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肝胆外科杂志

肝胆外科

肝胆外科杂志

Journal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간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1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761
  • 国内刊号: 34-114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1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肝胆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吴孟超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石中的疑难情况及应急处理

    作者:刘希宁;刘四清;曹立瀛;李英俊

    我科自2000年5月~2007年6月间应用纤维胆道镜行胆道术后检查及治疗共2135例次,其中出现疑难情况76例,经积极恰当的处治,均获得满意结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胆道 结石 治疗
  • 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治疗体会

    作者:左朝晖;谭春祁;莫胜川;欧阳永忠;梁赵玉;古善智;柴小立;许若才

    外科手术技术的改进及围手术期处理的不断完善,使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术后近期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但肝癌手术切除后复发率仍然很高.Ochiai等[1]报道肝癌术后2年内复发率约为70%,国内吴孟超等[2]报道术后3年复发率可高达57%~81%.由于术后高复发率影响手术切除后的远期疗效,目前复发性肝癌的治疗有多种方法,选择混乱,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可提高复发性肝癌的疗效.本文对我院199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84例复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进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两种肝血流阻断下肝叶切除的临床比较

    作者:周亚龙;王光伟;唐浩;程千里;林云志;赵晓彪

    我科于1998年6月~2007年6月分别采用了常温下半肝血流阻断及第一肝门血流阻断(Pringle's)的方法实施肝癌切除术121例,本文就有关该两种肝血流阻断的肝切除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管损伤的预防

    作者:朱华锋;夏存林;朱月清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胆管损伤是其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国内多数报道[1]腹腔镜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为0.2%~0.7%,平均约为0.5%,一旦发生往往造成医疗纠纷,产生不良影响.尽量避免发生此类并发症,才是LC手术成熟的境界,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8年7月间2080例LC手术,发生胆管损伤2例,发生率0.1%,就此作经验总结.

  • 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86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冯全林

    肝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并不少见,尤其是肝内胆管结石,是导致病情复发和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对残余结石的治疗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自纤维胆道镜技术在胆道外科应用以后,术后残余结石及再手术的发生率呈逐渐下降的趁势,我院自2000年8月至2003年6月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残余结石共86例,其中包括肝叶或肝段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术后使用纤维胆道镜取石123例次,结石取净率达93%.

  • 肝圆韧带修复良性胆管狭窄14例报告

    作者:付庆江;屈顺喜;吴志宇;梁家铭;刘希宁;刘四清;曹立瀛

    肝外胆管良性狭窄多因胆囊切除术及胆总管探查术等造成的医源性狭窄,是胆道术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病理变化复杂,往往造成胆道反复感染以至肝脏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传统治疗方法多以胆肠吻合术为主.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循证外科的提出,使外科结局研究成为一种治疗方法的终评价标准[1,2].认识到外科手术方式,应该尽量恢复胆道生理功能,建立正常胆流通道.依据这些观点,我们采用了肝圆韧带修复良性胆管狭窄.本文回顾总结我科1996~2006年14例用肝圆韧带修复肝外胆管良性狭窄的病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胆囊 狭窄 治疗
  • 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李秀东;陈福真;李滨;李志民;许东辉;李文岗;苏旭;周彦明

    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 PCN)是一组较少见的胰腺肿瘤,其种类繁多,1996年WHO从病理组织学上进行分类,分为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SCN)、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M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PT),有良性与恶性之分.随着腹部影像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普及,PCN的发现较过去有了明显增加.我院及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自1987年1月-2008年5月共收治PCT2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本文根据其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关键词: 胰腺 肿瘤
  • 原发性肝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临床分析

    作者:朱俊军;潘春华;徐爱民;杨业发;杨晓宇;张遂亮

    肝脏是血糖代谢的重要器官,肝脏病变常导致糖代谢异常.本文通过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的血糖检测,探讨其糖代谢的特点,为临床血糖控制提供指导.

  •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减黄术

    作者:刘会春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因肝胆胰恶性肿瘤生长、浸润或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的转移、压迫、浸润导致肝内外胆管梗阻所引起的一种临床征象.这类患者就诊时多已属晚期,仅少数可接受根治手术,且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病死率较高.不能根治患者的直接死因主要是黄疸、胆道感染和脓毒血症.因此,控制黄疸、保护肝功能和预防感染、以及由梗阻性黄疸所致的各脏器功能变化,是提高外科疗效的重要基础.施行姑息性的胆道引流以缓解梗阻性黄疸对机体的进一步损害、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基本的治疗目的.一些姑息性减黄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现就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治疗方法作一阐述.

    关键词: 胆囊 黄疸
  • 胆道解剖变异与胆管残余结石

    作者:孟翔凌

    尽管时间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随处可见,但对胆道结石这一古老疾病的治疗仍存有较多的未解之迷.其中胆道术后的残余结石处理至今仍是令肝胆外科医生颇感棘手.近年,随着肝切除技术的推广和纤维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的普遍应用,胆道术后的胆管残余结石发生率有了较大程度下降,据我院近二十年手术及术后纤维胆道镜处理的7 000余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资料显示:肝外胆管结石的手术后残石率已由二十年前的17%,下降至现今的7%,而术后对这7%的术后残石继续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其成功率几达到97%.

    关键词: 胆囊 结石
  • 肝外胆管结石的腔镜治疗

    作者:黄强

    由于胆道系统解剖的特殊性和腔镜技术的发展,目前对于胆道良性疾病的处理已到达"微创化",特别是肝外胆管结石,微创治疗已经被公认为首选手段,其疗效和安全性已经被胆道外科医师和患者所接受,目前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手段主要集中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和胆道镜方面,不同类型的肝外胆管结石采用不同的三镜组合处理方案,既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费用,又减轻了患者的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达到生理心理的微创化.

    关键词: 肝脏 结石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

    作者:牟一平;牟永华

    胆道探查置T管引流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典术式,但留置T管会给患者带来一些痛苦和不便,影响术后生活质量.因此许多外科医生在开腹胆道探查术中尝试一期缝合胆总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20年来,微创外科发展迅速,腹腔镜技术在胆道外科中不断运用并迅速推广.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并一期缝合胆总管,已成为微创胆道外科的一种新术式.

    关键词: 胆囊 结石
  • 腹腔镜内镜联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现状

    作者:曹新岭;张金辉

    随着腹腔镜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突飞猛进的发展,尤以腹腔镜技术在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发展为突出,其技术日趋成熟[1,2].以腹腔镜手术为核心内容,多种内镜综合应用的微创检查及治疗手段已经成为目前世界范围内外科学发展的趋势[3].近年来,随着内镜及腹腔镜技术的成熟,微创技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理念逐渐为肝胆外科医生所接受[4].本文就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现状作一综述.

  • 胆管结石的三镜联合治疗进展

    作者:刘松;胡青林

    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胆管结石创伤大、病人恢复慢、并发症高.近年来使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治疗胆管结石已成为三种重要的微创手段,但其中任何一种方法单用时都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因此,许多学者对运用三镜联合治疗胆管结石进行了广泛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就此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胆管 结石
  • 二十碳五烯酸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敬华;林彬;曹景玉;吴力群

    目的 研究二十碳五烯酸(EPA)对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影响.方法 经EPA处理的HepG2细胞(实验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荧光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改变,流式细胞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PA在45μg/ml和60μg/ml两个浓度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在24 h、48 h、72 h分别为36.7%和52.1%、68.1%和94.8%、94.2%和99.7%;形态学上可见实验组细胞的凋亡显著,凋亡小体明显著多.流式细胞仪可以见到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 EPA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增殖.细胞凋亡是其途径之一.

  • 人肝癌鸡胚尿囊膜移植瘤及其血管生成模型的建立

    作者:班立丽;李玛琳;张慧;罗敏;杨兵兵;韩宏升;潘敏

    肝癌是一种极具侵袭性的、高转移性的恶性肿瘤,预后极差.有研究表明,与其它实体瘤一样,肝癌的转移也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但由于缺乏对肝癌血管生成机理方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目前抗血管生成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仍然难以定论.而建立血管生成模型是进行肝癌血管生成研究和筛选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前提条件.本研究拟应用低分化、高转移特性的人肝癌细胞,在鸡胚尿囊膜(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CAM)上建立人肝癌移植瘤及其血管生成模型并确定移植瘤及其血管生成的条件,为肝癌移植瘤及其血管生成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简便实用的手段.

  • TNP-470对MHCC97-H体外血管生成拟态的抑制作用

    作者:孟立祥;李建生;荚卫东;许戈良;刘文斌;马金良;余继海;葛勇胜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对人肝癌高转移细胞株MHCC97-H体外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方法 TNP-470作用于MHCC97-H细胞,应用MTT试验、体外侵袭实验,检测MHCC97-H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力的变化.建立MHCC97-H细胞人工基底膜基质凝胶体外三维细胞培养模型,观察MHCC97-H细胞能否形成血管生成拟态以及TNP-470对其影响,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结构改变.结果 TNP-470对MHCC97-H细胞增殖无显著抑制作用,可抑制其体外侵袭能力,明显抑制MHCC97-H细胞形成血管生成拟态,减少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和细胞间连接.结论 人肝癌高转移细胞株MHCC97-H可形成血管生成拟态,TNP-470能抑制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体外血管生成拟态形成.

  •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闫学强;陈孝平;张万广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极为罕见,国外文献报告约100例[1],国内报告很少,经查考文献仅38例[2~35].近我们收治1例,现结合国内文献报告的病例综合如下.

    关键词: 肝脏 肿瘤
  • 肝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作者:许戈良

    肝门胆管癌由于发生的位置围绕在肝门,紧邻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脏实质,容易侵犯这些区域,且多数患者由于阻塞性黄疸,易继发肝功能不全,均给手术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和风险,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过去的10年,肝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在围手术期的处理和手术的技能上都有了明显的改善,这包括PTCD、术前门静脉栓塞(PVE)和联合切除尾状叶,确保切缘的阴性以及手术技巧的提高.

    关键词: 胆管 肿瘤
  • 肝功能衰竭及脓毒血症决定肝切除术后死亡率

    作者:刘念;耿小平

    肝功能衰竭是肝切除术后重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长期的临床观察表明肝功能衰竭多伴随有脓毒血症的发生,肝功能衰竭加剧了细菌移位,而脓毒血症又进一步加重了肝功能衰竭,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作者希望能够对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并导致患者死亡作出早期判断,并了解脓毒血症是否是术后肝功能衰竭至手术死亡的中间环节.为此作者收集了都灵和罗马两个医学中心的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病例进行研究,血管栓塞所致的肝功能衰竭病例被排除.肝切除术后死亡被定义为术后90天内或住院期间发生的死亡.

  • 11年手术治疗巨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单中心经验

    作者:刘念;耿小平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肝脏恶性肿瘤,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化疗、介入和手术.巨块型ICC因早期诊断困难、手术风险大,故目前的手术切除率较低.作者对1995.1~2005.12的107例巨块型ICC病例进行了分析,重点对67例手术治疗病例展开研究并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患者术后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的影响.67例剖腹探查病例中45例进行了根治性切除,其余22例因发生远处转移或肿瘤体积过大无法切除.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2个月,术前显著的临床症状分别为体重下降、右上腹痛及黄疸.

  • 如何把握胆肠内引流手术指征

    作者:赵红川

    胆道是连接肝脏、胰腺和胃十二指肠的管道系统,构成机体的一个解剖区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单位.担负着胆汁的生成、转运、输送、存储和排流,其内环境的自稳态与参加消化的活动规律,是完成胆道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所在[1].胆道内环境异常、紊乱或破坏,是产生胆道疾病的基础,胆肠内引流术(CJ)是在胆道梗阻或胆道破坏情况下,建立胆道与肠道的通道,旨在恢复胆汁排流的通路.胆道手术的根本目的是改善和修复胆道内环境.而不应该既造成胆道内环境紊乱又引发新的病理状态.

    关键词: 胆道 内引流
  • 小儿肝脏巨大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作者:李白莉;孙晓毅;余东海;陈孝平

    目的 小儿肝脏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具有较多困难.本文总结小儿肝脏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五年间手术切除12例肝脏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其中男性6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4岁,肿瘤类型:婴儿性血管内皮瘤3例;肝结节性增生、肝囊肿和肝错构瘤各2例;炎性假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和淋巴管瘤各1例.术前均行各项常规检验以及B超、CT和/或MRI影像学检查.结果 所有病例术前HBsAg为阴性,3例AFP轻度增高(<200 ng/L),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化验值显著高于同期的恶性肿瘤组(123.82±12.4对102±16.74和39.36±9.68对32.63±4.84,P<0.05).术前影像学检查中10例肝良性肿瘤(83%)未能明确肿块性质,6例(50%)初步诊断为肝母细胞瘤或肝细胞癌等.本组肿瘤平均直径11.09±2.98 cm(8~16 cm),全部12例用肝肿瘤切除术治疗,其中左叶切除1例、左外叶切除3例、右叶或右叶肝段5例,瘤体切除术3例,无并发症和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7年,全部健康存活,无复发.结论 肝脏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具有病理分类繁多、每种病变在临床上少见和罕见的特点;常以肝占位变出现,但缺乏特征性症状和体征,影像学资料非常难与恶性肿瘤相鉴别,即使肿瘤巨大,全身一般情况也良好.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良好的手术技巧的条件下,小儿肝脏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成功率非常高,预后良好.

  • 儿童脾切除的认识和体会

    作者:严志龙;吴晔明;陈其民;徐敏;洪莉

    目的 探讨有关儿童脾切除术前及术后的相关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4月至2004年9月脾切除患儿的资料,共有28例,其中男性16例,年龄大14岁,小15月,平均7.8岁,地中海贫血2例、球形红细胞增多症8例、脾肿大3例、TP 10例、脾亢2例、外伤性脾破裂2例、门脉高压症1例,腹腔镜脾切除15例,开腹手术13例,急诊手术2例,择期手术26例.分别比较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择期脾切除,通过X2检验(P<0.05)两者有显著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脾切除术,其中20例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计数升高,平均术后一周血小板升高至高峰.3例患儿有轻至中度的激素反应.腹腔镜组术后平均住院5 d,天腹组术后平均住院10 d.所有患者术后定期口服或肌注广谱抗菌素,随访1月~3年,无近、远期并发症,效期并发症,效果良好.结论 儿童脾脏切除需要有一定的手术指征,术前应详细评估,术后应有效监测.腹腔镜下脾切除优点多值得推广.

  • 肝脏多发局灶性结节样增生诊治分析

    作者:周飞国;黄亮;张向化;沈军;晏建军;孙经建;严以群

    目的 探讨多发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08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多发FNH的临床资料.结果 多发FNH的发生率为7.26%.男16例,女19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6岁.2个病变的25例,3个的5例,4个的2例,5个的1例,6个的2例,共90个病变.B超检查35例,23例行螺旋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25例行MRI平扫和Gd-DTPA三期增强扫描.术前诊断FNH 9例,诊断不确定19例,误诊7例.全部病例行手术治疗,85个病变完整切除,病理诊断均为FNH.手术方式以不规则性肝切除术为主,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3例,时间6~93个月,平均33个月,均未见新生病变.结论 多发FNH的发生率较低,螺旋CT和MRI是主要诊断手段,有症状、病变较大、靠近肝门或性质不明确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 结肠癌伴肝转移行同期切除59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凯;李哲;段纪成;张士俊;杨家和;沈锋;吴孟超

    目的 探讨对结肠癌伴肝转移患者行同期切除结肠原发病灶及肝转移灶的疗效.方法 回顾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综合治疗三科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间收治的59例结肠癌伴肝转移病人行同期切除的临床资料,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以及随访结果进行讨论.结果 行结肠癌及肝转移灶同期切除59例,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24%,62.49%,35.46%,中位生存期为26.8月.并发症发生率为13.56%(8/59),围术期死亡率为1.7%(1/59).结论 根据本组病例分析,得出结肠癌伴肝转移行同期手术切除是安全可靠的,可明显延长其生存时间.

  • 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附62例报告)

    作者:刘子沛;冯晓彬;程龙;李智华;何宇;王曙光

    目的 总结并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总结2000~2008年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62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都发病率为发生率5.45%;术前诊断率为85.5%(53/62);根治性手术率38.7%(24/62);病理诊断为胆管腺癌及粘液癌;随访45例,行根治性手术病例平均存活23个月,行引流术病例存活平均存活8个月,仅行探查术病例存活平均4个月.结论 胆管癌的发生与肝胆管结石有关;伴有结石的胆管癌疗效较差,应重视胆管结石的早期根治性治疗,以防止胆管癌的发生;姑息性手术可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胆管癌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影响高脂血症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的研究

    作者:但震宇;耿小平;朱立新;熊奇如;梁久银;龚仁华;李凯琅;李勇;王涛;李婧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手术前后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分为非高脂血症组和高脂血症组,分别在全麻诱导后气腹前及手术结束时抽取足背静脉血测定血栓调节蛋白(TM)、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并在术后24 h行下肢静脉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 ①非高脂血症组在气腹后TAT和t-PA水平明显增高(P<0.05),高脂血症组患者气腹后TAT和PAI-1水平有明显增高(P<0.05);②两组术后超声多普勒检查未见血栓形成.结论 高脂血症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存在高凝状态,因此重视高脂血症患者血栓前状态,采取预防措施对防治血栓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一期缝合的评价

    作者:薛正俊;冒卫华;傅赞;赵翰林

    目的 评价腹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对符合入选示准的6篇RCT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 与常规T管引流组相比,一期缝合胆管在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8);而在手术时间,手术死亡率和远期并症发生率上则无显著差异性(P=0.4,P=0.2,P=0.4).结论 meta分析表明,和常规T管引流相比,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选择性一期缝合胆管已完全可行,能缩短主院时间,降低术后各种近期并发症地发生率,不会延长手术时间,也不会增加手术死亡率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 重症急性胰腺炎转归早期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文斌;刘瑞林;刘牧林

    目的 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表现特点并探讨入院24 h内重症急性胰腺炎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5年1月至2006年7月我院收治的83例SAP,按预后分为死亡组13例和生存组7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24 h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对比,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早期死亡相关因素及回归方程.结果 多元方差分析示死亡组13例的APACHE Ⅱ评分、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生存组70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计量资料无显著差异.经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休克、MODS、腹水和SAP死亡相关.结论 对SAP早期监测应重视APACHE Ⅱ评分、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的指标.休克、MODS、腹水和SAP死亡相关.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的方程log(p/(1-p))=-72.15+18.316 X1+35.834 X2+36.316 X3可供临床参考以预测生存或死亡的概率.

  • 胆道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术后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李启信;卢业才;束庆兵

    目的 探讨胆道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2年至2008年6年来胆道镜检查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191例病例,按术中、术后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术中胆道镜检查取石100例,B组:术后经T管窦道治疗者91例.结果 A组结石发现率60%,取尽结石率55%;B组取尽结石率94%.结论 胆道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术中检查可以避免结石残留及发现隐匿的疾病,指导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术后检查可以避免T管造影出现的假阴性,可以进一步治疗残石.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姚戈冰;王青;段颖;杨媛;鲁建国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04月至2008年12月采用脾肾分流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手术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12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性别、门静脉直径、门脉脉直径、门静脉血流流速的变化、门静脉压力变化、血小板数值等相关指标监测分析,评估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门静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结果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率为15.50%(20/129),其中断流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率为18.18%(16/88),联合手术后血栓形成率为9.76%(4/41).血栓组患者门静脉主干直径、脾静脉直径较非血栓组患者增宽,有显著性差异.术后血全组PV、SV的流速下降显著(P<0.05).血栓组患者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均较无血栓组患者低,有统计不差异(P<0.05)年龄,性别,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凝血酶原时间,术后血小板增高等因素不是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检因素.结论 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主干直径、脾静直径增宽,门静系统血液流速减缓,门静脉压力降低有显著性差异,是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除因素.进一步的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解决这个问题是必要的和重要的.

  • 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

    作者:杨伟萍;梁世雄;韦长元;丁战钤;李航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前后肝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23例原发性肝患者行3DCRT前后肝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 周边及内部彩色血流信号显著减少,部分消失.血流速度均有所降低,其中收缩期峰值流速周边、内部均显著降低(P<0.05).内部舒张期低流速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 CDFI是观察原发性肝癌3DCRT前后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肝胆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