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急救医学 >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Trauma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沈阳军区总医院
  • 主办单位: 沈阳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5-5561
  • 国内刊号: 21-158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27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侯明晓
  • 类 别: 急救医学
期刊荣誉:
  •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对肺手术患者创伤对比分析

    作者:张大坤;许世广;丁仁泉;王述民

    目的 对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两种术式对肺手术患者的创伤因素,评价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微创效果.方法 选取40例行达芬奇手术的患者和48例行胸腔辅助小切口手术患者.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组采用三臂法,即一个镜头臂,两个操作臂,使用达芬奇机器人专用戳卡,同时另作一个3~4 cm的辅助操作口,使用切口保护套撑开保护切口;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组于第7肋间打进镜口,另于腋下行7 ~12 cm小切口,用肋骨撑开器撑开肋骨完成手术,术后常规留置1或2枚胸腔引流管.记录术中出血、术后疼痛程度(疼痛调查法,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术后引流量、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两组8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组(49±14)ml,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组(197±34)ml;疼痛评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组总评级疼痛分级指数(PRI)平均为0.1523±0.0229,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组疼痛总评级指数PRI平均为0.2571±0.0345;术后总胸腔引流量: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组为(874±139) ml,留置时间为(6±1)d;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组术后总胸腔引流量为(1696±201)ml,平均留置时间为(8±1)d.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上述4组数据,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对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能够减轻手术对患者造成的疼痛,同时能够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减少术后引流和带管时间,所以更加安全、微创.

  • 多种药物联合应用配合内镜治疗70岁以上重症急性胆管炎伴发MODS疗效观察

    作者:杨波;程广明;江少杰;周文平

    目的 观察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乌司他丁+血必净联合地塞米松+奥美拉唑)配合内镜治疗70岁以上重症急性胆管炎伴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3例经内镜治疗的70岁以上伴发MODS的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对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实验组(乌司他丁+血必净及地塞米松+奥美拉唑,32例)和对照组(地塞米松+奥美拉唑,31例),观察患者术后多项临床指标,对比分析疗效.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5d血小板恢复率(63.6%,42.1%)、功能不全器官恢复率(73.9%,5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对比治愈率和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血必净联合地塞米松+奥美拉唑对70岁以上重症急性胆管炎伴发MODS有明确治疗效果;能加快功能不全器官的恢复及血小板恢复正常.

  • 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重症肺炎预后相关性

    作者:张义雪;孙福丹;庞剑

    目的 研究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重症肺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48例重症肺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存活组23例和死亡组25例.所有患者均抽取动脉血,测定动脉血乳酸值,经应用抗生素、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氧疗以及机械通气等治疗6h后,再次测定血乳酸值,计算出6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结果 存活组的6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早期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可以用来评估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 记忆合金髌骨爪结合钢丝环扎治疗髌骨骨折

    作者:刘斐文;张彤;孙川江;万红林;张雪峰

    目的 探讨记忆合金髌骨爪结合钢丝环扎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2年3月采用记忆合金髌骨爪结合钢丝环扎治疗髌骨骨折46例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全组病例经1~4年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5.6%.无切口感染、排斥反应、髌骨爪断裂、松脱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记忆合金髌骨爪结合钢丝环扎治疗髌骨骨折可进行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Hangman骨折损伤类型与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谢雁春;项良碧;刘军;王琪;陈语

    目前对Hangman骨折的不同内固定方式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不同损伤程度Hangman骨折和不同内固定术方式的选择进行分析,得出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C2-C3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均适合于Ⅱ型Hangman骨折,后路C2-C3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同时适合Ⅲ型Hangman骨折,后路C2椎弓根螺钉能大程度保留颈椎活动度,但不适合Ⅲ型Hangman骨折.

  • Dieulafoy病伴食管静脉曲张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行橡皮圈套扎术治疗1例

    作者:王静;麻树人;张迎春

    Dieulafoy病(Dieulafoy disease,简称杜氏病)是罕见的消化道严重出血原因之一.此病特点是出血部位隐匿,且是动脉性出血,出血急促,出血量大且易反复,常因致命性大呕血导致休克,危及患者生命[1].由于病变范围小,易误诊、漏诊,且发病急,出血量大,病死率高,因此正确诊断和治疗此病是抢救的关键.沈阳军区总医院内窥镜科采用血管套扎术成功治疗1例Dieulafoy病伴食管静脉曲张致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现报告如下.

  • 不同剂量蒙脱石散剂对成人严重急性肠炎疗效观察

    作者:黄加庆;王莹

    目的 探讨大剂量蒙脱石散剂和标准剂量蒙脱石散剂对成人严重腹泻的急性感染性肠炎疗效差异.方法 将142例成人严重腹泻的急性感染性肠炎急诊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蒙脱石散剂组(大剂量组)72例和标准剂量蒙脱石散剂组(对照组)70例,两组均给予左氧氟沙星抗炎治疗及补液、对症支持治疗,大剂量组加用蒙脱石每次6 g,3次/d;对照组加用蒙脱石每次3 g,3次/d,首次剂量加倍.结果 (1)3 d治愈率:大剂量组97.22% (70/72),对照组95.71%(67/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平均止泻时间:大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便秘发生率:大剂量组有3例出现轻度便秘,未经特殊处理可自行好转,对照组未发现便秘;(4)部分患者自行加大蒙脱石散剂量,腹泻痊愈可能加快,但可能加大便秘几率,未发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严重腹泻的急性感染性肠炎患者,大剂量蒙脱石散剂尽管不能提高3d治愈率,但可以明显有效地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应用大剂量蒙脱石散应注意及时减少剂量和及时停用,避免引起便秘.

  • 急性气肿性胆囊炎6例CT诊断

    作者:吴越;杨本强;刘文源;邹明宇

    目的 分析气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例气肿性胆囊炎,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扫描.结果 1例CT表现为胆囊腔内积气,2例CT表现为胆囊壁内积气,3例CT表现为胆囊壁内及胆囊腔内积气合并腹腔游离气体.结论 CT检查能够明确诊断气肿性胆囊炎,是该病首选的影像学方法.

  • 老年肾盂癌并发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作者:曹玉华;张丽辉;刘彦琴;赵成民;刘旭涛;黄带发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缓慢增殖的恶性单克隆B细胞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由于MM恶性增生程度和浸润范围不一,合成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多寡及种类亦不同,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MM常见的临床表现与骨髓瘤相关组织、器官损伤有关,包括血钙增高、肾功能损害、贫血(Anemia)、骨质病变及免疫力下降导致的反复细菌感染、高黏滞血症等靶器官损害等[2].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笪晓伟;郭海欧;陈海涛;蔡战强

    目的 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处理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30例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伤患者,均采用急诊先行彻底清创后创面用VSD材料覆盖创面,接负压封闭吸引,7~10d后拆除或更换VSD材料,直到创面达到植皮条件后植皮覆盖创面.结果 30例创面均愈合,其中21例患者创面经1次VSD处理后行植皮覆盖创面.9例患者创面经2次VSD处理后行植皮覆盖.结论 VSD能有效地封闭创面,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等毒性产物,刺激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对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治疗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 不同年龄段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特点比较

    作者:张颖;李萍;陈若然;杨昕;梁琳琅

    目的 描述不同年龄段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特点及生化指标,通过对疾病特点的分析指导临床不同年龄段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识别救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4年1月住院治疗的8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按照年龄进行分组,对就诊时的临床特点及生化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86例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35例.A组(12~ 30岁,20例)具有更高的糖化血红蛋白及较短的糖尿病病程(P<0.01),其中55% (11/20)为新发糖尿病;B组(31-60岁,54例)具有更高的β-3羟丁酸水平及较低的pH值(P<0.01);C组(61岁以上,12例)具有更长的病程(P<0.01).另外,A组及B组男性患病率比例高于C组(P<0.01).结论 青少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病程较短,血糖升高明显,建议临床加强糖尿病教育以及后续糖尿病管理;中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代谢性酸中毒更为明显,建议尽快纠正酸碱紊乱;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糖尿病病程较长,建议临床中需要对全身状态进行系统评价及综合治疗;尤其对于中青年男性应加强生活方式合理化,降低其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 纳洛酮在心肺脑复苏中应用

    作者:谭永峰;冯星火;刘瑞玲;侯思远

    目的 评价纳洛酮应用于心肺脑复苏的疗效.方法 将92例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在第一时间进行规范的心肺复苏术.治疗组于心肺复苏开始后立即注射纳洛酮2 mg,30 min后重复注射1次,以后以0.01mg/(kg·h)持续静脉泵入.结果 治疗组的复苏成功率为52.2%,总有效率为80.4%;对照组复苏成功率为30.4%,总有效率为52.2%.治疗组的复苏成功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肺脑复苏中应用纳洛酮,可有效的提高复苏成功率.

  • 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那仁朝格吐;张曙光;武彦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某些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出现的一组症状,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痉挛(CVS)是指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斑块使脑血管腔狭窄并使血液出现涡流,当涡流加速时,刺激血管壁致血管痉挛而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旋涡减速时症状消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个潜在的致命性并发症.文献表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在CVS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其在SAH后CVS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干预治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右美托咪啶在临床麻醉中应用进展

    作者:吕鹏;陈克研;张铁铮

    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是一种高度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目前在临床麻醉中应用广泛,Dex即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辅药,除具有短期镇静作用外,Dex已经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药,其在临床麻醉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已成为一种有效的药物.为使临床医生了解当前Dex在临床麻醉中的研究进展,为其临床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Dex的作用机制、围手术期使用、术后使用、ICU镇静、清醒光纤插管及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 痔源性贫血诊治体会

    作者:王大全;刘晓丹;林家嘉;张成;张雪峰

    目的 探讨痔源性贫血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5月住院的76例出血性痔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重度痔源性贫血患者15例,占出血性痔患者的19.7%,作为观察组;61例出血性痔作为对照组.结果 血红蛋白(Hb)与脱垂症状及明显的吻合管形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呈正相关.结论 重度痔源性贫血应引起重视,临床上常出现喷射样出血及明显的吻合管形成,及时诊断及适当的治疗可有效的止血,取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贫血 出血性痔
  • 复合性枪伤1例术后整体护理体会

    作者:郭欣

    中国维和医疗分队第三批在刚果(金)第五战区执行卫勤保障任务期间,成功救治了1例复合性枪伤患者.针对这例复合性枪伤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维和护士在战乱、天气炎热和传染病泛滥的艰苦环境下,严密控制感染,实施了以护理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整体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 颌面部骨折个性化治疗探讨

    作者:杨涛;郑飞;朱辞名;华泽权

    目的 将个性化治疗技术应用于颌面部骨折修复,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并减少手术时间.方法 收集颌面部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例.A组应用个性化治疗技术治疗颌面部骨折修复;B组经重建后得到三维立体模型,按照以往经验,于术中根据三维重建的图像行常规固定颌面部骨折.对比A、B两组术前、术后三维CT重建的图像,从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上分别测量及评估骨折固定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恢复原有咬合关系,A组患者骨折复位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术后颌骨平均位移为(1.53 ±0.17)mm,其中固定钛板时间为每板钉(36.20±0.45)s;B组患者术后大部分保证了颌骨的解剖复位,术后颌骨平均位移为(3.53±0.57)mm,其中固定钛板时间为每板钉(60.50 ±0.75)s.结论 个性化治疗技术可有效地提高颌面部骨折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并减少手术时间.

  • 颌骨骨折诊治要点和趋势

    作者:谭颖徽

    有资料报道,面骨骨折患者占口腔颌面部创伤住院患者的69.1%,而颌骨构成面部的近2/3范围,因此,颌骨骨折的治疗是创伤救治的重要内容.颌骨骨折的临床治疗必须遵循基本的原则和要求,诊断、治疗中关键细节的把握和新技术的运用对疗效影响重大.作者结合临床经验,介绍了诊断中影像检查方法的综合运用,手术治疗中复位咬合关系、选择内固定材料和数字化技术及3D模型应用等技术细节和方法.

  • 危重患者的容量管理

    作者:刘辉;姚咏明

    危重症患者多伴有器官功能障碍和全身循环状态不稳定.液体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状态随时进行调节,在循环状态、脏器功能、治疗需求之间寻求平衡,并在连续监测的基础上,借助多种容量监测工具及重要指标衡量患者液体复苏反应性、实时观察机体的反应,正确判断患者的容量状态,迅速作出相应调整;同时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根据个体化的原则作出佳决策,使患者受益大化,达到精细化容量管理要求.

  • 野战综合手术方舱救治寒区失血性休克模型猪护理配合

    作者:邵兵;曹惠鹃;陈克研;周锦;张铁铮

    目的 总结野战综合手术方舱内救治寒区失血性休克模型猪的护理配合,以进一步提高野战条件下的救护水平.方法 巴马小型猪3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8头):对照组、抗休克治疗组、复温组和综合治疗组.4组实验动物均在0~5℃低温环境中,15 min内按全身血容量的40%(30 ml/kg)匀速放血制备休克模型后,抗休克治疗组仅进行抗休克治疗,复温组仅进行复温护理,综合治疗组进行抗休克治疗及复温护理,对照组不进行救治.记录每头猪肺动脉温度变化和休克后4h生存率.结果 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快速、及时的抗失血性休克救治和复温的护理配合,明显改善了模型猪的生存率.结论 野战寒区环境下及时有效的抗失血性休克和复温的救治与护理配合,可明显改善模型猪的生存率,为提高野战救护水平提供依据.

  • 创伤性出血与凝血功能障碍处理——2013年欧洲指南解读

    作者:张久之;万献尧

    全球每年死于创伤的人数超过300万,其中死于交通意外的人数超过100万人,交通意外是全球第九大死亡原因,预计到2020年将上升至第三位,而交通意外死亡的患者中1/3的死亡原因为大出血[1-3].创伤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大出血,后期主要是严重颅脑损伤、脓毒症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创伤大出血导致的低体温、酸中毒、凝血病被称为死亡三联征,三者相互促进使病情进行性恶化,导致患者死亡.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