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중국피부성병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089
  • 国内刊号: 61-119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彭振辉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皮肤科住院患者Ⅰ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例漏诊分析

    作者:张馨月;钟建桥;黎昌强;许飏

    1临床资料例1男,14岁.全身散在分布水疱伴瘙痒5d.3d前,患者受凉后于躯干及四肢出现散在分布的黄豆大水疱,伴瘙痒和发热,T 40.5℃.以“水痘”收入本科.急性发热面容,3d来未进食,全身乏力.否认特殊疾病及家族遗传性疾病史.入院后立即予能量合剂、阿昔洛韦、补液等治疗.输液过程中逐渐出现呼吸深大和困难,面色潮红,心率增快,150次/min,血糖33mmol/L,血气分析示氧分压76.9mmHg(参考值:80 ~100mmHg),二氧化碳分压24.8 mmHg(参考值:35.0~45.0),pH 7.20(参考值:7.35~7.45).诊断:水痘;Ⅰ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立即转入内分泌科予0.9%生理盐水500 mL+ 50U胰岛素缓慢静滴,血糖降至13.8 mmol/L时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继续予补液等对症治疗.3d后病情逐渐缓解.

    关键词:
  • 膦甲酸钠治疗播散性带状疱疹1例

    作者:谭艳平;刘志刚;张颖鹏

    1临床资料患者女,52岁.左腰腹部皮疹伴疼痛9d,全身水疱伴发热3d.患者9d前左腰腹部出现簇集红色丘疹,呈带状分布,伴阵发性烧灼样疼痛,自行外用“干扰素”治疗3d无效.腰腹部出现大片弥漫性红斑,表面有密集的水疱,当地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予以“病毒唑”等药物治疗4d,疗效欠佳.3d前头面部、躯干、四肢开始出现散在绿豆大小的水疱,伴发热,体温达38℃.既往有“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5b)”病史21个月,曾间断化疗6个疗程(1年前结束),此后一直处于缓解期;否认既往有水痘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体检:T 36.3℃,痛苦面容、营养欠佳.皮肤科情况:左侧腰腹、背部见弥漫性红斑,表面见水疱、脓疱及大疱,呈带状单侧分布,疱壁松弛,尼氏征阴性(图1~2).头面部、躯干、四肢见散在的绿豆大小的水疱,部分水疱见脐窝,部分破溃形成糜烂及结痂,边缘见红晕(图3~4).

    关键词:
  • 表现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梅毒合并HIV感染1例

    作者:赵宏;夏云

    1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汉族,已婚.因双眼视力下降2周在某综合医院眼科诊断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入院治疗.入院后检测HIV抗体筛查阳性,将患者转到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的确认.HIV抗体检测咨询的过程中患者自述2周来视力下降以右眼为主,有视物模糊及部分视野的缺损,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躯干部出现花生米大小的淡红色斑疹1月余,时隐时现,无痒痛感,未因此就诊.有商业异性性行为史数年,否认吸食毒品、手术及输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严重贫血、青光眼及硬下疳等病史,否认家族中类似病史,否认发病前3个月内服药史,无发热、头疼、肌肉痛等症状.查体:血压正常,神志清,精神可,行动自如,问答贴切.皮肤科情况:躯干部多数边界不清的淡红色斑疹(图1),会阴部及掌跖未见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辅助检查结果:血WBC3.35 × 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0.85×109/L,Hb 120g/L,余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眼科检查:视力右0.8;左1.0;非接触性眼压右11 mmhg,左15mmhg;查眼底见右眼视乳头水肿,边界不清,色淡,其表面可见少量线状出血,盘周静脉迂曲扩张,动脉较细.视网膜各象限未见其他明显异常.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所见:右眼动脉早期视盘充盈迟缓,动静脉期视盘毛细血管扩张,随时间延长视盘荧光迅速增强,晚期渗漏呈现强荧光,视网膜各象限未见其他明显异常(图2).左眼视网膜各象限未见明显异常.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检查显示右眼视乳头水肿,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明显增厚;右眼视野检查结果显示颞侧旁中心与盲点相连的弓形暗点,光敏度下降;眼部超声检测(B超)玻璃体可见散在的斑点状强回声.

    关键词:
  • 中草药预防尖锐湿疣复发及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万红新

    尖锐湿疣(CA)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临床治疗易复发,给患者身体和心理上造成极大影响,目前尚无有效预防复发的手段.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疏肝益气解毒方口服预防尖锐湿疣复发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7例均来自本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男22,女12例,平均年龄(26.21±3.69)岁;病程7d~ 12个月,平均(2.66±1.24)个月.对照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平均年龄(25.87 ±2.57)岁;病程7d ~ 12个月,平均(2.12±3.32)个月.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关键词:
  • 冷冻治疗诱发寻常疣自身接种1例

    作者:孙彩虹;胡飞虎;张俊

    1临床资料患者男,33岁.右手丘疹冷冻术后2个月,新发丘疹1个月.半年前患者面部、手、下肢出现乳头状丘疹和结节,表面粗糙,逐渐增大.曾自行外用鬼臼毒素酊(治疗1个月效果不明显而停用.2个月前外院以寻常疣予液态氮气冷冻治疗,在冷冻治疗后第2天时手掌部出现一较大水疱,治疗后约20d时疣体脱落,但水疱边缘出现发新皮疹,并逐渐增大.既往体健,否认系统性疾病史.皮肤科情况:右手掌部可见一直径约直径8cm大小的肤色花环状的疣状斑块,表面粗糙,下垂部位疣体稍厚,表面隆起.环状位于掌指关节处有间断,其间可见正常皮肤,食指和中指间疣体肥厚,中央皮色较红,未见明显疣体(图1~2).诊断:寻常疣.

    关键词:
  • 早孕期发生皮肤垢着病1例

    作者:堵桂梅;杜华

    1临床资料患者女,44岁,已婚,家庭主妇.面部淡红色丘疹伴灰褐色痂1月余.患者40d前无明显诱因鼻部出现散在粟粒样淡红色丘疹,偶有微痒,至当地医院就诊,相关检查后发现已妊娠2个月,考虑为“怀孕反应”,给予“痘痘消、肤轻松”等外用药物治疗后皮损无明显变化.30d前患者引产,约7d后在室外阳光下照射近8h,后皮损加重,累及双侧面颊部、额部,部分融合成片,上覆灰褐色黏腻痂块,部分可自行脱落.自发病以来,患者无其他特殊不适,洗脸约2次/d.否认外伤史,否认类似家族遗传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智力无障碍.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额部、鼻部及面颊部散在粟粒样至黄豆样大小不等淡红色、黑褐色丘疹,呈对称分布.面颊部皮疹部分融合成片,上覆黏腻性灰褐色鳞屑性痂,边界清,痂厚2mm左右,有裂纹如树皮纹,部分脱落,基底面充血明显(图1~2),余皮肤及可视黏膜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取左侧面颊部痂皮用10%氢氧化钾涂片镜检,见大量圆形孢子,用加植物油的沙堡培养基培养1周,有淡黄色酵母样菌落生长,经鉴定为马拉色糠秕孢子菌(图3).诊断:皮肤垢着病.给予以下治疗: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用抗真菌、角质剥脱、调节免疫等药物.予胸腺肽肠溶胶囊及维生素AD软胶囊口服、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用及20%尿素乳膏外用.20d后患者复诊情况:面部原有皮损基本消退、颜色恢复,局部充血明显减轻,未见新发皮损(图4~5).给予柔润保湿霜外用.

    关键词:
  • 申克孢子丝菌病1例

    作者:王珊珊;路永红;高诗燕;何丽莎;章培;李芬

    患者女,49岁.2年前右手背出现一黄豆大小结节,此后皮损逐渐增至鸽蛋大.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感染性肉芽肿”.经培养,通过对菌落形态学鉴定病原菌为申克孢子丝菌.内服10%碘化钾溶液(10mL,3次/d),外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与萘替芬酮康唑乳膏(交替使用,1次/d)结合局部热敷(1次/d,20rmin/次)治疗,治疗2个月后,斑块明显变平变小.现随访中.

  • 左乳腺癌根治术后以乳房Paget病局部复发1例

    作者:刘冬冬;张江安;于建斌;徐武生;李税琪;曹瑞祥

    患者女,58岁.左胸壁局限性片状红斑、糜烂渗出3年.10年前行左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系统检查无异常,PET-CT未见全身转移征象.皮肤科检查见左胸壁12 cm×14 cm类圆形片状红斑,境界清楚,表面糜烂、渗出,底部潮红.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内散在Paget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淡染成空泡状,核大深染,核周有空晕,真皮浅层单一核细胞浸润.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示:PAS(+),CK7(+),CK20(-),C-erbB-2(3+),EMA(+),CEA(-),GCDFP-15(-),ER(-),PR(-),S-100(-),LCA(-),Ki-67约60%(+).诊断:1.左乳腺癌术后;2.胸壁乳房Paget病.转乳腺外科治疗及随访中.

    关键词: 乳腺癌 复发 Paget病
  • 硬化性黏液水肿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李晓强;闫小宁;李美红;田庆

    患者女,40岁.面部红斑、皮肤硬肿、脱发11个月,泛发全身9个月.皮肤科情况:面部皮肤出现弥漫性红斑和硬肿,鼻根部明显隆起,形成一纵行皮嵴,颈部、前胸、肩部泛发蜡样光泽丘疹.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右手腕部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胶原纤维及成纤维细胞增多,胶原束间黏蛋白沉积.诊断:硬化性黏液水肿.

    关键词: 苔藓 黏液水肿性
  • 穿通性胶原病1例

    作者:王娅;廖勇梅;熊霞

    患者男,36岁.左前臂屈侧丘疹、溃疡1个月.患者有糖尿病病史.无家族史,无不良嗜好、慢性肾衰、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及肿瘤病史.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破损,胶原纤维经表皮排出.诊断:穿通性胶原病.

  • 儿童多发性晕痣2例

    作者:肖婧;张良;陈柳青

    例1男,9岁.面部及上背部多处色痣周围出现白斑半年.例2女,10岁.腹部及四肢多处色痣周围出现白斑1年.两例患儿均既往体健,智力体格发育正常,家族中无晕痣、白癜风、黑素瘤及少年灰发史.

    关键词: 多发性晕痣 儿童
  • X-性连锁鱼鳞病一家系STS基因及其侧翼序列检测

    作者:张露霞;邓伟平

    目的 检测一个中国X-性连锁鱼鳞病(XLI)家系类固醇硫酸酯酶(STS)基因及其侧翼序列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家系患者临床资料,抽取该家系中患者、表型正常者及与该家系无关的50例健康人外周血,提取外周血DNA,PCR扩增外周血基因组DNA的STS基因及侧翼序列.结果 家系中全部患者均存在STS基因及侧翼序列DXS1139-DXS22S1缺失,而表型正常者及50例健康人未发现这种缺失.结论 STS基因及侧翼序列缺失是导致该家系患者临床表型的原因.

  • 瘢痕型皮肤结节病1例

    作者:潘小钢;刘栋;肖尹;纪华安;邢有兰;王庆文;张理涛

    患者女,57岁.面部陈旧瘢痕处红斑肿胀、变硬、触痛、微痒1个月.皮肤科情况:右额、眼睑、上唇人中沟原有瘢痕处淡红色浸润性肿胀隆起.下牙龈中部呈红色隆起结节.右眉弓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上皮样细胞构成的裸结节,境界清楚,周围散在淋巴细胞浸润,无干酪样坏死.陈旧性瘢痕出现活动表现为红肿、结节、触痛,可为诊断结节病的重要线索.

    关键词: 结节病 皮肤 瘢痕
  • 水疱型毛母质瘤1例

    作者:周沁田;王琳

    患者男,14岁.左肩部红色结节半年、表面出现水疱样外观2个月.皮肤科情况:左肩部可见一2.5cm ×2.0cm暗红色水疱,基底可触及数个米粒至黄豆大小的质硬结节.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部由嗜碱性细胞、过渡细胞和影细胞构成边界清楚的肿瘤团块,肿瘤团块上部真皮浅层可见淋巴水肿及毛细血管增生、充血.诊断:水疱型毛母质瘤.术后伤口愈合良好,随访半年来见复发.

    关键词: 毛母质瘤 水疱型
  • 唇部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慢性接触性唇炎皮肤镜图像探讨

    作者:党延玲;耿松梅

    目的 利用皮肤镜对唇部炎症性皮肤病进行观察,以期探求口唇炎症性病损皮肤镜特征.方法 对就诊我院门诊经实验室检查已明确诊断的口唇黏膜病进行皮肤镜图像采集,并查阅文献,对所得数据分析探讨.结果 唇扁平苔藓、唇红斑狼疮与慢性接触性唇炎在皮肤镜下有其个自特点.唇红斑狼疮主要表现血管的改变为近似平行排列的线状血管;唇扁平苔藓主要表现与病理相符合的珍珠色样呈网状的Wickham纹,且Wickham纹为其所特有的结构;慢性接触性唇炎表现为红色背景下的点、线状血管及鳞屑.结论 皮肤镜有助于临床中唇红斑狼疮、唇扁平苔藓及慢性接触性唇炎的诊断与鉴别.

  • 特应性皮炎的皮疹及并发症在不同年龄段的变化

    作者:刘启亮;吴红缨;孙婷婷;邱媛媛

    目的 探讨特应性皮炎(AD)的皮疹及并发症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方法 分析242例AD临床资料,按不同年龄分组进行比较和分析,<3岁为婴儿期、3 ~10岁为儿童期、>10岁为青少年期.结果 婴儿期主要表现为急性及亚急性湿疹样皮疹,好发于头面部;儿童期主要表现为亚急性及慢性湿疹样皮疹,好发于躯干及四肢,常累及肘窝和腘窝;青少年期大多数表现为慢性苔藓样皮疹,好发于四肢屈侧,肘窝和腘窝尤其显著.并发症中寻常型鱼鳞病、毛周角化症和白色糠疹的发病率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明显高于婴儿期,而弥漫性头皮屑和耳下裂纹的发病率则婴儿期明显高于儿童期及青少年期.结论 AD皮疹的类型、好发部位及其并发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出现变化.

  • 皮肤鳞状细胞癌1例及系统综述

    作者:黄芩;王文慧;李东明;张倩;杨邵敏;郭金竹;曹源;谢志强;徐敏丽

    目的 报告1例老年面部中低分化的鳞状细胞癌,并系统性回顾国内关于皮肤鳞状细胞癌病例报告文献.方法 对该病侧透行详细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及活检,行扩大切除术后随访至今.并检索近10年内国内关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报告文献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患者男,75岁.4个月前右颧部出现直径约0.5cm的红斑,伴轻微触痛,冷冻治疗后逐渐扩大至直径为2cm,表面破渍,外用抗生素药膏治疗无效,皮损活检提示为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行扩大切除术1年后随访,无复发.共获得该类病例报告文献181篇,涉及208例患者,其中男149倒,女59例,各年龄段均有报道,以中老年患者多见(45岁以上者150例,占72.12%);其在国内南北方地区报道数量相近.病程20d ~ 40年,皮损多见于光暴露部位,50.00%患者出现溃疡,21.63%伴有触痛,55.77%有原发病史,29.81%提及误诊,其中约半数误诊为皮肤感染(43.55%),5.77%出现远隔转移.结论 光暴露部位出现触痛或破渍性皮损时,应高度警惕鳞状细胞癌的可能.该病误诊率高,及时行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本病早期诊断及治疗.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 Nd:YAG激光长脉宽1064nm联合优化脉冲光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深;严煜林;郑凤丽;韦妮波;李伟强;覃朝莲

    目的 探讨Nd:YAG长脉宽1 064nm激光联合优化脉冲光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婴儿血管瘤按就医顺序分A,B,C三组各50例,分别采用优化脉冲光、长脉宽激光、长脉宽激光联合优化脉冲光进行治疗,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2~6次治疗,临床有效率A组为80.00%,B组为90.00%,C组为96.00%,A组与B组、B组与C组、A组与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8.00%,12.00%和8.00%,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YAG激光长脉宽1 064nm联合优化脉冲光治疗婴儿血管瘤能发挥各自优势,联合治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少.

  • 血管抑素与膜联蛋白Annexin Ⅱ在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中的表达

    作者:张平;王向东;覃莉;李琳;苏慧;殷俏;夏凡;肖静;王玮蓁

    目的 探讨血管抑素(AS)与膜联蛋白Annexin Ⅱ在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Reahime-qPCR方法检测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中Annexin Ⅱ与AS的表达水平,以正常皮肤组织作对照.结果 毛细血管瘤组AS,Annexin Ⅱ的表达水平分别是正常皮肤组织的2.39和1.76倍.其他各组AS的表达略低于正常对照组,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中Annexin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S可能参与血管瘤发生过程,Annexin Ⅱ在各种血管性皮肤病中作用无特异性,AS抑制血管增生的作用可能由多种途径介导.

  • 肉桂醛对黑素瘤A375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周凌;伍津津;鲁元刚;杨桂红

    目的 探讨肉桂醛对体外二维和三维培养的人黑素瘤细胞株A375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A375细胞在体外二维培养后,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0,10,20和40 μmoVL)肉桂醛,24h后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情况.在组织工程皮肤基础上加入A375细胞,培养第5天开始在培养基中加入肉桂醛20μmol/L.在培养第15天固定组织工程皮肤标本,HE染色观察A375细胞生长和侵袭情况,免疫组织化学观察PCNA和MMP-9表达情况.二维和三维培养的A375细胞经肉桂醛处理后,ELISA法检测NF-κB活化情况.结果 肉桂醛在二维培养条件下能抑制A375细胞的迁移,也能抑制A375细胞的侵袭,抑制强度和肉桂醛浓度成正比,各浓度试剂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肉桂醛能抑制三维培养模型内黑素瘤A375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肉桂醛处理前后黑素瘤细胞PCNA和MMPO的表达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肉桂醛能抑制二维和三维培养的A375细胞的NF-κB活化,各浓度间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肉桂醛能显著抑制体外二维和三维培养模型中黑素瘤细胞的侵袭.抑制NF-κB活化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阻断NF-κB和ERK通路对黑素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刘宁;肖君刚;潘敏;郁博

    目的 研究分别或联合阻断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两条信号通路对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黑素瘤细胞A375随机分为对照组、NF-κB通路抑制剂BMS-345541组、ERK通路抑制剂U0126处理组及BMS-345541+U0126处理组,采用噻唑蓝法(MTT)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及凋亡率;Westem blot检测两试剂处理后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果 BMS-345541和U0126作用后对A375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1),作用时间24h时,BMS-345541 +U0126处理组的增殖抑制率为(77.27±2.70)%,明显高于BMS-345541组(35.41±1.38)%及U0126组(30.64±2.86)%,且联合作用具有协同性;BMS-345541组、U0126组和BMS-345541+ U0126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S期分别降低14.20%,18.40%及22.64%,而凋亡率分别提高24.98%,13.96%及38.91%;BMS-345541和U0126均可降低A375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二者联合作用后Bcl-2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阻断NF-κB和ERK两条信号通路对A375细胞具有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两者联合具有协同效应.

    关键词: NF-κB ERK 黑素瘤细胞
  • 皮肤黑素瘤中MicroRNA-149-3p的表达及与GSK-3α和Mcl-1相关性分析

    作者:吴飞;殷芳;吴正升;陈佳;章楚光;宋宁静

    目的 研究miR-149-3p在皮肤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GSK-3α和Mcl-1的相关性,探讨p53-miR-149-3p-GSK3-α-Mcl-1通路在皮肤黑素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89例皮肤黑素瘤和19例痣细胞痣患者病变组织miR-149-3p表达,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皮肤黑素瘤组织中GSK-3α和Mcl-1表达.结果 miR-149-3p在皮肤黑素瘤组织中阳性率为68.5%,在痣细胞痣组织中阳性率为2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黑素瘤组织中miR-149-3p与GSK-3α的表达、GSK-3α与Mcl-1的表达均呈明显负相关性(P<0.05).结论 miR-149-3p在皮肤黑素瘤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与黑素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miR-149-3p与GSK-3α和Mcl-1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p53-miR-149-3 p-GSK-3α-Mcl-1通路存在于人皮肤黑素瘤组织中,可能对黑素瘤细胞的凋亡有重要的影响,其中miR-149-3p作为一种黑素瘤的促癌基因,有望成为一种皮肤黑素瘤有效的生物学标记和治疗靶点.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特异性脱敏对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IL-2与IL-4水平的影响

    作者:舒畅;程志英;辛鹏;王英夫;庞贝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特异性脱敏治疗对特应性皮炎患者IL.-2与IL4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35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选择32名本单位健康职工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共半年,同时采用阿罗格行脱敏治疗并持续至1年,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对照组人群和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总IgE,IL-2和IL-4水平 结果 特应性皮炎患者治疗前血清IL-4水平(5.11±1.47)μg/L和IgE水平(8.93±3.15)U/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32±1.08) μg/L和(1.66±1.56)U/mL(P <0.01),治疗前患者IL-2水平(2.16±0 97) 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5.60±1.49)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治疗1年后血清IL-2水平(4.51±1.76)μg/L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治疗后IL-4和IgE水平(3.32±1.08)μg/L和(4.62±2.15)U/mL较之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I1-2水平与SCORAD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血清IL-4水平与SCORAD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 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特异性脱敏可通过调控Th 1/Th2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用以治疗特应性皮炎患者.

  •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RORγt,IL-17,Foxp3和IL-10的检测

    作者:张力文;李艳嫦;刘冬先

    目的 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l7)转录因子RoRγt和细胞因子IL-17以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转录因子Foxp3和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寻常性银屑病(进行期)患者皮损、25例正常人皮肤(包皮)组织中:RORγt,IL-17,Foxp3和IL-10的水平.结果 RORγt,IL-17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3,IL-10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皮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RORγt,IL-17表达显著增高;Foxp3,IL-10表达显著降低.其局部组织中可能存在Th 17/Treg细胞失衡,并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 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IL-10,IL-26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王伟;董萍云;寇晓丽;樊传建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IL-10和IL-26的表达水平与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过敏性紫癜患者22例,正常人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IL-10和IL-26的表达水平,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者组IL-10表达水平为(37.16±15.39) pg/mL,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7.50±12.26) pg/mL;过敏性紫癜患者组IL-26为(41.33±17.06) pg/mL,高于对照组的(26.70±13.20) pg/mL.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L-10,IL-26均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IL-10对过敏性紫癜患者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而IL-26作为致炎因子,可能参与并加速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进程.

  •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的检测

    作者:孙晓燕;牛妍艳;张美芳;吴广华;杨励;惠海英;吴娜

    目的 探讨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是否存在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失衡.方法 收集50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分为患者组和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结果 进展期白癜风患者组CD4+ CD25+T细胞比例和CD4+CD25+ Foxp3+细胞比例分别为(4.05±0.94)%和(0.05±0.02)%较对照组的(5.17±1.51)%和(0.11±0.06)%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展期白癜风患者组CD4+ IL-17A+T细胞比例为(1.30±0.76)%,正常对照组为(0.74±0.58)%,患者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比例(Treg)与CD4+JL-17A+Th17细胞(Th17)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种细胞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Th17/Treg免疫失衡可能参与进展期白癜风的发病.

  •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儿童激素依赖性皮炎34例临床观察

    作者:姜海燕;唐勇;张颖;徐锐;郭艳萍

    目的 观察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儿童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64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例.治疗组(34例)每日外搽糠酸莫米松乳膏与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各1次,待症状控制后逐渐改为单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2次/d).对照组(30例)每日外搽糠酸莫米松乳膏与维生素E润肤剂各1次,待症状控制后逐渐改为单用润肤剂(2次/d).疗程均12周,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7.64%和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儿童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花斑糠疹65例临床观察

    作者:史天威;任晓坤;张江安;余红星;于建斌

    目的 评价萘替芬酮康唑乳膏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花斑糠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65例花斑糠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和阿达帕林凝胶外,对照组予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外用,疗程均为2周,分别于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2周时比较两组患者的真菌清除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2周时,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4.85%和96.97%,对照组为62.50%和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两组患者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花斑糠疹疗效较好,二者联合使用对治疗花斑糠疹有协同治疗作用.

  • 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65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蕾;邹先彪

    目的 评价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65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普瑞巴林和阿米替林口服治疗,疗程为4周.详细记录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且治疗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2±0.9)明显低于对照组(4.4±1.0),治疗组有效率(79.41%)明显优于对照组(51.6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另外,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出现7例和8例头晕和嗜睡,治疗组1例胃肠道刺激,对照组1例震颤.均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安全有效.

  • 依巴斯汀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人工荨麻疹30例临床观察

    作者:吴方毅;孟祖东;汪小兰

    目的 观察依巴斯汀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人工荨麻疹的临床效应及安全性.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依巴斯汀口服10mg/d,同时口服玉屏风颗粒5g,3次/d,连续口服8周,对照组30例口服左西替利嗪片5 mg/d,同时口服玉屏风颗粒5g,3次/d,连续口服8周.结果 用药4周治疗组有效率67.9%,对照组有效率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8周治疗组有效率76.0%,对照组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巴斯汀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人工荨麻疹高效安全.

  • HIV/AIDS合并肛周尖锐湿疣9例临床分析及光动力联合电灼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邓雪琴;李玉叶;陈绍华;高燕

    目的 分析HIV/AIDS合并复发性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特征.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电灼治疗HIV/AIDS合并复发性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系统分析9例HIV/AIDS合并复发性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资料.先用电灼去除肉眼可见的尖锐湿疣疣体,再进行光动力治疗.治疗后6个月判定疗效.结果 9例均为男男同性恋者,同性伴侣数7 ~1 167个,平均141个,其中4例合并梅毒.该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46 ~460个/μL,平均275个/μL.尖锐湿疣病程3个月~1.5年不等,平均1.2年;复发4~10次,平均5次,皮损数目7~37个,平均14个.经光动力联合电灼治疗,8例治愈,1例复发.结论 男男同性恋者易患肛周尖锐湿疣,对反复复发、皮损面积广泛的男性肛周尖锐湿疣患者,需警惕同时合并艾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对常规方法疗效不佳的HIV/AIDS合并肛周尖锐湿疣患者,光动力疗法联合电灼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 桐乡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者9 593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辅海平;沈毅;杨利群;赵峥;王国华

    目的 了解桐乡市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为相关部门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2013年12月主动到桐乡市各VCT门诊进行咨询的9 593名咨询者进行免费而保密的检测,收集其社会人口学特征、危险行为及HIV抗体检测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9 593名求询者中,男4 645名,女4 948名,以已婚(7091名)、初中文化(5 292名)、第一次检测HIV抗体(8 478名)为主.9 559名(99.65%)求询者同意进行HIV抗体检测,其中阳性42例(0.44%).101例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发现阳性15例,且高中及以上文化占53.33%.结论 艾滋病VCT者中,应加强文化程度较高的MSM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促使知信行改变,在性行为时100%使用安全套,加强针对大众人群的行为干预.

  • 结核病患者3545例梅毒血清学抗体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刘丹;刘艳;岳军;粟兴;吴萍

    目的 了解本地区结核病患者中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状况及特征,为本地区制定结核病及梅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地区结核病防治机构收治的3 545例结核病患者静脉血进行相关血清学检测,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 545例结核病患者中共检出梅毒抗体阳性106例(2.99%),检出TP &HBV,TP&HCV,TP&HBV&HIV三种合并感染模式.不同年份、性别、职业的结核病患者梅毒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多于女;21~50岁组、51~ 88岁组远高于6~ 2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地区结核病患者有着较高的梅毒抗体阳性率,属梅毒感染高危人群且伴有HCV和HIV流行的趋势.应进一步加大结核病患者的梅毒血清学监测力度,防止其由结核人群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 四种方法在玉溪市IDU人群HIV-1感染态势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高良敏;李世福;付金翠;杨邵华;刘小春;马懿;陈良;鲁建波;郭春园

    目的 为避免评估方法单一性带来的局限性,采用四种方法对玉溪市2007-2012年静脉注射吸毒人群(IDU)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感染态势进行评估,为艾滋病防治效果及策略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哨点监测、BED-CEIA,ML-PA,阴性队列四种方法对2007-2012年IDU进行HIV感染监测并通过感染率、新发感染率评估感染态势.结果 哨点监测获得的2007-2012年IDU的HIV-1感染率为10.28%,15.38%,15.03%,13.04%,11.96%和12.31%;BED-CEIA检测为0.33/100人年、0.98/100人年、1.47/100人年、1.33/100人年、0和0.36/100人年;阴性队列为0.00/100人年、0.54/100人年、1.21/100人年、1.01/100人年、1.04/100人年和0.75/100人年;ML-PA检测为0.83/100人年、0/100人年、0.42/100人年、0/100人年和0.87/100人年.结论 四种HIV-1流行态势监测结果均显示玉溪市静脉注射吸毒人群近年HIV-1感染处于较低水平.

  • 第四次国际荨麻疹共识会要点及加倍抗组胺药物的应用

    作者:李朝阳;孙仁山

    第四次国际荨麻疹会议上讨论并完成了对2008版国际荨麻疹指南的更新.关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新指南推荐采用三步法则,即从标准剂量的二代H1受体抗组胺药物开始;若治疗效果差,可将抗组胺药物剂量增加至4倍;对治疗顽固者,加用奥玛丽珠单抗、环孢素A或孟路斯特.

  • HIV-1逆转录酶蛋白结构的耐药变异研究进展

    作者:关琪;赫天一;王礼宁

    耐药性艾滋病病毒的出现大大增加了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失败的几率.为探究病毒底层耐药规律,近年来以耐药相关蛋白为切入点,利用X线晶体衍射、NMR解析和生物信息学技术中的生物建模和分子动力学等方法探究病毒耐药相关蛋白结构变异方面的研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其研究成果为理解耐药毒株的耐药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就近年来利用上述方法获得的HIV-1耐药相关蛋白-逆转录酶的耐药变异情况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新药开发提供指导.

  • 误诊为炎性乳癌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清颖;汪盛;陈小玫;王琳

    患者女,59岁.左胸背红肿疼痛2个月.胸部CT提示乳癌.门诊以“炎性乳癌待排”收入住院.组织病理学检查见异型细胞.免疫组化染色:CD30,EMA和LCA均(+);Ki-67阳性率约50%.诊断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

  • 中医药治疗类脂质渐进性坏死1例

    作者:李凯;吴志红;周小勇;段逸群

    患者女,49岁.双下肢胫前皮肤变红肿胀6年,变硬半年.皮肤科情况:双下肢高度水肿性红斑,皮肤触之较硬,皮肤捏起困难,皮温高.组织病理诊断为类脂质渐进性坏死.患者经中医药治疗后效果满意.

  • 中药治疗多形性日光疹辨证及用药特点分析

    作者:王丽;周冬梅;孙丽蕴;王莒生

    目的 探索中药内服治疗多形性日光疹临床研究文献的辨证及用药规律.方法 对建库至2013年6月的中文数据库上发表的中药内服治疗多形性日光疹临床研究文献中的辨证及用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终共纳入15篇文献,涉及56味中药,报道病例551例;在辨证方面,湿热毒夹风型的患者多(244例);在用药频次方面,高的是青蒿13次(7.47%);在药物种类使用频次方面,多的是清热药106次(60.92%),涉及药物26种,其次为利水渗湿药、解表药、补虚药等.结论 多形性日光疹的病因病机多为禀赋不耐,湿热毒夹风搏结于肌肤,临床治疗可以清热解毒、除湿祛风之药为主,酌情配以扶正药物.

  • 天津市红桥区2008-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分析

    作者:李一;何云

    目的 了解天津市红桥区2008-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并做出趋势预测,为制定和调整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天津市红桥区2008-2012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灰色模型GM(1,1)进行趋势预测.结果 天津市红桥区2008-2012年红桥区共报告麻疹发病147例.年平均发病率3.44/10万 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5月,无死亡病例.和天津市平均发病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模型进行外推预测,第8次流行在第13年左右即2014年,第9次流行在第17年左右即2018年.结论 提高麻疹疫苗覆盖率,加强流动人口麻疹的预防控制,对高危人群开展麻疹疫苗普种和应急接种.通过暴发流行时间的预测,把握住疫情动态趋势,随时调整工作重点,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 规范使用国际和中国皮肤病分类编码及名称

    作者:马振友;韩世荣;马毳毳

    目的 规范皮肤病分类和名称.方法 回顾国际皮肤病分类历史,中国执行皮肤病分类状况,中国皮肤病名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 中国与国际皮肤病分类接轨,皮肤科医师没有参与,中国皮肤病名称有待规范.结论 皮肤科医师必须学习国际皮肤病分类,皮肤病名称必须规范统一.

  • 医学真菌菌种库网络建设

    作者:桑军军;邓淑文;潘炜华;朱双;廖万清

    近年来真菌感染,特别是少见、罕见真菌引起真菌病的增加,以及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死亡率,使微生物学家逐渐认识到对真菌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以及防治策略等研究的重要性,而所有研究的基础都建立在对医学真菌的有效保藏上.建立一个规范的医学菌种保藏网络,可以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提供真菌病的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的基础性平台,促进人类对医学真菌的研究和认识.本文讨论了依托医院和科研单位,通过网络互联的菌种保藏新模式,希望建设一个覆盖全国、生物安全保证、菌种资源丰富、菌株信息齐全、操作流程顺畅、资源共享便捷的医学真菌菌种库网络,同时我们也呼吁更多的医院和相关科研机构加入到这个网络中.

中国皮肤性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