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uromedicine 중화신경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5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8925
  • 国内刊号: 11-53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5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徐如祥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Marchiafava-Bignami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

    作者:高波;吕翠;沈桂权;王学建;刘奉立;苏续清

    目的 探讨Marchiafava-Bignami病(MBD)的临床及影像学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例MBD患者的临床和CT、MRI资料,包括病灶形态、分布、信号或密度改变等影像学特征:4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2例仅行CT检查,1例仅行MRJ检查.结果 本组患者急性型5例,均表现为胼胝体肿胀及长T1、长T2信号改变,均有双侧脑室周围白质、额叶皮层下白质对称性累及:慢性型2例,胼胝体明显萎缩变薄,并呈长T1、长T2信号及FLAIR像点片状或线样低信号灶.5例患者DWI显示病灶区信号明显增高并有2例出现弥散受限改变.结论 MBD具有特征性MRJ表现,其影像学改变可能反映其临床及预后.

  • 额叶肿瘤患者认知功能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研究

    作者:郭红军;傅先明;钱若兵;牛朝诗;俞廉;殷晓梅

    目的 探讨额叶肿瘤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有关参数的变化特点,了解额叶在认知功能及P300产生中的作用.方法 对31例额叶肿瘤患者(左侧15例、右侧16例)及3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Stroop字色干扰等多项认知神经心理学测试和P300检查.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额叶肿瘤组认知功能各项测试指标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P300的N2、P3波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P3波幅显著降低(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右额叶肿瘤组患者的各项认知测试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左额叶肿瘤组只有词语流畅性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左、右额叶肿瘤组P300的N2、P3波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0.05),P3波幅均显著降低(P<0.05);左、右额叶肿瘤组患者之间的P300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额叶肿瘤患者认知功能有明显损害,右侧肿瘤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更严重:额叶可能与P300发生或传导有关,且左右额叶无明显的差异.

  • 复发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探讨

    作者:蔺玉昌;冷冰;苗增利;徐幸;殷力维;缪以峰;庞明志

    目的 探讨复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复发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科1997~2004年间行动脉瘤夹闭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复发的18例动脉瘤患者(前循环动脉瘤13例,后循环动脉瘤5例1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个体化治疗方案,其中15例患者行再次血管内介入治疗,4例宽颈动脉瘤辅以颅内支架,3例行手术夹闭.结果 15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均栓塞良好.3例手术完全夹闭.术后1例死亡,2例偏瘫,15例恢复满意.结论 针对不同情况的复发性动脉瘤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分别进行手术夹闭、血管内介入或联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脉络丛乳头状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漆松涛;龙浩;潘军;张喜安

    目的 总结脉络丛乳头状瘤的临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至2005年我科收治的28例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8例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平均22.5岁,位于侧脑室15例,第四脑室9例,第三脑室3例,桥小脑角1例.全部行显微手术治疗,7例术前行脑室外引流,24例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部分术后出现并发症.随访18例,未出现肿瘤复发.结论 脉络丛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多发于儿童,预后较好,积极的手术全切除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白质疏松的关系

    作者:饶丽芬;莫建伟;郑勤伟;欧琼

    目的 探讨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与脑白质疏松(LA)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应用多导睡眠呼吸监测诊断的169例OSAHS患者进行头颅磁共振检查,评估LA的发生率及其程度,探讨睡眠呼吸参数与LA程度的关系.结果 169例OSAHS患者中无LA24例(14.20%);LA 145例(85.80%),其中轻度LA 27例(15.98%),中度LA 65例(38.46%),重度LA53例(31.36%).对不同程度LA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及睡眠呼吸参数进行比较发现,年龄、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SaO2<90%时间及氧减指数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及氧减指数与LA密切相关.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氧减指数逐渐增大,LA发生率逐渐增加,程度逐步加重.对OSAHS患者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LA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

  • 神经刺激器定位行闭孔神经阻滞在膀胱肿瘤电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鄢俊安;陈志文;李龙坤;宋波

    目的 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行闭孔神经阻滞在膀胱肿瘤电切除术中使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30例膀胱侧壁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穿刺注药,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穿刺注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中麻醉药用量和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有1例出现大腿内收肌群收缩反应,优良率为14/15(93%);对照组有7例出现大腿内收肌群强收缩反应,优良率为8/15(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局麻药用量以及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利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行闭孔神经阻滞可以提高阻滞的成功率和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显微手术切除蝶骨嵴大型脑膜瘤手术要点分析

    作者:雷鹏;王钰;翁潮弟;田立桩;武弋;周杰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蝶骨嵴大型和巨大型脑膜瘤的手术要点.方法 本组58例脑膜瘤患者经CT或MR检查确诊,其中采用颅眶颧或颅颧入路10例,采用改良翼点入路48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3例发生颅内外沟通者于肿瘤切除后"三明治"法行颅底重建,3例患者的残余瘤体行X-刀治疗.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52例,大部切除6例,无死亡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者49例.随访6月~9.5年,8例有不同程度复发.结论 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向选择恰当手术入路,采用显微手术分块切除肿瘤,强调术中注意对重要神经和血管进行保护,这些要点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

  • 急性脑梗死患者CD19+-CD25+、CD19+-CD25-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红芳;王香梅;罗建勤;郑昭景;吴仁娣;徐瑞龙

    目的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CD19+-cD25+、CD19+-CD25-B 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病史及头颅CT或MRI明确疾病诊断.抽取69例急性脑梗死、115例脑出血患者、41例正常对照者静脉血各4 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9+-CD25+、CD19+-CD25-B淋巴细胞百分比,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含量,并结合不同的病程、不同影像学评分和不同的神经功能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脑梗死和脑出血急性期CD19+-CD25+、CD19+-CD25-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梗死急性期CD19+-CD25+B淋巴细胞百分比、IgG、补体C3含量均较恢复期及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5).脑梗死恢复期各项体液免疫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影像学评分患者之间CD19+-CD25+、CD19+-CD25-B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评分与各体液免疫指标间无相关(P均>0.05).结论 脑梗死与脑出血存在着同样的体液免疫功能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与应激、病变部位及病变范围有关.脑梗死病灶越大,体液免疫改变越明显;随着应激的消逝,体液免疫功能逐渐恢复.

  • 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陆伶俐;刘振华;谢惠芳;吴多斌;高筱雅

    目的 研究人尿激肽原酶(HUK)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FCIR)损伤后细胞凋亡数量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联合X蛋白(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84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12只)、脑缺血再灌注(IR)组(36只)、HUK处理组(36只),IR组和HUK处理组剩余大鼠又按照再灌注时间6 h、12 h、24 h、72 h、168 h分为5个亚组(均为6只).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FCIR模型.假手术组、IR组及HUK处理组中各取6只SD大鼠用于测定梗死体积,其余大鼠用于观察神经功能缺陷评分、TIJNEL法及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细胞数量及凋亡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 HUK处理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梗死灶体积、除168 h亚组外的各时 间点的凋亡细胞数及Bax蛋白表达均显著少于IR组(P<0.05),除168 h亚组外的各时间点的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IR组(P<0.05).结论 HUK对FCIR后的脑组织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损伤后3 d内通过上调Bcl-2、下调Bax蛋白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

  • 未发育成熟缺损颅骨后期生长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张春阳;张俊朋;苏里;王伟志;张安龙;张宁;董艳芳;冯士军;张震军;石瑞成

    目的 探讨未发育成熟缺损颅骨后期生长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20只2月龄小尾寒羊(雌雄各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手术组、对照组各10只.将手术组幼羊颅骨顶部手术去除造成直径4 cm的颅骨缺损,观察后期颅骨及缺损边缘的骨生长情况,并与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与手术组在相同环境下饲养)比较各项指标.结果 手术组2只分别死于并发症及外伤,2只出现颅骨缺损区下方脑组织萎缩,并伴有神经精神症状.骨窗边缘有新生骨向心性生长,所有缺损区面积均变小.但新生骨骨质薄弱.另有1只骨窗边缘新生骨有部分呈外翻性畸形生长.其余指标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幼羊颅骨缺损后未出现颅骨发育畸形,其骨窗可因新生骨生长而变小,缺损未完全愈合,也不足以达到正常强度,不能有效起到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 人重组NT-3基因体外转染胚胎干细胞及其表达

    作者:闫晓明;李勇杰;关云谦;张愚

    目的 探讨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体外转染小鼠胚胎干细胞(ES)的可能性及其表达情况.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T-3瞬时转染ES.用细胞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转染细胞NT-3蛋白及mRNA表达.ELISA检测细胞分泌上清液中NT-3蛋白表达.结果 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转染NT-3基因的ES细胞胞浆呈红色染色;RT-PCR得到200 bp的基因片段;ELISA检测细胞分泌上清液中NT-3蛋白表达呈阳性,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T-3可成功转染ES,获得稳定表达NT-3的ES细胞株.

  • 人脑胶质瘤中Livin、p53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

    作者:靳峰;赵洪洋;朱红胜;杨林;冯军;姜晓兵;赵甲山;朱贤立

    目的 探讨Livin、p53在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二者在胶质瘤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Livin、p53蛋白在41例人脑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Livin、p53蛋白在10例正常脑组织中均不表达,在41例胶质瘤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87.8%和41.5%.Livin和p53蛋白在低级别胶质瘤中表达较低,在高级别胶质瘤中表达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Livin蛋白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1.000,P<0.01).结论 Livin和p53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上调,细胞凋亡受到抑制,引起肿瘤恶性增殖,与胶质瘤病程发展、恶性程度明显相关,这可能是胶质瘤恶性增殖的一个机制.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Livin P53
  •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脑组织激活素A、caspase-3表达的研究

    作者:安丽;王晓琴;王平;施玮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脑损伤后内源性激活素A(ACT A),caspase-3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10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n=10),实验1组(T1组,n=30),实验2组(T2组,n=30)和实验3组(T3组,n=30),各实验组建立高胆红素血症动物模型(T1组注射胆红素50 μg/g,T2组100 μg/g,T3组200 μg/g),于造模后0、4、8、12、24 h采集标本,各组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脑组织胆红素含量、脑组织含水量,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及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中ACTA、caspase-3的表达.结果 T1组血清胆红素浓度于造模后8 h、12 h显著高于C组(P<0.05),T1组脑组织胆红素含量、脑组织含水量及ACT A、caspase-3表达于造模后各时间点与C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组血清胆红素浓度、脑组织胆红素含量、脑组织含水量及ACT A、caspase-3表达于造模后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C组(P<0.01).脑组织胆红素含量与脑组织含水量及ACT A、caspase-3表达均呈正相关(r=0.876,P< 0.01;r=0.886,P<0.01;r=0.900,P<0.01).C组、T1组大脑皮质、海马区神经元排列整齐,结构完整;T2、T3组神经元数量减少,结构紊乱,可见胆红素沉积.T2、T3组造模后4 h ACT A蛋白表达开始上调,12 h达高峰,保持高表达状态至24 h;阳性反应主要位于细胞浆和突起,细胞核不着色.T2、T3组造模后4 h caspase-3蛋白表达开始上调,24 h达高峰;阳性反应主要位于细胞核.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脑损伤后可诱导ACT A,caspase-3表达的增加,提示二者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突变型早老素-1致维甲酸诱导PC12细胞ERp29表达增强及其意义

    作者:杨荣华;黄其林

    目的 探讨突变型早老素-1(PS-1)对维甲酸(RA)诱导PC12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寻找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相关的基因.方法 分别建立表达突变型和野生型PS-1的经RA诱导的基因工程化PC12细胞,应用银染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突变型PS-1对RA诱导的PC12细胞基因差异表达的影响.结果 成功建立了表达突变型和野生型PS-1的经RA诱导的基因工程化PC12细胞后,应用银染mRNA差异显示技术发现29型内质网蛋白(ERp29)在表达突变型PS-1的基因工程化PC12细胞中高表达,并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结论 突变型PS-1致细胞内ERp29的表达增强可能是内质网应激的结果,ERp29表达增强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发展可能存在着密切关系.

  •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对小猪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监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连峰;徐灿华;赵振伟;王樑;史学涛;游宇;李维新;董秀珍;高国栋

    目的 观察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部生物电阻抗断层(EIT)成像的变化规律,探讨其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枕大池单次注血模型模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脑EIT成像系统进行连续动态监护,得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EIT成像的动态变化.结果 成功建立模型8例,EIT监护图像变化显示注血早期颅脑前部阻抗降低明显,后部电阻抗轻度降低;注射结束后全脑电阻抗逐渐升高,颅脑后部增高明显.结论 脑EIT成像对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电阻抗变化具有敏感性,并对出血部位有一定的定位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氧化损伤星形胶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的实验研究

    作者:桂松柏;张亚卓;孙梅珍;王红云;何乐;李丹

    目的 观察氧化损伤星形胶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BMSCs)共培养时细胞损伤恢复及存活能力的改变,以进一步探讨BMSCs修复脑损伤的机制.方法 过氧化氢(H2O2)损伤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与BMSCs共培养后光镜下观察细胞生存情况.分别在培养后第1、3天取细胞培养液应用EuSA试剂盒测定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分泌水平,并与氧化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单独培养组和BMSCs单独培养组进行比较.结果 培养后3 d和7 d,共培养组星形胶质细胞的恢复及两种细胞的存活情况明显优于单独培养组.培养后1 d和3 d,共培养组细胞培养液中NGF、BDNF以及bFGF的浓度明显高于两个单独培养组之和,但是共培养组培养液中EGF的浓度明显低于两个单独培养组之和.结论 氧化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和BMSCs共培养能够提高星形胶质细胞的存活能力,增加NGF、BDNF以及bFGF的分泌水平.BMSCs移植修复脑损伤的功能可能部分是通过促进损伤星形胶质细胞恢复、减少星形胶质细胞死亡、增加神经营养和生长因子分泌完成.

  • 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再生抑制因子Nogo-A的研究进展

    作者:谭峰;霍绮雯;陈强

    急性脑梗死遗留的神经功能障碍一直是困扰世界医学的难题.各种抑制因素的作用是导致脑梗死患者中枢神经不能修复和再生,从而引起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的主要症结.

  • Ras的新效应蛋白——磷脂酶Cε的研究进展

    作者:姜泰茂;白云峰;杨志军;王春枝;孔垂泽

    磷脂酶C(phospholipase C,PLC)是肌醇磷脂信号通路的关键酶,自20世纪50年代发现以来,在哺乳动物中已鉴定出六个族:PLCβ、PLCγ、PLCδ、PLCε、PLCζ、PLCη,至少13个同工酶[1].

    关键词: 磷脂酶C 信号转导 RAS
  • 神经变性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徐芙蓉;彭国光

    生物标志物是一种指示剂,可以存在于血、血浆、尿和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能反映与临床表现直接相关的生理或病理情况.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在表现出临床症状的前20~30年就有神经变性,但在痴呆出现前AD是不能被诊断的.

  • 脑红蛋白研究进展

    作者:武强;武文元;王涛

    在组织氧利用的研究方面,作为意识中枢的脑组织历来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虽然人脑仅占体重的2%,但由于脑中具有十分复杂的神经网络以及复杂的神经功能活动,所以即使在安静状态脑组织的耗氧量就可占到全身耗氧量的20%以上.

  • 胼胝体出血一例报告

    作者:张淑珍;刘玉海;张建霞

    患者 男,62岁,教师,因突发头痛、呕吐、右侧肢体无力2 h于2007年2月2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 h安静中突发头痛,以左颞部为甚.恶心、呕吐,言语不清,即来我院就诊,头颅CT示胼胝体高密度片状影延及顶叶,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灶,纵裂池及侧裂池密度增高,中线结构无移位.

    关键词: 胼胝体 脑出血
  • 急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报道

    作者:李子付;李欣

    患者 男性,55岁,因"不能言语、右侧肢体乏力4 h"于2007年8月24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嗜烟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重度运动性失语,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右上肢肌力2级,远端3级,右下肢肌力2~3级.

  • 癫痫手术前评估的神经电生理学检查

    作者:谭启富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和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近十多年来我国癫痫外科在新设备的引进与人才培训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神经外科医师的介入和神经内科专家的理解与大力支持,许多难治性癫痫患者看到了希望,得到了益处.

    关键词: 癫痫 脑电描记术
  • 新生期惊厥对大鼠海马NR1和GABAARα1表达的长期影响

    作者:倪宏;姜玉武;陶陆阳;王静敏;吴希如

    目的 研究新生期惊厥对大鼠海马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1(NR1)和γ-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单位(GABAARα1)表达的长期影响,以期揭示发育期惊厥导致成年大鼠惊厥阈降低的机制.方法 生后6 d的Wistar大鼠48只采用完全随机法分成三氟乙醚吸入惊厥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只,惊厥组再细分为单次惊厥组(诱导惊厥一次,持续30 min)和反复惊厥组(每天诱导惊厥一次,持续30 min,连续6 d),对照组同样操作但不吸入三氟乙醚.分别于惊厥后第7天和第75天取大鼠海马,匀浆提取膜蛋白,应用免疫印记法测定NR1、GABAARα1蛋白表达.结果 单次惊厥组和反复惊厥组75 d的海马NR1表达无显著变化,而反复惊厥组7 d的海马NR1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GABAARα1亚单位在单次惊厥组第75天以及反复惊厥组的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期大鼠反复或单次长程惊厥持续状态能够对海马NR1和GABAARα1表达产生远期影响,这种改变可能在发育期惊厥导致的脑兴奋性提高和惊厥阈降低中起重要作用.

  • 托吡酯对慢性癫痫幼鼠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蔡淑英;任榕娜;王萍;叶礼燕;陈新民

    目的 研究托吡酯(TPM)单药对慢性癫痫幼鼠损伤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将3~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7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各12只,A组:阴性对照组;B组:阳性对照组;C组:TPM低剂量组(20 mg/kg);D组:TPM中等剂量组(40 mg/kg);E组:TPM高剂量组(80 mg/kg);F组:合药组(TPM 40 mg/kg+丙戊酸钠200 mg/kg),其中B~F组为慢性癫痫组,于给药前腹腔注射戊四氮.连续用药2个月,观察幼鼠体重、行为学表现、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病理改变.结果 (1)E组对幼鼠体重的影响比C组、F组显著.(2)D组、E组戊四氮诱发痫性发作的时间延长,痫性发作的程度减轻.(3)TPM各剂量组NSE水平显著低于B组,F组与TPM单药组无差异.(4)E组海马组织神经元的退行性变和胶质细胞的增生程度减轻明显.结论 TPM可减轻幼鼠痫性发作后的神经损伤程度,且存在剂量效应,但与丙戊酸钠联合可削弱其神经保护作用.

  • 脑电定位与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疗效观察

    作者:姚世斌;李安民;梁树立;张宏达

    目的 探讨难治性癫痫的术前、术中脑电图定位方法及手术疗效.方法 对621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普通脑电图监测(REEG)、长程脑电图监测(AEEG)、视频脑电图监测(VEEG),结合患者病史特点及影像学结果进行综合定位;术中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下依据脑电图定位及不同发作类型选择适合术式切除致痫灶,并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月至4年,满意(术后无发作)340例,占55%;显著改善(发作减少>75%)223例,占36%;良好(发作减少50%~75%)37例,占6%;效差(发作减少<50%)21例,占3%;无加重病例;有效率达97%.结论 以脑电图监测为基本手段,采用综合定位的方法结合术中ECoG监测明确癫痫灶的部位和范围以指导手术,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额叶癫痫患者动态脑电图与过度换气脑电图放电规律探讨

    作者:王湘庆;郎森阳;杨飞;刘焱;周秀丽;贾渭泉;张家堂

    目的 了解动态脑电图(AEEG)中睡眠中放电与过度换气脑电图(EEG)的放电规律.方法 评估65例额叶癫痫患者AEEG与过度换气EEG的痫性放电特点.结果 过度换气中发现痫性放电率明显低于AEEG中浅睡眠期(非快速眼动相1,2期)EE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AEEG中清醒期和深睡眠期(非快速眼动相3,4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额叶癫痫患者AEEG中浅睡眠期痫性放电率明显高于过度换气EEG,对额叶癫痫患者进行睡眠AEEG检测,有助于提高痫性放电的诊断率.

  • 皮层脑电图监测下病灶切除联合皮层热凝治疗继发性癫痫

    作者:朱健明;祝新根;张明;卢洁;刘新军

    目的 观察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病灶切除联合皮层癫痫灶热凝术治疗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3例颅内占位性病变合并继发性癫痫的患者采用皮层脑电图术中监测、病灶切除联合皮层热凝的治疗方法,并随访观察此种联合手术方法对继发性癫痫的控制效果.结果 术后全部患者都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个月.根据国际癫癫学会的外科手术疗效分级法进行手术效果评价:Ⅰ级14例,Ⅱ级5例,Ⅲ级2例,Ⅳ级2例,有效率(Ⅰ级+Ⅱ级+Ⅲ级)为21/23.结论 皮层脑电图监测下行病灶切除联合皮层热凝术治疗继发性癫痫安全且疗效满意.

  • 褪黑素对癫痫大鼠海马GABA、GABAARα5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映琦;廖维宏

    目的 探讨褪黑素(Mel)抗癫痫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匹罗卡品(PILO)诱导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模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SE后4个时相点即6 h、48 h、72 h和7 d海马γ-氨基丁酸(GABA)和GABAA受体α5(GABAARα5)亚单位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Mel对其变化的影响.结果 PILO组大鼠SE后6h,海马内GABA能神经元和GABAARα5亚单位表达均开始减少,尤其以SE后72 h~7 d改变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而Mel组大鼠在SE后72 h~7 d,海马各区的GABA能神经元和GABAARα5亚单位表达均显著高于PILO组大鼠(P<0.05).结论 Mel可能通过上调GABA和GABAARα5亚单位的表达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 18F-FDG-PET在颞叶癫痫灶定位中的应用

    作者:梁树立;李安民;欧阳巧红;段中响;赵明;姚世斌;张志文;傅相平

    目的 介绍发作间期 18F-FDG-PET进行颞叶癫痫灶定位的方法,探讨发作间期18F-FDG-PET在颞叶癫痫灶定位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行 18F-FDG-PET检查、手术后随访效果达到 Engle Ⅰ级的82例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对 18F-FDG-PET在颞叶癫痫灶中定位敏感率和特异性进行分析,并与脑电图监测和MRI进行比较.结果 发作间期 18F-FDG-PET检查中癫痫灶表现为低代谢灶,其中68例位于癫痫灶侧颞叶或以颞叶为主合并其它区域,9例位于癫痫灶侧颞叶以外,5例未见低代谢灶.18F-FDG-PET对癫痫灶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2.9%(68/82),显著优于MRI和脑电图(P<0.05),且在MRI阴性和需要埋置电极进行脑电图检查定位的患者中分别有77.4%(41/53)和75%(15/20)可以达到准确的定位癫痫灶.病理阳性者18F-FDG-PET定位准确率显著高于病理阴性者(P<0.05).结论 18F-FDG-PET定位颞叶癫痫灶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特点,对MRl阴性和需要埋置电极进行检查的颞叶癫痫灶也有良好的定位价值,合理的应用还可能进一步提高结果.

  • 伴有中央-颞区局灶棘波儿童良性癫痫的动态脑电图研究

    作者:朱建萍;刘军

    目的 探讨伴有中央-颞区局灶棘波儿童良性癫痫(BECT)的脑电图特征.方法 对115例BECT患儿进行动态脑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BECT主要表现为面部抽搐、流涎、喉咙发声、发作性肢体阵挛或强直,发作与睡眠密切相关.脑电图背景活动正常,发作间期脑电图一侧或双侧中央-颞区出现棘波或尖波,可向其它部位扩散,还可从一侧半球转移至对侧半球.入睡后局灶放电频率明显增多.结论 BECT临床发作和睡眠密切相关.脑电图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动态脑电图可提高脑电图诊断的阳性率.

  • 基于颞叶癫痫脑电相位互相关分析法的癫痫超同步放电的初步研究

    作者:崔林阳;田心

    目的 分析颞叶癫痫患者病灶区和非病灶区脑电相位的同步关系,并与正常对照者比较,为癫痫发作的超同步放电机制提供支持.方法 选择经临床确诊且责任病灶为左颞区的颞叶癫痫患者20例和正常对照者10例,双侧颞区各放置4个记录电极,电极间距为20 mm.应用Hilbert变换提取以上脑电的相位,应用互相关方法分别计算左右两侧颞区每个区内每两导脑电相位间的互相关系数,结果用统计软件SPSS 10.0处理.结果 颞叶癫痫组病灶区与正常组左颞区脑电相位的平均互相关系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右侧脑电相位的平均互相关系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颞叶癫痫组病灶区与非病灶区脑电相位的平均互相关系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两侧脑电相位的平均互相关系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正常组脑电相位的大互相关系数均位于两个相邻导联间,颞叶癫痫组37.5%的位于相隔导联间.结论 颞叶癫痫病灶区存在超同步放电现象,非病灶区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超同步放电.

中华神经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