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Diagnostic Imaging &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영상진단여개입방사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0.5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001
  • 国内刊号: 44-139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2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孟悛非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的临床应用初探

    作者:曾惠良;朱新进;梁汝坚;梁坚豪;欧卫谦;温浩茂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在结肠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16层螺旋CT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2例纤维结肠镜证实结肠息肉和1例结肠癌合并一枚息肉共18例患者进行CT容积扫描,在AW4.1工作站进行三维成像和仿真内窥镜、多平面重建观察,并与手术病理或纤维结肠镜结果相对比.结果 18例CT结肠成像效果良好,诊断16例结肠癌病变范围、浸润情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对结肠癌术前分期有很高临床参考价值.

  • 原发性肝癌双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牛志科;仲纪刚;郭艳霞;李娟;关岚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I)联合(简称"双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167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双介入治疗,观察其疗效及生存率.结果 167例患者行双介人治疗后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2%、76.8%、56.3%、25%.结论 "双介人"治疗能有效地延长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期,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是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中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 急性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CT征象探讨

    作者:钟瑞平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50例经手术证实的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患者的CT征象.结果 18例十二指肠损伤,14例空回肠及肠系膜损伤,10例结肠及系膜损伤,8例多部位损伤.结论 CT扫描检查能获取早期诊断急性闭合性肠及肠系膜损伤的重要依据,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 双动脉期螺旋CT扫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周红梅;胡秋根;李苒光;崔冰;刘永存;欧鸿儒

    目的 比较双动脉(DAP)、门静脉三期与常规动、门双期CT增强扫描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60例临床实验室检查AFP均为阳性的患者,分别行常规动、门双期CT增强扫描及双动脉、门静脉三期CT增强扫描.常规动、门双期扫描方法以动脉期20~25s,门静脉期35~40s.双动脉、门静脉三期扫描方法以动脉早期(EAP)17~20s,动脉晚期(LAP)25~30s,门静脉期为35~40s扫描.分析两种扫描方法所得全部病灶的各期CT表现,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肝细胞癌(HCC),尤其是小肝癌病灶的检出率及准确性.结果 常规双期扫描与双动脉、门脉三期扫描检查在HCC诊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89.6%和97.7%,DAP检查小病灶准确性高于常规动、门双期,二组资料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动脉、门静脉三期CT增强扫描对诊断肝细胞癌尤其是小肝癌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在急性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邱水波;周汝明;刘闽华;吴育民;庄少育;杨慧君

    目的 探讨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动脉造影表现和栓塞治疗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23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对其中造影明确诊断12例进行超选择插管并行栓塞治疗,栓塞材料分别为明胶海绵颗粒、明胶海绵颗粒+弹簧圈、聚乙烯醇微粒.结果 23例中15例出现阳性征象,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动脉瘤、肿瘤血管和染色、动脉侵蚀、局部血管痉挛等,12例接受了栓塞治疗,其中10例出血停止,30d内无再出血,无肠缺血、肠坏死等并发症,1例栓塞后次日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栓塞3d后复发出血,经外科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是急性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16-MDCT低剂量平扫在肾绞痛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章家铭;应碧伟;李惠民

    目的 回顾性分析16-MDCT低剂量扫描在肾绞痛检查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6例因"肾绞痛"要求低剂量CT筛查的患者纳入分析研究,男68例,女38例,平均年龄44岁,采用16-MDCT机,层厚1mm,120kV,60~150mA,0.5s/rot,并辅以全程输尿管曲面重建进行评价.结果 除1例输尿管下端小结石外,MDCT正确诊断尿路结石共52例(肾结石23例侧,输尿管结石41例侧、膀胱结石1例),显示尿路积水22例侧、尿外渗7例侧.MDCT影像诊断尿路结石的敏感性98.1%,特异性100%,准确性99.1%;其中肾结石诊断准确性达到100%.低剂量CT同时显示肾囊肿18例,疑诊肿瘤1例,输尿管先天异常4例,未见漏诊.结论 MDCT薄层低剂量扫描检出尿路结石具有极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可以有效提示其他病变.

  • 64排螺旋CT诊断成人急性小肠逆套肠套叠的体会

    作者:江瑞洲;陈金城

    目的 进一步探讨MSCT在诊断成人急性小肠套叠中的作用.方法 一既往有腹部手术史的46岁女性患者在平片发现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后即行腹部64排MSCT扫描(平扫+3期增强).对照手术所见分析其CT影像表现.结果 患者加做腹部MSCT可立即作出空肠-空肠肠套叠的诊断,并可确定有严重肠梗阻;未见小肠肿瘤及其他肠道器质性异常,而病人有腹部手术史,可推断肠粘连为引起肠套叠的原因,且为手术证实;增强动态扫描可直观地观察肠系膜上动脉供血的肠道均有供血,而肠壁黏膜皱襞呈菊花瓣状及多环状增强,说明肠套叠处有静脉淤血现象;本例小肠套叠经手术证明是逆套,CT显示肠套叠影像近端套入部与套鞘之间的间隙仅有少量气体,而此间隙的中部、远侧部明显扩大,积气积液,这可视为小肠逆行套叠的重要征象.结论 MSCT是诊断成人小肠套叠很好的方法,除过去文献上已提到的作用(包括对套叠部血运观察的优势)外,其对判断是顺套还是逆套的作用应引起重视.

  • 超声引导下鼻胆管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洪;肖丽达;何超洪;谭慧敏;周敏;宁浩杰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术前经超声、CT或MRCP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扩张并肝吸虫感染,恶性梗阻性黄疸、急性胰腺炎、胆道狭窄共70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ENBD术、ERCP术,术后所有患者行X线下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进行对照.结果 (1)本组所有病例均在超声引导下行ENBD术,与X线ERCP对照,符合率为100%.(2)超声能清晰地显示ERCP管并监测ERCP管进入胆总管的安放过程.(3)超声ERCP术可提高超声诊断率.结论 超声引导下可行ENBD术,达到同样定位效果.且具有无辐射、无过敏,可进行床边急诊治疗等优点.

  • 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的多排螺旋CT表现与血管造影对照观察

    作者:冉慕光;刘林;陈圣欢;雷苑麟

    目的 对比分析肝癌合并动-静脉瘘(AVF)的多排CT和肝动脉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加深其对CT作用与限度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肝癌病例的CT及肝动脉血管造影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经肝动脉造影证实合并有AVF,CT扫描为16排螺旋CT增强三期动态扫描.结果 42例肝癌患者的CT表现:17例有肝动脉-门脉瘘(HAPVF)(40.5%)(其中中央型动-门静脉瘘10例(23.8%),动脉期门静脉主干或分支早期显影,肝实质强化;周围型动-门静脉瘘7例(16.7%),动脉期出现门静脉二级以上分支显影,有时可与动脉伴行呈"双轨征",肝实质楔形、三角形和不规则形强化);肝动-肝静脉瘘(HAHVF)5例(11.6%)(动脉期肝静脉主支显影);混合型肝动脉-门脉瘘合并肝动脉-肝静脉瘘3例(7.1%)(上述征象同时出现);17例CT未见AVF(40.5%)(在肝动脉造影证实存在动静脉瘘,CT检查中未见上述特征出现).结论 动脉期门静脉及肝静脉提前显示及相应肝实质异常强化是肝癌合并AVF的特征表现,也是诊断肝癌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提高多排螺旋CT对肝癌患者的动脉期扫描时间分辨率,可降低其合并AVF显示的假阴性率.

  • 气管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气道狭窄临床分析

    作者:张小坚;李成伟

    目的 探讨气管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气道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7例行气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导致气管或主支气管严重狭窄,呼吸困难患者的方法.结果 局部麻醉下,共释放支架25枚,其中主气管支架16枚,主支气管支架9枚,手术成功率100%,患者中位生存期4个月,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利用新方法在支架释放前先放人一根带侧孔造影导管,作为供氧通道,可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结论 气管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气道狭窄,显效快,安全方便,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 肺隐球菌的CT表现

    作者:金莉莉;杨光钊

    目的 探讨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PC临床及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 病变好发于肺外围,呈单发或多发结节块影3例;单发或多发斑片影3例;斑片影与结节影混合病灶1例;邻近胸膜增厚、粘连6例,胸水1例,晕征3例,空洞2例.结论 肺隐球菌病的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依赖病理学检查,但CT上仍有一定的特点,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肺癌的CT灌注成像分析探讨

    作者:康江河;梁昆如;段少银;黄益民;吕绍茂

    目的 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CT灌注成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GE64层VCT灌注成像技术,电影模式(层厚2.5-5mm/8层),总扫描时间40s.CT Perfusion 3 分析软件,回顾性分析60例(腺癌35例,鳞癌11例,小细胞癌8例,转移癌6例),体积3.56~115.68cm3肺癌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拟合时间-密度曲线(TDC)和肿瘤高增强值(PE);依据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的不同进行比较.结果 主动脉第一时相为14~28s,平均19.8s.肿瘤的BV值、BF值为鳞癌>转移癌>腺癌>小细胞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和PS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平扫CT值比较,转移癌与其他组织类型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高增强值(PE)比较,除鳞癌与腺癌外,其他组之间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的肿瘤(体积>50cm3)与小的肿瘤(体积<50cm3)灌注值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的拟合时间-密度曲线和主动脉的关系密切,峰值在主动脉峰值区域或稍后,A型8例,B型52例,其中6例转移癌中A型曲线有4例,占50%.结论 肺癌的灌注值与肿瘤大小无关,BV值、BF值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有关;转移癌的TDC多表现为A型.

  • 简易棉纱固定装置在CT导向肺穿刺活检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波;温宗秋;温雅敏;杨清华;张丽萍;刘洪芳

    目的 研制简易棉纱固定装置并探讨其在CT导向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4例肺部肿块患者进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采用不可分解针体的活检针:BioPinceTM活检针行穿刺活检;B组(32例)使用该活检针穿刺定位过程中,加用简易棉纱同定装置同定针体.对比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针尖移位次数,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A、B两组在CT扫描核实时发现针尖下移分别是8例次和0例次(X2=9.14,P=0.0025),针尖偏移原定靶点7例次和2例次(X2=3.23,P=0.072),B组使用棉纱固定装置后,明显较少针体和针尖的移位,因此减少调整的次数,因而提高了首次穿刺成功率(X2=8.57,P=0.0034),进而减少了气胸、穿刺针道出血等的并发症,统计学比较,P值均<0.05.重要的是,棉纱固定装置同定了穿刺针,防止了针尖自行下滑误穿纵隔大血管的可能.两组后均取得足量组织,病理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8%和96.9%(P>0.05).结论 简易棉纱固定装置,在穿刺定位过程中对因结构原因不可分解针体的从而会影响首次穿刺成功率以及增加操作的风险BioPinceTM等穿刺活检针,可以固定针体和针尖,减少移位,提高了肺部肿块CT导向穿刺活检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

  • CTPA在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符水;康占龙;彭振鹏;王于

    目的 探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在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经CTPA诊断的8例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CT征像.结果 8例经CTPA确诊的PIE病例,共累及86支肺动脉(51.1%).受累肺动脉位于右肺56支(65.1%),肺段动脉受累58支(67.4%).栓子形态包括完全充盈缺损16支,中心充盈缺损18支,偏心性部分充盈缺损39支,附壁充盈缺损13支.PE的间接征象主要包括肺动脉高压、肺梗死灶形成、胸腔积液和支气管动脉扩张等.结论 螺旋CT进行CTPA检查具有快捷、无创、安全等特点,是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症(FIE)的首选检查.

  • 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及重建相位窗选择的探讨

    作者:罗学毛;兰勇;李伟;龙晚生;张朝桐;钟向阳;易兰

    目的 探讨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及重建相位窗的优选.方法 根据心率快慢将86例临床疑患冠心病者分成四组:A组,≤60次/min(beat per minute,BMP),B组61~70BMP;C组,71~80BMP,D组,>80BMP.将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按1~5分共分五个等级,评价不同心率及不同重建相位窗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患者平均心率为64.4±10.1BMP.共有80.5%(277/344)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3分).不同心率组间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有显著差异,心率越慢图像质量越好(P<0.05).重建相位窗的选择以舒张期显著好于收缩期(P<0.05).相对时相百分比法(%)和固定时间毫秒法(ms)重建方式对图像质量无显著影响.结论 心率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降低心率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

  • 外伤性基底节出血的CT与MRI诊断

    作者:吴仕科;张亚林;徐德荣;邹高伟;陈丹;贺素军;周理超

    目的 分析21例外伤性基底节出血的CT与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1例外伤性基底节出血的临床、CT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在伤后马上作CT平扫,在1-3d内作MRI平扫,其中12例加做弥散功能成像(DWI)检查.并对所有病例的CT与MRI表现作回顾性总结.结果 发现单纯基底节出血8例;复合性基底节出血13例,合并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外血肿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其他部位脑挫裂伤6例,颅骨骨折4例.21例26个基底节出血灶,其中有11例14个出血灶在苍白球部位,首次CT检查与苍白球钙化无法区别,经MRI检查证实为出血.MRI检查多发现脑挫裂伤灶5个,脑白质剪切伤灶4个.结论 CT与MRI结合检查,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诊断外伤性基底节出血及其合并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 多层螺旋CT对小儿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夏成德;秦红卫;李均洪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小儿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小儿寰枢椎损伤的CT扫描资料.结果 齿状突骨折4例,单纯性寰枢关节脱位15例,颈2/3椎体右侧椎小关节半脱位1例,寰枕关节半脱位1例.CT全部诊断正确;X线平片诊断正确13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够清楚地显示小儿寰枢椎骨折和脱位的情况,能准确确定损伤的类型.多层螺旋CT是小儿寰枢椎损伤好的检查方法,应该常规应用.

  • 大鼠脑外伤模型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作者:刘克;李扬彬;李志铭;黄勇;李斌;陆光明

    目的 通过SD大鼠脑外伤模型,探讨磁共振波谱对脑外伤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前景.方法 雄性大鼠40只,自由落体复制创伤性脑损伤的动物模型,分别进行损伤前及损伤后4h、8h、24h、48h行MRS检查,观察NAA/Cr、Cho/Cr的变化,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打击后4h即可见到创伤性脑损伤的病理表现,MRS示NAMCr4h显著下降,8h逐渐恢复上升,然而24~48h之间变化无显著差异;而Cho/Cr损伤前后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 MRS能无创性定量监测脑外伤脑组织生化代谢改变,MRS有望成为早期诊断、预后及疗效提供参考指标.

  • 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的MRI诊断

    作者:吴筱芸;周瀚;兰琦;李钟;赖力;李文波

    目的 探讨OPCA的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总结22例OPCA典型的MRI表现.结果 22例病例橄榄体桥脑、小脑半球及蚓部明显萎缩.周围脑室、脑池、脑沟明显扩大.11例桥脑下份"十字交叉"形长T2信号.4例小脑中脚长T2信号.3例合并轻度脑萎缩.结论 OPCA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能作出正确诊断.

  • CT、MRA及DSA对成人型烟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东;林民辉;吴永峻;罗泽斌

    目的 探讨CT、MRA、DSA在成人型烟雾病(Moyamoya's Disease,MM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4例成人型烟雾病均行CT、MRI平扫及MRA检查,其中3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回顾性分析以上病人的影像资料.结果 9例患者CT表现为颅内出血,以脑实质和脑室出血为主,5例表现为脑梗塞灶,MRA显示其中11例基底区均有不同程度异常血管网形成,病变段血管狭窄或闭塞,3例可疑病例进一步行DsA检查,亦表现为颅底侧支循环的毛细血管异常增多.结论 CT可初步提示MMD存在的可能,MRA可作为该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DSA在疑难病例的诊断方面依然具有其价值,到目前为止,MRA仍不能完全替代DSA.

  • 术后读片:盆腔肿物一例

    作者:王文娟;郭燕;刘明娟;苏晨;张小玲

    王医生:男性患者,19岁.因肉眼血尿20d入院.既往有"尿道下裂",曾行尿道成形术,现排尿正常.肛检于前列腺区扪及一囊性包块,表面光滑.膀胱镜检查见尿道处精阜明显隆起,膀胱后壁受压隆起.下面是患者的MRI检查图像.

  • 多层螺旋CT和MR测定分肾功能及在肾移植术前评估活体供肾的价值

    作者:苏晨;郭燕

    多层螺旋CT和MR已成为活体供肾术前形态评价的主要方法.同时,随着功能影像学的发展,通过多层螺旋CT、MR测定单侧肾功能成为可能,并越来越多地用于非创伤性测量GFR.本文主要综述两方面内容:一是CT、MR肾移植术前对供肾血管、肾实质、收集系统的评价作用,二是CT、MR对分肾功能的测定及研究进展.

  • 放射科护士如何防范医疗纠纷

    作者:黄小玲;李雪兰;王春菊;覃浩玲

    近年来医疗纠纷不断上升,而医患矛盾主要在医方.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多,也密切,容易发生矛盾和纠纷.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是有效的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放射科作为临床辅助科室,如何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和患者之间的语言沟通;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关键词: 护士 防范 医疗纠纷
  • 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诸强;刘志富;朱来军

    目的 分析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股骨颈疝窝的X线平片、HRCT资料,全部病例均行X线、CT检查.结果 8例股骨颈疝窝,其中单侧7列,双侧1列,共9个病灶;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部或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X线平片表现为曩性低密度灶,周边环以均匀薄壁硬化圈,CT表现伴清晰均匀薄层硬化圈的低密度灶.结论 股骨颈疝窝具有特征性发病部位及影像学表现,X线及CT能明确诊断.

  • 64排CT骨盆低剂量扫描技术的探讨

    作者:苏锦权;骆达林;陈惠枚;黄向明;殷亮;周永生;黄华宇

    目的 探讨不同管电流值对64排CT骨盆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获取较佳的低剂量扫描方案.方法 随机选取50名志愿者进行64排CT骨盆扫描,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名,管电流设定值分别为250mA、150mA、100mA、50mA和30mA,其他扫描参数不变.扫描时分别测量辐射剂量值,并对原始图像及重组图像进行评分.统计分析不同的管电流值扫描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 管电流为250mA、150mA和100mA的骨盆图像中,软组织的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50mA和30mA的图像质量评分低于与250mA的图(P<0.05).不同管电流值的骨组织显示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组实验得到骨盆64排CT低剂量扫描管电流的低值是30mA,单纯将管电流由标准250mA降至低30mA时,患者所接受的平均辐射剂量由14.7mGy降至1.8mGy.结论 不同管电流值对软组织图像显示质量的影响较骨组织明显,应根据要重点观察的组织来选择适当的扫描方案进行64排CT骨盆低剂量扫描.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