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의학영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011
  • 国内刊号: 37-14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武乐斌;赵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MRI对皮肌炎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作者:张加辉;姜胜东;缪锦芬

    目的 探讨磁共振对皮肌炎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6月13例接受过MRI检查的皮肌炎患者资料,且都有病理结果,评价MRI对皮肌炎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3例皮肌炎患者在MRI均有异常表现,主要累及臀部肌群及两侧大腿外侧肌群,T2 WIFS及DWI两个序列对病变的显示效果好,敏感度高,其中肌肉炎性水肿性改变及皮下脂肪水肿13例,肌筋膜增厚8例.结论 MRI检查是一种无创、敏感的检查方法,与肌酶、肌电图及肌肉穿刺相比较,有更高的阳性率,是诊断皮肌炎累及范围及进展程度的重要检查手段.

    关键词: 皮肌炎 磁共振成像
  • 常规MRI联合MRA对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龙光宇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的MRI、MRA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例VBD的影像资料,分析MRA显示的异常血管形态及MRI显示的脑组织信号、颅神经走行改变,总结其临床特点和影像特征.结果 19例患者MRA表现为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直径为5~20mm,长度约为31~35mm;其中10例向右侧偏曲,9例向左侧偏曲;5例并大脑后动脉狭窄;9例血管与颅神经关系密切,7例MRI平扫见后循环梗死灶.结论 VBD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规MRI联合MRA可清楚显示血管解剖及其与后颅窝脑组织关系,有助于VBD的确诊及全面综合评估.

  •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发骨囊变的影像学研讨

    作者:张保付;南静;陈四虎;郭秀敏;徐亚民

    目的 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acetabular dysplasia,AD)并发骨囊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其影像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成人AD的标准双髋关节前后位X线片、28例CT片、10例MRI片的影像学资料,并按有无髋周骨囊变进行分组:囊变组、无囊变组.测量方法有:髋臼指数、Sharp角、CE角、髋臼顶切线角、AHI(股骨头覆盖率)、髋关节内间隙、髋关节上间隙.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x-±s)方式表示,通过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o.05为具有显著性检验.结果 66例成人AD中出现并发症的61例,占92.4%,其中髋关节脱位(含半脱位和脱位)49例,占74.2%,继发骨性关节炎18例,占27.3%.髋臼及股骨头囊状改变24例,占36.4%,其中单纯髋臼囊变14例,占21.2%,股骨头和髋臼同时囊变5例,占7.5%,单纯股骨头囊变5例,占7.5%.囊变组和无囊变组对照测量结果显示两组数据除髋臼指数和髋关节内间隙无差异外(P>0.05),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易并发髋周骨囊变(软骨下假囊肿),其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X线、CT、MRI检查是诊断成人AD并发髋周骨囊变(软骨下假囊肿)的有效检查手段,MRI在显示成人AD并发髋关节周围骨囊变方面优于X线平片和CT,尤其是早期显示软骨下小囊变.

  • 小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作者:周东升;蔡瑞萍

    目的 探讨小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胰腺癌的MSCT征象.结果 本组18例小胰腺癌中,肿瘤位于胰头钩突部16例,胰颈部2例;肿瘤4例形态不规则,12例呈圆形或椭圆形;肿瘤大径为12~30mm不等;CT平扫等密度10例,稍低密度8例;增强扫描16例肿瘤动脉期边缘轻度不均匀强化,呈明显低密度,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相对低密度;2例肿瘤三期均呈等密度;9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内外胆管扩张,17例伴胰管扩张.术前MSCT诊断正确16例,漏诊2例,诊断正确率为88.9%.结论 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是诊断小胰腺癌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 鼻骨低剂量CT扫描方法的研究

    作者:辛毅;张万伟;于洪;高言君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鼻骨影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20例行鼻骨CT扫描的患者分为A、B、C、D四组,每组30人,A组采用150mAs曝光,B组采用100mAs曝光,C组采用50mAs曝光,D组采用care dose4D技术,根据管电压分为两组,其余参数相同,所得图像行薄层重建,对不同组别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进行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随着管电流下降,辐射剂量降低,A、B、C三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D1组辐射剂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图像质量评价有统计学意义,D1组优于C组,而D2组具有更低的辐射剂量.结论 自动化实时动态放射剂量调节技术可自动调整管电流强度,在保证诊断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有效减少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MSCT结合胃镜对胃癌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颜显杰;朱志强;连永伟;李文

    目的 通过多层螺旋CT(MSCT)结合胃镜对胃癌进行术前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TNM分期对比,探讨MSCT结合胃镜在指导胃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例胃癌患者术前行MSCT检查,多角度多平面观察病变的位置、范围、大小、胃壁浸润程度和胃周侵犯、邻近淋巴结和远处脏器转移等情况,结合胃镜检查,进行术前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TNM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SCT结合胃镜做出的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TNM分期对比,符合率为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与胃镜结合,能在治疗前明确胃癌的分期,对临床指导患者治疗手段、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并对患者的预后做出有效的评估.

  • 18F-FDG PET/CT棕色脂肪摄取的影像学规律和特点

    作者:施一平;陈涛;陈虞梅;童林军

    目的 分析和探讨18 F-FDG PET/CT检查中棕色脂肪组织(BAT)摄取的规律和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6月间6759例次行18F-FDG PET/CT全身检查的受检者图像,采用视觉和半定量法分析并记录各部位BAT 18F-FDG摄取的SUVmax,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BAT 18F-FDG摄取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55例次(0.81%)有不同程度BAT摄取:显影主要出现在寒冷季节,女性比例(1.93%)高于男性(0.59%),平均年龄明显低于无BAT摄取者(P<0.001),但体重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特征性表现为对称性分布于颈部、锁骨上区、腋窝、脊柱两旁、纵隔血管间隙及肾周的摄取.BAT显影部位的数目与摄取的SUVmax呈正相关(r=0.41,P<0.05).结论 BAT摄取具有一定的发生规律和特征表现,通过熟悉和掌握BAT图像特点,可减少PET/CT医师对BAT显影的误判.

  • 影像学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勇;胡新杰;任伯绪

    目的 研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骨骼改变的特殊影像学征象(如好发骨骼影像学改变,特殊的病理学特征,性别差异),旨在提高对本病影像的诊断.方法 对8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所致骨改变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广泛性骨质疏松改变,多部位受累及多种影像表现共存.其中骨质疏松8例,骨质破坏吸收6例,骨质软化2例,纤维囊性骨炎3例,软组织钙化1例,病理性骨折2例.结论 中年女性患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机率高;骨质疏松多为发病早期的表现,骨膜下吸收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进展期所特有,棕色瘤的出现标志着该病变已进入中晚期;从影像学角度分析其特有表现有利于正确诊断该病,并进一步确定病变程度,从而减少误诊,提高诊断率,明确病变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 乳腺导管内癌超声分型与病理相关性

    作者:张丽丹;包凌云;张丽

    目的 研究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总结不同超声分型的导管内癌的病理分型,探讨超声在导管内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内癌病例,根据其声像图特征分为:①导管扩张型;②团块型;③类腺病型;④单纯钙化型;⑤无异常表现型,比较不同声像图分型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结果 乳腺导管内癌声像图表现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超声分型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存在不同的病理结果.结论 不同类型的乳腺导管内癌其临床检出率有一定的差异,结合临床表现可以提高诊断率,在超声检查基础上结合纤维乳管镜及乳腺X线摄片检查可大大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 脑血肿周围组织CT灌注成像研究

    作者:张微晗

    目的 评价脑CT灌注成像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120例脑出血患者分期单次CT灌注成像检查,分析血肿周围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以及与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 四组患者灌注参数图示脑出血后MTT明显延长,7天时达高峰,后逐渐缩短;TTP的变化趋势接近MTT;rCBF 7天时低,后逐渐升高;rCBV的变化趋势接近rCBF.同一参数各组间比较及4个参数各组间经多个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均得出,P<0.05,各组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肿周围组织血流量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与临床研究中显示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过程相一致.脑血流的波动性改变反映了脑出血发生后血肿周围组织继发产生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动态CT脑血流灌注定量分析可提供脑组织微循环血液动力学定量信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同时反映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 磁共振3D-TSE序列和3D-VIBE序列在诊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中的价值

    作者:王晓辉;刘丹;于联芳;李军

    目的 探讨磁共振3D-TSE序列和3D-VIBE序列对于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3D-TSE序列和3D-VIBE序列扫描28例临床拟诊为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经3DMRP、MIP、min-MIP后处理图像,观察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结果 28例患者手术证实26例存在血管神经接触或压迫,3D-VIBE、3D-TSE序列综合判断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手术符合率分别为92.0% (23/25)、33.3% (1/3)、92.0%(23/25)、85.7%(24/28).而且MRI所显示的责任血管与神经的相对位置关系与术中所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0.81).结论 3D-TSE序列和3D-VIBE序列结合可以清楚显示脑池内血管和三叉神经的空间关系并辨认责任血管的来源,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术前评估具有较高的价值.

  • 乳腺黏液腺癌X线摄影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刘强;姚海东;林娇卡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腺癌X线摄影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乳腺黏液腺癌(单纯型19例,混合型11例)的X线摄影表现,并分析其病理特点.结果 ①乳腺黏液腺癌常见的X线表现为肿块(25例),伴或不伴钙化.少见征象为局部不对称性致密影伴钙化(5例);②单纯型黏液腺癌X线表现多为边缘小分叶,混合型黏液腺癌X线摄影多表现为边缘浸润,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肿块的形状、大小、密度情况在判断黏液腺癌的病理分型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亚型的乳腺黏液腺癌的X线摄影表现不完全一致,单纯型黏液腺癌常见的表现为边缘小分叶的肿块,较少伴钙化;混合型黏液腺癌常见的表现为边缘浸润的肿块,多伴细小、多形性钙化.

  •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吴兴红;孙子燕;王玉斌

    目的 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及MRI检查资料.结果 6例单发,2例多发,所有病灶均位于脊髓内,颈髓及胸髓各5个,肿瘤多呈点状或结节状、香肠状、葫芦形或不规则形,壁结节MRT1 WI呈等信号,T2 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呈显著强化,肿瘤常继发囊肿或大范围脊髓空洞以及水肿,大于1cm的肿瘤内部及周围常见流空血管影.结论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掌握这些MRI表现有利于提高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正确性.

  • 多层螺旋CTMPR技术对镫骨结构的显示及相关数据测量

    作者:徐宁;巩若箴;巩武贤

    目的 用MPR技术重组镫骨斜位图像,观察该层面对镫骨结构的显示状况并进行相关数据测量.方法 收集因搏动性耳鸣、眩晕等需行颞骨多层螺旋CT扫描的患者50例(100耳),利用CT多平面重组技术重建出镫骨斜位图像,观察该层面对镫骨显示状况,测量镫骨高度、镫骨闭孔纵径及横径、砧镫间夹角,观察镫骨前后脚粗细、镫骨闭孑的形态及镫骨小头;将测量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不同侧别间的测量值,并与文献中相关标本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 ①100耳镫骨斜位图像上均可显示镫骨各结构,显示率为100%;②相关测量值:镫骨高度:左侧(3.31±0.22)cm、右侧(3.34±0.27)cm;镫骨闭孔纵径:左侧(1.73±0.29)cm、右侧(1.70±0.23) cm;镫骨闭孔横径:左侧(1.54±0.30)cm、右侧(1.58±0.26)cm;砧镫间角度:左侧(84.18±13.38)°、右侧(82.79±13.24)°;镫骨闭孔形态:三角形41耳(41%,41/100)、半圆形19耳(19%,19/100)、圆形及不规则形分别10耳(10%,10/100)、卵圆形8耳(8%,8/100)、梯形及长方形各4耳(4%,4/100)、方形及半卵圆形各2耳(2%,2/100);镫骨前后脚粗细:镫骨后脚粗于前脚者77耳(77%,77/100)、前脚粗于后脚者5耳(5%,5/100)、前后脚等粗者18耳(18%,18/100);镫骨小头:镫骨小头向前脚倾斜者37耳(37%,37/100)、倾向后脚者13耳(13%,13/100)、正中位者50耳(50%,50/100).左右侧镫骨高度、镫骨闭孔纵径及横径及砧镫间角度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镫骨高度、镫骨闭孔纵径及横径测量结果与文献中相关标本上所得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砧镫间夹角测量结果不一致.结论 镫骨斜位图像可准确、全面显示镫骨结构及形态,有利于镫骨各结构的显示.

  • 不同小b值的ADC值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前分级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凌志新;邢伟;丁玖乐;陈杰;孙军;俞胜男;俞嘉萍

    目的 探讨不同小b值下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术前分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CCRC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资料.根据Fuhrman核分级法分为低级别组(Fuhrman Ⅰ和Ⅱ级)和高级别组(FuhrmanⅢ和Ⅳ级).参考常规序列,由一位放射科医师在肿瘤实质区手动勾画大小约0.35~0.45cm2的感兴趣区,记录各b值(0,200,400,600,800和1000s/mm2)对应的信号强度值.采用小b值分别为0和200s/mm2计算得到ADC 0~1000和ADC 200~1000.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b值的ADC的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高低级别CCRCC的ADC值的差异;ADC值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20例为低级别组,12例为高级别组.32例CCRCC的ADC 0~1000为(1.840±0.308)×10-3 mm2/s,ADC 200~ 1000为(1.429±0.317)×10 3 mm2/s,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12.78,P=0.00).其中,低级别CCRCC的ADC 0~1000值为(1.893±0.315)×10 3 mm2/s,高级别的ADC 0~1000值为(1.752±0.286)×10 3mm2/s,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1.272,P=0.213);低级别CCRCC的ADC 200~1000值为(1.519±0.335)×10-3mm2/s,高级别的ADC 200~1000值为(1.279±0.224)×10 3 mm2/s,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2.196,P=0.036).ADC200-1000与CCRCC病理分级呈反相关(r=-0.344,P=0.047).结论 与ADC 0~1000相比,ADC 200~1000改善了ADC值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前分级中的价值.

  •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海如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价值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 选择45例临床和影像明确的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CT、常规MRI(T1WI、T2WI、DWI序列)和SWI序列扫描的自身对比研究,CT和MR检查的间隔不超过12h,MRI序列和SWI序列同时进行.结果 45例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患者,SWI诊断脑出血45例,常规MRI序列诊断29例,CT诊断35例,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64.4%、77.8%.结论 SWI诊断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比常规MR及CT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急性脑梗死及溶栓治疗后常规复查方法.

  • 间质性肺疾病患者BMI与有效剂量、图像质量间关系

    作者:王亚丽;齐洪滨;张雪;平江;董春娇;李小佼;康云辉

    目的 采用128层MSCT自动曝光控制(automated exposure control,AEC)技术进行胸部扫描,分析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体重指数(BMI)与有效剂量(ED)、体厚及图像质量的关系.方法 对102例结缔组织疾病患者采用MSCT自动曝光控制技术进行胸部扫描,记录全肺扫描ED(mSv),根据BMI将研究对象分为体重过轻、正常、超重三组,并测量每一位患者体厚,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以图像诊断接受率评分法和噪声评分法进行评分,采用5分制;用Kappa检验评价两名观察者的一致性.结果 ①两名医师在诊断接受率和图像噪声评估分值方面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623和0.687);②随着体重指数增加,体厚增厚、患者接受的有效剂量增大、噪声也越大,患者接受的ED、体厚及噪声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年龄分布、诊断接受率和病程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体重过轻者年龄相对较低,超重者年龄相对较大;随BMI增加,图像质量略有下降,诊断接受率评分也逐渐下降;③多因素变量间线性关系分析显示ED与BMI、体厚有明显正相关,并得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2.438+(0.182×BMI)+ (0.162×体厚),Y即患者接受剂量的预测值.结论 在获得稳定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随着BMI增加、体厚增大,ED相应增加、图像质量相应略下降.

  • 小儿麻疹合并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谢正平;杜超;戴峰;袁莉莉;袁军

    目的 探讨小儿麻疹合并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和重视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60例小儿麻疹合并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资料以及X线和CT表现.结果 ①X线胸片:泡性肺气肿33例,其中伴右上肺斑点状,颗粒状较高密度影6例.肺门影增大、增浓56例.两肺纹理增多、模糊51例,其中密集的肺纹理使两肺透亮度减低17例,出现空气支气管征12例.间质性肺气肿16例.网状肺纹理32例.星芒、结节状影27例.两肺磨玻璃影11例.伴发小叶性肺炎13例,两肺单发或多发的片状实变影5例.其他表现:心影增大9例,气胸3例,纵隔皮下气肿4例,两侧少量胸腔积液8例;②10例CT检查结果:两肺大片磨玻璃影2例,实变影伴磨玻璃影3例,两肺纹理增多、模糊8例,两下肺纹理周围斑片状渗出5例.右下肺小叶间隔增厚2例,右下肺胸膜下弧线影1例,两下肺网格状、星芒状结节影2例.结论 婴幼儿麻疹合并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应引起高度重视,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和改善患者预后.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评估

    作者:尚伟;李保庆;刘安龙

    目的 探讨椎体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骨质疏松相关椎体骨折的评估价值.方法 77例女性,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3±11)岁.志愿者先行腰椎常规矢状面T2 WI、T1WI和横轴面T2 WI扫描;常规扫描结束后采用SSSE-EPI DWI序列(b=300s/mm2)进行L2~L4椎体横轴位DWI扫描,并测量相应椎体中部横断面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 随年龄增大椎体ADC值呈逐步减低趋势.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组平均ADC值(0.237×10-3mm2/s)低于正常椎体组(0.557×10-3 mm2/s),P<0.01;ADC值判断椎体骨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面积为0.802(95 %CI 0.687~0.916).结论 椎体骨髓变化状况可以通过DWI进行无创性地评估,进而来评估骨髓的变化对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所带来的影响.

  • 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

    作者:刘绍信;周永威;刘健

    目的 分析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或纤维支气管镜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及CT影像特点,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特点、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等影像表现.结果 典型类癌2例(8%),不典型类癌7例(29%),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13%),小细胞癌12例(50%).右肺14例(上叶6例,中叶3例,下叶5例),左肺10例(上叶2例,下叶8例),中央型14例,周围型10例.CT影像表现为局部软组织结节或肿块21例,大片实变影3例.伴有阻塞性炎症或肺不张12例,肺门淋巴结增大13例,纵隔淋巴结增大8例;胸腔积液2例,心包积液1例,胸膜牵拉或局限性增厚10例.远处转移7例.结论 CT对各种类型的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终确诊仍需要依靠活检病理.

  • 肺动脉DSA产生呼吸伪影的原因分析

    作者:许少睿;项玉梅;沈明;孙德才;顾建平

    目的 探讨肺动脉DSA影像产生呼吸伪影的原因,提高影像质量.方法 95例肺动脉DSA检查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被动屏气方法,对照组采用主动屏气方法;再依据血氧饱和度(SpO2)将研究组分为A、B两组,对照组分为C、D两组,通过主观评价法,分别分析各组呼吸伪影产生的数量,并经SPSS 15.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伪影显示率为20.83%,对照组伪影显示率为63.83%,P=0.00002;A组伪影显示率为40.00%,B组伪影显示率为7.14%,P=0.016;C组伪影显示率为94.12%,D组伪影显示率为46.67%,P=0.001.结论 肺动脉DSA影像呼吸伪影的产生与屏气动作和SpO2关系密切.

  • 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I表现

    作者:周海生;张爱伟;郑汉朋;邱乾德

    目的 探讨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和MR特点,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缺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1例的CT和MR表现.11例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8例行CT平扫+增强及MR扫描,2例仅行MR平扫.结果 本组21例中,肿瘤大6.5cm×7.0cm,小0.8cm×1.0cm.肿瘤与肾实质交界表现为Ⅴ型17例,杯口样改变4例.CT平扫19例呈高密度16例,等密度2例,呈混杂密度1例.MR检查10例T2 WI呈均匀低信号2例,呈等及稍低混杂信号8例;T1WI呈等略低信号,DWI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19例强化方式呈快进快出模式16例,呈持续强化模式3例.结论 肾脏乏脂肪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其密度(信号)、形态及强化方式等有助于和肾癌区别.

  • 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小儿肠套叠CT表现

    作者:张爱伟;周海生;郑汉朋;王军

    目的 探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失败的小儿肠套叠CT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肠套叠经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失败后的CT表现.结果 16例中结结型1例,回回型1例,回盲型3例,回结型5例,回回结型6例.CT表现为套叠长度3.0~7.0cm,平均4.2cm;套叠部位呈“肾形”8例,“靶形”5例,“彗尾征”2例,“腊肠样”1例;套鞘肠壁增厚、分层并见气体影6例,腹腔积液3例.结论 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小儿肠套叠CT表现具有特征性,能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影像依据.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治疗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价值

    作者:任海红;邱少东;陈菲;曾碧丹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急性排斥的移植肾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及血肌酐水平,对比不同时间点移植肾叶间动脉RI及血肌酐水平的差异,分析治疗前叶间动脉RI与治疗后1个月血肌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及逆转后声像图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值存在差异,治疗后第3天开始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及血流参数变化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天开始血肌酐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叶间动脉RI与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及血流参数变化早于血肌酐变化,治疗前叶间动脉RI与治疗效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 高b值DWI结合T2WI对PSA异常前列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童竑章;张逸;李强;施优波;陈孟达

    目的 T2 WI结合DWI对PSA异常患者前列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疾病患者53例,其中前列腺癌患者13例,前列腺炎患者6例,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34例,行MRI常规平扫及b值1 000s/mm2的DWI扫描检查,经2名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进行双盲阅片,比较T2 WI与DWI结合T2 WI对前列腺癌、前列腺炎、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结果 T2 WI对前列腺癌、前列腺炎、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9.2%、33.3%、73.5%,DWI结合T2 WI对前列腺癌、前列腺炎、BPH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6%、66.7%%、88.2%.结论 对于前列腺PSA异常的患者,b值1 000s/mm2的DWI结合T2WI能提高前列腺疾病的定性诊断率.

  • 线粒体脑肌病的MR诊断价值

    作者:吴海;陈延帆;王作和;黄晓辉;胡明哲

    目的 探讨MR对线粒体脑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MR表现.结果 6例线粒体脑肌病的脑部病灶均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病变主要累及颞叶、顶枕叶灰白质,甚至基底节区、脑干,大部分呈对称分布,呈多发性,游走性,与血管支配区分布不一致,还可见基底节钙化和脑萎缩.DWI显示病变多表现为ADC值升高.结论 线粒体脑肌病的脑部MR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检查对线粒体脑肌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价值,结合肌肉活检可明确该病的诊断.

  •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在输尿管微小结石中的诊断

    作者:施海华;嵇玲娟;钱向宇;陈杰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在输尿管微小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共29枚微小结石,应用多排螺旋CT扫描,图像拆薄后进行重建及图像后处理,在横断位、MPR、CPR、MIP、CTU、VR图像上对输尿管微小结石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对29枚微小结石在MSCT及图像后处理后全部明确诊断.输尿管上段10枚结石,中段8枚,下段11枚.检出率明显优于KUB及BUS.结论 MSCT及图像后处理明显提高了输尿管微小结石的检出率,是诊断输尿管微小结石可靠的检查方法.

  • 二尖瓣脱垂的CT表现

    作者:宋迪;毛庆聪;毛定飚

    目的 了解二尖瓣脱垂的CT表现并探讨CT诊断二尖瓣脱垂的可行性.方法 对25例经手术或心脏超声证实的二尖瓣脱垂患者的64层CT心脏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25例患者均可见收缩期二尖瓣叶突入左心房,并超过瓣环平面2mm.其他CT表现包括瓣叶增厚超过2mm(14例)和腱索断裂(3例).结论 二尖瓣脱垂具有特殊的CT表现,CT能够可靠地诊断二尖瓣脱垂.

  • 320排容积CT三种心电扫描模式在胸腹主动脉CTA中的应用

    作者:李勐;晏子旭;范占明;张兆琪;王瑞

    目的 探讨320排容积CT胸腹主动脉成像(CT angiography,CTA)在三种心电扫描模式下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扫描方案.方法 183例疑似主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采用前瞻Wide-Volume扫描(A组);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B组);VHP扫描(可变螺距螺旋扫描)(C组).每组再根据心率分成两个亚组,亚组1心率>70次/min,亚组2心率<70次/min.获得的6组图像数据分别进行图像处理,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评价图像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3例患者全部获得满意图像质量.三组中,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获图像质量佳(主动脉评分x-=1.04分;冠状动脉评分x-=1.18分),辐射剂量低(x-=13.62mSv),在低心率组(<70次/min)扫描时间短(x-=14.1s);前瞻Wide-Volume扫描在高心率组(>70次/min)扫描时间短(x-=14.5s);VHP扫描辐射剂量高(x=24.04mSv).各组间对比剂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x-=78.1ml;B组x-=79.6ml;C组x-=80.2ml,P>0.05).结论 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适用较低心率患者(心率<70次/min),前瞻Wide-Volume扫描适用于较高心率患者(心率>70次/min),VHP扫描辐射剂量较高,对比前两种方法无明显优势.

  • 64层CT盆腔动脉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研究

    作者:陈锋;潘旭红;崔程凯;隋旭蕾;唐小锋

    目的 初步探讨64层CT盆腔动脉成像中低mAs技术应用价值,评价其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50例日常盆腔增强检查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24例使用250mAs进行CT盆腔动脉成像,B组26例使用100mAs.通过CT机自动得到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CTDI)和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对2组扫描数据分别进行多种图像后处理,2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价图像质量,测量噪声及CT值.两组图像ROI的CT值、噪声、SNR、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评分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2名医师评分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 A组盆腔动脉分支图像质量评分为2.9±0.1,B组为2.8±0.1,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TDI、DLP和ED分别为14.7、458.5±13.3和8.7±0.3,而B组分别为6.4、179.9±8.9和3.4±0.2,2组CTDI、DLP和ED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髂内动脉平均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评价144分支,B组评价156分支,A、B组优良者分别达到100%和98.1%.结论 低mAs盆腔动脉扫描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 低剂量非增强螺旋CT、超声和KUB平片检查在肾绞痛诊断中的前瞻性比较

    作者:郑嘉欣;刘春晓;陈斌;王惠强;张开颜;邢金春

    目的 探讨低剂量非增强螺旋CT在急诊肾绞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3例急性腰腹部绞痛而怀疑泌尿系结石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行低剂量非增强螺旋CT检查,并同时行泌尿系超声和KUB平片检查作对照.结果 103例确诊为泌尿系结石,其中25例自行排出,45例体外碎石后排出,33例行输尿管镜碎石.低剂量非增强螺旋CT诊断泌尿系结石100例;超声诊断泌尿系结石77例;KUB诊断泌尿系结石68例,5例假阳性.低剂量非增强螺旋CT、超声和KUB的敏感度分别为100%、74.8%、66.1%,特异度分别为100%、100%、7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00%、93.1%,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9%、43.5%、30.0%,约登指数分别为0.97、0.75、0.41.CT与超声组对比x2=21.23,P=0.000,两种方法差别具有显著性.CT与KUB组对比x2=33.04,P=0.000,两种方法差别具有显著性.结论 低剂量非增强螺旋CT诊断泌尿系结石比超声和KUB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且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可作为临床怀疑泌尿系结石、尤其是急性肾绞痛患者的常规检查方法.

  •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US诊断价值

    作者:周永;努尔兰;余莹莹;文智

    目的 分析腮腺基底细胞瘤的CT、US影像表现,探讨CT、US检查对腮腺基底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腮腺基底细胞瘤的CT、US表现及临床相关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8例均行CT及US检查,CT检查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其中11例行延迟1~1.5min扫描.结果 18例中,男性3例,女性15例,男女比例1∶5;中位年龄52岁,共发现基底细胞瘤21个.单侧单发15例,其中1例合并对侧腺淋巴瘤;单侧多发2例;双侧多发1例.15个病灶发生于腮腺浅叶,6个病灶跨叶分布.6个病灶发生于左叶,15个病灶发生于右叶.21个病灶外形均规整,边界清,包膜完整;11个病灶发生囊变,其中6例囊变率达80%以上;11个病灶囊变区边缘可见壁结节,7个病灶囊变边缘可见花环征.CT增强扫描16个病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4个病变中度强化,1个病变轻度强化.9个病灶延迟强化减退,3个病灶延迟强化.超声发现11例混合型病变,回声不均匀,内可见大小不一的液性暗区,15个病灶CDFI显示内部和/或周边血流信号丰富,呈短条状,4个病灶可见散在点状血流信号,4个病灶未见明显血流信号;9个病灶回声均匀,12例回声不均匀,其中2例病灶后方回声增强.结论 腮腺基底细胞瘤的CT、US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 CT与MRI在颅底软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曾莎莎;郭建东;张水兴

    目的 分析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影像征象,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颅底软骨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8例软骨肉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本组中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6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病灶均位于颅底中线旁的硬膜外,其中鞍旁4例、颈静脉孔区2例、前颅窝底及后颅窝底各1例.病变呈分叶状7例,呈类圆形1例.周围骨质呈溶骨性破坏6例,膨胀性破坏1例,侵蚀性破坏1例.CT平扫密度不均匀,瘤内可见形态不一钙化,多呈稀疏散在分布(6例),大部分钙化灶边缘较模糊;增强扫描轻度至中度不均匀强化.MR信号不均匀,平扫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 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4例表现为周边及内部分隔中度强化,呈花环状或蜂窝状强化改变(病理类型为高分化型软骨肉瘤Ⅰ~Ⅱ级),2例呈不均匀斑片状明显强化(高分化型Ⅲ级及间叶性软骨肉瘤).结论 颅底软骨肉瘤好发于颅底中线旁,CT可以清晰显示瘤内特征性的钙化及周围骨质破坏征象,MRI增强扫描强化特点有助于判断肿瘤恶性程度,两者结合有利于该病的诊断.

  • 低剂量MSCT在涂阴活动性肺结核诊断及活动性判定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雷鸣;刘新忠;张国;马宪芬;张垒

    目的 探讨低剂量MSCT(Low-dose MSCT)在涂阴活动性肺结核诊断及活动性判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2月~12月收治的涂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0例,先行常规剂量(120kV,200mAs) MSCT扫描,组成对照组;征得患者同意后间隔0.5~48h行低剂量(120kV,50mAs) MSCT扫描,组成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种扫描方法各种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的检出率及扫描剂量等相关资料,比较其有无显著差异.结果 采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MSCT扫描对涂阴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扫描辐射剂量只是常规剂量1/4.结论 低剂量MSCT在涂阴活动性肺结核诊断及活动性判定中有重要临床价值,可应用于临床.

  • 肺脂肪瘤1例

    作者:高宝军;戴捷;丁晓娟;刘志成

    患者 男,59岁.门诊以“发现肺部包块10天”收住院.患者于10天前因后背部“脓肿”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胸部CT检查发现右肺部包块,偶咳嗽,无咳痰、咯血及胸痛.查体:胸廓对称无畸形,左肩胛区见直径约2.0cm引流术后瘢痕,创面干燥,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右下肺呼吸音稍弱,余肺野呼吸音清晰.CT平扫+增强表现:右肺下叶前基底段可见一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后病灶未见明显强化,CT值约-95HU,内密度尚均匀,病灶轮廓显示清晰,周围血管呈“绕行”改变(图1~3).CT诊断:右肺下叶占位,考虑脂肪瘤.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右肺下叶前基底段口部狭窄,建议手术治疗.

  • 颅内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1例

    作者:王娇燕;高峰

    患者 男,41岁.外伤后诉头痛,体检未见阳性体征.CT检查:颅内多发脑挫伤不除外;6h后复查CT:两侧脑室周围多发小斑片状高密度影(图1),考虑:多发脑挫伤?海绵状血管瘤?建议MR检查.MRI显示:脑内多发结节状长T1信号,T2 WI以低信号为主,部分病灶中央呈高信号,边缘呈低信号(图2).SWI脑内弥漫分布黑点状低信号及爆米花样高信号周围环绕低信号环,大直径约2cm(图3).MRI诊断为脑内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

  •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

    作者:杜天会

    患者 女,64岁.绝经17年,阴道不规则出血2周就诊.体格检查:老年型阴道内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宫颈光滑,子宫增大如孕8+周大小,质中,活动可,双附件未及明显异常.超声诊断:子宫增大,子宫实性团块待除外.MRI检查:宫体部增大,子宫右后壁见不规则等T1稍长T2信号肿块,大小约5.3cm×4.8cm×5.5cm,内信号不均,可见小片状长T2信号及短T1短T2信号影,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相应肌层厚薄不均,子宫结合带显示不良,官腔受压弧形前凸,内见短T1短T2信号影;官体周围脂肪间隙存在,官颈部形态信号正常(图1~4).MRI诊断:①官腔内占位,符合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并浸润至肌层;②官腔积血.住院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肿瘤大小为5cm×5cm×3cm,瘤组织浸达子宫壁1/2,血管内见瘤组织.

  • 原发性上颌骨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作者:胡瑞;苗延巍

    患者 女,78岁.右上颌部肿胀15天,无痛.查体:面型不对称,右侧鼻旁眶下区肿胀,右上颌部触及一肿物,约为3.1cm×4.2cm,表面光滑,中等硬度偏韧.面颈部增强CT:右侧上颌骨区自硬腭至牙槽骨质见虫蚀样、筛孔样破坏,内可见少量细条状残留骨嵴,骨破坏边缘可见硬化边,骨破坏区周围可见一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晰,大层面大小约为3.8 cm×3.7cm×2.5cm,肿块上起自右侧上颌窦前上壁(图1,2),延伸至右侧上颌窦,下至上牙槽前壁,肿块密度均匀,平扫CT值约为12HU,增强动、静期值分别为66HU、73HU,明显均匀强化(图3A,3B).

  • 原发性口咽粘膜恶性黑色素瘤1例

    作者:陈义加;李伏燕;裴之俊

    患者 男,49岁.因吞咽梗阻感半月余入院.专科查体:咽部慢性充血,舌根及咽后壁可见淋巴组织增生明显.咽后壁偏右侧可见花生米大小暗黄色新生物,肿物下方粘膜有局部蓝黑色粘膜病变.咽部增强CT:可见自咽后壁向咽腔内突出一类圆形密度不均结节,直径约1.0cm,邻近黏膜略增厚并明显强化(图1,2),CT诊断:咽后壁血管瘤.相关检查及血液分析、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尿液分析、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

  • 药物性肝损害不典型CT表现1例

    作者:秦丹;时惠平;李德昌

    患者 女性,16岁.自2012年7月起出现严重月经不调、经量增多,于当地医院服用中药(具体药物名称不详)治疗约半年后好转,既往8年前曾出现“过敏性紫癜”约半年,过敏原不详.2013年4月因月经不调行超声检查提示:肝右叶片状高回声,无明显不适症状,未予诊治.2013年5月于我院住院治疗,超声显示:肝脏多个片状中强回声区,较大者位于肝右叶,大小5.5cm×6.6cm;即行CT检查:平扫见肝右叶前上段大片状不规则密度减低区,边界不清,其内有血管穿行(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强化不明显(图2),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轻度不均匀强化(图3,4),脾脏增大,超过7个肋单元;其余实性脏器未见明确异常改变.考虑为感染性病变可能性大,不完全除外淋巴瘤可能,建议MRI进一步检查.

  • 眼眶内颗粒细胞瘤1例

    作者:徐宁;巩若箴

    患者 男,30岁.左眼眶内肿物1月.患者于1月前发现左眼眶内新生物进行性增大,有复视、头痛、头晕就诊.眼部检查:视力VOD:1.0,VOS:1.0;眼压:右眼17mmHg,左眼18mmHg;左下眼睑部隆起,触及皮下肿物,约2.2cm×2.0cm,向眶深部延伸,皮肤颜色正常,触较韧,与周围组织分界清,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深,房水清,瞳孔圆,光反射灵敏,晶体透明.CT检查:左眼球外下方约5点处见软组织密度灶,大截面约1.7cm×2.3cm,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与外直肌、下直肌分界欠清,眼环形态正常.

  • 距骨剥脱性骨软骨炎1例

    作者:王金满;赵显利;冯国良;靳玉普

    患者 女,20岁.因左踝关节疼痛而就诊.患者无明显外伤史.无服用激素及饮酒史.查体:左踝关节无肿胀,局部有轻压痛,化验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均正常.影像学检查:X线(DR)左踝关节正侧位片:左侧距骨正位显示距骨内上角见一约0.5cm×1.0cm密度高边缘清楚的骨性阴影,相邻距骨边缘硬化,左踝关节间隙正常,周围软组织无肿胀,侧位片未见异常(图1).

  • 50例乳腺导管造影影像质量分析

    作者:吴晓颖;周学军

    目的 分析影响乳腺导管造影影像质量的相关因素,探讨提高其影像质量的途径.方法 对50例乳腺导管造影所获影像按照X线片构成的5大要素:密度、对比度、锐利度、颗粒度及失真度进行评分;将造影成功的48例分为A、B两组,A组按照常规体位(CC位和MLO位)摄片,B组另加摄内外侧位(ML位),并对比分析.结果 50例乳腺导管造影影像质量优良率为92%,摄影体位的优化选择对病变的定位具有明显价值.结论 影响乳腺导管造影影像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术前准备、插管技术和摄影技术.掌握乳腺导管造影的规范化操作并全程进行质量控制,可有效提高其影像质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高质量的影像资料.

  • 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叶晓雪;许崇永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的肺结核患者165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及常规X线检查.结果 多层螺旋CT清楚显示了肺结核的各种CT表现并做出分型.其中肺结核诊断正确率为84.8%,高于X线检查的41.2%,肺内病变部位检出率为97.6%,高于X线检查的46.3%,肺内隐蔽病变部位显示率达100%,高于X线检查的4.8%,分型误诊率为2.4%,低于X线检查的17.0%.各项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够对各种肺结核做出准确诊断,并能做出正确分型.

  •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再通术(附820例分析)

    作者:朱顺姬;韩志刚

    目的 探讨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再通术在治疗输卵管不孕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子宫输卵管造影证实820例患者,共1481条输卵管近端阻塞或通畅度不佳,将导管至于输卵管口,实用导丝疏通后造影,对比手术前后的输卵管通畅程度,并对患者进行12个月妊娠率统计.结果 本组820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SSG及FTR,插管成功率为100.00%.1481条输卵管,近段堵塞及通而不畅的1283条疏通成功,再通成功率为86.63%.其中356例输卵管完全性梗阻(完全性梗阻组)患者的625条输卵管中496条获得管腔再通,疏通率达79.63%;其中135条输卵管仅进行SSG即可获管腔再通,占27.22%,其余患者均行SSG后再行FTR获得再通,占72.78%.在464例输卵管不完全性梗阻(不完全性梗阻组)患者的856条不同程度梗阻的输卵管中819条获得疏通,疏通率达95.68%;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不完全性梗阻组的疏通率明显高于完全性梗阻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6.32,P<0.05).结论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诊断输卵管阻塞准确、简便、安全,再通率高,患者易接受治疗,是输卵管性不孕症尤其是输卵管近端阻塞患者首选的一种快捷、有效的诊疗方法.

  • 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对CD44v5表达的影响

    作者:梁鹏;刘峰;孙业全;李师宝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与CD44v5表达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CD44v5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8例胃癌标本CD44v5的表达,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CD44v5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率为58.33%,其中在淋巴结转移组为61.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4.4%,P<0.05).结论 胃癌组织CD44v5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关系,胃癌淋巴结转移组CD44v5呈现高表达.

  • 超声在评估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中的作用

    作者:刘伟;郭丽云;贺英

    目的 探讨超声评估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老年患者5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住院的非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老年患者58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心脏和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心脏管腔的狭窄程度以及基础病的情况,同时对比观察组不同级别的心脏瓣膜钙化程度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心脏瓣膜钙化程度分级1级的20例,2级的21例,3级的17例.随着心脏瓣膜钙化程度级别的升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积分也显著升高;观察组管腔堵塞比例为6.90%,管腔狭窄比例为93.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37.93%,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为22.41%,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2.7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通过超声检查可有效评估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情.

  • 乳汁潴留囊肿8例X线分析

    作者:赵显利;王海龙;冯国良;高荣华;靳玉普

    目的 旨在提高对乳汁潴留囊肿的诊断.方法 采用北京海恩科技公司高频乳腺医用X线机摄取常规CC位及MLO位乳腺CR X线片.结果 圆形肿块7例,椭圆形1例,直径2~8cm之间,透亮型6例,表现为圆形透亮的囊性阴影,囊壁光滑整齐,囊壁薄厚不均,致密结节型表现为边缘光滑锐利的致密影,浸润型1例,密度高,边缘部分清楚,部分模糊.结论 掌握乳汁潴留囊肿的发病特点,认真分析其X线表现,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 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诊断价值

    作者:秦国初;周科峰;何健;周正扬;朱斌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诊断价值,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从而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表现.结果 胰腺假性囊肿2例,真性囊肿2例.浆液性囊腺瘤(SCN)12例,黏液性囊性肿瘤(MCN) 10例,导管内粘液乳头状瘤(IPMN)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8例,胰腺淋巴管瘤2例.胰腺假性囊肿具有慢性胰腺炎CT表现(胰管扩张,肾筋膜增厚等).SCN12例,微囊型8例,寡囊型4例.微囊型为多房囊性肿块,囊小、多是其特点.寡囊型4例,2例为单房,2例为多房,具有囊大、分房少的特点.MCN中囊腺瘤8例,囊性癌2例.单房1例,多房9例,囊大而少.SPTP多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典型者可见“浮云征”.IPMN表现为与扩张主胰管有交通的囊性肿瘤.结论 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大部分病例术前可做出正确诊断.

  • 原发性肝脏癌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卢炜;郭莉萍;刘莉

    目的 分析总结肝脏原发癌肉瘤的影像学及组织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报道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脏癌肉瘤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原发性肝脏癌肉瘤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和有关鉴别诊断.结果 CT平扫多表现为肝右叶圆形或椭圆形,无包膜,低密度或等密度或固体成分的囊性改变;增强扫描显示为巨大的混杂密度影,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或不规则囊变;边缘及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其内可见强化的乳头状结节.结论 原发性肝脏癌肉瘤是由癌样成分和肉瘤样成分紧密混杂在一起的肝脏罕见恶性肿瘤,好发于肝右叶,肿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但其确诊仍依赖病理诊断.

  • 影像技术导引微创诊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现状与应用

    作者:李彬;梁风范

    肺癌是当今患病率高的胸部恶性肿瘤,其中以非小细胞肺癌占主要比例,且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为Ⅲ期,但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目前影像导引微创治疗能够将肿瘤细胞于原位灭活,具有精确定位、精确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已成为Ⅲ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就各种导引技术、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选择及微创诊疗现状与应用予以综述.

  • 动态增强MRI在肺肿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成戈

    动态增强MRI作为一种无创、快速的功能性检查技术,对肿瘤组织内部微血管情况和生物学活性的良好的反映能力.所以,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与判断预后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该技术已经逐渐的应用于临床,并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对动态增强MRI技术在肺肿瘤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判断预后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 边缘系统脑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申兵

    通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以临床和影像学的表现为基础,对边缘系统脑炎(limbic encephalitis,LE)的病因、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其他检查,诊断以及治疗等多个方面的近期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从而进一步提高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 声速匹配技术在原发性甲亢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冯华梅;马琳;阚艳敏

    目的 通过声速匹配技术测定原发性甲亢(Graves病)患者的声速值(sound velocity,SV),探讨声速匹配技术对原发性甲亢诊断的应用价值及其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二维彩超常规观察甲状腺,启动声速匹配技术,测量呼吸前、后的声速匹配值(zone speed index,ZSI),分别计算呼吸前、后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并计算呼吸后ZSI的平均值,该区域的SV为(1540 +ZSI)m/s.并分析甲状腺被膜距体表厚度和甲状腺前方脂防层厚度与ZSI的关系.结果 原发性甲亢患者二维彩超表现以侧叶增厚为主,血流丰富,原发性甲亢组的ZSI值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速匹配技术具有很好的稳定性(ICC=0.90),但受呼吸影响大.原发性甲亢患者的ZSI值与甲状腺距体表厚度和甲状腺前方脂肪层厚度无相关性.结论 声速匹配技术可以准确测定原发性甲亢患者的声速值,吸气后稳定性良好;能为临床诊断原发性甲亢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 肘关节疾病的MRI研究

    作者:刘超;邹月芬;周晋;时寅

    目的 探讨MRI在肘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154例有肘关节疼痛、活动障碍或不适患者行肘关节MR检查,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及横断位成像,序列包括T1WI自旋回波(T1WI SE),T2 WI自旋回波压脂(T2WI FS),质子密度加权成像自旋回波压脂(PDWI FS).俯卧位108例,仰卧位46例,使用膝关节线圈及表面线圈.结果 154例患者中,关节正常表现25例,关节异常患者129例(83.8%).其中炎性疾病38例(29.5%),包括骨性关节炎32例,风湿性关节炎5例,关节结核1例.肿瘤或肿瘤样疾病28例(21.7%),包括滑膜软骨瘤病4例,腱鞘巨细胞瘤1例,神经鞘瘤3例,腱鞘囊肿5例,滑膜囊肿15例.损伤性疾病63例(48.8%),包括韧带损伤24例,肌腱损伤28例,尺神经损伤11例.结论 磁共振对肘部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好的价值.

  • 膈下动脉参与供血的大咯血的急诊介入治疗

    作者:王法;徐伟;白彬;王宏辉

    目的 探讨膈下动脉(IPA)参与供血的大咯血患者的动脉造影表现及急诊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IPA参与供血的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选用明胶海绵条、聚乙烯醇(poly vinyl alcohol,PVA)颗粒及弹簧圈选择性栓塞供血的IPA,对动脉造影的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及评价.结果 选择性IPA造影显示为IPA增粗,分支增多、紊乱及新生血管形成.IPA供血区对比剂外溢10例,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3例,IPA与肺动脉分流2例.本组患者均行供血的IPA栓塞术,同时栓塞支气管动脉5支、肋间动脉4支,胸廓内动脉4支,栓塞术后咯血停止.术后随访1~2年,所有患者无再次咯血.结论 IPA可参与大咯血的供血,漏栓IPA是栓塞治疗大咯血失败或复发大咯血的原因之一,行急诊IPA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