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중국피부성병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089
  • 国内刊号: 61-119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彭振辉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先天性黄瘤1例

    作者:曾令济;张凤珍

    1临床资料患儿女,4个月.母代诉.患婴出生时发现腕、骶、足跟部黄色瘤,因一般情况好不影响患婴日常生活,故未予处理.近来皮损渐增大.患儿系第一胎足月顺产,父母健康无皮肤疾患,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病人.

  • 解脲脲原体感染180例药敏试验分析

    作者:袁强;朱壮春;王会敏

    1材料与方法标本均采自2004年5月~2005年1月首次来本院就诊并疑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734例患者,采用解脲脲原体分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按照说明书进行接种培养和结果判定.

  • 白色丘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

    作者:李如珍;胡素娟;魏磊

    1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全身起丘疹伴瘙痒17年.患者17年前双小腿踝部起丘疹,大小如豆粒,瘙痒剧烈,搔抓后表面糜烂、结痂,皮损数量渐增多.曾多次以"结节性痒疹""神经性皮炎"给予皮炎平、皮康霜、赛庚啶、强的松等治疗数月,疗效不佳.家族中无类似皮肤病和其他疾病史.

  • 坏疽性带状疱疹1例

    作者:高琳;沈柱;刘玉峰

    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农民.左颞部瘢痕伴疼痛7月余.患者于7个月前左颞部出现群集的丘疱疹,如绿豆大小,迅速发展为水疱,伴疼痛,无痒感.在外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给予病毒灵治疗后,水疱破裂伴皮损坏死,现遗留瘢痕,左眼部成角畸形,疼痛剧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皮肤科情况:左侧颞部5 cm×5 cm挛缩性瘢痕,边缘轻度隆起,界清,质硬并牵涉眼结膜,左眼裂形成角状畸形,疼痛剧烈(图1).

  • 卡马西平致多形红斑型药疹1例

    作者:边鹊桥

    1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颜面、颈部红斑,口腔糜烂3天.2周前患者因三叉神经痛予卡马西平治疗(100mg,3次/d),共服药1周.3天前,不明原因突然发热,T 38.9℃,WBC 12.4×109/L,对症处理无好转,随后口腔出现溃疡、咽痛,颧部、面颊部片状浮肿性红斑,并蔓延至耳、颈部、前胸,手、足、前臂也相继出现类似皮疹,且口腔溃疡面积迅速扩大,累及硬腭、两侧颊黏膜、口唇广泛糜烂,流涎不止,影响进食及吞咽.

  • 中药疣毒净胶囊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作者:王蕾;黄咏菁;池凤好;邓家侵

    1临床资料68例患者均来自2004年7月~2005年7月本院皮肤科门诊,具有典型的扁平疣皮损,病程在2个月以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龄15~38岁,平均24.5±6.8岁.对照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18~40岁,平均23.1±7.2岁.两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 小儿外阴尖锐湿疣2例

    作者:刘永鑫;郑和义;刘秀荣

    1临床资料例1,男,2岁8个月,因冠状沟增生物1周就诊.有包皮粘连病史1年,4个月前外院予外科钳等钝性分离,后粘连复发,2个月前再次分离,1周前家人发现沿冠状沟较多指状或菜花状增生物.查体:沿冠状沟密集分布较多刺状或菜花状增生物,龟头边缘亦见散在分布的疣状增生物,直径0.2~0.5 cm,大小不等,圆形或不规则形,部分融合成小片状.例2,男,2岁,因阴茎、包皮增生物2周就诊.包皮粘连1年余,2~3个月前外院进行钝性分离,后家人发现阴茎及冠状沟散在分布疣状增生物.查体见阴茎、包皮散在分布疣状增生物,以沿冠状沟为著,0.3~0.5 cm大小.

  • 一期梅毒误行包皮环切术1例

    作者:贾叙锋;全秀君;郑志雄

    1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已婚.因阴茎包皮硬结20余天在外院以"皮脂腺囊肿,包皮过长"行包皮环切术.术后服用罗红霉素、芬必得共3天.术后10天因包皮肿胀、切口未愈、口腔溃疡、腹部斑丘疹来本院就诊.

  • 慢性放射性皮炎1例

    作者:刘文春;杨卫兵;万友华

    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放射治疗后颈部皮肤发红伴瘙痒10年,局部溃烂、疼痛6个月.患者于10年前以"神经性皮炎"行浅层X线放射治疗10周,总剂量800R.

  • 疣体包埋术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顽固性扁平疣疗效观察

    作者:王立强

    1临床资料94例患者均来自2004年4月~2005年2月本院门诊,其中男58例,女36例;年龄16~31岁,平均23.4岁.病程平均6.7月.皮损部位:面部67例,手背部9例,面部和手背部18例.患者均采用其他方法治疗无效;就诊前1个月未接受任何治疗,皮疹数目在10个以上;无肝肾疾病,非妊娠、哺乳期妇女;均为非瘢痕体质,并配合治疗.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

    作者:岳学苹;王爱平;涂平;朱学骏

    患者女,27岁.左前胸部皮肤肿块11年,逐渐增大、增多.组织病理:真皮全层和皮下组织广泛的梭形肿瘤细胞呈束状和漩涡状排列,部分肿瘤细胞核大、深染.诊断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 乳房外Paget病1例

    作者:王远清;黄勇进

    患者男,81岁.会阴部反复起红斑、糜烂伴瘙痒12年,加重3天.组织病理示表皮内可见弥漫呈巢状或散在分布的Paget细胞,细胞大,胞质丰富而淡染,呈空泡状,核大深染,核周有空晕.诊断为乳房外Paget病.

    关键词: Paget病 乳房外
  • 婴儿腹部离心性脂肪营养不良1例

    作者:丁晓岚;蔡林;张建中

    患儿女,5岁.出生时即发现患儿双侧髋部对称性钱币状淡蓝色斑,境界清楚,4岁时皮损离心性扩大,融合成暗红色萎缩斑.检查见腰骶部皮下脂肪萎缩.诊断为婴儿腹部离心性脂肪营养不良.

  • 胫前黏液性水肿1例

    作者:简华慧;黄永通;蒙安定

    患者男,19岁.双胫前皮肤肿胀起硬结及斑块1年,突眼心悸半年.检查见面部潮红,良性突眼,甲状腺Ⅱ°肿大,双下肢皮肤有大片硬实斑块,边界清楚,以胫前为主.临床及组织病理检查确诊.

  • 螃蟹钳伤后发生游泳池肉芽肿1例

    作者:刘云杰;蔡林;张建中

    患者女,62岁.右手拇指被海螃蟹钳伤,破溃1月余,出现红肿、疼痛,伴上肢肿胀1周,抗生素治疗后未完全好转,且右上肢出现多发皮疹.皮损组织病理:感染性肉芽肿改变,有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组织培养分支杆菌(-).PCR检测分支杆菌65Kd hsp基因阳性.诊断:游泳池肉芽肿.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好转.

    关键词: 游泳池肉芽肿
  • 综合疗法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60例

    作者:张小青;江光明;赖小娟;叶萍;黄春艳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治疗组60例口服丹参酮胶囊(0.25g/片)1 g,维胺酯胶囊50 mg,均3次/d,皮损处外搽迪维霜,2次/d,同时进行面部护理,每周1次.对照组30例只口服维胺酯胶囊及外搽迪维霜,方法同上.两组均连续治疗2月.结果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41.67%,26.67%,有效率分别为86.67%,63.3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疗法是目前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的一种疗效显著的方法.

  • 综合疗法个体化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作者:赵庆利;王毅侠;王南;史飞

    目的评价综合疗法个体化方案治疗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CD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57例重症难治性面部CDD患者皮损的严重程度、毛囊虫检查结果等个体情况,同时或先后给予对症处理及复方青黛胶囊、硫酸羟氯喹、甲硝唑及维胺酯胶囊口服.结果经过4~10周综合治疗,57例CDD患者均达基愈,治疗后患者瘙痒、灼热、潮红、丘疹、干燥脱屑等炎症指标均显著改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采用综合疗法可使CDD患者得到及时、全面、有效的治疗.

  • MDT配合眼手足自我护理对麻风畸残的影响

    作者:李孟培

    目的了解联合化疗(MDT)配合眼手足自我护理(以下简称自我护理)对麻风畸残的影响,探索降低麻风畸残的有效方法.方法将MDT并配合自我护理前后14年所发现并治疗的麻风病例分为两组(以下称前组和后组)直接进行畸残率和麻风反应情况的对比.结果前组97例,畸残59例(Ⅱ,Ⅲ级),畸残率60.82%.其中Ⅱ级畸残31例(31.96%),Ⅲ级畸残28例(28.87%),麻风反应14例(14.43%).后组67例,畸残39例(Ⅱ,Ⅲ级),畸残率58.21%.其中Ⅱ级畸残34例(50.75%);Ⅲ级畸残5例(7.46%),麻风反应10例(14.93%).结论MDT配合自我护理使麻风Ⅲ级畸残率显著下降(P<0.01),因此应持久地开展应用.但前后两组麻风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MDT对麻风反应的控制作用尚还有限.

  • 脓疱型银屑病183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作者:刘瑛;李承新;刘玉峰

    目的探讨脓疱型银屑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临床或病理诊断为脓疱型银屑病的183例患者,分析其病史资料、临床特征和治疗经过,并对其临床、病理的诊断符合率及误诊原因和鉴别诊断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以30~50岁之间多,上呼吸道感染为已知常见发病诱因,进行光疗患者的治愈率高于非光疗患者.有11例湿疹、1例手足癣被误诊为该病;8例误诊为其他疾病,以手足癣为主.结论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别较大,了解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药物联合光疗可提高脓疱型银屑病的治愈率.

  • 中西医结合治疗掌跖脓疱病50例疗效观察

    作者:崔德彬;鲍海平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四环素、西替利嗪、雷公藤多甙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中药清热解毒利湿汤(自拟)口服,同时止痒杀虫洗剂(自拟)外洗.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58.33%,86.00%,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掌跖脓疱病有显著的疗效.

  •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

    作者:李东宁;裴洪菊;周和清;葛明康;董淑凤;张韵莉;孙健;杨素华

    目的了解各型期白癜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碱性磷酸酶链接法(SAP法)检测125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以5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结果寻常型进展期患者CD3,CD4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CD8则升高(P<0.01);稳定期泛发性及限局性CD8升高,CD4/CD8比值下降(P<0.05);散发性CD4下降(P<0.01);节段型及肢端性各项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病期在1年以内的寻常型患者CD3,CD4低于病期超过1年者(P<0.01).结论各型期白癜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 静脉注射与口服MTX治疗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罗权;李常兴;何玉清;林玲;黄振明;张锡宝

    目的评价MTX治疗银屑病的两种给药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口服组:MTX片2.5~5.0 mg口服,12 h 1次,1周内连续3次.注射组:MTX注射液7.5~15.0 mg静滴,每周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口服组与注射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7.1%和81.1%,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方法治疗前后PAS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且口服组较注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MTX治疗银屑病的两种给药方案均有确切疗效,但口服给药副作用更少.

    关键词: 银屑病 甲氨蝶呤
  • 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受体在白癜风患者皮损中的表达

    作者:曾静;张启国;方春红;徐世正;姚莹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体(TNFR1)与白癜风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对18例进展期及20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皮损处TNF-α及TNFR1进行检测,并以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皮损中TNF-α的表达较寻常型稳定期组显著增加(P<0.01),寻常型稳定期白癜风皮损中TNF-α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患者组与对照组TNFR1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NF-α可能参与寻常型白癜风发病的某一环节.

  • BALB/c小鼠系统感染白念珠菌血清IL-18,IL-4,IFN-γ的动态变化

    作者:陈开森;况南珍;周智兴;许静;傅颖媛

    目的探讨BALB/c小鼠系统感染白念珠菌后IL-18,IL-4,IFN-γ的动态变化.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高菌量感染组,低菌量感染组,免疫功能低下组,正常对照组.分别于系统感染白念珠菌1,4,7天后应用ABC-ELISA检测各组小鼠的IL-18,IL-4,IFN-γ的水平.结果IL-18水平从感染第1天骤降后(但仍高于免疫功能低下组,P<0.05~0.001),至感染后第7天达正常水平;而IFN-γ始终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免疫功能低下组(P<0.05);IL-4于感染1天后低于正常对照组(但仍高于免疫功能低下组,P<0.05~0.001),感染4天后则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7天后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高低菌量白念珠菌感染的BLAB/c小鼠,免疫系统早期多以Th1型细胞应答为主;后期Th1/Th2型细胞因子均升高,表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参与了抗白念珠菌感染.

    关键词: 白念珠菌 IL-18 IL-4 IFN-γ
  • 红色毛癣菌基因型稳定性的研究

    作者:于晓虹;杨国玲;金礼吉;安利佳

    目的探讨红色毛癣菌基因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随机引物PCR法和探针与DNA印迹杂交法.以CTAB法提取DNA.随机引物为OPAA11[5'-ACCCGACCTG-3'],印迹法以NS5和ITS4(真菌的特异性引物)为引物,以红色毛癣菌的标准株为模板,扩增出rDNA的部分18S区、ITS Ⅰ区、5.8S区和ITSⅡ区为探针,并用随机引物法将探针用P32标记,与EcoR Ⅰ酶切的基因组DNA杂交.结果①AP-PCR法:红色毛癣菌扩增的主要带型是2.2,1.7,1.3,0.9,0.7kb,所试红色毛癣菌传代前后扩增带型均无变化.②探针与DNA印迹杂交法:原代(1代)与传代后的(2,3,4代)杂交带型一致,11株红色毛癣菌均表现为3条带,分两型(分子量分别为2.4,3.9,5.9kb和2.4,4.4,6.5kb).结论红色毛癣菌基因型稳定.

  • UVB致成纤维细胞损伤及两种中药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骆丹;明亚玲;徐晶;林向飞

    目的观察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后成纤维细胞(FB)DNA光产物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s)产生和清除情况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黄芩甙的干预作用.方法以30,60,90mJ/cm2UVB照射FB并予EGCG及黄芩甙干预处理,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在照光后不同时间检测CPDs的产生和清除情况.结果细胞损伤程度随照光剂量加大而加重;30 mJ/cm2UVB照射后细胞CPDs生成量在辐射后1 h左右达到高峰,同时细胞也开始清除CP-Ds,辐射后4 h内清除速率较快,4 h后清除速率逐渐降低,至24 h基本清除CPDs;EGCG和黄芩甙处理UVB辐射的细胞CPDs少于单纯照光组(P<0.05).结论UVB辐射可以导致FB的DNA损伤而产生光产物CPDs;细胞损伤程度显示剂量依赖性;细胞自身有修复能力;EGCG和黄芩甙均可降低UVB辐射所致的光产物水平.

  • 须癣毛癣菌基因分型的研究

    作者:杨国玲;李庆祥;金礼吉;安利佳

    目的探讨ITS区域的探针与DNA印迹杂交法对须癣毛癣菌的基因分型,并分析基因型与来源地区的相关性.方法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法提取DNA,以皮肤癣菌的特异性引物NS5[5'-AACTTAAAGGAATT-GACGGAAG-3']与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为引物,以须癣毛癣菌的标准菌株为模板,用PCR法扩增rDNA部分18S区、ITSⅠ区、5.8s区和ITSⅡ区为探针,随机引物法将探针标记,EcoR1酶切基因组DNA,按ECL试剂盒标准流程将酶切的基因组DNA与探针杂交;根据杂交的不同带型而分型.结果所试35株须癣毛癣菌分为14型(A~N型),A,B,C,D四型占62.86%.南方株以A和C型为主,北方株以B和D型为主.结论用ITS区域探针与DNA印迹杂交法对须癣毛癣菌基因组分型敏感性强、分辨力较高;南北方须癣毛癣菌DNA分型存在一定差异;DNA分型对须癣毛癣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菌学的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皮损和血清中的表达

    作者:金力;姜燕生;蔡念宁;王萍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血热型、血燥型和血瘀型)皮损和血清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皮损处及血清中VEGF的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皮损处VEGF水平为血热型组>血燥型组及血瘀型组;血清中VEGF的水平为血热型组>血燥型组>血瘀型组.结论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及血清中VEGF水平的检测有可能用于血热型银屑病与非血热型银屑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 马拉色菌对免疫抑制小鼠系统致病性研究

    作者:李小红;于建斌

    目的研究马拉色菌系统性感染的发病机理、病理改变及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制作合轴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和斯洛菲马拉色菌系统性感染小鼠动物模型,对感染死亡及处死小鼠心、肺、肝、脾、肾标本进行HE染色、PAS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各实验组小鼠一般状况变差,陆续死亡;各脏器均可见PAS阳性孢子、组织变性坏死、肉芽肿改变、真菌孢子栓子及坏死组织栓子等病理改变;各脏器实体细胞可见不同程度线粒体水肿.结论①合轴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和斯洛菲马拉色菌均可经尾静脉注入方式系统感染免疫抑制小鼠.②感染小鼠不同脏器感染程度不同(P<0.05),肺、肝感染程度较高;不同脏器受侵程度不同(P<0.05),肝、肺病变明显.③感染小鼠各脏器实体细胞均可见不同程度以线粒体水肿为主的超微结构改变.

  • 梅毒螺旋体优势表位抗原嵌合表达构建双抗原夹心法的研究

    作者:陆原;陈达灿;孙鹏;禤国维

    目的用基因工程方法表达嵌合的梅毒螺旋体优势表位抗原,建立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方法.方法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选择梅毒螺旋体优势抗原表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优势表位基因,构建了梅毒螺旋体多优势表位嵌合抗原(rTpN15-TpN17-TpN47)表达载体,转化宿主菌BL21(DE3)进行表达,亲和层析柱法纯化获得高纯度融合抗原,并用其建立检测梅毒抗体的DAS-EIA.结果表达的优势表位嵌合抗原具有很好的抗原性.用其建立的嵌合抗原DAS-EIA检测确诊的50份阳性和30份阴性血清,阳性检出率和阴性检出率都是100%.结论嵌合抗原DAS-EIA法具有比间接EIA和重组单抗原DAS-EIA更高的灵敏度和检出正确率,其检测水平已经达到国外TPHA的水平,该方法的建立为临床检测梅毒开辟了新的领域.

  • 氟康唑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口腔黏膜念珠菌病临床观察及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

    作者:张晓冬;徐莉;靳云霞

    目的观察氟康唑片和伊曲康唑胶囊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并检测口腔黏膜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体外敏感性,了解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26例确诊为口腔黏膜念珠菌病患者给予氟康唑片口服治疗,对32例患者给予伊曲康唑胶囊口服治疗.采用Etest法检测30株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氟康唑片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94.44%,真菌清除率为94.44%;伊曲康唑胶囊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有效率93.75%,真菌清除率93.75%.采用Etest法检测30株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MIC值,范围分别为0.0160~4μg/ml和0.250~2μg/ml.结论氟康唑片和伊曲康唑胶囊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疗效好,副作用小.Etest法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在临床实验室使用.

  • 美能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作者:黄发清;鲁昌宇;方静;朱宁;吴斌;刘进先

    目的观察美能(复方甘草甜素)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分两组,治疗组60例,静注美能注射液20ml1次/d,1周后改用口服美能片2片3次/d,再治疗1周;对照组60例,静注维生素C 1.0 g,10%葡萄糖酸钙10 ml,均1次/d,1周后改用口服维生素C片2片3次/d,再治疗1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8.33%,对照组为4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美能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较好.

  • 消银颗粒联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作者:曹丽楠;徐保来;张重平;杨爱琴;毕晓东

    目的观察消银颗粒联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消银颗粒联合转移因子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50例单用消银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82.00%)显著高于对照组(54.00%)(P<0.005).结论消银颗粒联合转移因子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好,无不良反应.

  • 盐酸美他环素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作者:马玉芳

    目的观察盐酸美他环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将9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口服盐酸美他环素胶囊0.2 g,2次/d;对照组45例,口服罗红霉素片0.15 g,2次/d.两组均同时外用自制的2%复方氯酊2次/d.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71.1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盐酸美他环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较好.

  • 0.1%阿达帕林凝胶和2%夫西地酸乳膏联合外用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作者:潘小峰

    目的探讨痤疮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阿达帕林凝胶和夫西地酸乳膏联合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夫西地酸乳膏治疗,8周后结束观察并总结.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7%,对照组有效率6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达帕林凝胶和夫西地酸乳膏联合治疗痤疮疗效满意.

  • 郑州市1996~2005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武恩平;刘柃吱;陈彦哲

    目的寻求郑州市梅毒流行规律和特点,为制订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1996~2005年郑州市梅毒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6~2005年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早期梅毒为主,一期梅毒发病数高于二期梅毒;梅毒感染者主要在20~44岁年龄段,占60.05%;工人、农民、待业、商业服务、干部分别占20.44%,18.15%,11.52%,8.54%,6.25%.结论应加强梅毒防治工作力度,规范梅毒诊治,全面实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特征
  • 高危女性性传播疾病的筛选

    作者:吴铁强;徐刚;万筱丽;王开娟;冯军;冼嘉燕;霍华根

    目的对高危女性进行性传播疾病筛选,探讨性传播疾病的无创性筛检实验.方法利用PCR技术检测女性晨尿及宫颈分泌物标本衣原体.结果90例高危女性中,衣原体感染13例(14.44%),潜伏梅毒2例,淋病、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各1例,检出率为20.00%.15例培训期高危女性中,潜伏梅毒和衣原体感染各1例.女性晨尿标本衣原体与宫颈分泌物标本衣原体抗原检测结果符合率较低(χ2=1.4147,P<0.05).结论应在岗前和岗中对高危女性进行常规、定期的性传播疾病筛查,用PCR技术检测女性尿标本衣原体感染价值不大.

  • 18个月以内婴幼儿HIV抗体阳性9例临床分析

    作者:蒋永江;陈继昌;龙苹;韦拔;梁卓信

    目的探讨18个月以内婴幼儿HIV抗体阳性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18个月以内HIV抗体阳性婴幼儿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18个月以内死亡未确诊,2例排除艾滋病,1例患先天性骶尾部畸胎瘤放弃治疗,随访中.结论婴幼儿艾滋病发病快,病程短,确诊困难,部分在未确诊前死亡.预防儿童艾滋病重点在于预防育龄妇女HIV感染,进行母婴阻断,减少HIV母婴垂直传播.

  • 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单纯疱疹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郦黎明;张俊;胡飞虎;樊云飞

    目的了解生殖器疱疹疑似患者不同类型皮损中单纯疱疹病毒(HSV)抗原感染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SV抗原检测.结果不同类型皮损HSV抗原检出率有差异,水疱、溃疡、结痂、丘疹红斑和裂隙的HSV抗原检出率分别为83.1%,66.8%,34.6%,11.1%和9.8%.结论疱液阳性率高,说明早期采样的重要性.而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皮损如红斑、裂隙HSV抗原的检出率低(11.1%,9.8%),提示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皮损中HSV抗原的检测.

  • 尖锐湿疣祛疣术后局部处理对其复发的影响

    作者:丁金梅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祛疣术后局部处理对其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对照组58例于祛疣术后3天创面涂以3%酞丁胺软膏,2次/d;治疗组5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家用电吹风烘吹创面,两组疗程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复发率为20.69%,对照组37.93%,两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尖锐湿疣祛疣术后创面使用家用电吹风烘吹创面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方便易行.

  • 中西药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所致不孕不育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詹素云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解脲脲原体(UU)感染所致不孕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抗生素治疗均选用体外药敏试验的敏感药物.治疗组另加中药清热利湿,通淋止痛,健脾补肾或健脾固精.结果治疗组32例中,痊愈30例(93.75%),显效1例(3.13%),好转1例(3.13%),有效率96.88%;对照组30例中分别为1 8例(60.00%),2例(6.67%),2例(6.67%),8例(26.67%),66.67%.两组痊愈率、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UU所致的不孕不育症能显著提高治愈率.

  • 神经梅毒与AIDS/HIV阳性

    作者:刘晖;刘春风;施辛;刘化广;赵合庆

    梅毒螺旋体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梅毒,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多变、缺乏特征性,容易误诊.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播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HIV(+)合并神经梅毒的病例屡有报道.AIDS/HIV(+)对神经梅毒产生影响,使神经梅毒在发病机制、发病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随访等方面与HIV(-)的神经梅毒有所不同.

  • 低密度基因芯片检测病毒性STDs病原体方法的建立

    作者:丁守怡;闫志勇;宋旭霞;李慧娟;钱冬萌;王斌

    目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反向杂交技术建立检测常见病毒性性病病原体的低密度基因芯片.方法将HIV-1,HSV-2,HPV6,HPV11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加尾并以一定阵列固定在尼龙膜上,经过处理后制成低密度芯片.在扩增过程中用Biotin-16-dUTP标记扩增产物,产物变性后分别与点有各种探针的尼龙膜反向杂交,杂交结果采用链霉亲和素-碱性磷酸酶(SP-AP)显色系统检测,并对检测体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测试.结果4种探针只与其对应的DNA杂交,而不和其他病毒杂交.敏感性试验可检出20fg的病毒DNA.结论低密度基因芯片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等优点,采用低密度基因芯片一次杂交就可同时筛选鉴定多种性传播疾病(STDs)病毒的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利拉萘酯软膏治疗体股癣的临床研究

    作者:阎乎玲;彭振辉;杨森;于建斌;宋伟

    目的探讨利拉萘酯软膏治疗体股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有效对照、平行分组法对144例体股癣患者进行了4周的临床研究.结果138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并纳入统计分析,其中试验组71例,对照组67例,试验组治愈率为46.48%,对照组为40.30%,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3.10%和83.58%,真菌清除率分别为95.83%和95.6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70%和0.两组之间的临床治愈率、有效率和真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2%利拉萘酯软膏治疗体股癣综合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1%联苯苄唑软膏相似,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国皮肤性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