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

实用癌症杂志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 실용암증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1-5930
  • 国内刊号: 36-110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37
  • 曾用名: 江西肿瘤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癌症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江西
  • 主编: 黄欧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Apo-1/Fas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梁启廉;潘达超;银正民;吴江;刘国勋;扬勤;谢杰荣;蔡良真;符有文

    目的探讨可溶性Apo-1/Fas(sApo-1/Fas)在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55例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Apo-1/Fas水平进行测定,并同时检测30例正常人血清sApo-1/Fas水平作为对照.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sApo-1/F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sApo-1/Fas水平与临床分期有关、与大肠癌患者性别、年龄、细胞分化程度无关;Dukes D期大肠癌患者血清sAPO-1/Fas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各期(P<0.01),Dukes C期明显高于Dukes B及Dukes A期(P<0.01),Dukes B期与Dukes A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化程度较好(高分化腺癌及中分化腺癌)大肠癌患者血清sApo-1/Fas水平,与分化程度较差(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大肠癌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有效(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血清sApo-1/Fas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结论血清sApo-1/Fas的检测对探讨大肠癌的发生机理、病情判断及指导化疗有一定价值.

  • 小肠平滑肌肿瘤术前诊断方法的探讨

    作者:刘斌;常家聪;曹先东;于东风;刘弋

    目的探讨提高小肠平滑肌肿瘤术前诊断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肠平滑肌肿瘤的诊断过程.结果平滑肌瘤14例,平滑肌肉瘤21例;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道出血、腹痛、腹部或盆腔肿块;影像学检查发现86%的患者有病灶存在,但术前确诊率仅为31%.结论熟悉本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选用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

  • 原发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内皮稳定素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帆;彭芝兰;王和;姚远

    目的探讨内皮稳定素在原发上皮性卵巢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的方法定量测定患者血清中内皮稳定素的水平.结果原发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中内皮稳定素水平低于正常妇女(P<0.05);患者血清中内皮稳定素水平在手术后明显升高(P<0.05);不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的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内皮稳定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皮稳定素在原发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呈低水平表达;可能为应用内皮稳定素进行卵巢癌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室依据.

  • 成人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60例化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健;童茵;钱文斌;金洁;孟海涛;麦文渊;林茂芳;周思文

    目的探讨成人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化疗方案、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60例ALL住院患者化疗进行了回顾性临床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病以ALL-L2型多,占62.5%.诱导化疗总有效率为86.0%,总缓解率为66.9%.FAB各亚型及不同年龄患者的缓解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高白细胞组患者缓解率较低,为36.8%.诱导化疗方案中以vDCP方案缓解率高,为80.6%,不同年龄患者的缓解率无显著性差异;青年组和成年组患者VDP方案治疗的缓解率较高;成年组和老年组患者COAP方案治疗的缓解率较高.化疗相关死亡原因以重度感染多,占60.0%.结论VDCP方案可作为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首选诱导化疗方案,要重视对化疗后真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 肺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焦宪法;秦连叶;秦建领;王锋;王宁;王国斌

    目的探讨肺癌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3例肺癌患者和31例非肺癌肺疾病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同时行刷片和灌洗液细胞学检查;34例肺癌患者痰液,31例非肺癌肺疾病患者痰液;采用PCR-TRAP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肺癌和非肺癌肺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76.2%(48/63)和6.5%(2/31),P<0.01;肺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端粒酶活性阳性率高于刷片细胞学阳性率(58.7%,37/63),P>0.05;高于灌洗液细胞学阳性率(14.7%,9/63),P<0.01.肺癌痰液和非肺癌肺疾病痰液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29.4%(10/34),3.2%(1/31),P<0.01.结论肺癌端粒酶活性检测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应用于肺癌的临床诊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痰液端粒酶检测能提高肺癌检出率.

  • 恶性肿瘤组织DNA倍体分类与细胞动力学的关系

    作者:周振英;沈宗丽;吴晓柳;朱月清;张军妮;王亚平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织细胞DNA倍体类型与细胞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 504例恶性肿瘤组织DNA含量进行了检测,对DNA倍体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DNA倍体类型与细胞凋亡(Apo)检出率及S期细胞比率(SPF)的关系.结果恶性肿瘤组织DNA倍体分型:二倍体(D,473例)、近二倍体(ND,49例)、四倍体(T,307例)、非整倍体(AN,1 040例)和多异倍体(M,635例).后4种统称为DNA异倍体(H)共2 031例.恶性肿瘤组织Apo检出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D,而SPF比率却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二倍体肿瘤组织Apo检出率显著高于异倍体肿瘤组织(P<0.01),SPF比率显著低于异倍体组织(P<0.01).在恶性肿瘤组织中,含有不同数量异倍体克隆者、不同DNA倍体异质性者的Apo检出率和SPF比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D.不同DI值的肿瘤组织其Apo检出率和SPF比率有明显不同.结论恶性肿瘤能导致肿瘤组织Apo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加.而且这些变化与肿瘤组织倍体类型、DI值、DNA异倍体克隆数以及DNA倍体异质性等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 诱导化疗和放疗综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胡福军;张鸿未;许炳育;马菊颖

    目的比较诱导化疗加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将78例Ⅲ、Ⅳa期鼻咽癌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治疗组(A组)诱导化疗2个疗程后再行放疗(化疗方案:卡铂3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5-Fu 500mg/m2,静脉滴注,第~3天;平阳霉素16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对照组(B组)单纯放疗.结果诱导化疗后鼻咽癌病灶及颈淋巴结有效率(CR+PR)分别为53.8%(21/39)、72.7%(24/33).A、B组5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3.6%、40.8%,38.4%、34.0%(P>0.05);远处转移率A、B组分别为38.5%、41.0%;2组远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相近.结论诱导化疗加放疗不能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也不能降低其远处转移率.

  • 恶性淋巴瘤患者生存质量测量与评价

    作者:张波;曾志;蔡少荣;吕美霞;施侣元;张惠娟

    目的测量并评价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EORTC QLQ-C30量表对8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及80例(非肿瘤非血液疾病的一般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生存质量测量和评价,并筛选出影响恶性淋巴瘤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恶性淋巴瘤患者在角色机能(RF)、社会机能(SF)、功能领域、经济状况、淋巴瘤治疗的副作用及总分方面的生存质量均比对照组减低,特别在经济状况、淋巴瘤治疗的副作用和总分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D.结论QLQ-C30量表适合于我国恶性淋巴瘤患者生存质量的测量和评价;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职业、经济收入、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心理状况和淋巴瘤治疗的副作用、疾病的复发是影响恶性淋巴瘤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 32P内放疗加VM26灌注联合治疗55例脑肿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郑佳坤;林小聪;汪朝阳;文锡荣;蔡玮;谢家斌;陈汉明;杨立业

    目的探讨内放疗联合动脉内灌注化疗治疗颅内肿瘤的效果.方法采用立体定向32P注入加动脉内灌注vM26化疗的方法,对55例颅内肿瘤进行治疗.结果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CT扫描复查,8例肿瘤消失,43例肿瘤体积缩小,其中25例肿瘤体积缩小>75%,11例缩小50%~75%,8例缩小25%~49%,4例无变化.结论采用立体定向32P间质内放疗加选择动脉灌注VM26化疗,联合治疗颅内肿瘤是有效的.

  • 胆囊良恶性病变的细胞图像计算机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仰坤;钟汉馨;罗志刚;耿留星;赵光

    目的了解胆囊息肉、腺瘤、胆囊壁结节状增厚伴腺上皮异型增生和胆囊腺癌的细胞图像计算机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多媒体病理彩色图文分析系统,对76例胆囊良、恶性病变标本,就细胞质面积、细胞核面积、核质比、核形状因子、N-异型指数进行数据采集,计算均值、标准差、方差、标准误、大值、小值的参数并统计处理.结果对胆囊息肉、腺瘤、胆囊壁结节状增厚伴腺上皮异型增生、胆囊腺癌所测的5项数据显示,胆囊息肉与胆囊腺癌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胆囊腺瘤和胆囊壁结节状增厚伴腺上皮异型增生与胆囊腺癌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图像计算机分析为胆囊良、恶性病变的病理诊断及其异型增生程度的判断提供了量化值.结论胆囊腺瘤和胆囊壁结节状增厚伴腺上皮异型增生是典型的癌前病变.

  • 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邬一军;周新惠;黄钟英;于吉人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9例乳腺癌组织内微血管生成情况.结果腋淋巴结阳性组微血管密度为(116.0±43.2)个/mm2,阴性组为(74.5±32.8)个/mm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瘤体直径≤2.0 cm组微血管密度为(68.5±24.9)个/mm2,>2.0 cm组为(108.2±42.7)个/mm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c-erbB2阳性表达组微血管密度为(110.1±43.9)个/mm2,阴性组为(81.0±38.9)个/mm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复发组微血管密度为(119.0±39.6)个/mm2,未复发组为(64.4±24.1)个/mm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肿瘤组织内微血管的生成程度与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微血管密度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 转移性卵巢癌98例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

    作者:吴海根;邓克华;李诚信;罗兵;李汉萍;李隆玉

    目的探讨转移性卵巢癌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非生殖系统来源的转移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预后相关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98例患者治疗后中位生存期为8.7个月.0.5、1、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18.4%、1.0%;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黑色素瘤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5、10.1、8.4、2.5个月.术前化疗及手术方式对预后影响不显著(P>0.05),而原发癌是否根治性切除、术中残瘤灶大小、术后是否化疗明显影响其预后(P<0.01,P<0.01,P<0.05).结论转移性卵巢癌预后较差,预后与原发癌期别及多脏器受累程度有关;但术中尽可能切除原发癌灶及腹腔转移癌灶使残瘤灶直径≤2 cm,术后辅以化疗,仍可提高生存率.

  • 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BEL-7402对放射敏感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石卫民;范义湘;陈龙华

    目的采用体外实验方法探讨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BEL-7402对放射的敏感性.方法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BEL-7402进行体外培养,应用集落形成法和MTT法测定6 MV X线不同剂量照射后细胞的存活率,计算2株细胞放射敏感性参数(D0).结果HepG2的D0值为1.5,SF2为(0.45±0.05);BEL-7402的D0值为1.6,SF2为(0.63±0.05).MTT法与集落形成法相关性较好(γ=0.946,P<0.05).结论HepG2具有较高的放射敏感性,BEL-7402的放射敏感性较低;MTT法可替代集落形成法作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快速测定.

  • 胃癌组织中p53、PCNA及c-erbB-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黄应桂;吴冬梅

    目的探讨p53、PCNA及c-erbB-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299例胃癌组织中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c-erbB-2的表达.结果p53、PCNA及c-erbB-2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4.8%、71.7%、71.7%;在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7.1%,78.2%和47.1%.结论p53、PC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c-erbB-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c-erbB-2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1个重要指标.

  • 人蛋白激酶CK2α'亚基cDNA的克隆与测序

    作者:刘新光;陈小文;梁念慈

    目的构建人蛋白激酶CK2α'亚基cDNA重组表达质粒,研究CK2的结构与功能.方法采用RT-PCR、定向克隆和DNA测序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本实验.结果从人白血病细胞(HL-60)中获得了人CK2α'亚基cDNA,使用NdeⅠ/HindⅢ双酶切PCR产物和表达载体pT7-7进行定向克隆,限制性酶切鉴定证明重组获得成功.4个阳性克隆DNA测序结果显示有1个含有正确插入的人CK2α'ccDNA,命名为pTCKA';其余3个克隆均存在碱基突变.结论成功克隆到人CK2α'亚基cDNA的重组表达质粒.

  • 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林冬梅;吕宁;邹霜梅;郭蕾;刘藏敏;何祖根;刘复生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IP)的临床病理特点、病因及其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对23例肺IP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3例中有2例误诊,将炎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误诊为炎性假瘤.其余21例主要发生于中年男性,以右肺多见(12/21),2例发生于支气管,5例局部有侵袭行为.随访过程中无1例直接死于IP.病理诊断IP的前提是肺组织结构完全消失,其具体形态分为2型:纤维组织细胞型及浆细胞肉芽肿型.肺IP缺乏明显细胞核异型性、病理性核分裂及凝固性坏死.大部分病例病变周边肺组织无明显炎症改变,仅8例病变周边可见机化性肺炎.结论肺IP是原因不明的良性病变,尽管它可以发生局部侵袭,但形态上仍属良性,且愈后较好.该病变的病理诊断有严格标准,其梭形细胞有无核异型性、病理性核分裂及坏死等,是与恶性肉瘤的主要鉴别点.

  • CD44V6 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周英琼;曾思恩;李凡彩;陈锋

    目的探讨CD44V6蛋白与鼻咽癌(NPC)的发生、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6例鼻咽癌组织中CD44基因产物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蛋白表达率为53.4%(62/116).CD44蛋白在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率为66.7%(40/60),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39.3%),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CD44V6蛋白的表达与NPC的病理组织学分型和预后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CD44V6蛋白的高表达与NP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提示CD44V6表达的上调可作为NPC患者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 胃癌组织FasL表达上调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黄群;高晓燕;陈江;温文;王健;胡伟;王崇文

    目的探讨胃FasL表达上调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中FasL表达及TIL的数量,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对40例胃癌组织中凋亡的TIL及肿瘤细胞进行观察.结果50例胃癌组织FasL蛋白表达程度不等,FasL表达程度高的组织的TIL计数低于FasL表达低的组织(P<0.05),同时其TIL凋亡指数高于FasL表达低的组织,而胃癌细胞的凋亡指数低于FasL表达程度低的组织(P<0.01),TIL凋亡指数与胃癌细胞的凋亡指数呈负相关(γ=-0.52,P<0.01).结论人类胃腺癌有不同程度的FasL表达,其表达程度与TIL的浸润程度和凋亡相关,可能是胃癌免疫逃避的重要机制之一.

  • CD基因转移及与放射联合对宫颈癌细胞株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李清丽;彭芝兰;王和;刘珊玲

    目的研究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转移联合5-氟胞嘧啶(5-Fc)在体外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生长的影响及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将CD基因转入Hela细胞,加入含5-Fc的培养基,联合放射,采用MTT法和克隆形成试验分别比较单一CD/5-Fc体系及与放射治疗联合对该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5-Fc能显著抑制转入了CD基因的Hela细胞的生长,并能通过旁观者效应杀死基因转移细胞周围未转入该基因的细胞.CD/5-Fc体系联合放射作用于Hela细胞,其生长抑制强度与单一治疗相比显著增强,两者的联合作用具有协同效应(P<0.05).结论CD基因转移联合5-Fc作用对Hela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对放射具有增敏作用.

  • DDC提高纳米级阿霉素碘油乳剂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道澄;莫简;樊代明;吴红

    目的探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DDC)对提高纳米级阿霉素碘油乳剂在体内外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用MTT试验评价纳米级阿霉素碘油乳剂对耐药细胞及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用SD大鼠建立Walk-256肝癌模型,通过肝动脉分别注入生理盐水、阿霉素、纳米级阿霉素碘油乳剂,DDC加纳米级阿霉素碘油乳剂以及DDC加阿霉素脂质体碘油乳剂,分别测定各组的肿瘤生长率和小鼠生命延长率.结果经过DDC预处理后,阿霉素对阿霉素耐药肿瘤细胞SGC7901/CVR和SGC790/WT的IC50(μg/ml)分别从原来的18.40降至0.74和4.00降至0.32.未经DDC处理过的各组平均肿瘤生长率远高于预先用DDC处理过的各组(P<0.01).而小鼠生命延长率则明显低于预先用DDC处理过的各组(P<0.05).结论用DDC预先处理抑制肿瘤细胞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提高阿霉素的抗肿瘤作用.

  • CD44V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启;赵守国;曹明智;杨金镛

    目的探讨C1D44V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60例胃癌例胃良性肿瘤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44V9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CD44V9阳性表达率(55.0%)明显高于胃良性肿瘤(16.7%)(P<0.05)和正常组(0)(P<0.01);良性组(16.7%)高于正常组(0)(P>0.05).CD44V9阳性表达率,淋巴结转移(84.0%)、浆膜浸润组(69.7%)、远处转移组(87.5%)分别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4.3%)(P<0.01)、无浆膜浸润组(37.0(P<0.05)、无远处转移组(50.0%)(P<0.05).结论CD44V9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作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指标.

  •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史良会;刘中金;李涛;房淑彬;黄文斌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法检测42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PCNA的表达.结果PCNA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PCNA的表达与Edmondson-Steiner分级呈正相关(P<0.01).在浸润型(IHCC)有转移组中PCNA分值均显著高于膨胀型(EHCC)无转移组(P<0.0D.肿瘤直径≤3 cm者PCNA分值也明显低于>3 cm者(P<0.05).PCNA高增殖组患者生存期明显低于低增殖组(P<0.05).结论PCNA反映癌细胞的增殖程度,可作为判断肝细胞癌恶性程度及其预后的指标.

  • 苏灵大对小鼠S180移植性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对COX-2及VEGF、FGF-2和MVD表达的影响

    作者:高雪芹;张维东;宋守芹;赵健;梁浩;王丽

    目的探讨苏灵大对S180移植性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肿瘤组织COX-2、VEGF、FGF-2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FT-207组、苏灵大100 mg/kg、50 mg/kg、25 mg/kg组,于接种S180移植性肿瘤细胞后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9天,观察抑瘤率,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苏灵大对肿瘤组织COX-2及血管相关生长因子的作用.结果大剂量苏灵大对S180移植性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为41.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苏灵大对肿瘤组织的COX-2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血管生长相关因子VEGF、FGF-2表达也明显下降,MVD明显降低.结论苏灵大对S180移植性肿瘤有抑制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抑制COX-2的表达而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可能是应用苏灵大预防和治疗肿瘤的又一机制.

  • 含胞嘧啶脱氨酶基因的靶向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应用

    作者:吴文溪;沈历宗;刘新垣;丁强;王学浩;姚堃

    目的建立癌胚抗原(CEA)启动子驱动的含胞嘧啶脱氨酶基因(CD)自杀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CEACD,使CD基因只能在CEA阳性的细胞中表达.方法采用同源重组法在人胚肾细胞株293细胞中重组腺病毒,用点杂交、PCR法进行鉴定,并进行纯化和滴度测定,分别感染CEA阳性和CEA阴性的细胞,采用MTT法检测感染细胞对5-Fc的敏感性.结果重组腺病毒中含有CEA基因及CD基因,纯化后滴度可以达到5.0×1011pfu/ml,CEA阴性的Hela细胞感染AdCMVCD后对5-Fc很敏感,而感染AdCEACD后不能被5-Fc杀伤,与之相反,CEA阳性的Lovo细胞感染AdCMVCD和AdCEACD后有相似的表达活性,均对5-Fc敏感.AdCEACD/5-Fc系统有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结论本实验建立的CEA启动子驱动的含CD自杀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CEACD,能使CD基因专一性地在CEA阳性细胞中表达,有助于对CEA阳性的肿瘤细胞靶向性自杀基因治疗.

  • CD44V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邱小芬;张增锋;张翠萍

    目的探讨CD44V6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8例原发性结直肠腺癌、14例结直肠腺瘤癌变、57例结直肠腺瘤、30例结直肠增生性息肉和24例结直肠正常黏膜中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腺瘤、腺瘤癌变和腺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95%、100.00%和56.41%,明显高于增生性息肉和正常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14.81%).CD44V6阳性表达与腺癌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和病理分级无相关性.结论CD44V6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可作为诊断结直肠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的生物学指标.

  • p27kip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

    作者:杨登科;陈书奎;胡伟;李俊卿;靳凤烁

    目的探讨p27kip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鼠抗人p27kip1和Ki-67单克隆抗体对65例BTCC和12例正常黏膜进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结果p27kip1在BTCC中表达随着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增高而降低(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p27kip1阳性表达率与Ki-67呈负相关.结论p27kip1对BTCC的分化、增殖、浸润和转移可能起抑制作用.检测BTCC组织中p27kip1和Ki-67蛋白表达对评价BTCC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双特异性抗体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肖琅;杨春红;刘迎午;朱争艳;吴鸿燕;杜建民

    目的探讨双特异性抗体在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制备既抗小细胞肺癌表面抗原又抗T细胞表面CD3抗原的双特异抗体(简称双抗,BSAb),分别进行体外实验及动物实验.结果体外实验显示,加入双抗的较未加入双抗的LAK细胞对小细胞肺癌细胞杀伤活性明显提高(P<0.05).显示杀伤活性与效靶比例呈正相关.在肿瘤生长的动物实验中,接种后第7~10天双抗组肿瘤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用双抗组(P<0.05);裸鼠生存动物实验中,双抗组平均存活为58.4天,是对照组的1.5倍.结论双特异性抗体能提高LAK细胞对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

  • MMP-2和TIMP-2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其转移的关系

    作者:曹文枫;王耕辛;张连郁

    目的研究宫颈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揭示宫颈腺癌的浸润转移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10例慢性宫颈炎和63例宫颈腺癌组织中MMP-2和T1MP-2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和TIMP-2在慢性宫颈炎组织中均无阳性表达,而在宫颈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0%(46/63)和82.5%(52/63),有显著性差异.MMP-2在腺型腺癌和乳头状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18/22)和58.3%(14/24),无显著性差异,而MMP-2和TIMP-2表达与其临床分期也无相关性(P>0.05).MMP-2和TIMP-2表达间有非常显著相关性(P<0.01),同时MMP-2阳性表达与该肿瘤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MMP-2可作为预测肿瘤浸润和转移的1个指标.

  • 晨尿脱落细胞角蛋白CK-20基因表达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何晓文;李峻;靳小青;卢建;马小兵;孙民;刘宇健

    目的探讨尿脱落细胞角蛋白(CK-20)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73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TCC)患者(研究组)、20例泌尿系统非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对照组)和21例正常人(正常组)晨尿脱落细胞CK-20基因表达,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研究组尿脱落细胞CK-20基因表达的检出率为86.3%(63/73),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TCC的检出率[20.5%(15/73)];对照组检出率为20.0%(4/20);正常组检出率为0(0/21).G3级TCC患者尿脱落细胞CK-20基因表达的检出率为100.0%(20/20)明显高于G1、G2级患者的76.5%(26/34)和89.5%(17/19);T2~T4期尿脱落细胞CK-20基因表达的检出率为93.1%(27/29),明显高于Tis-T1期的81.8%(36/44).结论尿脱落细胞CK-20基因表达的检测有望成为1种灵敏、特异的TCC标志物.

  • 食管鳞癌端粒酶活性、端粒酶逆转录酶及bcl-X/L表达的研究

    作者:李淳;吴名耀;梁英锐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及bcl-X/L的表达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TRAP-银染法检测45例食管鳞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癌组织进行hTERT及bcl-X/L表达的检测.结果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2.2%,hTERT及bcl-X/L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4%及71.1%,bcl-X/L的蛋白表达及hTERT的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均有相关性.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hTERT及bcLX/L的表达阳性率均较高.hTERT及bcl-X/L的表达对端粒酶活性有一定调节作用.

  • 大网膜成形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的运用

    作者:孙秀杰;付斌彬;王振辉;刘建华;任洪林;郭志刚

    1996年6月至2001年9月,我们对9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在肿瘤切除后行食管胃吻合大网膜成形术,与同期103例单纯行食管胃吻合术者比较,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现报告如下.

  • 胃肠癌术后腹壁切口种植性转移癌12例报告

    作者:饶华民;舒味冰;魏国平

    我院自1990年1月~1997年6月收治12例胃肠癌术后腹壁切口种植性转移癌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 伴肝硬化的原发性中肝叶肝癌3例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周科军

    原发性中肝叶部肝细胞性肝癌位置独特,外科处理棘手,传统行扩大肝叶切除术,但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中肝叶切除术与之相比,虽手术技术要求更高,但其以术后并发症少而倍受推荐[1].我们自1994年2月至2001年5月行各类肝肿瘤切除术116例,其中行伴肝硬化的原发性中肝叶肝癌切除术3例(2.6%),现报告治疗体会如下.

  •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376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李海波;杨清英;左春华;杨继洲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是卵巢常见的肿瘤之一,仅次于卵巢囊腺瘤,居第2位.为探讨其临床及病理特点,我们对收治的376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卵巢 成熟性畸胎瘤
  • NI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1例的疗效观察

    作者:潘金华;黄瑶

    我们采用NIP方案对31例初治的Ⅲb和Ⅳ期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进行了治疗,现将疗效及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 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B超下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

    作者:宋彬

    原发性肝癌是"癌中之王",临床发现时多数患者已失去手术时机,近年来我院对66例不能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B超介导下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酒精(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京万红软膏外用合并地塞米松静脉给药预防诺维本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晓;胡爱民

    我们于2000年1月至2001年10月,对使用含诺维本(NvB)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的30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患者,应用京万红软膏外用合并地塞米松静脉给药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及减轻静脉炎的严重程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胸腺肿瘤及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李国仁;戴建华;邵仲凡;刘晓峰;陈光辉;苗福禄

    我院1990年1月至2001年6月手术治疗胸腺肿瘤及重症肌无力患者27例,现报告如下.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技术进展

    作者:钱军;林江;薛永权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1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获得性克隆性疾病,以外周血1系或多系细胞减少、骨髓内1系或多系病态造血和高风险进展成白血病为特征.目前对MDS的诊断主要是依据FAB标准[1],但该标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它要求在患者外周血、骨髓中至少存在2系病态造血,因此,对于只有1系或无明显病态造血的患者就不能诊断为MDS;而临床上确实存在一些患者在病程初期或病程中血像和骨髓像只表现为1系病态造血甚至无病态造血改变,如按FAB标准就不能诊断,这样势必会延误患者的治疗.因此,寻求新的诊断手段成为临床研究中的1个重要课题.细胞遗传学检查在MDS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目前已达成共识,而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正逐渐应用于MDS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为MDS的诊断提供了一些潜在的实验手段.

  • 脑胶质瘤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廖旭兴;刘泉开

    脑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3.3%~58.9%,平均43.5%[1],其侵袭性强,瘤细胞很容易侵入周围正常组织间隙而与正常脑组织分界不清,常侵犯几个脑叶及其深部的结构乃至对侧脑半球,手术完全切除困难.胶质瘤恶性程度高,生长快,病程短,平均细胞周期仅3.5天,术后复发很快,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被认为是神经外科治疗中棘手的难治性肿瘤之一[2].现就脑胶质瘤综合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胶质瘤 综合治疗
  • 卵巢癌腹腔化疗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高国兰;胡爱民;张丹;彭芝兰

    在一些发达国家,卵巢癌的死亡率居妇科肿瘤的首位,占女性癌症患者死亡率的第5位[1].由于卵巢癌早期无明显症状,确诊时多已广泛转移,癌组织不易切尽,术后需辅助化疗.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疗效较好,铂类联合紫杉醇化疗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有腹腔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10%~20%[2].腹腔转移是卵巢癌的生物学特性,即使是理想的缩瘤术,仍有许多患者腹腔内残留癌灶.作为1种局部化疗手段,腹腔化疗(intraperitoneal therapy,IP)时可提高腹腔内药物浓度、降低血浆清除率.现就IP的理论基础、安全性、药理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雌激素作用与乳腺癌基础研究进展

    作者:李鹤成;温险峰;邵志敏;沈镇宙

    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受多种因子的调控,其中包括类固醇激素如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等;生长因子如表皮样生长因子、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等.其中,临床流行病结果和内分泌治疗的良好效果均提示雌激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00年Boyd等报告,有1/3绝经期前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在切除卵巢后病情得到缓解,他认为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有选择性[1].60年代后Jacobson和Jensen等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发现了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这种现象才得以解释[2].初人们发现的ER(Erα),为一配体活化的转录调控因子.近年来随着ER基因被成功克隆,人们对Erα的结构及Erα介导的基因转录机制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近年来人们又在小鼠及人类组织中发现了另一类雌激素受体β,这使人们对雌激素的作用机制重新评价.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 宫颈癌合并卵巢恶性颗粒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李红梅;田小飞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1岁.因阴道持续性出血伴腹胀、食纳差3个月,于1995年1月23日入院.患者半年前白带量增多,有臭味,有时带血丝.3个月前阴道突然出血,量时多时少,并伴腹胀、纳差及乏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就诊时发现有大量腹腔积液,即转入本院.患者既往体健,无急慢性疾病史.患者平常月经规律,18 3-5/30天,1年前绝经.怀孕14次,足月分娩13次,早产1次.查体:右腹股沟触及3个肿大的淋巴结,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腹肌紧张.肝脾触诊不满意.

  • 鼻咽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4例报告

    作者:邹浩元;黄国栋;郑广进

    1病例介绍例1.患者男性,45岁,已婚.因发现左侧颈部肿物8个月于1985年10月11日入院.经鼻咽活检诊断为鼻咽低分化鳞癌,T2N2M0期(福州会议分期).行60Co外照射,鼻咽部DT 70Gy,放疗结束后鼻咽部肿物及颈部肿大淋巴结均消失.1987年6月20日来院复查发现,右侧腋窝淋巴结2 cm×3 cm大小,左侧腹股沟淋巴结为2 cm×2 cm大小,鼻咽部未发现新生物.B超检查提示腹主动脉旁有多个肿大淋巴结;全胸正位片:心、肺、纵隔未发现异常.左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为转移性低分化鳞癌.行60Co外照射,腋窝、腹主动脉旁、左侧腹股沟DT50 Gy.患者于1989年3月27日死于纵隔、肺转移.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外耳道侵犯1例报告

    作者:黄勇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6岁.1997年10月3日出现发热,牙龈、皮下出血,胸骨有明显压痛.骨髓像检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幼粒细胞0.83.血像:WBC 10.4×109/L,PLT 24×109/L,早幼粒细胞占0.44.先予维甲酸、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诱导化疗.1997年12月10日骨髓像检查:早幼粒细胞占0.02.继续应用高三尖杉酯碱(或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及维甲酸治疗.1999年1月4日双耳听力下降,耳鸣,时有跳跃性疼痛.体检左侧外耳道被淡红色新生物堵塞,触之不易出血,有触痛;活检后镜下观察:表皮基膜下见多边形幼稚造血细胞集簇浸润,核大深染,可见小核仁,胞质偏红,可见细小颗粒,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符合白血病外耳道播散的诊断.骨髓像检查:早幼粒细胞0.07.CT检查:颅内未见异常,左外耳道被新生物堵塞.1999年11月21日加用三氧化二砷针剂10 mg/天,静脉滴注,共28天.1999年12月15日患者外耳道疼痛、耳鸣症状完全缓解,听力恢复正常,外耳道新生物完全消失,皮肤无触痛.骨髓像检查无异常.患者至今生存3年.

  • 下咽浆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张群贵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1岁.因咽部异物感2个半月,伴声嘶1个月,于2000年12月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个半月出现咽部异物感,逐渐加重,伴有疼痛,吞咽时疼痛加剧.1个月前又出现声嘶,无发热、盗汗、咳嗽、胸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抗炎治疗后症状无改善而转入我院治疗.体检:一般情况尚可,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包块,肝脾肋下未扪及,全身骨骼无压痛和叩击痛.

    关键词: 浆细胞瘤 放射治疗
  • 卵巢低分化支持-间质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姜晓玲;乔峰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28岁.因左下腹疼痛5天入院.疼痛为持续性,较剧烈,伴恶心呕吐.患者平常月经规律,14 4/28~30天,本次月经日期为2001年4月2日,孕0产0.查体:女性体态,无喉结,双乳发育正常,阴毛浓密,女性分布,外阴发育正常.左下腹部可触及一直径约10 cm的囊实性肿物,有压痛,分界不清;左下腹有明显压痛,无反跳痛.B超检查显示:左侧腹部囊实性肿物.临床诊断:左侧卵巢肿瘤伴扭转或破裂.

  • 空肠巨大平滑肌肉瘤1例报告

    作者:周毅

    空肠平滑肌肉瘤罕见,早期症状不典型,术前较难获得病理诊断.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平滑肌肉瘤 空肠
  • 胰尾部恶性胰岛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吴渊文;任吉忠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5岁.因反复头痛、头晕伴手脚麻木10年,近2周来症状加重,于2001年8月10日入院.症状以清晨为著,发作时血压150/100 mmHg(20/13.3 kPa).体检无异常.无糖尿病病史.血清钾3.5 mmol/L,血糖、血肌酐及血醛固酮值正常.B超检查提示左肾外形明显缩小,左肾上腺探及一中等偏低回声团块,约4 cm×4 cm×3 cm大小,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KUB+IVP检查:右肾显示良好,左肾及输尿管未显示.

  • 子宫转移癌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后并发肠瘘1例报告

    作者:郑国强;郭峰;霍苓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70岁.于1985年5月21日经腹会阴做直肠癌切除及腹壁人工造口术,术后化疗6个疗程.病理诊断为印戒细胞癌,肿瘤直径为2 cm,肠周淋巴结转移(5/5).1999年2月会阴区和下肢又出现疼痛、尿频、阴道有异常分泌物,病理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采用放疗(50 Gy)后,症状缓解.2001年1月肿瘤再次复发,且症状逐渐加重,盆腔、子宫、右侧肾上腺均出现大小不等的肿瘤病灶,骨扫描证实骨盆局部有转移.给予化疗无效,出现骨髓抑制.曾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4个月后夜尿次数增多,4~6次,阴道持续性排放淡血性分泌物.2001年4月3日行子宫转移病灶姑息性超声聚焦治疗.超声探头为0.8 MHz/135 rnn,采用直线扫描方式,治疗功率为140 W,治疗总时间为13 400 s.

实用癌症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