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의학영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011
  • 国内刊号: 37-14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武乐斌;赵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1 H-M RS 在乳腺BI-RADS 3病变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乐勇;任晓平;马捷;杨忠;张景忠;朱进

    目的:探讨M RI氢质子波谱成像(1 H‐M RS )在常规动态增强M RI检查诊断的乳腺BI‐RADS 3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5T M RI对常规动态增强M RI检查诊断为BI‐RADS 3乳腺病变的34例患者、39处病灶再次行(1 H‐MRS)检查。以Cho峰信噪比(SNR)≥2作为阳性的诊断标准,Cho峰阳性病灶重新评级为BI‐RADS 4,阴性患者维持BI‐RADS 3不变。以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析1 H‐M RS胆碱峰对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6处病灶(累及5例患者)1 H‐M RS检查Cho峰阳性从而被重新评估为BI‐RADS 4,病理证实均为乳腺癌。另外33处病灶Cho峰阴性维持BI‐RADS 3分级不变,病理证实均为良性病变。1 H‐M RS检查胆碱峰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001)。结论1 H‐MRS对鉴别常规动态增强乳腺MRI诊断的BI‐RADS 3病变中可能存在的恶性病变具有重要作用,可进一步提高BI‐RADS分级的准确性。

  • 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布与CT 诊断

    作者:郑传彬

    目的:探讨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及分型。方法搜集经内镜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23例,其中来源于胃11例,小肠6例,小肠及盲肠、结肠同时受累3例,结肠3例。所有病例均行C T平扫,部分行强化C T扫描、胃肠钡餐造影及内镜检查。结果11例胃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原发性9例,继发性2例。胃非霍奇金淋巴瘤C T表现分两类:①弥漫性胃壁增厚型7例;②局限性胃腔内肿块型4例。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共12例,原发性10例,继发性2例。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C T表现分3类:①弥漫性肠壁增厚型8例;②肿块型3例;③肠系膜受累伴腔外肿块型1例。结论 CT检查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可提供病变部位、范围和类型,有无周围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等信息,并可对病变进行准确分期,在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低血糖脑病M RI表现与临床分析

    作者:相龙彬;宫元芳;杨伟伟;侯兆惠;于龙;王光彬

    目的:探讨低血糖脑病的M RI表现及临床鉴别。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2012年临床确诊的9例低血糖脑病的临床及M RI资料。结果本组终确诊9例中5例有明确糖尿病病史,病程3~16年,1例脑挫裂伤术后半年,1例有节食瘦身行为,1例长期大量饮酒,1例原因不明;突发偏瘫、失语5例,局灶性抽搐4例,躁动、情绪激越1例,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视物模糊1例,昏迷1例;本组9例患者颅脑M RI检查均发现异常信号,8例表现为额、顶、枕叶皮层异常信号,1例胼胝体压部片状异常信号;T1 WI呈稍低信号,T2 WI呈稍高信号,FLAIR序列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 ADC图呈低信号;经治疗2周后4例复查M RI ,病灶有明显吸收好转;8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临床上有脑卒中样表现的患者,需注意低血糖性脑病的可能,常规检测血糖及影像学检查对早期正确干预具有重要意义;低血糖脑病发病部位及颅脑M RI信号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DWI序列对病变更敏感,呈高信号。

  • 肥胖与正常体重青年人腰椎间盘磁共振T2-mapping对照研究

    作者:吴加满;刘绪明;项剑瑜;夏盛伟

    目的:利用磁共振T2‐mapping探讨肥胖对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30例单纯性肥胖和30例正常体重健康志愿者均行腰椎常规M RI序列矢状位及 T2‐mapping扫描,得到 T2‐mapping原始图及伪彩图,并测量两组L1~S1椎间盘髓核的T2值;组内不同节段髓核T2值比较用ANOVA分析,两两比较用LSD检验;两组间对应节段髓核 T2值用两样本独立 t检验。结果肥胖组:髓核T2值范围79.50~123.50ms;30例L1~S1各节段髓核T2值均数范围(89.82±6.34)ms~(112.65±5.75)ms。对照组:髓核 T2值范围91.70~145.40ms ;30例L1~S1各节段髓核 T2值均数范围(108.17±10.37)ms~(126.65±10.22)ms。统计检验结果:肥胖组组内仅L2~3与L4~5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096),其余两两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组内L1~2与L5~S1、L2~3与L4~5、L2~3与L5~S1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两两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间除L1~2椎间盘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之外( P >0.05),其余节段T2值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磁共振T2‐mapping能发现腰椎髓核退变早期的生化成份的变化;肥胖可能促使或加速腰椎髓核退变。

  • 探讨ADC值与t-PSA、f-PSA及f-PSA/t-PSA在前列腺癌分期中相关性

    作者:周理余;饶海英;王淑珍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前列腺总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特异性抗原f‐PSA及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T N M分期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3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及M R影像资料,测量并记录前列腺癌感兴趣区的ADC值,测量患者血清前列腺总特异抗原(t‐PSA )、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 )浓度以及计算f‐PSA/t‐PSA比值,统计分析各期(TNM分期)前列腺癌病灶ADC值与PSA浓度及f‐PSA/t‐PSA比值相关性。结果 T2期15例,平均ADC值为(0.82 ± 0.08)×10‐3 mm2/s ,t‐PSA平均为(52.00±10.25)ng/ml ,f‐PSA平均为(6.78±3.70)ng/ml ,f‐PSA/t‐PSA比值平均为0.11 ± 0.06;T3期7例,平均ADC值为(0.80 ± 0.09)×10‐3 mm2/s ,t‐PSA平均为(295.00±18.73)ng/ml ,f‐PSA平均为(45.65±10.00)ng/ml ,f‐PSA/t‐PSA比值平均为0.13 ± 0.08;T4期13例,平均ADC值为(0.86 ± 0.10)×10‐3 mm2/s ,t‐PSA平均为(349.50±29.89)ng/ml ,f‐PSA平均为(63.08±16.35)ng/ml ,f‐PSA/t‐PSA比值平均为0.12 ± 0.06。ADC值与 t‐PSA、f‐PSA 浓度在前列腺各期中均存在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32、‐0.672、‐0.721和‐0.352、‐0.329、‐0.578,P值均为<0.05。ADC值与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各期中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53、‐0.379和0.513,P值均>0.05。结论前列腺癌病灶的ADC值与t‐PSA、f‐PSA浓度呈负相关,与f‐PSA/t‐PSA比值无相关性,根据ADC值和PSA浓度可对前列腺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评估,可为临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相关信息。

  • 胆道支架置入联合碘油化疗药治疗胰头癌合并阻塞性黄疸的临床应用

    作者:林少彬;谢蓉芝;胡碧香;马兴灿;方建林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支架置入联合经皮穿刺瘤内注入碘油化疗药乳剂(chemotherapic agents lipiodol e‐mulsion ,CALE)术治疗胰头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4例已经明确诊断的胰头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所有患者先在B超联合DSA下行经皮肝穿胆道支架置入术,3~7天后在CT 下行经皮穿刺胰头癌瘤内CALE注入术。统计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肿瘤内CALE存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个月后24例患者黄疸均现减退,血清胆红素较术前明显下降( P<0.01);3例肿瘤内CALE存积均匀,17例部分缺损,4例病变明显扩展;临床表现明显疼痛的21例患者中10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8例患者疼痛明显减轻,3例无效,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5.7%。2个月后24例患者血清胆红素继续下降。6个月随访过程中未出现与手术相关重症胰腺炎、胰漏及肠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肝穿胆道支架置入联合瘤内注药术治疗晚期胰头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安全、有效,能够短时间内缓解疼痛及黄疸等症状,控制肿瘤生长,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MRCP诊断胆囊管低位汇入的价值(附30例分析)

    作者:孙颖;梁俊福;靳二虎;吴静;赵瑞华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 RC P )诊断胆囊管低位汇入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3月期间行M RC P检查的271例患者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肝总管的长度和胆总管的长度,二者的比值大于1时诊断胆囊管低位汇入,分析低位胆囊管的汇合部位及其有无胆囊炎、胆囊结石。结果271例患者中胆囊管低位汇入者30例(11.1%),其中胆囊管低位汇入肝外胆管右侧壁者5例(17.7.0%),后壁者9例(30.0%),左侧壁者16例(53.3%)。结论 M RC P检查有助于发现和诊断胆囊管低位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升主动脉扩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翔;王志斌;孙品;王磊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升主动脉内径是否存在相关性,并分析心外膜脂肪厚度是否为升主动脉扩张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90例患者的升主动脉内径和心外膜脂肪厚度,包括升主动脉内径正常组45例和升主动脉扩张组45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心外膜脂肪厚度升主动脉内径的相关关系。结果升主动脉扩张组心外膜脂肪厚度(5.6±0.9)mm与升主动脉内径正常组(4.5±0.6)mm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1)。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升主动脉内径存在强相关性( r=0.512,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AT和年龄是升主动脉扩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心外膜脂肪增厚是升主动脉扩张的独立影响因素,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可以作为升主动脉扩张的新的评价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模式。

  • 儿童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张建飞;干芸根;陈秋妍;张龚巍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23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患者的X线和C T资料,分析影像学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18例患儿胸片表现异常,其中气胸样改变9例,多囊状改变7例,肿块样实变1例,肺炎样改变1例,其中合并肺纵隔疝9例,出现患侧肺气肿16例;5例患儿胸片表现正常。C T表现为巨大囊腔7例,类圆形薄壁囊腔7例,蜂窝样小囊8例,肿块样改变1例,其中,3例可见液平面,右肺受累11例,左肺受累12例;Stocker分型I型15例,II型7例,III型I例。结论 CT检查可作为诊断儿童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可靠方法。

  • 320排CT在评价左心功能中的研究

    作者:邓满红;姚德惠;李婧;林征宇;黄丽玲

    目的:研究320排C T在评价患者左心功能中的应用。方法采用320排C T 评价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 ,EDV )、收缩末期容积(end‐systolic volume ,ESV )、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和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与超声心动图测定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320排CT测定的左心功能各项指标与超声心动图存在较高的相关性(r =0.76~0.90),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320排C T在评价左心功能方面准确、可靠,与超声心动图所得各项指标相关性高,还可以同时进行冠脉病变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苯中毒性脑病的CT与MRI表现

    作者:陈延帆;郑汉朋;吴海;刘绪明;林达;邱乾德

    目的:探讨苯中毒性脑病的CT、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苯中毒性脑病患者的CT 和MR表现。结果行CT检查7例,病灶均表现为两侧对称性大脑皮层下白质区低密度影,并有不同程度的脑肿胀。行MR检查8例,病灶均累及两侧额颞顶枕叶脑白质、外囊及两侧齿状核,其中6例病灶累及苍白球;2例病灶累及丘脑。病灶于 T2加权呈高信号,T1加权呈低信号,其中5例DWI高信号,ADC图低信号;3例DWI高信号,ADC图高信号。2例M R增强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结论苯中毒性脑病有较为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 T、M RI检查对苯中毒性脑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骶尾部藏毛窦的影像分析

    作者:丁海燕;王庭;宋云霞;单奔

    目的:探讨骶尾部藏毛窦(PS )的影像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骶尾部PS的超声、C T及M RI资料,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10例PS均位于骶尾部臀间裂皮肤及皮下脂肪层内;7例呈条片状,3例呈管状;病灶长径(4.5±1.8)cm、短径(1.1±0.5)cm ,未累及肌肉组织,未与骶管及肛管相通;8例MRI上主要表现为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部分病灶边缘见等T2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1例CT 平扫病灶与肌肉呈等密度;2例超声表现为中央低回声,边缘等回声;8例MR增强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多普勒超声病灶边缘血流丰富,中央血流稀疏。结论骶尾部PS有较典型影像特征。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PS的范围、深度及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等信息,有助于临床手术计划制定。

  •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诊断肺原位腺癌的价值

    作者:王善军;严金岗;王兆宇;周海伟;张善华;曹捍波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M PR)技术在诊断肺原位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为原位腺癌的CT征象,利用三维成像软件行多平面重建,比较横断面图像与MPR图像对原位腺癌基本征象的显示率。结果与横断图像比较,M PR重建图像对磨玻璃密度结节、分叶征、毛刺征的显示率(100.00%、80.00%、26.67)有明显提高( P <0.05),对胸膜凹陷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的显示率(30.00%、10.00%、30.00%)无明显提高( P>0.05)。结论 M PR重建方法较常规横断位扫描能更准确地显示原位腺癌形态特征,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Crohn病的多层螺旋CT 小肠造影征象分析

    作者:成科;邓生德

    目的:分析Crohn病的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ultislice computer tomography enterography ,MSCTE)影像征象,并讨论其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内镜、手术、病理证实的Crohn病的MSCTE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行C T平扫和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并行M PR、厚层M IP等重建。结果28例中单纯小肠受累(9/28),小肠‐结肠同时受累(16/28),单独结肠受累(3/28),病变以累及回肠末端为常见(20/28)。M SC T E表现:肠壁增厚(28/28),肠壁厚度4.5~23.2mm ;增强扫描肠壁分层状强化(19/28),均匀强化(9/28),肠腔狭窄(15/28),肠系膜淋巴结增大(19/28),病变肠管周围肠系膜血管增多(15/28);MSCTE表现肠壁增厚、分层状强化、肠系膜脂肪渗出性改变、血管增多(梳征)等征象可提示克罗恩病(CD)病变处于活动期。结论 MSCTE是一种诊断Crohn病较敏感的非侵入性成像方法,可同时显示肠壁及肠腔外病变,且对CD的活动性评估具有一定优势,可作为该病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

  • 高频彩超在腹腔镜下不同术式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邹淑丽;焦健;宋艳;刘殿成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观察腹腔镜下行精索血管集束状结扎术与单纯精索内静脉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9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8例,行腹腔镜下精索血管集束状结扎术;B组42例,行单纯精索内静脉结扎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睾丸体积、睾丸血供情况、静脉血管的直径等术后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 <0.05);术后患侧睾丸的血流供应、睾丸体积无减小(P>0.05)。手术后静脉大直径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05),精索血管集束状结扎术与单纯精索内静脉结扎术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彩超能实时跟踪观察两种手术方法的术后改变。腹腔镜精索血管集束状结扎术与单纯精索内静脉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均安全、疗效可靠,但前者更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效果更好等优点。

  • 应用超声组织定征评价肝硬化程度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志欣;曹军英;刘景岩;张筠;冯超

    目的:通过超声组织定征(UTC)的回声强度(EI)值评定肝硬化分级,探讨能否成为肝硬化定量诊断方法。方法30例正常肝脏患者与100例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国际Child‐Pugh评分标准将肝硬化分为轻、中、重度,同时进行超声定量分析二维肝右静脉切面的近场、中场、远场的回声强度 EI值,肝肾切面的肝实质、肾实质回声强度EI值并计算其比值。结果肝硬化轻、中、重的近、中、远场EI值分别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肝硬化轻、中、重度肝肾EI值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肝硬化轻、中、重度三组近场之间比较,轻度与中度肝硬化EI值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者分别与重度肝硬化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肝硬化三组的中、远场两两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超声组织定征的回声强度 EI值可作为诊断肝硬化程度的影像学参数,对诊断早期肝硬化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MRI对急性骨髓炎感染患者骨髓及软组织病变诊断价值(附60例分析)

    作者:董相宇;方挺松;曾效力;彭加友;张家雄

    目的:探讨M RI在急性骨髓炎患者骨髓及软组织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穿刺手术病理学确诊的60例骨髓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M RI和X线平片检测,分析其对患者骨髓及软组织病变的检测效果。结果①X线平片显示6例异常;②60例患者M RI扫描均显示异常,其中,SE T1 WI及SE T2 WI对骨髓及软组织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88.3%和80.0%,而S T IR序列对骨髓及软组织病变的检出率为100%和91.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者对骨髓及软组织病变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骨髓炎患者的检测X线平片的效果较差,M RI检测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作为急性骨髓炎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 良性脑膜瘤磁共振表现及病理和肿瘤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傅耀辉;余剑峰

    目的:研究良性脑膜瘤磁共振表现及病理病程和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来进行治疗良性脑膜瘤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为原发性脑膜瘤为对照组,其余30例患者为复发性脑膜瘤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形态等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累及部位及M RI表现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累及颅内外沟通瘤或颅内重要结构时良性脑膜瘤患者复发风险高。观察组患者有颅内外沟通瘤和颅内重要结构受累的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肿瘤位于窦旁和颅底的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脑膜瘤所在位置、病理类型、肿瘤形态、瘤周水肿程度和体积大小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磁共振能在预测良性脑膜瘤的预后和复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 3T SWI小低信号病灶对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

    作者:黄清玲;刘文;肖朝勇;许利刚;柴学;曹季祥;胡君

    目的:探讨基于3T磁敏感加权图像(SWI)对轻度认知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内微小低信号病灶(SHF)的发病率和分布图的分析,用于早期MCI的诊断及与AD的鉴别。方法对临床拟诊为MCI的病例36例和40例AD患者进行3T‐SWI检查,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2名高年资神经放射医师评价SWI相位图上SHF的数目和位置。部位包括脑叶(额颞顶枕叶)、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小脑三个区域,并与MMSE评分进行统计相关分析。结果二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值>0.05)。SHF病灶以脑叶多见,其次基底节区/丘脑和脑干/丘脑。三类不同脑区的SHF的发病率在MCI和AD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值<0.05)。MMSE的评分MCI为22±1.2,AD评分为18±1.5。且二组间MMSE存在统计学差异( P值<0.05);3类不同区域间SHF发生率与MMSE呈负相关( r =‐0.36,P <0.05)。结论3T‐SWI成像技术简单,无创,安全可重复,易于检出异常SHF ,可用于MCI的早期诊断和AD进展期的预测。

  • 大脑半球脑实质室管膜瘤患儿M RI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凯;金汉葵;邓宏亮;雷鸣峰;童三龙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脑实质室管膜瘤患儿的M RI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诊疗的15例大脑半球脑实质室管膜瘤患儿M RI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大脑半球脑实质室管膜瘤,M RI示8例肿瘤以囊性为主,囊性占位表现为较均匀的长T1、长 T2信号,病理类型为II级室管膜瘤。4例肿瘤以实性为主, MRI表现为小均匀长或短Tl、长或短 T2信号,病理类型为II级室管膜瘤。3例肿瘤为囊实性,MRI表现为稍长、长 T1信号,不均匀长及短T2信号,病理类型为III级间变型事管膜瘤。M RI增强扫描示15例肿瘤均强化,其中6例均匀强化,9例不均匀实性强化,其中7例呈典型的环状强化。结论大脑半球脑实质室管膜瘤的M RI主要表现为囊性或实性,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相应的病理类型。

  • 临界性大前庭导水管的HRCT表现

    作者:王林省;张丽红;陈月芹;郭沐洁;王玉红

    目的:总结临界性大前庭导水管的 HRCT表现,提高对LVA的认识,减少CT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确诊的73例(143耳)LVA HRCT资料,其中13例(15耳)为临界性LVA ,分析其 HR CT表现,并与其MRI对照。在Carestream10.2 PACS系统上行前庭导水管标准轴位、矢状位重建,测量前庭导水管中间径大小。结果临界性大前庭导水管占同期L V A的10.5%(15/143),其中双侧2例、单侧11例。在前庭导水管 H RC T轴位图像、矢状位图像上其后肢中段宽度位于0.95~1.30mm(均值1.21mm),0.97~1.29mm(1.19mm),其近段与前庭相通。在MRI积极干预稳态序列(CISS)序列上前庭导水管及骨内外内淋巴囊均有不同程度扩张,以骨外明显。其中1耳内淋巴囊内呈均匀高信号,其余14耳内淋巴囊内信号不均匀,其中3耳合并耳蜗M o ndini及前庭扩大畸形。结论临界性大前庭导水管并非少见,HRCT上表现为前庭导水管轻度扩张。MRI检查可弥补HRCT的不足,有助于减少漏诊率。

  • MRI DTI联合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成像在星形细胞瘤术前的研究

    作者:武传华;鞠发军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联合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在星形细胞瘤与邻近脑白质纤维束解剖关系术前计划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TI技术fMRI检查,原始数据采集后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分别获得各项异性图(FA图),彩色编码张量图及脑白质纤维束图,并测定肿瘤的病灶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灶周水肿区各项异性分数(FA值)。分析肿瘤与相邻脑白质解剖关系,并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价。结果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肿瘤病灶区和灶周水肿区与正常白质区的ADC值和FA值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白质纤维束可见受压、移位、浸润及破坏三种改变。4例Ⅰ~Ⅱ级星形细胞瘤推移相邻脑白质纤维束;8例Ⅱ~Ⅲ级星形细胞瘤侵润脑白质;10例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破坏相邻脑白质纤维束。D T I图可以清晰显示运动区锥体束形态变化及与肿瘤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导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磁共振DTI技术联合fM RI是目前唯一在活体无创、三维清晰星形细胞瘤与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由于二者的联合应用不仅能够显示大脑重要功能激活区在病理情况下的移位和改变,同时还能显示肿瘤与重要功能区和白质纤维束结构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20例心血管术后主动脉假性动脉瘤CTA表现与临床分析

    作者:刘家祎;李宇;张楠;罗南;王文川;温兆赢;刘东婷;范占明

    目的:探讨心血管手术后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CTA及临床特点,评价主动脉CTA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3年12月20例心血管手术后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C T A图像和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3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50.3±7.9岁)。20例患者均有心血管手术史,其中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TAVAR 8例(包括烟囱术2例),主动脉替换术7例(升主动脉替换术2例,升主动脉+全弓替换术1例,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替换术+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2例,降主动脉替换术2例),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修补术1例,先天弓部瘤修补术1例,双瓣替换术2例,心包穿刺术1例。结果假性动脉瘤位于升主动脉6例,弓部4例,降主动脉9例,腹主动脉1例,均位于主动脉轮廓之外,单发。瘤体偏于一侧、形状不规则,瘤壁较厚,瘤体大小10.8~98cm2,平均(48.5±9.3)cm2。20例均可见破口与瘤腔相通,破口直径5.0~24.0mm ,平均直径(12.3 ± 4.2) mm。18例患者进行再次手术,CTA测量假性动脉瘤瘤体和破口大小与术中所见无明显差异,P >0.05。18例获得随访,随访率18/20,平均随访时间146天,随访期间总病死率2/20。结论心血管手术是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常见原因,破裂以致死亡的风险较大,一经发现需及时手术治疗。心血管手术后需定期复查,主动脉CTA可及时准确显示假性动脉瘤的特异性征象,适用于术前确诊及术后随诊。

  • 骨肉瘤的X线、CT和MRI分析

    作者:肖云洪;马良;史宏璐

    目的:探讨骨肉瘤的X线、C T及M 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诊治的22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骨肉瘤X线、C T及M RI各自的表现及优点。结果22例骨肉瘤患者,X线诊断19例,正确率为86.36%;C T诊断21例,正确率为95.45%;M RI诊断22例,正确率为100%。三种检查方法各具优势,X线能发现骨质破坏、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肿瘤骨和Codman三角;CT在显示细小肿瘤骨和筛孔征方面有明显优势;M RI则能进一步观察到髓腔内肿瘤异常信号。结论 X线空间分辨率高,是检查骨肉瘤的首选方法;C T可以显示病灶的细微结构和组织变化;M RI能够准确界定肿瘤范围;将三者结合并优势互补,可为骨肉瘤的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在TI-RADS(4-6)类合并钙化的甲状腺结节中的价值

    作者:邓红艳;叶新华;林红军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在鉴别诊断甲状腺 T I‐RADS (4‐6)类合并钙化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超声观察303例患者(共324个结节)甲状腺结节的边界、内部回声、是否合并钙化、纵横比、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等,依据甲状腺影像数据评分与报告系统(T I‐RADS )对相应的甲状腺结节进行分类,同时进行超声弹性成像记录弹性应变率比值,绘制ROC曲线,获得弹性应变率比值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佳界值。其中 T I‐RADS 4‐6类患者137例(137个结节)分钙化组(Ⅰ组)和无钙化组(Ⅱ组),钙化组又以钙化大小分为微钙化组(≤2mm )和粗钙化组。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评价弹性应变率比值在Ⅰ、Ⅱ组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弹性应变率界值为0.55。微钙化组和Ⅱ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9%、71.4%、86.5%、95.2%和82.4%、78.9%、81.1%、87.5%,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8、0.831;粗钙化组ROC曲线AUC为0.655。结论应用TI‐RADS分类标准联合弹性应变率比值可提高鉴别诊断Ⅱ组和微钙化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指导临床对甲状腺合并钙化结节采取正确的处理,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效果。

  • 一过性肝灌注异常对肝脓肿与肝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丁锋;徐文奎;沙钧平;王帅

    目的:探讨一过性肝灌注异常(transient hepatic perfusion disorders ,THPD)在肝脓肿与肝转移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肝脓肿(35个病灶)和22例肝转移瘤(48个病灶)的动态增强C T扫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个肝脓肿灶中,25例出现THPD ,发生率为71.4%(25/35);48个肝转移灶中,11例出现 THPD ,发生率为22.9%(11/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以肝脏1个或1个病灶以上出现THPD作为肝脓肿的诊断标准,46个病例中,肝脓肿的C T诊断准确率为75.0%(18/24);22例肝转移瘤C T诊断准确率68.1%(15/22)。结论肝脓肿出现TPHD的概率显著高于肝转移瘤;THPD在肝脓肿与肝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大价值。

  •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 显示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对照研究

    作者:魏然;李万湖;申洪明;崔永春

    目的:探讨低剂量及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在检出磨玻璃密度肺结节(ground‐glass nodule ,GGN )的数目、边缘、内部结构与周边结构是否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方法对经常规剂量(200mA)与层厚(5mm)螺旋CT扫描发现GGN患者56例同时行肺部低剂量(30mA)螺旋CT 扫描,所得图像分别重建2mm、1mm ,并按结节直径<5mm ,5~10mm ,>10mm不同大小分组,记录结节数目、边缘、内部特征以及周边结构等。结果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在检出GGN的数目、边缘、内部结构与周边结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0mA 低剂量螺旋CT 扫描及层厚2mm可对GGN作出较好的判断,值得在早期肺癌筛查中应用。

  • 双能量减影CTA对颅内动脉窗式变异的诊断

    作者:李文智;罗林;蒋超梅;朱永华;刘成华;李虹玲

    目的:探讨双能量减影CTA(DE‐CTA)对颅内动脉窗式变异的诊断价值,了解颅内动脉窗式变异的CTA表现、检出率及好发部位。方法2009年3月~2014年1月期间,回顾性分析我院3148例经头颈部DE‐CTA诊断为颅内动脉窗式变异218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颅内动脉窗式变异的发生率、部位、形态特征及合并症。结果①在3148例患者中,检出颅内动脉窗式变异224个窗(218例),检出率为7.12%,其中位于基底动脉132个(4.19%),椎动脉45个(1.43%),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43个(1.37%),大脑中动脉4个(0.13%)。5例为基底动脉与椎动脉2个窗式变异,1例为基底动脉与前交通动脉2个窗式变异;②基底动脉中,128个窗位于中下1/2段,4个窗位于中上1/2段;椎动脉中,V3段27个窗(左侧16个,右侧11个),V4段18个窗(左侧8个,右侧10个);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中,A1段9个窗(左侧4个,右侧5个),A2段6个窗(左侧2个,右侧4个),A1与A1交界区3个窗(左侧2个,右侧1个),前交通25个窗;大脑中动脉4个窗均位于M 1段;③根据血管变异形态分型:裂隙型126个,凸透镜型72个,重复型26个。9例合并颅内动脉瘤。结论双能量减影CTA能清楚、直观、准确的诊断颅内动脉窗式变异及所合并的其他血管病变。

  • 扩散加权成像对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曲倩倩;董印;韩雪;刘治玲;刘庆伟

    目的:评估3.0T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对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肿瘤患者的DWI图像,所有图像(b值为800sec/mm2)均通过工作站重建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图,在ADC图中测量肿瘤实性部分ADC值。根据病理结果,将肾上腺肿瘤分为良、恶性两组,通过独立样本 t检验对两组之间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有统计学差异者绘制出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通过灵敏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确定区分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ADC阈值;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将良性组分为不同的亚组,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亚组中的ADC值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上腺良、恶性肿瘤ADC值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P <0.05),肾上腺恶性肿瘤的ADC值低于良性肿瘤;ADC阈值为1.09×10‐3 mm2/s时,诊断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9%、81.0%,Youden指数为0.759,曲线下面积为0.944;亚组中的肾上腺节细胞瘤与腺瘤、良性嗜铬细胞瘤ADC值之间分别有统计学差异,腺瘤与良性嗜铬细胞瘤ADC值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ADC值对肾上腺良恶性肿瘤之间及良性肿瘤的定性诊断具有一定意义,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以应用于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 多层螺旋CT 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

    作者:冯光健;蔡小涛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 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的CT资料,将病理结果与CT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CT 显示孤立结节型21例,诊断准确率85.7%(18/21),C T显示多发结节型13例,诊断准确率76.9%(10/13),C T显示弥漫结节型5例,诊断准确率60%(3/5)。结论64层螺旋C T有助于对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诊断和分型。

  • 一种新研制磁共振体表定位贴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玉东;姚中川;林祥涛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表定位贴定位体内病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51例体内病变的患者,从中随机选取3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使用新研制的磁共振体表定位贴进行定位,另2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定位;两组均参照定位图像确定病变位置并设计手术方案,评价两种定位方法的可靠性、成功率。结果使用新研制磁共振病灶体表定位贴、常规方法定位病灶的可靠性分别为100%、90%,其中一次切口成功率分别为95.2%(20/21)、80%(16/20),平均误差分别(0.54 ± 0.29)cm、(1.25 ± 0.49)cm ,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5%(9/10)、50%(2/4)。结论新研制的磁共振病灶体表定位贴具有定位准确、可靠性高的特点,可应用于临床指导手术切口或穿刺入路的选择。

  •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作者:何剑;沈健;周玮;祝跃明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CA)CT和MRI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方法搜集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其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结果9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上腹部M 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9例脾脏体积不同程度增大,2例为单发病灶,病灶较大,边界清楚;其余7例为多发病灶,为多发类圆形小结节状,边界欠清。病灶CT平扫呈现低密度,MRI 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 T2 WI上呈高信号,结节病灶内见散在细小 T2低信号影,呈现“雀斑”样。DWI病灶呈现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在CT 和M RI上均呈现缓慢向心性强化。组织学上病灶由迷路样互相吻合的血管性腔隙构成,胞质内可见含铁血黄素颗粒。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肿瘤呈现血管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抗原双重表达。结论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影像学能够较准确反映其病理学特点,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

  • 急性胰腺炎致肾前筋膜间平面积液的CT 表现及解剖

    作者:高琪敏;于清霞;陈华成;王文娟;杨春波;董鹏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所致的肾前筋膜间平面(retromesenteric plane ,RMP)积液的CT表现。方法收集39例急性胰腺炎致RM P积液的患者的C T和临床资料,结合RM P的解剖回顾性分析双侧RM P积液情况。结果①左侧和右侧RM P积液分别为28例和38例;双侧RM P积液27例;②39例中,24例显示双侧RM P均为单层积液,表现为肾前筋膜内厚薄不一的梭形或弧形液体密度影,其走行方向与增厚的肾前筋膜相一致;③15例显示RM P积液呈多层状,表现为肾前筋膜内走行与增厚的肾前筋膜一致的多层的厚薄不一的梭形或弧形液体密度影;层状积液相互交叉或部分融合,之间可见脂肪间隙。15例中,左侧RM P显示多层积液2例,右侧RM P显示多层积液5例,双侧RM P多层积液8例。结论 CT可良好显示急性胰腺炎时肾前筋膜间平面积液的解剖细节。

  • 1 H-M RS 在亚急性脑梗死与低级别脑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恒翠;刘劭毓;潘铭智;曾庆师

    目的:探讨二维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2D 1 H‐M RS )在亚急性脑梗死与低级别脑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亚急性脑梗死患者及22例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接受了2D 1 H‐M RS检查,观察亚急性脑梗死与低级别脑胶质瘤2D 1 H‐MRS胆碱峰(Cho)、肌酸峰(Cr)、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NAA)及乳酸峰(Lac)的变化,并统计分析Cho/Cr、NAA/Cr、NAA/Cho比值。结果与对侧或邻近相对正常脑组织比较,亚急性脑梗死病例Cho峰呈轻度降低或升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病例Cho峰升高,两组病例NAA峰均不同程度降低,Cho/Cr 、NAA/Cr、NAA/Cho三个比值在亚急性脑梗死与低级别脑胶质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2D 1 H‐M RS在亚急性脑梗死与低级别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基于 PET/CT 的孤立性肺结节多模式影像对比研究

    作者:刘晓飞;欧阳晓辉;王仲元;王志忠;苏家贵;何宝明

    目的:比较18 F‐FDG PET/CT融合图像、胸部薄层CT 及18 F‐FDG PET/CT融合图像联合胸部薄层CT检查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7月~2014年7月的40例孤立性肺结节(SPN )病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37~84岁,平均(59.2±12.4)岁。所有病例行18 F‐FDG PET/CT检查及胸部薄层CT扫描,37例患者后由手术病理或穿刺病理确诊,3例经抗炎、抗结核治疗后复查,随访12个月以上。结果40例SPN患者18 F‐FDG PET/CT融合图像诊断灵敏度、特异性、PPV、NPV、准确性分别为75.9%、72.7%、88.0%、53.3%、75.0%;胸部薄层CT诊断SPN灵敏度、特异性、PPV、NPV、准确性分别为75.9%、63.6%、84.6%、50.0%、86.1%。18 F‐FDG PET/CT融合图像联合胸部薄层 CT 诊断 SPN 灵敏度、特异性、PPV、NPV、准确性分别为93.1%、72.7%、90.0%、80.0%、87.5%。18 F‐FDG PET/CT融合图像及胸部薄层CT与18 F‐FDG PET/CT融合图像联合胸部薄层CT比较差距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8 F‐FDG PET/CT联合应用胸部薄层CT对SPN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作者:孟庆学;张德增;夏侯玉发;王军峰;逯纪亮;唐孝春;田军

    目的:探讨和总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74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74例中51例行胸透和(或)胸片检查;15例行C T检查。结果74例均有中、高热和白细胞、血小板减少,63例血清谷丙和(或)谷草转氨酶升高,57例心肌酶谱升高,蛋白尿(少部分含管型和红细胞)60例。实验室检查排除了其他可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如恙虫病、出血热等。本组42例出现腹股沟淋巴结增大,腹股沟淋巴结增大同时伴腋窝淋巴结增大7例。胸透和(或)胸片、CT 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多增粗表现;放射学检查有7例重症患者出现了明显纵隔淋巴结增大、肺炎等表现。结论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多发性纵隔淋巴结肿大;如患者临床表现发热,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异常,应想到该综合征的可能,以免误诊为转移瘤或其他炎性疾病。

  • 双源CT 去钙成像评价椎体骨髓水肿

    作者:黄伟;徐益明;卢道延;冯宇;郑纪永;柏根基;张建东

    目的:探讨双源C T去钙成像用于评价外伤性椎体骨髓水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双源C T对42例胸腰椎外伤患者进行双能去钙成像,以M RI图像作为参照标准。由2名医师使用4分法分别对椎体骨髓水肿进行独立评价,使用Kappa检验评价二者间的一致性。由另一名医师在去钙图像上测量椎体骨髓密度(CT值)。使用ROC分析检验主观评分和骨髓密度值,使用 t检验比较正常骨髓和水肿骨髓的密度值。结果在138个椎体中,M RI图像发现42个有骨髓水肿,2名医师在去钙图像上分别诊断44个和48个椎体有骨髓水肿,骨髓水肿主观评分的一致性较高(Kappa =0.72),主观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curve ,AUC)、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0.94%和0.91%、87.5%和85.0%、94.7%和85.7%、79.5%和70.8%、94.7%和93.3%、89.9%和85.5%。水肿骨髓的密度值较正常骨髓高(57.6±23.1)HU vs (4.1±28.4)HU ,( P <0.01)。骨髓密度的AUC为0.92,截断点为35HU。结论双源CT双能去钙图像可用于检测外伤性椎体骨髓水肿。

  •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肿瘤的 MRI特点分析

    作者:王志群;杨小平;张敏;李坤成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肿瘤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病理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肿瘤的患者资料,MRI采用自旋回波T1WI、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T1WI增强扫描,观察其MRI特点包括病灶位置、形状、信号特点、占位效应及增强表现。结果24例中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15例,节细胞胶质瘤7例,中枢神经细胞瘤2例,15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中,位于颞叶12例、额叶2例,顶枕叶1例。MRI上病灶主要位于皮质区,肿瘤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囊性改变,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FLAIR和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12例病灶不强化,3例可见斑片、结节、环形强化,病灶周围均未见水肿。7例节细胞胶质瘤中,颞叶5例,额叶1例,顶叶1例,MRI表现为囊实混合性肿块,T1WI上为低信号,T2WI/FLAIR为高信号,其中2例伴有钙化,无瘤周水肿,增强后实性结节明显强化。中枢神经细胞瘤2例,位于侧脑室内,MRI呈囊实性不规则异常信号,T1WI等低信号,T2WI/FLAIR等高混杂信号,增强后实性部分及分隔明显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肿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有助于与其他肿瘤的鉴别,掌握这些特点,并结合临床,可以对其作出正确的诊断。

  •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伴脾脏密度一过性减低1例

    作者:毛宁;王滨;刘强

    患者男,24岁。入院前2天突发腹痛、恶心、纳差,来院就诊,既往有胰腺炎和糖尿病病史。查体:上腹部及脐周局部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皮肤及黏膜无黄染;移动性浊音(一);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0.2mmol/L ,甘油三酯59.82mmol/L ,尿淀粉酶正常(370U/L ),血淀粉酶1100U/L。临床诊断:急性胰腺炎、糖尿病、高脂血症。

  • 原发性肝癌腹膜后及胃壁转移1例

    作者:葛鹏;李胜;侯明伟

    患者男,53岁。“肝癌术后23月,发现腹部包块6月”于2014年2月17日入院。患者23月前因“间断性剑突下疼痛3月余,B超提示肝占位1天”入院,于2012年3月26日行“左半肝切除+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半肝)巨块型肝细胞癌,Ⅲ级,伴大片坏死.周围肝组织广泛水变性伴间质慢性炎症。术后行3次肝动脉栓塞加化疗,后在肿瘤科行放疗治疗,放疗术后诉剑突下疼痛。2012年9月1日复诊时发现腹部包块,在我院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治疗后腹腔包块逐渐缩小。2014年2月15日患者出现黑便后再次入院就诊。病后体力下降、体重减轻5kg。入院体格检查:T 36.6℃,P76次/min ,R20次/min ,BP120/70mmHg。上腹部见一约20cm陈旧性手术瘢痕,中上腹可触及一8.0cm ×7.0cm包块,质硬,边界清楚,活动度不大,无压痛,无破溃及分泌物,皮温正常。腹肌软,剑突下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AFP :2.52ng/ml(0~7)。入院CT上腹部增强检查示(图1):腹壁后方(胃前缘)、下腔静脉周围软组织结节影。原肝胃之间及胰腺上方软组织结节显示欠清。增强动静脉期上述软组织结节强化,内见低密度区,平衡期强化稍减退。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在气管内插管全麻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腹腔肿块切除术,术中探查见:腹腔内原切口广泛粘连,腹壁下及胃前壁见一约6.0cm ×5.0cm ×3.0cm大小质硬肿块,肿块周围明显粘连,无腹水,肝脏术后改变,大小正常,质中,未扪及包块。胃小弯及胃窦扪及约8.0cm ×7.0cm ×5.0cm大小实性包块,包块侵犯胃壁全层及部分横结肠。腹膜后见一4.0cm ×3.0cm × 2.0cm实性包块,位于肠系膜上静脉右侧,包块后面紧邻腹主动脉及腔静脉,质地较硬,活动度差,包膜尚完整。肠系膜及盆腔未扪及包块。鉴于上述所见术中积极与家属沟通,将手术方式改为“腹腔病损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毕罗特Ⅱ式)+横结肠病损切除术+大肠吻合修正术”。术后送检组织:远端大部分胃、包括胃小弯及后壁肿瘤(剖开胃见肿瘤沿胃小弯、胃窦及后壁侵润生长)、腹膜后包块。术后病理诊断(图1d):(胃窦组织)转移性肝细胞癌,低分化,侵及胃壁全层。(十二指肠)慢性炎症。(腹腔包块)癌结节(肝细胞癌,低分化)。(淋巴结)1枚,未见癌转移(LN0/1)。免疫组化:CK8(++),CEA(‐),AFP(‐),CK8/18(++)。

    关键词: 肝癌 转移瘤 胃癌
  • 甲状腺癌转移灶切除术后99Tcm-MDP骨显像与治疗1例

    作者:段永强;余辉;陈援浩;王弘

    患者女,56岁。患者因“左侧甲状腺癌5年,颈部复发肿块、腰背痛2年”入院,既往体健。患者5年内病史:在不同医院行“甲状腺切除术”、“锁骨转移灶切除术”、“甲状腺癌放化疗”、“胸椎骨折内固定术+肿瘤转移灶切除术”、“腰椎骨折内固定术+肿瘤转移灶切除术”、“甲状腺切除术”。后一次“甲状腺切除术”,才入住本科,病理诊断“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图1)。入院后查体发现:颈前甲状腺右叶3cm ×3cm不规则肿块,质硬,固定无压痛。左侧颈部见手术切口疤痕。胸、腰椎见畸形,有明显压痛,活动明显受限。

  • 乳腺小结节的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系统诊断评价

    作者:周慧杰;吴圆圆;孙尧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超声检查乳腺小结节(大直径≤1.5cm )的各种声像图特征,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来探讨乳腺小结节的超声诊断评价。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64例患者382个乳腺小结节,患者要求定性诊断和切除,自愿选择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切除,送病理检查。结果382个乳腺小结节术后病理诊断乳腺纤维瘤221个,导管乳头状瘤23个,乳腺纤维腺病76个,乳腺增生38个,纤维瘤样增生18个,乳汁淤积症3个,脂膜炎1个,乳腺癌2个。结论对于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隐匿性结节和小结节的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是首选方法之一,有助于鉴别乳腺小结节良恶性。

  • 超声与X线乳腺摄影检查多灶性及多中心性乳腺癌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俞芳;黄声岳

    目的:探讨超声在多灶性及多中心性乳腺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多灶性及多中心性乳腺癌分别采用超声、X线乳腺摄影等影像学检查,并以BI‐RADs评级≥4b定义为超声诊断阳性,比较超声检查与X线乳腺摄影的诊断效果(准确性、敏感性)。结果100例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患者中2例为双侧,优势病灶共102个,优势病灶大小3.1~70.0mm ,平均(21.88±13.02)mm ;超声发现79个(77.45%),漏诊23个(22.55%)。超声、X线乳腺摄影检查对病灶判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7.00%、66.00%,经统计学分析发现超声检查敏感性明显高于X线乳腺摄影,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礸2=6.98, P < 0.05)。超声+ X线乳腺摄影对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检出的敏感性为90.00%。结论结合:超声联合X线乳腺摄影更可明显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骨关节骨折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吕荷荣;刘克昌;项少梅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 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骨折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X线平片,16层螺旋C T ,手术或手法复位证实的骨关节骨折患者124例影像资料。结果所有病例16层螺旋C T扫描及重建均能显示骨折。横断面图像可以显示骨关节的骨折及移位,受累范围及关节脱位。三维重建立体显示整体骨折走行方向、骨碎片及骨折移位关节脱位情况。结论16层螺旋C T 对于术前充分了解骨折情况并制定严格的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16层螺旋C T应是关节骨折术前常规的检查手段。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卵巢畸胎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陈丹阳;王珍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卵巢畸胎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卵巢畸胎瘤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畸胎瘤64例患者中,手术病理确诊58例卵巢囊性畸胎,占90.63%;其它6例,占9.37%。术前经阴道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证实相符58例,符合率90.63%(58/64)。超声诊断卵巢畸胎瘤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91.38%,准确度为90.63%。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方便、分辨率高,高敏感、高特异的特点,可观察瘤体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有助于卵巢畸胎瘤与其它卵巢肿瘤鉴别。

  • 经腹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宫外孕的对比观察

    作者:张宏坤;章铃铃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transabdominal sonography ,TAS)与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sonography ,TVS)在诊断宫外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分别采用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宫外孕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经腹与经阴道两种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有不同比例的显示直径<3cm或≥3cm附件包块、胚芽、心管搏动、盆腔积液、宫内假孕囊,经统计学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对上述直径<3cm附件包块、胚芽、心管搏动、盆腔积液、宫内假孕囊等各种声像图表现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6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宫外孕,其中65例患者经术前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定为宫外孕,诊断准确率为75.58%(65/86);而有81例患者术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定为宫外孕,诊断准确率为94.19%(81/86);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获得高分辨率的二维图像及高敏感性的彩色血流信号,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临床资料。

  • 16层螺旋CT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周晓秋;王宝春;操啸;刘云峰;高大圣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Bright Speed 16层螺旋CT机,对76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横断面扫描及M PR、VR。并对累及后跟距关节面的跟骨骨折进行Sanders分型。结果76例病例共显示91侧跟骨骨折,其中关节外骨折15侧,包括前突骨折3侧、载距突骨折2侧、跟骨结节骨折8侧、鸟嘴型骨折2侧;关节内骨折76侧,累及后跟距关节面62侧、跟骰关节面35侧,对62个累及后跟距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按Sanders分型Ⅰ型10侧,Ⅱ型26侧,Ⅲ型17侧,Ⅳ型9侧。发现8处X线漏诊的骨折。结论术前M SC T扫描结合三维重建可以准确的对跟骨骨折进行分型,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提供很大的帮助。

  • 64排CT不同重建方法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李君;金彪;刘昌海;曾凡勇;龚汀;李晓燕;卞柳利;吴斌

    目的:比较多排螺旋C T不同重建方法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螺旋CT资料,均对桡骨下端进行轴位MPR、矢状位MPR、冠状位MPR、容积重建(VR)成像,比较不同重建方法所得图像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的显示情况。结果42例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中,轴位 M PR、矢状位M PR、冠状位M PR、VR图像对骨折的显示率分别为64.3%、90.5%、83.3%、52.4%。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矢状位M PR及冠状位M PR优于轴位M PR及VR图像( P>0.05)。矢状位M PR与冠状位M PR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508),轴位M PR与V R图像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267)。结论螺旋CT的MPR图像可准确地检出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矢状位MPR及冠状位图像显示骨折线更清楚,需重点观察,轴位M PR图像对骨折显示率低,V R图像对桡骨下端隐匿性骨折有时难于判断。

  • 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及囊腺癌的CT 诊断鉴别分析

    作者:应灵鹏;巴蕾

    目的:探讨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及囊腺癌的C T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3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瘤患者及28例囊腺癌患者,均进行螺旋C T检查,分析其影像学鉴别要点。结果螺旋C T 可清晰判断病变所处位置、囊状影形态、轮廓、边界、分隔状态及病灶直径、囊壁厚薄、增强时囊壁及分隔强化程度、钙化程度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相关性。结论 CT诊断对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I表现及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楼云成;史帅涛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 ,HAML)的CT和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9例HAML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大小从3.5cm × 3.5cm~5cm ×6cm不等,位于肝右叶10例,左叶9例。所有病例肿瘤均为单灶。免疫组化:上述2l例病变H M B‐4.5、A103均为(+)。大体上肿瘤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楚,无完整包膜,切面呈黄色或深棕色,1例可见灶状坏死。病理结果可见图1。对本组HAML划分:11例混合型,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等各组成成分比例基本接近;5例脂肪瘤型,成熟脂肪成分≥70%,仅见少量血管和平滑肌;3例肌瘤型,实性成片的肌样细胞以平滑肌成分为主,脂肪成分<10%。其间穿插厚壁畸形血管。19例患者均接受CT检查,其中平扫病变呈不均匀低密度9例,内见高密度出血灶1例;呈均匀低密度7例,均未检测出脂肪密度,另3例呈混杂密度,内见明显脂肪密度(CT<‐10HU)。增强扫描均见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及延迟扫描强化减退。其中10例病灶中间见条状或点状明显强化之血管影,边界清晰15例,边界不清3例。2例M RI检查病灶呈不均质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晰,动脉期强化不明显,实质期及延迟扫描明显强化,较周围肝组织信号略低,并可见假包膜样强化及中心血管影。术前诊断正确11例(其中3例肿瘤内含有大量脂肪组织),其它8例术前均没有作出正确诊断,6例术前诊断为肝癌,1例诊断为腺瘤,1例诊断为血管瘤。结论 CT以及M RI检查可以对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比较准确的分型,尤其是血管瘤型、脂瘤型和混合型三种具有典型的CT、MRI征象,很易诊断,主要取决于肿瘤内脂肪成份的含量及异常血管所占的比例。

  • 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肿大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

    作者:卢一丹;赵锦秀

    目的:探讨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肿大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对80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超声学检查,对其形态及回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均存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超声对胃癌腹膜后转移诊断准确20例,肝癌15例,胰腺癌6例,结肠癌10例,前列腺癌12例,卵巢癌12例,诊断符合率93.8%。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超声学表现为淋巴结宽径增大,包膜回声增强不完整,中央回声片状增强,并可以融化成团,L/S为增大。结论超声声像图可以清晰的显示腹膜后恶性淋巴结肿大的形态及回声特征。

  • 壶腹周围癌的MR平扫、3D-LAVA技术及MRCP的综合征象评价

    作者:盛范龙;张立安

    目的:分析壶腹周围癌在磁共振平扫、三维多期动态增强扫描(3D‐LAVA)及胰胆管水成像(MRCP)中的表现,利用3种磁共振检查方法,提高对不同类型壶腹周围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磁共振检查表现,包括在MR平扫、3D‐LAVA、3D‐MRCP中病变的直接、间接征象及手术可切除性预测。结果不同组织类型病变均见不同程度上肝内外胆系扩张,胆总管末端突然“截断”呈长T1长 T2信号,DWI (b=600)呈高信号,胰头癌病变较大,胆管下段癌及壶腹癌较小。3D‐LAVA用以分析病变血供情况及与周围组织关系,胆总管下端癌、壶腹癌呈延迟强化,胰头癌呈强化不明显或弱的延迟强化,胰头癌均见肠系膜上静脉受侵。MRCP更好的观察胆胰管扩张情况,胆总管下端癌均见胆管扩张,胰管无扩张;胰头癌均呈“四管征”表现;壶腹癌呈长段伴行并呈聚拢的“双管征”。结论不同组织类型的壶腹周围癌在MR平扫、3D‐LAVA及MRCP的征象有一定差异,综合分析3种检查征象有利于壶腹周围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胃癌的MSCT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程东风;韩广(综述);刘斌(审校)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T NM 分期在在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M SC T设备的更新和后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在胃癌的诊断、分期、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对M SC T在胃癌临床应用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制备的常用方法及其MRI检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广强(综述);张闽光(审校)

    制备良好的动物模型是科研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制作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化学方法中常用的主要有四氯化碳(CCl4)法和硫代乙酰胺(TAA)法,该方法造模简单、成模率高,物理方法中主要为胆管结扎法,该方法操作复杂、成模率较低,但对其他组织器官无毒性作用。在磁共振检测的研究中,弥散加权、灌注成像及波谱成像能够对中重度肝硬化作出分期,但对轻中度肝纤维化分期尚有明显不足,而弥散张量成像在轻中度的肝纤维化的诊断中有较大优势。现就制备动物肝纤维化模型的常用方法及该模型M RI检测的研究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

  • 肺癌化放疗疗效评估的影像学方法及进展

    作者:张周芳(综述);邵国良(审校)

    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大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大部分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经失去手术机会,故治疗主要以化疗和姑息性放疗为主。因此,如何准确评估其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对目前临床上肺癌化疗后疗效评估的影像学方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肺癌 化疗 疗效 影像学
  • 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M RI研究进展

    作者:李瑛;梁佩鹏;贾秀琴;李坤成

    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痴呆的前期状态,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临床表现主要涉及执行、注意、语言、视空间和记忆力五个认知域,其较高的患病率不但降低了患者的自理能力也增加了社会负担,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已有许多实验研究探讨了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像学改变,本文将对其M RI影像学研究进行综述。

  • 自制一级微铜圈栓塞兔肾动脉的实验研究

    作者:姜华;赵莉莉;濮进敏;童玉云;李迎春;王家平;赵睿敏;李松蔚;ZHAO Rui-min;LI Song-wei

    目的:观察自制一级微铜圈栓塞兔肾动脉的病理改变,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直径0.1~0.23mm导电用铜丝(纯度99.9%)制成直径0.48~0.74mm的一级微铜圈,经3F微导管释放栓塞兔肾动脉末梢支,于栓塞术后不同时间观察血管闭塞情况和病理学改变。结果栓塞术后3天、1周、2周、4周、6周和12周,动脉造影血管管腔闭塞时可见到血栓的形成。结论自制一级微铜圈诱发血栓形成,血栓机化,血管壁炎性病变,管腔闭塞,栓塞组织缺血性梗死,栓塞血管少量可再通。

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