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

实用癌症杂志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 실용암증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1-5930
  • 国内刊号: 36-110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37
  • 曾用名: 江西肿瘤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癌症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江西
  • 主编: 黄欧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管春鸾

    目的 探讨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患者和10例子宫高度富于细胞平滑肌瘤(HCL)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高倍显微镜和免疫组化法进行观察,并将2组患者之间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例子宫内膜间质瘤患者中,有8例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2例为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GESS).在8例LGESS中有3例肿瘤为息肉状且进入宫腔, 5例肿瘤为基层中或浆膜下独立结节,且呈膨胀性发展,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模糊,肿瘤直径为3~7 cm,质地细腻,多呈灰黄、灰白色,无出血性倾向,核分裂像为1~4个/10HPF,其中有1例伴随子宫平滑肌瘤.在2例HGESS中,1例呈息肉状进入宫腔,另1例与LGESS相似,切面为灰黄色,切片细腻且伴随大量出血坏死,核分裂像>9个/10HPF.HCL的直径为2.5~10 cm,实性且肿瘤组织呈灰白色,质地不细腻也不粗糙,中等水平.免疫组化SP法检测发现,ESS肿瘤细胞CD10、SMA、MSA以及Desmin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30.0%、30.0%和20.0%,而HCL肿瘤细胞CD10、SMA、MSA以及Desmin的阳性率分别为30.0%、100.0%、100.0%和100.0%,2组间各抗体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具有特殊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可向平滑肌分化.CD10、SMA、MSA以及Desmin的联合检测是诊断和鉴别ESS与HCL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下肢骨肿瘤患者术后下肢微循环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萧国凤;吕浩

    目的 研究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下肢骨肿瘤患者术后下肢微循环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下肢骨肿瘤行择期手术患者108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纳入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采用同样的麻醉方法,术后镇痛观察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且于术后4 h、24 h、48 h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麻醉前30 min、切皮后2 h、术后4 h、24 h、48 h免疫功能指标(CD4+、CD8+、计算CD4+/CD8+比值)以及术前、术后48 h踝肱指数(ABI)、足背动脉血流量;术后首次排便、排气时间.结果 术后4 h、48 h,观察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观察组ABI、足背动脉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30 min、切皮后2 h,观察组CD4+、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24 h、48 h,CD4+、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自控镇痛能减轻下肢骨肿瘤患者术后疼痛,降低下肢微循环异常风险、减轻细胞免疫抑制,有助于保证患者平稳渡过手术危险期、促进其早日康复.且凭借其可控性及灵活性强等优势,值得推广.

  • 以脑转移为首发的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安云霞;张群成;轩伟霞;程相松;刘海洋;刘畅;张晓菊

    目的 分析以脑转移为首发的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探究影响其预后效果的因素.方法 选取以脑转移为首发的肺癌患者500例,通过分析患者临床特征,用Kaplan-Meier计算患者生存率、中位生存期、绘制患者累积生存函数曲线,用Log-rank对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对单因素分析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500例患者中有438例患者经过随访收集到完整资料,总随访率为87.6%,患者发病时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为颅高压症状,病理类型主要以腺癌为主,占总患者的55.7%,肺癌脑转移部位主要以大脑幕上为主,占总患者的55.9%,43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3.7%、32.6%、21.3%、13.9%、9.4%,单因素分析患者的年龄是否>60岁、发病急缓、病理类型是否为腺癌、病理类型是否为低分化癌,肺部原发病灶是否放疗,手术治疗是否联合SRS技术6个因素对患者生存率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是否>60岁、发病急缓、病理类型是否为腺癌,有无靶向治疗既往史4个因素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脑转移首发表征肺癌患者颅高压症状颅内转移灶多发于大脑半球,患者年龄>60、发病急骤、非腺癌、未行靶向治疗其独立不良预后影响因素.

  • 实时超声造影对乳腺肿瘤BI-RADS分类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侯苏芸;崔可飞;付超;滑少华;张瑞芳

    目的 分析实时超声造影对乳腺肿瘤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分类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120例乳腺实性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超声的基础上行造影检查.分析超声造影检查的良、恶性肿瘤的增强程度、增强范围变化、增强边缘、灌注方式、造影剂分布和肿瘤血管图像特征情况,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的BI-RADS分类情况,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评价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能力.结果 超声造影检查对于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增强程度、增强范围变化、增强边缘、灌注方式、造影剂分布和肿瘤血管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的BI-RADS分类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检查的准确度和对恶性肿瘤的灵敏度高于常规超声(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恶性肿瘤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超声造影检查对恶性肿瘤的特异度略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结论 造影检查可在常规超声基础上提高对乳腺肿瘤BI-RADS分类准确性,提高了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提供依据,但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从超声检查操作和图像分析能力的规范性方面展开研究.

  • 早期乳腺癌不同手术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汤涛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不同手术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3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肿瘤部位的放射状或弧状切口,切口距肿瘤外缘>2 cm.观察组采用以乳头为中心的纵(横)梭形切口,切口距肿瘤外缘>3.0 cm.记录患者手术过程的手术时间、乳房外观、住院时间及出血量,并对患者进行定期回访,统计术后3年的生活质量、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41.32 ±11.54)min]、住院时间[(6.61 ±1.44)d]、出血量[(36.82 ±7.16)mL]及乳房外观优良率(89.39%)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96.78 ±13.69)min]、住院时间[(10.34 ±1.81)d]、出血量[(81.27 ±13.31)mL]及乳房外观优良率(49.48%)(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情感职能、活力及精神健康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的躯体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远处转移率(31.82%)、局部复发率(34.85%)及3年生存率(62.12%)明显差于对照组的远处转移率(25.76%)、局部复发率(28.79%)及3年生存率(74.24%)(P<0.05).结论 采用以乳头为中心的纵(横)梭形切口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乳房的外观,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生理结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远期疗效欠佳.

  • 伽玛刀联合放疗对脑转移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作者:祁红;张旭东

    目的 探讨伽玛刀联合放疗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脑放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基于放疗基础上,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伽玛刀治疗SRT).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有效率)、化疗前后的CD4+水平及CD4+/CD8+比值、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66.67%)对比,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3.33%)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CD4+水平明显降低,CD4+/CD8+比值明显上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观察组治疗后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血红蛋白,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中,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血红蛋白,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血红蛋白,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其不良反应以轻度不良反应为主,包括消瘦、消化道反应、水肿、脱发等.结论 全脑放疗联合伽马刀治疗,可有效地降低损伤,预防新病灶的出现,缩小转移瘤的体积,二者相结合,可弥补彼此的不足,共同控制和提高肿瘤的疗效,并且促使脑损伤降低至低程度.

  • 阴道镜在早期宫颈癌中图像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黄艳;陈双郧;刘庭英

    目的 研究阴道镜在早期宫颈癌中图像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宫颈癌患者128例和CIN患者60例,同时选取80例行TCT检测有炎性的细胞、没有接触性的出血和阴道异常出血等症状患者为对照组,对以上患者均进行阴道镜检查;将阴道镜的检查结果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阴道镜检测和病理结果对比,宫颈癌恶性符合率为93.8%,宫颈癌良性符合率为80.0%,CINⅠ~Ⅱ级符合率为80.0%,CINⅢ符合率为20.0%.结论 阴道镜可在放大的效果下观察微小病灶的变化且操作简单,可重复检测,对患者无创伤,对宫颈癌的检查准确度较高.

  • 江西地区妇女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各亚型分布特点

    作者:万秋燕;娄俊;钟琳琳;黄欧平

    目的 分析江西地区妇女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分布情况及主要型别,为江西地区临床防治宫颈癌、研制适合该地区的预防性HPV疫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经病理确诊的941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宫颈脱落细胞,采用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扩增分型检测试剂盒方法,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941例宫颈癌患者中有780例HPV阳性,阳性率为82.9%,其中,单纯感染率为67.5%,混合感染率为15.4%,单纯高危感染率为66.6%.HPV16感染率高为54.8%,宫颈癌中其他高危型的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58、18、52、31、33、39、53、45、51、68、59、66、56、35,未发现单纯HPV56感染.低危HPV型中HPV81型感染率高为1.7%,其他低危型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PV44、6、42、11,未检测出低危型HPV43,且低危型HPV44仅存在于混合感染中.随着年龄增加,高危HPV16感染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年龄≤50岁,HPV16感染率为59.5%,高于年龄>50岁HPV16感染率(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5).年龄≤50岁HPV58感染率为6.7%,低于年龄>50岁HPV58感染率(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5).而HPV亚型18、52、31分布均无差异.结论 江西地区妇女宫颈癌患者中以HPV16、58、18、52感染为主要型别,HPV16感染是年轻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混合感染并不增加宫颈癌的发生率.

  • 肝癌术后门静脉植入泵化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明凤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术后门静脉植入泵化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手术组(对照组,n=50)和常规手术+门静脉植入泵化疗组(化疗组,n=50).对照2组的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 对照组术后6个月、1年、3年、5年的复发率分别为12.0%、56.0%、72.1%、100.0%,化疗组的复发率分别为4.0%、30.0%、58.0%、76.0%,2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0%、48.0%、18.0%、0%,化疗组的生存率分别为94.0%、58.0%、32.0%、8.0%,2组术后6个月和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年和5年时2组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术后门静脉植入泵化疗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329例转移性乳腺癌的预后因素及生存分析

    作者:张剑辉;张蒲容;李俊杰;于淼;张欣

    目的 观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分析影响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选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32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总生存率(OS)1年总生存率为62.9%,2年总生存率为41.9%, 3年总生存率为25.8%及5年总生存率11.9%.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8.2个月,分别为:骨转移患者23.4个月,淋巴结转移患者31.3个月,肝转移患者17.6个月,肺转移患者15.3个月,脑转移患者7.2个月.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获取了同生存获益相关的预后因素.结论 对转移性乳腺癌生存有积极影响的独立因素包括:体力状况,年龄≤70岁以及没有内脏的转移.对于此类患者,在解救治疗中应采取较为积极的处理措施,争取更好的生存获益.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早期子宫内膜肿瘤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顾春燕;黄森;奚玲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早期子宫内膜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75例子宫内膜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途径分为腹腔镜组(41例)和开腹组(34例),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个数、术中出血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时间和淋巴结切除个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开腹组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开腹组,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术后3天体温低,总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各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阴道残端复发率和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能显著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改善术后远期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研究和应用.

  • 中药联合TACE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对其肝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丁海斌

    目的 综合分析中药联合TACE(经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2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人数相同.对照组患者应用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中医治疗.结果 ①实验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②实验组患者复发率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③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肝功能、甲胎蛋白等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肝功能、甲胎蛋白等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④实验组患者卡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中药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手术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比较高.

  • 雷替曲塞联合顺铂及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SCC、CEA的影响

    作者:刘叶果;鲍亮亮

    目的 探究雷替曲塞联合顺铂及放疗对错失佳手术时期或不愿手术的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SCC、CEA水平的影响.方法 82例初治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对照组40例.研究组采用雷替曲塞联合顺铂及放疗,化疗方案:静脉滴注雷替曲塞2.5 mg/m2,d1;顺铂25 mg/m2,d1~d3,间隔21天后进行第2轮治疗.对照组采用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及放疗,化疗方案:静脉滴注,5-氟尿嘧啶450 mg/m2,d1;顺铂25 mg/m2,d1~d3,间隔21天后进行第2轮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1年生存率、不良反应以及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SCC、CEA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的有效率、1年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80.95%vs 72.50%,P=0.248和78.57%vs 72.50%, P=0.5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放射性食管炎、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SCC、CEA的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水平更加显著(P<0.05).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顺铂及放疗对错失佳手术时期或不愿手术的食管癌患者具有较好的耐受率,值得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 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对非哺乳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牟霜;闵捷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对非哺乳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选择非哺乳期乳腺癌患者98例,以及同期在该医院就诊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US)以及超声弹性成像(UE)检查,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US及UE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疾病的影像学结果,分析其检出率,同时评价两种检查手段对非哺乳期乳腺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经病理组织检查非哺乳期乳腺炎43例患者共检出52个病灶,非哺乳期乳腺癌98例患者共检出158个病灶;US检测通过边缘参数分辨非哺乳期乳腺癌和乳腺炎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其他参数,包括是否出现微小钙化、病灶后方是否有回声,病灶内部血流等级等分辨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差异(P<0.05);UE两个参数弹性成像评分以及RI等分辨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UE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US;UE联合US检出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单一超声检测.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用于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医师确诊病情提供有效依据.

  • 替吉奥辅助化疗对老年胰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预后分析

    作者:杨更光;徐世国

    目的 探讨替吉奥辅助化疗对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老年胰腺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老年胰腺癌患者79例,均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及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辅助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替吉奥辅助化疗.检测化疗前后两组肿瘤标志分子水平、免疫球蛋白含量、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比例;统计两组近远期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与化疗前比较,化疗后两组血清CA19-9、CA50、CA125及CA242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化疗前比较,化疗后两组血浆IgG、IgA及IgM含量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化疗前比较,化疗后两组CD4+、CD8+比例及NK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CD4+比例及NK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化疗前后对照组CD4+/CD8+比值无显著变化,而观察组化疗后CD4+/CD8+比值明显增加,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97%(P<0.05),且观察组术后1年、2年生存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替吉奥辅助化疗可显著降低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老年胰腺癌患者术后血清肿瘤标志分子水平,保护其免疫功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率,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甲状腺癌的声像图表现规律及高频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冯欣宇;张晓鸽;李鹤群;钱怡佳;王澂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甲状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94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9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2组患者的二维超声特点和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结果 在94例甲状腺癌患者中,经高频超声确诊甲状腺癌90例(95.74%),其中乳头状癌67例、滤泡状腺癌16例、髓样癌5例、未分化癌2例;误诊4例(4.26%),误诊为甲状腺瘤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观察组患者的周边无回声、内部低回声、边界不清、微钙化灶、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2~3级血流分布及血流参数(PSV、R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状腺癌的高频超声图像具有低回声、边界不清、微小钙化、高PSV和高RI的特点,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前列腺癌、乳腺癌及肺癌的脊椎盆腔骨转移与脊椎盆腔之外骨骼转移的关系

    作者:沈美娟;汪长银;田月丽;李崇佼;沈影;何勇

    目的 研究肿瘤患者脊椎盆腔骨转移与脊椎盆腔之外骨骼转移的关系,探讨前列腺癌、乳腺癌与肺癌的骨转移规律.方法 收集执行了核素骨显像检查且病理学确诊了原发病灶的前列腺癌、乳腺癌与肺癌骨转移瘤患者的资料.将骨骼分为两大区域:脊椎盆腔骨骼,脊椎与盆腔之外的骨骼,比较前列腺癌、乳腺癌与肺癌两大区域骨转移病灶的特点与相互关系.结果 ①脊椎、盆腔骨骼未发生转移时,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比率[3.9%(4/102)]低于乳腺癌[32.7%(49/150)](χ2=35.958,P=0.000)与肺癌[24.0%(62/258)](χ2=24.724,P=0.000).②前列腺癌单纯脊椎或盆腔骨转移患者比率[31.4%(32/102)]高于乳腺癌[18.7%(28/150)](χ2=5.329,P=0.021)与肺癌[16.7%(43/258)](χ2=9.065,P=0.003)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前列腺癌单纯脊椎或盆腔骨骼转移的患者比率[31.4%(32/102)]高于脊椎、盆腔未发生骨转移的患者比率[3.9%(4/102)](χ2=21.778,P=0.000);乳腺癌单纯脊椎或盆腔骨骼转移的患者比率[18.7%(28/150)]低于脊椎、盆腔未发生骨转移的患者比率[32.7%(49/150)](χ2=5.727,P =0.022);肺癌单纯脊椎或盆腔骨骼转移的患者比率[16.7%(43/258)]与脊椎、盆腔未发生骨转移的患者比率[24.0%(62/2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38,P=0.078).结论 乳腺癌、肺癌既可以早期扩散到脊椎与骨盆,也可以早期播散到脊椎、盆腔之外的骨骼,且比前列腺癌易于早期扩散到脊椎、盆腔之外的骨骼,而前列腺癌则具有首先转移到脊椎或盆腔骨骼而后扩散到脊椎、盆腔之外骨骼的特征.

  • 超声GI-RADS分类法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文凯

    目的 探讨超声妇科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GI-RADS)分类法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76例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病理确诊为卵巢恶性肿瘤(恶性组)16例与卵巢良性肿瘤(良性组)60例,记录2组的超声特征与血流状况,进行超声GI-RADS分类方法判定分析.结果 GI-RADS分类判断卵巢恶性肿瘤14例,卵巢良性肿瘤62例.常规超声显示恶性组的病灶单发、直径≥3 cm、低回声与基底宽比例都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的卵巢动脉血流峰值速度低于良性组,阻力指数高于良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超声GI-RADS分类法对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为87.5%和100.0%.结论 超声GI-RADS分类法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能根据影像学特征与血流状况进行鉴别诊断,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比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康媛;李佩;杨蓉

    目的 探索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卵巢良性肿瘤(单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各45例.测定2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6个月及术后1年的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采用三维超声检测患者的窦状卵泡数(Fo)、巢体积(VOL)及卵巢髓质平均血流指数(FI),评价患者卵巢的储备功能以及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年内经量和月经周期的变化.结果 FSH、E2、LH以及VOL、Fo、FI在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术后1年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和传统手术组分别在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术后1年水平有轻微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月经恢复情况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患者月经规律,无卵巢良性肿瘤复发现象.结论 卵巢良性肿瘤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性,但是腹腔镜手术的损伤小,患者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荐.

  • 二甲双胍与同步放化疗联合应用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熊德明;胡斌;徐耀凤;冉文华;朱川;谭建军;刘强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与同步放化疗联合应用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局部晚期NSCLC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实验组则采用二甲双胍与同步放化疗联合治疗.观察对比2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6个月与12个月时的生存率.结果 近期疗效实验组(82.50%)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消化道反应、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皮肤黏膜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5.00%、12.50%、7.50%、12.50%、2.50%,与对照组的30.00%、15.00%、10.00%、12.50%、5.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2个月时生存率(62.50%)高于对照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 增强CT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翟松林;叶远花;王洁;朱杨娴

    目的 综合分析增强CT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癌胚抗原和p53抗体)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5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增强CT扫描组、肿瘤标志物组和联合组,每组均为51例.增强CT扫描组应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机的诊断方法、肿瘤标志物组应用在手术或者化疗之前检测患者的细胞角蛋白19、癌胚抗原和p53抗体等诊断方法,联合组应用增强CT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诊断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3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和阳性预测值等参数指标.结果 ①联合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和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增强CT扫描组、肿瘤标志物组,3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增强CT扫描组、肿瘤标志物组单独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和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增强前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平均CT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增强CT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效果及应用价值显著.

  • 传统改良颈清扫术对比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差异性分析

    作者:侯显会

    目的 研究传统改良颈清扫术和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差异.方法 选取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50例,根据患者肿瘤原发灶的大小、局部的浸润度和转移程度,分别实施传统改良式颈清扫术(对照组,65例)和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实验组,85例).对照组保留颈清扫术为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和副神经,而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还保留了颈部浅静脉、颈丛皮神经和颈横血管.结果 2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每例患者的平均淋巴结总数和阳性淋巴结数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耳部、颈肩部皮肤感觉基本上在术后3~5个月内可以恢复正常,并且其面部以及上颈部肿胀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实验组患者肩部疼痛麻木、锁骨下皮肤疼痛麻木、颈外疼痛麻木、枕部疼痛麻木、耳周疼痛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没有增加手术时间和手术难度,却达到了治疗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后腹腔镜切除术对老年T2期肾细胞癌患者免疫功能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作者:潘岩;徐洋涛;许跃军;李润浦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老年T2期肾细胞癌的效果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老年T2期肾细胞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式手术,观察组则采取后腹腔镜切除术.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评价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区拔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分析2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 d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4 +/CD8 +)与神经内分泌功能(血清β-内啡肽、胰高血糖素、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后腹腔镜切除术在老年T2期肾细胞癌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对患者免疫功能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低于开放式手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超声造影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汤晓艳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技术(CEUS),对56例经过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的65个病灶治疗前后进行诊断,并与常规彩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比较常规彩超和CEUS对肝癌的诊断,发现CEUS对原发性肝癌和<10 mm肝癌病灶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彩超,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CEUS对肝癌介入的诊断情况与增强CT的诊断结果比较,有一致性,Kappa>0.72,P<0.05,而与常规彩超检查结果不一致,Kappa>0.45,P<0.05.结论 CEUS是一种判定肝癌介入治疗疗效并及时指导治疗的有效方法.

  • 丙泊酚和七氟醚对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反应的影响

    作者:陈锴;张兆伟;秦妮娜

    目的 探讨丙泊酚和七氟醚对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宫颈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于腹腔镜下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子宫切除手术,对照组给予基于丙泊酚的麻醉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丙泊酚和七氟醚的麻醉干预,记录麻醉效果与围手术期免疫反应.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盆腔器官损伤、尿失禁、尿瘘、淋巴囊肿、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1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丙泊酚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d的CD4+CD25+T和CD4+OX40+T 分别为(5.85 ±1.33)%和(8.52 ±3.17)%,对照组为(7.14 ±1.04)%和(10.43 ± 2.8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也都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 丙泊酚和七氟醚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能降低围手术期免疫反应,提高麻醉效果,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 纳米活性炭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熊剑勇;张小芳;张莉涓;唐人;易波;黄凯;黄骥

    目的 评价纳米活性炭在胃癌根治术中的淋巴示踪作用.方法 8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示踪组(n=40)和对照组(n=40),示踪组患者术中于癌灶外0.5~1 cm浆膜下注射纳米活性炭进行胃周淋巴结示踪,对照组患者直接手术,比较两组清扫淋巴结的数目、淋巴结黑染数目.结果 示踪组患者每例清扫淋巴结(38.3 ±3.1)枚,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3 ±1.2)枚,P<0.05.示踪组患者淋巴结的黑染率为79.84%(1220/1528),在经病理证实有转移的312枚淋巴结中,黑染的淋巴结数目为189枚(黑染率60.58%);未黑染的淋巴结数目为123枚(39.4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纳米活性炭示踪剂可有助于胃癌根治术中辨认淋巴结,增加清扫淋巴结的数目,从而加强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芮晓艳;孙沫;丁婷婷;张艳喜;范洪峰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分别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无进展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缓解率为45.65%,高于对照组的44.44%,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5.45 ±1.03)个月和(5.13 ±1.0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降低和白细胞降低等,其中除血小板降低发生率外(P<0.05),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可以获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应用可行性.

  • 内分泌肿瘤患者的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王建瑞

    目的 研究原发于直肠及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90例原发于直肠及肺神经的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资料,其中原发于直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43例,原发于肺部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47例,通过对90例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合预后的随访,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原发于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43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经过诊断,典型类癌32例,不典型类癌6例,小细胞癌5例;其中有9例发生了淋巴结转移;39例患者进行了根治性手术,4例行姑息放化疗.原发于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47例,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3例;其中肿瘤位于左肺的15例,右肺的25例,中央型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2例.对原发于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影响患者的预后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原发于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分类、淋巴结转移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于直肠及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总体较好,但不同的病理特征预后差别较大,一旦发生淋巴结转移,生存率极低.

  • 胸腹腔镜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的应用可行性与安全性分析

    作者:苗国强;刘蒙;钮乐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的应用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12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胸腹腔镜Ivor-Lewis切除术,对照组给予Sweet切除术.记录2组手术情况与安全性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观察组的术后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胃瘘、肺部感染、胸胃综合征、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个月的的血清IL-6与TNF-α都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血清IL-6与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腹腔镜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可行性,能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利于患者康复.

  • 两种药物对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司英健;罗荣牡;胡波;杨凯;张晓妹;杜振兰;王娅;陈伟

    目的 探讨泊沙康唑和伊曲康唑预防及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常规化疗的57例白血病患儿,分别应用口服伊曲康唑及泊沙康唑预防及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分别对两组的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泊沙康唑组CR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伊曲康唑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泊沙康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伊曲康唑组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不良反应方面,泊沙康唑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伊曲康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神经毒性、视觉障碍、肾功能损害及消化道反应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泊沙康唑预防及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率高于伊曲康唑,其肝功能损害的不良反应同时也高于伊曲康唑.

  • 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临床关系研究

    作者:陈晓婷;王东平;周建

    目的 研究乳腺癌超声征象和病理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临床关系.方法 对12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在实施手术后进行包括组织学分类、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的病理分析.结果 浸润性小叶癌和浸润性导管癌在毛刺、钙化、形态、后方回声衰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分化型在血流及形态学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超声征象和病理组织学变化具有关联性,超声形态特点对病理组织分型和组织学分级具有预测提示作用.

  •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行介入化疗与放疗联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杨威;陆玉和;唐世早;芮兵;王凯;张劲松;夏磊

    目的 观察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行介入化疗与放疗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化疗与放疗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单纯介入化疗治疗组(单独治疗组)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远期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缓解率[87.5%(35/4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60.0%(24/40)](P<0.05),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道炎发生率[47.5%(19/40)、35.0%(14/40)、32.5%(13/40)、20.0%(8/40)]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22.5%(9/40)、15.0%(6/40)、0、0](P<0.05),1年、2年生存率[80.0%(32/40)、57.5%(23/40)]均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55.0%(22/40)、37.5%(15/40)](P<0.05).结论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行介入化疗与放疗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单纯介入化疗好.

  • β-榄香烯注射液对人肝癌HepG-2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作者:毛雨秋

    目的 探讨β-榄香烯注射液对人肝癌HepG-2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首先进行肝癌HepG-2细胞培养,设置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细胞给予不同浓度(10、20、30、50、100、200、400 μg/mL)的β-榄香烯注射液处理,对照组细胞不添加任何药物处理.以MTT法检测HepG-2细胞活力,另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侵袭实验检测HepG-2细胞体外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采用细胞-基质粘附实验测定HepG-2细胞的粘附能力;后以Western blot法定量检测HepG-2细胞MMP-2、MMP-9基因的表达.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当β-榄香烯注射液浓度为50、100、200及400 μg/mL时,HepG-2细胞的活力随β-榄香烯注射液浓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P<0.05),具有浓度依赖性;细胞-基质粘附实验结果显示,随着β-榄香烯注射液浓度的增大,HepG-2细胞的粘附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结果显示,随着β-榄香烯注射液浓度的加大,HepG-2细胞侵袭及迁移数量逐步降低,且β-榄香烯注射液浓度为20、30 μg/mL时HepG-2细胞迁移及侵袭细胞数量明显降低,而迁移及侵袭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或P<0.01).Western blot实验显示,随着β-榄香烯注射液浓度的加大,MMP-2及MMP-9蛋白表达量均逐渐降低,且对MMP-2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结论 β-榄香烯注射液可有效降低肝癌HepG-2细胞的粘附能力,并抑制其侵袭及迁移,其作用机制很可能与其明显下调机体MMP-2及MMP-9蛋白表达相关.

  • 彩色多谱勒超声结合VEGF检测对卵巢上皮性肿瘤诊断的意义

    作者:唐耀华;刘勋

    目的 探讨彩色多谱勒检查结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卵巢上皮性肿瘤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7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其中良性肿瘤35例、恶性肿瘤35例.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卵巢肿瘤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VEGF水平.结果 恶性组肿块较大,多为囊实混合性回声的团块,囊内分隔表现出不规则、厚度大于3 mm且边界多模糊而不规则;肿块内血流丰富,以低阻力的动脉血流为主,RI为(0.3645 ±0.0385).良性组肿块多呈囊性或多囊性回声的囊实混合性团块,实性回声灶少见,囊壁分隔规整、厚度<3 mm,边界清晰且规则;肿块内多探测不到血流信号,少量为静脉血流信号,肿块周边信号较强,RI为(0.7532 ±0.0298).2组RI比较,P<0.01.恶性组血清VEGF为(201.34 ±64.32) mg/L,显著高于良性组的(65.45 ±17.54)mg/L,P<0.01.2组中RI<0.4者的血清VEGF为(215.35 ±70.43)mg/L,显著高于RI≥0.4者的(70.14 ±16.53)mg/L,P<0.01.结论 彩色多谱勒超声结合VEGF检测对卵巢上皮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对肿瘤性质的判定.

  • 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NSE、SCC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晓玲

    目的 探讨分析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水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8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其血清NSE、SCC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再根据检测结果,将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单纯血清NSE水平升高者和其他,比较其临床化疗有效率.结果 小细胞肺癌组患者血清NSE[(39.22 ±22.07)ng/mL]和SCC表达水平[(1.74 ±0.22)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NSE水平异常升高患者的临床化疗有效率(71.88%)明显优于其他组(16.67%),且临床化疗有效者化疗前后的血清NSE水平变化差异较大(P<0.05),但是SCC水平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NSE表达水平变化较为明显,可将其作为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NSE SCC
  • EGFR、COX-2、Caspase-3、Blc-2及MMP与卵巢癌患者化疗耐药的关系

    作者:王英

    目的 研究EGFR、COX-2、Caspase-3、Blc-2及MMP与卵巢癌患者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 选取96例卵巢癌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的96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然后检测与比较2组的组织EGFR、COX-2、Caspase-3、Blc-2及MMP表达水平.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分化程度及耐药程度患者的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指标与卵巢癌患者化疗耐药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组织EGFR、COX-2、Blc-2及MMP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Caspase-3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不同分化程度及耐药程度患者的上述指标阳性表达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COX-2、Caspase-3、Blc-2及MMP均与卵巢癌患者的化疗耐药有密切的关系,P均<0.05.结论 卵巢癌患者的组织EGFR、COX-2、Caspase-3、Blc-2及MMP均呈现异常表达,且化疗耐药患者的表达异常更为明显.

  • CK20与宫颈癌病理分型、临床特征及化疗敏感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波;杨英捷;何丽萍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20(CK20)与宫颈癌病理分型、临床特征及化疗敏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宫颈癌患者77例,25例宫颈癌良性肿瘤组织作为对照.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理分型、HPV感染、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径、组织学分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肿瘤标本中CK20表达水平.结果 CK20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的阳性表达率[31.17%(24/77)],明显高于宫颈癌良性肿瘤组织对照组的[16.0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中CK20阴性0例,弱阳性7例,阳性16例,强阳性13例,非鳞癌中分别为8、17、10、5例,鳞癌中CK2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鳞癌(P<0.05).HPV感染阳性、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患者CK20水平高于HPV阴性者(P<0.05).宫颈癌组织学分级越低,CK20表达水平越高(P<0.05).将患者分为化疗敏感组和不敏感组,其中敏感组44例,不敏感组33例,化疗不敏感组CK2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化疗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20在宫颈癌组阳性表达率较良性疾病组明显升高,其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一定相关性,CK20的高表达会导致化疗敏感性降低.

  • 血清TSGF、HIF-1α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爱琴;卞坤鹏;翟伟;翟翊然;田卓

    目的 探讨血清TSGF、HIF-1α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9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9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与比较两组的血清TSGF、HIF-1α水平及阳性率,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分级、分化程度及病灶部位患者的血清TSGF、HIF-1α水平及阳性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TS-GF、HIF-1α水平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TSGF、HIF-1α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分级较高及分化程度较低的患者血清TSGF、HIF-1α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分级较低及分化程度较高的患者,而不同病灶部位患者的血清TSGF、HIF-1α水平及阳性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显示,血清TSGF、HIF-1α水平均与皮肤鳞状细胞癌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血清TSGF、HIF-1α水平在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中呈现高表达状态,且上述血清指标对于本病的分级及分化程度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在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

  • VEGF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陈芳芬;杨泽妹;许爱玲;吴海莉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6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利用超声监测患者子宫肌瘤数量和径线值.手术过程中取小块子宫肌瘤和正常肌层组织,并利用免疫印迹法测定患者VEGF蛋白含量.结果 子宫肌瘤组织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肌层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织与分泌期、增生期子宫肌瘤组织中的VEGF及其受体蛋白表达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各自月经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R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VEGFR1,VEGF与VEGFR2表达水平与子宫瘤数量呈正相关.结论 VEGF在子宫肌瘤发生和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研制出VEGF及其受体蛋白拮抗剂能够有效地抑制子宫肌瘤的生长.

  • 血清CA153、CEA、TPS、CA125联合检测在监测乳腺癌复发转移中的价值

    作者:王鹏;陈园;安丽颖;李冬雷;杨惠卫

    目的 探讨血清CA153(糖类抗原CA153)、CA125(糖类抗原CA125)、TPS(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se-rum tissue polypeptide specific antigen)、CEA(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联合检测在监测乳腺癌复发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对122例乳腺癌患者均开展手术治疗,依照患者是否出现术后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92例和未复发转移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集静脉血,测定CA153、CEA、TPS、CA125等指标.结果 复发转移组患者CEA、CA125、CA153、TPS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复发转移组,CEA、CA125、CA153、TPS阳性率均显著大于未复发转移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EA、CA125、CA153、TPA均是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指标.联合监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均显著高于单独监测价值.结论 血清CA153、CEA、TPS、CA125联合检测对监测乳腺癌复发转移有较高的价值.

  • 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与HER-2neu蛋白表达的一致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周国江;杨勇;赵子龙;程肇平;王娟

    目的 探讨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与HER-2neu蛋白表达的一致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乳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检测,采用荧光标记原位杂交(FISH)与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法)检测Her-2基因扩增与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ER、PR表达、肿瘤大小等之间的关系.结果 对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与HER-2neu蛋白表达的一致性进行检测和统计,可得-/+的FISH与IHC的符合率为12.50%(2/16)、++的符合率为48.94%(23/47)、+++的符合率为58.82%(10/17),统计可得结果存在一致性,且结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ER、PR、ER/PR表达状态与癌HER-2基因扩增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ER表达与HER-2基因扩增与HER-2neu蛋白表达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P<0.05),PR、ER/PR表达状态与HER-2基因扩增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P<0.05);肿瘤大小与HER-2neu蛋白表达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P<0.05);其余病理情况,包括患者年龄等则与HER-2基因扩增以及HER-2neu蛋白表达之间无关系,P均>0.05.结论 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与HER-2neu蛋白表达存在良好的一致性,并与临床病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 miRNA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与胃癌患者生存的关系

    作者:廖瑜露;李俊;万以叶;彭丽香;廖瑜倩

    目的 研究miRNA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与胃癌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 96例接受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术后辅助化疗的Ⅰ ~Ⅲ期胃癌患者,分析 DICER rs13078,DICER rs3742330,RAN rs14035,XPO5 rs2257082,XPO5 rs11077遗传变异与患者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相关性.结果 全组患者2年DFS为60.5%,3年OS为73.2%.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年OS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为63.7%和88.6%(P=0.017).临床分期与3年OS显著相关,Ⅰ、Ⅱ和Ⅲ期患者分别为100.0%、87.9%和56.9%(P=0.020).携带XPO5 rs11077 AC基因型患者的3年OS显著低于AA基因型患者,分别为64.8%和74.7%(P=0.029).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淋巴结状态及XPO5 rs11077遗传变异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XPO5 rs11077遗传变异可能与胃癌患者预后相关.

  • 血清TTF-1、MIP-1α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关系研究

    作者:杨雪;孙晓菲;范慧洁;崔国敏;于江红;董其娟;王慧君

    目的 探讨TTF-1、MIP-1α在PTM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PTMC的诊断提供新途径.方法 选择PTC患者42例、PTMC患者45例及TD患者40例做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所有患者经病理确诊并入组后,取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TTF-1、MIP-1α水平.比较三组患者血清TTF-1、MIP-1α结果差异.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将三组患者的血清TTF-1、MIP-1α水平分别制作ROC曲线,确定三组患者血清TTF-1、MIP-1α的临界限值.根据血清TTF-1、MIP-1α的临界限值,采用不同的组合(血清TTF-1、MIP-1α、血清TTF-1+MIP-1α)对所有患者分别做出PTC、PTMC、TC的诊断结果,计算血清TTF-1、MIP-1α、血清TTF-1+MIP-1α诊断PTM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比较不同方案的诊断价值.结果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组患者血清TTF-1、MIP-1α水平均明显高于PTMC和TD患者(P<0.05),PTMC组患者血清TTF-1、MIP-1α水平均高于TD组患者(P<0.05).血清TTF-1指标的ROC曲线左侧拐点为(4.3 μg/L),血清MIP-1αROC曲线左侧拐点为(55.6 ng/L).血清TTF-1+MIP-1α诊断PTMC的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单纯的血清TTF-1、MIP-1α.结论 血清TTF-1、MIP-1α与甲状腺癌变程度关系密切,血清TTF-1联合MIP-1α诊断PTMC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避免了高频超声诊断的设备和操作人员的经验限制,诊断PTMC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恩度联合紫杉醇不同给药时序对肺癌荷瘤小鼠的抗肿瘤效应观察

    作者:吴芳;陈凤舞;刘方文;纪巧;王小慧;郭妮

    目的 恩度与紫杉醇不同给药时序的抗肿瘤效应.方法 将荷瘤裸鼠分为同时给药组,先恩度给药组,模型组,空白组.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检测裸鼠血中aCECs数量,分析不同给药时序抗肿瘤的效应,包括肿瘤大小变化,aCECs数量变化.结果 同时给药组[(36.32 ±30.58)mm3]与先恩度给药组[(112.46 ±71.78)mm3]的对肿瘤生长的抑制均优于模型组[(214.84 ±93.57)mm3](P=0.002,P=0.010).同时给药组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明显优于先恩度组(P=0.020);两个用药组的aCECS数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同时用药组低于先恩度给药组(P<0.076).结论 同时用药组的抑瘤效果好于先恩度组.CECs可能可以预测化疗疗效.

  • 低氧诱导因子-1α联合p53蛋白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马园园;孙延霞;李艳菊

    目的 综合分析低氧诱导因子-1α联合p53蛋白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p53蛋白在91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91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者(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组)、91例宫颈鳞状上皮组织者(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对照组低氧诱导因子-1α阳性率、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0(0/91)、0(0/91),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组低氧诱导因子-1α阳性率、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6.26%(33/91)、36.26%(33/91),宫颈癌组低氧诱导因子-1α阳性率、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8.13%(62/91)、68.13%(62/91),宫颈癌组低氧诱导因子-1α阳性率、p53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组和对照组(P<0.05);②CINⅠ者低氧诱导因子-1α阳性率、p53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CINⅡ和CINⅢ者(P<0.05);③宫颈鳞癌、宫颈腺癌p53蛋白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氧诱导因子-1α联合p53蛋白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发挥着重要作用.

  • 宫颈癌发生过程中雌孕激素与HPV相互作用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泽芳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雌孕激素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相互作用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53例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检查且检查结果为健康的53例女性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HPVs阳性率、HPV16阳性率以及雌、孕激素的含量,并分析雌孕激素与HPV相互作用,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HPVs阳性率(75.47%)、HPV16阳性率(50.94%)、孕酮水平(2.42 ±0.92)ng/mL、雌二醇水平(46.55 ±11.30)pg/mL较对照组HPVs阳性率(7.55%)、HPV16阳性率(1.89%)、孕酮水平(1.20 ± 0.81)ng/mL、雌二醇水平(27.23 ±9.50)pg/mL明显升高.应用生物学交互作用的相加作用模式对雌孕激素与HPV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发现雌二醇与 HPVs呈正相加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其他影响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雌二醇、孕酮以及HPV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影响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雌二醇、HPV(P<0.05).结论 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高水平的雌二醇与HPV感染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同时HPVs、雌二醇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 三阴性乳腺癌中TOPOⅡα表达以及预后关系研究

    作者:徐国萍;王杰;杨莉;何奇

    目的 探讨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Ⅱα,TopoⅡα)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186例三阴性乳腺癌(包括165例浸润性导管癌和21例导管原位癌)中TopoⅡ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TopoⅡα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以及导管原位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9%和47.6%,TopoⅡα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阳性表达率高达80.9%,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49.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o-poⅡα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以及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 TopoⅡα的表达在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促进角色,也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息息相关.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的疗效及对CEA、CA199的影响

    作者:崔恒锋;夏盛成;王爱坤;王立胜;程海燕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LRG)对患者的疗效及对癌胚抗原(CEA)、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85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成观察组(LRG术式)95例及对照组(传统的开腹术式)90例,对比两组手术疗效指标,不同时期的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6(IL-6)炎症因子水平,CEA及CA199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除淋巴结清扫数目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和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分别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两组的IL-2及IL-6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但观察组的IL-2及IL-6水平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5 d的CEA及CA199水平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LRG 术式治疗胃癌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同时还可有效降低CEA 及CA199 的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PD-1/PD-L1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微环境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龙博雨

    肺癌是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所有肺癌病例中,近85%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cancer,NSCLC).NSCLC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导致确诊时多已是中晚期.化疗和放疗是治疗中晚期NSCLC主要的方法,但是由于肺癌高度的转移性,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疗方式成为近几年人们关注的热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有密切的联系,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在NSCLC治疗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程序性死亡受体(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L1在肿瘤免疫逃避和肿瘤微环境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 免疫检查点PD-1/PD-L1抑制剂在恶性肿瘤中的治疗进展

    作者:邱志敏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人体进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重要存在,免疫系统具有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和人体其他系统协调,一起维护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免疫系统完善的人体依旧可以导致肿瘤的发生,提示人们恶性肿瘤可以逃避免疫监视,具有免疫逃逸功能[1].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 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 ligand,PD-L1)信号通路是其中一对免疫共刺激分子,在T细胞的增殖分化中起着重要的负性调节作用[2].目前免疫检查点PD-1/PD-L1信号通路成为免疫治疗新靶点,其抑制剂广泛地应用于许多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因此抗PD-1抗体pembrolizumab被批准用于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 MSI-H)/错配修复基因缺失(mismatch repair gene deletion,dM-MR)的所有实体瘤患者的治疗.因此本文就免疫检查点PD-1/PD-L1抑制剂在恶性肿瘤中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实用癌症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