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의학영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011
  • 国内刊号: 37-14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武乐斌;赵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IgG4相关性涎腺炎的MRI表现

    作者:葛玉杰;闻彩云;邝平定

    目的 探讨IgG4相关性涎腺炎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以颌下腺肿大或腮腺肿大或颈部淋巴结肿大首诊并经实验室和病理组织检查证实的IgG4相关性涎腺炎患者的影像资料,患者均行MR扫描,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7例患者均显示涎腺弥漫性肿大或结节,其中2例双侧腮腺受累,3例双侧颌下腺受累,1例同时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2例单侧颌下腺肿块或结节.与脑灰质相比,病变T1WI多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3例基本均匀等低信号,4例信号不均,内见片状或条索状短T2信号,及长T2小囊变信号.增强扫描3例轻中度较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内见多发结节或点片状中等强化影,结节灶之间为粗细不均的条带状明显强化影,并渐进性持续强化.腮腺或颌下腺导管未见扩张.结论 双侧颌下腺或腮腺弥漫性增大是IgG4相关性涎腺炎常见的表现,T2WI弥漫性或局限性低信号改变,粗细不均的条带状明显强化影和渐进性持续强化是相对特征性的MRI表现.

  • 早孕期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与结构异常相关性研究

    作者:曾秀梅;王坤;梁元豪;刘宸宁;郭红梅;林洋洋

    目的 研究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与胎儿结构异常的关系,了解其在评估胎儿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孕期在我院行早孕期(11~13+6周)超声筛查的9537例单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存在颈项透明层增厚、结构异常的病例进行密切追踪随访.结果 早孕期超声筛查发现结构异常及早孕期超声筛查阴性而中、晚孕超声筛查发现结构异常的56例,占0.58%(56/9537),按NT厚度将其依次分为4组,<3.0mm、3.0~3.49mm、≥3.5mm、颈部水囊瘤.NT厚度分组中结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0.35%(33/9452),11.5%(3/26),23.5%(8/ 34),48%(12 /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x2=167.116,P<0.001),胎儿结构异常发生率随NT增厚而升高(趋势x2检验:x2=130.096,P<0.001).研究检测的结构异常主要包括心脏、胎儿水肿、中枢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而NT增厚部分占41.07%(23/56),NT增厚与结构异常有关(四格表的关联分析:Phi系数φ=0.329,P<0.001).结论 NT是早孕期超声筛查中的重要指标,有助于胎儿结构异常的高危筛查.早孕期进行规范化胎儿结构超声筛查对于早期诊断胎儿结构异常发挥重要作用.

  • 脑静脉窦血栓的MR弥散加权成像研究

    作者:彭君;杨茂生;杨连军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静脉窦血栓(CVST)及其继发的脑实质损害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静脉窦血栓患者的常规MRI、DWI和MR静脉成像.结果 6例MRI和DWI显示静脉窦血栓直接征象,其中4例T1显示等及低信号,DWI为高及稍高信号;2例显示T1、T2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10例显示脑实质损害间接征象,其中8例表观扩散系数(ADC)呈高信号,DWI为稍高信号;2例ADC呈稍低信号,DWI为稍低信号;6例高信号内出现不同形状低信号出血.结论 DWI在显示静脉窦血栓的直接征象上与常规MRI比较无明显优势,而显示的继发脑实质损害主要为血管源性水肿及脑出血,不同于缺血性脑梗塞,DWI可对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 长骨Ollier病的影像学诊断(附17例分析)

    作者:吴雯丽;田军;孙博;董连军;杨金永

    目的 探讨长骨Ollier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长骨Ollier病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结果 17例长骨Ollier病患者年龄1~55岁,平均14.2岁,男11例,女6例.影像学表现为多发囊状或柱状骨质缺损,干骺端膨胀增宽,病变向骨干延伸,伴有骨骼弯曲或缩短畸形,2例累及骨骺,1例恶变.结论 长骨Ollier病以下肢多见,干骺端病变易导致畸形,少数可累及骨骺,出现侵透性骨质破坏提示恶性变.

  •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前分型和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玮;李建有;何剑;吴晓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术前分型和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采用X线摄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10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术前分型,术后进行复位质量和内固定置入质量的评估.结果 术前DR分型与术中所见结果比较,旋前外展型(PAB)、旋前外旋型(PER)、旋后内收型(SAB)、旋后外旋型(SER)的Kappa值为0.76,0.80,0.77,0.75,均≥0.75,一致性较好;术前螺旋CT三维重建与术中所见结果比较,各分型Kappa值为1,0.93,1,0.90,均≥0.90,一致性优秀,CT三维重建分型与术中所见结果的一致性、灵敏度及特异度明显优于DR.术后螺旋CT三维重建对各分型解剖复位检出率以及内固定置入适宜检出率均低于DR(P<0.05).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的术前分型、术后复位及内固定置人质量评估方面相对于X线摄片检查均具有较大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韧带样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分析

    作者:袁莉莉;许传军

    目的 回顾性分析韧带样瘤的影像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术前诊断符合率.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以来,15例经病理证实为韧带样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并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女性10例,男性5例,中位年龄36岁.3例行CT平扫检查,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7例CT均表现为局部软组织肿块,呈等低密度,3例密度均匀,4例密度欠均,4例边界清晰,3例边界不清,增强扫描3例均匀强化,1例明显不均匀强化.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MR图像比较有特征,呈等T1稍长或等T2信号,压脂像呈高信号,部分内见条片状低信号,坏死囊变少见,增强扫描均有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条带状低信号无强化.上述病例3例复发,未见转移征象.结论 韧带样瘤的影像学表现中,CT可以显示病灶的部位、大小、密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但是缺乏特征性表现;MRI检查T1WI及T2 WI病灶内可见条带状低信号是其特征性表现,低信号区增强扫描无强化,掌握其影像特征,可以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发生气胸及需要闭式引流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赵燕风;王小艺;唐威;吴宁;赵心明;罗德红;周纯武

    目的 回顾性分析粗针穿刺活检术后气胸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经皮肺穿刺粗针活检的安全性.方法 528例使用18G切割活检针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病例纳入研究、分析.拟评估的与气胸和胸腔闭式引流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有无肺气肿、病变短径、深度(穿刺路径经过胸膜下正常肺组织长度、是否贴邻胸膜)、体位、术者、穿刺次数.所有因素使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中33.7%(178/528)发生气胸,3.2%(17/528)需要胸腔闭式引流.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有肺气肿(P=0.000)、病灶不贴邻胸膜(P=0.000)、俯卧位或侧卧位穿刺(P=0.001)以及多次穿刺(P=0.008);气胸闭式引流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有肺气肿(P=0.000)、病灶不贴邻胸膜(P=0.030)、俯卧位或侧卧位穿刺(P=0.022).结论 气胸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中部分病例需要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肺气肿、病灶不贴邻胸膜、俯卧位或侧卧位穿刺既是气胸的发生也是需要胸腔闭式引流的独立危险因素.

  • 帕金森病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研究

    作者:江名芳;牛广明;石峰;高阳;谢生辉;王智光

    目的 研究静息态脑功能成像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中的应用.方法 帕金森病患者29例和健康对照组33例行磁共振检查,扫描序列包括常规MRI平扫及静息态fMRI成像,通过比较两组之间局部一致性和低频振幅的差异,寻找PD患者发生功能异常的脑区,探讨PD尤其是非运动症状的发生机制.结果 PD组ReHo减低的区域主要位于双侧额叶(包括前额叶、额上回、额中回)、胼胝体和扣带回、左中央前回、右侧角回、右侧颞极、丘脑和左侧脑干;PD组ReHo增高的区域主要位于双侧顶叶(包括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左顶下小叶和右楔叶.PD组ALFF减低的区域主要位于左侧额叶、右侧颞叶、右侧中脑及大脑脚、右侧脑桥、右侧小脑、右侧丘脑、胼胝体、双侧顶上小叶;PD组ALFF增高的区域主要位于左侧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左侧岛叶、左侧壳核和左侧丘脑.结论 静息态fMRI的局部一致性(ReHo)和低频振幅(ALFF)的方法能够显示PD功能异常的脑区,有助于研究PD的发生机制.

  • MS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性破裂中应用

    作者:谢齐;张爱伟;周海生;郑汉朋;王旭荣;王军;邱乾德

    目的 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在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自发性破裂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自发性破裂的22例,均行MSCT扫描,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处理.结果 MPR和CPR图像均清晰显示肿瘤破裂的部位、范围、肾周及血肿情况,其中清楚显示瘤内血肿22例,肾周血肿1 7例,肾包膜下血肿11例,肾周筋膜增厚22例,腹腔血肿9例;MIP能显示瘤内迂曲血管的全貌(9/22),而对瘤内血肿、肾周包膜增厚显示不佳;VR对瘤内小的血肿不易显示.结论 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AML的破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力帮助.

  • MR对大脑中动脉流速编码的设置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刘军波;范丽娟;张晓浩;管延芳;于铁链

    目的 采用1.5T磁共振相位对比法(PC-MR)测量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探讨不同编码速率(Venc)对MCA血流信号的影响及其与性别、年龄和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63例健康受检者,男36例,女27例,年龄20~75岁,平均(48.1±9.6)岁,分别按性别、年龄、收缩压及舒张压分组.每例预置Venc:55cm/s、65cm/s、75cm/s、85cm/s、95cm/s,对左侧MCA进行5次扫描.在工作站上测得不同Venc相对应的左侧MCA的信号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预置Venc左侧MCA信号强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1.852,P=0.000),Venc 85cm/s时信号强.Venc预置85cm/s时,左侧MCA信号强度在不同性别(t=-1.301,P=0.198)、年龄组(F=2.098,P=0.132)及不同收缩压组(F=1.051,P=0.356)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舒张压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3.598,P=0.033),舒张压>80mmHg时,左侧MCA信号强度减低.结论 MCA PC MR测量的佳Venc为85cm/s.MCA血流信号与性别、年龄和收缩压无关;与舒张压有关,信号强度随着舒张压升高而减低.

  • 自动管电压调制技术与迭代重建算法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应用

    作者:王莹;王晓华;张艳;卢禹流;张堃;袁慧书

    目的 探讨双源CT自动管电压调制技术与迭代重建算法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将连续325例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CTA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自动管电压调制技术(Care kV),对照组采用固定管电压120kV,所有患者按照心率不同分别采用相应扫描方式,试验组中39例患者,应用Care kV技术后扫描时管电压为80 kV者采用迭代重建算法(iterative reconstruction,IR)进行后处理.对各组的图像质量平均分、血管管腔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 CTDIvol)和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分别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研究,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试验组和对照组图像质量平均分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3.86±0.23,对照组3.85士o.20,P >0.05);试验组图像噪声高于对照组,血管管腔CT值高于对照组,SNR和CNR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CTDIvol和E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R组图像质量平均分高于FB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IR组3.93±0.18,FBP组3.85±0.23,P<0.05);IR组图像噪声低于对照组,SNR和CNR均高于FB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双源CT自动管电压调制技术与迭代重建算法对冠状动脉CTA检查进行个性化调制,在保证或提高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 能谱参数诊断不同颈部淋巴结病变的价值

    作者:杨亮;罗德红;赵燕风;李琳;林蒙

    目的 探讨双能量投影CT(dual-energy scanned projection CT,dSPCT)能谱参数诊断不同颈部淋巴结疾病的作用,为临床判断颈部淋巴结病变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经活检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疾病患者102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dSPCT扫描,比较良性病变(benign lesion group,BL)组、恶性病变(malignant lesion group,ML)组及不同病变组间碘基物质浓度(iodine concentration of lesion,IC-L)、水基物质浓度(water concentration of lesion,WC-L)、能谱曲线斜率(slope of spectral Hu curve,s-SHC)的差异.结果 BL、ML组IC-L值分别为[19.88(14.68~26.16) mg/cm3]、[15.68(11.80~19.52)m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P<0.05);BL、ML组WC-L值分别为[1029.35(1026.09~1033.06)mg/cm3]、[1034.29(1028.58~ 1038.51)m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3.00,P<0.05);BL、ML组s-SHC值分别为2.24(1.97~3.56)、2.16(1.59~2.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12,P>0.05),不同病变[淋巴结炎(lymphadenitides,LA)、反应性淋巴结增生(reactive lympbaden hyperplasia,RLH),淋巴结结核(lymph node tuberculosis,TB)、淋巴瘤(lymphoma),淋巴结转移癌(lymph node metastasis,LNM)]间IC-L、s-SH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RLH、TB、Lymphoma、LNM组WC-L值分别为[1028.20(1022.42~1033.25) mg/cm3]、[1030.95(994.31~1034.08)mg/cm3]、[1026.54(1025.86~1033.66)mg/cm3]、[1034.06(1031.11~1041.55)mg/em3]、[1034.56(1027.42~1038.19)mg/cm3],不同组间WC-L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48,P<0.05),验后检验两两比较表明LA与Lymphoma、LA与LN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部淋巴结病变能谱参数值有一定差异,对判定颈部不同淋巴结病变有一定作用.

  • 胰腺分支胰管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彭伟

    目的 探讨胰腺分支胰管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胰腺分支胰管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 9例胰腺分支胰管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患者年龄56~78岁,平均66.3岁,其中男性4例,女性5例,8例单发,1例多发.胰腺分支胰管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MRI表现呈多房囊样表现4例、呈分叶状3例、呈孤立单囊状2例;5例囊内见轻度强化壁结节.MRCP及薄层图像上能够显示胰腺分支胰管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囊与主胰管相通.结论 MRI在胰腺分支胰管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MR导引胸腰椎病变穿刺活检术的护理

    作者:黄杰;王晴文;刘艳

    目的 探讨0.23T开放式磁共振介入引导下胸腰椎病变穿刺活检的护理准备及术后观察和护理.方法 对53例胸、腰椎病变行经皮穿刺活检术患者,术前给予辅助检查、心理疏导、用物准备、体位管理、疼痛护理及术后并发症观察和护理.结果 53例胸、腰椎病变穿刺活检术均一次穿刺成功,诊断准确率为94.3%,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患者及本科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结论 合理的护理准备和细致的观察及护理是胸腰椎病变穿刺活检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MSCT诊断椎-基底动脉先天变异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作者:裴昌军;王琨;裴敏;王磊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椎-基底动脉先天变异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60例临床表现头痛,头晕为主要症状患者进行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应用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等后处理技术对椎-基底动脉进行观察,分析椎-基底动脉起源、行径、管径、数目、窗式等变异.结果 160例患者中,共发现起源变异1例(0.6%),椎动脉颅外段入横突孔变异11例(6.8%),椎动脉颅内段走行迂曲变异74例(46.3%),一侧优势椎动脉变异105例(65.6%),一侧椎动脉缺如变异2例(1.3%),窗式变异5例(3.1%),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23例(14.4%).结论 MSCTA血管成像可以清晰、全程、直观、多角度显示椎-基底动脉先天性解剖变异,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部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

  • 胎儿大脑中动脉多普勒血流频谱的测定及对胎儿宫内异常的评估作用

    作者:王沛;冯爱粉

    目的 探析胎儿大脑中动脉(MCA)多普勒血流频谱变化对胎儿宫内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多普勒技术对150例单胎孕妇进行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分为妊娠高危组记为观察组(45例)和妊娠正常组记为对照组(105例),分析对比两组胎儿MCA的血流参数.结果 两组胎儿MCA血流参数RI、PI、S/D值均随妊娠周期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观察组新生儿体重、RI、PI、S/D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概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Apgar评分为5~7分及≤4分的概率显著多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普勒血流频谱可以无创性监测子宫内胎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全面了解子宫内胎儿的生长状况,判定宫内胎儿的预后,进而预测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CT表现及其应用价值

    作者:代茂良;苟文静;周瀚;高靳;董景彦;须民欣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CT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CT资料.28例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 ①28例中,23例CT定位与手术部位相符合,定位的准确性为82.1%,13例CT定性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完全相符,准确性为46.4%;②80%(8/10)的脂肪肉瘤可见脂肪成分,100%(6/6)的恶性神经源性肿瘤均可见囊性变;③28例中,CT显示有17例向周围组织与血管侵犯,有4例出现"晕征",有淋巴结转移4例,远处转移3例,27例呈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强化.结论 MSCT对肿瘤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很高,应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MSCT对肿瘤的定性诊断也有一定的价值:脂肪成分对脂肪肉瘤的诊断价值很高,囊性变对恶性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提示较大.

  • Shone's综合征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周成双;张玉奇;朱善良;毛羽;陈俊;陈丽君

    目的 分析Shone's综合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图像特征,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Shone's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心动图漏误诊的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心动图技术对Shone's综合征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35例经心外科手术明确为Shone's综合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hone's综合征畸形主要包括二尖瓣瓣上环(31例)、二尖瓣狭窄(30例)、主动脉缩窄(26例)、主动脉瓣狭窄(27例)、主动脉瓣下狭窄(16例)、主动脉瓣上狭窄(6例).35例患者中22例(62.86%)合并其他心血管系统畸形,常见的合并畸形有肺动脉高压(21例)、动脉导管未闭(12例)、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9例)、室间隔缺损(8例)、左侧上腔静脉残存(4例)、单支左冠状动脉(1例)、三房心(1例).35例患儿中,超声诊断符合26例(占74.29%);超声漏、误诊9例(占25.71%),其中4例漏诊二尖瓣上环、2例漏诊降落伞样二尖瓣、1例漏诊主动脉瓣下狭窄、1例漏诊主动脉二叶瓣畸形、1例漏诊主动脉缩窄.结论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较准确地诊断Shone's综合征的各种组合畸形,但容易漏诊,必要时可行MRI检查.

  • MSCT在评价颅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帆;田新立;胡鑫

    目的 探讨MSCT在评价颅面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的颅面部FDB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 42例中,单骨型12例,多骨型30例,单骨型以上颌骨居多,多骨型多累及上颌骨、蝶骨、筛骨;MSCT表现为病变骨不同程度膨胀性增粗、畸形,均未见软组织肿块影,其中磨玻璃样变23例,囊状变15例,弥漫性硬化改变4例,"丝瓜瓤"样表现2例,多数病例呈2种以上表现混合存在.结论 MSCT薄层扫描及MPR及VR图像可全面、清晰、立体、直观显示颅面部FDB的形态结构及与周边关系,对其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临床意义.

  • 多层螺旋CT在脐尿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姜萍;汪毅;刘文军;罗敏

    目的 探讨脐尿管病变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9年10月~2014年10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脐尿管病变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及Retzius间隙的影像改变.结果 15例患者中,单纯性囊肿2例,MSCT表现为椭圆形、长条状囊性病灶,壁薄;脐尿管囊肿伴感染2例,表现为囊壁增厚,Retzius间隙内可见絮状、条索状密度增高影;脐尿管瘘道并感染3例,其中1例伴脐尿管膀胱憩室;脐尿管瘘并感染2例;脐尿管膀胱憩室6例,伴结石4例.结论 由于其独特的解剖部位及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MSCT可以提高对脐尿管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对肝转移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献忠;周伶;王琴

    目的 观察并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ultrasound guided microwave ablation,UGMWA)对肝转移癌(metastatic liver cancer,MLC)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自2011年4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MLC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84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接受UGMWA治疗,而对照组接受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m,RFA)治疗,统计两组血清AFP、CEA和体力KPS评分,并发症发生和1年复发情况以及1,2,3年累计生存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AFP、CEA和体力KPS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FP、CEA和体力KPS评分分别为(38.5±13.3)ng/ml、(49.2±14.5) ng/ml和(88.4±12.2)分,对照组为(48.3±14.6)ng/ml、(76.4±16.2)ng/ml和(72.4±8.8)分,观察组AFP、CE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KPS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5.2%(40/42)、85.7%(36/42)和78.6%(33/42),对照组为80.9%(34/42)、73.8%(31/42)和64.3%(27/42),观察组1,2,3年累计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UGMWA治疗MLC可以明显降低血清标志物水平,有效提升生活能力,具有较高的近期生存率,是治疗MLC安全有效的方案.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管腔断面血流播散率研究

    作者:于冬;刘吉良;田东旭;于蓓;郭妍;赵志刚;刘涛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断面血流播散情况及分布特点.方法 对133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颈动脉内血流直径播散率测算,在以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无斑块组(A组)60例动脉粥样硬化有斑块组(B组)73例,另设63例颈动脉内-中膜无增厚且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为对照组(C组).结果 颈动脉内血流直径播散率对照组(29.83±7.587)%,硬化组(37.92±7.733)%,斑块组(47.08±9.613)%,三组组间两两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硬化组比较存在差异(P <0.01),对照组与斑块组存在差异比较存在差异(P<0.01),硬化组与斑块组比较存在差异(P<0.0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不同时期,管腔边缘血流状态也随之发生相应改变,可以用血流播散率进行量化表示.此表现符合低壁切应力假说,为低壁切应力假说提供影像学依据.

  • MSCT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邓玉云;侯铁;李宏儒;赵素岗;姜涛;王云成;朱崇磊;杨光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6月~2014年11月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为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9例患者MS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CT表现由两名影像科医师共同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病变为单发4例,多发为5例.共检出肺实变、结节、磨玻璃影及肿块病灶24个,其中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为常见表现,共计14例.肺结节、磨玻璃影及肿块病灶分别为3个、5个及2个.6例可见"血管漂浮征".增强扫描呈轻至中度均匀强化,所有患者未见胸腔积液,纵膈及双侧肺门未见肿大淋巴结.结论 肺MALT淋巴瘤在CT上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实变影伴支气管充气征,亦可见表现为结节、磨玻璃影或肿块,对于以上影像表现并且临床病程发展缓慢,抗炎效果不佳,应该考虑肺MALT淋巴瘤的诊断,MSCT在肺MALT淋巴瘤的临床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

  • 普美显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细胞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梁波

    目的 探讨肝胆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普美显)Gd-EOB-DTPA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20min肝细胞期的特异性表现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和肝癌(HCC)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FNH 5例和肝癌10例的MR表现,并评估肝细胞特异性显像期对两者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 普美显MR增强扫描,3例FNH(3/5)表现为典型的"快进缓退"表现,而8例HCC(8/10)表现为典型"快进快退"表现,另有HCC和FNH各2例存在重叠增强特征表现.2例(2/5)FNH存在中心瘢痕,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且呈延迟性强化特征.20min后肝细胞期所有FNH均呈稍高信号,而HCC均呈低信号.仅依据三期动态增强FNH与HCC诊断符合率均为为80%,明显低于结合肝细胞特异性期诊断符合率(100%).结论 结合普美显动态增强及肝细胞期特点,能准确反映的FNH和HCC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率.

  • 双源CT低浓度对比剂联合低电压扫描在活体肾移植术前的应用研究

    作者:姚金坤;王金亮;王锡明

    目的 探讨双源CT低浓度对比剂联合低电压扫描在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前检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45例拟行亲属活体肾移植术的供体按对比剂浓度和管电压随机分为3组,A组:对比剂320mgI/ml,电压120kVp;B组:对比剂320mgI/ml,电压80kVp;C组:对比剂270mgI/ml,电压80kVp.对三组肾动脉图像进行客观评价、主观评分及与手术结果对照的CT诊断正确率评价,记录辐射剂量.结果 ①三组图像主观评分均≥2分,满足诊断要求;②A、B组血管强化CT值有统计学差异,B组高于A组(P<0.05);B、C组血管强化C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三组血管SNR及CNR无统计学差别(P>0.05);④四期扫描(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排泄期)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I)C组低于A组(P<0.05);⑤三组术中所见供肾血管情况与CTA观察结果一致.结论 低浓度对比剂(270mgI/ml)联合低管电压(80kVp)在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前肾动脉CT血管成像的应用是可行的,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不仅降低辐射剂量(约55%),而且降低对比剂用量.

  • ROC曲线评价超声和MRI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作者:许华宁;殷立平;栾云;强也;吴意赟

    目的 利用ROC曲线评价超声(ultrasonography,US)和MRI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3例患者的52个甲状腺结节行US及MR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准确率,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US和MRI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准确率分别为85.72%、93.55%、13.29、0.15、90.38%和57.14%、83.87%、3.54、1.96、73.08%,两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0.705,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US比MRI更具有一定的优势.

  • PET-CT18F-FDG的摄取度定量评价胃癌分化程度的价值

    作者:王瑜;张云;彭程

    目的 探讨PET-CT在评价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病灶摄取18F-FDG的差异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于术病理证实为胃癌的40例病例的术前的PET-CT图像,分别测量所有病灶SUVmax,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并绘制ROC曲线评价SUVmax诊断效能.结果 病理证实中高分化腺癌l9例,低分化腺癌21例;中高分化腺癌SUVmax平均值为3.55±1.36,低分化腺癌SUVmax平均值5.52±1.70,中高分化腺癌SUVmax低于低分化腺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3,P=0.00);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07,SUVmax>5.15作为阈值诊断中高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时,敏感度为57.1%,特异性为89.5%.结论 胃癌病灶中的SUVrnax值与分化程度有关,PET-CT所提供的SUVmax值可用来定量评价胃癌的分化程度,从而反应肿瘤细胞的代谢水平.

  • 重度子痫前期母体心脏形态及功能的TTE研究

    作者:何春银;陈智毅;朱珺琳;张华;江岚;丁尚伟

    目的 探讨重度予痫前期(severe preeclampsia,SPE)与正常孕妇心脏形态及功能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37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31例正常妊娠孕妇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心脏形态、心功能指数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妊娠比较,SPE组收缩末期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D)及室间隔厚度(IVSTD)明显增大(P<0.05);舒张末期右心室内径(RVDD)、收缩末期右心房内径(RAD)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SPE组舒张末期收缩功能参数LVFS(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正常妊娠下降(P<0.05),舒张功能参数E/A比值显著下降(P<0.01),其中21例E/A<1.两组心输出量(CO)无显著差异(P>0.05).SPE组心包积液发病率较正常妊娠明显升高(x2=7.67,P<0.01).结论 SPE患者心脏形态改变以左心增大、IVSTD增厚为主,心脏舒张功能及收缩功能均下降.

  • 脾脏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学及CT特征

    作者:张广彬;张永辉;葛小兵

    目的 探讨脾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临床和CT影像学特征,旨在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同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3例脾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图像、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临床多见为上腹部隐痛不适(8例),依次为左上腹部肿块和发热(6例),体重下降(5例)等.脾边缘型淋巴瘤6例,表现为脾弥漫性肿大,CT平扫见弥漫性密度减低,增强扫描晚期3例显示弥漫性粟粒结节低密度灶.弥漫大B细胞瘤7例,3例为巨块型,4例为多发肿块型;CT表现为脾内单发或多发混杂密度肿块,增强呈轻中度不均性强化.13例PSL的临床分期,Ⅰ期3例;Ⅱ期2例;Ⅲ期8例.10例存在脾外侵犯,侵犯脾门淋巴结5例,侵犯肝组织5例,另有5例分别表现为腹膜后,肝门及系膜淋巴结、结肠及胰腺侵犯.结论 脾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及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脾外病变对临床诊断和分期具有一定的价值.

  • 大顶骨孔的CT表现

    作者:于武江

    目的 探讨大顶骨孔的CT表现及分型.方法 分析3个家族10例大顶骨孔的CT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大顶骨孔根据骨质缺损的数目可分为单孔型,双孔型及多孔型.10例中,单孔型2例,双孔型7例,多孔型1例.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顶骨骨质缺损,单发或多发,直径1~5cm,边缘光滑、锐利.结论 大顶骨孔有典型的CT表现,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和消化内镜对炎症性肠病诊断价值的评价

    作者:王笑;唐翠松;李伟;汤光宇;沈永菊;李宝平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和消化内镜在诊断炎症性肠病(IBD)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IBD患者的MSCTE表现,主要分析病灶部位、肠壁增厚情况、肠壁强化、肠腔狭窄、肠系膜淋巴结增多、肠系膜血管改变、腹腔脓肿或瘘管形成等,并与消化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0例IBD患者中,克罗恩病28例,溃疡性结肠炎1 2例.IBD患者MSCTE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大于4mm)35例(87.5%),肠壁强化38例(95.0%),肠腔狭窄26例(65.0%),结肠带消失5例(12.5%),多节段性病变33例(82.5%),多发炎性息肉3例(7.5%),肠周脂肪间隙模糊1 5例(37.5%),肠系膜血管增生12例(30.0%),肠周淋巴结增多18例(45.0%),腹腔脓肿或瘘管形成6例(15.0%).MSCTE未显示肠壁溃疡和卵石征,对多发炎性息肉的显示率不高.40例IBD患者消化内镜检查显示肠壁溃疡33例(82.5%).多发炎性息肉10例(25.0%),卵石征13例(32.5%),肠腔狭窄28例(70.0%),多节段性病变30例(75.0%),消化内镜未显示肠壁增厚及肠外并发症.结论 MSCTE对显示IBD患者的肠壁增厚、肠壁异常强化及肠外并发症具有优势,但难以显示肠壁溃疡、卵石征,对多发炎性息肉的显示率不高,而消化内镜则易于显示IBD的肠壁溃疡、多发炎性息肉、卵石征.两种检查方法相互结合,有助于全面评价IBD的病变范围、并发症,对于IBD的临床诊断及综合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肿瘤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明杰;邹建勋;陈旭高;李旭丹;陈淑艳;项万青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加权成像对良性和恶性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经随访证实的肝脏肿瘤性病变89例(123个病灶),根据病理学结果分为良性组肝肿瘤40例(57个病灶)和恶性组肝肿瘤49例(66个病灶).所有患者均进行MR常规平扫T1WI、T2WI、多b值DWI及LAVA动态增强扫描,多b值DWI选用11个b值(b=0,10,20,30,50,80,100,200,400,800,1 000s/mm2),多b值DWI通过ADW 4.6工作站测量得到纯扩散系数值(D)、假扩散系数值(D*)及灌注分数(f),并比较这些参数在肝脏良恶性肿瘤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良性组、恶性组D值分别为(1.70±0.55)× 10 3 mm2/s、(1.04±0.34)×10-3 mm2/s,D*值分别为(21.7±19.5)×10 3 mm2/s、(16.5±14.7)×10-3mm2/s,f值分别为(33.5±24.9)%、(23.3±15.5)%,良、恶性组D、D*有统计学意义(D值P<0.0001,D*值P=0.001),两组间f没有显著差异.在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方面,D的曲线下面积(AUC)(0.865)、敏感性(87.%)、特异性(75.8%)和诊断准确率(96.36%)高.结论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参数D和D*值可提高肝脏肿瘤性病变的良恶性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而D值能够更可靠的区分肿瘤的良恶性.

  • 少见类型肾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作者:刘明;尹秋凤;李芳珍;丁茗;张玉珍

    目的 探讨部分少见类型肾母细胞瘤的临床、CT影像特点及诊断,提高对于此类肿瘤的认识.方法 收集14例经病理证实的少见类型肾母细胞瘤,对临床及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囊性部分分化型肾母细胞瘤5例,表现为多囊样肿块伴粗细不等间隔;畸胎样肾母细胞瘤4例,肿块内含有脂肪成分;葡萄簇样肾母细胞瘤3例,位于肾盂肾盏内,并向输尿管内延伸;肾外肾母细胞瘤2例,1例位于右侧肾上腺区,1例位于左侧腹股沟区.结论 肾母细胞瘤中的少见类型虽然发病率较低,但是具有一定的CT影像特征,有利于术前诊断.

  • 超声诊断双胎之一无心畸形2例

    作者:刘蔚;曲素慧;刘健

    病例1 女性,26岁.孕13周+,超声检查显示:宫腔内可见一个大小约99mm× 54mm×82mm孕囊回声,内可见两个卵黄囊、两个羊膜囊;左侧羊膜囊内可见胎儿,顶臀长72mm,胎心搏动好;右侧羊膜囊内可见一胎块,未见颅骨光环及心脏结构(图1),颅骨及上胸部位置可见一囊样回声,未见双上肢、可见双下肢结构,脐动脉血流反向.超声提示:中期妊娠,双胎(单绒毛膜囊双羊膜囊),符合双胎之一无心畸形声像图.

  • 副脊索瘤1例

    作者:彭琳;刘俊

    患者 男,40岁."发现右肩部包块2年余"入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肩部包块,无疼痛、发热、局部红肿等不适,发病后未行特殊诊治,2月来包块明显增大.门诊彩超显示(图1):右肩部皮下脂肪层见-0.8cm×2.7cm×3.5cm等回声包块,界清,形态规则,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彩超诊断:脂肪瘤.患者既往体健,病史无特殊.入院体格检查:T 36.3℃,P 78bpm,R 20bpm,BP 120/80mmHg.

  • 完全额中缝1例

    作者:张克宁;贾进正;王清涛

    患儿 男,3岁.因从床上坠地半小时来院就诊,查体:意识清楚,右面颊软组织肿胀,各囟门闭合;心肺腹及四肢未见明显异常.无呕吐,无意识障碍,四肢活动灵活;患儿系单胎足月顺产,既往体健,否认有家族病史;头颅CT示:右侧颞颧部软组织肿胀,局部骨质连续,额骨正中见纵行线样透光间隙,边缘光滑,颅内及脑实质内未见异常;经CT三维重组:VR显示,额骨纵行线样浅凹,走行迂曲,后部较前部略深,下端起自鼻根部,上端与冠状缝和矢状缝交汇(图1~4);综合临床与影像学表现除外骨折,诊断为额中缝,后经随访复查,患者面部肿胀消退,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生.

  • 肾动静脉畸形1例

    作者:马岩;刘宪岭;周飞;孙永涛

    患者 男,75岁.因脑梗塞住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无创伤、手术等病史.尿常规提示红细胞弱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右肾中上极集合系统内探及-3.0cm×2.3cm低回声区,边界清,内回声均匀,CDFI见丰富血流信号.遂行肾CT增强扫描进一步检查.CT轴位扫描:右肾上极平扫见一略低密度灶,见多发点状钙化,邻近肾皮质变薄.增强动脉期右肾动脉显示增粗,病灶呈明显血管样强化,见早显增粗的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CTA可以清晰立体显示增粗的右肾动脉,迂曲增粗的畸形血管团,早显增粗的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CT强化扫描及三维重建可以明确右肾动静脉畸形的诊断.

  • 左上臂神经鞘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侯卫华

    患者 男,55岁.发现左上臂肿物2月余,疼痛1周前来就诊.体检:于左上臂中下段内侧缘扪及一包块,大小约2.0cm×2.0cm,质韧,光滑,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压之有疼痛感.超声所见:左上臂触及包块处探查,于脂肪层下探及一类圆形混合回声包块,两端呈"鼠尾征",距体表约0.48cm,大小约2.1cm×1.5cm×1.7cm,形态规则,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内回声不均,为低回声间以多个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较大暗区为1.2cm×1.1cm.CDFI示周边见点条状血流信号.此包块位于肱动脉的外侧且与肱动脉紧密相邻,纵切面显示肱动脉受压变细(图1).超声提示:左上臂囊实性占位,考虑良性神经源性肿物.行左上臂肿物切除术,手术所见此包块沿尺神经长轴走形,靠近肱动脉,囊性变.病理诊断:(左上臂)神经鞘瘤.

    关键词: 神经鞘瘤 超声诊断
  • MRI诊断低血糖脑病1例

    作者:卢新培;刘嵩;宋乐

    患者 男,67岁.凌晨3时被家人发现平躺在地,反应迟钝,与其交谈不能理解话语,不能说话,送我院急诊就诊,离子四项、电解质均正常,血压144/84mmHg,心电图正常,急查颅脑CT提示未见异常,凌晨5时行颅脑DWI扫描,DWI提示双侧内囊后肢及胼胝体压部对称性高信号(图1),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上呈低信号(图2).以"脑梗死"入住精神内科,患者入院后从不能言语,反应迟钝,肢体活动障碍,逐渐出现昏迷,呼之不应,于早晨8时再次检查颅脑MRI,常规序列T1、T2及FLAIR序列上未见异常,DWI提示双侧内囊后肢及胼胝体压对称性高信号(图3),ADC图上呈低信号(图4),与3h前DWI片比较病灶增大,信号增高,考虑代谢性疾病,询问患者家属有糖尿病病史及睡前过量服用降糖药,立即检查随机血糖,末稍血糖为1.2mmol/L,立即静推50%葡萄糖注射液40ml,1min后患者意识恢复,四肢活动自如,无任何不适.治疗4天后复查颅脑MRI,提示双侧内囊后肢及胼胝体压部DWI高信号消失(图5),ADC图上低信号消失(图6).

  • 腹腔巨大胃肠道外间质瘤1例

    作者:樊世富;肖正伟

    患者 男,61岁.腹胀伴发腹部包块半月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中腹部扪及一大小约20cm×15cm左右包块,边界清楚,可左右及向上推动,局部无压痛,皮肤无红肿.CT平扫(图1,2)左腹部巨大囊实性肿块占位,其内密度不均匀,似见分隔,边界较清晰,周围组织受推挤、移位.CT增强(图3~6)病变由边缘向内逐渐、持续强化,其内见大片状无强化坏死,病变由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分支供血.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125 (OV125Ag) 44.5U/ml正常参考值(0~35).术后病理(图7,8):间质瘤,腹腔;CD117(+)、DOG-1(+).

  • 颈部Castleman病的超声表现1例

    作者:郑菊萍

    患者 男,50岁.发现左颈部包块5天,无压痛,吞咽时无上下活动,双侧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无其它不适,其它体格检查阴性.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超声检查:左颈部(甲状腺的下极下方)可见一低回声结节,大小约4.1cm×3.9cm×3.2cm,边界清,可见包膜,内部回声均匀(图1),CDFI显示其内短棒状及条状血流信号,可见一较粗大血管进入其内(图2),测得其中一支动脉频谱阻力指数(RI)约0.73(图3),该包块未见与甲状腺相连,双侧甲状腺未见明显异常.超声诊断:左颈部低回声结节,考虑良性病变可能性大.

    关键词: Castleman病 超声检查
  • 心脏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作者:赵增虎;丁瑞亮;周峰;黄勇

    患者 女,49岁.因左侧乳腺癌术后7年余,发现心包占位1月余于2015年月3入院.患者缘于2007年10月因左侧乳房无痛性肿物经检查诊断为左侧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左侧乳腺小叶癌,少部分浸润生长,腋下淋巴结转移0/24.免疫组化:ER(±),PR(-),C-erbB2(-),TOPOⅡα(-),MGMT(-),HSP27(+),术后化疗6周期,之后口服三苯氧胺治疗5年,每3~6月复查1次.2015年1月复查时做心脏彩超:心包腔内90mm×70mm等回声肿块影,心包积液中量,深20mm.2015年2月做胸部增强CT:心包占位,大小约7.4cm×6.1cm,考虑转移瘤.2015年2月做PET-CT:心包内、心尖左前方代谢增高灶,考虑恶性肿瘤.

    关键词: 纤维性肿瘤 心脏
  • 肺硬化性血管瘤1例

    作者:杨千朋;张华文;刘尼军;潘高争

    患者 女,44岁.临床以"发现右肺占位4年余"收住,无明显临床症状,偶咳嗽,查体无阳性体征发现.CT平扫片示:右肺上叶后段一孤立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大小约5.0cm×3.5cm,境界光整,无分叶及毛刺,密度不均匀,内见条片状稍低密度影及点状钙化,纵隔及两肺门未见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肿块轻度不均匀强化,以边缘强化较明显;大密度重建示:肿块边缘见血管影走行,形态规则.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瘤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价值

    作者:曹轶峥;刘志聪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患者的超声表现及门静脉主干周围侧支小血管流速.结果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具有特征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改变,通过测定侧支循环小血管流速拟判断病变程度.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具有快速、无创、方便的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在慢性肾病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杨章慧;章圣乐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virtualtouch tissues quantification,VTQ)在慢性肾病肾损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应用VTQ对慢性肾病患者和正常健康者进行检查,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的VTQ检查时产生的剪切波速度(Vs),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各区域的Vs值,初步探讨VTQ在慢性肾病肾损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KD组CKD患者的肾皮质Vs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组内各区域的Vs值进行比较发现肾皮质Vs>肾髓质Vs>肾窦部Vs,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5、3.51、4.18、4.02,P<0.05).在CKD组CKD患者中,CKD2、CKD3、CKD4、CKD5患者的肾皮质Vs值分别为[(3.38±0.35)m/s]、[(2.65±0.21)m/s]、[(2.37±0.21)m/s]、[(1.98±0.25)m/s],与对照组相比[(3.51±0.31) m/s],除了CKD2期患者的肾皮质Vs值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外,其余CKD3、CKD4、CKD5患者的肾皮质Vs值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5、4.12、4.85、5.64,P<0.05).结论 VTQ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无创的反映出组织的弹性变化,有助于评估慢性肾病患者的肾功能.

  • 胰腺尾部异位副脾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

    作者:赵森;王明杰;李旭丹;夏瑞明

    目的 探讨位于胰腺内的异位副脾(intrapancreatic accessory spleen,IPAS) CT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IPAS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5例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2例同时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结果 5例胰腺异位副脾均位于胰尾,主要表现为信号强度或密度与脾脏相似,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与脾脏实质强化程度相似,3例同时伴有脾门区或脾脏周围副脾.结论 IPAS为胰腺少见病变,易造成误诊,但其位置、CT及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具有一定影像学特征.

  • CT图像后处理及MR诊断在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分析

    作者:马邦程;陈旺强

    目的 探讨CT图像后处理及MR扫描在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中诊断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及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检查的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24例,观察X线、CT及后处理、MRI对于24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齿状突是否居中、齿状突断裂、横韧带及脊髓损伤等表现的显示情况.结果 X线检查发现12例患者寰枢关节齿状突不居中,CT扫描、CT图像后重建处理、MRI分别发现22例、24例、20例,CT图像重建及MRI显示齿状突断裂情况较X线及CT扫描更加明显,24例患者寰枢关节处未见骨折征象,脊髓未见明显受压征象;横韧带位于双侧侧块内侧和齿状突后方,T2WI显示均匀低信号影,MRI显示3例横韧带损伤.结论 单纯依靠CT显示寰枢关节齿状突不居中并不能明确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MRI可以良好的显示横韧带等软组织结构损伤等情况,对寰枢关节半脱位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多排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王云盛;郑海澜;刘红宇;林潇;郑辉;李旻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组织病理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6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不同病理类型的病灶的发病部位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不同病理类型病灶在各肺叶发生情况无差异.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病灶大小比较发现无显著差异.在本组62例患者的病理组织学分类中,腺癌所占比例高,达61.29%,其次是鳞癌占29.03%.在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病灶CT征象中,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胸腔积液及肺炎的等CT征象在不同组织病理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对鳞癌、腺癌这两大类组织病理类型进行细致分析发现,鳞癌病灶中分叶征较多见(15例),且多伴有肺炎(5例),胸腔积液(4例);腺癌病灶中毛刺征较多见(16例),胸膜凹陷征(12例)也较其他组织学类型病灶多见,且多伴有胸腔积液(16例).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平扫CT值、增强60s后CT值及二者的CT差值比较发现无显著差异.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初步定性判断周围型肺癌,其可作为初步筛查周围型小肺癌的方法.

  • 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赖宝艺;孙华平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肺孤立性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收治的肺孤立性结节病变患者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比统计,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为93.10%,特异性为88.46%,准确性为90.91%.炎性结节组和恶性结节组患者在动态增强扫描期间,在各时间点的CT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炎性结节组和恶性结节组的不同时间点动态增强CT值可以发现炎性结节组在30s、90s、180s的动态增强CT值均升高,但是两组无差异(P>0.05);而在300s和480s,炎性结节组的动态增强CT值明显下降,而恶性结节组则下降不明显,而且炎性结节组在300s和480s的动态增强CT值明显低于恶性结节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结节组和炎性结节组患者的PH、SPH/PPH等CT动态增强扫描特征参数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以为鉴别和诊断良、恶性肺孤立性结节病变提供有利证据,在临床诊断过程中,结合结节的形态学特征对于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冠状动脉CT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结果差异分析

    作者:刘海明;张肇惠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426例疑似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先后实施冠状动脉CT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分析两者检查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结果差异.结果 经CTA检查显示,50例患者(占比11.74%)合计存在61段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处于左前降支为52段,处于对角支为2段,处于左回旋支为5段,处于右冠状动脉为2段;其中属于深在型心肌桥的有21段,属于浅表型心肌桥的有40段.经CAG检查显示,43例患者中有有71段存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处于左前降支为50段,处于对角支为1段,处于左回旋支为4段;其中属于深在型心肌桥21段,属于浅表型心肌桥37段.CTA与CAG检查深在型心肌桥(Kappa=1.000)和浅表型心肌桥(Kappa=0.868)的结果Kappa检验一致性好.CTA测量出来的深在型与表浅型心肌桥之长度均多于CAG所测量出来的长度(P<0.05),但是CAG测量出来的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则多于CTA测量出来的狭窄程度(P<0.05).结论 在深在型与表浅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存在与心肌桥长度的测量方面,CTA检查优于CAG,但是在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测量方面则相反.

  • 双低剂量在下肢动脉CTA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鹏;杨军浩;李晓飞

    目的 探讨在确保影像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减低CT扫描的照射剂量以及降低对比剂的浓度(双低)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方法 随机抽取65例下肢动脉CTA的患者,用双低剂量做下肢动脉CTA检查,管电压80kvp,对比剂使用威视派克(270mgl/ml),图像重建使用迭代重建算法.结果 65例下肢动脉CTA患者的扫描图像均达到了诊断要求,与双高下肢动脉CTA患者图像的对比无差异.辐射剂量平均值为6.34mSy,碘摄入量平均值为332mgl/kg.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均明显低于常规方法.腹主动脉(肾动脉以下水平)平均CT值为520HU,高于常规方法.结论 下肢动脉CTA使用低管电压及低浓度对比剂同样可以提供给临床满意的影像图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碘的摄入量.

  • Crohn病的MSCT诊断

    作者:韦永春

    目的 研究MSCT对Crohn病(crohn disease,CD)的诊断,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采用64层多排螺旋CT,对36例经手术和病理诊断Crohn病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病灶厚度及增强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6例CD患者,男13例,女23例,平均年龄(56.1±17.2)岁.回肠末端易受累(28/36),小肠单独受累(20/86),小肠-结肠受累(9/36),大肠单独受累(7/36),肠壁厚度(3.2~12)mm,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病灶进一步强化.累及肠段数目94处,其中多层强化24处,双层强化53处,均一强化17处,5例并发肠梗阻.结论 MSCT对Crohn病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白塞病肺部损害的CT诊断

    作者:刘芳;陈爽;李宏;毛定飚

    目的 回顾性分析白塞病患者肺部损害的CT表现.方法 收集12例白塞病患者的CT影像并进行评价.结果 白塞病患者肺部损害的主要CT表现包括:肺动脉瘤有5例;腔静脉血栓形成8例;肺栓塞10例.结论 诊断白塞病肺部损害必须使用胸部增强CT,其主要的CT表现为肺动脉瘤、肺动脉栓塞、腔静脉血栓等.

  • 多层螺旋CT在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蒋玲君;蔡卫东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在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2例参与者都是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患者,先对患者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影像进行诊断分析,再对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患者的病灶的病理特征、内部结构、邻近结构以及充气支气管征方面做对比分析.结果 良性病变(炎症和AAH)和恶性病变(腺癌和BAC)的患者在病灶大小>1cm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别(P<0.05);恶性病变患者在近圆形、分叶状、不规则、光滑形、刺状、棘状突起、清晰、充气支气管征、Ⅱ型、Ⅲ型、胸膜凹陷和胸膜增厚等方面都要比良性病变患者人数多的多,具有明显的差别(P<0.05).结论 fGGO的MSCT征象和病灶的形态方面存在很高的相关性,在fGGO疾病的诊断方面提高精准度,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磁共振成像诊断良恶性单椎体病变的价值

    作者:赵小二;钟星

    良恶性单椎体病变(single vertebral lesions,SVLs)鉴别诊断是医学界一大难题,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近10年常规MRI及MRI新技术对良恶性SVLs诊断及鉴别诊断相关文献,总结出通过常规MRI的信号、形态学改变及MRI新技术三方面定性、定量分析,尤其是几种MRI新技术相结合,易于对良恶性的SVLs作出准确的诊断.

  • 盆底超声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崇启

    随着超声医学的发展,盆底超声已成为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本文对盆底的基础解剖、超声成像技术的进展和临床应用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 MR双反转恢复序列在多发性硬化中的应用

    作者:任宪会

    双反转恢复(DIR)是1994年首先介绍并应用于脑部的新型MR成像序列.该序列可以同时抑制脑白质和脑脊液信号,使组织间的对比度明显提高,但在临床上还未常规应用.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慢性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可导致轴突的髓鞘脱失和神经退化.近年来,DIR序列在诊断中MS的价值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将介绍DIR序列并对其在MS诊断中的应用做如下综述.

  • 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重塑的MRI研究进展

    作者:王佩佩

    脑梗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活.脑梗死后患者会遗留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但随发病时间延长,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会有不同程度恢复.近年来采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发现,脑梗死后病灶周围或远隔病灶的脑结构会发生结构或功能改变,对患者的临床预后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脑梗死后脑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多模态磁共振表现,从而进一步揭示脑梗死后脑重塑机制.

  • 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对CUMS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作者:余红;修建军;马彬;刘庆伟;候中煜

    目的 利用基于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对CUMS大鼠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其脑内代谢物质的变化特点,与临床抑郁症患者的磁共振波谱研究结果对照,从代谢角度对CUMS动物模型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Wistar大鼠12只,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建立CUMS模型后断头取脑,取出两侧海马及额叶脑组织.采用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对照组与模型组脑内不同部位的代谢物变化特点,并分别计算NAA/Cr、Glu/Cr、Cho/Cr、MI/Cr值.结果 对照组与模型组分别处于PCA图中不同区域,可以区分正常和抑郁状态大鼠;对照组与模型组的右海马、右额叶PCA特征值差异明显.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右海马、右额叶NAA/Cr值和MI/Cr值明显减低、Glu/Cr值明显升高;右额叶Cho/Cr值明显升高.结论 CUMS抑郁模型能够模拟抑郁症患者脑内部分神经生化的变化情况.以代谢组学方法评价抑郁症动物模型提供了一种从神经生化角度评价动物模型的新思路.

  • 正常国人离体肝脏多层螺旋CT肝静脉成像研究及其在解剖中应用

    作者:姜振杰;张国伟

    目的 通过离体肝静脉及门静脉CT直接造影,研究肝静脉的解剖结构,为临床提供精确的影像学资料.方法 离体肝脏解冻、负压吸引后,于肝静脉内充入气体、门静脉内注入碘对比剂,行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观察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类型、肝静脉分型,并分别统计各肝静脉主要属支数目.结果 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类型为:Ⅰ型73.7%(14/19),Ⅱ型21.1%(4/19).肝右静脉分型为:A型占47.4%(9/19),B型占36.8%(7/19),C型占15.8%(3/19).肝中静脉分型为:A型占52.6%(10/19),B型占26.3%(5/19),C型占21.1%(4/19).肝左静脉分型为:Ⅰ型42.1%(8/19),Ⅱ型57.9%(11/19).肝右、中、左静脉主要属支数目分别为4~10支、4~10支及3~7支.结论 通过离体肝静脉及门静脉CT直接造影,可以准确地显示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类型、肝静脉解剖分型以及肝静脉在肝段的分布.

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