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

实用癌症杂志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 실용암증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2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1-5930
  • 国内刊号: 36-110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37
  • 曾用名: 江西肿瘤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癌症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江西
  • 主编: 黄欧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高频超声对246例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周静;刘丹;彭莉晴

    目的 探讨分析高频超声对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246例乳腺肿瘤患者,分析其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表现和血流阻力指数等临床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 结果 乳腺癌良性患者与恶性患者的二维声像图在形态首发规则、是否具有钙化、边界是否清晰、包膜是否完整、是否具有血流信号等方面均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良性肿瘤患者的Vmax、RI数值明显小于恶性肿瘤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患者的Adler半定量的分级状况与恶性肿瘤患者的比较具有较大差异,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良性肿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以0级、1级为主,恶性肿瘤以2级、3级为主要血流分布. 良恶性肿瘤患者彩色血流分级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性(P<0.05). 结合病理结果显示:超声诊断良性肿瘤准确率为94.61%(193/204),误诊率为5.39%(11/204);超声诊断恶性肿瘤准确率为88.10%(37/42),误诊率为11.90%(5/42);超声总诊断率为94.50%(230/246),误诊率5.50%(16/246). 结论 高频超声对乳腺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并且为临床诊断提供具体的参考数据,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的诊断手段.

  • 质子泵抑制药物中长期使用对胃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影响

    作者:刘莹;蒋敦科

    目的 探讨中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对胃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情况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2组. 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观察中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对胃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率的影响,比较2组患者研究前( 0个月)和复查史的HP感染率变化,比较患者复查时的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率. 结果 2组患者不同时间的HP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 P>0 .05 ). 2组患者1年内的癌前病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4个月后,观察组癌前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组患者胃癌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尽管质子泵抑制类药物疗效显著,但长期的应用可能导致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率提高,故临床应用时应该充分考虑多种因素,避免药物滥用.

  • 腹腔灌洗对胃癌患者发生腹腔转移的预防效果分析

    作者:刘振海;冯起校;峗淑莉

    目的 探讨腹腔灌洗对胃癌患者发生腹腔转移的预防效果及预后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37例接受了根治性切除且行腹腔灌洗,33例接受了根治性切除非腹腔灌洗. 根据临床病理特征,对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和复发模式进行了分析. 结果 患者根治性切除后的中位DFS和OS分别为10(1~33)个月和15(2~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1(3 ~45)个月. 腹腔灌洗患者的1-,2-,3-和4 年生存率分别为63.8%,58.6%,25.4%和10.7%. 非腹腔灌洗患者均有复发,30例(90.9%)有腹腔扩散. 33例患者的1-,2-,3-和4年生存率分别为43.2%,45.9%,5.4%和0%.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Ⅳ是一个独立的预测因子,预后较差. 结论 腹腔灌注灌洗疗法对胃癌细胞腹腔转移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安全可靠,副作用小,在临床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疼痛物质及炎性介质变化研究

    作者:高强方

    目的 研究及分析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疼痛物质及炎性介质变化情况. 方法 选取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1d、3d、7d的疼痛物质及炎性介质血清表达水平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肺癌患者术前1d的疼痛物质及炎性介质血清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术后1 d、3 d及7 d观察组的疼痛物质及炎性介质血清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水平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疼痛物质及炎性介质波动均相对更小,从而肯定了本术式在控制患者的疼痛应激、炎性应激及创伤程度中的效果.

  • 再次电切术预防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效果分析

    作者:曾东升

    目的 探讨二次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re-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Re-TUBRT)对于预防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肿瘤复发的效果. 方法 将178例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BRT)的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实验组(经TUBRT后4~6周行Re-TURBT治疗,93例)和对照组(只行TURBT手术治疗,85例). 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并对其基线资料、治疗后肿瘤复发或进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93例患者中,肿瘤复发14例( 15 .1%) ,进展肌层浸润性肿瘤率为6 .5%,相较对照组(肿瘤复发率为34.1%,进展肌层浸润性肿瘤率为2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1).结论 Re-TURBT对于预防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肿瘤复发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率,并延缓肿瘤的进展过程.

  • 清热活血散结中药对放疗肺损伤患者肺保护作用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涂德军;洪俊强;张启龙;杨青艳;李彦;郭裕林

    目的 探讨清热活血散结中药对放疗肺损伤患者肺保护作用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118例中晚期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8例)接受放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热活血散结中药. 采用ELISA法测定2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 TNF-α,IL-1,TGF-β1、MMP-9)水平. 结果 2组放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对照组,治疗组肺损伤发生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提高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放疗前,2组氧合指数、肺损伤评分和炎症因子(TNF-α,IL-1,TGF-β1、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全部患者上述指标均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放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治疗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肺损伤评分、TNF-α,IL-1,TGF-β1和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 清热活血散结中药在不影响放疗疗效的基础上降低肺损伤发生率,提高了肺功能,改善了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TNF-α,IL-1,TGF-β1和MMP-9因子水平有关.

  • 宫颈癌腹腔镜下保留神经平面广泛子宫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玲;姜玲;胡姣;兰艳丽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保留神经平面广泛子宫切除术( NPSRH)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接受腹腔镜NPSRH的ⅠB1期和ⅠB2期的宫颈癌患者的资料. 结果 输血人数比例与BMI、FIGO分期病理类型有关,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不明显. 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ⅠB1期和ⅠB2期5年无病存活率及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COX多因素分析发现5年无病存活率和总存活率与FIGO分期无关、与淋巴结转移和新辅助化疗密切相关(P<0.05). 结论 腹腔镜NPSRH手术虽然手术时间较长、失血量增加,但是安全有效及可行的.

  • 硫辛酸联合葡萄糖酸钙及硫酸镁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玉锋

    目的 探讨硫辛酸联合葡萄糖酸钙/硫酸镁对恶性肿瘤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病变( CIPN)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79例接受化疗并明确诊断为CIPN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研究组(8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葡萄糖酸钙10 ml和25%硫酸镁10 ml注入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注射液600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 2组均治疗24天,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价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并评估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P<0.01),但研究组较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更显著(P<0.05). 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24天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1%(85/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75/90)(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12.36%vs 8.89%,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硫辛酸联合葡萄糖酸钙及硫酸镁能够加快恶性肿瘤CIPN患者感觉及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具有协同作用,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 低剂量CT在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邓伟;曹骁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在非小细胞肺患者围术期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80例经穿刺或纤支镜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实验组患者术前、术后行低剂量CT扫描,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剂量CT扫描.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术前肺癌征象的显示状况、图像质量以及剂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低剂量CT扫描后,显示具有钙化、坏死、细短毛刺、分叶、磨玻璃、空泡、血管集束及胸膜凹陷等肺癌征象分别有8例、10例、21例、18例、5例、4例、13例与14例,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经低剂量CT扫描后,37例图像质量为优,3例图像为良,0例图像为差;对照组患者31例图像质量为优,6例图像为良,3例图像为差. 两组患者的CT图像的质量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CTDIvol的范围为(10.135 ±1.453)mGy,DLP的范围为(98.125 ±15.515)mGy/cm,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CTDIvol与DLP剂量,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经低剂量CT扫描后,显示患有肺炎、胸腔积液、气胸、骨断裂、软组织损伤的例数分别有13例、11例、8例、5例、7例与3例,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低剂量CT扫描能够显示较为清晰的钙化、坏死、细短毛刺等术前肺癌征象,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术后评价有重要价值.

  • M1分期细化对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范柯;范贤东

    目的 探讨M1分期细化对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患者生存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 随访80例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患者,分析其转移部位、转移灶的数目、转移瘤的大小及其相应治疗方式等因素,对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结果 单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因素(P<0.05)为7项,分别为分化程度越低,N分期高,CEA>5μg/L,CA199>35 U/mL,癌性梗阻,转移器官数目2个以上和异时性转移预后差. 分化程度、CEA、N分期、癌性梗阻、转移器官数目、转移时间顺序是影响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不同临床特征和治疗方式的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患者的预后明显不同,根据其转移特征,进行M1分期细化,区分其中具有较好预后的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法,有望通过积极治疗获得长期生存.

  • 64排CT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东梅;宋萌颖

    目的 探讨64排CT在妇科肿瘤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首先按研究对象分为4组:卵巢肿瘤31例,宫颈肿瘤44例,子宫肿瘤25例,阴道肿瘤13例. 全部患者行超声波 、MRI及64排CT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研究64排CT对妇科肿瘤诊断的价值. 然后观察44例宫颈肿瘤患者的超声波、MRI、CT检查结果,并与临床病理分期诊断结果作对比分析,研究64排CT对宫颈肿瘤定性及分期的诊断价值. 结果 64排CT对妇科卵巢肿瘤、宫颈肿瘤、子宫肿瘤、阴道肿瘤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依次为:87.1%、88.6%、84.0%、84.6%;对妇科宫颈肿瘤的分期诊断准确率72.8%、检出率为86.4%,对Ⅱb期以上(含Ⅱb期)的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0.0%、检出率为100.0%. 64排CT对妇科肿瘤的定性诊断和分期诊断价值均优于超声波和MRI. 结论 64排CT图像的分辨率高、直观性强,价格适中,对妇科肿瘤的定性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同部位舌癌的不同厚度与颈淋巴结转移间的相关性

    作者:韦存志;肖世强;王建洪

    目的 探讨同部位舌癌厚度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的T1、T2期舌癌手术标本98例,测量舌癌厚度,对舌癌进行病理分级和TMN分期;探讨患者颈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重点分析舌癌厚度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检测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水平. 结果 舌癌组织颈淋巴结转移与病理分级、舌癌厚度相关,而与病程、部位、面积、T分期和N分期无相关. 随着舌癌厚度增加,颈淋巴结转移率呈现逐渐升高,在厚度为7~10 mm时,转移率高;舌癌厚度大于7 mm时,颈淋巴结转移率均明显高于3~5 mm和5~7 m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舌癌厚度大于10 mm组与7~10 mm组比较,颈淋巴结转移率变化不明显.舌癌厚度≥7 mm组患者血清VEGF 含量明显高于<7 mm组(P<0.01). 结论 舌癌厚度测量对评估早期舌癌颈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可能与患者VEGF水平升高相关.

  • 结直肠癌患者癌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葛永康;宿冬远;赵建昌;余华容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癌性贫血的危险因素. 方法 对4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6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贫血199例,贫血发生率为43.3%. 大便隐血阳性、右半结肠癌、低白蛋白水平及高TM分期与贫血密切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化程度、性别及年龄与贫血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癌性贫血与大便隐血、分期、肿瘤部位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有明显相关性,与分化程度、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 全胸腔镜下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刘新国;鄂勇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50例早期( TNMⅠ/Ⅱ期)的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镜组和开胸手术组,分别给予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指标、远期生存指标和手术的安全性. 结果 胸腔镜组术后引流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 2组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 胸腔镜组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P<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全胸腔镜下手术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能够达到相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全结肠系膜切除与传统手术对结肠癌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国范;吴国庆

    目的 比较结肠癌采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和传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7例结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全结肠系膜切除手术,对照组行传统根治手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观察组清扫的淋巴结、阳性淋巴结、左半结肠淋巴结以及右半结肠淋巴结数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后两组并发症主要有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腹腔残余感染以及病灶复发,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观察组腹腔残余感染、病灶复发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具有临床疗效好,创伤小,术后腹腔残余感染率低等特点,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FOLFOX-6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靶向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的疗效

    作者:赛福丁·克尤木;布力布·吉力斯汉;唐勇

    目的 探讨FOLFOX-6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靶向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转移性结肠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 对照组采用FOLFOX-6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率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获益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及腹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观察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FOLFOX-6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靶向治疗转移性结肠癌,可明显提高近期疗效和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胃癌合并胃溃疡高危因素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俊成;高建超

    目的 分析胃癌合并胃溃疡的高危因素. 方法 选取胃癌合并胃溃疡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患者共计432例,对其危险因素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432例观察组对象中,胃癌合并胃溃疡患者21例,发病率4.86%;对年龄、民族、体重指数等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民族、体重指数、文化程度、家族病史、饮酒、吸烟、饮食、情绪控制、非甾体抗炎药服用情况、糖尿病、幽门杆菌感染、溃疡程度是胃癌合并胃溃疡的影响因子;随着危险因素个数增加,胃癌合并胃溃疡发热发病率显著增高. 结论 中年、少数民族、消瘦、文化程度低、有家族病史、大量饮酒、大量吸烟、刺激性饮食、不良情绪、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糖尿病、幽门杆菌感染、大面积溃疡是胃癌合并胃溃疡的高危因素,针对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胃癌合并胃溃疡的发生.

  • 两种肠造口术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疗效比较

    作者:陈建新;乔建国

    目的 比较分析结肠造口和回肠袢式造口术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直肠、乙状结肠癌老年患者86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对照组患者采用结肠造口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Ⅰ期和Ⅱ期手术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 结果 Ⅰ期术后实验组患者的排气时间和禁食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Ⅱ期手术术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的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低血钾症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 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 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彭海员;马杰

    目的 探讨与分析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化疗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15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的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年龄、D-二聚体水平、心血管疾病以及血黏稠度水平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黏稠度水平是影响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主要因素( OR=10 .620 ). 结论 具有较高血黏稠度水平的肺癌化疗患者并发VTE的风险性大,对于高风险的患者应该采用规范性的血栓预防措施.

  • 胃癌术后3D-CRT合并同时化疗的疗效研究

    作者:熊戴群;罗辉

    目的 比较胃癌术后单纯化疗与胃癌术后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将57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单纯化疗组采用6个周期XP方案(希罗达2 000 mg/m2 d1~14+顺铂60 mg/m2 d1 q3w). 同步放化疗组(第一阶段:2个周期XP方案化疗、第二阶段:放疗+希罗达1 650 mg/m2 5w、第三阶段:2个周期XP方案化疗). 结果 同步放化疗组28例患者术后1、2、3、5年生存率为75.0%、64.3%、57.1%、46.4%;单纯化疗组29例患者术后1、2、3、5年生存率为65.5%、51.7%、32.1%、21.4%,两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呕吐、腹泻、外周神经毒性及手足综合征,且以1、2度为主,同步放化疗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于单纯化疗组,但可耐受. 结论 胃癌术后同步放化疗组1、2、3、5 年生存率高于单纯化疗,且3、5年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可耐受.

  • 儿童伯基特淋巴瘤的预后影响因素初步研究

    作者:黄慧;黄传生;刘志良;杨文萍

    目的 探讨儿童伯基特淋巴瘤(BL)临床病理参数和染色体13q14.3缺失与其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33例术后进行化疗的BL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6、MUMl和P53蛋白的表达,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染色体13q14.3. 结果 33例BL临床分期:Ⅰ+Ⅱ期12例、Ⅲ+Ⅳ期16例、无法分期5例;随访时间为4~120个月,其中生存27例、死亡6例(均为Ⅲ或Ⅳ期);临床分期为进展期(P=0.024)和低白蛋白血症(P=0.053)者预后相对较差;bcl-6、MUMl和P53阳性率分别为90.9%(30例)、21.2%(7例)、30.3%(10例),其表达均与预后无关(P>0.05). 染色体13q14.3缺失8例,与染色体13q14.3正常者相比,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P=0.137). 结论 儿童BL的预后与临床分期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有关,染色体13q14.3缺失和其免疫表型与其预后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 薏苡仁甘油三酯联合放化同步治疗无手术指征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蔡茂怀;柏会明;仇红艳;刘菊林;张景慧;孙小兵;王风歧;徐寿华;周冬霞

    目的 探讨薏苡仁甘油三酯联合放化同步治疗无手术指征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无手术指征的食管癌患者70例,等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薏苡仁甘油三酯联合放化同步治疗( K组)及单纯放化疗联合方案(H组),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4个疗程后,总有效率K组高于H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Th-17频数比例、CD4+CD25+Tregs频数比例、IL-1、IL-6及TNF-ɑ含量H组均明显高于K组(P<0.05). 不良反应K组明显少于H组(P<0.05),不良反应严重程度K组与H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薏苡仁甘油三酯联合放化同步治疗无手术指征食管癌患者较单纯应用放化疗疗效更好,且能够较好地保护患者免疫功能,因而可以作为无法手术食管癌患者保守治疗的选择之一.

  • 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创手术的近远期效果研究

    作者:容宇;郝雁冰;陈万生;李彦明;魏东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 方法 选取临床Ⅰ/Ⅱ期NSCLC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后纳入研究的病例为122例,其中65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VAST组) ,56例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开胸组). 记录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胸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总量、术后镇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评价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统计患者1年、2年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 结果 与开胸组相比较,VAST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明显减少,术后镇痛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但VAST组优于开胸组(P<0.05). VAST组2年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2年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开胸组(P<0.05). 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效果佳,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对患生活质量,对改善远期疗效有一定的益处.

  • 标准化肾肿瘤影像解剖特征与手术方案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耀一;张月;赵御森;胡振顺

    目的 探讨标准化肾肿瘤影像解剖特征与其手术方案的关系. 方法 202例T2期肾肿瘤患者,其中根治性切除术(RN)122例,部分肾切除术(PN)80例. 中位随访41.5个月. Kaplan-Meier分析比较整个队列和RENAL得分≥10和<10患者的总生存( OS) ,癌症特异性生存( CSS)和无进展生存期( PFS). 采用Cox比例风险分析PFS和OS的相关性. 结果 RN 患者和PN 患者的RENAL 评分无显著差异. RN 和 PN5 年PFS 分别为69.8%和79.9%( P =0.115),CSS分别是82.5%和86.7%(P=0.407),OS分别为80.0%和83.3%(P=0.291). Cox回归显示手术方式的不同与PFS无相关性. RENAL评分≥10分患者的PFS更短(风险比6.69,P=0.002). Kaplan-Meier分析RN患者和PN患者PFS无组间差异,RENAL得分≥10和<10患者的PFS无组间差异. 其次,OS在T2a和T2b肿瘤患者之间无差异;RENAL得分≥10的患者更容易死亡或死于其他病因(P<0.001). 结论 PN手术可能对T2期肾肿瘤患者有效.

  • 高危型HPV检测及TCT对中晚期宫颈癌放疗后病情监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建英;韩萍

    目的 探讨分析高危型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 thin-prep cytology test,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放射性治疗后随访病情监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70例行放疗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1年后进行高危型HPV检测、TCT及临床疗效评判,了解高危型HPV检测和TCT在患者放疗后病情监测中的意义. 结果 治疗前70例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64例,单一高危型HPV感染51例,多重高危型HPV感染13例,TCT阳性66例;放疗后3、6、9、12个月患者的高危型HPV及TCT阳性率均有所下降,放射治疗后3个月高危型HPV阳性治疗有效与无效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TCT无差异;且治疗1年后有6例复发,3例患者的两项检查均阳性,其余3例中1例为单高危型HPV阳性,2例为单TCT阳性. 结论 高危型HPV检测是中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后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TCT可以辅助HPV检查提高对宫颈癌复发的预测准确性,值得临床加以应用.

  • HAG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高危MDS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高晓冬;韩凤山;邹淑华

    目的 探讨HAG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的疗效. 方法 高危MDS患者24例,随机分为HAG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 HAG组采用HAG预激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治疗. 化疗前后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骨髓等变化,统计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性别、体质量( BMI)、年龄、经济收入、婚姻状况、应激状态、高血压、职业、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民族、糖尿病史、冠心病史、WHO分型和乳酸脱氢酶均与HAG预激方案疗效无关(P>0.05). 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WHO分型和乳酸脱氢酶均与HAG预激方案疗效无关(P>0.05).HAG组不良反应较轻. 结论 HAG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高危MDS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高,适用于老年高危MDS患者.

  • FDG PET/CT对淋巴瘤化疗后结外淋巴组织及残存淋巴结病灶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剑杰;蒲朝煜;梁英魁

    目的 探讨FDG PET/CT对评价淋巴瘤化疗后淋巴组织或残余淋巴结病灶是否有肿瘤存活的准确性. 方法 经病理活检确诊的淋巴瘤患者36例,接受6个周期的化疗,化疗结束行FDG PET/CT评估疗效,并与同期CT平扫比较,对PET阳性的病灶行病理活检证实,PET阴性者进行6个月以上随访,1年随访期内未出现肿瘤复发判定为完全缓解,以病理和随访结果作为终评价标准. 结果 36例患者中,PET/CT评价其中32例为完全缓解(31例符合终结果,假阴性1例) ,4例为部分缓解( 4例均与病理结果相符);常规CT平扫提示10例患者化疗后原病灶部位见软组织病灶残存,评价为部分缓解,其中7例PET显像为阴性,3例患者PET呈阳性(3例病理检查证实均存在肿瘤残留);26例评价为完全缓解( 25例与随访结果相符,其中假阴性1例). PET/CT诊断淋巴瘤化疗后残余病变肿瘤残留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0.0%、100%、97.2%,同期平扫CT分别为75.0%、78.1%、77.7%. 结论 FDG PET/CT是判断淋巴瘤化疗后结外淋巴组织及淋巴结内是否有肿瘤残存,较为准确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手段,值得临床广泛采用.

  • 硼替佐米辅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田培军;王晓军;陈士军;陈芳;朱卫民;周雪;宦敏;闫小英

    目的 分析硼替佐米辅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时,同时予以硼替佐米辅助治疗,每例患者至少治疗1个疗程,并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结果 8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6.25 %,较好缓解率为63.75%,CR+nCR为56.25%. 初治患者总有效率为91.81%,较好缓解率为75.41%,CR+nCR为68.85%;复治患者总反应率为68.42%,较好缓解率为26.32%,CR+nCR为15.79%,初治与复治总有效率、较好缓解率、CR+nCR等各项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治组优于复发难治组. 生存分析显示,所有患者中位OS为128.5周(9~248周),中位PFS为110.5周(4~217周);各个分组的OS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的PFS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硼替佐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血液异常、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炎等. 结论 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在初治和复发难治的MM患者当中均有较好的疗效,初治组患者的较好缓解率高于复发难治组患者,初治组比复发难治组的PFS长,主要不良反应有血液学异常、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炎,多数可以耐受.

  • 分子靶向药特罗凯对晚期肺癌的抗肿瘤活性分析

    作者:邬红霞;矫艳艳;冒小燕

    目的 探讨分子靶向药特罗凯对晚期肺癌的抗肿瘤活性. 方法 收集晚期肺癌患者50例,口服特罗凯150 mg,每天1次,随访1年,观察分子靶向药特罗凯对晚期肺癌的抗肿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分子靶向药特罗凯对晚期肺癌的抗肿瘤治疗有效率男性高于女性、低年龄段高于高年龄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治疗有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控制率在不同性别、不同病变位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段控制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9.714个月,95%CI为9.557~10.443个月. 经过分析男性中位生存时间高于女性,低年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高于高年龄患者,病变中央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高于周围型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不良反应在男女之间、病变位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分子靶向药特罗凯对于晚期肺癌具有一定疗效,尤其是对男性和低年龄段群体,同时不良反应可以有效控制,安全性较高.

  • 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

    作者:魏磊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效果. 方法 对70例NSCLC患者采用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进行动静脉全身化疗治疗. 给予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DSA)的引导下行支气管动脉灌注( BAI)化疗,结合静脉滴注化疗药物. 同时给予水化、护肝,5-HT3 受体抑制剂防治呕吐等对症处理. 治疗2个周期后对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估、对不同解剖分型和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记录不良反应的情况. 结果 70例NSCLC患者中CR 5例,PR 38例,SD 19例,PD 8 例,总有效率为61.4%. GP方案在治疗不同类型的晚期NSCLC时,总有效率分别为:中央型肺癌75.0%,周围型肺癌36.8%;肺磷癌69.7%,肺腺癌43.3%. 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患者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524,P=0.046);肺磷癌和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541,P=0.037). 有23%的患者有Ⅱ度以上的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而消化系统的恶心呕吐也仅是Ⅰ~Ⅱ度,但发生胸痛的患者有46例,其中32 例是Ⅰ度,程度较轻. 结论 吉西他滨和顺铂动静脉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对中央型肺癌、肺鳞癌的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较轻,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合理应用.

  • 围术期输血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及免疫的影响

    作者:高波

    目的 探讨围术期输血对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及免疫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胃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 按照有无输血记录分为A组29例(48%)患者接受输血,B组31例(52%)没有接受输血. 所有患者均服用抗癌药物(丝裂霉素C和替加氟脲嘧啶). 对临床预后因素,包括输血进行多因素分析. 对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探讨输血的免疫抑制效果. 结果 A组5年生存率为48.8%,B组为66.9%(P<0.01). COX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患者接受抗癌药物治疗后,围手术期输血是影响胃癌患者手术后生存的显著因素. 然而,CD4 +/CD8 +在手术后3个月,输血组显著低于非输血组. 结论 围术期输血患者的CD4 +/CD8 +显著低于非输血患者,能够引起免疫抑制.

  • 结肠癌患者贫血与肿瘤大体分型及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

    作者:黄国定

    目的 研究结肠癌患者贫血与其肿瘤大体分型以及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 方法 选取结肠癌患者共160例,按照是否贫血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大体分型、临床病理分期等一般情况;同时对比不同大体分型以及临床病理分期的血常规及铁代谢指标. 结果 贫血组肿瘤直径>4 cm、大体分型为浸润型、临床病理分期C、D期者比例显著高于非贫血组,P<0.05. 浸润型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铁和铁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非浸润型,P<0.01. C、D期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铁和铁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A、B期,P<0.01. 结论 结肠癌患者贫血与肿瘤大体分型及临床病理分期有一定相关性.

  • 恶性胸膜间皮瘤13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振;凌春华;张芩

    目的 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 MPM)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确诊为恶性胸膜间皮瘤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全组均行CT扫描检查,13例全为弥漫性胸膜增厚;8例经胸腔镜检查确诊,占61.5%,开胸活检确诊3例,占23.1%,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确诊2例,占15.4%. 结论 恶性胸膜间皮瘤发病率低,诊断较困难,极易误诊,建议尽早行胸腔镜胸膜活检术,准确诊断本病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鼻咽癌患者Ⅰb区淋巴结肿大的影响因素

    作者:姚行齐;杨长亮;阳光;杨岳斌

    目的 探究鼻咽癌患者Ⅰb区淋巴结肿大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460例鼻咽癌患者Ⅱ区淋巴结直径、下颌下腺侵犯、≥4个淋巴区转移、鼻腔侵犯、N分期以及颈动脉鞘区和口咽部位受到侵犯、T分期等与患者Ⅰb区淋巴结肿大的相关性. 结果 鼻咽癌患者Ⅱ区淋巴结直径、下颌下腺侵犯、≥4个淋巴区转移、鼻腔侵犯、N分期以及颈动脉鞘区和口咽部位受到侵犯,都对患者淋巴结转移产生影响,均具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 鼻咽癌患者Ⅰb区淋巴结肿大与Ⅱ区淋巴结直径、下颌下腺侵犯、≥4个淋巴区转移、鼻腔侵犯、N分期以及颈动脉鞘区和口咽部位受到侵犯相关.

  • CT引导下穿刺活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对于肺癌诊断的价值

    作者:左敬全;史永惠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穿刺活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对于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行穿刺活检的肺癌患者72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2组,各36例. B超组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CT组采用CT引导下穿刺活检. 结果 CT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为100.0%,B超组为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T组的肺癌检出率为91.7%,而B超组的肺癌检出率为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CT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7 .2%,在B超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 .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穿刺过程中CT组的气胸、痰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B超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 CT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肺癌中的诊断有很好的定位价值,可以提高穿刺活检的准确性,有利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检测,且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多发性骨髓瘤以侵犯颅脑及胸膜为复发表现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智;陈惠仁;杨凯;陈鹏;刘晓东;楼金星;何学鹏;王芳

    目的 探讨以侵犯颅脑及胸膜为髓外复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多发性骨髓瘤以侵犯颅脑及胸膜为复发表现的认识. 结果 该患者经过以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标准方案治疗后,病情稳定后半年出现以侵犯颅脑及胸膜复发为首发表现,骨髓瘤细胞广泛侵及椎体,胸腔积液及脑脊液病理为骨髓瘤细胞,对各种治疗方案耐药终死亡.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以颅脑、胸膜为髓外复发表现较为少见,预后极差.

  • 家庭肠内营养应用于胃癌晚期患者中的效果

    作者:明军;徐克强;袁友强

    目的 探讨家庭肠内应用对胃癌晚期患者营养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效果. 方法 选取96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6例患者采用家庭肠内营养支持为EN组,另50例患者进行院内肠外营养支持为PN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态的变化以及营养支持6个月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 结果 两组患者经营养支持治疗后其血液成分和机体组成成分均与营养支持前存在明显差异(P<0.05),营养支持6个月后两组患者在血液成分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EN组患者的体重、BMI以及脂肪群均明显高于PN组患者(P<0.05),且EN组患者KPS、OLI以及EORTC QLQ-C30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PN组,而EORTC QLQ-C30单项评分则明显低于PN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家庭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胃癌晚期患者的营养状态,且相比院内肠外营养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更佳,可在具有适应症的胃癌晚期患者中推广应用.

  • 肛门内镜显微手术和Mason手术在早期直肠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龙煊;赵平武;李国强

    目的 探讨肛门内镜显微手术在早期直肠癌切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分别选取早期直肠癌患者26例和21例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Mason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肛门内镜显微手术. 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转归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转移率和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别不大,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早期直肠癌患者实施肛门内镜显微手术进行局部切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树突状细胞共培养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罗敏;张娟;薛军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培养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作用及两者共培养后联合化疗药物奥沙利铂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体外杀伤效果. 方法 取非小细胞癌患者的恶性胸腔积液并采取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获得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分离健康人的单核细胞,体外培养获取杀伤细胞;两者共培养后流式细胞鉴定表型,采用MTT法检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体外杀伤作用. 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内树突前体细胞经过体外培养之后获得了成熟的树突细胞,培养9 天以后获得树突细胞表明标志物CD83、CD80、CD86 和MHC-II相关分子HLA-DR比培养前显著增高( P<0.05);培养2周之后树突细胞和杀伤细胞共培养与杀伤细胞单独培养比较CD3+、CD4+、CD8+数量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树突细胞和杀伤细胞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着抑制作用,杀伤力大于单纯使用杀伤细胞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树突细胞和杀伤细胞共培养联合化疗药物奥沙利铂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体外杀伤具有联合增效的作用,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恶性胸腔积液来源的树突前体细胞可以诱导培养获得成熟的树突细胞,成熟的树突细胞联合杀伤细胞可以促进杀伤细胞的增殖及杀伤力,两者共培养联合化疗药物奥沙利铂具有协同增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体外杀伤作用.

  •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检测在胃癌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

    作者:宋振宇

    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Ig)检测对胃癌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价的意义. 方法 将475例胃癌患者按照其2年生存率分为预后良好组( n=266 )及预后不良组( n=209 ) ,并选取同期20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Ig水平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 结果 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 +、CD4 +/CD8 +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CD8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胃癌患者IgG、IgA、C3、C4 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IgM水平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I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胃癌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失调、Ig降低表现,且改变程度越明显则表明患者预后越差,因此,早期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Ig水平有助于判断其预后、指导治疗对策.

  • ERα和Erβ在非小细胞性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晓鸿;陈家斌;夏银稳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 ER)α和β在非小细胞性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2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α和ERβ表达水平.结果 两种雌激素受体表达于细胞核内,其中ERα阳性表达率为4.09%,ERβ阳性表达率为86.36%;ERα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有关:Ⅰ期患者ERα阳性表达率高于分期晚的患者(9.38%>0.00%,χ2 =12.121,P<0.01);高分化患者ERα阳性表达率高于中低分化患者(14.29%>3.00%>0.00%,χ2 =14.756,P<0.01). ERβ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有关:Ⅰ期患者ERα阳性表达率低(78.12%,χ2 =10.732,P=0.01),腺癌及高分化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ERβ具有更高表达率(70.7%,χ2 =7.749,P=0.02;83.3%,χ2 =12.738,P<0.01). 结论 ERα和ERβ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达情况与其临床病理特点具有相关性,提示雌激素受体表达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外周血CYFRA21-1水平与晚期肺癌预后的关系分析

    作者:张旭峰;郭志强;王征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YFRA21-1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择晚期肺癌患者148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对所得样本的血清CYFR21-1水平进行检测,将CYFRA21-1水平升高患者纳入高水平组81例,未升高患者纳入低水平组67例. 结果 化疗前与化疗2个周期时,高水平组患者CYFR21-1水平均显著高于低水平组患者,而经过化疗,高水平组患者的CYFR21-1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经过化疗后,低水平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有效率以及1年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高水平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CYFRA21-1的水平可以作为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的疗效指标,也能够对患者的生存期及预后进行评价.

  • 结肠癌患者术前炎症标志物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汗青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炎症标志物CRP、SAA和IL-6水平改变在结肠癌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结肠癌患者85例(观察组) ,健康人80例(对照组) ,比较2组患者血清CRP、SAA和IL-6水平. 观察组患者术后,根据肿瘤分期(Ⅰ、Ⅱ、Ⅲ、Ⅳ期4组)和肿瘤大小(直径≤5 cm和>5 cm组)进行分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术前检测的血清CRP、SAA和IL-6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CRP、SAA和IL-6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Ⅰ、Ⅱ期患者比较,Ⅲ、Ⅳ期患者血清CRP、SAA和IL-6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直径≤5 cm组比较,>5 cm组血清CRP、SAA和IL-6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结肠癌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显著升高,且其炎症指标血清CRP、SAA和IL-6水平与肿瘤的分期和大小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可以作为结肠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

  • As2O3介导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凋亡的JNK磷酸化机制研究

    作者:李颖;张继磊;程盼盼;张颢

    目的 探讨JNK磷酸化在As2O3 诱导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参与机制.方法 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LY1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三氧化二砷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及JNK阻断剂SP600125组.对照组和三氧化二砷组细胞给予DMSO或三氧化二砷(1Μm,5μM和25μM)孵育20 h. SP600125组在三氧化二砷(25μM)孵育的同时加入SP600125(10 μM)孵育. CCK-8测定各组LY1细胞活力情况,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各组细胞中细胞凋亡蛋白Bax、Bcl2、Caspase9及JNK和p-JNK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 结果 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LY1随着三氧化二砷作用浓度升高而活力逐渐降低,且各组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1). 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三氧化二砷各组细胞凋亡蛋白Bax 和Caspase9表达升高,而Bcl2表达降低. 同时,三氧化二砷组中p-JNK1/2表达明显增高. 而SP600125组上述异常均得到部分恢复. 结论 JNK磷酸化过程参与了三氧化二砷诱导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细胞凋亡过程.

  • 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晓良

    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80例健康志愿供髓者作为对照组. 2组都进行血常规、骨髓象、细胞因子、网织红细胞参数检测. 结果 观察组的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与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骨髓象细胞大小明显不均匀;核分叶过多、形态异常;染色质粗糙,网状排列;巨核细胞出现淋巴样小巨核、单圆核小巨核、多圆核小巨核.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清TNF-α和IL-4值明显较高(P<0.05). 观察组的RET、RET%、IRF、MFR、HFR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LF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可以较早预知骨髓造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合其他方法进行判定对制定治疗方案和临床指导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宫颈癌对阴道内环境及常见菌群的影响

    作者:刘晓霞;何茵芳

    目的 比较正常人群与宫颈癌人群阴道内环境及常见菌群的差异性,为预防和诊断宫颈癌提供一种新型的标志物或手段.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配对样本量设计,选取经过病理检查确诊的50名宫颈癌患者,按照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婚姻及性生活情况进行配对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共同采集阴道内分泌物样本,利用五联检试剂及非厌氧的菌群培养方式检测阴道内环境及阴道内常见菌群,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 结果 宫颈癌组的PH值为(4.8 ±0.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 ±0.03). 乳酸杆菌、霉菌、滴虫在宫颈癌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8%、74%和42%,与对照组比较都存在统计学差异;但在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对比上无明显差异性. 在宫颈癌患者和健康人群中都可检出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尿肠球菌,但宫颈癌患者中检出的特殊类型的菌种有奇异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和易变微球菌等. 宫颈癌患者革兰氏阴性菌需氧菌群多样性指数低于对照组,但革兰氏阳性菌需氧菌群多样性却高于对照组. 结论 宫颈癌患者阴道PH值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且不同微生物的检出比例和菌群多样性与正常人群存在明显不同.

  • 血浆EBV-DNA表达水平与鼻咽癌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罗晚媛;唐莹;何本夫

    目的 研究血浆EBV-DNA表达水平与鼻咽癌分期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了55例鼻咽癌患者,同时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55例其他类型的肿瘤患者作为其他类肿瘤对照组及55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鼻咽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浆EBV-DNA阳性检出情况,鼻咽癌组患者与对照组血浆EBV-DNA浓度及血浆EBV-DNA阳性的鼻咽患者早期和晚期的拷贝数. 结果 鼻咽癌组血浆EBV-DNA检出阳性率为72.7%,明显高于其他类肿瘤对照组的阳性率(23.7%)以及健康对照组(10.9%),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鼻咽癌组患者的血浆EBV-DNA浓度较高,达到了13654.5 copies/mL,而其他类肿瘤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浆EBV-DNA浓度均为0,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 观察还发现血浆EBV-DNA阳性的鼻咽患者晚期血浆EBV-DNA拷贝数较高,达到了(201.48 ±176.19),明显高于早期的血浆EBV-DNA拷贝数(9.60 ±10.77),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t=4.3312,P=0.0001). 结论 荧光定量的PCR检测血浆EBV-DNA是1种比较可靠的方法,能够有效诊断鼻咽癌,且血浆EBV-DNA与鼻咽癌的分期关系密切,该方法适合广泛地推广.

  • 小针电凝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涂清卫

    在婴幼儿常见的良性肿瘤中,血管瘤是为常见的一种,如不及时控制,很容易造成婴幼儿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毁容、面部缺陷以及器官功能障碍等,给患者的心理及精神带来严重的伤害[1]. 我院运用小针电凝对体表血管瘤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 《实用癌症杂志》2015年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

    关键词: 癌症 征稿
实用癌症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