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

实用癌症杂志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 실용암증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1-5930
  • 国内刊号: 36-110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37
  • 曾用名: 江西肿瘤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癌症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江西
  • 主编: 黄欧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肺功能综合量化评估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国仁;戴建华;刘晓峰;陈光辉;苗福禄;何炳虹;邵仲凡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肺功能综合量化评价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常规肺功能检测、临床肺功能试验以及影响肺功能的高危因素3个方面进行综合量化评价.总分10.0~12.0分属正常肺功能,9.5~6.5分属临界肺功能,<6.5分属异常肺功能.结果本组45例中,属肺功能正常者36例,发生呼吸衰竭1例,占2.78%;属肺功能临界者7例,发生呼吸衰竭5例,占71.43%;属肺功能异常者2例,均不宜手术.结论对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进行生理性肺功能综合量化评价,是合理选择和扩大手术适应证、指导围手术期处理和预测预后的1项较合理而明确的指标,有重要而实用的临床意义.

  • 幽门螺杆菌分离株感染和分布特征的研究

    作者:乔文;胡家露;马丽;彭道荣;孙怡群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临床分离株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感染和分布特征.方法收集多种上消化道疾病的活检标本,进行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应用统计学分析其阳性率与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同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的聚合酶链反应(RAPD-PCR)技术进行Hp指纹分析.结果238例上消化道疾病活检标本共分离出Hp菌株172株,阳性率为72%.其中胃癌56株(58%),慢性浅表性胃炎31株(89%),慢性萎缩性胃炎69株(81%),伴肠上皮化生23株(79%),伴异型增生15株(75%),胃溃疡16株(76%).所有标本中有12例分离出24株Hp菌株,其中3例6株具有相同的指纹(25%),余9例18株指纹特征不相同(75%).结论西安地区Hp感染是胃炎的常见病因,与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同时指纹分析表明该地区人群中以胃窦、胃体感染不同菌株者多见,可能存在着多菌株感染现象.

  • 核素骨显像与X线摄片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评价

    作者:杨健;苏敏;萧亚景;李鹏;刘秀芊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核素全身骨显像和X线影像特征,评估核素显像在M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多发性骨髓瘤的核素骨显像与X线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核素全身骨显像阳性率为67.9%(188/277个).共发现病灶188个(31例).X线摄片诊断阳性率为70.8%(196/277个),共发现病灶196个(33例).2种显像的诊断符合率为38.6%(107/277个).对全身受累骨髓病灶多少的检出顺序,核素骨显像为肋骨(23.9%)、腰椎(17.6%)、颅骨(16.5%)、胸椎(14.4%)、肩胛骨(8.5%)、下肢(7.9%)、上肢(1.6%).而X线为颅骨(18.4%)、腰椎(17.9%)、肋骨(17.3%)、胸椎(14.8%)、下肢(9.2%)、肩胛骨(6.6%)、上肢(4.6%).表明肋骨对核素显像更敏感;X线则更适于颅骨病变的检查.结论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核素全身骨显像与X线摄片同等重要,两者不能相互取代,只能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诊断优势.

  • SDH型吻合器与传统手工行食管胃吻合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范扬航;刘敦序;吴智勇;谭黎杰

    目的比较应用SDH型吻合器与手工行食管胃胸内吻合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总结1997年8月~2000年8月行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应用SDH型吻合器行食管胃(或食管空肠)胸内吻合468例的临床疗效,并与1994年8月~1997年7月临床资料相近的手工吻合435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吻合器吻合和手工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0.2%(1/468)和3.0%(13/435),有显著性差异(P<0.05);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0.6%(3/468),4.8%(21/435),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工吻合因吻合口瘘而死亡的占15.4%(2/13).结论应用吻合器和提高手术技巧,可使食管胃胸内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及狭窄发生率降低至很低水平,吻合器吻合的吻合口光滑、柔软,患者进食早.

  • LFP、HLF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殷建林;吉学源

    目的观察比较LFP方案和HLF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1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LFP组及HLFP组,治疗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评价.结果LFP组29例,有效率为44.8%,其中复治患者18例,有效率为27.8%.HLFP组32例,有效率为59.4%,其中复治患者22例,有效率为59.1%.2组总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对复治患者,HLFP组疗效显著高于LFP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大致相近.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口腔粘膜溃疡、骨髓抑制、腹泻等.结论LFP方案及HLFP方案对晚期胃癌均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对复治患者,HLFP方案更为理想.

    关键词: 晚期胃癌 化疗 疗效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表达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清勇;王彦刈;吴玉泉;马炬明;周建英;沈企周;叶剑锋;郑筱祥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表达进行荧光免疫检测,通过自身对照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n=20)及肺部良性病变组(n=25)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D44在3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5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良性病变组(P<0.01).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CD44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4表达显著高于手术后(P<0.01);肺癌伴淋巴结转移者CD44表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P<0.01);Ⅲ、Ⅳ期和Ⅰ~Ⅱ期之间CD44的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肺癌组织学分级与CD44表达有明显相关性(P<0.05或P<0.01);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4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结论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肺癌负荷状况、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 原发性脾占位性病变

    作者:王成锋;邵永孚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流行病学、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58年8月~1999年12月收治的31例原发性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脾脏占位性病变按其发病频率高低依次为:脾海绵状血管瘤(32.3%)、脾血管肉瘤(19.4%)、脾局限性充血(12.9%)、脾囊肿(9.7%)、脾结核(6.5%)、脾局限性纤维化(3.2%)、脾血肿(3.2%)、脾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3.2%)、脾动脉瘤伴钙化(3.2%)、脾肉芽肿样病变(3.2%);其中良性病变占80.6%,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以影像学诊断为主,单一影像诊断技术误诊率高(48.4%),多种影像诊断技术的联合应用很重要;鉴别诊断主要是癌瘤患者随诊过程中发现的原发性脾占位性病变与脾转移瘤的区别.手术是治疗脾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手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7%,其中以感染性并发症为主.结论脾脏以良性占位病变多见,诊断采用多种影像技术的联合应用效果好,治疗以手术为主,并尽量保存脾脏组织和功能.

    关键词: 脾脏 肿块 手术 并发症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癌胚抗原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作者:刘金林;肖谷欣;何韵彬

    目的探讨HBsAg、CEA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所医院1990年1月~1995年12月间收治的582例结直肠癌的病例资料,并对其HBsAg、CEA进行测定,分别观察它们与肝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HBsAg阳性者肝转移率明显低于HBsAg阴性者(P<0.05);CEA阳性者与CEA阴性者的肝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EA阳性者的5年生存率(31.3%)明显低于CEA阴性者(84.2%)(P<0.01).结论结直肠癌很少转移至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肝脏,CEA不能作为判断结直肠癌肝转移倾向的指标,但可以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 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肝癌患者IL-12、IFN-γ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焰;周平;田德英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及γ-干扰素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0例慢性乙型肝炎、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2及γ-干扰素浓度,并以20例正常献血员作对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水平升高,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慢性乙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γ-干扰素水平均轻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原发性肝癌术后成活者的术前血清白细胞介素-12及γ-干扰素水平较恶化者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白细胞介素-12和γ-干扰素均参与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γ-干扰素更适宜作为原发性肝癌预后判断的1项指标.

  • 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放射治疗48例宫颈癌的病理学研究

    作者:万美珍;周蓓蓓;陈志昌;蒋鹏程;杨宇星;史永娟

    目的探讨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行单纯根治性放疗的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在行直线加速器体外照射加高剂量后装腔内放射治疗后,对放射线的反应程度,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放射治疗前宫颈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PI).结果鳞癌41例中,呈Ⅲ级放疗反应者占70.7%(29/41),腺癌7例中,呈Ⅲ级放疗反应者占28.6%(2/7),有显著性差异(P<0.05).PI≥30%者5年生存率为40.0%,PI<30%者5年生存率为76.9%(P<0.01).结论从病理学角度分析宫颈癌治疗的近期疗效再联合PCNA的检测,有利于预后的判断.

  • 抗忧郁焦虑药对癌症患者忧郁焦虑情绪的影响

    作者:赵燕;汪森明;张积仁

    目的了解抗忧郁焦虑药物对进行常规治疗的癌症患者焦虑、忧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39例伴有焦虑忧郁的肿瘤患者,在常规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忧郁焦虑药物百优解治疗,用药方法为每日口服百优解20 mg,共6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HAMA、HAMD量表总分、因子分和减分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从第2周开始患者焦虑、忧郁情绪有所改善,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第6周时焦虑、忧郁情绪改善有效率分别为74.36%和76.92%.结论伴有焦虑、忧郁的肿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抗忧郁焦虑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和忧郁情绪,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希罗达作为二线药物治疗晚期乳腺癌10例报告

    作者:张频;董梅;冯奉仪

    目的观察希罗达作为二线药物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0例具有可测量病灶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希罗达(2510 mg/m2,每天1次,连服14天,21天为1个周期)单药治疗2~4个周期.所有患者既往均接受过1种以上化疗方案的化疗,其中7例患者接受过阿霉素和(或)紫杉醇治疗.结果10例患者中3例接受了希罗达2个周期化疗,7例完成4个周期化疗.PR 3例,MR 1例,SD 1例,PD 5例.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皮肤色素沉着、厌食、疲劳和腹泻.Ⅲ度不良反应仅见于少数患者,其中腹泻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总胆红素升高4例.结论希罗达作为二线药物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较轻,有望成为紫杉类或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乳腺癌患者的理想治疗药物.

    关键词: 希罗达 晚期乳腺癌
  • 化疗和胸腺肽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活性细胞的影响

    作者:陆紫敏;顾凤英;申远;吴金莺

    目的观察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探讨胸腺肽对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化疗加胸腺肽治疗组(A组)和单纯化疗组(B组)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化疗前恶性血液病患者各项免疫活性细胞表达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A组的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B组,A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受到明显抑制,胸腺肽能明显增强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尤其是对NK细胞,它是1种低毒高效的生物反应调节剂.

  • 影响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病理因素分析

    作者:王永岗;汪良骏;张庆斌;刘向阳;张汝刚;张大为

    目的分析影响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病理因素.方法对243例单纯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1、T2、T3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48.6%和39.7%,明显高于T4患者的5年生存率(18.2%);有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为16.4%,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51.9%)P<0.01);低分化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6.2%,明显低于高分化肿瘤患者(50.0%)P<0.01;Ⅱb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Ⅲ期患者相近,但明显低于Ⅲa期患者;肿瘤长度和淋巴结转移个数与预后的关系不大.结论影响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因素有肿瘤外侵、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因此合理有效地清扫淋巴结是延长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键.

  • 粘质沙雷氏菌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作者:顾建庆;陈嘉禄;廖美琳

    目的探讨粘质沙雷氏菌苗(S311抗癌菌苗)胸腔内注射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4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内注射S311抗癌菌苗0.32~0.96 mg后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外周血免疫指标变化.结果S311抗癌菌苗胸腔内注射治疗有效率为90.0%,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75.0%)和胸痛(15.0%).外周血CD3+、CD4+、CD4+/CD8+未见明显增高,吞噬细胞指数明显增高,P<0.05.75%患者Kps评分增高.结论S311抗癌菌苗胸腔内注射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长安;孙武;邵玉霞;李卓;贾廷珍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AP法及LDH释放法,对57例大肠癌患者和33例正常人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大肠癌患者CD4+细胞值、CD4+/CD8+比值下降且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CD8+细胞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这种变化随临床分期期别的增高更加显著(P<0.05);化疗后CD4+细胞值、CD4+/CD8+比值的下降和NK细胞活性的降低及CD8+细胞值的增高更为突出(P<0.01);术后发生转移的患者,CD4+细胞值、CD4+/CD8+比值下降及NK细胞活性下降,CD8+细胞值再回升.结论大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紊乱,并随病情进展及肿瘤转移而加重.切除肿瘤有助于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化疗时辅以免疫治疗是必要的.

  • 细胞同步化对肿瘤坏死因子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侯敢;黄迪南;祝其锋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时相对肿瘤坏死因子(TNF)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胸腺嘧啶核苷(TdR)双阻断法将培养的Hela细胞同步化,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染色,分析同步化的Hela细胞和正常培养的Hela细胞对TNF(加放线菌酮增效)诱导凋亡的敏感性.结果同步化Hela细胞较正常培养的Hela细胞对TNF诱导凋亡的敏感性增强.结论TNF诱导Hela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有关.

  • TNF-α、VP-16联合诱导人结肠癌细胞凋亡株SW480细胞及其bcl-2表达的研究

    作者:周志宏;沈志祥;罗和生;余保平;谭诗云;于皆平

    目的研究TNF-α、VP-16联合诱导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细胞凋亡及其对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末端标记法(TNUEL)检测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情况;采用MTT法检测TNF-α、VP-16对SW480的细胞毒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3000U/ml的rhTNF-α及不同浓度的VP-16作用于SW480细胞48 h后能够抑制SW-480细胞生长,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联合应用TNF-α、VP-16作用于SW480细胞48 h后,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免疫组化结果检查显示,随着VP-16浓度的增加及与TNF-α联合作用,bcl-2基因表达阳性的细胞百分率逐渐降低.结论联合应用TNF-α、VP-16有协同诱导SW480细胞凋亡及抑制bcl-2基因表达的作用.

  • 5-Fu与IFNα-2b联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肿瘤反应率和毒性:6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

    作者:邹鸿志;郁宝铭;黎才海;舒味冰;赵任

    目的评价IFNα-2b对5-Fu(或5-Fu+FA)治疗晚期大肠癌的肿瘤反应率和毒性的颖响.方法共检索出符合入选标准的6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826例患者的肿瘤反应率和毒性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5-Fu(或5-Fu+FA)+IFNα-2b治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的肿瘤反应率较5-Fu(或5-Fu+FA)治疗者低[20.9%:29.7%,OR=0.66,95%可信限(CI)为0.48~0.91,P=0.01];毒性分析表明,IFNα-2b加重5-Fu(或5-Fu+FA)引起Ⅲ、Ⅳ级血液毒性(P<0.01)和发热(P=0.04)的发生.结论IFNα-2b不仅降低了5-Fu(或5-Fu十十FA)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而且加重毒性,不宜临床推广使用.

  • 环孢霉素A、他莫昔酚对耐药细胞系K562/DOX多药耐药逆转作用的研究

    作者:梁延春

    目的寻找有效的多药耐药联合逆转剂.方法以他莫昔酚与环孢霉素A作为耐药逆转剂,采用MTT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观察他莫昔酚与环孢霉素A对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株K562/DOX的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结果他莫昔酚与环孢霉素A均可增强阿霉素(DOX)对K562/DOX的细胞毒作用,两者有联合协同作用,逆转倍数为单用药的9倍,超过单用2倍剂量的逆转效果.结论他莫昔酚与环孢霉素A都是有效的多药耐药逆转剂,两者联合的协同作用更为显著.

  • 32P照射对Hela细胞杀伤效应的研究

    作者:冯惠茹;田嘉禾;张锦明

    目的研究在不同照射条件下肿瘤细胞生物学效应的特点及不同剂量与时间组合方式对肿瘤细胞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体外培养,制作32p放射性贴片照射细胞,通过观察照射后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研究不同剂量、剂量率、照射时间的细胞放射反应特点.应用克隆形成率和细胞群体倍增大小评价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单次照射显示Hela细胞的剂量、时间、剂量率的阈值特点.照射时间在2h以上、剂量和剂量率分别大于148.00MBq·h、2.78 MBq·h才可以有效抑制Hela细胞增殖;总剂量一定时,一定范围内增加照射时间,细胞总体增殖数目减小.分次与单次照射的比较显示,分次照射组克隆增殖率明显低于单次照射组(P<0.05),间隔4h的分次照射方案细胞杀伤效率高.结论32pβ射线照射Hela细胞的生物反应具有剂量、时间、剂量率的阈值特点.在一定剂量、一定剂量率范围内延长照射时间,可以更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在现有的剂量范围内,一定总剂量、小剂量分次照射可以产生与单次照射相近或更大的细胞杀伤效应.

  • CYFRA21-1检测在食管鳞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忠恒;钱永跃;刘增礼;杨辰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21-1)在食管鳞癌中的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放射法(IRMA)检测35例食管鳞癌患者血浆中的CYFRA21-1、SCC抗原及CEA的浓度,研究其浓度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比较27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的浓度变化.结果在35例食管鳞癌患者中,20例CYFRA21-1阳性(>3.5ng/ml),其特异性、敏感性及正确性分别为100.0%,57.1%,66.7%,联合检测CYFRA21-1及SCC抗原,其敏感性可达77.1%;术前与术后相比,CYFRA21-1血浆浓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CYFRA21-1血浆浓度呈梯度下降;CYFRA21-1血浆浓度与食管鳞癌的临床病理因素相关(肿瘤大小、肿瘤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及切除率).结论CYFRA21-1是食管鳞癌的有效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CYFRA21-1和SCC抗原对于判断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CYFRA21-1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 3种丹参制剂对Bel-7402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李庆彦;李春忠;黄智武;罗远英;韦光刚;梅桂色

    目的研究丹参不同成分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不同丹参制剂对Bd-7402细胞和人外周血干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细胞计数和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丹参制剂对Bel-7402细胞增殖和甲胎蛋白分泌的影响.结果丹参酮ⅡA对Bel-7402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5.96±2.46)μg/ml和(23.70±15.33)μg/ml;丹参浸膏的IC50值则为(95.20±17.38)μg/ml和(142.24±36.51)μg/ml;丹参注射液对2种培养细胞的生长均有支持和保护作用.丹参酮ⅡA和丹参浸膏虽可抑制Bel-7402细胞的增殖,但不影响甲胎蛋白的分泌量.结论丹参酮ⅡA和丹参浸膏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丹参注射液则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 基膜层粘蛋白和Ⅳ型胶原表达与喉乳头状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作者:肖芹;顾学文;成自鸣;吴晓华

    目的探讨喉乳头状瘤及其癌变组织基膜中层粘蛋白Laminin(LN)和Ⅳ型胶原(CⅣ)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喉息肉、23例喉乳头状瘤、12例喉乳头状瘤恶变组织中LN、CⅣ的表达.结果在喉息肉、喉乳头状瘤、喉乳头状瘤癌变各组间LN、CⅣ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喉乳头状瘤恶变患者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间、3年以上生存组与0.5年内死亡组间LN、CⅣ表达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LN、CⅣ的表达与喉乳头状瘤的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有关,LN、CⅣ的表达可作为评估喉乳头状瘤是否有癌变潜能及癌变者预后的指标.

  • 放射免疫治疗中的反剂量率效应现象

    作者:丁勇;关志伟;田嘉禾;冯惠茹;丁为民

    目的研究小剂量多次放射免疫治疗(RIT)的抑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采用不同剂量和不同给药方式治疗高度恶性小鼠肺腺癌.观察治疗前后小鼠的体重减轻量,治疗后小鼠的瘤重,肺转移结节数.用体外培养方法,不同剂量的放射性贴片紧贴细胞生长面照射.照射后不同时间点计算克隆形成率,绘制剂量一生存曲线,细胞周期分布情况.并进行SA-β-gal染色,计算代表老化表型的染色阳性率.结果接种后第7天给药,各治疗组抑瘤效果均高于对照组;1.85、3.33、4.81 MBq多次给药组抑瘤效果优于0.37 MBq多次给药组和11.10 MBq单次给药组(P<0.05);剂量一生存曲线表明,18.5 MBq组的细胞杀伤效果优于74.00MBq组;其照射后细胞周期改变主要表现为G2期阻滞.等剂量率照射SA-β-gal染色阳性率随剂量加大而增加(P<0.05);而等剂量时小剂量率照射SA-β-gal染色阳性率反而增加(P<0.05).结论分次小剂量RIT疗效优于单次大剂量RIT;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小剂量RIT可以起到优于大剂量RIT的抑瘤效果.表现出反剂量率效应;小剂量率辐射诱导细胞老化比大剂量率辐射更有效.

  • 胃癌组织中CASP-3和bcl-xl表达的研究

    作者:林万隆;陈强;李定国;孙培龙;周汉高;陈崇稼;陈伟华

    目的探讨胱氨酸蛋白酶-3(CASP-3)和bcl-xl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及CASP-3与bcl-xl表达相互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人胃癌组织中CASP-3和bcl-xl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胃粘膜上皮和胃癌组织中CASP-3的阳性率分别为96.0%(48/50)、70.0%(35/5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胃粘膜上皮和胃癌组织中bcl-xl的阳性率分别为42.0%(21/50)、66.0%(33/5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ASP-3和bcl-xl的表达与胃癌的预后指标(如组织学类型,TNM分期等)明显相关(P<0.05),但CASP-3与bcl-xl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人胃癌组织中CASP-3的表达较低而bcl-xl的表达较高.CASP-3低表达和bcl-xl的高表达导致的细胞凋亡异常降低及增生过度,可能是胃癌的发病原因之一.CASP-3与胃正常粘膜及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关.CASP-3和bcl-xl的表达对判断胃癌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的价值.

  • 促胃液素拮抗剂生长抑素对人大肠癌细胞作用的研究

    作者:谢尚奎;吴印爱;刘献棠;刘军;何双梧

    目的研究促胃液素拮抗剂生长抑素对促胃液素促大肠癌细胞生长作用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促胃液素拮抗剂治疗大肠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3H-TdR摄入法在体外检测大肠癌细胞株SW480及25例原代培养的人大肠癌细胞DNA的合成(cpm值)情况.结果5肽促胃液素(PG)组SW480细胞及原代培养高、中、低分化腺癌细胞cpm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8肽生长抑素(SMS)组cpm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G+SMS组cpm值均明显低于PG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促胃液素拮抗剂生长抑素不仅对大肠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而且还具有抑制促胃液素对大肠癌细胞的促生长作用.

  • 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与p53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琳;董跃兰;杨慧;张会华;麻新梅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细胞凋亡与p53蛋白表达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分析这些指标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类型和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DNA末端转移酶介导的Bio-dUTP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及HE染色,对细胞凋亡与p53蛋白表达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原位观察和相关性研究.结果6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并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及p53蛋白表达增强而降低.64例子宫内膜癌中30例(46.9%)p53蛋白呈阳性表达,阳性细胞含量随肿瘤恶性程度升高而增加,对照组均呈阴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高于对照组,并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及p53蛋白表达增强而增加.结论子宫内膜癌p53蛋白表达和功能异常与其细胞增殖及凋亡失衡有关.

  • 顺铂加热后的抗癌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邹丽娟;董志

    目的探讨顺铂(DDP)加热后对肝癌细胞的毒性,温度与DDP杀伤力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台盼蓝排染法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法.结果DDP对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力,其IC50值为0.57μg/ml.当DDP(2.0μg/m1)温度为45℃时,药物作用24 h后,细胞总数分别是对照组、45℃单热组、单药组的12.3%、24.5%和44.0%,提示一次性加热DDP至41℃以上可明显提高其抗癌能力.结论加热增强了DDP的细胞毒性,两者之间有着协同增敏作用,阻滞细胞周期是其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 P-gp、p53与c-erbB-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韩军;贾晓娟;许良中;朱雄增;张泰明;朱伟萍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gp、p53与c-erbB-2蛋白的表达水平、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82例手术切除乳腺癌组织中P-gp、p53及c-erbB-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gp、p53及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7%、13.4%和54.4%;P-gp与p53蛋白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c-erbB-2蛋白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P-gp表达在不同年龄、不同病理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gp阳性组和P-gp阴性组5年无瘤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具有多药耐药性;p53蛋白表达与P-gp表达有相关关系.

  • MMP-2、VEGF、CD44V6、E-c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骆新兰;林华欢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44拼接异构体(CD44V6)、上皮钙粘附蛋白(E-c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LAB法对45例大肠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取10例大肠腺瘤样息肉和8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作对照.结果大肠癌Dukes A、B期和C、D期MMP-2、VEGF、CD44V6、E-c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2%(4/22)、63.6%(14/22)、27.3%(6/22)、100.0%(22/22)和91.3%(21/23)、78.3%(18/23)、87.0%(20/23)、69.6%(16/23);对照组MMP-2、VEGF、CD44V6、E-cd的阳性表达率为5.6%(1/18)、33.3%(6/18)、5.6%(1/18)、100.0%(18/18).Dukes C、D期和A、B期的MMP-2、CD44V6和E-cd的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VEGF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癌与对照组间MMP-2、CD44V6和VEGF的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Dukes C、D期和对照组间E-cd的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MP-2、CD44V6与大肠癌的分期和转移密切相关;E-cd、VEGF与转移无明显关系.

  • 胃平滑肌肉瘤7例诊治分析

    作者:应仲华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例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46~78岁,平均58岁.主要症状:上腹部疼痛、腹胀5例,黑便4例,扪及腹部肿块4例.肿瘤部位:位于胃体4例、胃窦3例.胃内型2例,胃外型2例,胃内外型3例.5例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发现有异常者4例,3例经内镜检查均见胃壁局部有异常;CT检查4例,2例诊断为胃平滑肌瘤,2例诊断为后腹膜肿瘤.行胃大部分切除术6例,1例病灶未能切除,腹腔内置化疗泵.

  • 微波、注射并支架置入联合治疗食管癌癌性狭窄

    作者:赵发云;李建东;李增山;周叙叶

    1997年11月至1998年10月,我们对32例晚期食管癌食管狭窄患者,在内镜下行微波和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待食管再通后,再行支架置入治疗.经三者联合治疗后,管腔再通维持时间长,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斯奇康与顺铂联合胸腔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作者:曾凡军

    1998年6月至1999年10月,我们应用免疫调节剂斯奇康与顺铂联合胸腔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5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3岁(30~73岁).均为经胸膜活检病理学和细胞学证实为由恶性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无明显心脏及肝肾功能损害,积液量可以测定,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Karnofaky评分均>50分.52例患者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2例(腺癌27例,鳞癌15例),小细胞肺癌3例,乳腺癌胸膜转移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4例,其他恶性肿瘤胸膜转移1例.患者放疗、化疗均已停止4周以上.患者随机分成2组:斯奇康+顺铂组27例,顺铂组25例.

  • 乳腺癌术后合并胸腔积液36例临床分析

    作者:纪春祥;王淑英;彭宪忠;刘丽华

    乳腺癌术后合并发胸腔积液是乳腺癌患者的晚期表现,其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我们自1989年4月至1999年12月对我院收治的36例乳腺癌术后合并胸腔积液患者,分别采用胸腔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和综合治疗,并比较其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胸腔积液
  • 促吞噬肽促进体内生成一氧化氮的抗肿瘤实验研究

    作者:易坚;邹志森

    脾脏是体内大的免疫器官,脾内产生的脾脏因子促吞噬肽(tuftsin)有着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1].巨噬细胞在淋巴因子诱导下生成的一氧化氮(NO)是1种重要的细胞毒效应分子[2].本实验通过观察tuftsin、NO与肿瘤生长之间的关系,探讨tuftsin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 阴道脱落细胞可疑样本初筛标准在子宫颈癌普查工作中的意义

    作者:刘俐敏;孔道彰;姚建华

    咸宁医学院工作人员在子宫颈癌普查工作中(1973年~1977年),普查了已婚妇女38 318名,查出子宫颈原位癌和浸润癌共106例,可疑癌19例,Ⅱ度不典型增生41例.随后追踪复查,在可疑癌和Ⅱ度不典型增生以及前2次定为巴氏Ⅲ级的对象中,34例确诊为宫颈癌,其中28例属于初筛Ⅲ级的对象.由此说明在普查中拟定实施的初筛诊断可疑样本(即巴氏5级分级法中的Ⅲ级)的条件基本上是合理的.

    关键词: 脱落细胞 子宫颈癌
  • 104例肺癌癌性胸腔积液临床治疗报告

    作者:胡宏年;陈焕朝;杨业芳

    我院自1995年12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104例,将其分为综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现将2组胸腔积液的疗效对比分析如下.

  • 博宁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小飞

    恶性肿瘤晚期骨转移的发生率高达20%~70%[1],其中乳腺癌是常见的原发肿瘤.自1997年7月至1999年8月,我们应用新一代骨吸收抑制剂博宁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12例,现报告如下.

  • 手术加双路化疗综合治疗胃癌56例分析

    作者:任统伟;李君旺;任统庆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6例胃癌中,男性39例,女性17例.年龄37~68岁,中位年龄56岁.病理类型及病理分期:腺癌41例,粘液腺癌9例,印戒细胞癌6例;根据1989年5月日内瓦国际会议上UICC颁布的TNM新胃癌分期法,工期4例、Ⅱ期14例、Ⅲ期38例.

  • 微波组织凝固治疗舌癌、口底癌37例分析

    作者:罗智辉;孔令言;李毅刚

    以往,微波辐射多用于肝癌等疾病的治疗[1].近年来已逐渐用于口腔癌的治疗,但有关这方面的文献报道较少.1995年3月至1998年6月,我们应用微波组织凝固方法治疗舌癌、口底癌共3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 贲门癌经腹切除128例分析

    作者:张建新;邓光武;周磊;王华兵;徐元涛

    1985年7月至2000年6月,我院外科经腹行贲门癌切除术128例,现报告并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8例中,男性96例,女性32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56.8岁,近端胃切除、食管与远端胃吻合88例,全胃切除、空肠代胃、食管空肠吻合40例.其中吻合器吻合86例,手工吻合42例.

  • 胃癌与胃良性疾病组织中Cu、Zn、Mo含量的比较

    作者:王际长;王惬

    微量元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资料也表明某些微量元素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我们对胃癌和常见胃良性疾病胃粘膜组织中铜(Cu)、锌(Zn)、钼(Mo)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关键词: 胃癌 微量元素
  • 食管癌贲门癌淋巴结转移74例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覃忠卫;郭正恒;陈宏明;邓又华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我院1990年12月至2000年12月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74例,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 低剂量分割治疗少儿脑干肿瘤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聂青;康静波;李方明;张丽平;袁卓庭;杨平

    1998年9月至1999年11月,我们对8例脑干肿瘤少儿患者,采用低剂量分割放射治疗,疗效不佳,现分析报告如下.

  • 支气管腺瘤14例临床分析

    作者:任淑华;周立君

    支气管腺瘤是1种低度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多见于中青年人.我院自1988年9月至2000年9月共收治支气管腺瘤14例,现报告如下.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大肠癌的关系

    作者:范应方;聂晶;黄宗海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或血管调理素(vasculotropin),是1种特异性作用于内皮细胞的多功能因子,不仅与胚胎发育、创伤修复、骨形成改建等生理性过程有关,而且与心血管疾病、缺血缺氧性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炎、风湿性关节滑膜炎等病理过程,尤其是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肿瘤生长、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就其结构、生物学特性、与大肠癌的关系及治疗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 DNA引物酶的结构与功能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志铭;管忠震;刘宗潮

    DNA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DNA的2条链都能作为模板,同时合成2条新的互补链.以复制叉向前移动的方向为标准,1条模板链是以3′-5′走向,其对应的子链DNA能以5′-3′方向连续合成,称为前导链(1eading strand);另一条模板链是以5′-3′走向,其子链DNA也是从5′-3′方向合成,从而在复制叉移动相反的方向形成许多不连续的DNA片段,后连接形成1条完整的DNA链,该链称为后滞链(1agging strand).

  • 经腹、骶直肠癌联合切除4例报告

    作者:黄国荣;谌金树;黄凯

    1995年12月至1997年11月,我们采用经腹、骶联合切口对4例直肠癌患者进行了保肛手术,保留了患者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 带膜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癌性食管气管瘘4例报告

    作者:罗伟炎;张小华

    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食管癌所致吞咽因难和食管、气管瘘的有效方法.自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国产记忆金属带膜支架对4例癌性食管气管瘘的患者进行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腹膜恶性间皮瘤1例报告

    作者:游新茂;陈勇杰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5岁,已婚.因腹胀、消瘦、乏力11年于1999年9月20日人院.1年前,出现腹胀、午后低热、盗汗、月经紊乱症状,并随之出现消瘦、乏力,当地医院未能作出明确诊断.

    关键词: 腹膜 恶性间皮瘤
实用癌症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