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急救医学 >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Trauma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沈阳军区总医院
  • 主办单位: 沈阳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5-5561
  • 国内刊号: 21-158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27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侯明晓
  • 类 别: 急救医学
期刊荣誉:
  • 血小板高反应性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

    作者:张庆成;张向峰;汪承炜;代祥艳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反应性指标a-血小板膜糖蛋白-140(a-GMP-140)、血小板聚集率(PAR)、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因素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机制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 对2007-2011年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进行随访研究,随访时间约为5年.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选择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ISR患者39例作为狭窄组,其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6.7岁.狭窄组39例,按照ISR的程度进行分型和分组:Ⅰ型狭窄12例(Ⅰ型狭窄组),Ⅱ型狭窄11例(Ⅱ型狭窄组),Ⅲ型狭窄9例(Ⅲ型狭窄组),Ⅳ型狭窄7例(Ⅳ型狭窄组);根据血小板高反应性(HPR)进行分组:HPR组12例,非血小板高反应性(NHPR)组27例.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为血管正常者11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抽血及检查方法与狭窄组相同.采用酶联法测定a-GMP-140、PAR、CD40L、MMP-s等指标.结果 狭窄组a-GMP-140、PAR、CD40L、MMP-s等指标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变化而改变,狭窄程度愈严重,a-GMP-140、PAR、CD40L、MMP-s等指标增高越明显,以Ⅲ型和Ⅳ型狭窄组为明显(P<0.01).HPR组a-GMP-140、PAR、CD40L、MMP-s等指标较NHPR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a-GMP-140、CD40L、MMP-s三者之间的相关性:CD40L与MMP-2、CD40L与MMP-9、CD40L与a-GMP-140、MMP-2与a-GMP-140有相关性(r>0.5);MMP-9与a-GMP-140无相关性(r<0.5).结论 a-GMP-140、PAR、CD4OL、MMP-s等因素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斑块形成而导致冠状动脉再狭窄中,形成了链式反应,反应水平的增高与致病作用密切相关,在ISR中有着重要意义.

  • 富氢水对大鼠超比例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

    作者:周文珍;冯葳;黄正根;孟庆延

    目的 观察富氢水对大鼠超比例随意皮瓣微循环血流量及存活面积的影响.方法 将2~3个月的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富氢水组,每组36只.术前2周,富氢水组自由饮用富氢盐水,对照组自由饮用生理盐水.在大鼠背部制作蒂在尾部的9.0cm×1.5 cm矩形随意皮瓣.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检测皮瓣微循环血流量,HE染色,光镜下观察皮瓣组织学改变.术后1、3、7d计算皮瓣存活率.结果 富氢水组近蒂部、中部血流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富氢水组皮瓣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饮用富氨水对超比例随意皮瓣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改善超比例皮瓣微循环血流量,从而提高皮瓣的存活率.

  • 早期生态免疫肠内营养治疗对脑外伤患者营养及免疫状况的影响

    作者:陈少军;唐朝晖;姚龙飞;韩晶;姜莱;赵东刚

    目的 观察脑外伤患者经伤后早期生态免疫肠内营养治疗后,其营养及免疫状况.方法 将2010年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75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普通肠内营养(EN)组,免疫肠内营养(IEN)组,生态免疫肠内营养(EIEN)组,每组25例.患者于伤后第2天开始实施营养治疗,共8d.于伤后第2、4、6、8天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血清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浓度;检测外周血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浓度.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感染率及病死率,以及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持续时间等.结果 经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后,伤后第8天各组患者的血清IgA、IgG和IgM及血清PA及RBP值均与伤后第2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EIEN组与其他2组比较,患者的SIRS持续时间短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EIEN较IEN及EN在改善脑外伤患者免疫状况及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方面更有优势.

  •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首次抽气时机选择

    作者:汪向海

    目的 探讨抽气时机对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138例经胸腔穿刺抽气术治疗的PSP患者.其中,发病后首次胸腔穿刺抽气时间<3d为早期组,共68例;抽气时间>3d为延迟组,共70例.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组胸腔穿刺抽气治愈31例(45.5%),平均住院时间(11.4±2.5)d;延迟组胸腔穿刺抽气治愈59例(84.2%),平均住院时间(7.1±3.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随访患者128例,失访10例.在X线胸片检查中,早期组40例患者出现胸膜粘连,而延迟组未出现胸膜粘连,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抽气时间的早晚可影响PSP患者预后,延迟抽气治疗可缩短PSP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PSP复发率和胸膜粘连发生率.

  • 右美托咪定用于Ebstein畸形矫治术麻醉管理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丽晶;刘丽丹;孙莹杰;刁玉刚;张铁铮;金强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畸形)矫治术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右心功能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Ebstein畸形矫治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10例患者.D组麻醉诱导前15 min内静脉泵注0.004% Dex负荷剂量0.5μg/kg,诱导后吸入2%七氟醚、泵注Dex 0.7μg/(kg·h),并间断给予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和哌库溴铵维持麻醉;C组应用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Dex.记录入手术室(T0)、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T3)、切皮前(T4)、切皮后(T5)、锯胸骨前(T6)和锯胸骨后(T7)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测量阻断前(T8)和复跳30 min后(T9)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心肌作功指数(RVMPI)及右心室舒张早期大运动速度(TAM-MDV),并记录手术期间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次数.结果 T0时点两组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气管插管前后、切皮前后和锯胸骨前后MAP和HR变化幅度明显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9时点RVEF、RVMPI和TAM-MDV明显低于T8时点和D组T9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T8和T9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期间C组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次数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有利于维持Ebstein畸形矫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护右心室功能,并减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

  • 高龄老人心力衰竭209例临床特点及用药现状分析

    作者:王聿杰;黄带发;张晓琳;车海龙

    目的 分析高龄老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用药现状.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209例年龄≥80岁的高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高龄老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病因、诱因、用药类别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高龄老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多种慢性疾病并存,相互协同导致;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常需多专业综合治疗;预后与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密切相关;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高龄老人心力衰竭的病因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诱因依次为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用药类别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主要为酸碱失衡及离子紊乱、低血压、心律失常等.结论 高龄心力衰竭老人普遍有多种慢性疾病并存,相互协同导致心力衰竭.高龄老人心力衰竭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治疗常需多学科综合治疗,治疗药物类别多,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 微创介入手术方舱开展冠心病介入诊疗对患者肾功能影响

    作者:宣风琦;梁明;孙景阳;荣晶晶;赵丽军;姚天明;王效增;李菲;韩雅玲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在方舱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介入手术诊疗后肾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于方舱内实施造影检查及介入于术诊疗的冠心病患者17例(方舱组)以及同时期于标准导管室内行介入手术诊疗的冠心病患者20例(导管室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72 h的血清肌酐值,并随访术后1个月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血清肌酐值相似,术后24、72 h方舱组与导管室组血清肌酐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随访1个月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与标准导管室对比,方舱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并未加重患者肾功能损害.

  • 重症主动脉瓣狭窄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防治

    作者:韩劲松;王辉山;尹宗涛;韩宏光;宋恒昌;祝岩;陈朝辉

    目的 总结重症主动脉瓣狭窄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防治经验.方法 分析重症主动脉瓣狭窄行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的355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方法并评估疗效.结果 本组共355例患者,术后发生LCOS者27例(7.6%).其中死亡2例,死亡原因:1例为二次行AVR,因术后严重LCOS导致循环衰竭死亡;1例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关闭不全患者,术后LCOS治疗无效死亡.其余均存活.出院前复查,心功能正常,人工瓣膜功能正常.结论 术前个体化调整心功能、术中确切的心肌保护措施、术后合理用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合理应用床头超声和漂浮导管、积极防治心律失常等,可降低重症主动脉瓣狭窄术后LCOS的发生率.

  • 草木犀流浸液片减少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胸腔引流量疗效分析

    作者:孟浩;童向东;丁仁泉;王述民;许世广

    目的 观察草木犀流浸液片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胸腔引流液治疗的疗效.方法 术前明确诊断肺癌且能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治疗组单纯口服草木犀流浸液片和对照组不服用草木犀流浸液片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第1、2、3天的胸腔引流量及拔管时间.观察治疗组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在术后第2天、第3天的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d内拔除胸腔引流管的患者15例,占75%;对照组术后3d内拔除胸腔引流管的患者3例,占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出现少,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拔管时间缩短,减少患者因置管时间过长引起的疼痛.结论 草木犀流浸液片能安全有效地减少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胸腔引流量,缩短拔管时间.

  • 低浓度对比剂低辐射剂量及ASIR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适迭代权重的临床研究

    作者:邹明宇;杨本强;刘文源;张立波;王金宝

    目的 比较不同权重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在低浓度对比剂及低辐射剂量条件下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图像质量.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4年8月间疑诊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90例,体质指数(BMI)在20~ 25 kg,/m2之间.行双低条件下(100kVp及270 mgI/ml碘克沙醇对比剂)及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行冠状动脉CTA扫描.扫描完成后对图像进行不同权重ASIR(0、20%、40%、60%、80%、100%),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分析.结果 相对于滤波反投影法(FBP),20%、40%、60%、80%、100%ASIR图像噪声分别降低12%、24%、33%、4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分别提高约7%、22%、50%、81%、103%及8%、23%、50%、81%、101%.不同权重ASIR重建图像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0%、40%、60%、80%、100% ASIR的主观评分分别为1.5、1.9、3.9、4.0、2.0和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权重设置在40%、60% ASIR图像质量具有高主观评分,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好.结论 在双低条件下及ASIR重建技术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相对于FBP重建算法,不同权重ASIR图像在40%、60%图像质量具有高主观评分,图像质量好.

  • 以突发意识丧失为首发表现的急腹症1例

    作者:张巍;叶剑桥;光洪德;宋志;高燕;周文平

    急腹症是指腹腔内、盆腔和腹膜后组织和脏器发生了急剧的病理变化,从而产生以腹部症状和体征为主,同时伴有全身反应的临床综合征[1-2].腹痛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以意识丧失为首发表现的急腹症十分罕见[3-5].沈阳军区总医院于2014年6月21日收治1例以突发意识丧失为首发表现的急腹症患者,经检查诊断为腹腔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濒临死亡.采用“救命手术-ICU复苏-确定性再手术”的损伤控制理念,患者得以挽救.现将该患者诊治过程和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髋臼陈旧性骨折伴入路附近皮肤感染1例

    作者:刘欣伟;周大鹏;张鹏;张春才

    髋臼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大关节,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非常棘手.若入路附近存在皮肤感染,则为该类手术的禁忌证.本文通过分析1例髋臼陈旧性骨折伴入路附近皮肤感染的成功救治经验,提出一种治疗理念.现将临床治疗体会及经验报告如下.

  • PlolyAx锁定钢板用于胫骨多段骨折32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天胜;滕寿发;刘鹏;张晶镭

    胫骨骨折后,因血运较差,所以骨折愈合相对困难,尤其胫骨的多段骨折更为明显.寻求解剖复位往往需要切开骨折处,必然加重局部血运的破坏.经皮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不切开骨折处,可大限度地保护骨折局部血运,虽然骨折局部复位不能达到解剖复位,但由于可保护局部血运,从而提高骨折愈合率.解放军第463医院骨科采用Plo-lyAx锁定钢板(美国强生公司)治疗胫骨多段骨折32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 前路L形锁定钢板治疗Pillon骨折34例疗效观察

    作者:滕寿发;王天胜;刘鹏;张晶镭

    目的 探讨前路L形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Pil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4例胫骨远端Pil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予前路L形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14例予普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1.3%,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0%;观察组优良率为97.2%,并发症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Pillon骨折临床效果优良,愈合快,固定牢固,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

  • Ilizarov骨延长治疗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伴大段骨缺损13例效果观察

    作者:朴成哲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自体骨段延长治疗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伴骨缺损患者13例.清创术后骨短缩缺损5~16 cm,平均缺损9 cm;皮肤缺损5 cm×8 cm~10cm×10cm.所有患者行Ⅰ期胫骨截骨术,术后第7天后开始行骨搬运与皮肤延长,4次/d,每次1/4 mm.结果 本组13例患者均获5~24个月随访,平均16.2个月,均获稳定骨折愈合.骨外固定时间8 ~14个月,平均9.64个月.其中,1例针道感染,1例在骨对接端仍有分泌物,2例对接端部分缺乏血运而造成断端硬化,1例对线不良,上述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得到良好疗效.结论 Ilizarov骨段延长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伴大段骨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 锁定钢板结合骨皮质窗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53例

    作者:王天胜;滕寿发;刘鹏;张晶镭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结合骨皮质窗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锁定钢板结合骨皮质窗技术治疗的5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 19个月.全部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优35例,良11例,可3例,差4例;优良率86.8%.结论 锁定钢板结合骨皮质窗技术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时能够提供很好的复位、满意的功能,疗效显著.

  • 血管介入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12例疗效分析

    作者:李政;崔恒熙;王鹏;秦燕明

    目的 探讨血管介入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2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实施血管造影后,根据是否有造影剂外溢判断有无动脉损伤.对损伤血管进行选择性栓塞;对无明显造影剂外溢但动脉分支呈现充盈缺损者,行非选择性动脉血管栓塞.对栓塞前和栓塞后4h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12例患者中,8例造影显示髂内动脉及其分支损伤,立即对出血动脉进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治疗,栓塞后再次进行血管造影,观察有无遗漏的破裂血管及栓塞后的血管内明胶海绵脱落;另外4例无明显造影剂外溢,行非选择性动脉血管栓塞.全部12例患者休克症状在栓塞治疗后均得到有效控制,心率从(143.26±11.62)次/min下降至(100.75±9.57)次/min,收缩压从(82.41±7.26) mmHg上升至(100.66±8.83) mmHg,中心静脉压从(3.13±0.12) mmHg上升至(3.59±0.15) mmHg,血乳酸盐从(13.85±1.36) mmol/L下降至(6.22±1.01) mmol/L.经Mauchly“球对称”检验后,采用重复测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管介入治疗是抢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有效治疗方式,具有快捷、创伤小、安全有效的优点.

  • ICU深部真菌感染现状及其防治

    作者:孙江利;张正良;裴红红

    近年来,随着大量高效、广谱抗菌药的广泛、长期使用,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免疫抑制药的使用,以及对癌症患者放射、化学治疗方式的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呈逐渐上升趋势[1].真菌感染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故早期诊断困难,因病情容易被原发病症状掩盖,常被误诊、漏诊,延误佳治疗时机.本文对目前ICU真菌感染的现状、危险因素、诊治及预防作一综述.

  • 前方入路与后方入路治疗股骨头骨折Meta分析

    作者:王博强;梁庆威

    目的 系统比较前方入路与后方入路处理Pipkin Ⅰ型、Ⅱ型股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检索1990-2014年国内外股骨头骨折手术入路的研究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9篇文献,143例手术病例.手术时间方面:前路优于后路,加权平均数(WMD)=-47.96,95%可信区间(95% CI)-66.97~-28.96,P<0.01;术中出血方面:前路优于后路,WMD=-96.71,95% CI-139.01~-54.42,P<0.01;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方面:前、后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R)=1.20,95% CI0.49~2.93,P=0.70;术后并发症方面:前、后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8,95% CI 0.41~3.38,P =0.75.对术后并发症深入分析发现:前方入路较后方入路更易导致异位骨化,OR=3.32,95% CI 1.08 ~ 10.20,P=0.04;分别比较两种手术入路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创伤后关节炎情况,发现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Pipkin Ⅰ型、Ⅱ型股骨头骨折,前方入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方面占优势.后方入路在减低异位骨化发生率方面占优势.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创伤后关节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角度,前、后方入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