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중국피부성병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089
  • 国内刊号: 61-119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彭振辉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发疹性粟丘疹样汗管瘤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常瑞雪;刘蔚;刘金丽;蒋法兴;张思平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面颈部、躯干、上肢皮疹5年.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肢皮疹,无自觉症状,未予重视.近两三年皮疹逐渐增多至前额、眼睑、耳后、颈部、前胸、背部及腰部.夏季出汗多及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时,皮疹发红,伴有轻度刺痒感.曾口服中药治疗无效.患者既往体健,发疹前无外伤及水疱大疱性疾病.自诉其女儿颈部有类似皮疹.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前额、双侧眶周、耳后、颈部、前胸、上背部、腰部及双上肢曲侧可见密集分布的肤色至黄褐色扁平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大部分丘疹顶端见针头大小的白色坚实丘疹(图1~3).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轻度增生,基底层色素增加,皮突下延呈抱球状,紧邻表皮见两个较大囊腔,囊腔由两层扁平细胞组成,无明显颗粒层,囊腔内较多板层状角质,其下纤维间质间见较多嗜碱性上皮细胞条索和导管结构,管壁由两层细胞构成,管腔内见嗜酸性无定形物质(图4).免疫组织化学:角囊肿及其内容物与汗腺上皮细胞条索和导管结构CEA(癌胚抗原)均阳性(图5).诊断:发疹性粟丘疹样汗管瘤.

    关键词:
  • 皮肤软骨瘤1例

    作者:张静;邢卫斌;陈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左足拇趾皮下结节1年余.1年前自觉左足拇趾内侧一处皮肤无明显诱因发硬,随后出现一米粒大小皮下结节,逐渐增大,无明显痒痛,因走路自觉不适,要求治疗.否认家族类似疾病史.体检:一般状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足拇趾趾腹内侧可触及一黄豆大小皮下结节(图1),质硬,活动度差,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无触压痛.手术过程及术中所见:利多卡因局麻后一字切开皮肤,发现一白色透明肿物(图2),弯钳钝性分离,完整剥离,肿物表面光滑,质略硬.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正常,真皮深层可见成熟的软骨细胞岛,软骨细胞发育良好(图3).诊断:皮肤软骨瘤.随访半年,皮疹未复发.

    关键词:
  • 巨大眼睑分裂痣1例

    作者:赵宏宇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出生时左眼上下眼睑即有色痣,初色痣只有豌豆粒大小,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扩大,约30岁时色痣面积不再扩大.色痣的形态随眼睑的开闭而分合.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未见与此病相关、类似患者.体检:患者一般状态较好,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左侧整个上下眼睑处皮肤各有一与眼睑大小几乎相等的黑色素痣;眼睑闭合时,上下眼睑色痣可交互吻合成完整圆形,呈“熊猫眼状”,眼睑开合时色痣亦一分为二;上眼睑皮损表面有较多睫毛,部分睫毛变白、倒伏以及毛囊发炎,有少许脓性分泌物、黄痂(图1).上下眼睑结膜颜色正常,巩膜颜色正常无蓝染,视力正常;下眼睑外眦侧皮损上缘略呈弧形致视角变小(图2),但未影响视力,且多年来早已习惯.身体其他部位皮肤未见相同或类似皮损.血尿常规、肝功、肾功正常.诊断:左侧眼睑分裂痣.因年事已高,且面积较大拒绝病理活检及手术治疗.

    关键词:
  • 坏疽性臁疮1例

    作者:方宇辉;金珊;金英姬;李美玲;南美兰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左下肢皮疹伴痒痛1周.1周前无明显诱因左下肢出现红色皮疹.皮疹渐化脓、溃烂,伴疼痛.病程中有发热、寒战,体温高达39.0℃.患者2013年诊断为“鼻咽癌”.2016年1月诊断为“鼻咽癌、左腋及锁骨下转移瘤”,曾行3次化疗.皮肤科情况:左下肢见红色斑块基础上4处圆形钱币大小溃疡,中心可见黑痂,周围见脓疱,伴疼痛.左下肢水肿(图1).皮损组织病理示鳞状上皮缺损处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坏死,深达脂肪层,考虑化脓性炎(图2).皮损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为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他啶/吡肟、氨曲南、哌拉西林、多黏菌素、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敏感,而对头孢唑啉/噻肟、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耐药.诊断:坏疽性臁疮.治疗:“头孢西丁钠”2.0g,2次/d静滴,治疗4d病情未见明显好转.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左氧氟沙星”0.2g,2次/d静滴.2d后病情开始好转,红斑颜色变淡,周围脓疱大部分吸收,渗出物明显减少.经抗感染、对症治疗,患者原有皮损颜色较前明显变淡,表面干燥无渗出,溃疡深度及大小明显缩小,无明显自觉症状,病情好转出院(图3).

    关键词:
  •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手部微囊型淋巴管畸形1例

    作者:邓小华;袁新章;雷伟

    1 临床资料患儿女,2岁.出生后2天时被发现右手背虎口处肿明显肿胀,按压后可回弹,外院B超检查示:右手背及手掌部淋巴管畸形.右手肿胀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影响屈曲运动.发病以来,患儿饮食、睡眠及精神可,未述手部疼痛及指端麻木等,也无手部感染及外伤史,家族无脉管瘤病史.体检: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心肺腹部正常.皮肤科情况:右手掌近大鱼际及手背虎口处肿胀明显,皮肤颜色未见加深及缺失,也无明显瘢痕、皮下瘀点、瘀斑及破溃和渗出(图1~2),皮温不高,按压彭隆处无明显凹陷,质软,有波动感,无异常搏动感.体位实验阴性,透光实验阳性.细针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清亮囊液.实验室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检查未见异常.血 WBC计数正常右手B超示:右手掌侧及背侧淋巴管畸形(图3).右手MRI检查示:右手掌侧及背侧微囊型淋巴管畸形,病变范围较大,侵及深部组织(图4~5).按照文献[1]方法治疗:患儿平阳霉素及利多卡因皮试阴性,予平阳霉素8mg+ 2%利多卡因2mL+地塞米松1 mg+生理盐水2.5mL,稀释平阳霉素浓度为1.6mg/Ml.用5 Ml注射器在肿胀明显处刺入囊内回抽,见囊液即缓慢注入药液,后3次因肿胀消退难以寻找进针点,故在B超引导下进行残余病灶注射,每10天重复注射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随访至今已有4年,皮肤颜色基本恢复正常,手指活动度正常,对指、对掌、握拳运动正常,指端无麻木,复查MRI可见第一掌指关节见极少量残余病灶及掌骨间隙内极少量病灶残余,未出现复发.

    关键词:
  • 成人阴囊黄色肉芽肿1例

    作者:周桥艳;袁伟;郑庭铭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发现阴囊结节2个月.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阴囊出现米粒大的淡红色丘疹,后颜色逐渐变为淡黄色,结节缓慢增大至黄豆大小,平素无自觉症状,一直未予重视.体检: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阴囊可见一黄豆大小淡黄色结节,呈半球形隆起,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韧,无波动感(图1).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局部外伤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手术切除皮损后送病理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萎缩,表皮突变平,真皮内弥漫性泡沫样组织细胞、少量淋巴细胞、多核巨细胞浸润,可见典型Touton巨细胞(图2a).诊断为成人黄色肉芽肿.目前仍在随访中.

    关键词:
  • 儿童获得性Blaschko皮炎1例

    作者:李璐璐;陈声利;吴梅

    患者女,14岁.左侧背部及左上肢瘙痒性丘疹3年,反复发作.皮肤科情况:左侧肩胛区至左上肢可见沿Blaschko线分布的针头至粟粒大小淡红色丘疹.真菌镜检阴性.组织病理学检查:非特应性海绵水肿性皮炎及血管周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儿童获得性Blaschko皮炎.给予外用激素、抗组胺、保湿等治疗2周,患者皮疹明显消退、变平.

  • 肛周生殖器部位丘疹性棘层松解性角化不良1例

    作者:王莉莉;陈柳青

    患者女,41岁.外阴、肛周出现丘疹伴瘙痒2年,无糜烂、疼痛不适.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棘层松解,可见散在角化不良细胞,真皮浅层血管增生,少许淋巴细胞浸润.诊断为:肛周生殖器部位丘疹性棘层松解性角化不良.

    关键词: 棘层松解 角化不良
  • 发热型溃疡型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合并肝炎和肺真菌感染1例

    作者:华夏;周沂;姚明;曹娜;高诗燕;路永红

    患者男,34岁,躯干红斑、丘疹半月余,泛发全身10d.皮损为密集分布的大小不一的红斑、丘疹,部分红斑、丘疹上可见米粒大小的水疱及浅溃疡和暗黑色痂,水疱疱液清,壁厚,尼氏征阴性.躯干见散在色素沉着斑,无明显脓疱、糜烂、渗液.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不全伴少许炎细胞浸润,表皮内和真皮浅层广泛红细胞外渗,表皮细胞内和细胞间水肿伴变性、坏死,部分棘层松解,表皮和真皮浅层界限模糊不清,真皮浅、中层小血管周围致密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三项阳性.诊断:发热型溃疡型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服用强的松1个月后,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刷片示真菌孢子阳性,痰培养示白色念球菌,予氟康唑胶囊治疗2周后症状好转.

  • 获得性多发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

    作者:王光平;王小坡;孙建方

    患者女,64岁.双上肢、胸背部毛细血管扩张性斑疹1年.双上肢(伸侧为主)、躯干上部见散在的毛细血管扩张性斑疹,压之退色.其中前胸V区散在数个蜘蛛样毛细血管扩张斑.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轻度受损.丙型肝炎抗体阳性.血常规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皮损组织病理见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周围少许淋巴细胞浸润.Giemsa染色阴性.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诊断获得性多发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症合并蜘蛛痣.

  • 毛囊角化病1例

    作者:韦珍;蒋国方

    患者男,33岁.头皮、额部皮疹6年余.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确诊为毛囊角化病,痤疮.曾3次在当地医院误诊为“痤疮”,并予罗红霉素、丹参酮胶囊、维生素A胶囊、维胺脂胶囊等口服,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夫西地酸乳膏、甲硝唑凝胶等,无明显好转.

    关键词: 毛囊角化病 痤疮
  • 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症1例

    作者:黄东北;杨惠芳;叶小英

    患者男,59岁.双侧手、足角化性丘疹10年.皮肤科情况:双侧手、足及踝关节周围角化性丘疹,暗红色,丘疹直径1~ 5mm,表面干燥.皮肤组织病理: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致密的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诊断: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症.

  • 播散型表皮松解性棘皮瘤1例

    作者:孙靓;涂晨;王俊民;肖生祥

    患者男,56岁.腹部及双侧腋下、肘窝、腘窝、腹股沟等部位散在分布扁平褐色丘疹10年余.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颗粒层、棘层细胞核周可见空泡改变,形成腔隙甚至松解,含有粗大的透明角质颗粒,呈典型的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改变.诊断:播散型表皮松解性棘皮瘤.经液氮冷冻治疗后,现继续随访中.

  • 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1家系调查

    作者:卢丽华;王建钊

    患者男,68岁.面颈、躯干及四肢褐色丘疹结节40余年,伴瘙痒1月.皮肤科情况:面、颈、躯干及四肢见大小不等的环形或不规则形角化性褐色斑片,边缘呈线性和堤状隆起,中央萎缩.臀部、肛周及双下肢见角化性结节和疣状增生.家系调查:3代有8人出现类似皮损.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柱状角化不全,角化不全柱下颗粒层消失.诊断: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13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国旺;张琰;付萍

    目的 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男5例,女8例;年龄中位数47岁.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6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7例.临床表现多为不明原因发热(53.85%),关节疼痛(46.15%),肌肉疼痛(38.46%);器官受累多为肺部受累(69.23%),肾脏受累(61.54%).经糖皮质激素(GC)和环磷酰胺(CTX)诱导缓解治疗,2个月内,5例因肺部感染再次入院,3例为血管炎活动再次入院.结论 AAV临床表现多样,以肺和肾为主要受累脏器.

  • ALA-PDT联合2940nm铒点阵激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分析

    作者:都日娜;乌日娜;韩建文

    目的 探讨ALA(5-氨基酮戊酸)外敷凝胶光动力疗法联合点阵激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30例Ⅱ~Ⅳ级面部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2 940nm铒点阵激光治疗后,立即5%浓度ALA外敷封包后运用光动力红光照射面部,对照组单纯采用5%浓度ALA外敷封包后运用光动力红光照射面部,外敷药物封包时间均为2.5h,照光能量密度80mw/cm2,照光时间20min,15d治疗1次,共治疗3次.结果 ALA联合点阵激光治疗1次、2次、3次的有效率分别为0,93.33%和100.00%;单独ALA治疗1次、2次、3次的有效率分别是0.00%,60.00%和100.00%.结论 5%ALA-PDT联合点阵激光是治疗中重度痤疮都能使痤疮简单、有效而又安全的疗法.

  • 0.1%苯扎氯胺溶液治疗念珠菌间擦疹98例临床观察

    作者:姜峰;侯志宏;毕廷民;杨洁;李梅;刘阳;孙小强

    目的 观察0.1%苯扎氯铵溶液治疗念珠菌间擦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228例念珠菌间擦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14例.治疗组予0.1%苯扎氯铵溶液湿敷,对照组予2%酮康唑乳膏外搽,疗程均为7天.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82%和8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和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苯扎氯铵溶液湿敷可用于治疗念珠菌间擦疹,且安全性高.

  • Bowen病60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梅;刘保国;申九晓;苗国英;周萌;顾静

    目的 了解Bowen病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Bowe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Bowen病患者中,发病年龄28 ~ 86岁(男女比例为1.5∶1),病程2d~40年,单发皮损居多,且皮损呈红色、褐色至黑色不等,临床表现多样,易与脂溢性角化病和鳞状细胞癌等疾病相混淆,误诊率达30.00%.结论 Bowen病有其自身发病特点,但临床仍易被误诊,可结合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 ALA-PDT治疗皮肤肿瘤的长期疗效分析

    作者:张黎峰;陈龙;杨光艳;叶静

    目的 了解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皮肤肿瘤的长期疗效.方法 调查41名皮肤肿瘤患者,经光动力治疗或光动力联合激光、微波、手术、冷冻治疗后10年病情复发的情况.结果 治愈率BCC为84.62%,Bowen病100%,乳房外Paget病50%,鲍温样丘疹病100%,日光性角化100%.鳞状细胞癌50%.3年后痊愈率,BCC为61.54%,Bowen病80%,鲍温样丘疹病85.71%,大部分日光性角化和鳞状细胞癌患者失访.已治愈的患者中,10年后只有1例BCC患者复发.结论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皮肤肿瘤后如果3年不复发,其10年后也很少复发.

  • 辣椒素受体在皮肤淀粉样变中的表达

    作者:李文海;陈柏嘉;蔡林;慕彰磊;王凌霞;单艳霞;才桂春;张建中

    目的 研究辣椒素受体(TRPV1)在皮肤淀粉样变皮损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皮肤淀粉样变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2例皮肤淀粉样变皮损及16例正常皮肤组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皮损中辣椒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皮肤淀粉样变皮损中TRPV1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皮肤(P<0.05),免疫组化研究显示TRPV1在正常皮肤、皮肤淀粉样变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附属器(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及血管内皮细胞均存在表达;TRPV1在皮肤淀粉样变皮损的表达高于正常皮肤(P<0.05).结论 TRPV1在皮肤淀粉样变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皮肤,提示其在皮肤淀粉样变致瘙痒的发生及发展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 枸杞多糖对紫外线辐射HaCaT细胞急性损伤中Nrf2/Bach1通路的影响

    作者:李振洁;彭丽倩;江娜;刘清;张尔婷;莫子茵;代歆悦;李华平;梁碧华;李润祥;朱慧兰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Nrf2/Bach1在枸杞多糖(LBP)防御紫外线(UV)致HaCaT细胞光损伤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经300 μg/Ml LBP预处理24h后,分别接受30 J/cm2 UVA及300ml/cm2UVB照射,孵育24h.以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尼罗红荧光染色法检测过氧化脂质含量;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DNA损伤;RT-Qpcr法检测Nrf2和Bach1 Mrna及下游Ⅱ相解毒酶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rf2及Bach1蛋白在细胞内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 强度为30 J/cm2 UVA及300 Mj/cm2 UVB均可造成HaCaT细胞增殖能力下降,过氧化脂质含量及DNA荧光强度、迁移距离增加,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0 μg/Ml LBP预处理可显著提高细胞增殖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水平,减轻DNA链断裂损伤,且增加Nrf2核蛋白及Bach1质蛋白的量,促进Nrf2 Mrna及下游Ⅱ相解毒酶SOD,CAT,NQO1,GCLC,GCLM Mrna的表达,抑制Bach1 Mrna的表达(均P <0.05).结论 枸杞多糖可有效减轻UV诱导的HaCaT细胞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Nrf2/Bach1转位及下游Ⅱ相解毒酶基因的表达,发挥光防护作用.

  • 嗜酸性粒细胞群落参数在中药治疗银屑病药物性肝损伤监测中的作用

    作者:张磊;胡刚;王金华;张彦平;黄仑;张雯

    目的 研究中药治疗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群落参数变化及监测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中药治疗银屑病患者100例(其中药物性肝损伤组50例,病例对照组50例)和50例健康查体者(健康对照组)血常规结果.统计分析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inophil counts,EO#)、嗜酸性粒细胞比例(percentage of eosinophil,EO%)、嗜酸性粒细胞群落参数(嗜酸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ean eosinophil volume,MEV;嗜酸性粒细胞平均激光散射值Mean eosinophil scatter,MES;嗜酸性粒细胞平均高频传导率Mean eosinophil conductivity,MEC);同时检测三组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比较各组之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群落参数的差异.结果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组、病例对照组、健康对照组ALT分别为(232.5±12.3)U/L,(36.6±16.3)U/L,(29.6±26.3)U/L;MEV三组分别为(169.9±5.43) channel,(166.7±9.12) channel,(163.4±4.60) channel,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ES三组分别为(205.6-1.56)channel,(206.9±1.95) channel,(207.01±1.73)channel,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EO%和EO#.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治疗银屑病引起肝损伤时,嗜酸性粒细胞体积参数和颗粒度参数变化明显,可以作为一个备用的监测指标运用.

  • 中国汉族人群HLA-B*5801等位基因与别嘌醇致重症药疹的相关性Meta分析

    作者:尚鹏超;金璐艳;张晓飐;赵春;文杰;卢东方;张文宁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人白细胞抗原-B* 5801(HLA-B* 5801)等位基因与别嘌醇致重症药疹(SCAR)的关系.方法 通过Review Manager5.3软件对筛选出的9项国内外有关中国汉族人群HLA-B * 5801等位基因与别嘌醇致SCAR的文献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别嘌醇SCAR组、别嘌醇耐受组以及健康对照组组间HLA-B* 5801等位基因比率,并进行异质性检验、合并效应量分析;应用Stata12.0进行Begg检验和Egger检验对潜在的发表偏倚进行评估.结果 别嘌醇SCAR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存在异质性(P=0.02),合并效应量[OR(95% CI) =78.6(27.21 ~ 227.08)],综合检验(P<0.001);别嘌醇SCAR组与别嘌醇耐受组间无异质性(P=0.17),合并效应量[OR(95% CI)=148.03 (73.03 ~300.07)],综合检验(P<0.001);别嘌醇耐受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无异质性(P=1.00),合并效应量[OR(95% CI) =0.68(0.48 ~0.96)],综合检验(P=0.03).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HLA-B* 5801等位基因与别嘌醇致SCAR具有相关性,患者服用别嘌醇前应进行HLA-B* 5801等位基因检查,有助于减少别嘌醇所致SCAR的发生.

  • 丹参酮Ⅱ A对黑素瘤A375细胞CXCR7及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韩昭;张伶;刘钊;徐艳艳;张建忠;牛亮;李小静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 A对黑素瘤A375细胞CXCR7及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黑素瘤A375细胞,经4组不同浓度丹参酮Ⅱ A(0,1,2,4mg/L)作用后,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VEGF浓度,Real time-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其对CXCR7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丹参酮Ⅱ A处理黑素瘤A375细胞48h后,培养液中VEGF浓度随丹参酮Ⅱ A浓度的升高而降低,CXCR7及VEGF mRNA及蛋白表达随丹参酮ⅡA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 A能抑制黑素瘤肿瘤细胞内VEGF及CXCR7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提示丹参酮Ⅱ A可能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

  • 马尔尼菲蓝状菌酵母相黑素生成和酪氨酸酶基因的关系

    作者:徐红艳;陈秀芳;刘栋华

    目的 探讨马尔尼菲蓝状菌酵母相黑素生成和酪氨酸酶(TYR)基因的关系.方法 将马尔尼菲蓝状菌标准株分别在含和不合L-DOPA的不同培养基中37℃避光培养3天,观察菌落形态及颜色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TYR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1)标准菌株接种在含和不含L-DOPA的SDA上菌落颜色无明显改变,未见明显黑素产生;(2)标准菌株接种在含有L-DOPA的BHI上菌落颜色深于接种在不含有L-DOPA的BHI的菌落颜色;(3)镜下观察标准菌株接种在含和不合L-DOPA的SDA,BHI上,其酵母样细胞的大小、形态基本一致,均未见被染成黑色.(4) TYR基因表达:接种在含L-DOPA的BHI的标准菌株,其TYR基因表达量高于不合L-DOPA的BH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和不合L-DOPA的SDA中标准菌株TYR基因表达量均低于同组BH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尔尼菲蓝状菌在BHI中可以利用L-DOPA合成黑素;在BHI中添加外源性L-DOPA时,马尔尼菲蓝状菌的TYR基因表达上调.

  • 腺病毒介导的p16INK4a基因沉默对人毛乳头细胞的影响

    作者:程毅;高杨;赵旭明;任明媛;张国强;高顺强;赵璐

    目的 利用RNA干扰技术探讨p16INK4a对人毛乳头细胞(dermal papilla cell,DPC)的促进作用.方法 将针对p16INK4a基因设计的RNA腺病毒转染高传代DPC,观察细胞生长活性,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衰老相关蛋白β-半乳糖苷酶、pRb的表达.结果 转染后细胞倍增时间缩短,细胞核分裂增多,高传代DPC中β-半乳糖苷酶、pRb蛋白较低传代DPC均上调,转染后两种蛋白的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 高传代DPC非凝集性生长与细胞过早性衰老有关,DPC的p16INK4a基因沉默后可延缓DPC衰老,促进DPC增殖.

  • 舌下含服多价昆虫抗原治疗儿童丘疹性荨麻疹疗效及对血清IL-4和IL-17的影响

    作者:侯贻魁;商正玲;左丽

    目的 探讨舌下含服多价昆虫抗原治疗儿童丘疹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及其对患儿外周血IL-4和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将入选的98例2~12岁丘疹性荨麻疹患儿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分别给予舌下含服多价昆虫抗原或安慰剂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有效率及治疗结束1年后复发率的差异,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IL-4和IL-17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4.44%)明显高于对照组(52.17%),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 舌下含服多价昆虫抗原治疗儿童丘疹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 夫西地酸联合糠酸莫米松治疗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22例临床观察

    作者:蒋冠;黄小凤;庞雁宇;刘子重

    目的 观察夫西地酸乳膏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的疗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62例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22例)予夫西地酸乳膏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B组(20例)予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C组(20例)予夫西地酸乳膏外用,均2次/d,连用2周.结果 治疗2周后,A组、B组和C组有效率为95.45%,65.00%和60.00%,秩和检验3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703,P=0.005),A组疗效优于B组和C组(A>B,Z=-2.69,P=0.007;A>C,Z=-2.934,P=0.003).62例患者均完成实验,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夫西地酸联合糠酸莫米松治疗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疱疮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尖锐湿疣皮损中树突状细胞分子表型的临床意义

    作者:位嘉;王剑磊;林秋兰;王克杰;闫红燕;赵丽华

    目的 检测尖锐湿疣(CA)皮损中树突状细胞CD1a,CD83,CD80和CD86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分子表型在CA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HPV亚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HPV基因分型试剂盒检测CA患者所感染的HPV亚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例CA和32例正常包皮组织中CD1a,CD83,CD80和CD86的表达情况.结果 CA组织表皮CD1a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包皮组,且长病程组高于短病程组,高危型HPV感染组显著高于低危型HPV感染组,复发组略高于初发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CA组织表皮内CD83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包皮组,CA组中,CD83表皮阳性细胞数与CD1a表皮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但较后者显著减少.CA组织表皮内CD80/CD86阳性细胞数与正常包皮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组织表皮中的树突状细胞大部分处于未成熟状态,缺乏共刺激分子(如CD80/CD86)的表达,尤其是伴有高危型HPV感染的病例,这可能是导致HPV抗原提呈障碍,从而造成CA复发及病程延长的免疫学机制之一.

  • 云南省2012-2014年某男男性行为人群检测平台HIV-1新发感染状况分析

    作者:杨莉;陈会超;陈敏;马艳玲;施玉华;董莉娟;杨朝军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新发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2012-2014年某检测平台MSM人群HI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资料.结果 1 113名调查对象HIV抗体阳性检出率12.94%(144/1 113),梅毒血清学阳性检出率6.83% (76/1 113).144例HIV感染者中,HIV-1新发感染77人,年龄17 ~ 62岁,平均28.73±8.85岁,34岁及以下占80.52% (62/77).以未婚(占80.52%,62/77)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55.84%,43/77)居多.年平均新发感染率15.19% (95% CI:11.80% ~18.58%).梅毒患者较非梅毒患者更易发生HIV新发感染(OR=4.013,95% CI:2.115~7.614,P<0.001).MSM人群中年龄、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未成为HIV新发感染的统计学变量(P>0.05).结论 MSM人群的HIV感染率和HIV-1新发感染率较高,男男性传播对青年人的威胁值得关注,受教育程度提高并未减少HIV新发感染发生,预防和规范治疗梅毒等性传播疾病是预防HIV传播的有效措施.

  •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方法检测男性生殖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作者:肖秀美;李昂;马啸龙;刘宠;李晶;郑佳佳;姚贝

    目的 分析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的检出特征.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检测2015年5月-2016年4月本院门诊泌尿生殖道感染男性患者尿液中的UU,CT和NG,按年龄和诊断进行细化分层研究.结果 2172例患者中,UU,CT和NG阳性率分别为27.12%、9.67%和3.96%,20岁以下人群NG阳性率高(8.33%),尿道炎患者的CT,NG阳性率高(14.77%和7.03%),不育症患者UU阳性率高(26.89%).结论 CT,NG和UU是男性生殖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NG和UU检出率有升高趋势,宜加强监测.

  • 老年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俊伟;李旭阳;尹光文

    目的 评估老年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老年尖锐湿疣患者59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龄非尖锐湿疣人群为对照组.采用DLQI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并分析患者性别、收入状况、婚姻、病程、伴随疾病等因素,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生活质量平均分比较,研究组(14.92±2.167)明显高于对照组(10.63±1.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研究组内,性别、经济状况、婚姻状况、病程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伴有慢性疾病不认为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尖锐湿疣患者生活质量普遍下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是必要的.

  • 玉溪市2005-2016年梅毒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

    作者:董文斌;陈黎跃;赵金仙;蔡英;郭春园;倪兆林;李世福

    目的 了解玉溪市梅毒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6年玉溪市9个县区的梅毒病例报告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2005-2016年玉溪市累计报告梅毒发病数4 816例.报告病例数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为0.96:1,其中25~44岁的性活跃人群、职业为农民和本市户籍所占比例高,分别为44.95% (2 165/4 816),64.51%(3 107/4816)和91.55%(4409/4816);梅毒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3.07/10万,至2016年增长到32.84/10万,年均增长24.04%;各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变化趋势不同,一期和二期梅毒所占构成比逐年减少,隐性梅毒呈上升趋势,年均增幅为27.46%;不同县区梅毒发病差异很大,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红塔区和元江县;不同年龄段男女比例不同,育龄(15 ~ 34岁)阶段,女性病例数多于男性,45岁以后,男性病例数多于女性.结论 2005-2016玉溪市梅毒发病呈现继续上升趋势,需根据不同流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梅毒的流行.

  • 浙江省桐乡市2010-2016年梅毒和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赵峥;辅海平;沈盾;吴金伟

    目的 了解浙江省桐乡市近年来梅毒及淋病发病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桐乡市2010-2016年梅毒和淋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6年桐乡市梅毒发病率从2010年88.34/10万,下降到2016年42.51/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梅毒分期中以隐性梅毒为主,Ⅰ期和Ⅱ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病报告发病率从2010年61.83/10万,上升到2016年98.16/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 近几年来,淋病已成为桐乡市发病率高的性传播疾病,梅毒发病率虽有下降趋势,但仍处于高发水平,提示性病防治应全方位开展.

    关键词: 梅毒 淋病 流行病学
  • 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沈延根;杨森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感染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主要对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原发皮肤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长花;柏冰雪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s,PEComa)是一类在组织学、免疫表型及超微结构中均呈现平滑肌细胞及黑色素细胞分化的间叶性肿瘤.然而PEComa的细胞来源仍然不明,皮肤外PEComa和皮肤PEComa的具体联系也尚不明确.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从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染色体异常、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着重对原发皮肤PEComa进行描述.

  • 带状疱疹误诊为胆囊结石1例

    作者:张敏;张亚宁;李春霄;肖丹;文舒;严旭洪;黄莺

    患者男,67岁.右上腹部及背部疼痛20天,加重伴水疱并红斑丘疹半月.曾于外院先后以“胆囊结石,带状疱疹”治疗效果欠佳,皮损局部外用喷昔洛韦乳膏、酞丁胺乳膏后新发红斑丘疹并逐渐蔓延至四肢、躯干.来本院后修改诊断: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给予对症治疗1周后皮损消退,神经痛好转.

  • Sweet综合征误诊为带状疱疹1例

    作者:郝勇;王红;杨美丽;吴霞;杨丽颖;彭博;韩慧;石继海

    患者男,82岁.右腰背部红斑丘疱疹伴疼痛1天,门诊以“带状疱疹”收入院.皮肤科情况:右腰背及腰骶部见一暗红斑,表面散在丘疱疹,皮温较高,触痛阳性.皮损组织病理活检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乳头层明显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诊断:Sweet综合征.

  • 中医药治疗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尤雯丽;谭强;陈明岭;艾儒棣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进展迅速且预后凶险的恶性淋巴瘤,尚无标准化治疗方案.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归纳为“恶核”,正气亏虚、湿热毒流窜为基本病机,治疗宜清热利湿解毒兼顾扶助正气.本文分享中医药治疗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例.

  • 准分子激光联合自拟消白方剂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机制初探

    作者:尚智伟;冯海瑕;王为平;付宏伟

    目的 观察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自拟消白方剂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2例)和对照组(n=62例),对照组给予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消白方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病变皮肤色素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及两组治疗的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水平,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7(IL-17)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sICAM-1)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病变皮肤色素积分显著提高,DLQI评分降低,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AT,SOD,GSH-PX水平显著提高,MAD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12,IL-17及sICAM-1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自拟消白方剂能够显著抑制白癜风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及炎性因子,改善临床症状,使得患者获得佳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荐.

  • 贵阳市2006-2015年麻风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马璐;周健;杨琴

    目的 了解贵阳市麻风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5年贵阳市十个区(市、县)报告的麻风病例资料,进行描述和比较性分析.结果 2006-2015年,贵阳市新发现麻风129例,年平均发现率0.32/10万,平均年龄43.4±16.7岁,平均延迟期33.53月.其中儿童(≤14岁)6例(4.65%),多菌型98例(75.97%),Ⅱ级畸残43例(33.33%),以男性居多86例(66.67%),发生不良反应33例(25.58%),发现方式以线索调查为主,48例(37.21%).截止2015年底贵阳市尚有现症病例21例,患病率为0.45/10万.重点流行地区为清镇市、乌当区、花溪区.结论 2006-2015年贵阳市麻风发现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平均延迟期长,畸残率较高,流动人口中新发麻风患者占一定比例,需加强本市尤其是以上地区麻风早期发现和流动人口的疫情监测工作,预防麻风畸残和促进麻风患者康复.

    关键词: 麻风 流行特征 贵阳
中国皮肤性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