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중국피부성병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089
  • 国内刊号: 61-119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彭振辉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老年外耳道尖锐湿疣1例

    作者:常冬青;王文岭;安俞熙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80岁,河北三河人.4年前无明显诱因左外耳部见一黄豆大小红色赘生物,伴瘙痒,常搔抓,逐渐增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尖锐湿疣,未经治疗.既往体健.否认性病及冶游史.查体:一般情况好,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HbsAg、抗-Hbe和抗-HBc均阳性,其他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左侧外耳道可见1.0 cm×1.1 cm红色菜花状赘生物,高出皮肤表面,堵塞外耳道,质脆,基底部可见糜烂及白色分泌物渗出,有异味(图1).

  • 四种性病病原体合并感染1例

    作者:卢伟;陈金;刘扬英;廖巫山;夏仲楠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7岁,中学生.外阴赘生物1月,阴道分泌物增多,双手臂及手掌无痛痒红斑半月.发病后曾以"过敏性皮炎"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1周无好转.既往体健,否认输血手术病史.父母亲离异,随外婆住.有多次性行为.皮肤科情况:四肢、躯干皮肤可见密集的约数百个淡褐色斑,直经约0.5 cm左右,圆形,边界不清.皮疹大小、形态一致,左右对称,少有融合.

  • 小剂量阿维A治疗毛发红糠疹1例

    作者:佘晓东;符美华;薛燕宁;刘维达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4岁,农民.全身红斑、丘疹、脱屑2年,加重4月.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头皮出现灰白色糠秕样脱屑,未予诊治.4个月前躯干、四肢及手指伸侧出现红色斑块,表面可见密集成片丘疹,针尖大小,伴轻度瘙痒,外院以"银屑病"予口服罗红霉素150 mg,2次/d,外用哈西奈德溶液2次/d,连用1个月,未见好转,再次口服雷公藤片20 mg,3次/d,外用复方咪康唑软膏1次/d,连用2周,疗效欠佳.

  • 阿维A等综合治疗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1例

    作者:肖朝庆;张安方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8岁,电焊工.面部多发性环状斑疹6年.6年前不明原因颜面部出现数个扁豆大角化性丘疹,向四周离心性扩大成环状斑疹,呈浅灰色,无明显自觉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皮损缓慢增多、扩大,色泽渐加深,斑疹的周缘绕一黑圈,微隆起,绝大多数呈圆形、花环形或不规则形,遍布面部,手腕伸侧亦出现类似皮损,日晒后偶感微痒.3年前在外院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汗孔角化症",采用多种方法治疗(详情不明)未能奏效.毛发、黏膜部位及指(趾)甲未累及.

  • 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汗疱疹疗效观察

    作者:焦来文

    1 临床资料 患者均来自本院2005年3月~2006年6月门诊,诊断符合文献[1]标准:皮疹为粟粒至米粒大深在性水疱,呈半球形略高出皮面;对称分布于手掌、指侧面、指间及末节指背部;干涸后有领圈状脱屑,可波及整个手掌;自觉烧灼感、胀痛及瘙痒;真菌检查阴性.共7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17例,女21例,年龄14~45岁,病程3~17天;对照组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龄12~45岁,病程2~15天.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患者接受治疗前均未采用其他方法治疗.

  • 乳房外Paget病1例

    作者:徐新美;桑旭东;竺路;严丽英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5岁.阴茎根部红斑,反复糜烂、渗液及结痂1年.1年前患者阴茎根部起红斑,伴瘙痒,且逐渐增大,曾在多家医院以"湿疹"予以抗过敏治疗无效.平素体健,否认系统疾患史.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阴茎根部片状浸润性红斑,1 cm × 3 cm大小,界清,表面轻度糜烂,渗液呈黄色或暗紫色,结痂(图1).外阴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棘层排列不齐,可见核大深染细胞,棘层可见成巢或单个分布的瘤细胞,胞体大,胞浆丰富淡染,真皮浅层见带状炎症细胞浸润(图2).患者拒绝行免疫组化检查.诊断:乳房外Paget病.

  • 甲硝唑联合洁尔阴治疗丘疹-脓疱期酒渣鼻32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宏瑾

    1 临床资料 32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男7例,女13例,年龄31~48岁,平均39.5岁,病程2~6年;对照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35~46岁,平均40.5岁,病程2.0~5.5年.患者鼻部、两颊、下颌、额部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明显,其上散在痤疮样丘疹、脓疱等,但无粉刺形成.排除痤疮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 儿童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9例分析

    作者:杜丹

    1 临床资料 9例均为本科2002年3月~2006年3月诊治病例,男5例,女4例,年龄5~14岁.均有不同程度的用药史,其中使用妥布霉素2例,林可霉素2例,头孢氨苄、磺胺、对乙酰氨基酚、安痛定、氨基比林各1例.发病潜伏期1~5天,平均3天.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后用药6例,感染后用药诱发3例.

  • 窄谱UVB治疗玫瑰糠疹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窦惠茹;葛文娱;王琼玉;王永贤;曾维惠;彭振辉

    1 临床资料 140例均为2004年2月~2005年11月本科门诊玫瑰糠疹患者.治疗组85例,男45例,女40例,年龄13~38岁,平均25.12±4.36岁,平均病程2周.皮损位于躯干、四肢近端65例,泛发全身20例.对照组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15~39岁,平均26.31±3.86岁,平均病程2周.皮损位于躯干、四肢近端45例,泛发全身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有可比性.患者均无紫外线照射禁忌证,未曾应用过紫外线照射治疗.

  •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1例

    作者:周敏慧;李利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7岁,学生.胸腹部等处灰褐色斑疹,鳞屑2年.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颈部出现数个米粒至黄豆大小灰褐色斑疹,无痛痒.曾外用"祛斑药"治疗无效.皮损逐渐扩大到颈、胸背部及上腹部,融合成片,表面为褐色鳞屑.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否认化学物质、药物接触史.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颈部、胸部、上背部、乳房下及上腹部可见弥漫性灰褐色网状斑片,边界较清,其上覆有少许灰褐色鳞屑,鳞屑薄,不易刮落(图1).

  • 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耳带状疱疹1例

    作者:裴广德;许焱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0岁.眩晕、恶心、呕吐4天,右耳部疼痛起水疱1天.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做经颅彩色多普勒及颅部、颈部CT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予西比灵片、眩晕停片、腺苷B12片等(量不详)治疗效不佳,并出现右耳部疼痛.查体:面容苍白,精神差,神志清,不敢转颈及改变体位.右外耳道口处可见簇集状水疱,疱壁紧张,疱液浑浊,部分水疱破溃结黄褐色痂,基底周边暗红色(图1),余未见异常.

  • 口服保法止(非那雄胺)致乳房肿痛1例

    作者:丁晓岚;蔡林;张建中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7岁.因脱发予保法止(非那雄胺)1mg,1次/d口服.3个月后患者自述脱发明显减轻,并有细软新发长出,但感双侧乳房胀痛,以右侧为甚.查体:头顶有新发长出(汉密尔顿分级:Ⅱ~Ⅲ级),双侧乳房轻度肿胀,右侧较明显,表面皮肤正常,右侧乳房内上象限可触及一1 cm×1 cm小结节,活动度可,压痛明显,其他系统检查无异常.乳房X线摄影未见恶性征象.因考虑该患者乳房肿胀与口服保法止有关,故嘱其停用保法止,改为达菲欣(2%米诺地尔溶液)外用治疗并定期随访.停药1月后复诊,上述症状完全消失.

  • 小儿手足口病82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其瑞;张江安;石广青

    1 临床资料 82例均符合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1],为本院儿科住院患儿,男46例,女36例;年龄3月~9岁,平均2.0±0.9岁,3~5个月7例,6个月~4岁67例,5~9岁8例.患儿均有口腔、手或足部等处皮疹,有两处皮疹者23例,3处皮疹者38例,3处以上者21例.皮疹少者仅口腔及手掌或足底数个,多的则可满口布满斑疹、丘疹或疱疹,臀部及肛周也有较多疱疹.疹型初多为红色斑疹,逐步发展为红晕性丘疹,直径2~4 mm,中央可见透亮的小疱,口腔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其他部位则渐干燥、脱屑.77例患儿发热(37.8~40.6 ℃),同时出现口腔疼痛而致流涎、纳差、哭闹不安.

  • 坏疽性脓皮病1例

    作者:蒋燕萍;余德厚;何勤;陆洪光

    报告1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男,49岁,全身多发结节、溃疡伴疼痛反复发作2年,加重3月.溃疡可自行愈合,形成菲薄的萎缩性瘢痕.组织病理检查符合坏疽性脓皮病表现.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调节剂获良效.

    关键词: 脓皮病 坏疽性
  • 寻常性银屑病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1例

    作者:刘文丽;刘彤;牟宽厚

    患者男,13岁.全身反复起红斑、鳞屑10月余.皮肤科情况:头皮、躯干和四肢可见大量鳞屑、红斑以及束状发,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为寻常性银屑病;B超和家族史提示患多囊肾.银屑病和多囊肾同时罹患,二者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理.

  • 变应性肉芽肿病1例

    作者:李峰;马东来;晋红中;渠涛;孙秋宁;方凯

    报告1例变应性肉芽肿病.患者男,71岁.躯干、四肢红斑、瘙痒伴双下肢麻木1年.皮肤科检查见躯干、四肢泛发性红色斑块.组织病理示真皮血管周围及胶原束间多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经强的松治疗后,皮损明显消退.

    关键词: 变应性肉芽肿病
  • 连续性肢端皮炎1例

    作者:王斌;陈静;黄进华;赵莎;李可

    报告1例连续性肢端皮炎.患者女,19岁.双手指末端红肿,出现脓疱、糜烂伴疼痛3年余.组织病理示Kogoj海绵状脓疱及炎细胞浸润.诊断:连续性肢端皮炎.予以曲安西龙、阿维A、四环素等联合治疗,获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 连续性肢端皮炎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症雷诺现象致肢体坏疽1例

    作者:杨林;祁光裕;禄韶英;李艳姿

    报告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重症雷诺现象致肢体坏疽.患者女,12岁.四肢疼痛伴指(趾)端青紫发黑半月.查体见面部片状红斑,左足肿胀,左足拇指第2,3,5趾、右足第2,3趾发黑,皮温低,双手指颜色大多发青.可触及足背动脉、桡动脉搏动.免疫学检查支持SLE诊断.

  • UVA、窄谱UVB阿维A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作者:王仁珍;王红;刘菡;刘劲松

    目的 观察UVA、窄谱UVB(NB-UVB)联合阿维A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用UVA,NB-UVB照射联合阿维A胶囊口服;对照1组用UVA,NB-UVB照射;对照2组口服阿维A胶囊.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1组为72.5%,对照2组为75.0%.治疗组与对照1组、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UVA,NB-UVB联合阿维A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好.

  • 银屑病伴发高脂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庞晓文;杨雪琴;李雪迎;肖宏志

    目的 探讨银屑病伴发高脂血症的相关因素及内在机制.方法 对413例住院银屑病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伴有高脂血症的银屑病患者占同期住院银屑病患者总数的25.91%,其住院时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及银屑病平均始发年龄均明显大于不伴高脂血症者;伴高脂血症的银屑病患者中,吸烟者比例及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脂肪肝、肝功异常及肾脏损害发生率均高于不伴高脂血症者,而饮酒者比例亦较高.银屑病严重型比例则低于不伴高脂血症者.结论 高脂血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代谢性疾病,银屑病严重型、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脂肪肝、肝功异常及肾脏损害可能与银屑病伴发高脂血症有关.

    关键词: 银屑病 高脂血症
  • 银屑病皮损鳞屑中两种微生物的检测及外用派瑞松效果

    作者:郜玉玲;赵旭传;姜玉霞

    目的 探讨银屑病发病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糠秕孢子菌感染的关系及观察外用派瑞松治疗效果.方法 对银屑病病人皮损进行细菌培养及真菌真接镜检,并外用派瑞松治疗.结果 银屑病患者金葡菌和糠秕孢子菌带菌率均高于正常对照(P<0.01;P<0.05),治疗后带菌率明显下降;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8.0%,72.0%.结论 金葡菌、糠秕孢子菌在银屑病的发病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派瑞松是治疗银屑病较好的药物之一.

  • CO2激光联合闪光灯-泵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疗效观察

    作者:肖红艳;康红芬;吕玉华

    目的 探讨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108例化脓性肉芽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CO2激光加闪光灯泵脉冲染料激光治疗(58例),对照组用CO2激光治疗(50例),比较两组的复发率及瘢痕形成情况.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96.55%,复发率为3.45%,对照组分别为62.00%,38.00%,两组治愈率及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5);瘢痕形成率治疗组3.40%,对照组36.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 CO2激光加闪光灯泵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且副作用明显少于单纯用CO2激光方法.

  • 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银屑病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晓红;赵书平;赵子卿;赵荻;宋来涛;杨惠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银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泰安地区88例银屑病患者及95例正常对照者的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银屑病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的Ⅱ,ID,DD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ACE插入/缺失基因多态性与银屑病患者的性别及有无明确的家族史均无关联.结论 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人群银屑病发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

  • 阴道加德纳菌生物学分型、基因分型与细菌性阴道病相关性研究

    作者:岳颖;车雅敏;纪岩文

    目的 探讨阴道加德纳菌(GV)的不同生物学型别和基因型别与细菌性阴道病(BV)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Biswas标准诊断BV;根据Briselden方法对GV进行生物学分型;运用ARDRA方法(扩增rDNA限制性分析)对GV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BV现患率为24.1%;BV患者的GV检出率(48.4%)高于非BV患者(13.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共检测出7种型别,1,2,3,4型在BV患者的分布显著高于非BV患者(P<0.001),5型在非BV患者分布高于BV患者(P<0.05),未检出6型;将50株GV分为A,B,C三个基因型,没有发现基因型与BV有相关性.结论 GV的不同生物型别与BV发病相关,未发现与BV发病相关的基因型别.

  • 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研究

    作者:牛旭平;李新华;张开明;尹国华

    目的 进一步了解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细胞是否有异常.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银屑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骨髓单一核细胞,然后在含有甲基纤维素的半固体细胞因子培养体系中进行体外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粒-巨噬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及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集落形成实验,培养一定时期后计数集落.结果 与正常对照比较,银屑病患者的HPP-CFC及CFU-GM的集落形成数显著减少,而CFU-E形成的集落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降低,这种异常的造血细胞可能在银屑病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 p38 MAPK/NF-κB/cyclin D1信号传导通路在乳房外Paget's病中的意义

    作者:林能兴;刘厚君;占部和敬;古江增隆;涂亚庭

    目的 探讨磷酸化p38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α(phospho-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38MAPKα)、磷酸化核因子-кB(phosphor-nuclear factor kappaB,p-NF-кB)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乳房外Paget's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EMPD)表达的意义及评价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p-p38MAPK,p-NF-кB及Cyclin D1蛋白在来源于30例患者的35张EMPD石蜡包埋切片中的表达(5张来源于有转移的EMPD淋巴结标本).结果 ①在35张标本中EMPD石蜡包埋切片中有30例p-p38 MAPK表达阳性,28例p-NF-кB表达阳性,"例cyclin D1表达阳性,并且在其中5张来源于有转移的EMPD淋巴结标本中,5例均p-p38 MAPK和p-NF-кB表达阳性,4例cyclin D1表达阳性;②在EMPD中,p-p38 MAPK,p-NF-кB和cyclin D1阳性表达两两间均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p-p38 MAPK,p-NF-κB和cyclin D1在EMPD中有过度表达,p38 MAPK/NF-кB/cyclin D1信号传导通路可能在EMPD肿瘤形成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Fractalkine和其受体Cx3CR1在寻常性银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文韬;朱里;胡志国;涂亚庭

    目的 探讨Fractalkine/Cx3CR1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寻常性银屑病(进展期)皮损26例、皮损周边0.5 cm皮肤8例和正常皮肤15例中Fractalkine/Cx3CR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PASI(疾病严重度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中Fractalkine/Cx3CR1阳性率较皮损周围0.5 cm范围皮肤明显增强(P<0.05),正常皮肤中未见Fractalkine/Cx3CR1表达.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Fractalkine的表达与PASI呈正相关(γ=0.6097,P<0.01),Cx3CR1的表达与PASI无相关性(γ=0.2965,P>0.05).结论 Fractalkine/Cx3CR1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 PDL 585 nm激光在体外对人成纤维细胞p16INK4a表达的影响

    作者:项蕾红;Henry HL Chan;丁蕙琳;郑志忠

    目的 探讨亚致死量PDL585 nm激光对正常人成纤维细胞p16INK4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成纤维细胞p16INK4a蛋白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周期.结果 经不同剂量的激光照射后,成纤维细胞p16INK4a的表达增加,细胞停留在G0/G1期.结论 亚致死量的激光可引起成纤维细胞DNA损伤.

  • 硬皮病皮损中TGF-β1,Smad3和Smad7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赵会平;肖嵘;罗勇奇;袁娟;梁云生;苏玉文;陆前进;文海泉

    目的 探讨rGF-β1,Smad3和Smad7在硬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0例硬皮病患者皮损中TGF-β1,Smad3和Smad7的表达,并以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TGF-β1,Smad3和Smad7在硬皮病皮损中的表达强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GF-β1和Smad3呈正相关.结论 TGF-β1,Smad3和Smad7在硬皮病皮损中均表达上调,提示它们在硬皮病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TGF-β1和Smad3在硬皮病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Smad7作为细胞内Smad信号的抑制剂在硬皮病皮损中表达上调,可能为机体的一种负反馈调节作用.

  • 人纤维介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结节性血管炎患者皮损中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周利平;严伟明;陈红英;朱传龙;罗小平;宁琴

    目的 探讨人纤维介素(human fibrinogen-like protein 2,hfgl 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结节性血管炎患者皮损中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LE和结节性血管炎各20例皮损中hfgl 2的水平.结果 40例患者病变血管的内皮细胞、管周浸润的炎性细胞中可见hfgl 2的分布及纤维蛋白沉积.对照组标本中仅部分血管见微弱的hfgl 2分布.各疾病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活动期SLE患者皮损中hfgl 2与SLEDAI(狼疮活动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hfgl 2可能在皮肤血管炎类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

    作者:王惠茜;陈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予复方甘草酸苷40 mL静滴1次/d,对照组用2%普鲁卡因注射液20 mL静滴1次/d,均用药2周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69.57%,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分别为34.79%和50.00%,两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结论 在传统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可显著提高治愈率且无明显副作用.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作者:刘进先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美能)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方法 40例慢性荨麻疹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0例,美能40 mL联合葡萄糖酸钙20 mL静滴,1次/d;对照组20例,单用葡萄糖酸钙20 mL静滴,1次/d,两组均连用10天.结果 停药1周治疗组有效率80%,对照组有效率5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美能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

  • 手术切除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慧敏;樊利平;沈香荣;耿静

    目的 观察手术切除较大疣体后继用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8周减少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8例尖锐湿疣患者中32例仅进行手术切除疣体(手术治疗组),另外26例在手术切除疣体创面愈合后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8周(联合治疗组).观察患者在4,8,12周时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手术治疗组在4周,8周和12周时的复发率分别为25.0%,13.0%和16.0%,联合治疗组的复发率分别为8.3%,0和0.5%咪喹莫特乳膏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1%,主要表现为用药局部红斑、瘙痒、水肿、灼热、疼痛和糜烂,但均能耐受且暂停用药后可迅速消退,无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手术切除后继用5%咪喹莫特乳膏8周,可能是一种安全且可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的治疗方法.

  • 冷冻喷法治疗孕妇多发性尖锐湿疣23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铁军;史航

    目的 探寻快捷、无副作用、彻底治愈孕妇尖锐湿疣、不影响正常分娩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用液氮枪向患者外阴、阴道内、肛周尖锐湿疣疣体上喷射液氮,约2 min,待疣体组织完全自然融解为1个冻融周期,可重复2~3个冻融周期.结果 23例患者中1例失访,其余22例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7.5天,治愈率95.65%.治疗中未诱发孕妇流产.出生婴儿体健,未发现乳头瘤病毒感染疾病.结论 液氮冷喷法治疗孕妇尖锐湿疣安全,治疗周期短,复发率低,临床可行.

    关键词: 孕妇 尖锐湿疣 喷冻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微波治疗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作者:王万学;丁瑞志;邢纪霞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治愈时间内微波治疗次数的影响.方法 两组均用微波清除疣体,每周1次,直至疣体不再出现;治疗组同时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照组肌注干扰素α-2b,均每周3次.两组均在疣体不再出现后巩固用药2个月,随访3个月.结果 两组均治愈,治疗组平均应用微波治疗4.17次(1~18次),对照组平均应用微波治疗4.24次(1~20次),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与干扰素的疗效相当,但前者价格低、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 干扰素中和抗体对重组α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疗效的影响

    作者:付明建;尚艳华;刘定立;王宗发

    目的 观察干扰素中和抗体(NA)对重组α干扰素(IFN-α)治疗尖锐湿疣疗效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86例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采用抗病毒生物中和法测定NA阴性者,经微波或CO2激光治疗后给予局部干扰素治疗,每次3×106IU,每周2次,疗程3~9个月(平均6个月),疗程中定期测定NA.结果 86例患者治疗后NA阳性11例(12.79%),其中治疗后3,4,5,6及6个月后检出分别是1,2,3,2例及3例.NA阳性组HPV复发率(72.72%)高于NA阴性组(25.33%);临床治愈率(27.27%)低于NA阴性(74.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IFN-α治疗尖锐湿疣NA阳性率不高,但NA可以影响IFN-α的疗效.

  • HIV-1 Tat蛋白促血管生成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陆丛笑;李静;耿美玉

    Tat蛋白是HIV-1基因组编码的6个调控蛋白中一个重要的调控蛋白,在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本文综述了细胞外HIV-1 Tat蛋白促血管生成作用的新研究进展,包括Tat不同结构区域在促血管生成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与各种生长因子及化学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阐述了Tat促内皮细胞及卡波西肉瘤细胞血管生成的主要机制,为临床开发拮抗Tat的促血管生成作用药物,抑制AIDS相关卡波西肉瘤的发生及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二期梅毒2例误诊分析

    作者:谢震;林昭春;杨建文;刘杨英;万慧颖;杨戈

    报告2例二期梅毒患者误诊情况.例1以阴囊红斑、鳞屑为主要表现,例2以头皮丘疹、结节破溃为主要表现,均伴痒感,院外分别多次误诊为阴囊湿疹和脓癣,经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及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

  • 性激素水平与痤疮中医分型的关系研究

    作者:田黎明;王玮蓁;曾宪玉

    目的 探讨性激素水平与痤疮中医分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双抗法进行血清LH,FSH,E2,T,PRL水平的检测.结果 女性肝郁气滞型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与女性湿热内蕴型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LH差异无显著性(P>0.05);FSH,E2,T,PRL,LH/FSH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男性肝郁气滞型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与男性湿热内蕴型痤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比较,血清T,PR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性激素水平与痤疮中医分型有关.PRL,LH/FSH是肝郁气滞型痤疮患者中医分型的微观物质基础,而T是湿热内蕴型痤疮患者中医分型的微观物质基础.

  • 中药槲皮素对皮肤增色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朱宇;王晓蓉;曲莉颖;马月眉;栗玉珍

    目的 研究槲皮素对豚鼠表皮中黑素细胞的影响,观察外用槲皮素对实验动物的安全性和疗效,为白癜风等色素减退性皮肤病的中药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槲皮素乙醇提取液外涂豚鼠背部皮肤并予红外线照射,5周后对涂药皮肤和对照皮肤进行活检.用不同的染色方法分别制备病理切片,观察黑素细胞形态学改变,统计给药后表皮病理切片中黑素细胞数目和黑素含量.结果 豚鼠表皮外用槲皮素后黑素细胞数目明显增加,槲皮素实验组多巴阳性黑素细胞数及含黑素颗粒细胞数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多,与阳性对照组8-甲氧补骨脂素(8-MOP)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槲皮素对棕黄色豚鼠背部皮肤有增色作用,具有促进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合成的功能.

  • 种痘样水疱病样T细胞淋巴瘤伴发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张江安;于建斌;何秋波;陈燕辉;李琳;陈建立;孟静;李卫红

    患者女,17岁.全身反复起丘疹、水疱、坏死、凹陷状瘢痕伴瘙痒、发热15年,四肢起肿块2年.血清抗EBV-IgM(-),抗EBV-IgG(+).肿块处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层和皮下组织见弥漫性致密的瘤细胞浸润,细胞核呈间变性;免疫组化示CD3(+),浸润的大细胞CD30(+),CD43(+),80%浸润细胞Ki-67(+).水疱处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网状变性及多个水疱,真皮和皮下组织可见血管和附属器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伴少量嗜酸粒细胞浸润,部分浸润细胞呈明显异形性;免疫组化示CD3(+),CD30(-),CD43(+),Ki-67(+).诊断:种痘样水疱病样T细胞淋巴瘤伴发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淋巴瘤.确诊后建议患者转肿瘤科化疗,随访中.

  • 青少年病毒疹4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东霞;贺伟

    目的 探讨青少年病毒疹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 对2005年3~6月间出现高热、发疹等病毒感染征象的42例青少年患者进行了相关病原学检测及临床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5例确诊为风疹,其余37例考虑病毒疹.结论 对春夏季节集中发病且具有高热、发疹等病毒感染征象的患者,由于可引起发热发疹性皮肤病的病毒种类繁多,临床早期特异性抗体检测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在排除其他发疹性皮肤病且不能鉴定致病病毒类型的情况下,可考虑诊断病毒疹.

    关键词: 病毒疹 青少年
中国皮肤性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