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의학영상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山东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9011
  • 国内刊号: 37-142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13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武乐斌;赵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磁共振DCE和DWI联合评价中老年乳腺癌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丽萍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与动态增强MRI在鉴别诊断中老年乳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对疑有乳腺病变中老年患者56例进行双侧乳腺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DCE-MRI形态学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73.68%、93.75%和82.86%,与手术或病理诊断比较Kappa=0.663;TIC类型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9.47%、68.75%和80.00%,与手术或病理诊断比较Kappa=0.597;当b值取1000s/mm2时,以ADC=1.222×10-3 mm2/s作为ADC诊断乳腺病变的阀值,ADC值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4.74%、81.25%和88.57%,与手术或病理诊断比较Kappa=0.773。结论 DCE-MRI形态学和ADC值诊断乳腺病变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高度一致,其中ADC值诊断乳腺病变的价值略高于DCE-MRI形态学。

  • 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贾艳荣;张浩亮;徐彦东;刘智君;奇丽霞;杜海;刘慧;耿明明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采用低管电压、低浓度对比剂行冠脉CTA检查的可行性分析。方法搜集我院行冠脉CTA检查、BMI<28kg/m2的患者170例,随机分为A、B两组, A 组85例为双低组,管电压100kV,管电流500mAs,对比剂威视派克270mgI/ml, ASiR40%迭代重建;B 组85例为常规组,管电压120kV,管电流500mAs,对比剂欧乃派克350mgI/ml,FBP重建。两组均采用前置性门控成像序列,扫描后将图像传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图像质量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进行双盲法主观评分。客观评价为测量主动脉根部( AO)、左主干( LM)、左前降支( LAD)、左回旋支( LCX)及右冠状动脉(RCA)近端的CT值及噪声,计算信号噪声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记录辐射剂量(CTDIvol,DLP, ED)、碘摄入量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2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 P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辐射剂量上,双低组的CTDIvol、DLP、ED及碘摄入量明显低于常规组( P <0.05),而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双低组在主观评分上略优于常规组。客观评价中,双低组中一半指标(10个)的图像质量有显著提高( P <0.05),特别是CT值,在5个部位的比较中均有显著提高。另外,双低组中,多个部位的相关性分析提示CNR、SNR与BMI呈显著负相关( P <0.05),而在常规组中,尚不能认为有相关性存在。结论采用低管电压100kVp,低浓度对比剂威视派克270mgI/ml联合ASiR40%行冠脉CTA检查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而且大幅度降低了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

  • 肾脏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诊断

    作者:刘欣;周小兵;刘波;荣凡令

    目的:探讨肾脏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pPNET)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特征。方法回顾分析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发生于肾脏的pPNET的临床表现、超声征象、CT征象及其病理表现。结果肿瘤声像图均表现为混合回声团块,伴有不规则无回声区,大部分瘤内可探及血流信号,阻力指数( RI)不高;CT图像肿瘤均表现为体积较大的、有包膜的囊实性软组织肿块,内部可见分隔,可有少量出血及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实性成分轻度强化,静脉期及排泌期轻度延迟强化,其中液性成分始终无强化,分隔轻度强化。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可见大小不等栓子。结论肾脏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超声检查无明显特征性表现,而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能较好的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明确肿瘤的范围及有无远处转移,对手术的制定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MDCT Tissue Segmentation技术测定气胸、液气胸中肺压缩比率方法研究

    作者:杨斐;胡海平;许小兰;朱晓宁;魏文鑫;郭振光;刘征;蒲章玉;杨秀芹;厉帆;赵英

    目的:探讨MDCT Tissue Segmentation(组织分割)技术测量气胸、液气胸中肺压缩比率的简捷准确方法。方法应用MDCT Tissue Segmentation技术测量被压缩的肺组织及胸腔内气体、液体的体积,并与以往X线气胸肺压缩程度测量分度法进行比较,同时确定胸腔内气体、液体含量的具体准确方法。结果测得胸腔内气体或/和液体体积与该体积和被压缩的肺组织体积之和(即该侧胸腔体积)的比值,即G/G+L或G+E/G+E+L,得出肺压缩比率,同时确定气胸分度:小于等于25%为I度气胸,大于25%小于50%为II度气胸,大于等于50%为III度气胸。结论 MDCT Tissue Seg-mentation技术测量胸腔内气体或/和液体及肺组织体积更准确简捷,其测量的比值对气胸分度更加精确。

  • MRI多序列检查在溃疡性结肠炎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陈忠泉;胡莉莉;周志厚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MRI多序列检查在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 UC)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溃疡性结肠炎的MRI脂肪抑制T1 WI、T2 WI、DWI、SSFSE序列表现和内镜资料(均经病理证实),分析病变肠管的MRI图像特点,将评估结果与内镜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18例共51段病变肠管进行分析,其中39段肠管为活动期,12段肠管为缓解期。39段活动期病变肠管DWI均呈高信号,其中34段肠管粘膜及粘膜下层T1 WI和T2 WI均为高信号,5段表现为T1 WI等信号、T2 WI高信号;12段缓解期病变肠管中10段DWI呈等信号,2段呈略高信号,9段粘膜及粘膜下层T1 WI和T2 WI均为低信号,另3段表现为T1 WI等信号、T2 WI略高信号,联合应用MRI多序列检查与内镜对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及病变范围的判断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联合应用MRI多序列检查在评估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及病变范围的判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

    作者:吕喆;聂永康;左玉强;张滨;孟冬冬

    目的:总结分析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患者多无明显特殊临床症状,50%有胸闷、咳嗽,平均年龄(56.9±10.32)岁,17例发生在前纵隔,均为单发,平均直径(6.3±2.4) cm,19例呈分叶状或结节状,3例见点状钙化,20例均出现液化坏死,平均强化幅度为(29.7±11.65) HU。结论纵隔神经内分泌癌术前诊断困难,临床表现及CT表现均无明显特异性,但当病变位于前上纵隔偏左侧伴多发小灶样坏死时,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

  • 磁共振区域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技术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勇;何玲;李郑;陈晗梅;李一鸣

    目的:初探区域动脉自旋标记( TASL)脑灌注成像技术选择性标记两侧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分布区。方法使用区域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方法对48例患者的左右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进行标记,得到上述不同血管的脑血流量分布图,并分析其图像质量。结果获得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分布区的同时得到脑血流分布异常、侧枝循环的血流分布区。结论区域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可以获得不同血管的脑血供。

  • 肾盏憩室合并结石的影像学诊断及围术期护理

    作者:杨文慧;黄晓娜;王友清;任祥斌

    目的:探讨肾盏憩室合并结石的影像学诊断及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肾盏憩室合并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13.89%)患者术前尿路造影示结石与临近肾盂肾盏有细小管道相通,即有“中间细管”影像学表现;31例(86.11%)患者尿路造影未显示中间细管,术中经逆行尿路插管、注射美兰,穿刺肾盏内美兰溶液经中间细管烟雾样弥散证实为肾盏憩室结石。36例患者均取得满意临床疗效并顺利度过围术期。结论术前尿路造影示结石与临近肾盂肾盏有细小管道相通是肾盏憩室合并结石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但其阳性率较低;对于无“中间细管”表现、而术前多种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者,术中经逆行尿路插管、注射美兰溶液可证实肾盏憩室合并结石的诊断。

  • 超声扫查法在快速筛查婴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学东;张利敏;王建伟;张艳;郑斌

    目的:探讨超声扫查法在快速筛查婴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87例婴儿4774个髋关节进行超声检查,目测观察髋臼骨缘、骨顶形态、股骨头位置以及在基线以下的位置,并运用Graf方法对比分析。结果超声扫查法可以客观提示髋关节髋臼骨缘形态、骨顶形态及股骨头位置,目测观察4774个髋关节与Graf方法诊断符合率95.3%,两种测量经统计一致性良好有显著意义。其中,目测正常组与Graf法符合率100%,异常组符合率97.5%。与Graf方法对比一致性检验良好。结论超声扫查法在快速筛查婴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磁共振肩关节造影在肩袖损伤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海波;张振勇;娄晓宇;苗宝娟;宋跃锋;孙素芳;王冲;孟静

    目的:探讨MRA检查对肩袖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肩袖损伤MRA及MRI表现,与肩关节镜手术结果对照。结果127例肩袖损伤病例,MRI诊断肩袖完全撕裂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是79.25%、82.43%和81.10%;诊断部分撕裂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是73.33%、67.31%和70.87%;其一致性较好( Kappa=0.7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MRA 诊断Ⅰ型8例(6.30%)、Ⅱ型21例(16.54%)、Ⅳ型32例(25.20%),其敏感度分别为100%、95.24%、96.88%;特异度分别为100%、99.06%、98.95%;准确度分别为100%、98.43%、98.43%;明显高于常规MRI诊断;与关节镜结果对比,其一致性极佳(Kappa=0.9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对于Ⅲ型、Ⅴ型和Ⅵ型肩袖损伤,MRA均不能显示其损伤部位及程度,无法对其进行诊断。结论 MRA能准确判断Ⅰ型、Ⅱ型和Ⅳ型肩袖撕裂范围及程度,是MRI诊断肩袖损伤的有效补充,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能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 低剂量CT扫描结合iDose 4技术在肾盂及输尿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樊婷婷;刘白鹭;赵雁鸣;王海波;刘丽丽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结合iDose4技术在肾盂及输尿管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经超声检查为肾盂及输尿管积水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例),分别行标准剂量组、低剂量1~4组CT检查。标准剂量组扫描采用管电压120kV,平均mAs为100mAs,低剂量1~4组管电压仍为120kV,平均mAs分别为40mAs、35mAs、30mAs、25mAs,其他扫描条件均与标准剂量组相同。记录每位患者的身高、体重和每次扫描的CTDIvol、DLP和有效剂量ED。所有图像均通过iDose4进行Level1-Level 6及FBP法重建并测量所有图像的噪声,由两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两名医师对图像的主观评分的一致性评价使用Kappa检验。结果低剂量1~4组与标准剂量组在身体质量指数(BMI)基本一致,相比均为P >0.05,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1~4组分别与标准剂量组在发现结石(包括例数、数量、大小范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低剂量1~4组的辐射剂量分别减少了60%、68%、72%、76%,与标准剂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01)。 iDose4软件的Level 6重建后的图像噪声小,主观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01)。结论20kg/m2<BMI<30kg/m2的患者:采用低剂量CT扫描结合iDose4技术,当平均mAs≥25时能满足结石的诊断要求;当平均mAs≥35~40时能满足所有病变的诊断要求。 iDose4软件的Level 6重建后的图像对肾盂及输尿管的显示效果好,可满足诊断要求。

  • 儿童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CT、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作者:江林;张体江;李仕广;刘衡;杨伟;刘家骥;夏禹

    目的:分析儿童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 solid hemangioblastoma, SHB)的CT和MRI特征及病理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儿童小脑SHB的CT和MRI资料。7例行CT扫描(其中6例行增强扫描),8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结果肿瘤均位于后颅窝小脑区,左侧小脑半球3例,右侧小脑半球2例,第四脑室区3例。影像表现6例SHB为单发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2例形态不规则,有分叶;病变CT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MRI平扫T1 WI呈等、稍低信号混杂,T2 WI呈等、高信号混杂;占位效应明显而水肿轻;增强扫描肿瘤非常显著强化,瘤内及瘤周见多发异常血管影。结论儿童SHB发病率很低,但其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肿瘤术前定位和定性诊断。

  • 多期动态增强CT与MRI对小肝癌诊断的比较分析研究

    作者:陈枫;李宏军;李雪芹;贾翠宇;赵大伟

    目的:评估慢性肝病合并小肝癌患者在多期动态增强CT及MRI扫描中强化程度的差异以及MRI双动脉期扫描的必要性。方法观察137例经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20mm的小肝癌病例。所有病例均行多期动态增强CT及MRI检查。比较病灶在CT及MRI动脉期强化程度和平衡期对比剂流出程度的差异,以及病灶在MRI动脉早期与动脉晚期强化程度的差异。相对于正常肝实质密度或信号,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评为1分,轻度强化为2分,无强化为3分;平衡期病灶密度或信号无减低(即无对比剂流出效应)为4分,轻度减低为5分,明显减低为6分。结果增强MRI动脉期小肝癌强化程度高于CT动脉期,CT平衡期小肝癌的对比剂流出效应优于MRI平衡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增强MRI双动脉期扫描中,动脉晚期小肝癌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早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近半数小肝癌(65/137,47.45%)在MRI平衡期出现边缘环状强化,明显高于CT平衡期(4/13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79, P <0.05)。结论小肝癌在增强MRI动脉期强化效果优于CT,在MRI平衡期对比剂流出效应弱于CT,但MRI平衡期病灶的边缘环状强化可以辅助诊断。 MRI双动脉期扫描,尤其是动脉晚期有助于提高小肝癌的检出。

  • 原发脑胶质肉瘤的MRI征像分析

    作者:朱记超;胡卫东;张方璟;陈燕萍

    目的:探讨原发脑胶质肉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原发脑胶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 MRI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7例肿瘤均位于幕上,颞叶3例,额叶2例,额顶叶1例,枕叶1例。平扫T1 WI呈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6例肿瘤信号不均匀,内部见片状坏死、囊变区,所有肿瘤周围均见轻中度水肿区。增强扫描肿块均明显强化,6例呈不规则环形强化,1例呈结节状强化;4例肿瘤内部见索条状强化灶,3例见强化结节。其中4例肿瘤发生于大脑凸面紧邻硬脑膜。结论原发脑胶质肉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可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

  • 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妊高征对新生儿右室功能影响的价值

    作者:高晓丽;吕辉洋;李玲玲;刘青;范莉君

    目的:通过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检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IH)对新生儿的右心室心肌节段的影响,进而评价妊高症对新生儿右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60例PIH新生儿,包括妊娠高血压组(GH组)30例、子痫前期组(PE组)30例,以及6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心脏的四腔心切面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各节段快速射血期峰值运动速度( Vs)和峰值应变率( SRs)、峰值应变( S)、快速充盈期峰值运动速度( Vd)和峰值应变率( SRd)。结果120例新生儿中成功采集图像112例。右心室各组室间隔壁及游离壁Vs和Vd由基底段向心尖段逐渐减低,基底段与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S、SRs和SRd在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GH及PE组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心肌Vs及Vd与对照组相比数值降低( P <0.05),GH及PE组右心室室间隔面各节段心肌Vd与对照组相比数值降低( P <0.05),GH及PE组右心室各节段心肌S、SRs和SRd与对照组相比大部分降低( P <0.05)。 PE组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心肌Vs及Vd与GH组相比数值降低( P <0.05)。结论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以检测新生儿右心室心肌节段功能的变化,PIH对新生儿右心室功能有影响,使部分心肌功能减低,PIH病情加重,新生儿部分心肌受损随之加重。

  • PICC术后胸片上导管头端定位标志的选择及临床应用

    作者:徐志宾;徐远;施瑜;郑波;李洁;陈殿森;高万勤

    目的:研究右侧第6、7后肋间隙、右侧第6后肋、右侧第7后肋与上腔静脉入右心房口( CAJ)的位置关系,分析其作为PICC术后导管头端定位标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胸部16排CT平扫的体检者213例,以CT定位相作为模拟X线平片,通过CT图像测量右侧第6、7后肋间隙、右侧第6后肋、右侧第7后肋至CAJ的距离,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影像解剖结构与CAJ的位置关系及其作为PICC定位标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右侧第6、7后肋间隙、右侧第6后肋、右侧第7后肋至CAJ的距离分别为(19.446±14.4981)mm、(28.232±16.7217)mm、(13.741±11.1473)mm,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χ2=93.793, P =0.000);实测距离分析,位于0~20mm理想位置和<0mm危险位置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5.5%、14.6%,31.9%、4.2%,43.2%、39.4%,各组资料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1.040, P =0.000)。结论右侧第7后肋至CAJ的距离近且波动性小,但作为PICC置管定位标志安全性较低,综合比较右侧第6、7后肋间隙作为PICC术后胸片上导管头端定位标志为宜。

  • 颈部动脉DE-CTA不同去骨模式的成像差异

    作者:陈国平;闫昆;张宏彬

    目的:探讨颈部动脉DE-CTA后处理过程中body bone removal、head bone removal两种去骨模式自动去骨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8~10月在我院行颈部动脉DE-CTA患者66例,所有检查数据均分别采用两种模式后处理,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种自动去骨技术的效果差异。结果 body bone removal模式显示颈部动脉429支,其中完整显示8支颈部动脉43例;head bone removal模式显示颈部动脉524支,其中完整显示8支颈部动脉63例;两种后处理模式在显示颈部动脉时有显著差异( P <0.001)。结论 head bone removal模式颈部动脉自动去骨成像效果优于body bone remov-al模式。

  • 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坏疽性胆囊炎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洪;张海兵;周柱玉;李汝辉

    目的:采用螺旋CT多平面重组及大密度投影技术,探讨坏疽性胆囊炎的CT表现特征。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坏疽性胆囊炎28例,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技术( MPR)及大密度投影技术(MIP),分析坏疽性胆囊炎的CT表现特征。结果1)胆囊增大,平均值5.63cm。胆囊壁水肿增厚,平均值0.5cm。胆囊壁广泛/灶状模糊24例,胆囊周围脓肿12例。合并胆囊结石26例;2)胆囊壁分层状线样强化,轻度强化23例,中度强化5例;3)胆囊动脉存在单支狭窄、闭塞13例。结论胆囊壁增厚,结构模糊,甚至消失,胆囊壁分层样细线样强化,强化幅度差,是坏疽性胆囊炎的CT表现特征。 MPR、MIP显示胆囊动脉节段性狭窄、闭塞是诊断坏疽性胆囊炎有力的佐证。

  • 数字乳腺摄影与MR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维珍;韦寅;陈鹏;李颖毅;黄恩善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摄影、扩散加权成像、MRI动态增强及三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58例(67个病灶)乳腺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数字化乳腺摄影、DWI、MRI动态增强,术后与病理进行对照,比较三种方法及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ROC曲线确定的ADC诊断阈值为1.295×10-3 mm2/s。数字化乳腺摄影、DWI-ADC、MRI动态增强及三者联合诊断乳腺癌敏感性分别为68.6%、94.3%、85.7%、94.3%,特异性分别为81.3%、78.1%、81.3%、87.5%,准确性分别为74.6%、86.6%、83.6%、91.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82.5%、83.3%、89.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3%、92.6%、83.9%、93.3%。结论数字化乳腺摄影联合扩散加权成像、MRI动态增强对乳腺癌普查初筛及初筛后的乳腺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常规检查手段。

  • 数字化胸部X线摄影在不同管电压下效果与其对受检者的影响

    作者:卢新培;刘嵩;宋乐;郝亮

    目的:观察不同管电压下胸部数字X线摄影影像效果与其对受检者的影响。方法选择一种成人胸部模体为研究对象,用三种胸部数字X线的管电压80kV、100kV及120kV进行曝光。然后测量每种管电压下模体入射剂量、相对噪音值、对比度噪音比及有效剂量。结果自动曝光控制档位保持不动时,有效剂量及模体入射剂量均随着管电压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模体入射剂量与有效剂量呈正相关性。自动曝光控制档位保持不动时,相对噪音值会随着管电压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对比度噪音比会随着管电压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结论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时,在不影响影像质量的前提下为了减少受检患者的辐射剂量应尽量使用较高的管电压。

  • 绝经后女性腰椎骨髓脂肪含量与腹内脂肪组分相关性研究

    作者:唐小彬;赵振国;文峰;顾强;陆燕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髓脂肪含量与内脏脂肪( VAT)、皮下脂肪组织( SAT)及其比值的相关性。方法绝经后健康女性受试者37例(年龄50~68岁)行L3椎体单体素磁共振波谱扫描获得椎体骨髓脂肪分数(FF),腹部(以L4为水平)横断位T1 WI成像以定量VAT及SAT,并计算VAT/SAT。评价MRI两次重复扫描可重复性及不同观察者测量值的一致性,多元回归分析FF值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L3椎体FF值测量可重复性变异系数( CV)为2.86%,而SAT及VAT CV分别为1.45%、2.29%。不同观察者间测量SAT及VAT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62、0.935( P均<0.001)。 FF值与VAT( r =0.598)、SAT( r =-309)、VAT/SAT 比值( r =492)、年龄( r =0.327)、绝经年数( r =0.401)、BMI( r =-0.332)存在一定相关性( 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VAT( Sβ=0.417, P <0.001)及VAT/SAT( Sβ=0.398, P =0.009)是FF值的独立负性相关因素。结论绝经后女性骨髓脂肪含量与内脏脂肪组织有关。

  • 胸腺上皮肿瘤MSCT分期及Masaoka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晓娣;孔杰俊

    目的:探讨胸腺上皮肿瘤( TET)的CT表现特点及其与Masaoka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48例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确诊为胸腺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根据 Masaoka分期分组,将肿瘤大小、形态、轮廓、密度、强化特点以及周边组织受累、远处转移情况等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胸腺上皮肿瘤CT分期与Masaoka临床分期有明显关系,Masaoka I 期20例(41.7%),Masaoka II 期7例(14.6%),Masaoka III 期18例(37.5%),Masaoka IV期3例(6.2%),Masaoka I期和II期肿瘤体积相对较小,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整、密度均匀、中等强化均匀;Masaoka III 期和IV期肿瘤体积相对较大,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明显不均匀强化、纵隔脂肪层消失、周围组织受侵犯及远处转移。结论 MSCT能明确显示TET肿块的内部结构、邻近组织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并能将TET III、IV期和I、II期区分出来,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 血清ALT、AST、TBiL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FibroScan弹性值的相关性

    作者:穆晓洁;孟繁坤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血清ALT、AST、TBiL与瞬时弹性成像( FibroScan, FS)测得的肝脏弹性值( liver stiff-nessmeasurement, LSM)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4例,其中急性发作期患者共44例为A组,稳定期患者共40例为B组。每例患者均于肝功能检查1周内行FS检查,得到数据命名为A1组及B1组,并于3个月后再次行肝功能及FS检查到数据命名为A2组及B2组。比较四组数值的相关性及差异。结果 A1组LSW与TBiL、AST及ALT呈显著正相关(皮尔斯相关系数分别为0.576、0.47、0.357;P <0.05),其余三组LSW与TBiL、AST及ALT无显著正相关性。不同组患者同一时期比较A1组与B1组LSW及ALT、AST、TbiL前后两两比较差异均为显著性,A2组与B2组患者LSW及ALT、AST、TbiL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同组患者不同时期比较A组患者,LSW及ALT、AST、TbiL前后两两比较差异均为显著性且LSW随血清ALT、AST、TbiL降低而降低,B组患者LSW及ALT、AST、TbiL前后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LSW确实随TBIL及AST、ALT值改变而改变,急性期时随TBIL及AST、ALT升高而升高,所以用FS测得的LSW值并不单纯只显示肝纤维化的变化.应结合血清ALT、AST、TbiL共同分析。

  •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MSCT诊断与鉴别

    作者:陈苍松;罗敏;蔡瑞萍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DPB)的MS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的精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5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DPB)患者的临床及MSCT检查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在胸部MSCT上特征性表现。结果 DPB的主要HRCT征象:1)双肺弥漫分布的小叶中心性粟粒状结节影,结节间无融合趋势;2)结节近端有“Y”字型或线状高密度影与其相连;3)病情进展时,细支气管高密度的粘液栓形成呈“树芽征”,并部分结节间呈“马赛克状”气体贮留;4)近端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串珠状”“双轨状”或“环状”远端细支气管扩张;5)肺间质性改变及纤维化;6)炎性斑片状渗出病灶。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鼻窦炎病史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 前庭导水管MSCT斜矢状位图像重建的研究

    作者:王帆;靳激扬;储成凤;葛洪;顾康康;靳晶

    目的:对比分析MSCT前庭导水管( VA)多种重建方法对VA远段全长显示率,找到VA佳显示图像的重建方式,并获得该重建方式下VA远段大管径宽度( MDVA)及外口宽度( OMVA)的正常值范围。方法回顾性研究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0年~2015年无明显外中内耳畸形的颞骨MSCT扫描资料,分婴幼儿组(九岁以下含)和青少年及成人组(九岁以上含),各500例(1000耳),左右耳分别MPR重建轴位、标准矢状位(0°)、斜矢状位(15°、30°、45°、60°、75°)及平行于前庭内侧骨壁的斜矢状位,观察VA远段全程显示情况,计算VA远段全程显示率,评价上述八种方法对VA远段全程显示率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并比较两个年龄组间的差异性。在VA远段全程显示率高的重建方式中获得VA大管径宽度及外口宽度的正常值范围。结果按照以上八种MPR重建方式九岁以下组VA远段全程显示分别为:684耳(右347耳,左337耳);789耳(右387耳,左402耳);801耳(右398耳,左402耳);774耳(右385耳,左389耳);577耳(右290耳,左287耳),284耳(右140耳,左144耳),198耳(右95耳、左103耳),934耳(右469耳,左465耳),显示率分别为68.4%、78.9%、80.1%、77.4%、57.7%、28.4%、19.8%、93.4%;九岁以上组VA远段全程显示分别为621耳(右312耳,左309耳);816耳(右405耳,左411耳);811耳(右411耳,左400耳);795耳(右399耳,左396耳);554耳(右274耳,左280耳),170耳(右86耳,左84耳),192耳(右98耳、左94耳),981耳(右494耳,左487耳),显示率分别为62.1%、81.6%、81.1%、79.5%、55.4%、17.0%、19.2%、98.1%;各种重建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年龄组及侧别差异不显著( 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 MPR矢状位比传统轴位更能清楚显示VA远段全程,其中平行于前庭内侧骨壁的斜矢状位MPR重建方法对VA远段全程显示率高,且侧别、各年龄段无显著差异,获得的VA平均大管径宽度( MDVA)及平均外口宽度( OMVA)分别为九岁以下组(含):(0.54±0.22)mm,(0.71±0.34)mm;九岁以上组:(0.72±0.23)mm,(0.87±0.31)mm。

  • 早期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形态与功能的3.0T磁共振定量评价

    作者:沈训泽;杨立铭;倪瑞军;刘龙斌;韦明珠;张春意

    目的:探讨早期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3.0T磁共振定量评价患者右心形态与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60例早期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静息状态下肺动脉收缩压(PASP)<36mmHg或正常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3.0T磁共振检查两组左右心功能、左右室心肌质量及心室质量指数( VMI)。结果观察组患者右心室EDV、MM及ESV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右心室SV及E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左心室SV、EDV及EF、PER、PF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左心室MM及E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观察组VMI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应用3.0T磁共振定量可有效评价早期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室功能情况,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 糖尿病肾病的肾脏DWI研究

    作者:郑爽爽;何悦明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技术对糖尿病患者肾脏受损情况的研究价值。方法对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4例正常志愿者行肾脏DWI检查,糖尿病患者根据尿A/C比值分为尿A/C比值正常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A/C比值30~300mg/g)、临床糖尿病肾病组(A/C>300mg/g)。测量肾脏的表面弥散系数( ADC值)并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较正常组志愿者的肾脏ADC值明显减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004)。结论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水分子弥散运动受限,DWI能够探测并反映糖尿病患者肾组织发生的异常改变。

  • 颈椎病MRI和CT影像学诊断比较分析

    作者:杨小锋;袁亚峰

    目的:比较和分析颈椎病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临床中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颈椎病患者的CT和MRI的影像学及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对于颈椎病患者中存在颈椎椎管狭窄、椎小关节增生硬化和后纵韧带骨化,CT显示优于MRI检查;MRI对脊髓受压评估和颈椎间盘突出的显示优于CT检查。结论 CT和MRI检查均对颈椎病的病变显示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可提高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和定性诊断的水平,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以利于临床及时、准确治疗。

  • 磁共振多序列成像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吕茜婷;陈勇;高知玲;葸燕燕;李珊玫;袁肖娜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中各成像序列在直肠癌T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直肠癌患者术前1周内完成MR检查且术前均未进行放化疗。 MRI检查中分别扫描T2 WI序列、DWI及对比增强T1 WI 图像,分别对病灶显示清晰度、肠壁浸润深度及是否侵犯浆膜层的显示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别评价MRI中T2 WI序列、对比增强T1 WI序列对直肠癌T分期判断的准确性与敏感性。结果在磁共振各序列图像中直肠癌常表现为孤立的肿块或肠壁不均匀增厚。在T2 WI序列上,瘤体呈等或低信号, DWI序列中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明显。本组病例MRI中T2WI序列对直肠癌患者T分期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度分别为:84%(21/25)、96.2%(25/26)、50%(1/2);增强T1WI序列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度分别为:88%(22/25)、96.2%(25/26)、66.7%(2/3)。结论 MRI能清楚地显示直肠癌的部位、范围,能较准确地在术前对T分期进行判断。

  • 乳腺癌DCE-MRI定量参数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费莹;许建铭;沈钧康;沈玉英

    目的:探讨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与生物学预后因子(ER、PR、HER-2、Ki-67)的相关性。方法对34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行DCE-MRI检查,测量癌组织的DCE-MRI定量参数( Ktrans、Kep、Ve)值。术后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肿瘤细胞ER、PR、HER-2、Ki-67表达情况。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ER、PR和HER-2不同表达状态时DCE-MRI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DCE-MRI定量参数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ER、PR不同表达状态时,ER、PR表达阴性组的Kep值均高于阳性组,Kep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Ktrans和Ve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HER-2不同表达状态时,Ktrans、Kep、Ve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Ktrans值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 P <0.001, r =0.731),Kep值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 P =0.019, r =0.477),Ve值与Ki-67表达无相关性( P >0.05)。结论乳腺癌DCE-MRI定量参数与生物学预后因子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Ktrans和Kep值可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能间接评估肿瘤预后并为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 支气管动脉CTA在肺癌介入治疗前应用的价值

    作者:何光武;傅燕飞;孙昂;王斌

    目的:通过64层CT血管成像了解支气管动脉( BA)的影像解剖特点,以期为经BA开展的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对63例肺癌组及31例对照组CTA原始图像进行MPR、MIP及VR三维后处理,观察BA的走行情况、分支数目、内径及变异情况,同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3例肺癌中BA显示率(评级优+良)达到92%,31例对照组显示率为96%,二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05)。 BA在肺癌组与对照组之间显示的支数有统计学差异( P=0.041)。肺癌组BA内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肺癌组变异百分比为15.6%,对照组为15.7%,二者无明显差异,主要的变异类型为与肋间动脉共干。结论64层CT血管成像能很好地显示BA的解剖特点,可为经BA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的诊断价值

    作者:罗丽敏;黄枢

    目的:探究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二瓣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机械瓣双瓣膜置换术患者186例,对患者手术前后心动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LA、LV均显著低于术前,RV、LVEF以及LVFS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显著( P <0.05)。以二尖瓣狭窄为主的患者术后LA、LAA、LV、LAV、MPGmv、VTImv和PHTmv均低于术前,差异显著( P <0.05)。术后EOAmv和EOAImv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显著( P <0.05)。以二尖瓣反流为主的患者术后LA和LV低于术前,差异显著( P <0.05)。以主动脉瓣狭窄为主的患者术后LV、LVM、LVMI、IVS、Vav、MPGav均低于术前,差异显著( P <0.05)。而术后EOAav、EOAIav高于术前,差异显著( P <0.05)。以主动脉瓣反流为主的患者术后LV、LVMI、LVM、EOAav以及EOAIav均低于术前,差异显著( P <0.05)。术后Vav和MPGav高于术前,差异显著( P <0.05)。二尖瓣部位的人工心脏瓣膜不匹配情况优于主动脉瓣部位,差异显著( P <0.05)。结论给予心脏瓣膜病患者二瓣置换术可有效改善左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但无法达到正常水平,对于主动脉瓣部位需注意人工心脏瓣膜不匹配发生情况,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 肝癌射频消融术前指标对术后疼痛的预测价值

    作者:吴佳恒;乔强;李海莹;程文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消融术前指标对术后疼痛的预测价值。方法80例患者中28例病灶临近肝包膜,52例病灶远离肝包膜。原发肝癌39例,继发肝癌41例,病灶较大径(7~43mm)。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80例患者于全麻下接受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并获取术后VAS评分(0~4分)。病灶临近肝包膜、直径较大的患者,术后痛觉更明显,病灶较大径、病灶与肝包膜短的距离与VAS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 P <0.01,患者年龄、肿瘤来源与VAS评分不具有相关性, P >0.05。结论全麻下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后,病灶较大、临近肝包膜者更易疼痛。

  •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 、MRI表现

    作者:刘禄明;刘芳;郑雷;都基权;张鹏;孙百胜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或MRI表现,其中5例行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3例行动态MRI增强扫描,包括平扫、肾皮质期、肾实质期及排泄期。结果8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肿瘤大横截面的直径为2.0~10.0cm;5例CT扫描肿瘤中3例可见钙化;动态增强中肿瘤强化峰值4例出现于肾皮质期、4例出现于肾实质期,纤维瘢痕呈进行性强化;2例MRI扫描肿瘤可见包膜;排泄期肿瘤密度或信号趋于均匀,与肾实质分界清晰。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和MRI表现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与肾癌相鉴别。

  • 基于CT的卵巢静脉追踪结合多平面重组识别移位卵巢

    作者:赵维敬;梁颖;徐斌;梁宇霆

    目的:探讨基于CT的卵巢静脉追踪结合多平面重组识别移位卵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卵巢移位术后患者的CT和临床资料。两位医师共同阅片识别移位卵巢,先后进行常规阅片和采用卵巢静脉追踪结合多平面重组的方法阅片,并测量移位卵巢实性区与毗邻结肠壁的CT值。结果移位卵巢共62个,常规阅片识别移位卵巢44个,识别率71.0%,卵巢静脉追踪结合多平面重组识别移位卵巢及卵巢病灶61个,识别率98.4%。两种方法的识别率有显著差异( P <0.01)。后者定位诊断移位卵巢肿物3例,术后证实卵巢囊腺瘤2例,卵巢黄体出血性囊肿1例,常规阅片均未能明确诊断卵巢来源。31个移位卵巢实性区与比邻结肠壁均呈软组织密度影,平扫CT值分别为(46.90±3.33) HU、(48.03±4.35)HU,增强静脉期CT值分别为(68.97±8.06)HU、(69.74±8.49)HU,无显著差异( P >0.05)。29个移位卵巢与毗邻结肠壁之间不存在脂肪间隙。结论基于CT的卵巢静脉追踪结合多平面重组的方法能够准确地识别移位卵巢,移位卵巢的确认对腹腔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意义重大。

  • 胸部Castleman病的CT表现特点

    作者:吴建峰;王胜裕;丁庆国;胡春洪

    目的:探讨胸部Castleman病的CT影像特点,进一步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Castleman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6例中,中纵膈3例,后纵膈1例,右肺门2例,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增强扫描多数呈均匀明显强化,强化程度接近于大血管,部分病灶内见灶性低密度。结论胸部Castleman病具有典型的CT表现特征,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MSCT诊断闭孔疝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周仁娣;许凡勇;夏进东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 MSCT)诊断闭孔疝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闭孔疝患者的MSCT表现,结合多平面后处理重建( MPR)技术分析闭孔疝发生的位置、疝囊内容物及继发征象。结果56例闭孔疝22例出现小肠梗阻,空回肠肠管扩张、积液;在闭孔外肌及耻骨肌间可见疝囊,疝容物均为小肠;其中8例手术证实,1例伴肠壁坏死、穿孔。2例出现闭孔疝绞窄,可见肠壁增厚、水肿,腹腔积液。结论 MSCT检查及后处理重建技术是闭孔疝有效检查方法,有助于闭孔疝的早期诊断及并发症发现。

  • 逆行突破技术在股-腘动脉闭塞症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学强;时秀华;李成恩;秦鹏;李树森;赵淑娥;王剑锋

    目的:探讨股-腘动脉闭塞症患者腔内介入治疗逆行穿刺的再通成功率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股-腘动脉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当顺行开通失败后,在DSA和/或超声引导下逆行穿刺病变远端动脉,逆行或双向突破完成腔内再通治疗,评价逆行穿刺技术的再开通成功率,并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16例患者逆穿技术成功率及再通治疗成功率均为100%。患者术前平均踝臂指数( ankle brachial index,ABI)0.329±0.109,术后5~7天平均ABI值0.693±0.122,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t =12.381, P <0.01);腘动脉穿刺点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6.25%(1/16)。结论股-腘动脉闭塞症逆行开通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作为股腘动脉顺行再通失败患者的首选补救术式,能有效提高腔内治疗成功率。

  • 超声诊断胎儿胼胝体缺如1例

    作者:孙星星;张文君;黄开伟

    患者女,23岁。孕1产0,妊娠31周,行胎儿常规超声检查。否认夫妻双方有家族遗传史,夫妻双方非近亲结婚,孕期孕妇无不良用药史,无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超声所见:宫内见一胎儿回声,BPD 78mm、HC 283mm、AC 266mm、FL 58mm,HR 143bpm,羊水大深度61mm。胎儿透明隔腔未显示,双侧侧脑室明显增宽呈泪滴状,第三脑室扩张内径约6.5mm,左侧侧脑室前角可见数个无回声区。超声提示:胎儿侧脑室增宽、第三脑室扩张、透明透明隔腔消失、左侧侧脑室前角无回声区,考虑胼胝体发育不良(图1,2)。行胎儿MRI检查显示:胼胝体缺如(发育畸形)并左侧侧脑室上方穿通畸形囊肿(图3,4)。

  • 超声诊断阑尾黏液性囊腺瘤1例

    作者:尹佳园;李国栋;李辉

    患者女性,59岁。无意发现右下腹部肿物20天,在我院门诊就诊,查体:右下腹部可触及一大小约10cm ×8cm包块,质地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好,有触痛。
      超声检查:右下腹部可见一个囊实性包块,大小约14.4cm ×9.7cm ×5.3cm,边界清晰,形态尚规整,呈分叶样,囊性部分透声差,内可见分隔及团絮状回声,CDFI提示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该团块可随腹压改变略移动,且该团块与周围肠管分界清晰,该团块周围未探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回声,腹腔及盆腔内均未探及液性暗区回声(图1,2)。超声诊断:右下腹部占位性病变。

  • 超声诊断回肠憩室伴穿孔1例

    作者:郑旭亮

    患者女,46岁。右下腹痛3天。体格检查:体温37℃,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局部肌紧张。 CT提示急性阑尾炎。超声检查:右下腹见回肠壁增厚,增厚回肠后方见28 mm ×23mm ×11mm 低回声团块长轴与回肠长轴平行,“靶环征”,内部见强回声,边缘为低回声,低回声内见一线装强回声贯穿全层(图1),超声诊断:回肠憩室伴穿孔。后经手术证实。

    关键词: 回肠憩室 超声检查
  • 结核误诊为恶性肿瘤2例

    作者:赵增虎;张笑双;邵祥稳;冯延

    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结核及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多,非典型结核性病变诊断较困难极易误诊,我院偶见2例误诊为恶性肿瘤现报告如下。

  • 超声诊断升主动脉瘤并主动脉夹层1例

    作者:张春侠;瞿茹莼

    患者男,38岁。以胸痛前来超声科行心脏超声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心电图正常,普通胸部CT平扫提示:心脏大,心包积液。超声检查:体位适当左侧卧位,暴露左前胸,使用飞利浦iU Elite。使用普通经胸壁心脏探头。

  • 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瘤1例

    作者:翁苓苓;王璇;丁婕妤;张闽光

    患者男,65岁。结肠癌术后1年,无任何临床症状,常规行上腹部CT检查时发现在十二指肠充盈对比剂的情况下,球部见一大小约1.4cm ×1.6cm充盈缺损,边缘光整,境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 CT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富血供良性占位病变(图1~3)。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见一1.8cm ×1.2cm广基息肉样病变,黏膜光滑(图4)。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Brunner腺瘤。

  • MR诊断膝关节高度恶性粘液纤维肉瘤1例

    作者:刘玉建;仲建全;巫恒平

    患者男性,71岁。发现右膝内侧渐大包块2+月入院。专科检查:右膝关节内侧皮肤突起,局部可扪及皮下大小约9cm ×6cm包块,形态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质硬,活动度差,按之有压痛,Tinel征(-)。右足背动脉可扪及,右下肢运动血供及感觉功能正常。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无输血及血制品史,个人史无特殊。肿瘤相关抗原( CA125、 CA199、 CEA、AFP)均未见升高。

  • 外伤致多部位积气1例

    作者:王营营;葛文;李文华

    男70岁。既往体健,4天前晨练骑自行车摔倒后感轻度胸闷,憋气,未作检查。随后自觉全身进行性吹气样浮肿。体格检查:头部显著肿大、胸部、腹部、阴囊、四肢软组织肿张明显,可触及握雪感。胸廓对称,前胸部见片状瘀斑,胸壁挤压征(+),左腋前线第4~7肋压痛,左肺呼吸音略低。 CT检查示:左侧第5、6肋骨皮质断裂骨折轻移位,左侧胸腔偏前少量气胸,局部胸膜增厚粘连,头、胸、腹及下肢广泛皮下气肿,纵隔、心包下间隙、双侧髂前间隙、左侧肾筋膜囊内及阴囊内多发部位积气(图1~6)。

  • 小儿腹盆腔横纹肌肉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比研究

    作者:乔贵锋

    目的:探讨小儿腹盆腔横纹肌肉瘤( RMS)的CT表现特征及与病理学分型的相关性,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对10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小儿腹盆腔RMS的临床病理资料及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腹腔及腹膜后RMS,5例CT表现为腹盆腔边界清楚巨大软组织肿块,大径12~19cm,1例为边界不清多发结节状团块融合;平扫6例密度均低于肌肉,4例均匀,2例内部可见不规则片状更低密度坏死区;增强后动脉期5例肿块内部可见迂曲肿瘤血管,静脉期6例均为肿瘤内部不均匀片絮状强化。4例膀胱RMS CT均表现为膀胱腔内低于肌肉密度葡萄簇状软组织肿块,膀胱壁不规则增厚,增强后肿块中度均匀强化,并可显示膀胱壁以黏膜下层增厚为主,其中2例合并膀胱外盆腔肿块。10例病理类型均为胚胎性RMS,其中4例起源于膀胱的RMS分属葡萄簇状亚型,余6例为梭形细胞型。结论小儿腹盆腔RMS 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并可初步反映其病理分型。

  • MSCT静脉成像应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诊断效果分析

    作者:李瑞雄;杨维珍;蒋仕伍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 MSCTP)在肝硬化后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接受MSCTP检查的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2例肝静脉门静脉高压为门静脉高压症组,13例正常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肝脏右静脉以及门静脉分支情况。结果两组血管显示都比较清晰。门静脉高压症组的PV以及RHV宽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RHV宽度内径于代偿期中有显著增宽的趋势,但在失代偿期中则有显著变窄的趋势。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者失代偿期中的PV/RHV值为(1.78±0.12),明显高于代偿期组以及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MSCTP能够清晰地显示PV及RHV分支,准确观察和测量其管径,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CT增强结合MR胰胆管造影诊断十二指肠乳头癌的价值

    作者:史叶锋;刘怡文;吉剑;朱玉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癌的动态增强CT( DCE-CT)及MR胰胆管造影( MRCP)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癌的DCE-CT及MRCP表现。结果1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中表现为十二指肠乳头结节或肿块、增强呈轻中度持续强化12例(70.6%);表现为十二指肠乳头区肠壁局限性或环形增厚伴异常强化2例(11.8%);表现为胆总管远端近乳头部结节影伴异常续强化者2例(11.8%),仅表现胆总管轻度扩张1例(5.8%)。 MRCP示胰胆管梗阻平面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部14例(82.4%),梗阻平面位于胆总管远端3例(17.6%);肝内外胆管扩张16例(94.1%),双管征12例(70.6%)。结论 DCE-CT能充分显示十二指肠癌强化特征及其与十二指肠壁的关系,MRCP则更有助于定位诊断,两者结合对该病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 脂肪垫征对儿童肘关节隐匿性骨折的预测价值

    作者:周刚;李胜

    目的:探讨脂肪垫征对儿童肘关节隐匿性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53例经X线检查无明确肘关节骨折的儿童进行追踪随访。按脂肪垫是否翘起分为脂肪垫征“阳性组”和“阴性组”,按随访结果将患儿分为“骨折组”和“无骨折组”。借助统计学软件分析各组隐匿性骨折发生的概率和好发部位。结果经随访证实并有明确诊断的115例中,脂肪垫征阴性42例且均无骨折;脂肪垫征阳性73例,其中隐匿性骨折29例,占39.72%(29/73)。骨折发生率脂肪垫征阳性组与阴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22.31, P <0.05)。29例隐匿性骨折中28例为单个部位隐匿性骨折,1例桡骨颈并尺骨鹰嘴骨折。29例共30个部位隐匿性骨折发生率:肱骨髁66.67%(20/30)、桡骨头/颈23.33%(7/30)、尺骨鹰嘴10%(3/30)。结论儿童肘关节隐匿性骨折发病率高,其好发部位为肱骨髁,脂肪垫征对预测儿童肘关节隐匿性骨折具有较高的价值。对脂肪垫征象阳性患儿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有助于患儿早期康复。

  • CT灌注成像在胃癌细胞分化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艳琳;黄陈恕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胃癌细胞分化程度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经胃镜活检证实的40例胃癌行CT灌注成像检查,获得三个灌注参数值:血容量( 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分成高、中、低分化三组,再应用SPSSl9.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高分化胃癌组5例(12.5%),灌注参数:BV值(ml/100g)10.02±0.23,MTT值(S)9.76±0.89,PS值(ml/min/100g)11.25±1.32;中分化胃癌组22例(55%),灌注参数:BV值19.04±4.58,MTT值9.79±2.41,PS值39.76±21.31;低分化胃癌组13例(32.5%),灌注参数:BV值23.17±3.85,MTT值9.81±0.98,PS值42.38±16.42。三组比较,BV、PS值有统计学差异( P <0.05),MTT值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CT灌注参数BV、PS值有望成为胃癌细胞分化程度的评估指标。

  • 胆囊腺瘤及局部癌变的CT表现

    作者:张超;陈璐;余日胜

    目的:分析胆囊腺瘤( AG)及局部恶变的CT表现,以提高这类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AG的CT资料,其中6例AG局部癌变。结果肿瘤位于胆囊体部13例,胆囊底部7例,胆囊颈部2例。单发20例,多发2例。16例肿瘤中,A组3例均为乳头状,表面均光整;B组5例中,乳头状及椭圆形各2例,菜花状1例,表面光整3例,表面不光整2例伴桑葚征1例;C组8例中,椭圆形及菜花状各4例,表面光整1例,表面不光整7例伴桑葚征4例。所有肿瘤病灶均为窄基底,平扫均未见明显钙化及坏死区,动脉期表现为不同程度均匀强化,静脉期渐进性强化。6例肿瘤局部癌变中,椭圆形2例,菜花状4例,表面光整1例,表面不光整5例,可见桑葚征3例。3例为窄基底,3例为胆囊腺瘤宽基底,4例可见不均匀强化,2例邻近胆囊壁局限性增厚,1例可见邻近肝组织侵犯。结论胆囊腺瘤的特征为窄基底伴桑葚征的肿块,增强为均匀强化。局部癌变的CT表现为病灶基底部增宽、增强不均匀明显强化、附着处胆囊壁增厚或周围组织侵犯。

  • 卵巢囊性病变的MRI诊断价值

    作者:王娟婷;彭剑峰;夏学文;洪勇;严宗伟;袁强;吴志成;徐伟波

    目的:探讨MRI对卵巢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病理证实的卵巢囊性病变39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良性32例,交界性4例,恶性3例。其中黄体囊肿2例,滤泡囊肿1例,单纯性囊肿8例,巧克力囊肿7例,卵巢输卵管积脓4例,囊腺瘤9例,囊腺癌3例,囊性畸胎瘤5例。本组MRI诊断卵巢囊性病变的准确性为92.3%,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94.1%,阳性预测值为95.2%,阴性预测值为88.9%。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卵巢囊性病变本身及毗邻结构的形态学和信号改变,对卵巢囊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对小肠肿瘤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马邦程;陈旺强

    目的:探讨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用于小肠肿瘤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0例患者均采用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进行小肠部位疾病的诊断,终均经过了手术或者是肠道内镜活检及MR所测得的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30例患者中共有72例被确诊为小肠肿瘤,且有1例病理存在十二指肠横部间质瘤与十二指肠升部神经内分泌肿瘤并发的情况。 MR对空肠近段的诊断效果相对较差,其余各部位的诊断敏感性、他异性、PPV、NPV以及负荷率均可达到100%,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腺瘤在MR影像中表现为小肠附壁结节,强化,突入肠腔,边缘光滑锐利;淋巴管瘤的肿块突入肠腔,表面覆盖强化的黏膜,囊肿没有强化;脂肪瘤平扫可见肠腔内脂肪的密度阴影;间质瘤的肠腔外软组织有肿块,边缘显著强化,没有肠梗阻的现象。结论多模态MR小肠口服造影法用于小肠肿瘤疾病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刘永;滕云

    目的:探讨采用MRI、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别进行MRI检查与CT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对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诊断准确性。结果结MRI检查阳性率与CT检查相比较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CT在钙化和椎间盘积气两种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的检出率方面明显优于MRI,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脊髓变形及硬膜囊受压等征象的检出率方面则是MRI优于CT,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具有各自独立优势,合理的互补使用,从而减少误诊漏诊率。

  • MRI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国红;李雪峰

    目的:探讨1.5TMRI对膝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膝关节损伤的影像资料。结果内、外侧副韧带损伤15例,半月板撕裂10例,前、后交叉韧带及髌韧带损伤12例,骨软骨损伤13例。结论1.5TMRI对膝关节损伤具有诊断价值。

  • CT三维重建观察猪舌射频损伤

    作者:和守睆;孙青;陈国辉;白广平

    目的:评价螺旋CT观察猪舌射频损伤的价值。方法对1例猪舌进行隧道法射频消融前后分别用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结果螺旋CT能对猪舌三维重建,并可观察隧道法射频消融后猪舌的损伤。结论 CT三维重建可以用来研究猪舌的射频损伤。

  •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急性期MRI表现和PKP手术效果临床分析

    作者:翁利华;石瑜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急性期MRI表现及手术效果。方法对107例患者行X光及MRI检查及手术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PKP)治疗后,A、B、C三组患者平均SIR分别为0.34±0.09、0.73±0.15、1.13±0.21;A、B、C三组患者术后平均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术前水平,但术后三组之间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B、C三组患者术后平均ODI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术前水平,但术后三组之间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B、C三组患者术后平均Cobb角均明显小于本组术前水平,但术后三组之间对比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B、C三组患者术后平均椎体高度均明显高于本组术前水平,但术后三组之间对比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RI信号中T2 WI信号强度和术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对于行PKP手术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其MRI中T2 WI信号与手术效果无明显相关性,但是PKP手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肯定。

  •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CT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耿兴东;单秀红;谌业荣;胡慧;王鹏

    目的:总结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确诊的鼻型结外淋巴瘤CT表现及临床资料。8例CT平扫,2例CT平扫加增强。结果10例中,Ann-Arbor分期Ⅰ期7例,Ⅱ期3例;10例CD3、CD56、TiA-1穿孔素及Ki67表达均阳性;病变位于鼻腔9例,呈鼻腔铸型生长,其中,单侧鼻腔8例,双侧鼻腔1例,鼻前庭皮下组织浸润6例,伴有鼻中隔粘膜梭形增厚6例,2例伴有鼻咽局部粘膜不规则增厚,3例有上颌窦口增宽,4例合并不同程度副鼻窦炎,5例伴有相邻骨质轻度吸收改变;发生于软腭及右侧口咽部1例;病变密度与横纹肌相仿,增强呈中等度强化;2例出现上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有特征性,有助于与鼻炎、鼻息肉及内翻性乳头状瘤等鉴别。

  • 高频彩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章红燕;李岩玲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2例乳腺肿块患者采用高频超声进行检查分析比较。结果102例乳腺肿块患者中74例为良性肿块,38例为恶性肿块;经超声诊断结果显示,良性肿块的准确率为97.3%(72/74),恶性肿块的准确率为92.1%(35/38);在超声声像特征方面,与良性肿块比较,恶性肿块形态不规则、包膜不完整、边界毛刺、内部钙化及腋窝淋巴结异常的检出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良性肿块比较,恶性肿块血流速度与阻力指数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血流分级方面,与良性肿块比较,恶性肿块0级与I级的比例明显降低,而II级与III级的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乳腺肿块的形态以及内部血流情况可通过高频超声进行明确,具有重要价值。

  • 超声与MRI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李大强;王刚;杨超;李燕

    目的:探讨超声与MRI联合检查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1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和MRI诊断,对两种方式联合诊断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诊断率为85.4%(35/41),漏诊率为9.8%(4/41);MRI诊断率为92.7%(38/41),漏诊率为7.3%(3/41);联合诊断的诊断率为97.6%(40/41),漏诊率为2.3%(1/41),三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 <0.05),联合诊断的诊断率与病理诊断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超声联合MRI检查能够提升患者疾病诊断率。

  • 踝关节扭伤的MRI诊断

    作者:於志华;范新华

    目的:明确MRI检查对踝关节扭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踝关节扭伤患者的MRI图像,主要评估MRI对于踝关节韧带、肌腱及骨软骨的诊断价值。结果52例韧带损伤患者中,距腓前韧带损伤发生率高35例(67.31%),距腓后韧带损伤发生率低8例(15.38%),跟腓韧带损伤16例(30.77%);MRI对肌腱损伤诊断明确;MRI对骨损伤后引起的骨髓水肿非常敏感(100%)。结论 MRI对于踝关节扭伤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二维钢丝定位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郑树成;洪常华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立体穿刺定位活检术在隐匿性乳腺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患者进行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立体穿刺定位活检术,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接受SNLB检查的54例患者中有29例呈现簇状颗粒样、泥沙样、混合性钙化,直径≤10mm;8例结节伴钙化;12例单纯结节;5例局限性结构紊乱,呈现放射状毛刺或“星芒征”。所有患者定位满意,全部定位成功。手术病理结果:其中乳腺导管内原位癌17例、纤维腺瘤11例、腺病9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5例、导管上皮增生4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囊性增生病2例、粘液癌1例。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立体穿刺定位活检术可以有效应用全数字化乳腺X光机及配套进行立体定位活检系统,获得的病理诊断准确、可靠,可有效提高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能力,能够获得可靠的病理结果,并可对微创手术治疗提供精确的导向作用,同时完成诊断和治疗。

  • 超声心动图评价三尖瓣环运动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春(综述);陈国珍(审校)

    右心室功能评价在各类心脏疾病诊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由于右心室结构的不规则,给右心室功能评估带来困难。纵观国内外文献,与其他技术相比,超声心动图测量三尖瓣环运动与右心室功能指标相关性较高,是评价右心功能的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尤其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为三尖瓣环运动的分析评价开拓了新思路、新方法,其中,M型超声多被用于测量三尖瓣环位移,二维、三维超声用于评价三尖瓣环直径、面积、形状的变化,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可以测量心动周期不同阶段三尖瓣环运动速度,斑点追踪技术能够记录位移和速度等多项指标。

医学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