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泌尿科学 >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临床泌尿外科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Urology 림상필뇨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同济医院
  • 影响因子: 0.73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420
  • 国内刊号: 42-113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2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曾甫清
  • 类 别: 泌尿科学
期刊荣誉:
  • Zinner综合征临床新诊疗1例

    作者:王忠禹;鞠文;李志勤;蒋国松

    患者,男,15岁,于2015年12月8日因“尿频尿急尿痛3d”收入我院.患者于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伴左下腹胀痛不适,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明显肉眼可见血尿,未行特殊处理直来我院,门诊泌尿系彩超提示:膀胱左后方巨大囊实性包块.体格检查:外生殖器发育未见异常,双侧睾丸发育正常,阴囊部触及精索.直肠指检:前列腺未见明显增大,前列腺部触及肿物,质地软,无压痛,范围未完全触及,直肠内未触及肿物,肛门收缩力可,指套无血染.泌尿系磁共振成像(MRI)示:①左肾未见明确显示,膀胱后方可见迂曲的管状影,其内可见液体分层,向左上方延伸,上端似呈盲端,下端与膀胱无明显交通,呈尖端指向前列腺(开口似至尿道前列腺部),左肾缺如并左输尿管囊肿,精囊腺发育不良,呈多个大囊样并液平,考虑Zinner综合征.

  •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合并血友病A1例

    作者:蒋昌毅;叶枝能;王海峰;龚年东;黄津;柯昌兴

    患者,男,48岁,身高168 cm,BMI=22.因“血尿1年”于2017年6月3日入院,血友病36年病史.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右侧肾区叩痛,余查体无异常.血细胞分析:HGB 116 g/L;凝血检查:APTT 80.1 s、PT 12.8 s、TT 17.4 s、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测定19%、FⅧ抑制物阴性.腹部平片:右肾区斑片状致密影,考虑右肾结石(图1).腹部CT提示:右肾区见多发高密度结石影,大者位于右肾门区,直径1.4 cm,CT值约955 HU(图2).

  • 脂质代谢异常与肾细胞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建;杜依青;刘苗雨;王姊娟;张苏杰;徐涛

    目的:肾细胞癌(RCC)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的RCC发病率逐渐增加,所以探究RCC发病的相关因素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代谢性疾病与肿瘤的关系日益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且已有多项研究表明代谢异常与RCC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针对脂质代谢异常与RCC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重视肾癌骨转移的个体化治疗

    作者:王林辉;董毅

    随着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CC,mRCC)治疗方式的不断改进,特别是靶向药物治疗的出现,mRCC患者带瘤生存率显著提高、生存期明显延长,被公认为肾癌预后不良因素的骨转移越来越常见.mRCC患者中20%~35%会出现骨转移,并会导致病理性骨折、脊髓受压等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SREs)的发生,85%的骨转移患者生存期内至少经历2项SREs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加大治疗的难度.目前肾癌骨转移缺少指南与规范化的诊治方案,骨转移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且治疗涉及多学科,因此需要重视肾癌骨转移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采用合适的治疗方式降低患者SREs的发生率,在改善生活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期.

  • CRP在肾绞痛、输尿管结石患者并发严重上尿路感染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沈杰;顾燕青;沈俭

    目的:探讨传统免疫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在肾绞痛、输尿管结石患者并发严重上尿路感染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6年4月我院346例肾绞痛、输尿管结石患者门急诊或刚入院时测得的CRP值,采用卡方检验分析CRP组间比较,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CRP与输尿管结石并发严重上尿路感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46例肾绞痛、输尿管结石患者中,24例(6.94%)并发严重上尿路感染,其中男6例,年龄35~68岁,女18例,年龄26~85岁;CRP 2~247.37 mg/L,中位数69.57mg/L.CRP样本总体与输尿管结石并发严重上尿路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40 mg/L组与CRP>40 mg/L组并发严重上尿路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法分析:输尿管结石并发严重上尿路感染率的变异有50%可以由CRP值所解释,R0.702,R2=0.493.结论:CRP>40 mg/L输尿管结石更易并发严重上尿路感染甚至发展成尿源性脓毒症.CRP检查可为我们在门急诊工作中预测这种潜在风险提供重要帮助.

  •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内生型复杂肾囊性病变的临床探讨

    作者:董德鑫;刘广华;肖河;黄钟明;荣石;纪志刚;李汉忠

    目的:探讨肾内生型复杂肾囊性病变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2017年2月诊治的7例内生型复杂肾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超声(laparoscopic ultrasonography,LUS)协助下行LPN.男2例,女5例;年龄33~59岁,平均41.2岁;2例位于肾中部,2例位于肾上极,3例位于肾下极;囊肿直径2.5~3.5 cm,平均2.9 cm.Bosniak分型:Ⅱ型1例,ⅡF型3例,Ⅲ型2例,Ⅳ型1例.结果:本组7例患者均在LUS协助下成功进行LPN.手术时间65~110 min,平均72 min;术中出血量20~80ml,平均42 ml;肾动脉阻断时间16~24 min,平均19.2 min.手术前后血肌酐无明显变化.术后病理结果肾透明细胞癌7例,所有切缘均阴性.结论:对于位于肾实质内部的内生型复杂肾囊肿,LUS可以协助手术医师行LPN,能完整切除肾实质内部的内生型复杂肾囊性病变,无论病理结果为良性还是恶性,均达到治疗目的.

  • 肾肿瘤患者肾血管变异特点及手术方法探讨

    作者:李会兵;韩青江;李志军;郑鹏毅;徐珀;时振国;王晓辉

    目的:探讨肾肿瘤合并肾血管变异的临床特点,以及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中肾血管变异的处理方法与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我院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血管变异种类及特点,后腹腔镜手术中观察血管异常情况,并与具有正常血管的肾肿瘤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283例肾肿瘤患者中71例合并血管变异,肾血管变异患者(变异组)手术中转开放4例,肾血管正常患者(正常组)中转开放手术2例.变异组平均手术时间141 min、正常组120.6 min;变异组平均出血量178.9ml,正常组118.6 ml;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异组术后住院为8.2d,正常组为7.9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肿瘤患者血管变异率较高,血管变异增加了手术复杂性,术前明确动脉血供特点,术中仔细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夹闭肾静脉前先行阻断试验可以判断肾脏是否仍存在动脉血供,防止血管漏扎.

  • 直出式绿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作者:时俊;何华;许超;邱龙龙;贾我增;吕彬;杨学东

    目的:观察直出式绿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方法:对43例BPH患者采用直出式绿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手术方式.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有无包膜穿孔及输血、术后留置尿管及冲洗时间、术后1个月和3个月自由尿流率检查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43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平均手术用时(65±21) min,均未出现包膜穿孔,术中出血量均<10 ml,术后膀胱冲洗0.5~1.0d,术后留置尿管中位时间2d.术后随访大尿流率(Qmax)显著高于术前水平,IPSS评分显著下降.结论:直出式前列腺绿激光汽化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组织切除彻底,保留有病理组织的优势,对治疗BPH是安全有效的.

  •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预后多因素分析及术后再发膀胱癌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庆伟;张涛;文建国;陶德赏;万听想;朱文

    目的:探讨影响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的预后因素及术后再发膀胱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4例UTUC资料.随访并分析吸烟、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既往患有膀胱癌、年龄、性别、肿瘤数日、肿瘤位置、肿瘤分期、肿瘤分级、手术方式等对UTUC预后的影响,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各因素与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术后再发膀胱癌的关系.结果:T1患者5年生存率为80.0%(60/75),T2为64.6%(62/96),T3为43.8%(35/80),T4为18.9%(10/53),T1~T2与T3~T4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UTUC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因素为吸烟、既往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既往患有膀胱癌、年龄、肿瘤分期、肿瘤分级.与术后再发膀胱癌显著相关的因素是肿瘤分期、分级、肿瘤数目、输尿管镜检、是否术后膀胱灌注药物、低位肿瘤.结论:吸烟、既往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既往患有膀胱癌、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肿瘤分级是影响UTUC患者长期存活的危险因素.肿瘤分期、肿瘤分级、肿瘤数目、输尿管镜检、低位肿瘤是术后再发膀胱癌的高风险因素,术后定期膀胱灌注为保护性因素.

  • 血清学标志物在肾积水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意义

    作者:刘健男;刘亚东;杨可来尔;安瑞华

    目的:分析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等血清学标志物诊断不同程度梗阻性肾积水的敏感性及其判断肾功能预后的准确性.方法:收集近5年我院就诊单侧梗阻性肾积水并经手术完全解除梗阻3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组分析血清标志物与核素肾动态显像测得肾小球滤过率(GFR)相关性.并综合相关危险因素指标对术后肾功能恢复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意义指标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轻、中度肾积水β2-MG与GFR相关性强(r=-0.427、-0.493,P<0.01),对于重度肾积水Cys-C更具相关性(r=-0.716,P<0.01).终多因素分析示:术前Cys-C、梗阻时限、皮肾质厚度、性别是肾功能恢复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β2-MG对轻中度肾积水,Cys-C对重度肾积水具有佳诊断敏感性,术前Cys-C值高、肾皮质薄、梗阻时间长及女性患者术后肾功能不易恢复.

  • 真菌性泌尿系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钟芳灵;张玉艳;梁雄发;黄健;陈东;雷鸣;曾国华;吴文起

    目的:探讨真菌性泌尿系感染的菌群分布和药敏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确诊的真菌性泌尿系感染患者的中段尿培养阳性结果(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及临床资料.结果:从3 473份中段尿培养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真菌224株,分离率为6.45%,其中男111例,女113例,年龄16~90岁,平均(54.84±15.08)岁.常见的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共111株(49.55%),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53株(23.66%).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对所有菌株敏感率较强,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的敏感率均分别高于伊曲康唑、咪康唑和5-氟胞嘧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菌性泌尿系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临床上经验性治疗可首选氟康唑,严重感染患者考虑两性霉素B治疗,并及时根据菌株的鉴定结果及其药敏试验有效地调整治疗方案.

  • 前列腺腹侧筋膜“堤坝样”保留法对前列腺根治术后勃起功能的影响

    作者:农谦;陈凌武;雒向宁;陈俊星

    目的:探讨前列腺腹侧筋膜“堤坝样”保留法与经典保留性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NSRRP)对术后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54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行NSRRP,30例(A组),平均年龄为(61.2±8.6)岁;行前列腺腹侧筋膜“堤坝样”保留法联合NSRRP 24例(B组),平均年龄为(61.5±8.3)岁.2组患者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术前勃起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国际勃起功能评分表(IIEF-5)问卷评估,比较2组患者术后勃起功能早期恢复情况.结果:2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拔除尿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拔除尿管后即刻控尿分别为12例和14例(40.0% vs.58.3%),6个月后控尿恢复分别为28例和23例(93.3% vs.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2组IIEF≥8分者分别为10例和16例(33.3%vs.66.7%),IIEF≥12分者分别为6例和10例(20.0% vs.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腹侧筋膜“堤坝样”保留法联合NSRRP,可提高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勃起功能恢复率.

  • 低度恶性潜能多房性囊性肾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类成勇;王蔚;张伟;彭大云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潜能多房性囊性肾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其他囊性肾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方法:收集21例低度恶性潜能多房性囊性肾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其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患者男14例,女7例;年龄22~61岁,平均43岁.13例常规体检发现,其余8例因腰部不适或血尿入院.大体检查:肿瘤直径1.5~4.2 cm,界限清楚.切面呈多房囊性或蜂窝状,囊内含清亮浆液性或凝胶状液体.显微镜下囊壁衬覆单层胞浆透亮的肿瘤细胞,细胞核小,未见核仁,WHO/ISUP核分级1级17例,2级4例;衬覆细胞偶可见呈多层,或形成囊内小乳头.囊壁由薄层纤维组织构成,3例伴钙化.囊壁间可见呈簇或小巢状分布的肿瘤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PAX8和CAⅨ呈强阳性,CK、CK7、上皮膜抗原(EMA)和波形蛋白(Vimentin)部分阳性,而CD10阳性仅3例.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9例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7~216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低度恶性潜能多房性囊性肾肿瘤是2016版WHO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新更名的一个肾肿瘤,其WHO/ISUP核分级低、低TNM临床分期,预后极好,诊断时需严格把握标准.临床上需依据肿瘤部位、大小以及有无突破肾包膜等决定手术方式.

  • 肾细胞癌骨转移114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董毅;王德胜;吴震杰;刘冰;鲍一;王坚超;王卫平;徐红;王林辉;姚亚成

    目的:随着肾细胞癌(RCC)治疗方法的进步,转移性肾癌(mRCC)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骨转移及骨相关事件(SREs)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本文对RCC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RCC骨转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2月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114例RCC骨转移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资料,总结骨转移好发部位及确诊肾癌至发现骨转移时间等临床特点.结果:114例RCC骨转移患者中,男95例(83.3%),女19例(16.7%);影像学共诊断骨转移病灶218处,胸椎是常见的转移部位103处.46例患者就诊时已出现骨转移,其中33例以SREs为首发表现就诊后通过病理确诊为RCC骨转移;68例患者术后出现骨转移,平均转移时间51.5个月.所有患者肾脏原发病灶或骨转移病灶均经过病理确诊为RCC,其中87例骨转移瘤可明确RCC病理亚型,肾透明细胞癌(ccRCC) 83例,肾乳头状细胞癌(pRCC)3例,嫌色细胞癌(chRCC)1例.结论:男性RCC患者骨转移的发生率高于女性,胸椎是常见的转移部位,ccRCC是常见的病理亚型.RCC术后需要进行规范化的随访,因SREs就诊的转移性骨肿瘤患者,也应考虑到RCC可能.

  •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8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卢宪齐;雒强;丁运申;刘子豪;李刚;权昌益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Xp11.2肾癌)成人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6年11月行手术治疗的8例Xp11.2肾癌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21~70岁,平均27.7岁.病灶位于左肾者3例,右肾者5例.3例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NSS),肿瘤大径为2~4 cm,平均3.2 cm;5例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RN),肿瘤大径为4~6 cm,平均4.9 cm,1例患者同时行肾静脉瘤栓取出术.结果:8例术后病理均为透明细胞癌,免疫组化示TFE3强阳性.病理分期:T1a4例,T1a伴肾门淋巴转移1例,T1b期1例,T2期伴淋巴转移1例,T3a期1例.术后随访时间6~33个月,RN组有1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出现肺转移,术后11个月死亡.其他均无复发或转移.所有患者均未行化疗或靶向药物等辅助治疗.结论:Xp11.2肾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癌亚型,免疫组化检测TFE3表达水平是目前常用的诊断措施.Xp11.2肾癌常会引起局部淋巴结或远处器官转移,预后较差,RN是治疗该病常用的手术方式,必要时应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术.

  • 术前新辅助靶向治疗联合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治疗转移性肾癌

    作者:袁建林;杨晓剑;孟平;郑昱;张龙龙;杨波;魏迪;邢自宝;张斌;武国军;秦卫军;张更;闫飞;田春娟

    目的:对术前新辅助靶向治疗联合机器人腔镜手术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8例术前新辅助靶向治疗联合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治疗的转移性肾癌患者,对新辅助靶向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舒尼替尼组10例患者治疗前原发灶直径为(5.21±0.71) cm,治疗后为(4.36±0.82) cm,P=0.024;索拉非尼组7例患者治疗前原发灶直径为(5.14±1.13) cm,治疗后为(4.6±1.4) cm,P=0.442;接受阿西替尼治疗的1例患者原发灶直径由5.2 cm降至4.5 cm;18例患者的原发灶直径由(5.18±0.85) cm降至(4.46±1.03) cm,P=0.029.接受舒尼替尼患者治疗前肺转移灶直径为(3.44±0.19) cm,治疗后为(2.87±0.19) cm,P=0.049;接受索拉非尼患者治疗前肺转移灶直径为(3.13±0.18) cm,治疗后为(2.73±0.18) cm,P=0.141;接受阿西替尼治疗的患者肺转移灶直径由2.8 cm降至2.2 cm;18例患者的肺转移灶直径由(3.28±0.13) cm降至(2.77±0.13) cm,P=0.009.接受舒尼替尼患者肝转移转移灶治疗前为3.5 cm,治疗后为2.6 cm;接受索拉非尼的患者治疗前肝转移灶直径为4.1 cm,治疗后为3.8 cm;接受阿西替尼治疗的患者肝转移灶直径由3.3 cm降至2.2 cm;3例患者的肝转移灶直径由(3.63±0.24) cm降至(3.10±0.35) cm,P=0.278,所有接受新辅助靶向治疗的患者仅发生1~2级不良反应.所有患者接受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其中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 1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RN)1例.接受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患者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为(12.64±1.69) min.术前与术后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新辅助靶向治疗可降低转移性肾癌的原发肿瘤直径,为患者赢得行NSS时机.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具有热缺血时间短、创伤小等优势,可大限度保护患者肾脏功能,使患者长期受益.这一结论仍需要大量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 局部进展期肾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分析及风险模型建立(附75例报告)

    作者:王杰;吴震杰;刘冰;时佳子;梁小龙;董毅;王卫平;鲍一;侯建国;许传亮;孙颖浩;何屹;王林辉

    目的:分析行根治术的局部进展期(T1~2N1M0、T3~4N0~1M0)肾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探讨影响肿瘤转移、复发及患者长期生存预后的因素,建立高危肾癌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治疗、评估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肾癌专病中心2000年10月~2012年11月收治的75例局部进展期肾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记录至2018年3月1日的随访情况.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及Cox风险回归模型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男51例,女24例;平均年龄(59.5±11.5)岁;中位随访时间63个月;腹腔镜肾癌根治术16例,开放肾癌根治术59例;肿瘤平均大径(8.2±3.4)cm.所有病理类型均为透明细胞癌,其中7例伴肉瘤样分化,FuhrmanⅠ/Ⅱ级30例,FuhrmanⅢ/Ⅳ级34例,未记录分级11例.T12~N1M0期8例,T3N0~1M0期53例,T4 N0~1M0期14例;肿瘤伴肾静脉癌栓18例,伴腔静脉癌栓11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1个月,其中71.2%的患者在5年内发生远处转移;中位总生存期64个月,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6.0%、5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癌栓、Fuhrman分级与肿瘤术后转移发生率有相关性,而肿瘤大小、癌栓、Fuhrman分级、有无症状表现及肾上腺侵犯与肿瘤特异性生存有相关性.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肿瘤直径、局部淋巴结转移、肿瘤癌栓、Fuhrman分级的危险分层模型将患者分为0~3级,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风险等级越高患者转移和肿瘤特异性死亡风险越大.结论:通过建立以肿瘤大小、癌栓、核分级、区域淋巴结状态为基础的局部进展期肾癌风险评估模型,可以有效的评估这类高危肾癌患者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 经后腹腔途径治疗合并肾静脉癌栓型中晚期肾癌的初步临床观察

    作者:韩兴涛;杨凌博;李小辉;魏澎涛;吕文伟;张寒;孙建涛

    目的:研究经后腹腔途径治疗合并肾静脉癌栓型肾癌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手术安全性及肾周淋巴结转移对此类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37例肾肿瘤伴肾静脉癌栓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2例,平均年龄(53±9.6)岁.21例患者因血尿就诊时查泌尿系彩超时发现肾肿瘤合并肾静脉癌栓,16例因腰部酸胀不适主诉就诊.肿瘤位于左肾14例,右肾2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MRI检查证实肾脏肿瘤合并肾静脉癌栓形成,同时均未发现远处转移病例.所有患者完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于全麻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联合肾静脉癌栓取出术.结果:37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用时(178.0±37.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89.o±78.6) ml,4例患者术中给予术中输血治疗.术后1周内无继发出血、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肾透明细胞癌2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5例;嫌色细胞癌3例;未分类癌1例.按照TNM肾癌分期标准均属于Ⅲ期肾癌.其中12例提示癌组织侵及肾周淋巴结.术后平均随访(19.3±4.8)个月,5例患者术后因癌组织肝转移死亡,2例发生肺部转移.结论:后腹腔镜治疗合并静脉癌栓的中晚期肾癌是安全、有效的,同期存在肾门部淋巴结转移较单独肾静脉癌栓患者生存时间明显较短.

  • 术前肾动脉栓塞在大体积局部进展期肾癌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东洁;徐维锋;刘广华;谢燚;李嘉临;纪志刚

    目的:探讨肾根治性切除术前行肾动脉栓塞术,对大体积(>7 cm)局限进展期肾癌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大体积局部进展期肾癌患者49例,其中术前行肾动脉栓塞27例(栓塞组),未栓塞22例(非栓塞组).比较2组围手术期相关情况.再将栓塞组按栓塞-手术间隔时间分为长间隔组(>36 h)13例,短间隔组(<36 h)14例,比较2组栓塞后围手术期相关情况.结果:栓塞组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浓度(HGB)下降明显少于非栓塞组[(138.3±43.0) min vs.(170.9±68.4) min,P=0.048;(19.6±13.2) mmol/L vs.(28.5±19.6) mmol/L,P=0.019].栓塞组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明显多于非栓塞组[(16.5±5.3)d vs.(12.8±5.3)d,P=0.019;(4.2±1.4)万元vs.(3.1±2.1)万元,P=0.042].栓塞组中,18例(66.7%)患者诉患侧腰痛,6例(22.2%)发热,3例(11.1%)呕吐.短间隔组栓塞后疼痛、发热、总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理坏死率明显少于长间隔组[5/14 vs.13/13,P<0.001;1/14 vs.5/13,P=0.04;(13.9±4.3)d vs.(19.4±4.7)d,P=0.004;4/14 vs.9/13,P=0.004].短间隔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长间隔组[(157.9±43.4) min vs.(117.3±32.4) min,P-0.011].结论:对于大体积局部进展期肾癌患者而言,术前肾动脉栓塞为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出血量提供了条件,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左侧肾癌合并Ⅰ~Ⅱ级下腔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张帆;张树栋;田晓军;王国良;马潞林

    目的:探讨不同外科手术方式治疗左侧肾癌合并Ⅰ~Ⅱ级下腔静脉癌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3例左肾癌合并Ⅰ~Ⅱ级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参数及随访资料.本组男10例,女3例;年龄51~76岁,平均56.8岁;BMI 20.3~30.0 kg/m2,平均23.9 kg/m2;肿瘤大直径5.0~21.1 cm;平均10.3 cm;术前肌酐水平73~194 μmol/L,平均109μmol/L.应用影像学检查CT/MRI评估下腔静脉癌栓级别,应用Mayo分级对本组患者进行分级,其中Mayo Ⅰ级7例,MayoⅡ级6例;术前评估采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标准(ASA分级),本组ASA分级1级2例,2级11例.手术方法为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联合开放手术及单纯腹腔镜手术.应用Clavien分级系统对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进行评估,术后每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血常规、肾功能等,应用胸部X-ray、腹部超声及PET-CT等评估肿瘤转移及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32~573 min,平均391 min;术中出血量20~2 500 ml,平均805 ml;共7例患者需要术中输血.在13例患者中,4例直接行开放经腹左肾癌根治性切除及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9例先行后腹腔镜离断左肾动脉及游离肾脏,随后1例完全后腹腔镜下应用直线切割器处理下腔静脉癌栓,2例中转经腹腹腔镜手术行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6例中转开放手术行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术后病理结果为肾透明细胞癌10例,乳头状肾细胞癌3例,均为2型乳头状肾细胞癌.核分级Ⅱ级2例,Ⅲ级7例,Ⅳ级4例.本组5例患者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8个月,平均13个月.在随访过程中,1例术后6个月出现骨转移及肺转移进展,术后21个月因肿瘤进展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9个月和术后15个月发生肺转移,目前仍带瘤生存;其余10例规律随访未发生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左肾癌根治性切除及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是治疗左肾癌合并Ⅰ~Ⅱ级下腔静脉癌栓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选择适当的患者及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术者,行腹腔镜手术或腹腔镜联合开放手术是可行的.

  • 肾肿瘤穿刺活检在小肾肿瘤诊治中应用价值的单中心研究

    作者:李亚伟;黄后宝;卓栋;程庆水

    目的:分析肾肿瘤穿刺活检(renal tumor biopsy,RTB)诊断小肾肿瘤(small renal mass,SRM)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月经我院CT或MRI发现肾脏占位、且行B超引导下RTB的SRM患者,所有患者活检后均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或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比较穿刺活检与术后病理的诊断结果以分析二者的符合率,同时记录穿刺活检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共41例患者入组,其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24~75岁,平均56.10岁;肿瘤大径1.3~4.0 cm,平均3.1cm.RTB的诊断率为95.12%(39/41).与术后病理比较,对于恶性SRM组织学亚型诊断的总体符合率为90.91%(30/33),只有24例活检组织获得组织学分级,诊断正确率为60.61%(20/33),有4例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较活检病理升高.结论:RTB正确率较高,安全性良好,对于影像学难以诊断的SRM,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后腹腔镜肾肿瘤单纯剜除术及切除剜除方式在T1期肾癌的应用(附97例报告)

    作者:李实;于广海

    目的:介绍后腹腔镜下单纯剜除及切除剜除方式治疗T1期局限性肾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6年我院采取后腹腔镜下单纯肾癌剜除术(retro laparoscopic simple enucleation;rLSE)及切除与剜除相结合方式治疗T1期局限性肾癌9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取rLSE组37例,采取切除剜除组60例.分析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脏热缺血时间及肿瘤控制情况.结果:97例手术顺利完成,所有病例均行肾动脉阻断,无中转开放.rLSE组和切除剜除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6.83 (80~120) min和88.36(70~140) min;平均热缺血时间(WIT)分别为19.82(14~27) min和25.84(13~28)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5.75(40~90) ml和78.47(50~150) ml.rLSE组术中均无集合系统损伤,行单层肾脏缝合.切除剜除组术中有1例损伤集合系统,给予双层肾脏缝合.两组均无肾蒂血管损伤,术后均无尿瘘及动静脉瘘.中位随访29.6(4~58)个月,术后均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由于早期局限性肾癌假包膜的存在及其完整性,使得腹腔镜下单纯肾肿瘤剜除术及切除剜除方式在治疗早期局限性肾癌上技术可行,其肿瘤学预后可靠.当肿瘤直径较大时,除非在迫切需要保留肾单位或肾肿瘤评分较低的病例中选择性应用该项技术.

临床泌尿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7 08 09 1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