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肝胆外科杂志

肝胆外科

肝胆外科杂志

Journal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간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1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761
  • 国内刊号: 34-114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1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肝胆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吴孟超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胰腺损伤24例诊治分析

    作者:郭晓华;李守红;李云;王志刚

    目的 探讨外伤性胰腺损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处理方法.方法 对200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4例胰腺外伤的临床资料,包括损伤程度、手术方式、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级5例,Ⅱ级4例,Ⅲ级7例,Ⅳ级6例,Ⅴ级2例.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19例,彻底止血+充分胰周外引流术4例,远端胰腺切除术+脾切除术7例,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2例,胰头近侧断端缝合+远侧断端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l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死亡2例.结论 无明确主胰管损伤、临床情况稳定时,胰腺损伤可先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于重度闭合性胰腺损伤,根据胰腺损伤的程度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 三孔法超声刀腔镜胆囊切除术体会

    作者:何效东;赵晓雷;崔泉

    目的 探讨使用超声刀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方法和体会.方法 对430例急、慢性胆囊良性疾病使用超声刀行三孔法L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脐部10 mm孔、剑突下10 mm孔及右上腹5 mm孔实施手术.结果 420例成功施行三孔法LC,6例中转四孔法LC,4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手术;全组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仅2例剑突下切口感染,换药引流后痊愈.结论 在四孔法LC操作熟练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病例开展三孔法超声刀LC安全可行,更加微创美观.

  • 莫西沙星在胆道疾病手术中应用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汪礼坤;徐阿曼;汤地;彭宝岗;匡铭;华赟鹏;何强;汪谦;梁力建

    目的 1.评价莫西沙星对胆道疾病手术病人的临床及细菌学疗效.2.观察莫西沙星治疗胆道疾病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8年6~ 10月确诊为胆道疾病行手术治疗的52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莫西沙星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20例).术中留取胆汁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41例病人胆汁共培养出48株细菌,另11例胆汁培养无菌生长,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8.8%(41/52).菌株药敏结果和临床疗效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莫西沙星治疗组有1例病人发生胸闷和气促.结论 莫西沙星是胆道疾病手术治疗病人一种可供选择的抗生素.

    关键词: 胆道疾病 莫西沙星
  • 比较GP73和AFP联合检测与AFP单项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杨盛力;王云霞;赵志辉;潘晓莉;司志龙

    目的 探讨血清标志物GP73和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计算机及手工查阅获得联合检测血清GP73和AFP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采用MetaDisc l.4软件检验研究间的异质性,对诊断准确度指标进行Meta分析,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 从145篇文献中筛选出12篇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异质性检验提示GP73和AFP联合不存在阈值效应,但存在其他原因导致的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做Meta分析.结果显示:GP73和AFP联合检测和AFP单项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汇总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89、0.831;0.617、0.835.两者的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82、0.7845,Q指数分别为0.8629、0.7225.结论 GP73和AFP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灵敏度,其对肝癌的诊断敏感性可达到88.9%,而特异度保持在较高水平(83.1%),弥补了AFP的不足,提高了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 手术后胆漏诊治体会(附19例报告)

    作者:唐德军

    目的 探讨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3月-2011年5月肝胆手术后胆漏19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9例非手术治疗12例,再手术7例,除1例再手术后胆道出血死亡,余均痊愈.结论 肝胆手术后胆漏保守和再手术均可治愈,应分析胆漏原因决定处理方法.

    关键词: 胆漏 诊断与治疗
  • 经脐单孔法与二孔法无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及比较

    作者:吴新军

    目的 探讨用普通腹腔镜器械及自制的简单器械普及经脐单孔与二孔无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两者之间的比较.方法 292例胆囊疾病患者行经脐单孔171例与二孔121例无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通过在脐部建立两种切口方式,一种长约15 mm的单一切口,另一种为在脐部上下缘分别长约10 mm及5 mm的切口,放置腹腔镜杆套筒及操作器械套筒,及辅助右肋缘下、剑突下细针穿入腹腔推拉提牵胆囊,带线结扎胆囊管免夹,超声刀或细电凝钩分离完成胆囊切除.结果 171例单孔无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156例,15例中转二孔法免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40分钟~ 120分钟,平均77.5分钟.121例二孔无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40分钟~58分钟,平均52分钟;两者腹腔内出血分别为0 ml~0.5 ml及0~0.6 ml,全部病人未放置腹腔引流管,3~5天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用普通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和二孔无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可行性,能够完成较复杂难做的LC术.二孔法较单孔法操作容易,创伤未增加而伤口疼痛减轻.两者操作难度及习惯不同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其特点需要学习,曲线不长,具有推广价值.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在老年胆道结石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良;鲁俊;张军;江鸣;陈宏存;葛强;李文波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老年胆道结石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从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本院共行8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将这些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老年组(≥70岁)40例,年轻组(<70岁)46例.对比两组临床特点,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转开放手术率,术后累计并发症发生率,残石率和死亡率.结果 老年组表现出较高的麻醉评分(P =0.003)及基础疾病患病率(P<0.01),而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放手术率,残石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不仅对年轻胆总管结石患者安全有效,对老年患者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胆总管探查围手术期应用

    作者:鲍恩武;龚仁华;孙登群;姜世涛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胆总管探查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腹腔镜应用中心收治的择期行胆总管探查病人105例按年龄、性别、体重、病程接近原则随机分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的围手术处理组(n=53)和传统的围手术处理组(n=52),比较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的围手术处理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胆总管探查围手术期的应用安全、有效.

  • 肝内与肝门部胆管癌临床病理学的差异性研究

    作者:李成刚;赵之明;胡明根;刘荣

    目的 探讨肝内(ICC)与肝门部胆管癌(HCCA)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肿瘤相关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ICC和75例HCCA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肿瘤相关蛋白Her-1、Her-2、P170、VEGF、突变型P53、Ki-67、Top-Ⅱα的表达情况;Kappa法检验Ki-67、Top-Ⅱα对肿瘤细胞增殖程度的检验效果.结果 两组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率、神经浸润发生率及VEGF阳性表达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P值均<0.05);肿瘤相关蛋白Her-1、Her-2、P170、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P值均>0.05);Ki-67、Top -Ⅱα对HCCA细胞增殖程度的检验效果一致性较好(K =0.468),但对ICC的检验效果一致性差(K=0.291).结论 肝内胆管细胞癌VEGF阳性表达率高,肿瘤恶性程度更高;肝门部胆管癌更易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和神经浸润;肿瘤相关蛋白的表达与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胆管癌生物学特性的指标.

  • Kasai术式在Ⅲ、Ⅳ型肝门胆管癌切除术中应用

    作者:崔培元;范恒伟;吴维;吴斌全;邱兆磊

    目的 探讨Kasai术式在Ⅲ、Ⅳ型肝门胆管癌切除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间,对7例Ⅲ、Ⅳ型肝门胆管癌行Kasai术式进行手术.结果 3例胆漏,其中2例量少,引流5~7天后停止,1例较多,每日约100~ 200 ml,4周后自行愈合.1例切口感染,2例出现腹水,给予营养支持、保肝、利尿等治疗后痊愈.结论 选择性Kasai胆肠内引流术式应用于Ⅲ、Ⅳ型肝门胆管癌切除中方法简易、安全、实用.

  • 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39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龙;黄强;刘臣海

    目的 研究肝叶切除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作用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8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139名行肝叶切除术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资料,观察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行肝脏部分切除术97例(69.8%),肝脏部分切除+胆总管探查34例(24.5%),肝脏部分切除+胆肠内引流术5例(3.6%),保守治疗3例(2.2%),全组并发症13例(9.4%),其中腹腔感染5例(3.6%),胆瘘3例(2.2%),切口感染2例(1.4%),肺部感染3例(2.2%),术后5年结石复发14例(10.1%).结论 合理的肝叶、肝段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术中纤维胆道镜探查可降低残石率.对于弥漫性肝内胆管结石,肝叶或肝段切除结合内引流术是治疗的有效手段.

  • 胆肠吻合术后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时吉庆;侯玲;罗伟;秦红军;胡红强;李俊;肖青川

    目的 探讨胆肠吻合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式.方法 对22例院内外行Roux-Y胆肠吻合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内胆管结石伴扩张12例,肝内胆管结石伴吻合口狭窄5例,吻合口狭窄3例,慢性胰腺炎1例,胆管癌1例.再次手术行吻合口扩张整形后重新吻合13例,行肝叶切除术并取石3例,行空肠袢切开取石3例,行肝叶切除加吻合口扩张整形重新吻合2例,胆肠侧侧吻合改为端侧吻合1例,胆道下端通畅拆除胆肠吻合1例.12例随访,2例间断发生胆管炎.结论 肝内胆管残留病变和吻合口狭窄是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胆肠吻合手术选择应慎重、治疗应彻底.

  • 小胆囊大隐患-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魏志力;梁刚;张小弟;耿智敏

    目的 探讨Mirizzi( Mirizzi syndrome,MS)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33例经手术证实为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Mirizzi综合症病人中仅3例(9.09%)术前确诊.15例Ⅰ型患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12例Ⅱ型和3例Ⅲ型,其中,14例行胆囊切除+胆道修补+T管引流术,1例行胆囊切除+ Roux-en-Y胆肠吻合术;3例Ⅳ型患者均行胆囊切除+Roux-en-Y胆肠吻合术.33例患者中行腹腔镜治疗4例,其中3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成功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论 Mirizzi综合征术前确诊困难,术前诊断不明确或者术中处理不当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结合临床特点、B超、ERCP或MRCP检查可以提高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确诊率,手术方式应据根据胆管缺损的类型及局部炎症反应状况决定.对于术前怀疑为Mirizzi综合征的患者,开腹手术为治疗首选.

  • 肝癌患者术前的抑郁情绪与术后复发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夏勇;阎振林;刘阳;李俊;施乐华

    目的 前瞻性地探讨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外科手术前的抑郁状态与治疗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纳入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接受手术的124例HCC患者,术前行近3~5天的抑郁状态进行测定,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以评分数的中位数为界值,分为高抑郁评分组及低抑郁评分组.随访截止至2012年3月.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判别术前肝癌患者的抑郁状态与术后复发的关系,并以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肝癌病人术前的抑郁评分(SDS评分)高于国内常模(P =0.007).高抑郁评分组和低抑郁评分组的术后l、2年复发率分别为:9.5%、11.4% vs 19.1%、37.2% (P =0.036).进一步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得出与预后有关因素为:SDS评分高、微血管癌栓侵犯、肿瘤大径大于5 cm、肿瘤个数多发(P<0.05).结论 肝癌患者术前的抑郁情绪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预防与治疗肝癌患者的抑郁状态是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 胰肠吻合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连续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陈益君;朱学锋;朱永胜;黄建军

    目的 探讨胰肠吻合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升高的发生时间及变化规律.方法 前瞻性收集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胰腺疾病病人临床资料,胰腺切除手术由同一医疗组完成,采用相同胰肠吻合方法.术后分别连续采集胰肠、胆肠吻合口旁引流液,进行淀粉酶测定.同时测定血清、T管内胆汁淀粉酶.采用国际国内认可的胰瘘定义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28例病人中,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异常升高85.7% (24/28),其中早期升高型42.9%( 12/28),迟发性升高型7.1% (2/28),再次升高型(M型)28.6%( 8/28),持续升高型7.1% (2/28).术后发生胰瘘(ISGPF)12例(42.9%),均为A级胰瘘.经吻合口造影证实无胰肠吻合口瘘.结论 胰肠吻合术后腹腔引流液中淀粉酶升高比较常见,且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与术后胰实质胰液渗漏有关,仅少数病人可发展为具有临床意义的胰瘘.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王胜利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围术期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围手术期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普外科住院,接受开腹外科手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6例,随机分为FTS组45例及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术期诊疗方法,FTS组采用快速康复的新型围术期干预措施;采集不同组间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输液总量、首次进食及排便时间、T管夹闭时间、术后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切口拆线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分析两组间术后相关指标差异,以评估FTS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诊疗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FTS组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提前,术后胆汁丢失量、补液总量明显减少,术后白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围术期治疗中应用FTS理念治疗安全、有效,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显著意义.

  • T管拔出后再发胆漏9例临床分析

    作者:菅志远;周猛;黄林生;胡军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胆道疾病之一,其常规的手术方式为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T管多在2周左右拔出,随着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的开展,多数学者建议行腹腔镜手术者术后1个月左右拔出T管[1-2].然而,临床上仍时有拔出T管后出现胆漏和胆汁性腹膜炎病例的发生,本文对太和医院收治的9例T管拔出后出现胆漏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T管 胆漏
  • 肝癌复发再切除13例治疗体会

    作者:蒋剑;刘双海;李浩

    肝癌(HCC)佳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外报道肝癌切除的治疗率已超过50%,但近期无明显的进一步提高,切除后复发率相当高,尤其是合并肝硬化者.西方国家五年复发率90%以上,东方国家HCC复发率60 - 70%[1].小肝癌五年复发率也达43.5 - 61%,大肝癌复发率达100%.本文旨在探讨复发性肝癌治疗对策,并对13例术后复发再切除为主综合治疗措施作分析.

  • 129例胆囊结石不同术式与手术相关并发症分析

    作者:莫爵飞;杨军;王磊;尹立伟;张裕华

    胆囊结石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以妇女、老年人为多见,且常伴发胆管结石.目前治疗胆囊结石仍以手术为主.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和纤维胆道镜的应用,加上微创和快速康复理念的推广,胆囊结石的手术方式也发生变化.现常用的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单纯胆囊切除术、微创保胆取石术.鉴于我院实际情况,我们开展胆囊结石手术的术式有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传统保胆切开取石术和微创保胆取石术.四种手术方式疗效确切,但术后发生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特点有些差异.现将我院2006年1月~ 2011年6月胆囊结石术后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情况报道如下.

  • 射频消融在复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方河清;唐喆;何敏志

    肝癌在手术切除或肝移植后复发率仍有50%以上,术后复发是制约其疗效的主要因素.手术切除仍是复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可获得与初治相近的远期生存.但由于多数患者肝储备功能差及多中心复发等特点,再次手术切除率仅为10.4%~31.0%[1].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操作简便、重复性好,能通过微创方法局部灭活肿瘤,避免再次手术切除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已经成为继手术之后又一重要治疗手段.本文旨在对RFA在复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分述如下.

  • 肝癌术后复发的再切除探讨

    作者:王征

    我国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发病率居世界之首,是我国第2位癌症杀手.随着肝癌手术患者的合理选择,配合术前肝功能及余肝体积的准确评估(Child-Pugh分级、ICG 15、门静脉压力梯度和CT测量体积),术中良好的血流控制(如:全肝血液隔离、肝蒂阻断、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等血流阻断方法的应用),手术器械及技术的改良(如超声刀、TissueLink、血管外科技术等在肝脏外科的应用)以及术后管理支持的优化,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日益提高.

    关键词: 肝癌 复发 切除
  • 肝癌术后复发补救性肝移植的意义

    作者:沈丛欢;夏强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补救性肝移植( salvage liver transplantation,SLT)的定义是指对肝功能良好的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单个肿瘤直径≤5cm或肿瘤数目≤3个、单个肿瘤直径≤3 cm)首先采取肝癌切除治疗,术后肝癌肝内复发(单个肿瘤直径≤5 cm;多个肿瘤数目≤3个、单个肿瘤直径≤3 cm)或出现肝功能衰竭时再行肝移植的治疗策略.亦称二期肝移植,以区别传统意义上的肝癌肝移植即一期肝移植(Primary Liver Transplantation,PLT).SLT初用于治疗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患者时,其效果和预后存在较大的争议,近来随着肝移植手术的推广,及对肝癌治疗的认识,补救性肝移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现对目前状况和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的历史与研究现状

    作者:朱学锋;陈益君

    胰十二指肠切除是一项复杂而高风险的手术,主要用于壶腹周围及胰头肿瘤的外科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胰肠吻合行消化道重建以来,胰瘘就成为其术后主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胰瘘的具体表现有两种形式,一种为胰肠吻合口瘘,是肠腔内的消化液突破了吻合口的薄弱环节进入腹腔,因此与吻合技术和方式有关.这种瘘由于胰酶被消化液激活,破坏性极大,可导致腹腔内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另一种是胰液单纯漏,是缝合时缝针穿过毛细胰管造成胰液外溢所致.这种胰瘘由于胰酶未被消化液激活,并且胰液外溢量很有限,所有其可以自行愈合.Child、Whipple等[1-3]早就提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关键环节即为胰肠吻合,胰肠吻合口瘘是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途径胆总管探查术的现况与进展

    作者:王舟翀;罗浩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是结合腹腔镜及胆道镜的优点而形成的一种“双镜联合”手术,充分显示了其微创的优越性.目前常用的有以下两种:经胆囊管途径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术(laparoscopic choledochotomy,LCD).LTCBDE降低了胆总管切开探查率,避免了胆总管切开探查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术后不需放置T管,保持了胆道的完整性和正常生理功能,同时也避免了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患者在术前或术后ERCP检查取石的痛苦与创伤,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真正达到了微创治疗效果.现就其现状与进展复习文献综述如下.

    关键词: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大鼠小体积肝移植后肝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迪;严佶祺;张明钧;施敏敏;傅文祎;彭承宏;李宏为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否促进大鼠小体积肝移植后移植肝的再生.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30%大鼠部分肝移植的模型基础上,实验分为对照组(30% PLT)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30%PLT+ MSC).比较两组肝移植术后的存活率,分析肝功能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来观察移植肝标本Cyclin D1和PCNA的表达,并对移植肝组织结构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干预,能够改善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状况,减轻组织学损伤,并能够提高存活率,30% PLT组与30% PLT+ MSC组一周存活率分别为16.7%和58.3%.而在Cyclin D1和PCNA的免疫组化表达中,30% PLT组表达明显抑制,30% PLT+ MSC组表达上调.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存进大鼠小体积肝移植后移植肝的再生,改善肝功能,并提高存活率.

  • 靶向Bel-7402/ADM细胞MDR1基因高效siRNA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盛龙;熊茂明;李聪;孟翔凌

    目的 构建并鉴定靶向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亚系Bel-7402/ADM细胞MDR1基因的高效siRNA,为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提供新的分子靶点.方法 设计并化学合成4条靶向MDR1的siRNAs(mdrlsi-1、mdrlsi-2、mdrlsi-3和mdrlsi-4),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转染Bel-7402/ADM细胞株,用RT-PCR检测Bel-7402/ADM细胞MDRl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gp的表达,综合评价这4条siRNAs的沉默效果.结果 经siRNA干扰后,4条siRNAs均能不同程度逆转Bel-7402/ADM细胞MDR1介导的多药耐药,mdrlsi-1组mRNA和蛋白表达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相比较其他3条siRNAs,mdrl si-1对人肝癌Bel-7402/ADM细胞MDR1介导的耐药逆转效果好,其靶序列有望成为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新的靶点.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黄疸的预防和处理

    作者:朱琳;赵建锋;史维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成为肝胆外科常用的手术方式,由于每位患者病情不同,往往伴随胆道系统其他病变,导致术后出现黄疸及相应情况.我院2002年12月至2010年12月共施行LC手术3026例,其中29例术后出现黄疸,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腹腔镜 胶囊 切除
  • 从基因组层面重新认识癌转移能力的起源

    作者:钦伦秀

    癌症研究两大目标:一是不生癌(病因预防);二是不转移.而转移是癌症的根本特征,是癌症病人临床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60%以上的癌症患者初诊时已有转移,90%以上死于转移.癌转移已成为是本世纪生命科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如能解决这一问题,癌症可如同良性肿瘤一样得到治愈.因此研究癌转移机理、发展新型抗转移疗法是攻克癌症的关键.

    关键词: 基因 癌症
  • 肝门部胆管癌的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大小是否重要

    作者:Anthony T.Ruys;罗翊钊

    背景: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重要的独立因素,淋巴结状态正确的术前和手术评估十分关键.目前,判定淋巴结转移一项重要的临床标准就是淋巴结的大小.尽管在影像学上区域淋巴结肿大被认为是淋巴结发生转移,但是还没有资料支持此项观点.多项研究已经解决了影响技术准确性的问题,包括B超、CT、MRI、PET/CT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淋巴结成像.但是,这些研究都含有一个主要的不足.因为相关淋巴结的活性是建立在病人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淋巴结本身的基础上.换句话说,这些研究是把影像学上表现为淋巴结受侵犯患者同手术中见到的淋巴结受侵犯患者相比较,这里就存在两个重要的缺陷:首先,不能确定影像学上发现的可疑的淋巴结在手术时就能够找到;其次,外科手术相对于影像学诊断往往有延迟,在此延迟期内,淋巴结的大小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CT对淋巴结大小的精确测量.

  • 对拟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后发生肝衰竭风险高的患者在术前行右门静脉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Massimino KP;Kolbeck KJ;田开亮

    背景:门静脉栓塞(PVE)被用来促进健侧的肝脏增生,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存在争议.本研究中,针对未来残肝体积(FLR)≤30%或伴有肝硬化的患者,在拟行肝脏切除术之前行包括或不包括Ⅳ段PV在内的右侧PV栓塞,以诱导左侧肝脏增生,我们试图分析关于右门静脉栓塞法(RPVE)和随后手术切除术后的短期结果,来评估(RPVE±Ⅳ)栓塞法的风险和益处.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 2010期间在右半肝切除术前使用RPVE的患者记录.在研究期间,外科医生对病人进行了肝切除手术.在栓塞前1~71天内进行了术前增强CT评估.

  • 肝细胞肝癌行肝切除治疗对后续补救性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之东西方比较

    作者:Quirino Lai;吴若林

    研究背景:亚洲经验报道中肝癌(HCC)患者肝移植术(LT)后存在高肿瘤复发率的现象,究竟是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不同有关,还是与移植前不同的治疗方法有关,目前尚不清楚.本篇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同时期分别在东西方国家接受肝移植手术的HCC患者的一般特征、肿瘤学、及与治疗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而分析移植术后HCC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学:本研究回顾性的纳入1999年1月至2009年3年期间接受肝移植手术的273名HCC患者(>18岁).患者资料全部来源于印度罗马州立大学肝移植联盟和中国香港皇家玛丽医院这两所单位前瞻性的数据库中.其中157名患者来自罗马,余116名来自香港.结果:人口统计学资料及结果:随访至2011年3月31日,平均随访时间为4.3年(0.2~12年).在罗马,HCV感染率58%,在香港,HBV感染率86.2%.两组数据之间比较,香港组资料中患者年龄更小、移植前等待时间更短、LDLT率更高(80.2% VS 2.5%)、LT前接受LR例数(15例VS 10例)更多,罗马组中患者肿瘤直径更小,AFP水平更低、微血管侵犯更少、米兰标准以外的例数更少、LT前接受非手术LRT例数(105例VS 41例)更多.

  • 活体右半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单中心经验

    作者:Onur Yaprak;罗翊钊

    背景相比于尸体肝移植,活体肝移植发生胆道并发症的风险较高.活体右半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24% ~ 60%.本研究的目的是讨论在单中心的连续200例行活体右半肝移植术的患者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问题.方法选取2004至2010年间在Florence Nightingale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行成人-成人右半肝移植病例200例和活体左半肝移植病例20例.部分供体因为受体移植风险性大以及技术因素而被排除,供体排除标准是:肝右叶有两个以上的胆管引流,肝右叶有两个以上的门静脉右支分支以及存在复杂的肝静脉回流.对该中心200例行活体右半肝移植患者发生胆道并发症进行回顾性评估,胆道并发症的诊断根据临床、生化以及影响学检测.移植中胆管的数目,胆道吻合的外科方法,术后胆道狭窄及胆漏的发生率均进行分析.200例肝移植中,117例供体有1个胆管开口,77例供体有2个胆管开口,6例供体有3个胆管开口.

  •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根治术后序贯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治疗进展

    作者:刘晨;孙德光;高振明;梁锐;王立明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显示,其发病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排列第六,死亡率排列第四.半个世纪以来,新的理念和方法不断地应用于HCC的治疗,形成了包括手术治疗(肝切除术和肝移植)、经皮肿瘤消融治疗(PEI、RFA和MA)、经肝动脉治疗(栓塞、灌注化疗和栓塞化疗)、体外能量源治疗(放疗和HIFU)、全身化疗(生物靶向药物、细胞毒药物和激素)等多元化治疗的格局[1].在中国,近90%的HCC患者合并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多数HCC确诊时已属进展期.只有不到30%的病人适合行根治性肝切除术,而且术后较高的复发率,使HCC的治疗效果一直不理想.如何减少复发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化疗
肝胆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