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中国临床医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Chinese Journal for Clinicians 중국림상의생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影响因子: 1.8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8552
  • 国内刊号: 10-123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8
  • 曾用名: 中国临床医生;中国农村医学;赤脚医生杂志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郝阳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乐音;马桂伶;张建军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肾小球滤过率( eGFR)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4年1~7月因NSTE﹣ACS行冠脉造影患者共122例,记录临床资料并根据造影结果计算Gensini积分。以eGFR水平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轻度减退组及中度减退组,比较各组间Gensini积分水平,分析 eGFR 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eGFR 与 Gensini 积分呈负相关(r=-0.549,P<0.001);线性回归分析表明eGFR的降低是Gensini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STE﹣ACS患者eGF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eGFR水平的降低是冠状动脉病变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 不同麻醉药物配伍在无痛清宫术中的满意度比较

    作者:张晓青;赵倩;成芳丽;李玉芳

    目的:通过观察丙泊酚及其复合阿片类药物在无痛清宫术中满意度的比较,探讨一种更安全舒适的麻醉方法,以满足无痛清宫术的需求。方法选择400例患者随机双盲分成四组:单纯丙泊酚复合生理盐水组(A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B组)、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组(C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D组),每组均为100例。记录四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2分钟、吸宫时,监测袖带时血压( BP)、心电图( ECG)、心率( H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离室时间、术后腹痛(子宫收缩痛)的程度VAS分值、术后1天内电话回访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及术毕调查手术者的麻醉满意度。结果四组患者组间比较麻醉前( T1) MAP、HR、SpO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MAP和HR在四组患者麻醉后同时间点(T2、T3、T4)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SPO2在T3和T4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2时间点,D组SPO2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四组患者组内比较MAP、HR和SPO2均在T2时间点出现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T3和T4时间点,MAP、HR和SPO2的变化与T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离室时间,术后10分钟四组VAS评分,电话调查四组患者对麻醉满意度和术毕手术医生对麻醉满意度比较:C组与A、B、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结合生命体征、离室时间,术后腹痛(子宫收缩痛)程度,四组比较,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是无痛清宫手术高效的麻醉药物配伍。

  • 放化疗联合甘氨双唑钠治疗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

    作者:孙建聪;万明辉;李建锋;魏旋;李蓉;易炜;何芬;曾乾;林玲;李志华;牛道立

    目的:研究奈达铂单周方案同期放化疗联合甘氨双唑钠治疗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54例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分析,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方式,联合奈达铂单周化疗方案,同期隔天给予甘氨双唑钠放疗前增敏。治疗结束后2个月评价疗效。结果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5例(9.26%),部分缓解(PR)24例(44.44%),稳定(SD)17例(31.48%),进展(PD)8例(14.81%),客观缓解率(CR+PR)53.7%。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未发生4级以上急性放射性损伤,所有患者均能耐受并完成治疗疗程。再程放疗组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比首次放疗组高(P<0.05)。结论对于经放化疗后局部复发进展的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奈达铂单周方案同期放化疗联合甘氨双唑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对放疗后复发的患者,应重视放射性肺炎的预防。

  • 中药外敷治疗肿瘤患者药物性静脉炎临床观察

    作者:邓海燕;刘丹;赵娉婷;张宇静;梁超;吴晓芳;袁菊花;郑丽平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肿瘤患者药物性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注化疗药物后导致静脉炎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从静脉炎出现之日起,每次取中药约20ml,浸透2层无菌纱布后外敷患处,用胶布固定,并用保鲜膜包裹,24小时换药1次;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浸透2层无菌纱布行湿敷,2次/日,每次30分钟,于治疗后1、2、3、5天评估记录局部皮肤红肿及疼痛情况变化,5天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用药48小时后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总有效26例;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3例,有效8例,总有效11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1),用药5天后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总有效29例,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10例,总有效19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1)。治疗后治疗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1)。结论中药外敷可有效治疗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

  •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玉杰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46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超敏促甲状腺素( hTSH)、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C)、高密度脂蛋白( HDL﹣C)。根据甲状腺功能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331例、低T3综合征组81例、甲减组39例、甲亢组18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是否为冠心病以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按Gensini评分法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结果四组患者年龄、BMI、性别、吸烟均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T3综合征组、甲减组冠心病检出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1);低T3综合征组、甲减组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相比,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分布不同(P<0.01),二者重度冠脉病变构成比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低T3综合征组TC、LDL﹣C水平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1);甲亢组TC、TG、LDL﹣C水平低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1)。低T3综合征组、甲减组发生心绞痛发作住院、心力衰竭、复合心血管事件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1)。结论低T3综合征和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引起冠脉病变加重,使冠心病发病率增加,预后不良,而甲状腺功能亢进对冠脉病变作用不明显。

  • 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技术联合 FFDM 与单独FFDM诊断乳腺癌的比较研究

    作者:杨蕾;周纯武

    目的:比较数字乳腺三维断层摄影技术( DBT)联合全数字化乳腺摄影( FFDM)与单独FFDM诊断乳腺癌的准确度。方法选择乳腺病变患者102例,分别对FFDM、FFDM联合DBT进行独立诊断,评价两者诊断乳腺癌的准确度。结果 FFDM、FFDM联合DBT诊断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及0.94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2)。在>40~50岁、<1cm~≤2cm、未绝经及乳腺密度ACR3+ACR4的病例中,FFDM联合DBT的诊断准确度高于FFDM,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FFDM 联合 DBT与单独FFDM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诊断乳腺癌的准确度。

  • 内脏脂肪面积和胰岛素抵抗标志物与结、直肠肿瘤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王彦

    目的:揭示早期结、直肠肿瘤与内脏脂肪面积及胰岛素抵抗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择组织学检查明确结、直肠腺瘤86例和早期结、直肠癌22例,从粪潜血阴性且行腹部CT检查的人群中,根据检查、性别、年龄随机选出对照组A 258例、对照组B 66例。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肥胖的衡量指标和胰岛素抵抗标志物与结、直肠肿瘤的关系,并根据吸烟和饮酒进行统计校正。结果内脏脂肪面积与结、直肠癌发生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内脏脂肪面积从低至高三组的比值比OR值(95%置信区间)分别为1(对照)、2.17(0.45~10.46)和5.92(1.22~28.65),P=0.02。胰岛素抵抗标志物,尤其是空腹血糖,也与结、直肠癌风险密切相关。相反,未发现与结、直肠腺瘤相关的因素。结论结果提示内脏脂肪组织的增加和胰岛素抵抗可能会促进早期结、直肠癌的发生,但不会影响结、直肠腺瘤的发生。

  • 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6198例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李丹凤;刘芳;紫艳芳;王丹;杨艳新;谢凤侠;付奕晴

    目的:通过对孕前检查者实验室结果的总结,分析加强孕前保健工作的意义及重要性。方法按照北京市《孕前保健服务工作规范》,以本院孕前检查6198例为研究对象,填写全国统一的《孕前医学检查表》,并进行孕前医学检查。结果检查对象中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3536例,占57.50%,其中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20.34%,男性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25.38%,甲状腺功能异常15.26%。男女总传染病发生率5.16%。结论孕前检查对优生、优育十分重要,应当加强孕前保健必要性的宣传,动员新婚夫妇接受孕前检查,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 术前增强CT检查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中的研究

    作者:赵林;李会菊;李晓阳;邢国凤;张德江;陈旭荣;杜雅君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增强CT检查提供的信息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术前曾进行增强CT检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24例,根据增强CT检查提供的信息比较各组间淋巴结转移率。结果224例患者中有110例肿瘤直径<3cm,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出现转移47例(42.7%);肿瘤直径3~7cm 99例,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出现转移73例(73.7%);肿瘤直径>7cm 1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5例(100%);三组间淋巴结转移率显著有差异性。癌灶轻度强化者120例,其中病理检查出现淋巴结转移的77例(64.2%);癌灶明显强化者104例,其中病理检查出现淋巴结转移85例(81.7%);两组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显著性。淋巴结小直径≤1.0cm者88例,其中病理检查出现淋巴结转移41例(46.6%);>1.0cm者136例,淋巴结转移99例(72.8%);两组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显著性。经多因素分析发现,非小细胞型肺癌的肿瘤大小、淋巴结小直径、淋巴结肿大位置是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但肿瘤CT增强情况不是独立预测因子。133例经CT检查发现的淋巴结肿大的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中,上肺叶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较高,其中左上肺叶高,且比其他部位肺叶更易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结论术前增强CT检查,肿瘤大小和淋巴结大小、CT增强程度、淋巴结肿大部位均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

  • 直流电普鲁卡因离子导入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肖展翅;陈洪汉;刘秋梅;李钢;黄虎翔;倪小红

    目的:观察直流电普鲁卡因离子导入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5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口服卡马西平、甲钴胺;治疗组30例,在口服卡马西平、甲钴胺的同时,疼痛部位做直流电普鲁卡因离子导入治疗。采用国际通用数字评价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有效率显著增高,起效时间、显效时间显著缩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直流电普鲁卡因离子导入治疗能有效减轻三叉神经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有效。

  • 局部注射平阳霉素联合转移因子治疗甲周疣疗效观察

    作者:董娅;于思杰;张金承;许丽平;甄敬辉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平阳霉素联合口服转移因子胶囊治疗甲周疣的临床疗效。方法198例甲周疣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联合口服转移因子胶囊进行治疗,对照1组采用冷冻治疗法,对照2组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94%,对照1组为63.64%,对照2组为81.82%,治疗组与对照1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复发率为11.76%,对照1组为66.67%,对照2组为40.00%,治疗组与对照1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局部注射平阳霉素联合口服转移因子胶囊治疗甲周疣疗效好,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 安全导丝在嵌顿性输尿管结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冯旭辉

    目的:探讨安全导丝在输尿管嵌顿性结石手术中的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49例患者均伴有患侧肾积水,其中40例有至少1次以上的体外碎石治疗史。49例合并有息肉或肉芽组织包裹。术中采用留置安全导丝的方法,行钬激光碎石治疗。结果中、下段结石41例均1次完全粉碎,术后2周复查,碎石排净率100%。上段结石8例,6例1次粉碎,术后2周复查,碎石排净率75%;2例部分结石碎片上移至肾盂,保留双J管经1次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结石排净。随访43例,随访6~18个月,肾积水均明显减轻或消失,结石未复发。结论在治疗输尿管嵌顿性结石时,在安全导丝的引导下行碎石治疗,安全性高,减少了输尿管镜手术的损伤。

  • 地佐辛在无痛胃肠镜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邹雪芹;巴珊珊;蔡汉东

    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三组,即地佐辛组(D组),采用地佐辛和丙泊酚麻醉;舒芬太尼组(S组),采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麻醉;丙泊酚组(C组),采用单纯丙泊酚诱导麻醉。观察并记录用药前(T0)、用药后(T1)、手术中( T2)、手术结束时( T3)的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血氧饱和度( SPO2)以及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并且观察记录不良反应(体动、呼吸困难或抑制、头晕、恶心呕吐、注射部位痛)的情况。结果MAP、HR三组患者在T1与T0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PO2方面:S组与C组患者在T1与T0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呼吸困难:D组与S组、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体动次数、注射部位疼痛例数、苏醒时间、恶心呕吐例数、丙泊酚用量,C组均多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地佐辛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于无痛胃肠镜的检查和治疗,且优于其他阿片类药物。

  • 雷贝拉唑钠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50例临床研究

    作者:韦海潮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钠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对照组口服拉呋替丁,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观察服药后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反酸、腹胀等伴随症状的变化,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0%(147/150),对照组为87.3%(131/150)。治疗后各组胃镜检查不同级别患者的数量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镜检查不同级别患者的数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相对少。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高血压脑出血预后分析及其治疗

    作者:郭德江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浓度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16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Hcy浓度关系;再将观察组患者按病情及预后进行分型,比较血浆Hcy浓度与病情及预后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Hcy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Hcy的浓度与脑出血患者的发病有关。脑出血患者病情程度与血浆Hcy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脑出血患者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血浆Hcy浓度有关,中、重型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率及血浆Hcy浓度明显高于轻型患者,且随患者住院时病情程度的加重,血浆Hcy浓度相应增高。血浆Hcy浓度与脑出血患者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浆Hcy的浓度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相关,表明血浆Hcy的浓度越高,预后越差。血浆Hcy的浓度到达一定高度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未愈及死亡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发病有关,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与血浆Hcy浓度相关,高Hcy血症是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浆Hcy浓度来初步判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的轻重及预后。

  • 孕中晚期短P﹣R间期检出率及转归的调查研究

    作者:李莉;王学英;秦立强;罗文杰;于芝良

    目的:探讨孕中晚期妇女短P﹣R间期的检出率、产生机制、临床意义及其转归。方法随机采集20~40岁孕中晚期妇女1340例心电图作为研究组,统计其短P﹣R间期检出率,并进行产后随访,观察其恢复情况;另随机采集20~40岁女性健康体检者140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其短P﹣R间期的检出率。结果研究组短P﹣R间期检出率10.97%,对照组检出率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产后1~6个月随访,恢复正常范围者达77.27%。结论妊娠中晚期妇女短P﹣R间期检出率明显增高,产后大部分恢复至正常范围,说明这种改变属于良性生理性改变,无明显病理性意义。

  •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庆红;张宇丽;朱文华;关亚莉;张红伟

    目的:探讨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ALHL)的听力学特征。方法对21例(21耳)ALHL患者的临床表现、听力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全部患者是单耳发病,女性患者占61.9%,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8~40岁。21例患者中,18例(85.71%)患者患病时有一定诱因;所有患者0.125~0.5kHz平均听阈≥30 dBHL,鼓室图均为A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低频反应异常,低频引出率为23.8%,耳蜗电图检查-SP/AP异常8例(61.5%)。结论 ALHL呈青年女性高发病率,生活事件可以成为ALHL的诱因,听力学指标可以作为ALHL的诊断、治疗和愈后的依据,其病因可能为膜迷路积水、自身免疫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皮质类固醇对疾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 穴位注射与火针并用治疗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182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甜甜;赵春香;邱超;郭星;石烁;王斌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与火针并用对不同程度心脾积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以及年龄、病程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治疗组穴位注射双黄连注射液,并采用火针点刺溃疡面及其周围黏膜进行治疗。对照组肌肉注射转移因子,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2。观察两组不同程度患者有效率及治疗组患者年龄、病程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重度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同年龄组及病程组患者疗效有差别。结论穴位注射与火针并用对于中、重度患者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加明显,随患者年龄增长、病程加长,疗效呈下降趋势。

  • 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道危重症患儿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周丹;许煊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PICU)呼吸系统危重症患儿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9例呼吸系统危重症患儿实施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将纤维支气管镜嵌入节段支气管中,向肺段注入生理盐水,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然后将其吸出,进行病原学诊断。结果189例患儿中,痰培养阳性56例,阳性率为29.6%,革兰阴性杆菌阳性35株,革兰阳性球菌阳性21株;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定量培养阳性80例,阳性率42.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1株,革兰阳性球菌21株,真菌8株。根据灌洗液培养结果和药敏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均好转转出PICU入普通病房。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取材于病变部位,阳性的培养结果更好地指导临床选择有效抗菌药物。

  • 某航校飞行学员眼震电图调研分析

    作者:李大鹏;李佳;张红蕾;秦贺;龚维熙;李丽;李娟;田丽娜;郑伟;周金阳;郭睿

    目的:跟踪调查某航校同一飞行学员人群连续2年的眼震电图,以判断飞行学员前庭功能的变化趋势,根据结果判断眼震电图各项目变化趋势,为防治飞机发动机噪声对高年级飞行学员前庭功能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航校2008级140名学员进行眼震电图系列检查所包含的凝视试验、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以及视动性眼震试验,连续跟踪调研2年,并根据检测结果比较2年的变化趋势。结果在调查的同一人群飞行学员中,两年间的平稳跟踪试验增益值、视动眼震试验增益值及平均慢相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接触飞机发动机噪声的高年级飞行学员人群中前庭功能受到噪声影响。

  • 院前心脏骤停患者505例心肺复苏的临床体会及其成功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小刚;高丁

    目的:总结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方法,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05例院前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资料,总结心肺复苏流程,按心肺复苏( CPR)成功与否分为复苏成功组和复苏失败组,探讨与复苏成功相关的影响。结果505例院前心脏骤停患者中41例复苏成功(8.12%),464例复苏失败(91.88%),年龄、基础疾病、复苏前心律类型、群众性的CPR、CPR开始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是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结论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应通过完善急救网络、普及急救常识、完善院前急救流程和规范化救治措施及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才能提高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 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45例临床分析

    作者:肖春月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 HT)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5例HT患者梗死面积、HT发生时间、HT发生时症状、CT表现、MRI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HT发生率为15%,大面积脑梗死占86.7%。多数为出血性梗死(HI),发生于急性脑梗死后2周左右,预后较好,少数为脑实质血肿( PH),好发于1周内,PH﹣2型发生于3天内,多有溶栓史,预后较差。结论 HT患者中心房颤动引起的大面积脑梗死占多数,应重点防治预后不良的PH﹣2型,溶栓3天内及时复查头颅CT,及早发现PH﹣2并调整治疗,减轻PH﹣2造成的不良转归。

  • 经桡动脉入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梁学刚;李志欣;王素珍;王广艳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入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经桡动脉穿刺插管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记录手术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等资料。结果34例患者,其中32例经桡动脉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4.1%,余2例改为股动脉途径。局部发生轻微血肿2例,术后3例(8.8%)桡动脉搏动减弱,无搏动消失及手部缺血事件发生。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安全可行,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患者舒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双涛;于长春;张晶;吕红艳;杨京灵;王烨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各项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相关性。方法选择10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度组44例,中度组38例,重度组27例,同期入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栓弹力图( 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 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 K)、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a角)、血凝块大强度或硬度(MA)、凝血综合指数(Cl)]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D﹣二聚体( DD)、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进行TEG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的 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TEG参数中R值和K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a角、MA、DD、FI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TEG参数中R值、K值、a角、MA、DD、FIB值差异有显著性。 R值、K值与PT、APTT呈正相关,与DD、FIB呈负相关, a角、MA值、Cl与PT、APTT呈负相关,与DD、FIB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弹力图各项参数与凝血功能具有明显相关性,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检查有利于疾病诊断及病情评估, TEG的动态监测具有检测简便、快速、敏感、重复性好的特点。

  • 中药穴位贴敷近5年临床应用概况

    作者:谢佳宏;韩淑丽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是将中草药制成各种剂型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通过中药对穴位的敏感性和刺激作用以及中药的药理作用来治疗疾病的无创痛穴位刺激疗法,是药物和穴位双重作用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1]。此方法一方面通过刺激穴位局部起到疏通经络、协调阴阳、调理气血、抵御病邪的作用;另一方面,药物可经皮肤直接吸收发挥其药理作用,使药物直达病所[2]。本文对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人体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今后中药穴位贴敷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低出生体重对生命远期代谢性疾病的影响

    作者:韩蕊;陈丽莉;石志平;周亚茹

    由于早产或宫内发育迟缓而造成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对机体代谢乃至成年期发生某些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冠心病、高血压、肾病的重要意义已日益受到重视,基于此,研究者提出了疾病的“胎儿起源假说”。本文就低出生体重对生命远期代谢疾病的影响进行综述。

  •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诊治的技术要点例析

    作者:刘晓红

    1病例简介患者,女,13天。因“咳嗽、吐沫2天,加重6小时”于2011年11月27日入本院。患者于2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咳嗽,为声咳,无痰,伴喉中吭吭音,时有吐沫,伴口周鼻根稍发青,哭闹后明显。6小时前咳嗽症状加重,且伴有气促、呻吟样点头呼吸、口周鼻根发青、鼻扇等呼吸困难表现,病程中无喘憋,无呛奶、吐奶,无发热、惊厥,无呼吸暂停,可平卧。发病以来精神反应稍弱,纳奶欠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 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诊治误区

    作者:马兰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和报道,总结急性感染性喉炎常见的诊治误区。通过分析总结,在诊断方面易在声嘶、喉鸣、呼吸困难等症状上陷入误区;在治疗上易在抗生素的使用、激素的应用以及重度喉梗阻时能否使用气管插管术等方面存在一些误区。急性感染性喉炎虽然不难诊断,治疗原则也很明确,但是仍然有一些误区需要揭示。

  • 小儿哮喘持续状态的诊治误区

    作者:杭敏

    哮喘持续状态是儿科常见危重症,通过归纳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结合临床实践,从小儿哮喘持续状态的诊断和治疗两方面,论述了常见的几个误区。通过对其诊治误区的认识,将有助于临床更准确地把握该病。

  • 肛瘘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技巧

    作者:李春雨;李玉博

    肛瘘很难自愈,一旦形成,手术仍为治愈肛瘘的有效方法。高位复杂性肛瘘由于病变位置高、管道多弯曲复杂,常有支管、深部死腔,治疗上存在难度大、复发率高、并发症和后遗症多等问题,而被国内外专家称为难治性肛瘘。无论选择何种手术,其原则是首先保护患者的肛门功能,采取无痛、微创、整形手术,尽可能少的损伤肛管括约肌,大限度地保护肛管括约肌功能,以免造成肛门失禁。对于病情复杂、再次手术不能完全避免损伤括约肌功能,从而导致大便失禁者,应该允许患者在定期随访的前提下带瘘生存,不应为盲目追求手术根治而忽视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常见诊疗误区

    作者:张忠浩;谷巍巍;刘晓红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临床表现多样化,而且少数病例是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临床上不容易早期诊断,常贻误治疗的佳时机,甚至误诊、漏诊。本文检索近5年相关文献,结合临床诊治体会,总结分析误诊原因及处理对策。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主要是依靠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对抗生素治疗的疗效进行综合判断。终明确诊断是建立在血清学检查的基础上。

  • 小儿细菌性肺炎的常见诊疗误区

    作者:李黎

    细菌性肺炎是儿科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近年来虽然抗生素不断改进升级,临床细菌感染的肺炎并未明显减少,尤其婴儿及重症肺炎均合并有细菌感染,这与临床抗生素的滥用有关。本文阐述了近年来耐药菌株的变迁,在细菌性肺炎时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及用药误区。

  • 儿童腺病毒肺炎的诊疗误区

    作者:胡彦宏

    通过复习有关儿童腺病毒肺炎的文献,结合儿童腺病毒肺炎临床特点及儿科临床医疗现状进行讨论和分析,找出儿科临床诊治儿童腺病毒肺炎中的误诊原因,提高临床的病毒快速检测手段,早期诊断合理用药,缩短病程,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治误区

    作者:王翠玲;刘晓红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患儿慢性咳嗽常见原因之一,以咳嗽为惟一或主要表现,以慢性发作性干咳为主要特征,肺部无明显阳性体征,胸部X线及肺功能检测正常,临床极易误诊。通过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提高对患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治水平。

  •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诊治误区现状

    作者:刘晓红

    综述近几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并根据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常见情况进一步总结国内本病的常见的诊治误区,以更好地提醒临床尤其基层医生准确地把握RSV的诊断治疗。

中国临床医生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3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