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Diagnostic Imaging &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영상진단여개입방사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0.5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001
  • 国内刊号: 44-139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2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孟悛非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前后直肠系膜筋膜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曹务腾;周智洋;邓艳红;黄美近;练延帮;袁芬;邱建平;李文儒;朱攀

    目的 探讨MRI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对直肠系膜筋膜(MRF)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40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前后均行盆腔MRI扫描.以T2WI对MRF进行描述,分析新辅助治疗前后MRF征象的变化规律,并比较不同方位MRF的征象变化有无差异.结果 新辅助治疗后,12例MRF发生征象改变.前方和后方MRF征象变化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不同征象与预测病理MRF是否受累进行关联,并采用两种主观判断方法,其中方法Ⅰ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低于方法Ⅱ(50.00%vs91.67%、81.82%vs96.15%).方法Ⅰ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稍高于方法Ⅱ(96.43%vs89.29%、85.71%vs78.57%).根据方法Ⅰ和方法Ⅱ的诊断参数绘制ROC曲线,计算得出方法Ⅰ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2,方法Ⅱ的AUC为0.905.对于新辅助治疗后MRF的评估,方法Ⅱ的诊断效能较方法Ⅰ更加准确(P<0.05).结论 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前后,MRI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MRF征象特点,对预测病理MRF是否受累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CT引导下病灶造影在诊断不明确肝脓肿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庆德;郑玉劲;覃晨斌;黄金凤;胡春洪

    目的 探讨病灶造影在诊断不明确肝脓肿拟置管引流术前协助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和CT拟诊为肝脓肿、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前抽不出脓液的患者21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进入病灶后,经套管针注入适量对比剂观察病灶造影表现并行组织活检.如果造影表现支持脓肿诊断则行置管引流,否则中止置管计划.后总结病灶造影表现,收集病理结果,统计置管病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14例病灶造影直观显示出脓腔,表现为蜂窝状对比剂充盈,病理诊断证实均为肝脓肿.7例病灶造影未显示明确脓腔,表现为对比剂在针尖局部团块状聚集,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4例、胆管细胞癌1例、肝转移瘤2例.14例肝脓肿置管引流术后,临床症状消失,病灶明显缩小.结论 病灶造影可以协助明确肝脓肿的诊断.对于诊断不明确的肝脓肿,如果经皮穿刺抽不出脓液,建议先行病灶造影,不宜盲目置管.

  • 肝硬化患者肝门静脉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THRIVE_BH序列与CE_MRA_ABD序列应用比较

    作者:周围;胡秋根;岑玉坚;陆涛

    目的 探讨磁共振肝脏动态增强与肝门静脉三维成像一站式检查代替单纯三维对比增强腹部血管成像检查评估肝门静脉的可能性和可靠性,为“一站式检查”的序列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100例病历资料完整、临床确诊肝硬化的住院患者,其中50例行应用THRIVE_BH序列的磁共振肝脏动态增强与肝门静脉三维成像一站式检查,为A组;另外50例行应用CE_MRA_ABD序列的单纯的三维对比增强腹部血管成像检查,为B组.对两组肝门静脉图像分别进行单盲分析并评分,结果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肝门静脉的肝外部分:A组肠系膜下静脉干显示率低于B组(P<0.05);肝门静脉的肝内部分: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THRIVE_BH序列的磁共振肝脏动态增强与肝门静脉三维成像一站式检查替代应用CE_MRA_ABD序列的单纯的三维对比增强腹部血管成像检查评估肝门静脉是可行的,可作为肝硬化患者随访的重要手段.

  • MRI诊断24例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的分析

    作者:赵建峰;陈佳;付华东;庄献鹏;刘国平

    目的 探索MRI对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DSA证实的24例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患者,分析其MRI影像特点.结果 直接征象:24例患者中,肝静脉或副肝静脉近心端阻塞19例(79.2%),其中膜性阻塞12例,节段性阻塞7例;肝静脉显示不清5例(20.8%);肝静脉内或肝内侧支血管内血栓形成6例(25.0%),其中新鲜血栓4例,陈旧性血栓2例.间接征象:肝尾状叶增大17例(70.8%);肝实质不均匀强化16例(66.7%);副肝静脉增粗9例(37.5%);肝内侧支血管形成20例(83.3%);肝外侧支血管15例(62.5%);肝内再生结节3例(12.5%).结论 MRI能从血管病变、侧支循环以及肝实质病变多个角度来诊断肝静脉型BCS.

  • MSCTA在肠系膜动脉间吻合支成像上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欣;戎祯祥;刘东旭;黄清善;谢振文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肠系膜动脉间吻合支的显示能力,研究肠系膜动脉间吻合支的三维影像解剖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09年10月~ 2013年2月,无血管狭窄或闭塞、无手术、血管介入栓塞史,行全腹部多层螺旋CTA病例73例,男31例,女42例,年龄13~ 85岁,平均60.5岁.采用容积再现(VR)、薄层大密度投影(TSMIP)对胰十二指肠动脉弓、空肠动脉弓及Riolan动脉弓的交通吻合支,进行重建重组、观察、测量.结果 73例中,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吻合支连接部,TSMIP显示64例,VR显示33例,其动脉直径0.7~ 1.5 mm,平均1.3±0.18 mm;空肠动脉弓吻合支连接部,TSMIP显示73例,VR显示26例,其动脉直径0.5 ~ 1.5 mm,平均1.2±0.23 mm;Riolan动脉弓吻合支连接部,TSMIP显示38例,VR显示0例,其动脉直径0.6~ 1.5 mm,平均1.3±0.16 mm.在显示肠系膜动脉间吻合支连接部方面,TSMIP优于VR.结论 MSCTA三维成像TSMIP能较好地显示肠系膜动脉间吻合支连接部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超声造影诊断前列腺术后睾丸扭转1例

    作者:王帅;郭乐杭;徐辉雄

    病例资料 患者男,59岁,体检发现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升高(PSA9.1 ng/ml)来院就诊,经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提示"前列腺恶性肿瘤",故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患者出现右侧睾丸疼痛,抗生素治疗4d无好转.超声检查提示:(1)右侧睾丸及附睾回声减低,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建议超声造影进一步明确检查(图1a,1b);(2)右侧精索形态饱满增粗(图1c);(3)右侧阴囊壁增厚.睾丸超声造影示右侧睾丸及精索在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均无造影剂灌注(图1d,1e).结合实验室检查,考虑睾丸扭转.并行单侧睾丸切除术(右侧).

  •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郑红伟;祁佩红;薛鹏;漆剑频;胡道予;夏黎明;李小明

    病例资料 患者,女,10岁,发作性跌倒10月余,10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突然跌倒,口角右偏,右侧肢体强直,无四肢抽搐、无意识丧失、流延、言语不清等不适;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二便正常;四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双侧Babinski sign(-);双上肢未引出细小姿位性震颤,指鼻实验(-);左手无名指发育短小伴屈曲畸形,拇指短小、增粗.24小时脑电图未见EP样放电.

  • 双支架治疗食管癌并发症1例

    作者:邓桃芳

    病例资料 患者,女,58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咳嗽、胸闷1月,声音嘶哑1周,于2012年9月10日收治入院.初步诊断为食管占位性病变,肿块压迫气管导致狭窄(狭窄的气管直径约5 mm).2012年9月13日行胃镜食管活检,病理示:食管鳞状上皮癌.2012年9月13日在DSA引导下行气管支架植入治疗气管狭窄,气管支架直径为20 mm、长度为60 mm,植入后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立即得到改善(图1).2d后对食管癌实施放射治疗,一疗程后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消失,病情好转出院.

  • DSA较胃肠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更具优势

    作者:陈建业;梁卫明;李敏

    目的 比较DSA、胃肠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中的影像诊断准确性、安全性、时间便利性,探讨DSA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优越性.方法 随机将752例输卵管造影患者分为二组:DSA组和胃肠机下普通X线摄影组.应用对比剂是:DSA组应用非离子对比剂(碘佛醇300)、胃肠机下普通X线组应用离子型对比剂(40%碘化油).结果 DSA组在输卵管狭窄显示百分率为35.3%,胃肠机下X线组为24.4%,两者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输卵管闭塞、输卵管积水及子宫畸形等诊断方面两种检查方法统计学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过敏反应方面DSA组为0.32%,胃肠机组为0.69%、肺梗死方面DSA组为零发生率,而胃肠机组发生率为0.46%.结论 子宫输卵管造影时,应用DSA法比胃肠机普通X线摄影法显示图像更具有优越性,使用非离子对比剂对患者更安全、更少痛苦,DSA法省时及方便检查及方便后续治疗.

  • 氩氦刀冷冻术与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蔡进中;孔健;窦永充;张彦舫;陈旭东;沈新颖;吴宇旋;刘艳

    目的 探讨氩氦刀冷冻术与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近期疗效的对比分析.方法 分析201 1年1月~2013年1月120例肝癌患者,其中60例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另外60例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治疗,术后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及CT或MRI随访.结果 研究组小肝癌(≤3 cm)患者45例,84.4% (38/45)达到肿瘤完全坏死,15.6% (7/45)达到部分坏死;大肝癌(>5 cm)患者15例,治疗后AFP降至正常范围或CT、MRI提示肿瘤完全坏死7例,占46.7% (7/15),8例治疗后AFP无明显变化或CT、MRI提示部分坏死占53.3% (8/15).对照组小肝癌(≤3 cm)患者45例,71.1%(32/45)达到完全坏死,28.9% (13/45)达到部分坏死;大肝癌(>5 cm)患者15例,治疗后AFP降至正常范围或CT、MRI提示肿瘤完全坏死4例,占26.7% (4/15),11例治疗后AFP无明显变化或CT、MRI提示部分坏死占73.3% (11/15).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脑血管介入栓塞性并发症的处理及预后

    作者:张健;韩志安;张勇;吴泳均;李晓群

    目的 报告3例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术中出现的栓塞性并发症的处理过程,讨论脑血管介入手术中出现栓塞性并发症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 2013年脑血管介入手术术中出现的3例栓塞性并发症病例.详细复习3例病例的病史、术前检查、手术过程、并发症的发现、处理措施及预后.分析栓塞性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总结经验.结果 3例病例均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出现栓塞性并发症.病例1颈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在调整微导管位置时致已填入的两个微弹簧圈脱落,顺血液方向滞留于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20h后出现左侧肢体偏瘫,立即行右侧颈内动脉造影,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脱落滞留弹簧圈处形成血栓栓塞,以尿激酶溶栓后以抓捕器(Lasso)成功取出脱落的微弹簧圈.病例2为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中出现血栓致远端血管栓塞,立即经导管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复通了远端动脉.病例3为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结束时气栓栓塞远端脑动脉,经微导管、微导丝处理搅散气泡后成功疏通了栓塞的脑动脉.结论 脑血管介入治疗术中出现栓塞性并发症时,应根据栓塞的原因、栓塞的部位、栓塞的材料、栓塞的时间等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如抓捕器(Lasso)取出异物,严密监测下的紧急溶栓治疗或减小栓塞气体体积的搅散气泡等.当然术中仔细、严格、规范的操作可从源头上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动态增强影像学表现

    作者:钟月芳;应碧伟;王伟根;胡增刚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动态增强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动态增强和多平面重组.结果 11例均为单发病灶,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整,仅1个病灶有分叶.病灶大径为1.2 ~ 5.2 cm,其中小于3cm者8例,平均2.80 cm.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仅1个病灶有细点状钙化.注射对比剂后明显强化,注射至30s时6例呈均匀强化,5例呈不均匀强化,CT值高达154 HU;注射至5 min时所有病例呈均匀强化;其中有4例行延迟扫描至15 min时,病灶密度CT值仍达90 ~ 96 HU,平均CT值净增65 HU左右.结论 PSH具备一般肺内良性肿瘤的特点,CT动态增强影像学特征有助于PSH的诊断.

  • 不同参数对降低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剂量的影响

    作者:刘红艳;杨栋梁;黄俊毅;曾庆千;黄奕妆;卢俊英

    目的 探讨不同扫描参数:kV,mA,心跳采集次数及扫描范围对降低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剂量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424例患者,均行320排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男性231例,女性193例,平均年龄60.4±12.2岁.其中16例患者心律不齐,2例患者频发早搏.心率≤65 bpm 222例、65 ~ 75 bpm 191例、≥75 bpm 11例.120 kV扫描61例,1 00 kV扫描363例.体重指数为<20 kg/m2、20~ 25 kg/m2、< 25 kg/m2时分别选用250~ 300 mA、300 ~ 400 mA、400~ 450 mA.冠状动脉图像质量采用双盲5分评分法(1分为不能诊断,5分为图像质量优),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100 kV组有效辐射剂量较120 kV组明显降低约55.1%.在100 kV组中,由450 mA每递减50 mA时,有效辐射剂量平均递减约18.67%,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70);1次心跳采集有效辐射剂量比较2次、3次心跳采集辐射剂量分别降低约60.7%、78.0%;14 cm较16 cm覆盖采集有效辐射剂量降低约15.4%.结论 320排CT冠脉成像选择100 kV、适应性mA、1次心跳采集及14 cm覆盖采集能明显降低有效辐射剂量,同时保证了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 高分辨率CT在乳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许晓峰;李硕;熊伟坚;陆钢;赵忠清;胡开闯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早期的高分辨率CT(HRCT)征象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1例乳腺癌患者放疗前后的肺部CT及HRCT征象.结果 18例患者在早期胸部HRCT出现影像学改变,表现为照射野内毛玻璃样改变,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增厚目的,斑片状致密影,其内见支气管充气征;在9例同时出现毛玻璃样改变、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及小叶间隔增厚3种征象的患者中,有7例3月后发展为放射性肺炎,占78% (7/9).结论 照射野毛玻璃样改变、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及小叶间隔增厚是早期放射性肺炎的重要HRCT征象,患者早期同时出现这几种HRCT表现,往往提示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 移植肾肾动脉重度狭窄的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及误、漏诊分析

    作者:任海红;邱少东;陈菲

    目的 探讨移植肾肾动脉重度狭窄的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误诊、漏诊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照分析对照组及移植肾肾动脉重度狭窄组患者肾主动脉PSV、叶间动脉PSV、峰值流速后比及叶间动脉RI的组间及组内差异,以DSA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误诊、漏诊病例的原因及对策.结果 肾主动脉PSV、峰值流速后比及叶间动脉RI3个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组间及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间动脉PSV在对照组与狭窄度80% ~ 90%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入组病例超声诊断出现假阳性2例,假阴性3例,主要与超声检查局限性、肾主动脉先天发育异常、年轻患者血管代偿能力强、移植肾肾小球病变等原因有关.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移植肾动脉狭窄筛查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对于典型声像图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超声检查具有局限性,多参数、多切面、多角度扫查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有助于降低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

  • 输卵管Sonovue超声造影与碘海醇X线造影的对比分析

    作者:王士琴;袁伟

    目的 比较输卵管Sonovue超声造影与碘海醇X线造影的结果,以期提高超声造影的准确率.方法 对45例不孕不育患者,分别在B超下行Sonovue输卵管造影,在X线下行碘剂造影.结果 B超:输卵管通畅者35例(66条),通而不畅7例(13条),不通者7例(10条);X线:输卵管通畅者38例(73条),通而不畅4例(7条),不通者6例(9条).结论 输卵管Sonovue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略低于碘海醇X线造影.

  • 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分析(附43例报告)

    作者:朱志强;周春香;潘碧涛

    目的 观察并分析骨母细胞瘤影像及病理,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2008年1月~ 2012年3月经手术治疗的43例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所有病例术前均曾行X线,其中41例行MRI检查,9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 23例良性骨母细胞瘤,20例侵袭性骨母细胞瘤.其中15例侵袭性骨母细胞瘤术后复发或转移.有6例伴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骨质破坏区内见斑点状、斑片状高密度影者34例.侵袭性骨母细胞瘤中骨皮质完整者2例.良性骨母细胞瘤周围骨髓及肌肉等软组织水肿反应较重者15例.6例良性、侵袭性判别上病理与影像存在争议.结论 轻度膨胀性骨质破坏,破坏区内见较多斑点状或斑片状高密度骨化影是骨母细胞瘤较具特征性的影像表现,骨皮质是否破坏中断是影像判断肿瘤是否有侵袭性的依据,骨母细胞增生活跃及出现巨型上皮样骨母细胞是侵袭性骨母细胞瘤的组织学诊断依据.当病理表现为良性骨母,而影像上骨皮质破坏中断时,应考虑根治性切除.应用影像学和病理学结合的方法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指导临床手术方式.

  • 激素致股骨头缺血性改变的MRI动态增强表现

    作者:李楠;翟仁友;潘振宇

    目的 通过运用核磁动态增强扫描(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scan)的成像方法,研究激素致兔股骨头缺血性改变模型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为SANFH早期诊断以及疗效评价提高无创、敏感的影像学方法.方法 健康成年纯种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采用随机区组抽样方法将不同体重的实验动物分入5组.正常空白对照1组(N组)、不同时相模型组(M组).参照Yamamoto的方法对M组进行造模处理.在每组实验结束时进行MRI动态增强扫描.采用Functool软件进行后处理,获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计算出半定量参数.结果 各解剖区域M2、M4、M6、M8及N组处理组间早期强化指标、峰值强化指标及流出指标SS、Ee、Emax、Eslop、Tmax、Ewash、Vwash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可以反映股骨头缺血的病理生理变化,提示股骨头缺血的微循环变化.MRI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强化指标、峰值强化指标及流出特征指标可敏感的反映激素对股骨头血流微循环的影响,为研究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骨质血供情况提供无创的功能影像学方法.

  • CT及MRI在儿童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中临床应用

    作者:夏淇;罗树林;李树荣;杨智云;刘敏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和MRI在儿童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5例先天性SNHL儿童CT和MRI资料,按Sennaroglu分类标准进行内耳畸形分类及人工耳蜗术前评估.结果 10例(10/205,4.9%)脑白质病变,内耳未见异常.59例(28.8%) 109耳内耳骨迷路畸形,其中耳蜗未发育2耳,共腔畸形5耳,不完全分隔Ⅰ型10耳,耳蜗发育不全2耳,不完全分隔Ⅱ型18耳.大前庭水管63耳.单纯前庭—半规管畸形4耳.内耳道畸形5耳.19耳伴有蜗神经发育不良,5耳蜗神经缺如.结论 CT和MRI检查可显示SNHL的内耳各种骨迷路畸形、蜗神经及中枢发育情况,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中起重要作用.

  • 鼻咽癌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MRS及DTI研究

    作者:朱慧玲;孔祥泉;丁建平;邓雪英;李洁

    目的 初步探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和扩散张量成像(DTI)两种成像方法对鼻咽癌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2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初诊患者,在放疗前、放疗结束时、放疗后3、6个月时,进行颅脑常规MRI检查、MRS多体素成像和DTI检查,将不同时期MRS检查所获得的颞叶NAA/Cr、Cho/NAA、Cho/Cr比值以及DTI检查所测量的ADC值、FA值进行对比分析.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15名作为对照组.结果 放疗结束时,颞叶前部NAA/Cr较放疗前明显降低,Cho/NAA、Cho/Cr明显升高,ADC值明显升高,而FA值明显降低;放疗后3个月,NAA/Cr进一步降低,Cho/NAA、Cho/Cr进一步升高,ADC值呈继续升高的趋势,FA值呈降低的趋势;放疗后6个月,上述各代谢物比值均有所恢复,ADC与FA值亦呈现缓慢恢复的趋势.结论 MRS和DTI能够检测到早期放射性脑损伤,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MRS和DT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表现为放射性脑损伤的出现并逐步加重和逐渐恢复的过程.MRS和DTI成像是对放疗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检测较理想的手段和方法.

  •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

    作者:林生贵;曾伟金;杨智云

    目的 提高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瘤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瘤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33例141个淋巴结转移瘤中CT检出110(78.6%).CT表现为结节血管样强化47 (42.7%)个,均匀中度强化12(10.9%)个,不均匀强化(囊变)51 (46.4%)个,其中有血管样强化的壁结节30个.有颗粒样或斑片状钙化的35个(31.8%).结论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瘤,CT表现有一定特点,可以帮助诊断.

  • 医务人员医用电离辐射知识调查分析

    作者:符水;胡宴宾;崔洪涛;陈仲平;康占龙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对医用电离辐射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照射防护知识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深圳地区3所医院总共300名医务人员进行医用电离辐射相关知识及认知水平的问卷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总共278份,问卷有效率为92.7%.绝大部分的被调查者认为电离辐射防护知识在日常医疗诊疗过程十分重要(72.4%,201/278),62.2% (173/278)的被调查者在日常医务工作中很少告知被检查者电离辐射的相关危害.关于电离辐射暴露剂量及其危险度的知识共12题,1题1分,平均得分6.6分,影像专业医务人员较非影像专业医务人员有更高的得分(8.9 VS 5.8,P<0.000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务人员医用电离辐射知识缺乏,应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电离辐射暴露的监控及医务人员电离辐射防护知识的教育.

  • 18F-FDG PET/CT显像对乳腺肿瘤诊断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叶慧;樊仁为;唐蜜;莫逸;彭翔

    目的 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 PET/CT对乳腺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5例疑似乳腺癌病人进行全身18F-FDG PET/CT扫描,目测定性分析病灶、淋巴结摄取18F_FDG的程度,半定量测量标准摄取值SUV,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本组45例乳腺肿瘤患者中,良性病变8例;乳腺癌37例;37例乳腺癌患者中,17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18F-FDG PET/CT半定量法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1.2%、87.5%、97.1%、70%、91.1%;18F-FDG PET/CT目测法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9.2%,62.5%,91.7%,55.6%,84.4%.结论 18F-FDG PET/CT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欧常学;孙多成;徐林;叶伙华;米贤军

    目的 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并分析其MRI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基础.结果 19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呈边缘清晰的球形或分叶状肿块.19例术前诊断正确14例(74%).MRI平扫主要表现:子宫附件区边界清楚、包膜完整的囊实性、囊性及实性肿块.12例为多房蜂窝状囊实性肿块,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内有多发大小不等的囊性变,囊内壁光滑;4例为囊性肿块,其中2例为单房,另外两例为多房性,囊内壁均较光滑,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例为实性肿块,T1WI及T2WI与同层肌肉信号相仿,其中1例合并出血.合并症:8例子宫增大,内膜增厚,盆腔积液,4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同时合并输卵管系膜囊肿),增强扫描19例患者肿瘤实性部分、囊内分隔均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表现与病理表现基本一致.结论 卵巢颗粒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诊断该病的提示性征象为:①附件区囊实性肿块(多囊泡),间有厚壁分隔,囊内壁光滑;②多合并子宫体积增大,内膜增生.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