1.2)mm,两种测量方式间比较,纵向脱位间距没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相关性为0.71,横向、掌或背侧脱位间距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5),相关性为0.65和0.52。结论 DR和MSCT对DRUJ脱位或半脱位定量评价是可行的,但DR测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准确性不如MSCT,尤其在评价掌背侧半脱位时。

  • HRCT及MRI对鼻腔-副鼻窦出血坏死性息肉及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李毅敏;詹阿来;黄庆文

    目的:探讨HRCT及MRI在鼻腔-副鼻窦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及内翻性乳头状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及22例出血坏死性鼻息肉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HR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发病年龄低于内翻性乳头状瘤( P <0.05)。生长方式上,部分出血坏死性鼻息肉表现为膨胀性生长,而内翻性乳头状瘤则无此特点。病灶周围局部骨质破坏是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的重要提示。在CT平扫上,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密度高于内翻性乳头状瘤( P <0.05),出血坏死性鼻息肉CT增强各期表现为渐进性强化,而内翻性乳头状瘤强化峰值出现于实质期,延迟期强化减低。 MRI上出血坏死性鼻息肉中的出血成分表现为T1 WI高信号,T2 WI低信号,增强后表现为结节状明显不均匀强化,内翻性乳头状瘤表现为片状相对均匀强化。结论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及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区别,HRCT增强扫描及MRI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 MRI结合MRA在腘血管陷迫综合征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梁天齐;王刚

    目的:探讨MRI结合MRA在腘血管陷迫综合征( PVES)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证实的PVES患者的MRI及MRA检查资料,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分析MRI合并MRA检查在PVES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9例MRI平扫图像均可清晰显示腘血管与周围肌束、肌腱之间的异常关系,明确诊断及分型。 MRA能很好地显示腘动脉的移位、管腔狭窄闭塞情况、腘动脉瘤的形成及周围侧枝循环的情况,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 MRI结合MRA检查能很好地显示腘血管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在PVES诊治中有重要价值。

  • 18 F-FDG PET-CT显像对肺结节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孔倩倩;殷瑞根;王冬青;许云飞;周建明

    目的:分析18 F-FDG PET-CT 在肺结节病诊断中的价值,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的14例肺结节病PET-CT表现。结果14例肺结节病中均可见肿大淋巴结,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对称性肿大者13例,合并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者7例,12例伴有肺内病变,2例累及肝脾脏器,5例伴有皮下结节,以上病灶放射性摄取均增高。结论 PET-CT显像从代谢角度更能清楚显示结节病的影像学特征,并可以发现除胸部以外的其他病灶,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 磁共振波谱在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落后早期预测的价值

    作者:刘绪明;张嫣然;万诚;林达;余捷;项剑瑜;周露;邱乾德

    目的:探讨早产儿1 H-MRS脑内代谢物与Gesell发育商间的相关性,为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落后的早期诊断及预测提供帮助。方法对我院符合条件的45例早产儿及30例同期足月儿于出生后1周内行1 H-MRS检查,计算脑内代谢物NAA/Cr、Cho/Cr、mI/Cr、Lac/Cr、Glx/Cr比值;并于出生后40~52周行Gesell发育诊断量表检测,得出发育商及其5个能区对应的发育商值,同时分析早产儿组发育商与脑内各代谢物间的相关性。结果早产儿组NAA/Cr显著低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6.202, P <0.001),但Cho/Cr、Lac/Cr、Glx/Cr均显著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早产儿组发育商及其各能区均显著低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发育商与NAA/Cr 及Lac/Cr 存在显著相关性(决定系数为0.418)。结论早产儿早期1 H-MRS 脑内代谢物质(NAA、Lac)与Gesell发育商有相关性,NAA、Lac的变化可以早期预测早产儿可能发生的神经系统发育落后。

  • 颈动脉“流空区”法与“内膜-中膜厚度”法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Kappa一致性检验

    作者:于冬;郑宏江;李韶平;曾玲;金城;孙贤;贺敬丰

    目的:比较多普勒能量图显示“流空区”法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法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超声科行颈动脉超声检查161例受检者,应用颈动脉多普勒能量图观测颈动脉管腔内舒张期是否出现内“流空区”,并以颈动脉内膜-中膜测量(应用IMT测量分析软件测量)为金标准,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两种诊断方法结果一致性好(Kappa值0.797, P <0.01, McNemar检验P>0.05),两者诊断不一致者可能近期粥样硬化处于平稳期或进展期有关。结论多普勒能量图显示“流空区”法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法诊断结果一致性好,提高诊断准确性,两项检查结果具有互补性。

  • 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及临床分析(附138例报告)

    作者:黄光海;李永奇;姚杰

    目的:探讨138例经旋股内外动脉插管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s超选择穿刺灌注溶通术,对138例不同原因引起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经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灌注溶通药物。结果经介入治疗后138例患者髋关节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或消失,治疗后1年影像学复查坏死骨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新骨形成及修复。结论局部溶栓与扩张血管药联合使用,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说明此法治疗对股骨头血流供应起到了改善作用。

  • 食管碰撞瘤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

    作者:贾乐;姚志刚;冯吉贞;李加美;王宏量;王强修

    目的:探讨食管碰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8例食管碰撞瘤进行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8例患者,年龄49~69岁,中位年龄66岁。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吞咽困难或进食阻挡感,3例伴有胸骨后疼痛或胸骨后不适。8例中,病变位于中段食管6例,下段食管2例。 X线上消化道钡餐7例显示食管单发性占位性病变,1例未发现明显肿瘤征象;其中6例同时进行了CT检查,4例考虑食管癌,2例发现食管壁僵硬增厚,建议结合胃镜检查;8例患者均行内镜检查,3例镜下见隆起型肿物,5例发现黏膜溃疡形成,6例镜下考虑食管癌,2例诊断食管占位。8例术前活检病理均诊断为鳞状细胞癌。8例均行食管肿瘤切除手术。显微镜观察,8例肿瘤均由两种成分组成,彼此界限清楚,各自弥漫性生长。1例为神经内分泌癌与多形性平滑肌肉瘤碰撞瘤,7例为神经内分泌癌与鳞状细胞癌碰撞瘤。结论食管碰撞瘤比较罕见,临床症状、内镜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靠术后病理检查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综合判断。

  • CT引导下125 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转移瘤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作者:仲春红;姜惠;刘亚坤;商琼琼;张颖;韩明勇;马琳颖

    目的:探讨125 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转移瘤并发症的观察护理。方法对30例纵隔转移瘤患者采用125 I粒子植入治疗,并做好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30例患者中并发症有气胸6例(20%),其中需要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为3例,另3例气胸量较少,自行吸收;肺出血4例(13.3%);针道出血4例(13.3%);咳血4例(13.3%);恶心呕吐1例(3.3%);疼痛2例(6.7%);过敏反应1例(3.3%),均经治疗后恢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 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转移瘤效果好,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可控。加强125 I粒子植入治疗前后的观察和护理,可保证治疗有效率。

  • 脊柱成骨细胞瘤的CT特点

    作者:张宝明;李良才

    目的:探讨成骨细胞瘤( Osteoblastoma )的CT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采集本院29例经过手术病理诊断的成骨细胞瘤的患者,所有入选患者的影像材料进行对比探讨,分析成骨细胞瘤的CT影像表现。结果良性26例,侵袭性3例。28例表现膨胀性骨溶解破坏病灶,内有数量不等的斑点状钙化和骨化,大多数边缘清晰,见硬化边,形成完整或不完全骨壳,伴有软组织肿块10例,增强扫描后8例明显均匀强化,1例不均匀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其中1例合并葱皮样骨膜反应。1例膨胀性多发骨溶解破坏,内未见斑点状钙化或骨化,边缘清晰,见硬化边。肿瘤的继发改变,1例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L1肿瘤的病变,继发病理骨折,10例继发椎管狭窄。结论多层螺旋CT对多数脊柱成骨细胞瘤CT特点显示清晰,可为临床提供明确诊断信息,极少数不典型的,必须临床、病理和影像学密切结合。

  • 口腔健康与主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作者:宇文谦;李海玲;高培毅;刘海霞

    目的:分析口腔健康状况与主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月从胸部CT平扫检查者中序贯纳入主动脉弓钙化者为病例组,行钙化积分检测,根据积分将病例组分为重度钙化组(积分100)和轻度钙化组(积分<100),并同期选择无钙化者为对照组,每组各60例,盲法对各组受检者进行口腔检查,记录缺失补牙数( DMFT)及牙周病指数( PDI)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并定量检测主动脉弓钙化,病例组患龋率、DMFT指数和PDI均高于对照组,且龋病及牙周病程度与主动脉弓钙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口腔健康状况与主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慢性炎症可能是牙周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共同发病基础。

  • 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在化疗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评估中应用

    作者:张学敏;马丽;陈正福

    目的:探讨99m Tc-DTPA肾动态显像在评估化疗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肿瘤科诊断明确的37位恶性肿瘤首次化疗患者在化疗前后分别进行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判断肾功能受损情况。作为对照,患者当天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UMA)、尿β2球蛋白(β2-MG)和胱抑素C (Cys C)水平。结果化疗后,患者双肾血流灌注峰值下降,总GFR均值化疗后较化疗前明显下降( P <0.05)。37例患者Scr,BUN,UMA和β2-MG化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化疗后Cys C水平较化疗前明显增高( P <0.01)。结论核素肾动态显像能早期、客观监测化疗药物对肾功能的损害,是评估肾功能损伤程度的可靠指标。

  • 原发性心脏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1例

    作者:张晓娜;李世存

    患者女,49岁。左侧乳腺癌切除术后7年,发现心包占位1天入院。患者于2007年11月5日在椎管麻醉下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左乳小叶癌,少部分浸润生长,淋巴结24枚,未见癌转移(0/24),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并规律化疗,定期复查,未发现转移灶。

    关键词: 心脏肿瘤 超声诊断
  • 超声误诊甲状腺髓样癌1例

    作者:贵玉;刘金苹;钱林学

    患者,男,64岁。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就诊。查体:甲状腺右叶可触及3cm ×2cm结节,质韧,边界清,活动可,无压痛及发热。超声所见:甲状腺右叶见多发结节,大者3.0cm ×1.8cm,为椭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尚清,内血流丰富(图1,2)。超声提示:甲状腺多发结节,倾向良性。术后病理示甲状腺右叶髓样癌(直径2.7cm),其余呈结节性甲状腺肿,颈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

  • 超声诊断胎儿大动脉转位合并心尖指向异常1例

    作者:叶春秀;祁玉霞;王舒

    孕妇27岁。孕2产1,现孕25周6天,因在外院怀疑胎儿心脏发育异常,遂来我院复诊,首先进行常规检查:胎位:LOA位,测双顶径6.3cm,股骨长4.7cm,羊水大深度5.6cm,胎盘位于子宫前壁,成熟度0级,厚度3.0cm;脊柱排列整齐,腹腔脏器无反位;随即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位于左侧胸腔,心尖指向右前方。心室反位,右心室位于左侧,其室腔内可见节制束;心房正位,卵圆瓣在左侧的心房内活动,降主动脉位于该侧心房的后方;(图1)位于右侧的心室比较光滑,与该心室相连接的心房可见上、下腔静脉汇入;两条大动脉走行关系异常呈一前一后平行排列,宽度分别约4.6mm、4.2mm。其中自左侧心室发出者走行较长后弯曲与降主动脉相连,其弯曲处见三个向上的分支,自右侧心室发出者主干很短与左、右肺动脉相连。室间隔上端回声中断3.0 mm。超声诊断:胎儿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心尖指向异常。孕妇选择引产,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超声所见。

  • 结节性硬化头颅及肾脏的MRI表现

    作者:李启;孔建忠;王增;张莉;张培;马晓亮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的头颅及双肾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结节性硬化头颅及双肾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8例结节性硬化患者中3例有明确家族史,3例有皮脂腺瘤、癫痫、智力低下临床三联征,8例头颅CT均可见室管膜下结节状钙化,8例头颅MRI平扫可见室管膜下及皮层下结节,4例可见双肾多发结节或肿块影。结论头颅MRI平扫可清晰显示大脑皮质、皮质下、白质及室管膜下多发结节。清晰显示双肾多发肿块及结节形态、边缘及血供,可分辨肿块内脂肪组织,对结节性硬化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经阴道超声成像和宫腔镜在宫腔粘连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芳;王美容

    目的:探讨经阴道二维超声成像在宫腔粘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90例疑诊宫腔粘连患者先行宫腔镜进行检查,然后行经阴道二维超声成像检查,对两种方式的检出宫颈粘连、宫颈粘连程度、宫腔粘连类型、检出复杂性宫腔粘连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证实宫腔粘连80例,经宫腔镜检查:1)宫腔粘连程度:轻度粘连31例,中度粘连30例,重度粘连19例;2)宫腔粘连范围:中央型16例,周围型40例,混合型24例。经阴道二维超声:1)宫腔粘连程度:轻度粘连13例,中度粘连22例,重度粘连17例;2)宫腔粘连范围:中央型6例,周围型26例,混合型20例。超声正确诊断宫腔粘连50例,漏诊30例,误诊2例。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宫腔粘连检出的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80%,准确性为64.4%。两种方式对粘连程度、粘连范围的诊断均存在明显差异( P <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操作简便而且无创伤,可作为宫腔粘连的常规筛选方法。

  • 骨外骨软骨瘤影像诊断

    作者:张兴强;谭必勇;李胜;邹文远;钞俊;曹阳

    目的:探讨骨外骨软骨瘤( extraskeletal chondroma , ESC)的影像学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ESC临床手术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合文献分析。结果6例ESC中2例仅行CR检查,2例行CT平扫检查,1例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1例行CT及MRI检查。6例ESC共7个肿块,其中踇趾旁1例2个肿块,手环指、肘后、肱骨背侧、肩胛骨旁、腰背部各1例。 ESC影像表现为软组织内单发与骨膜、滑膜不相连的质硬软组织肿块5例,多发1例;边界清楚5例6个肿块,肿块内见钙化灶或骨皮质样高密度影肿块5例6个肿块,另1例为单发无钙化肿块;MRI扫描肿瘤内部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片团状长T1长T2信号,肿块周边可见长T1短T2纤维包膜成分。结论 ESC为少见的软组织良性软骨性肿瘤,具有较特征的影像学特点,术前影像学检查诊断价值高。

  • 急性腹痛MSCT检查少见征象的分析

    作者:李华子;孙萌;张永彬;孙典学;李文华

    目的:评价急性腹痛在MSCT中少见征象,提高MS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4年笔者所在医院经随访及手术证实的12例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 表现,对病变部位少见征象进行重点分析观察,提高MSCT诊断水平。结果肠脂垂炎3例,结肠憩室炎2例,十二指肠旁疝3例,脂肪瘤诱发小肠套叠2例,左侧闭孔疝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栓塞1例。结论认识急性腹痛MSCT少见征象,对提高急性腹痛病因诊断和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诊断及分级评价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勇;丁仁福;符惠宏;雷星;陈运奎;郑辉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临床诊断及分级评价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进行128层螺旋CT检查诊断的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分析,并与CAG 对比评价冠脉狭窄程度分级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20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状动脉狭窄阳性84例,阳性率为70.00%;阴性36例,阴性率为30%。另外,120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冠状动脉内斑块出现钙化82例,钙化率为68.33%,非钙化38例,非钙化率为31.67%。120例患者经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确诊冠状动脉狭窄阳性85例,阳性率为70.83%;阴性35例,阴性率为29.17%。另外,120例患者经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发现冠状动脉内斑块出现钙化83例,钙化率为69.17%,非钙化37例,非钙化率为30.83%(37/120)。经统计学分析经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与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两种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阳性率和冠状动脉内斑块检查中钙化率检出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120例患者检出1572段血管节段,在行冠脉狭窄程度检查时,其对狭窄程度分级过程中均清晰显现出较多的低估或高估情况。结论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作为可疑冠心病患者筛查手段或低危冠心病患者的复查手段,具有可靠、简便、准确、快捷的优点。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技术对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

    作者:胡龙非;刘克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技术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使用多平面重建( multi-planar reformation , MPR)及仿真内窥镜技术( CT virtual endoscopy , CTVB)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2例患儿经CTVB检查显示出I~III级气管、支气管100%,显示第Ⅳ级支气管50%;MPR显示出I~III级气管、支气管100%,显示第Ⅳ级支气管55%。 CT显示的支气管异物的形态和位置与支气管镜手术结果相符合31例,其中异物位于气管2例,右支气管17例,左支气管8例,气管粗隆区4例,1例不符合。 MPR和CTVB发现31例,表现为腔内椭圆形、不规则占位21例,管腔闭塞10例。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技术能准确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阻塞程度。

  • 经颅多普勒对成人卵圆孔未闭的诊断及价值

    作者:张恒;周盼妍;谢培凯;高晓梅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实验( contrast 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 , c-TCD)诊断成人卵圆孔未闭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对确诊的成人卵圆孔未闭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实验( contrast 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 c-TCD)进行诊断,并分析不同卵圆孔特点下c-TCD对PFO诊断检出率的变化情况。结果32例患者经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实验检查发现在平静状态下阳性23例,阳性率为71.88%;在 Vasalva 动作下阳性27例,阳性率为84.38%;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在Vasalva动作下诊断阳性率高于平静状态,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 P >0.05)。不同PFO大小的三组患者经c-TCD诊断后的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53, P >0.05)。经TEE证实的PFO患者根据其TEE血流动力学特点分为无分流组和有分流组,两组患者的c-TCD检出PFO的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目前仍然以TEE作为诊断PFO的金标准,但是c-TCD配合Valsalva动作可以提高诊断敏感性,可作为怀疑卵圆孔未闭患者的筛查手段,c-TCD与TEE在诊断PFO方面各有优缺点,可互为补充。

  •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鲍志国;严金冈;李静静;周海伟;刘良峰;陈忠波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进行检查,并与DSA和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64例患者经手术及DSA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DSA诊断符合率为100.00%。64排CTA检查出颅内动脉瘤62例,误诊2例,符合率为96.88%(62/64)。与DSA相比,64排CTA与之比较无明显差异(χ2=1.12, P >0.05)。64排CTA检出颅内动脉瘤平均直径为(6.42±2.69)mm, DSA检出颅内动脉瘤平均直径为(6.65±3.16)mm,经统计学比较,64排CTA与DSA检出颅内动脉瘤直径比较无明显差异( t =2.02, P >0.05)。结论64排螺旋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全面地观察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形状、大小,对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价值。

  • 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蔡长寿;冯丰坔;邱波;裴琳;于大飞

    目的:探讨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接受诊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采用CT 和MRI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 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诊断中对0级和I级病变患者的诊断率明显高于CT检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种检查方法在其他级别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诊断率比较则无明显差异。 MRI检查对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及骨髓水肿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CT检查在关节侵蚀和关节面增生硬化检出率方面明显高于MRI检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查方法对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MRI检查方法敏感,无放射性,CT检查强直性脊柱炎骶骼关节病变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对关节侵蚀和关节面增生硬化等早期症状的检出率高于MRI,所以MRI检查应作为AS早期诊断的优选检查方法,但对一些显示不清楚的病情变化,要结合CT扫描来确诊。

  • 双源CT冠脉成像评估冠脉狭窄不准确的原因分析

    作者:朱占英;陈兴灿;胡红杰;王高峰

    目的:探讨双源CT冠脉成像(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 ,DSCT-CA)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的不准确率及相关原因。方法对怀疑心肌缺血的患者82例常规冠脉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探讨双源CT冠脉成像在评估冠脉狭窄程度方面的不准确率,并进行相关原因分析。结果1)DSCT-CA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的不准确率:对82例患者的共计936个节段进行了DSCT-CA和CCA的检查分析,CCA检查发现其中冠脉狭窄<50%715个,50%~69%60个,≥70%161个。 DSCT-CA在冠脉狭窄程度评估方面的准确率为94.98%(889/936),诊断不准确率为5.02%(47/936)。以CC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分析发现确定为冠脉狭窄<50%的715个节段中有18个节段经DSCT-CA检查为高估,其中高估为50%~69%12个,≥70%6个;冠脉狭窄50%~69%的60个节段中有2个节段经DSCT-CA检查为低估为<50%,3个节段经DSCT-CA检查高估为≥70%;冠脉狭窄≥70%的161个节段中有248个节段经DSCT-CA检查为低估,其中低估为<506个,50%~69%18个;2)诊断不准确的原因分析:2个节段由于心率快(≥85次/min)而导致运动伪影,3个节段由于心率波动大和屏气不良造成的错层伪影发生诊断不准确,2个节段因为心脏静脉的遮盖而导致漏诊,22个节段因为严重钙化斑块所致部分容积效应而导致的DSCT-CA评估不准确,9个节段的非钙化斑块被观察而导致DSCT-CA评估不准确,7个节段因为测量位置选择不当而导致DSCT-CA评估不准确,其他还有起搏器金属伪影(1个节段)、血管较细(3个节段)。结论准确识别DSCT-CA中的各种伪影并排除相关影响因素,DSCT-CA能够有效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助于提高冠脉狭窄程度判断准确性。

  • 鼻及鼻窦骨化性纤维瘤CT诊断价值

    作者:张武;方芳;刘小剑;郭占芳;龙垒垒

    目的:探讨鼻及鼻窦骨化性纤维瘤的CT诊断价值及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鼻及鼻窦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7例中病变中心位于右侧筛窦4例,左侧额窦1例,双侧筛窦及鼻腔2例。 CT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肿块影,其周边出现完整或不完整骨性包壳,其内密度不均匀,含有不同程度钙化,肿块呈膨胀性生长,周围组织受压变形但分界清楚。结论 CT能明确鼻及鼻窦骨化性纤维瘤的发病部位、大小、侵及范围,并能反应病理结构特点,是骨化性纤维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尤其是CT骨窗诊断价值较大。

  • 腹部X线、螺旋CT及超声对肠梗阻的价值

    作者:王金瑜;赵笔辉;胡燕标

    目的:探讨腹部X线、螺旋CT及超声等三种检查方法对肠梗阻的诊断效果。方法对肠梗阻手术治疗的128例患者分别进行术前腹部X线、螺旋CT及超声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术前诊断准确性。结果在梗阻诊断、梗阻部位、肠绞窄、梗阻原因等方面超声诊断效果均明显优于腹部X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螺旋CT在梗阻诊断、梗阻部位、肠绞窄、梗阻原因等方面诊断效果亦明显优于腹部X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超声与螺旋CT在梗阻诊断、梗阻部位、肠绞窄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但是在梗阻原因方面螺旋CT优于超声。结论对于肠梗阻的诊断CT检查结果优,但是鉴于肠梗阻检查需要实时监测,所以超声在实时监测方面是佳方法,更适合肠梗阻诊断的临床应用。

  • 阿尔茨海默病的MR功能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黄珊(综述);肖新兰(审核)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目前全球常见的痴呆症之一,是一种发病隐匿不可逆转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典型病理改变是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神经元丢失。大多数患者在临床诊断为AD时,就已处于AD中晚期,此时已无有效的治疗可逆转疾病的转归。因此,对AD进行早期诊断与干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年对AD的功能性MR技术进行综述,以了解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进展为AD的种种表现。

  • 孤立性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刘军波(综述);范丽娟(审校)

    孤立性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 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 , LVNC)是一种以粗大的左室肌小梁和深的小梁间隙、隐窝或窦状隙存在并与心腔相通为特征的一种遗传性心肌病。临床常以进行性左心功能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和左心室血栓形成、体循环栓塞等为主要表现。心电图以非特异性ST-T改变、室性早搏以及左束支传导阻滞为主要特征。LVNC的诊断经历了一个从单纯形态学诊断到基因诊断的认知过程。本文综述了LVNC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这对统一LVNC的诊断标准,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像检查进展

    作者:张亚男;常泰(综述);郑新(审校)

    影像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判断病情,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评估疗效。经腹肠道超声简便易行,可用于UC活动性的判断及随访。钡灌肠对肠黏膜的病变非常敏感,但不能很好地显示并发症及肠外表现。计算机断层扫描结肠成像和肠道造影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能全面地观察UC的肠壁和肠管内外病变,但对诊断早期UC不敏感,同时存在辐射的问题。随着技术的改进,磁共振成像实现了对运动脏器的成像,结合多方位、多序列、多参数成像,使其应用于UC成为可能。核素炎症定位显像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对检出早期UC的灵敏度较高。

  • 超声评估左室扭转运动研究进展

    作者:王梦宣(综述);陈国珍(审校)

    近年来,超声技术在左室扭转运动评估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自身技术特性各有优势与缺陷。组织多普勒显像可准确评价左室扭转运动,但其可能对左室扭转运动低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可简捷直观且准确地观察左室扭转运动,但局限于对扭转的定性研究。斑点追踪技术显像准确、重现性好,但对图像质量要求较高。本文拟对各种超声技术在左室扭转运动评估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有助于超声技术的合理选择和良好应用。

  • CT灌注成像探索缩宫素对兔产后失血性休克-肝脏微循环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程程;李巨;李强;魏明周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技术探索缩宫素对兔产后失血性休克-肝脏微循环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即假休克组、缺血再灌注组、催产素处理组。 S组行剖宫产术;I/R组剖宫产术后,建立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模型;OT组在I/R基础上,于孕兔产后失血性休克后10min及再灌注后10min、30min各时间点经耳缘静脉以2 U/kg剂量推注缩宫素。 I/R组与S组分别于相同时间段注射与OT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均行CT灌注成像检查。结果与I/R组相比,S组和OT组肝脏微循环血流量及血容量数值明显增大( P <0.05);而OT组与S组比较各数值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初步表明缩宫素对兔产后失血性休克-肝脏微循环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儿童与成人能谱CT增强效果的体模对比研究

    作者:杨洋;闫淯淳;孙海林;袁新宇;沈云

    目的:探讨在相同辐射剂量、相同对比剂浓度情况下,儿童与成人能谱CT增强效果及图像质量的差异。方法分别使用圆柱形儿童及成人体部等效体模,于体模内分别放置2 ml填充含相同浓度的碘对比剂的硬塑料试管,用来模拟增强的血管结构。在相同辐射剂量的前提下,使用能谱扫描模式分别对儿童及成人腹部体模进行扫描。利用GSI处理/重建平台获得55~70keV,间距为5keV的4组单能量图像。比较相同keV时不同体模中试管内对比剂的CT值以评价其增强效果。获取儿童及成人能谱CT图像中对比噪声比(CNR)佳、背景噪声低的单能量。结果55keV、60keV、65keV、70keV 4个单能量图像中,儿童与成人体模中试管内对比剂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儿童和成人体部CNR佳的单能量分别为60 keV 和55 keV,噪声低的单能量分别为65keV和70keV。结论能谱CT各单能量中,儿童及成人的增强效果大致相同,佳CNR和噪声低的单能量各不相同。

  • 循证医学影像学及网络资源

    作者:刘大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下,医学影像学发生了诸多变化,从胶片到数字成像的转变,和特别是介入影像学方面的发展。一种新的医学临床实践———循证医学( EBM )逐渐被广泛接受和应用,迅速兴起并成为研究热点。通过从循证医学定义和循证医学影像学(EBMI)的方法,以及影响发展循证医学影像学的特点,综合阐述了循证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科医生逐渐学会理解和使用可通过网络循证医学检索系统、数据库的工具来查找自己需要的证据,浅谈了相关的网络资源,为利用网络循证医学影像学资源提供参考。

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