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Diagnostic Imaging &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영상진단여개입방사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0.5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001
  • 国内刊号: 44-139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2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孟悛非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DWI定量分析在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作者:袁灼彬;郑晓林;王惠媚;杨沛钦;叶瑞婷

    目的:探讨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12例正常人和101例肝局灶性病变患者常规MRI及DWI检查,b0,b1000的ADC图上测量ADC值,各数据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病变的ADC值为:肝细胞癌(1.0±0.13)×10-3mm2/s,胆管细胞癌(1.02±0.11)×10-3mm2/s,转移瘤(0.97±0.24)×10-3mm2/s;肝血管瘤(1.83±0.35)×10-3mm2/s;肝单纯囊肿(3.1±0.21)×10-3mm2/s;局灶性结节增生(1.14±0.14)×10-3mm2/s。12例正常肝组织(1.16±0.09)×10-3mm2/s。肝脏良性病变(肝血管瘤、肝囊肿)ADC值明显高于恶性肿瘤(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瘤),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灶性结节增生、正常肝组织与恶性肿瘤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瘤3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病变的ADC值的差异,是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有价值方法。

  • 颌下腺肌上皮癌CT诊断一例

    作者:章旭;田强;贺中云

    肌上皮癌(myoepithelial carcinoma)又称恶性肌上皮瘤(malignant myoepithelioma,MME),是与肌上皮瘤相对应的恶性肿瘤。WHO在1991年的肿瘤组织学新分类中,将良恶性肌上皮瘤分别列入腺瘤类和癌类,并将肌上皮癌列为一类独立的肿瘤[1],肌上皮癌罕见,相对多见于腮腺,笔者现报道一例发生于颌下腺者。

  • 静脉平滑肌瘤病侵犯右心五例

    作者:潘细根;陈祖华;苏振清;俞琳芽;张永胜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 IVL)是一种少见、特殊类型的平滑肌肿瘤,多源于子宫平滑肌瘤侵犯子宫静脉或卵巢静脉向上生长进入下腔静脉。而累及右心房、右心室者少见。笔者搜集2006年4月~2012年6月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累及右心腔的IVL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报道如下。

  • 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203例

    作者:周江;朱光耀;陈茂送;孙成丰;丁方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经验体会,探讨其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0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应用电解脱弹簧圈直接栓塞162例,支架辅助31例,双导管技术2例,球囊辅助3例。结果203例中198例成功栓塞。术后即刻DSA造影结果按Raymond分级:I级121例,II级56例,III级21例。出院时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障碍169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6例,重度障碍8例,死亡5例。全部病例随访3~36个月,均病情稳定,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及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一种微创、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透视三维路径图指引在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

    作者:朱栋梁;陈胜利;陈国东;黄子诚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透视三维路径图指引技术的应用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8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使用同一台DSA机实施单个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61例,分A、B两组。A组25例患者采用常规二维路径图指引技术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B组36例患者均在透视三维路径图的实时指引下进行介入栓塞操作。分别记录A、B两组的栓塞治疗时间、总体透视时间、总体透视入射表面剂量、动脉瘤栓塞程度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由有经验的做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手术医师分别对两种指引技术进行主观评分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A、B两组在栓塞治疗时间、总体透视时间、总体透视入射表面剂量均有显著性差异,B组比A组分别减少了23%、16%、30%。A、B两组在动脉瘤栓塞程度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990);两种指引方法在手术医师主观评价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透视三维路径图指引评分高于常规二维路径图指引。结论使用透视三维路径图指引技术进行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指引图像清晰、操作简便,可以提高手术医师操作信心和效率,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和医生的X射线辐射,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局麻下金属自膨支架治疗气管狭窄15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奇;熊斌;郑传胜;梁明;梁惠民;冯敢生

    目的:评价局麻及透视下植入金属自膨支架治疗气管狭窄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5月~2013年2月共收治了15例有吸气性呼吸困难的气管狭窄患者,经口腔喉部1%地卡因溶液喷雾麻醉后,于透视下用导丝引导5F导管进入气管后经导管注入1%利多卡因溶液5~10 ml,再于透视定位下送入并释放金属自膨支架。结果15例患者气管支架均释放成功,呼吸困难立即明显改善,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局麻及透视下植入金属自膨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气管狭窄合并吸气性呼吸困难的方法,能迅速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患者进一步治疗创造机会,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 气管狭窄 支架 局麻
  • 腮腺肿瘤CT及MRI的研究现状分析

    作者:潘桂海(综述);罗泽斌(审校)

    CT及MRI是目前诊断腮腺肿瘤的重要影像技术,但腮腺肿瘤组织结构复杂,常规CT及MRI检查技术对腮腺肿瘤定性诊断有时仍较困难,因此,CT及MRI新技术逐渐应用于腮腺肿瘤性病变的研究及临床,其中CT灌注技术、磁共振的扩散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及磁共振腮腺导管成像技术和面神经腮腺段显示技术等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证明,CT及MRI新技术能弥补常规检查不足,帮助我们获取组织器官和病变血流动力状态及病变内部细微结构的信息,从而使我们深入地了解人体组织的生理和病理信息,为更好诊治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 MRI对臂丛神经损伤诊断的应用进展

    作者:吴磊(综述);查云飞;陈文;汪令生(审校)

    臂丛神经是结构复杂的周围神经,其损伤也是周围神经损伤中复杂的一种,依据其损伤部位与神经节的关系可以分为节前损伤和节后损伤,两种损伤的精确定位和诊断都较困难。临床医师主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身体检和肌电图检查[1,2]来诊断,但这些方法依然很难提供损伤部位和程度的准确信息,甚至有时不能得到较有效的诊断结果[3]。因此,如何清晰、多角度和无创的显示臂丛及其损伤对其治疗策略的决定和预后极其重要。早期臂丛显像主要依靠脊髓CT造影(CTM),其虽能显示一部分臂丛神经,但仍难以对臂丛损伤做出精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 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龙光宇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炎症脱髓鞘疾病[1]。该病早的描述来源于1868年Jean-Martin Charcot的3个病例,其中1例于1855年首诊为帕金森病。该病的首个诊断标准是1965年提出的Schmarcher标准,逐渐发展成为Poser"2+2"诊断标准(2个发病部位,2次发作),2010年修订版的McDonald是目前国际公认的MS诊断标准[2]。

  • 正常人颞叶海马1H-MRS的多参数分析

    作者:陈胜堂;郑晓林;黄穗乔

    目的:测定正常人海马MRS的多种代谢物的数值与其可信性区间,为诊断海马疾病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方法对33例正常自愿者行常规MRI与分别行左、右侧3D-1H-MRS,PRESS法。观察双侧海马形态与信号,统计双侧海马NAA、Cho、Cr峰高、半高宽、NAA/Cho、NAA/Cr值的平均数、标准差,并计算各值95%可信性区间。结果常规MRI双侧海马形态、信号正常。各组左、右侧海马计算值中,波峰高度,NAA分别为2.550±0.508、2.490±0.434,Cho分别为2.291±0.464、2.184±0.389,Cr分别为1.819±0.313、1.728±0.308。NAA/Cho比值分别为1.143±0.250、1.094±0.147,NAA/Cr比值分别为1.143±0.225、1.352±0.183。95%可信性区间以双侧NAA、Cr峰高、NAA/Cho、NAA/Cr比值离散度小,提示数据较稳定。结论可通过1H-MRS检查获得正常人海马NAA、Cho、Cr及其比值数据,为诊断海马疾病提供重要基础。

  •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贺新;张婷婷;王正;杨涛;董少义;王晓东;汪超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93例临床诊断或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头颈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23例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后5~10 d内行(DSA)检查。采用双盲法对所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DSA为“金标准”,对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DSA发现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左椎动脉及右椎动脉各段狭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双侧椎动脉不同性质的斑块在椎动脉各段的分布进行多组频数分布的χ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患者46条椎动脉既行CTA检查又行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和统计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774,P>0.05),同时采用Kappa检验评价CTA对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Kappa=0.803,P=0.000,P<0.05,Kappa>0.75),CTA对椎基底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度81.6%,特异度97.0%,准确度94.2%,阳性预测值86.1%,阴性预测值95.9%。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及周围组织的变化情况,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全脑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分析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脑血流代偿机制

    作者:朱剑萍;张洋霖;濮进敏;徐勇辉;孙勇;刘灿丽

    目的:利用全脑CT灌注(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分析单侧颈内动脉(ICA)闭塞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侧支循环情况。方法对12例单侧ICA闭塞患者行头颅CT平扫、CTP、CTA检查,以5名CTP及20例CTA正常患者的双侧眼动脉、颞浅及枕动脉血管直径作为参考值。分析病变组各灌注参数值的特点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结果4例头颅平扫阴性,CBF、CBV、MTT、TTP接近正常,侧支血管代偿良好,双侧眼动脉、颞浅、枕动脉血管直径较正常增粗约62%、64%、50%。8例出现脑梗死,CBF、CBV降低,TTP、MTT延长,侧支血管代偿不良。12例患者Willis环均不完整。结论 CTP联合CTA能很好评估单侧ICA闭塞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侧支循环情况,在Willis环发育不良的情况下,颅外血管及软、硬脑膜的代偿与其临床转归同样密切相关。

  • 64排螺旋CT延迟扫描对心肌梗死诊断意义的探讨

    作者:邓小飞;舒政;葛琛瑾;陈雯

    目的:探讨64排螺旋多层CT延迟扫描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临床怀疑心肌缺血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常规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于5~10 min后进行延迟扫描。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在常规扫描及延迟扫描的容积数据进行双盲法诊断,然后将2名诊断医师诊断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分析。同时将常规扫描、延迟扫描与临床诊断进行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两名医师诊断结果在常规扫描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67,P<0.05),而在延迟扫描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值0.889,P<0.05)。常规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66.7%及92.3%,而延迟扫描组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80.0%及96.2%。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延迟扫描,能提高心肌梗死的检出率及影像医师诊断一致性。

  •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腕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刘坚;蔡青蓉;徐良洲;倪涛;汪鹏;连祖胜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数字X线摄影(DR)平片诊断腕关节可疑骨折病例的16层螺旋CT的二维及三维图像。结果经16层螺旋CT扫描诊断腕关节骨折54例,其中手舟骨骨折21例、月骨骨折4例、三角骨骨折12例、豆状骨骨折3例、头状骨骨折2例、大多角骨骨折8例、钩状骨骨折4例。排除骨折6例,诊断腕关节骨折阳性率达90%。结论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与三维重组技术(VR、SSD及MIP等)相结合能对腕关节隐匿性骨折做出准确诊断,并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 小儿急性白血病不同病程阶段骨髓的MRI及MRS分析

    作者:陈裕;陈伟;代敏;严志汉;毛传万;李原;王亚强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白血病在初始发病、化疗缓解后骨髓的MRI平扫及波谱特征。方法3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行MR检查,其中7例在初始发病、完全缓解前后2次行MRI检查(即初发组26例,完全缓解组16例),并以30例同年龄段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行骨髓MRI及1H-MRS扫描,并计算兴趣区骨髓脂肪相对含量(FF%)。结果 MR平扫时,初发组骨髓在T1WI表现为均匀的信号降低,在STIR序列呈弥漫性信号增高,缓解组骨髓在T1WI较初发组信号增高,在STIR序列则信号减低。MRS显示,初发组脂峰消失,完全缓解组脂峰重新出现,较对照组均有变化。除缓解组、对照组间髂骨的FF%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组间第4腰椎、髂骨的FF%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初发组、完全缓解组组内第4腰椎与髂骨之间的FF%值无统计学差异。初发组和缓解组第4腰椎、髂骨FF%值与骨髓原幼细胞百分比(B%)之间无相关性(r=0)。结论小儿急性白血病在初始发病、化疗缓解后骨髓的MRI及MRS表现具有不同特征。

  • Congenital Diagphragmatic Hernia 先天性膈疝

    作者:关键

    医学词汇注释与简要讲解
      先天性膈疝是指腹腔内容物通过膈后部的缺损(Bochdalek孔)进入胸腔。

  •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稿约

    作者:

  • 氯氮平致麻痹性肠梗阻临床特点与影像学分析

    作者:蒋仕忠;周云

    麻痹性肠梗阻或肠麻痹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但精神障碍患者并发的麻痹性肠梗阻不易被发现和重视,确诊较晚。现就我院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发生麻痹性肠梗阻24例的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低场MRI表现

    作者:李晓红;万建国

    颅内表皮样囊肿是临床上并不少见的一种颅内先天性良性肿瘤性病变,约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0.2%~1.8%[1]。因外观呈乳白色且有珍珠样光泽,又称珍珠瘤。本文收集了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的资料,对其低场MRI表现进行分析。

  • 硬脑膜动静脉瘘:4D CTA和DSA在诊断与分型中的对照研究

    作者:田冰;陆建平;许兵;刘崎;王莉;王敏杰;任丽;沈倩瑾

    目的:4D CTA与DSA在硬脑膜动静脉瘘诊断,部位及分型中的对比研究。方法34例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行320排动态容积CT 4D CTA及DSA检查,4D CTA与DSA检查间隔时间均小于2 d。所有图像以DSA作为金标准由2位神经放射学专家对诊断,位置及分型进行独立的评估。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位置主要分为:硬膜窦区、海绵窦区、天幕区、基底静脉丛区和大脑镰区,分型参照Borden分型。结果依据4D CTA和DSA,34例患者均分别被诊断为硬脑膜动静脉瘘。位置分布为:硬膜窦区(12例),海绵窦区(7例),天幕区(8例),基底静脉丛区(6例)和大脑镰区(1例)。对于DSA图像的Borden分型结果为:Ⅰ型18例,Ⅱ型9例,Ⅲ型7例。对于4D CTA的分型结果,其中32例患者的结果与DSA一致,另外2位患者,DSA评估为BordenⅡ型,而4D CTA图像因静脉反流被漏诊而误认为BordenⅠ型。结论4D CTA可以作为临床筛查及诊断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主要方法,用于评估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断,部位及分型。

  • 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结合双低技术在头颈CTA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胡杉;朱文珍;胡道予;陈旭;孟晓岩;张进华;万维佳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和低管电压在(GE Discovery CTHD 750 HD)头颈CTA的可行性。方法将40名拟行头颈CTA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名。A组用370 mg I/ml对比剂、120 kVp及传统滤波反投影算法重建,B组用270 mg I/ml对比剂、80 kVp及ASiR进行图像重建。记录两组患者头颈血管各分支CT值、噪声值及背景CT值、噪声值、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和比较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盲法对容积呈现(VR)图像质量进行评估(5分制)。结果 B组血管CT均值、CNR、SNR值及V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高于A组(P<0.05),而A组CTDIvol及DLP值高于B组。A、B两组的VR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结论双低技术在应用ASiR重建算法的基础上进行头颈CTA扫描,在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和碘单位时间注射剂量的同时,能保证VR图像质量。

  • 320排冠脉CT成像中根据体重调整的对比剂低用量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杨文才;骆春柳;冼朝晖;莫绪凯;蔡香然

    目的:探讨320排冠脉CT成像(CCTA)检查中,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冠脉成像所需的低的对比剂(CM)用量。方法收集拟行320排CCTA检查的患者98例(男62例,女3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A组(n=34)接受0.7 ml/kg的CM(350 mg I/ml),B组(n=34)接受0.6 ml/kg的CM,C组(n=30)接受0.5 ml/kg的CM,注射流率均为5.0 ml/s,随后推注30 ml生理盐水冲刷。测量并比较心脏和冠脉不同兴趣区的CT值,双人评价各组CCTA的图像质量。结果 C组冠脉近段CT值均低于A组和B组(P<0.05),而A、B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同时,C组冠脉近段CT值≥300 HU和主要冠脉节段评分≥3在血管总数和患者总数中的百分比均低于A组和B组(P<0.05),而A、B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量为0.6 ml/kg的对比剂(350 mg I/ml)用量是320排CCTA检查中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冠脉成像所必需的。

  • 单扇区重建算法改善非预期自由呼吸640层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王振;丁忠祥;狄幸波;袁建华

    目的:探讨单扇区重建算法改善高心率患者非预期自由呼吸640层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2011年3月1日~8月31日期间,行640层CT冠状动脉成像时发生非预期自由呼吸的31例心率大于65次/min的患者被纳入本研究。31例患者的CT原始数据均采用单扇区重建算法、多扇区重建算法进行CT容积数据重建。由两名心血管放射医师以优(1分)、良(2分)、差(3分)3个等级独立评价每个病例的15个冠状动脉节段和左、右肺血管的图像质量。比较两种重建算法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结果采用单扇区重建算法,图像质量可诊断(优+良)的冠脉节段占97.9%,相比较于多扇区重建算法69.5%的可诊断率,两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间肺血管的图像质量也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单扇区重建组的信噪比显著低于多扇区重建组(14.0±3.4比17.6±4.2,P<0.001)。两种重建方法的对比噪声比在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初段、中段和末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扇区重建技术可以改善非预期自由呼吸病例的640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

  • 320排CT灌注成像在头面部皮瓣移植前血供评价方面的应用价值

    作者:许开元;肖丹丹;王彬;王春梅;杨思奋;张雪林;高芳琴

    目的:应用320排动态容积灌注CT扫描技术分析其在评估头颈面部皮瓣血供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8月~2013年4月间行全脑灌注的患者,共576例患者行320排CT全脑灌注CT检查。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无颈外动脉系统异常,因其他原因行头颅灌注CT检查的患者。获得的容积灌注数据通过体部灌注软件进行分析,并测量扫描区域内不同皮瓣的血流量值。皮瓣的供血动脉也可同时获得。获得的容积扫描数据经后处理后得到伪彩图,可进行兴趣区灌注血流(BF)值测量,测量时尽可能避开血管。动态容积扫描技术同时可获得扫描区域的血管信息,为穿支皮瓣移植提供基本信息。结果测量所有患者头面部皮瓣的BF值,包括额部、眼睑、鼻背部、颊部、颞部、枕部、颈部皮瓣,BF值分别为(127±7.7)、(268.0±31.1)、(229.0±50.9)、(67.8±9.5)、(140.3±5.5)、(163.8±15.5)、(123.5±12.5)ml/min。不同区域的皮瓣血供差别较大,眼睑与鼻背部皮瓣BF值较高,颊部BF值较低。检查同时也可获得不同期相皮瓣供血动静脉的图像,显示率为100%。结论320排动态容积灌注扫描技术可为接受头面部自体皮瓣移植患者提供有效的术前血供评估。灌注与解剖图像的融合有助于皮瓣术前设计。

  • 膀胱DWI的初步应用:膀胱癌术后复发与术后良性改变的鉴别

    作者:王焕军;关键;郭燕;李树荣;刘明娟;张小玲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MRI)在鉴别膀胱癌术后复发与慢性炎症(或瘢痕)中的价值。方法因怀疑膀胱癌复发就诊于我院的患者11例(共27个病灶)。11例患者均有一次或数次膀胱癌手术史,自手术至磁共振检查时间期限为3个月~7年。所有患者同时接受 DWI-MRI和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扫描,且所有病灶均于磁共振检查后两周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切术(TURBT)或经膀胱镜活检取得病理证实。结果 DW-MRI诊断膀胱癌复发灶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6%(25/27)、100%(16/16)、81.8%(9/11)、88.9%(16/18),DCE-MRI判断复发灶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9.3%(16/27)、81.3%(13/16)、27.3%(3/11)、54.2%(13/24)。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得出,DWI-MRI判断肿瘤复发的准确性明显高于DCE-MRI。且DW-MRI诊断结果与病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DCE-MRI诊断结果与病理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的肿瘤标准化ADC值为(0.697±0.219),明显低于(P<0.05)术后炎症改变或纤维瘢痕的ADC值(1.019±0.143)。结论 DW-MRI鉴别膀胱癌复发与术后良性病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优于DCE-MRI;建议在膀胱癌病人术后的随访MRI检查将DWI纳入常规扫描序列。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