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Diagnostic Imaging &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영상진단여개입방사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0.5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001
  • 国内刊号: 44-139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2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孟悛非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肝脾损伤的MSCT及其血管成像与彩色超声对照性研究

    作者:颜有霞;张金娥;陈小聪;蔡淑芳

    目的 探讨MSCT及其血管成像与彩超在肝、脾损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外伤性肝、脾损伤病例36例,分析CT征象并与彩色超声对照,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势.结果 肝损伤17例,其中肝实质损伤9例,肝包膜下血肿6例;肝实质损伤合并包膜下血肿2例.脾损伤19例,其中实质损伤9例,包膜下血肿10例.MSCT与彩色超声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和89%,经配对资料的χ2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χ2=16.941,P<0.05).结论 MSCT及其血管成像较彩超更立体、直观地显示肝、脾损伤的程度和范围,为I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 低张MSCT增强扫描在胆总管壶腹部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矗;陈宏伟;钱萍艳;陈玉林;吴曼莉;陈国兰

    目的 探讨低张MSCT增强扫描在胆总管壶腹部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经低张CT增强扫描的胆总管壶腹部梗阻患者的CT表现.结果 所有病例经手术或临床治疗得以证实.胆总管轻度扩张17例,其中3例为炎症性狭窄,14例为结石;中度扩张18例,15例为结石,3例为壶腹癌;重度扩张12例,均为壶腹癌.肝内胆管软藤状扩张15例,均为壶腹癌;残根状扩张19例,均为胆总管结石;不典型肝内胆管扩张13例,其中3例为炎症性,10例为结石.壶腹癌中9例可见"双管征",5例可见"双环征",3例可见"半月征",8例可见乳头状软组织结节影.29例结石在梗阻部位可见点状略高密度影.3例炎症性狭窄显示梗阻端胆管逐渐变细.结论 低张MSCT增强扫描在胆总管壶腹部梗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 造影剂剂量对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建生;肖佩玉;孟晓春;徐川

    目的 探讨造影剂剂量对多层CT 门静脉成像(SCTP)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非肝病患者40人,其中20人体重低于60kg,20人体重高于70kg,给予固定剂量90ml造影剂.再选取非肝硬化、肝硬化无腹水、肝硬化中等量以上腹水患者各60人分3组,每组20人,分别给予1.5ml/kg、2.0ml/kg、2.5ml/kg造影剂,注射流率为4ml/s,其他参数不变,比较不同体重及疾病程度状态下,造影剂剂量对门脉期扫描成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给与固定剂量90 ml造影剂,门静脉-肝实质密度差在体重低于60 kg组明显高于体重高于70kg组(P<0.05).分别给予1.5ml/kg、2.0ml/kg、2.5ml/kg造影剂时,门静脉主干和肝实质密度随造影剂剂量增加而升高,但2.0ml/kg组和2.5ml/kg组门静脉-肝实质密度差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均与1.5ml/kg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相同剂量造影剂时,肝硬化腹水患者门静脉-肝实质密度差低于非肝硬化和肝硬化无腹水患者(P<0.05).应用2.0ml/kg和2.5ml/kg造影剂,肝硬化腹水组的门静脉-肝实质密度差无显著性差异,两者均与1.5ml/kg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门静脉分支显影质量以及侧枝静脉显示情况在2.0 ml/kg组也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体重及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影响门静脉强化程度,通过体重计算造影剂用量对于保证门静脉成像质量至关重要,采用2.0 ml/kg造影剂能够保证良好的门静脉强化效果.

  • 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探讨

    作者:刘征华;陈韵彬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CT表现.结果 本组22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s),发生于胃部13例(59.09%),空肠5例(22.73%),直肠1例(4.54%),肠系膜3例(13.64%).其中良性间质瘤4例(18.18%),交界性间质瘤3例(13.64),恶性15例(58.18%).恶性间质瘤(包括交界性间质瘤)中有坏死或溃疡者12例,肝转移者6例,累及胰腺者3例,侵及周围腹膜2例,淋巴结转移者1例.结论 MSCT能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s)提供定位、定性诊断.

  • 嗜铬细胞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王东烨;梁碧玲;元建鹏;钟镜联;陈志光;罗嘉玲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术前均行MRI扫描,回顾性分析其MR征象.结果 53例嗜铬细胞瘤,共59个病灶.单发48例,其中42个位于肾上腺,右侧26个,左侧16个;异位6个.多发5例,均位于肾上腺,双侧各1个,并其中1例左侧术后复发.良性47例,恶性6例.嗜铬细胞瘤呈较大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平均瘤径5.7cm),T1WI信号强度类似肝实质,T2WI信号较高,肿瘤实体部分多明显强化(40/59),易发生坏死、囊变(36/59).结论 MRI检查可较好地显示肿瘤部位、形态、大小、瘤内成分、血供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肾嗜酸细胞瘤的CT、MRI诊断

    作者:任守君;王文甲;潘绍惠;高霁;杜鹏飞;卢凤喜;王晓红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CT、MRI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对肾嗜酸细胞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肾嗜酸细胞瘤的CT、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位于骨皮质,边界光滑清楚,突向肾实质外.CT表现为实质密度肿块.中央显状低密度区.MRI T1WI亦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中央显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中度强化,而中央区不强化.结论 肾嗜酸细胞瘤是非常少见的肾脏肿瘤,CT、MRI具有相对特征表现.

  • 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的CT诊断探讨

    作者:鲁厚文

    目的 通过对肝脏泡状棘球蚴病患者CT检查、随访,探讨CT对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生化检查、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证实的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的CT表现.结果 14例肝脏泡状棘球蚴病患者CT检查①平扫肝实质内均见低密度实性占位,边缘模糊.②病灶内均见散在颗粒状钙化,分布呈地图状、放射状,部分钙化灶可相互融合.散在颗粒状钙化征象在CT诊断泡状棘球蚴病中具有特异性.③CT增强检查病灶均无强化改变.具有②、③特征可对肝脏泡状棘球蚴病做出定性诊断.结论 CT对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 急性吸入三氯乙烷肺部X线表现的分析

    作者:李远章;陈德基

    目的 探讨吸入三氯乙烷后肺部的X线改变.方法 48例急性三氯乙烷吸入的患者,男性7人,女41人,年龄小5.5岁,大50岁,平均年龄13.5岁.其中诊断急性三氯乙烷轻度中毒4例,吸入反应22例,不适反应22例.均接受X线胸片检查.结果 诊断为急性三氯乙烷轻度中毒的4例肺部X线表现为双肺血管纹理增粗,边缘模糊,双下肺肺纹理旁见小点状、小斑片状模糊阴影;吸入反应22例表现为双肺血管纹理增粗,边缘模糊;不适反应的22例胸片无异常.结论 急性三氯乙烷吸入可导致肺炎、支肺炎或支气管周围炎,X线胸片可明确诊断.

  • 乳腺癌分期诊断中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技术的探讨

    作者:李延静;朱巧梅

    目的 将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技术,应用于99mTc-MIBI乳腺癌亲肿瘤显像,探讨对乳腺癌术前TNM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0例怀疑已发生淋巴或血行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完成99mrc-MIBI乳腺癌亲肿瘤显像及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处理,并进行图像评价.以术后与活检的病理结果作为参照标准.结果 19例乳腺癌中,1例浸润性导管癌检查呈假阴性;18例阳性病例中,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10例,腋窝淋巴结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3例,胸骨旁淋巴结转移2例,漏检2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1例;本组中有2例肿瘤侵犯乳腺后间隙,有3例发生胸壁转移.经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处理后,完成了对所有阳性病例淋巴结的分组,并对肿瘤侵犯深部胸肌及胸壁转移,提供定位诊断信息.结论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技术,应用于99mTc-MIBI乳腺癌亲肿瘤显像,对乳腺癌的术前TNM分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钼/铑双靶X线结合临床检查诊断乳腺疾病的体会(附983例分析)

    作者:徐冰;史亿红;李艳明

    目的 总结分析钼/铑双靶X线检查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情况,明确所在地区妇女乳腺疾病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于顺义区医院接受乳腺X线检查的女性病例.结果 一年间共有983人次不同年龄女性患者接受乳腺钼,铑双靶X线检查,检出各型各类乳腺疾病880例,其中,附录医院随访证实115例.结论 诊断医师亲自进行投照,临床检查病人是乳腺X线诊断工作的有益尝试;钼,铑双靶乳腺X线机与CR数字成像及PACS图像传输存储系统的联合应用,可以获得更多的诊断信息,提高X线诊断水平;常见乳腺疾病包括乳腺增生、乳腺良性肿瘤、乳腺癌和乳腺炎症等,且不同年龄发病特点不同.

    关键词: 乳腺 X线 钼/铑双靶
  • 晚期食道癌食道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范

    作者:李世林;刘成平;虞戎

    目的 分析食道癌食道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探讨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1例晚期食道癌患者,食道支架置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合文献报道探讨防范措施.结果 11例晚期食道癌食道支架置入术后出现疼痛9例,占81.8%;胸骨后不适8例,占72.7%;少量出血5例,占45.5%;气管狭窄呼吸困难2.例,术后2个月内死亡,占18.2%.未出现严重的大出血、食道穿孔、支架移位、支架堵塞等并发症.结论 食道支架置入术后,要警惕支架压迫和肿瘤生长导致气管狭窄,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对于胸中上段食道癌,主动脉弓旁病变患者选择支架直径16或18 mm为好.

  • 空洞型肺癌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杨清华;王波;张志明

    目的 研究空洞型肺癌的CT表现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或者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空洞型肺癌的CT表现,其中男16例,女2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为62岁,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14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果 18例中病灶位于肺上叶者13例,下叶者5例;全部病例均为单发空洞,病灶平均大径5.3cm,4cm以上者占61%(11/18);83%(15/18)外形呈分叶状,61%(11/18)例边缘毛糙,见毛刺征象;89%(16/18)为厚壁空洞,壁厚薄不均,其中22%(4/18)可见壁结节;所有空洞周围均未见卫星病灶;18例中病理结果为腺癌者67%(12/18),鳞癌者16%(3/18),17%(3/18)为非小细胞肺癌而无法确定是鳞癌、腺癌或者大细胞癌.结论 空洞型肺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是诊断空洞型肺癌的佳检查方法;而空洞型肺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中腺癌的比例有上升趋势.

    关键词: 肺癌 空洞 CT 病理
  • 含钆造影剂与肾源性纤维性皮肤病/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相关性展望

    作者:邓贺然;梁碧玲;沈君

    肾源性纤维性皮肤病/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FD/NSF)是一种在严重的肾病下自发获得的出疹性皮肤损害性疾病,可伴发全身皮肤和结缔组织系统性纤维化.这是一个慢性进展性和致死性疾病.其病因尚未明确.近有报道指出使用合钆造影剂和NFD/NSF的发病有较强的相关性.本文就NFD/NSF的流行病学,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病理生理学和组织学的特征,含钆造影剂在NFD/NSF发病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放射科医师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注意的事项做一综述.

  • 16层螺旋CT静脉血管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作者:杜中立;彭秀斌;程光森;陈海东;刘玉涛;肖万宏;陈加源;毛俊;陈敏;何虹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静脉血管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例诊断为脑静脉窦血栓病例的16层螺旋CT表现特点.结果 2例可见高密度索条征,2例可见脑组织水肿、局灶性静脉性梗塞,2例脑室扩大,1例脑室缩小,1例脑血循环时间延长.6例均可见Delta征,CT静脉血管成像三维重建均可见静脉窦内充盈缺损.结论 16层螺旋CT静脉血管成像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可靠、有效的检查方法.

  • 高压注射器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姜约莲

    目的 探讨高压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 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2134例,1843例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或欧乃派克),291使用离子型造影剂(60%泛影葡胺).增强速度根据扫描部位和脏器不同,总量成人为60~100 ml,儿童以1.5~2 ml/kg.注射速率1.5~3 ml/s,小儿 0.5-1.5ml/s,.结果 本组穿刺成功2098例,穿刺成功率98.31%.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的1843例中,发生副反应24例,发生率为1.3%.在离子型造影剂在的291例中,发生副反应35例,发生率为12%.结论 高压注射器是一种简便、高效的诊断器械,临床只要能正确使用,可给CT增强扫描检查带来更为精确的诊断而且不会增加患者痛苦.为了获得满意的CT增强效果.在护理方面,放射科护理人员要加强检查过程中的护理配合,积极预防毒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 投稿须知

    作者:

    关键词:
  • 下肢动脉损伤急性期的DSA诊断与介入治疗探讨

    作者:罗应斌;张吉美;欧阳卫星;石英俊

    目的 评价下肢动脉损伤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必要性以及观察在急性期行介入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s技术经健侧股动脉插管,在透视下引入5-F Cobra导管或单弯导管至患侧股动脉作DSA检查,对血栓形成患者,引入5-F溶栓导管至病变部位外接微量泵行床旁溶栓治疗,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定期造影复查以观察疗效;对伤口大出血患者,直接用栓塞材料经造影导管行血管腔内栓塞治疗.结果 12例患者通过DSA检查均得到明确诊断,接受腔内溶栓治疗的9例患者,有8例血管再通并成功保肢,有1例治疗效果不著,经两天溶栓治疗后转外科行血管切开取栓治疗,另1例为外伤致截肢治疗后残端渗血不止,行DSA检查后经导管栓塞治疗获止血.结论 DSA检查应视为下肢动脉损伤诊断的金标准,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创伤小、临床疗效满意.

  • 脊柱结核的CT、MRI影像学特征(附34例分析)

    作者:卢文彬;刘建明;廖庆厚;吴仕强;黄涛;邓玉芳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的CT、MRI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34例脊柱结核病人资料,CT20例,MRI 24例,其中10例病人进行了MRl、CT两项影像学检查,结果相互比较.结果 脊柱结核CT表现为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椎管受累等;MRI表现为骨质破坏、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形成、椎管受累、韧带下播散等.结论 脊柱结核病变具有多样性,CT和MRI影像学各有特征,CT在显示死骨、钙化等方面具有优势,而作者单位:517300 广东省龙川县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卢文彬、廖庆厚、吴仕强、黄涛、邓玉芳);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刘建明)MRI在显示韧带下播散,硬膜及脊髓侵犯等方面具有优势,两者综合分析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本科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的教学与管理探讨

    作者:王美豪;李建策;胡文豪;吴恩福

    针对本科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与中专、大专影像专业实习生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实习策略与合理的实习管理制度,使本科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的临床经验与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有助于高学历医学影像人才的培养.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