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의학영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011
  • 国内刊号: 37-14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武乐斌;赵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右心功能及VEGF在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前后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石磊;王丽红;张颜明;王晓菲;张秀珍;孙俊杰

    目的 本研究运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右心Tei指数,评价伴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ASD)患者Tei指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的关系.方法 伴肺动脉高压的房间隔缺损患者55例,并选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1周内,运用组织多普勒方法计算右室Tei指数.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1周,用ELISA法测定血清VEGF的浓度并比较其变化.结果 ①伴有肺动脉高压的ASD患者右心室Tei指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且二者呈显著相关;②伴有肺动脉高压的A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1周右心室Tei指数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均较术前明显减小,且二者呈显著相关;③介入封堵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与肺动脉压力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①伴肺动脉高压的AS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右室功能降低;②)伴肺动脉高压的ASD患者成功施行介入封堵术后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右心室功能明显改善;③Tei指数可以敏感地反映ASD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是评价右心室功能的较好指标;④VEGF参与了左向右分流型ASD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过程.VEGF合成增多,使缩血管物质与舒血管物质间失衡,促进了PH的形成和发展;⑤VEGF在PH及其肺血管重建中起重要作用.测定血VEGF的水平,可作为判断PH严重程度的一种方法;⑥在ASD的PH各阶段预防治疗中,对VEGF生产、释放及其活性进行适当干预以维持其间的平衡可能为延缓PH的发展提供一新的途径.

  • MSCT薄层扫描对原发性醛固酮腺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庞坚信;何海青;樊树峰

    目的 评价MSCT薄层扫描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病例29例,均有高血压、低血钾病史,使用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结果 本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均为单侧,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小,密度低且均匀,增强后轻度强化,常形成“柄征”、“樱桃”、“手抓球”征.结论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CT表现有特征性,MSCT薄层扫描可以减少小腺瘤漏诊,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的首选检查手段.

  • MR-DWI及ADC值对肺癌放疗初期疗效的评价

    作者:李凤琪;黄小燕;钱海锋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测量对肺癌放射治疗初期疗效的评价.方法 对43例(鳞癌22例,腺癌16例,小细胞癌5例)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肺癌的患者行直线加速器治疗,分别于放射治疗前1~3天、放疗结束后1周、2周、6周接受常规MRI扫描(T1WI、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比较病灶放疗前后的ADC值及肿瘤体积、大小、变化.结果 放疗前后22例鳞癌、5例小细胞癌、12例腺癌中心实质ADC平均值均逐渐呈升高趋势,放疗前、后第6周肺癌ADC值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4例腺癌1周、2周升高较明显,6周后ADC值升高不明显.肺癌病灶体积大小在放疗6周后有5例鳞癌轻微缩小,其余38例大小无明显变化;比较5例鳞癌放疗前、后第6周肺癌病灶体积变化较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放疗初期不同时间ADC值的变化早于其形态学体积的改变,ADC值测量可作为判断肺癌放疗疗效的有效手段.

  • 运用3.0T磁共振探讨颈动脉与大脑中动脉斑块负荷的关系

    作者:曹烨;赵辉林;姚秋英;许建荣;刘晓晟

    目的 应用3.0T磁共振研究急性脑缺血患者颈动脉和患侧大脑中动脉的斑块负荷,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50例经临床和MRI证实为急性前循环缺血的患者在发病1周内行颈动脉和患侧大脑中动脉磁共振多序列检查,测得各血管的管腔面积(LA)、管壁面积(WA)、血管总面积(TVA),并计算出管壁标准化指数(NWI=WA/TVA).结果 ①同一患者两侧的颈动脉NWI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大脑中动脉M1段的NWI(0.62±0.07)比同侧颈动脉的NWI(0.36±0.06)显著增高(P<0.01);③同侧颈动脉与大脑中动脉M1段的NWI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左侧r =0.89,P<0.001;右侧r=0.79,P<0.00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系统性病变,可以同时累及多个血管床,而急性脑缺血患者以大脑中动脉斑块负荷增加更为显著.

  • 钆塞酸二钠在肝脏FNH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莉莉;盛复庚;陆虹;乔鹏岗;周娟;张洪涛;邢旭东;李功杰

    目的 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采用钆塞酸二钠行MRI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探讨此种诊断方法对肝脏FNH诊断的价值.方法 我院临床资料完整的肝脏FNH20例,腹痛患者1例,无症状者19例,其中乳腺癌与食道囊肿患者各1例,体检发现17例.对所有患者行肝脏MRI平扫及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肝细胞特异性期增强程度高于肝实质15例,等于肝实质5例;含中央瘢痕12例,T2WI均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未见强化.结论 采用钆塞酸二钠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对FNH的诊断有较好的优越性,尤其是病灶内中央瘢痕的显示及肝细胞特异性期病灶实质的强化更具有特异性.

  • 双源CT虚拟平扫技术在阻塞性黄疸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范雷;巩若箴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VNC)在阻塞性黄疸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诊断为阻塞性黄疸患者(未口服对比剂)先行常规腹部平扫(CNC),然后口服阳性对比剂500ml,再行双能量强化扫描动脉期、常规强化门静脉期,之后采用肝脏虚拟平扫后处理软件Liver VNC,经参数调整,对双能量强化图像进行处理,得到VNC图像,以常规平扫图像为金标准比较VNC图像在病灶检出中的准确性,并利用t检验对比分析图像SNR,用轶和检验分析患者不同扫描方式接受的总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值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值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VNC较CNC在图像质量上有所下降,但能满足诊断要求,在结石和肿瘤等病变检出中无明显差异,在剂量统计分析中虚拟组较常规组低,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2<0.05).结论 虚拟平扫技术在病灶检出中可满足诊断要求,使其取代常规平扫成为可能,从而降低辐射剂量.

  •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

    作者:谭艳娟;包凌云;黄安茜;雷志锴;朱罗茜;许亮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各参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9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118个结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应用Qontrast软件进行脱机分析,分析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各参数在良恶性结节及其周边正常组织间的差异性.结果 分析结果显示恶性结节与周围正常组织间峰值强度(PEAK)、达峰时间(TTP)及局部血流量(R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局部血容量(RBV)及造影剂平均渡越时间(M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可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提供更多有效的补充性信息,对临床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 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赵勤余;韩志江;缪飞

    目的 探讨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本组66例共73枚病灶中,位于右侧肾上腺23例,左侧肾上腺36例,双侧肾上腺7例共14枚.良性嗜铬细胞瘤57例共64枚,平均直径4.3cm,其中圆形或卵圆形52枚,形态不规则12枚,瘤体内坏死54枚,无坏死10枚,瘤体内钙化3枚.恶性嗜铬细胞瘤9例共9枚,平均直径7.6cm,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4枚,不规则形5枚,9枚瘤体均发生坏死及包膜浸润,瘤体内钙化1枚,5例周围淋巴结转移,1例肺部转移,1例肾脏浸润.增强后66例瘤体实质成分明显强化,部分延迟扫描进一步强化.结论 肾上腺区瘤体的大小、形态、坏死、周围浸润及转移、强化方式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良恶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子宫内膜少见原发性肉瘤的MR表现

    作者:白雪琴;孙新海;时克伟;胡喜斌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少见原发性肉瘤的MR表现及特征,并与病理学对照,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子宫内膜少见原发恶性肿瘤的MR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子宫腺肉瘤2例,平扫T1WI呈等低信号T2 WI呈不均匀高信号影,结合带连续性中断,伴肌层受侵,肿块内信号不均匀可见囊变坏死.子宫癌肉瘤3例,表现为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影,增强后呈不规则明显强化,其中1例合并盆腔及腹膜种植转移,1例合并大量盆腔积液.子宫间质肉瘤1例,表现为宫腔内巨大软组织肿块,T1WI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伴出血及坏死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影,增强扫描后实质部分呈不规则明显强化.结论 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子宫内膜少见原发性肉瘤的诊断,但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 股骨颈常见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

    作者:孔令懿;于爱红;钱占华;程晓光

    目的 分析股骨颈常见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探讨相关的临床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股骨颈肿瘤和肿瘤样病变CT表现,总结常见的股骨颈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骨样骨瘤11例,可见到位于关节囊内类圆形低密度瘤巢,周围骨质硬化发生在关节外;骨巨细胞瘤8例,表现为股骨颈偏心性溶骨性骨破坏,边界清楚,周围硬化不明显,中央无钙化,增强后有明显强化;转移瘤4例,表现为股骨颈不规则浸润性骨质破坏,累及骨皮质,伴或不伴周围软组织肿块形成;骨髓瘤2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多发破坏区呈“穿凿样”改变.单纯性骨囊肿8例,表现为沿股骨颈长轴走行的椭圆形或地图样骨质破坏区,边缘轻度硬化,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表现为股骨颈囊样溶骨性骨破坏,中心型,边缘硬化,CT扫描可显示多发囊腔;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0例,表现为股骨颈地图样、略膨胀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楚,边缘硬化明显,内多呈磨玻璃样密度.结论 股骨颈病变的发病年龄及病种比较广泛,大部分病变都有其典型CT表现,部分病例需与其他病变相鉴别.

  • 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在CT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王益钢;丁建平;姜诤;顾基伟

    目的 探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在CT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79例诊断为疑似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高危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CTPA检查,A组:40例,采用增强跟踪触发扫描;B组:39例,采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在CTPA影像中,2组分别测量肺动脉主干、右上肺静脉和右下肺静脉的CT值,计算肺动脉主干分别与右上肺静脉和右下肺静脉的CT值差,对上腔静脉硬化伪影及CTPA影像评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上腔静脉硬化伪影及影像评级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09,P=0.013);B组影像质量评级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69,P=0.041);肺动脉主干CT值2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380,P>0.05);右上肺静脉CT值、右下肺静脉CT值、肺动脉主干与右上肺静脉的CT值差、肺动脉主干与右下肺静脉的CT值差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82、4.317、-2.710、-3.098,P值均<0.05).结论 在CTPA检查中,应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扫描时机,从而获得良好的血管成像质量.

  • 经阴道三维超声在宫腔粘连诊断和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作者:张伟峰;周碧华;汪期明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在宫腔粘连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入院疑为宫腔粘连的患者33例,术前行三维超声检查,与宫腔镜手术结果比较.对其中中、重度宫腔粘连的患者予术中放置节育环,术后给予戊酸雌二醇及黄体酮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后再次入院行宫腔镜下取环术并同时评估宫腔粘连情况,术前进行三维超声检查并与宫腔镜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三维超声对宫腔粘连诊断的敏感性93.5%,特异性达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50%.2例漏诊均为轻度的周围型粘连.术后三维超声对宫腔粘连诊断的敏感性66.7%,特异性达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1%,4例漏诊均为轻度粘连,其中3例为周围型.结论 经阴道三维超声可以用于宫腔粘连的诊断和随访,对于三维超声提示存在宫腔粘连的患者,应及时行宫腔镜手术.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良恶性肺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刘奉立;史英红;于本霞;隋言宾;马恒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3例肺病变行屏气弥散加权成像,对比分析良恶性病变在DWI像上信号强度(SI)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是否存在显著差别.结果 19例恶性病变和14例良性病变在DWI像上的SI存在显著差异,如果以DWI中SI(病灶)/SI(胸壁)比值大于1.2作为判定恶性病变的标准,则本组病例的灵敏性为79%,特异性为86%,阳性预测值为88%,阴性预测值为75%,诊断准确率为82%.但良恶性病变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形态学鉴别的重要补充.

  •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附6例病例分析

    作者:方庆和;刘世忠;庄楠;郑则钦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特征,以及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获得6例的随访资料;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为7~38岁,平均年龄18岁,大部分以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大部分肿瘤均位于幕上,少部分肿瘤位于幕下,以皮层为主;肿瘤细胞主要由少突胶质样细胞(OLC)、星形细胞和神经元组成,1例合并有皮质发育不良及钙化.结果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MRI检查的共性特征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边界清楚,影像学检查均无明显的占位效应及瘤周水肿,少部分有钙化.结论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是—种中枢神经系统良性神经元肿瘤,影像及病理正确诊断具有现实意义,肿瘤切除预后良好,无需放疗和化疗.

  • 组织同步成像评价糖尿病心肌病左心室舒张同步性的研究

    作者:谷青;卢川;陈克彪

    目的 探讨组织同步成像(TSI)对糖尿病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舒张同步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糖尿病心肌病患者30例和正常对照者30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二维模式下测量左心房(LA)、左心室(LV)内径、室间隔厚度(IVSd)及左室射血分数(EF).用脉冲频谱多普勒检测二尖瓣口舒张早期E峰流速(E)和舒张晚期A峰流速(A),计算E、A峰比值.在TSI模式下测量12个心肌节段舒张期达峰值速度时间(time to peak diastolic velocity,Te)、计算12个心肌节段Te的大差值(Te-dif)和标准差(Te-SD).结果 DCM组心肌各节段Te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Te-SD和Te-dif与正常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DCM组不同性别之间Te、Te-SD和Te-dif无差异性(P>0.05).50岁以上患者Te-SD和Te-dif较50岁以下的患者明显延长,差异显著(P≤0.05).结论 DCM患者早期即出现心肌舒张不同步,年长者舒张不同步较年轻者显著.TSI技术可对其进行准确评价.

  • 超声血管增强技术对肾动脉狭窄评估初步研究

    作者:乔向彬;蔡雪莲;杜毅力;曹永政;彭格红;梁红雨

    目的 采用超声血管增强技术(VET)检测分析22例肾动脉狭窄,探讨VE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肾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CDFI)、二次谐波显像(SHI)技术及VET检查,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VET与SHI技术比较,SHI11例显示不清晰者,VET能显示出7例,诊断狭窄程度>60%者VET多4例,<60%者多3例;VET检查与CDFI比较,CDFI 8例显示不清晰者,VET能检出4例,狭窄程度>60%及<60%者VET均多诊断2例.结论 VET对RAS检出率显著提高,与SHI、CDFI联合应用其价值将进一步得到体现.

  • 双能X线骨密度仪两种扫描方式的对比

    作者:贺蓓仪;田晓梅;胡培安;谢洁林;张国福;王雪珍;王冬燕

    目的 对比分析双能X线骨密度仪两种扫描方式的结果,评价两种扫描方式在临床的使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药理基地随访的30例受试者用两种方式进行腰椎及髋关节骨密度扫描,对比两种扫描方式的扫描时间、T值和Z值.结果 两种扫描方式的扫描时间相差1倍,T值、Z值结果相同.结论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采用快速扫描方式可以缩短扫描时间,减少患者受射线量,提高机器使用率.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MRI与腹腔镜手术对照研究

    作者:曹文新;夏进东;王玥;陈君华;熊波

    目的 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MRI表现与腹腔镜手术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MRI诊断的13例共22个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MRI表现,全部病例均经腹腔镜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与腹腔镜手术及病理对照,全部22个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T1WI及T2WI均为均匀高信号6个,T1WI均匀高信号、T2 WI等高混杂信号者15个,T1WI及T2WI均为混杂信号1个;5个大囊肿周围伴有小囊肿,呈“卫星囊”;4个异位囊肿壁可见小破口并见高信号影向外突出.结论 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信号特点、大囊肿周围伴小囊肿呈“卫星囊”、囊壁厚薄不均匀、周围粘连征象、盆腔内及卵巢表面子宫内膜异位结节征象等与腹腔镜手术结果有明显的相关性;②“囊壁缺口征”为本病的另一特征性征象.

  • 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表现

    作者:杨春;姚倩东;郑敏文

    目的 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腹部IMT患者的CT表现,其中9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仅行平扫.结果 肿瘤发生于肠系膜6例,腹膜后2例,直肠1例,腹股沟1例,大网膜1例,小网膜1例;8例为单发病灶,4例为多处病灶,部分有融合;边缘规整、清晰9例,3例与周围组织粘连、无分界;7例呈囊实性肿块,5例病灶呈实性;5例囊实性肿瘤增强扫描显示实性成分呈轻中度强化,囊性成分无强化,4例实性肿块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病理学检查,镜下示肿瘤梭形细胞弥漫性增生,伴大量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波形蛋白Vimentin(+)12例、平滑肌肌动蛋白SMA(+)12例,肌特异性蛋白MSA(+)12例.结论 CT能清楚显示IMT的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征象无特异性,确诊仍依赖病理检查.

  • 颈肩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CT与MRI表现

    作者:梁佳乐;徐坚民;凌人男;朱进

    目的 探讨颈肩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CT和MRI表现,了解其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肩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CT及MRI表现,术前4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 全部病例均表现为沿肌纤维长轴生长;1例呈卵圆形,3例呈不规则形侵袭性生长,边缘模糊;全部病例累及1块或多块肌肉及肌间隙,3例可见推移、压迫相邻的重要大血管,其中1例累及臂丛神经和侵袭相邻的椎体骨质,并包埋斜角肌和头臂血管.CT平扫1例密度均匀,低于肌肉,3例表现为不均匀低、等密度;增强后1例周边强化,3例呈不均匀轻度强化.MRI平扫T2 WI肿瘤呈高、等混杂信号,内见斑片状或条带状分布的低信号,其中1例包埋低信号斜角肌.结论 CT和MRI可显示韧带样型纤维瘤病大小、形态、侵袭范围及与重要大血管的关系,肿瘤的MRI信号比CT密度更能反映有助于诊断的瘤内组织学成分.

  • 几种少见病理类型脑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希奎;唐贵超;廖林森;贺君;吴锟;邢小明

    目的 分析几种少见病理类型脑膜瘤的MRI表现,探讨其MRI表现与病理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微囊型脑膜瘤、透明细胞型及血管瘤型脑膜瘤的临床及MRI资料,10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结果 肿瘤发生于大脑半球凸面5例,前颅窝嗅沟1例,上矢状窦旁2例,大脑镰旁2例.8例肿瘤轮廓光整,边界清晰,与邻近颅骨呈宽基底改变.2例肿瘤轮廓不光整,边界不清.8例肿瘤周围见轻度水肿带,1例水肿较明显,1例无明显水肿.6例微囊型脑膜瘤MRI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呈网格状强化,2例透明细胞型脑膜瘤MRI平扫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与脑脊液信号接近,增强后呈不均匀环状强化,2例血管瘤型脑膜瘤MRI平扫为稍长T1、长T2信号,肿瘤中可见流空的血管信号,增强后呈显著明显强化.结论 微囊型、透明细胞型、血管瘤型脑膜瘤MRI表现与病理改变有明显相关性.

  • 非中线髓母细胞瘤的MRI诊断分析

    作者:林炳权;许乙凯;冯婕

    目的 分析非中线髓母细胞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非中线髓母细胞瘤的临床及MRI资料,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信号、增强特性等表现.结果 16例均为单发肿瘤,未见播散转移灶.其中小脑半球13例,桥小脑角区3例.13例肿瘤呈不规则形,可见分叶,3例呈类圆形.14例肿瘤与小脑边界较清楚.瘤周水肿以轻度水肿为主或无水肿带.T1WI瘤体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13例发生囊变,以多发小斑点片、裂隙状为主,单发大片状囊变仅为1例.增强扫描肿瘤以中、重度明显强化为主,强化方式多样.16例肿瘤未见出血灶、钙化灶.结论 非中线髓母细胞瘤是颅内少见的肿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对于诊断非中线髓母细胞瘤具有一定价值.

  • 64层CT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温涛;周镔;段磊

    目的 探讨64层CT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PAH的患者及42例肺动脉压力正常者的临床及CT资料,测量主肺动脉直径、主肺动脉与升主动脉直径比值、主肺动脉与降主动脉直径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AH组和对照组主肺动脉直径分别为(3.39±0.48)cm、(2.55±0.28)cm;主肺动脉/升主动脉直径比分别为(1.13±0.12)、(0.80±0.14);主肺动脉/降主动脉直径比分别为(1.37士0.24)、(0.98±0.11).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主肺动脉直径≥2.9cm诊断PAH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91%.64层CT诊断PAH的准确性为90.3%.结论 64层CT可明确诊断PAH,并为病因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 双源CT低对比剂用量肾动脉能量扫描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杨先宏;柳澄;高飞;李宁;孙珊珊

    目的 评价双源CT佳对比噪声比单能图像在低对比剂用量卞对肾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肾动脉造影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扫描组与双能量扫描组,常规组管电压120kV,参考管电流为210mAs;双能量扫描组:A管80kV、B管Sn140kV,参考管电流分别为480mAs、185mAs,管电流采用CareDose 4D技术.常规组对比剂注射速率4.0ml/s,用量为1.2ml/kg,双能量扫描组对比剂注射速率3.0ml/s,对比剂用量为0.7ml/kg,评价两组扫描的辐射剂量、对比剂用量及图像质量.结果 双能扫描组与常规扫描组在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上无明显差异,在对比剂用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在低对比剂用量下双能佳对比噪声比图像对CT肾动脉成像效果良好,可用于肾动脉源性高血压的筛查.

  • 初治痰涂片阳性肺结核单发空洞治疗前后的影像学观察

    作者:陈根铭;赵双全;朱少乾;曾令延;黄福城;徐茂盛

    目的 探讨初治痰涂片阳性肺结核单发空洞的动态影像演变规律及其在判断疗效和评估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100例有单发空洞和获细菌学治愈的初治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例,观察空洞在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的影像学变化.结果 ①100例初治痰涂片阳性肺结核单发空洞中,影像学表现为厚壁空洞69例(69%),其中洞壁厚薄不均56例(81%),洞壁形态不规则43例(62%);②治疗后单发空洞的转归表现有:闭合消失51例(51%)、纤维疤痕、斑点片状阴影21例(21%),结核球3例(3%)、残留空洞25例(25%);③16例残留空洞的随访中,8例净化薄壁空洞中无明显变化6例(75%),7例纤维硬壁空洞中复发5例(71%),5例复发病例治疗结束时洞壁均有局部增厚,引流支气管均异常,1例张力性空洞时大时小.结论 初治痰涂片阳性肺结核单发空洞在抗结核治疗时和随访中,空洞的演变有一定的规律;影像学随访在空洞的动态演变、判断疗效及评估预后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3D-SPACE序列对显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价值分析

    作者:刘良卿;许建兴;郑建刚;王开香;梅莉;顾勇坚;庄雄

    目的 通过与膝关节常规序列对比研究,探讨3D-SPACE序列(三维自旋回波序列)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显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价值.方法 选取30例正常志愿者(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约48岁),分别行膝关节MRI常规序列扫描、3D-SPACE序列扫描以及三维重建.采用双盲法判断MRI常规图像和SPACE图像对前交叉韧带的显示情况.结果 MRI常规扫描ACL矢状面一幅图像显示完整16例,连续两幅图像显示完整14例.3DSPACE图像矢状面30例ACL均能在一幅图像上完整显示.两种扫描方式下对前交叉韧带的显示效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3D-SPACE序列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完整显示前交叉韧带的形状结构,提高韧带的显示率.

  • 多层螺旋CT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作者:顾国华;潘锋;沈健;祝跃明;黄小燕;李俊

    目的 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PF)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11例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RPF患者的MSCT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2例行平扫,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腹膜后纤维化的MSCT表现为腹膜后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影,包绕腹膜后大血管或输尿管.11例中2例为软组织肿块型,9例为弥漫型,11例均包绕后腹膜大血管或输尿管,6例有单侧或双侧肾积水.CT平扫为腹膜后软组织影,密度较均匀或不均匀,近似肌肉密度,增强扫描病灶呈轻-中度强化.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后处理可选一步明确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MSCT检查有利于明确病变的大小、范围、部位、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对RPF的诊断和随访有重要价值.

  • 低剂量对比剂在256层CT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陈黎丽;潘为领;王学廷;冯丽

    目的 应用256层CT探讨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患者分为3组,对比剂采用不周用量:A组60ml、B组50ml、C组40ml;流速4.5ml/s,利用对比剂跟踪技术,阈值为110HU,图像后处理采用VR、MPR、CPR、MIP;测量颈动脉不同水平CT值,观察锁骨下静脉和头臂静脉有无残留对比剂造成的伪影.结果 3组病例颈动脉内对比剂浓度均在250HU以上,无统计学意义,均满足诊断要求;3组病例在锁骨下静脉和头臂静脉残留对比剂的干扰方面存在差异,C组(40ml)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B组.结论 256层头颈部CTA低剂量对比剂的应用更具有可行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脾脏错构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范华;汪建华;左长京;田建明;郑建明

    目的 探讨脾脏错构瘤(splenic hamartoma,SH)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SH的MRI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报道总结SH的MRI表现特征及其诊断意义.结果 本组5例均为单发病灶,表现为脾内圆形或类圆形结节或团块,大直径3.5~8.2cm不等.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3例,呈低信号2例;在T2WI呈高信号1例,稍高信号2例,低信号2例.多期增强动脉期,4例表现为弥漫不均匀轻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上述5例病灶随时间延迟强化范围扩大,延迟期均接近或稍高于脾实质信号.大体病理显示5例单发病灶均无完整包膜,切面大部分为不均质,呈灰白色、淡红色或暗红色等.组织病理学上,3例病灶成分以红髓为主,混合有少量纤维和淋巴细胞成分,1例主要为红髓成分,1例以纤维成分为主.结论 SH是脾脏少见病,MRI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有助于反映病变的病理特征,极少数诊断困难者,终确诊仍有赖于病理.

  • 肺单纯磨玻璃影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

    作者:刘晓飞;姚昊;王志忠;欧阳晓辉;苏家贵;何宝明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诊断肺单纯性磨玻璃影(pGGO)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36例肺pGG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腺癌11例,支气管肺泡癌2例,腺癌并支气管肺泡癌2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例,炎症3例,其他15例病灶经360天~720天随访无变化或消失诊断为良性病变;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性别构成、吸烟状况、病灶FDG代谢情况及形态学特点.结果 ①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非吸烟者明显多于吸烟者;②按病灶大小分为三组(<10mm组、10~15mm组、>15mm组),腺癌大小多为10~15mm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均小于15mm;③比较具有空泡征的恶性病灶与良性病灶,两者有显著差异(X2 =9.56,P<0.05),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多具有毛刺、分叶、空泡征;④根据病灶FDG摄取值(SUVmax)分为两组(≤0.5组、>0.5组),≤0.5组主要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及其他良性病灶,>0.5组主要是恶性肿瘤,包括腺癌及细支气管肺泡癌;⑤本组15例肺癌,PET/CT正确诊断13例,准确性86.7%.结论 18F-FDG PET/CT能够有效诊断及鉴别诊断肺pGGO.

  • 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徐庆玲;王淑荣;颜廷红

    目的 探讨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超声表现、发病病因及临床转归.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1年5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368例新生儿,在产后24h内常规颅脑超声检查,探头轻放于新生儿头颅前囟,分别作冠状面和矢状面扫查,重点观察新生儿颅脑尾状核头部和丘脑交界处的室管膜下区域有无病变及超声表现.结果 368例新生儿共检出室管膜下囊肿28例(7.6%,28/368),足月产新生儿19例,(5.6%,19/28),早产新生儿9例,(30%,9/28).其中23例呈典型超声表现:冠状面在新生儿侧脑室前角下方、旁矢状面在丘脑尾状核沟可见单个或多个小囊肿,囊壁菲薄,多个小囊肿呈“蜂窝状”或“葡萄串状”;5例为室管膜下出血吸收后所致囊肿,超声表现为:冠状面在新生儿侧脑室前角下方、旁矢状面在丘脑尾状核沟可见中央为无回声、周边回声强且略厚的多个囊样结构.结论 头颅超声可作为诊断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首选检查方法,可了解其病因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DWI和常规序列结合在直肠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作者:顾乐锋;李建策;翁晓海;郑汉朋;邱乾德

    目的 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常规序列结合与常规序列对比,用于直肠癌诊断和分期方面的能力及优势.方法 共46例经病理证实直肠癌患者,实验组:23例行DW1和常规序列结合扫描;对照组:23例行常规序列扫描.术前分别进行诊断与分期,与术后病理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选取扩散b值800.对病灶信号强度观察及ADC值测量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对直肠癌诊断和分期准确率为91%,对照组为61%,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直肠癌病灶DWI图像的信号强度明显增高,ADC值减低,均值为(1.38±0.12)×10-3 mm2/s.结论 与常规序列相比,DWI和常规序列结合在直肠癌诊断和分期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非新生儿小儿肠旋转不良的影像诊断价值

    作者:陈伟;胡经纬;谢筱筱;陈裕;何家维;付玉川;刘锟;严志汉

    目的 探讨非新生儿小儿肠旋转不良(malrotation of intestine)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证实的非新生儿小儿肠旋转不良的X线及CT表现,18例均行CT检查,其中10例行上消化道造影,11例行钡剂灌肠,另有8例行增强CT扫描.结果 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不完全梗阻6例;钡灌肠示回盲部位于右上腹2例,中上腹4例,左上腹3例;CT显示肠系膜根部类团块影,5例增强扫描可见典型“漩涡征”,提示伴有中肠扭转,毗邻肠袢扩张,肠系膜静脉不同程度淤积扩张,18例患儿术前及术后均诊断为肠旋转不良,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上消化道造影、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非新生儿小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不明原因的反复呕吐及腹痛的患儿应及时对其进行上述影像学检查.

  • 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腔外型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班永光;栾钦花;李吉昌;滕剑波;宋庆达;娄丽

    目的 探讨超声与其它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腔外型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腔外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各种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 27例经超声检查发现29个病灶,超声提示20个为胃肠道间质瘤,6个超声仅提示肿瘤存在,3个误诊为其它疾病;其中9例行CT检查发现9个病灶,7个提示为胃肠道间质瘤,1个仅提示恶性肿瘤,1个误诊为外生性胃癌;4例行MRI检查发现4个病灶,3个提示为胃肠道间质瘤,1个误诊为胰腺囊腺癌;6例行消化道钡餐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具体病灶,3例提示胃肠道外压性改变,1例误诊为胃窦部溃疡并窦道形成,2例仅提示胃炎.腔外型胃肠道间质瘤具有较典型超声、CT和MRI表现,据囊实性成分多少分为3型:I型实性,Ⅱ型囊实性以实性为主,Ⅲ型囊实性以囊性为主,其中Ⅱ型多见,增强扫描时实性部分多不均匀性强化.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腔外型胃肠道间质瘤的重要筛查手段,CT与MRI对其定位及定性具有重要价值,消化道钡餐检查诊断价值有限.

  • 多脾综合征1例

    作者:刘群;龚波;武洪林;王国裕;周慧

    患者 女,19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9年,入院进一步治疗.查体:口唇无紫绀,心前区震颤,心脏相对浊音界扩大,胸骨右缘第3肋间可闻及3~4/6级收缩期杂音.64层CT平扫与增强:双肺呈左肺两叶形态,双侧支气管呈左支气管样改变(图1).右位心脏并增大,肺动脉于及分支增粗,室间隔缺损约1.9cm(图2,3).主动脉弓与肺动脉干间动脉导管相通直径宽约0.3cm(图4).下腔静脉肝内段中断,肝段以下静脉血经奇静脉回流.奇静脉走行于胸椎左侧,管腔增粗,管径1.5cm(图5).腹腔全内脏反位,腹腔右季肋区5枚密度相仿软组织影,形态不规则,增强动脉期呈"花斑"样强化,延迟期密度均匀(图6).胆囊中位,胰腺较短.CT诊断:多脾综合征.

  • 右肾重复畸形、左肾旋转不良并轻度积水1例

    作者:张征;曹永政

    患者 男,33岁.2月前于外院体检发现右肾异常,来我院门诊检查.体检:体温正常,腹部平软,右肾区轻度叩击痛,余未见明显异常.尿液分析提示尿路轻度感染.超声检查:显示右肾位置低,体积略小,形态欠规则,右输尿管下段局限性扩张;左肾门位置异常,左肾门似朝向后内侧,左肾集合系统分离4mm,疑左肾旋转不良(图1,2);KUB+ IVP提示右侧肾影缩小,位置下移,肾盂、肾盏结构紊乱,边缘不清,右输尿管中上段未见显影,下段明显扩张,左侧肾轴旋转不良,肾盂狭窄显示不清,肾盏边缘不规则,左侧输尿管间断显影,下段扩张.

  • 全内脏反位伴多脾并左侧结肠癌1例

    作者:胡彦卿;张中萍;黄娇娇;杨书茂

    患者 女,67岁.持续轻微左下腹痛数月,近加重伴走路痛人院,查体T:36.7℃,P:72次/min,R:19次/min,BP:115/76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闻及异常.腹平软,左下腹压痛并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生化示尿素氮7.1mmol/L,亚硝酸盐阳性,血红蛋白109g/L,红细胞压积33.3%,乙肝表面抗体弱阳性.排便次数减少,近3~4天无排便,大便潜血(++),超声检查提示:内脏反位伴多脾,左下腹包块,性质待排.

  • 脑室外神经细胞瘤1例

    作者:史宏璐;王光彬;王家耀

    患者 女性,44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痛,近3月渐加重,2天前头痛剧烈,伴呕吐而入院,无言语不顺及肢体偏瘫.体检: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院外CT平扫显示右颞部类圆形略高密度影,其内见多发钙化(图1),右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向左移位.入院后MRI显示中颅窝底稍长T1稍长T2信号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占位效应显著,大小约5.7cm×5.5cm×5.3cm,其内信号不均,瘤周见多发流空血管影和片状水肿区,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较均质强化,见脑膜尾征(图2~5).MR诊断:(右颞部)脑膜瘤.

  • 蓝色橡皮大疱样痣综合征1例

    作者:黄丽君;何海青;杨礼

    患者 男性,40岁.10天前出现成形黑便,1~2次/日,约50g/次,伴上腹部阵发性胀痛.无恶心呕吐.既往有"上消化道出血4次".入院后体检:面色及结膜苍白,右手臂及足底两侧见约1~2mm蓝色痣样隆起性病变,无肝掌蜘蛛痣,其他无异常.血常规:WBC 3.2×109/L,RBC 3.03×1012/L,Hb 50g/L;大便常规隐血实验:++;肝功能阴性;骨穿病埋:粒系增生,红系增生细胞外铁阴性;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超声检查:肝回声光点粗密,局部肝内低回声区,胆囊息肉,脾大.超声内镜检查:食管下端齿状线边缘约9点钟处见约1.0cm蓝色隆起性病变,超声诊断:血管瘤?肠镜:末端回肠、结肠及直肠见多发约0.4~1.5cm大小不等的蓝色隆起性病变(图1),诊断:血管瘤首先考虑.

  • 子宫肉瘤样癌1例

    作者:张丽珍

    女 37岁.下腹痛半月,发现盆腔包块1天入院.彩色超声可见:子宫大小正常,肌层回声欠均,腔清,单层内膜厚约0.3cm.子宫前方可见大小13.2cm×10.4cm×7.7cm的低回声团,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内可见囊性暗区,团块内可见血流信号(图1~3),RI0.48,该团块与子宫关系密切,团块内血流信号来源于子宫峡部肌层.双侧卵巢回声未见明显异常.左侧卵巢旁可见大小为2.7cm×2.4cm的囊性包块,界清,内透声欠佳.盆腔内见液性暗区,深1.6cm,内透声佳.临床诊断:盆腔包块,性质待查.

  • 双源CT头颈部CTA对比剂注射方案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智清;张凌;陈耀康;张泽明

    头颈部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便于系统全面了解头颈部血管情况,可为临床提供真实准确直观的血管影像,该项技术已经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在国内外广泛开展[1,2].但是,常规的对比剂注射剂量计算方案是以患者体重为参考因素进行计算(常规方案),临床工作实践中发现,较多病例存在注射侧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高浓度对比剂伪影,严重干扰颈部动脉起始部的显示,而颈部动脉起始部又是病变好发部位,明显影响头颈部动脉CTA检查质量.本研究通过改变对比剂注射剂量计算方案(改良方案),以扫描时间和对比剂注射速率为参考因素计算对比剂注射剂量,对比分析两种方案对头颈部动脉CTA成像质量的影响.

  • 超声诊断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临床价值

    作者:蒋泽波;梁俊明;李妮君;陈慧琼;张燕妮;邓建国;林洁

    氯胺酮,俗称K粉,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物.有关对精神、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毒副作用的报道较多,而对于其所致的膀胱炎的超声表现报告甚少.本文旨在探讨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超声表现,提高超声医师对该病的认识.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09年12月~2011年12月经实验室检查(胶体金法显示氯胺酮阳性)证实为氯胺酮所致膀胱炎的10例患者,男性8名,女性2名,年龄18~26岁,平均22岁.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卵巢肿瘤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佳琳;孙娟

    卵巢肿瘤是临床上妇科的常见疾病,在各个年龄段均有较高的发病率[1,2].本文对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TVCDU)检查65例卵巢良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09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65例,年龄23~6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卵巢肿瘤.按患者肿瘤类型依次分为良性组、恶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见表1.

  • 儿童颅骨后天畸形的病因及影像学表现

    作者:覃朝锋;彭国强;罗帝林;赵志清;陈素云;叶定村

    儿童颅骨后天畸形是一种较少见的头颅畸形,但近年发病率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如若有的医务工作者对其认识不足,甚至忽略,则会耽误了患者治疗的佳时机,因而形成了头颅的永久畸形.笔者回顾性分析18例儿童颅骨后天畸形的病因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的正确率,从而为临床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我院自1998年以来经CT扫描及数字化X线检查的儿童颅骨畸形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为0.5~14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1岁.有产伤或外伤史9例.

  • MRI检查在临床诊断多发硬化中的应用

    作者:翟继良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复杂的自我反应性T细胞和单核细胞介导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和脱髓鞘轴突炎症的免疫性疾病,可导致神经损伤.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被广泛用于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诊断与检测.随着MRI检查技术不断发展及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MRI被广泛用于MS患者的诊断与检测,成为临床实践中连续评价的必需技术.本文综述了MRI对MS的诊断、病理机制观察、患者预后情况估计以及治疗效果判定的新进展.

  • 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与X线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小庆;林青;崔春晓;段峰;赵继平

    目的 对比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和阴性乳腺癌X线特征,探讨乳腺癌X线征象与HER-2基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81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X线表现,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为HER-2阳性组(235例)和HER-2阴性组(577例).对比分析两组乳腺癌肿块和钙化的X线特征,肿块主要分析形态、边界及边缘,钙化主要分析形状及分布形式,并对各项分析结果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ER-2阳性组乳腺癌较阴性组多表现为钙化(x2=37.560,P=0.001),HER-2阴性组乳腺癌X线表现多为单纯肿块(x2 =37.560,P=0.001).星芒状肿块在HER-2阴性组比例较高(x2=5.912,P=0.015),两组类圆形(P=0.480)、分叶状(P=0.111)、不规则形肿块(P=0.150)分布比例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HER-2阳性组乳腺癌肿块边界多模糊不清(x2 =8.319,P=0.004),阴性组肿块边界多为部分清楚(x2=5.818,P=0.016).HER-2阳性组乳腺癌钙化形态多表现为沙砾状(x2 =8.955,P=0.003)、多形性和不定形(x2=7.137,P=0.008),分布形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HER-2阳性乳腺癌X线表现钙化居多,且多为沙砾状、多形性和不定形钙化,肿块边界多模糊不清;HER-2阴性乳腺癌多表现为单纯肿块,边界多为部分清楚,星芒状肿块多见.

  • HDCT量化分析鉴别浆膜腔积液性质的价值

    作者:鞠烨;刘爱连;汪禾青;张婷;马春梅;刘静红;伟杰阿南德;莫海默德阿尼尔

    目的 探讨CT能谱成像量化分析鉴别浆膜腔积液性质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因体检或者肿瘤复查等原因进行能谱CT扫描并经证实的浆膜腔积液患者66例,并根据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将其分为良性浆膜腔积液(包括肝硬化性、心衰或肾衰性、炎症性、结核性)和恶性肿瘤所致的恶性浆膜腔积液(胃肠道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肝脏转移和卵巢恶性肿瘤所致).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分别测量这些浆膜腔积液的常规混合能量CT值、不同Kev水平(40~140)Kev CT值、有效原子序数,再比较良性与恶性上述定量参数的差异,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①混合能量CT值:良恶性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②良恶性积液在低能量(40~50Kev)的CT值有差异;在高能量图像上(80~140)Kev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60~70Kev单能量(接近于混合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有效原子序数:良、恶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组(7.54±0.21)高于恶性组(7.31±0.20).结论 浆膜腔积液的性质单凭常规混合能量及60~70Kev的CT值是无法鉴别的;而低能量图像(40~50Kev)的CT值在良恶性积液的鉴别中起到重要作用;有效原子序数对积液性质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能谱CT为鉴别浆膜腔积液的性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多参数方法.

  • 孤立性纤维瘤的CT、PET/CT表现与病理特点的研究

    作者:田彤彤;段钰;胡晓华;陈文新;田秀春;吴晶涛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CT、PET/CT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SFT的CT、PET/CT影像表现及病理特点,13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PET/CT扫描,对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①13例SFT患者中,胸部5例,腹部8例,肿瘤直径为3.3~17,8cm,平均7.8cm;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8例,形态不规则5例;边界清楚9例,不清者4例;②CT平扫: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8例,1例见高密度出血灶;③CT增强:10个病灶的动脉期呈“地图样”强化,可见多发迂曲供血血管从肿瘤的边缘延伸到肿瘤内部,静脉期呈进行性强化,并有不规则片状、结节状无强化区,3例病灶动脉期及静脉期呈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④PET/CT:2例SFT在PET显像均为阳性,其中病灶大SUV值为5.0,小SUV值为2,9,延迟显像大SUV值为2.3;⑤SFT显微镜主要表现为: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细胞间可见胶原间质及薄壁的“鹿角状”分支血管.免疫组化:CD34、Vimentin、bcl-2阳性.结论 SF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当见到单发、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呈“地图样”强化,可见到迂曲强化的血管影延伸到肿瘤内部,静脉期呈进行性强化时应考虑到SFT的可能性,PET/CT有助于恶性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

  • 埋伏阻生牙的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作者:潘君龙;喻红;徐亚卡

    目的 探讨CT低剂量扫描对颌骨埋伏阻生牙的应用.方法 对80例患埋伏阻生牙的患者行128层螺旋CT检查,根据管电流分为200mA、100mA、50mA、20mA 4组,利用GE AW4.4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成像(VR)、曲面重组(CPR)、大密度投影(MIP),对不同扫描参数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比较辐射剂量差异.结果 ①50mA组图像质量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与常规剂量组(200mA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50mA组的CTDIvol为5.84mGy,DLP为29.30mGycm,较常规剂量组(200mA组)降低了75%.结论 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颌骨埋伏阻生牙既有效地保护了患者,减低了辐射损害,又能获取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图像.

  • TACE围手术期静脉用三氧化二砷联合125I粒子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研究

    作者:王旭东;曹贵文;宁厚法;崔新江;邢辉

    目的 研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围手术期静脉滴三氧化二砷联合125I粒子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经临床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根据巴塞罗那(BCLC)分期属于B期的患者67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12例,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48.3岁.将患者随机分成二组,A组(三氧化二砷+TACE+粒子组)34例,B组(TACE+粒子组)33例,A组入选后静脉滴三氧化二砷,连用14天,间隔14天.静脉滴期间给予TACE及125I粒子治疗,B组行TACE+125I粒子治疗,分别评价其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肿瘤复发率,毒副反应.结果 A组与B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79.4%和54.5%.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年生存率为80.7%,B组1年生存率为75.3%.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复发率为5.7%,B组的复发率为24.2%,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以及谷丙转氨酶升高,在积极对症处理后,症状及各项指标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围手术期静脉滴三氧化二砷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巴塞罗那(BCLC)分期B期的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好,复发率低,1年生存率高,毒副反应小,安全可靠.

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