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 중국피부성병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7089
  • 国内刊号: 61-119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彭振辉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窝状角质松解症2例

    作者:夏汝山;戚稼;金城;杨莉佳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47岁,因左足掌指起皮疹伴臭味2周就诊.2周前患者感觉左足掌有恶臭,发现左足掌表面粗糙不平,走路时感觉疼痛而就诊.既往健康,家族中无遗传病及类似病史.患者有手、足多汗史,既往体健,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病史.一般情况可,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足掌可闻及恶臭,足掌表面浸渍、发白,可见泛发性点状凹陷,质地中等,以足掌前1/3及足趾屈侧为重(图1).皮损真菌镜检及培养均阴性.临床诊断:窝状角质松解症.治疗:嘱患者穿透气的鞋袜,予以红霉素软膏外用,2次/d,4周后复查皮损恢复正常(图2).

    关键词:
  • 皮肤垢着病1例

    作者:李玉良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6岁.面部淡黄褐色油腻性斑片6月余.6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双侧面颊部出现淡黄褐色油腻性痂皮,手指用力可刮除皮损,无自觉症状,未予重视.患者拒绝擦洗面部,皮损逐渐增多,痂皮增厚,面积逐渐扩大,当地医院治疗(具体不详)无效.5年前曾有面部外伤史,病程中面部无其他不适,家庭中未发现有类似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慢性病史和药物过敏史.体检:一般情况良好,精神紧张,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双侧面颊部见淡黄褐色油腻性痂,界清,手指用力可刮除皮损,可见基底皮肤较红(图1~2).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血脂均正常.真菌学检查未查见糠秕孢子菌.诊断:皮肤垢着病.予0.1%维A酸软膏外搽.目前随访中.

    关键词:
  • 骨折固定术后接触性皮炎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

    作者:张馨月;廖勇梅;杜宇;许飏

    1 临床资料患者男,9岁.因“左前臂皮肤红肿、疼痛伴水疱6天”以“接触性皮炎”收入本科.7天前,患儿玩耍时外伤致左尺骨近端骨折,于当地个体诊所手法复位后行石膏绷带固定.次日患肢肿胀疼痛明显,并出现较多水疱,伴左侧手腕及各指活动障碍.患者家属认为石膏绷带过敏,自行去除石膏,并在该诊所输液消炎治疗2日(具体不详),症状无好转,逐渐加重.遂到镇医院行X片检查提示:左尺骨近端背侧骨皮质翘起,左桡骨未见明显错位性骨折征象.左肘软组织肿胀.左前壁软组织区见多发大小不一片状密度增高影,界清.诊断意见:提示左尺骨近端骨折.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内科查体无特殊.

    关键词:
  • 阴茎体癣1例

    作者:刘汉平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已婚.阴茎出现红斑加重2周.2周前无明显原因阴茎左侧出现一黄豆大小红斑,无痛痒.在个体诊所按湿疹予地奈德乳膏局部外涂1周,红斑未见明显好转.继而又以生殖器疱疹予口服阿昔洛韦片,肌注干扰素和肽丁胺软膏局部外涂1周后,皮损形成环状红斑并向周围扩大,延伸到阴茎右侧及阴囊,边缘有破溃,少许渗液及疼痛感.患者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史.未系统和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关键词:
  • 阴茎珍珠状丘疹误诊为尖锐湿疣158例分析

    作者:张惠敏;李鸣

    1 临床资料本科2009年3月-2013年9月,接诊158例被误诊为尖锐湿疣的阴茎珍珠状丘疹患,其中156例在其他医院被误诊为尖锐湿疣,2例患者被本院低年资医师误诊.患者年龄14~48岁,平均28岁;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图1),为2~10mm大小淡红色、肤色或白色半透明丘疹,沿龟头后缘冠状沟处呈一行或数行排列,部分或完全包绕龟头1.醋酸白试验阴性.对被误诊患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对误诊的医院情况、是否进行醋酸白试验、以及患者质疑误诊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误诊的医院比例分别为:民营专科医院120例(75.95%),乡镇医院8例(5.06%),二级医院22例(13.92%),三级医院8例(5.06%).是否进行醋酸白试验的调查结果为:朱进行醋酸白试验147例(93.04%),进行试验的有11例(6.96%).

    关键词: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54例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支琼;王晓川;曹萍;吴一菲

    1 资料与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54例,均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89例,女65例;病程(6±5)个月;平均年龄65岁.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逐个查阅病历,对154例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糖尿病史、带状疱疹首次就诊时间、带状疱疹有无规范治疗,皮损范围等进行总结分析.对带状疱疹首次就诊时间、带状疱疹有无规范治疗,皮损范围的样本率比较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
  • 毛发扁平苔藓1例

    作者:王媛;余江云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前额顶部紫红色、褐色斑片及丘疹4个月.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前额顶部出现紫红色、褐色斑片,其上有较多针头大小毛囊角化性丘疹,丘疹顶端有灰白色的棘状角质栓,无明显自觉症状,伴局限性脱发.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前额顶部头皮见紫红色、褐色斑片,其上有较多针头大小毛囊角化性丘疹,丘疹顶端有灰白色的棘状角质栓,剥去角栓后,留下微小的杯型凹窝,前额发际线处皮损伴有脱发,秃发区皮肤轻度萎缩,表面光滑(图1).

    关键词:
  • 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1例及家系调查

    作者:李珺莹;赵艳霞;肖尹;纪华安

    1 临床资料先证者女,65岁 因四肢、胸背部泛发浅褐色丘疹30余年,加重伴剧烈瘙痒10天来本院就诊.患者35年前双上肢出现数个米粒大浅褐色丘疹,无明显瘙痒,当时未予治疗.近年来,皮疹逐渐增多,扩展至胸背部、双下肢,病情夏重冬轻.10天前患者外出日晒后皮疹及瘙痒明显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而来本院.患者平素体质尚可,糖尿病史5年,患病后长期口服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无其他系统性疾病.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关键词:
  • 水杨酸封包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梅;吴汉民;王飞

    甲真菌病是由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组织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现统计本院门诊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采用水杨酸封包治疗甲真菌病的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评价其疗效及影响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入选标准 有典型的甲真菌病的临床表现,甲屑直接镜检菌丝和/或孢子阳性;1个月内未曾外用抗真菌药物、6个月内未曾系统应用抗真菌药物;愿意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封包治疗排除标准:有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者;对溶甲配方中药物过敏者;治疗期间内服、外用其他抗真菌药物者;随方中断者.

    关键词:
  • 男性硬下疳样损害89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月明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9例均为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本科门诊初诊的男性硬下疳样损害的患者,皮疹表现像硬下疳样的溃疡,年龄20 ~69岁,平均34.1岁;病程2d ~6周,平均9.5d;发病部位(按溃疡个数累计)冠状沟56个,包皮24个,龟头11个,阴茎体5个,阴囊3个.溃疡单发者81例,多发者8例.并发腹股沟淋巴结肿大57例,伴局部痒痛或尿道内痒等症状者17例.承认有不洁性交史者51例,承认洗浴按摩者15例,性伴侣患梅毒2例,起疹前有用药史2例,既往有糖尿病2例.所有患者无严重内脏疾患,除生殖器部位外其他部位无皮疹,1个月内均未系统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起病后未使用过任何外用药.

    关键词:
  • 大汗腺囊瘤1例

    作者:郑亮;张良;陈柳青

    患者男,34岁.右侧鼻梁根处皮下结节2年,无自觉症状.皮肤病理检查:真皮内可见一囊腔,囊壁有两层囊壁细胞,内层细胞呈高柱状,可见顶浆分泌,外层为肌上皮细胞.诊断为:大汗腺囊瘤.

    关键词: 大汗腺囊瘤
  • 左前臂金黄色苔藓1例

    作者:王健;顾明生;赵婧

    患者女,22岁.左手前臂出现斑块12年,无自觉症状.皮损组织病理显示:表皮角化过度,真皮上层密集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呈带状浸润,其间可见红细胞外渗;普鲁士蓝染色:在真皮上层可见大量蓝染的含铁血黄素沉积.诊断:金黄色苔藓.

    关键词: 金黄色苔藓 前臂
  • 毛母质瘤2例

    作者:于延;鞠琦;齐欣

    例1女,22岁.颈部皮下结节12年,增大破溃1个月.例2女,24岁.右侧面颊部皮下结节2个月.两例患者的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毛母质瘤.前者病变由嗜碱细胞和影细胞组成,可见过渡细胞;后者以影细胞为主,排列呈不规则条索.均予外科手术切除治疗.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 先天性角化不良1例及家系

    作者:陈瑞;晏洪波;马利尔;罗颖;杨欣

    先证者男,33岁,具有临床三联征:全身皮肤网状色素沉着,甲营养不良和口腔黏膜白斑.先证者哥哥及表哥均出现相似临床症状.先证者实验室检查示血液系统的异常改变先证者颈部皮肤色素沉着区皮损活检示:表皮轻度角化,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上部见较多嗜黑素细胞.诊断:先天性角化不良.

  • 累及双侧的Moulin线状皮肤萎缩1例

    作者:罗翔;陈涛;张敏;路永红;涂媛

    患者女,43岁,左大腿、右上肢及左背部萎缩斑16年余皮肤科情况:左大腿、右上肢及左背部可见沿Blaschko线分布的浅褐色萎缩斑,皮损表面光滑、轻度萎缩,触之无硬化及皮下结节.皮肤组织病理:表皮大致正常,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内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正常,皮肤附属器完整,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皮下脂肪轻度萎缩诊断:Moulin线状皮肤萎缩.

  •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皮肤多形红斑药疹1例

    作者:权哲;曾义斌;干慧慧;梅莉红;王红枫;方芳

    患者女,60岁.躯干上肢红疹2天.躯干、双上肢散在红色水肿性斑片,可见靶形损害.发疹前10天因“胃间质瘤术后”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诊断为:甲磺酸伊马替尼致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停用药物,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皮损消退.

  • 外阴硬化性萎缩性苔藓继发鳞状细胞癌1例

    作者:杨凡方;肖婧;夏云;张良;许斌

    患者女,76岁.外阴增生物伴疼痛3个月.既往有硬化性萎缩性苔藓病史10余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表皮增生,表皮基底部细胞向下增生,细胞排列轻度紊乱,局部可见真皮浅层鳞状细胞团块,可见角化不良细胞及核异型性,真皮乳头层不等量淋巴细胞为主浸润.诊断:外阴鳞状细胞癌;外阴硬化性萎缩性苔藓.

  • 先天性自愈性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作者:宫泽琨;廉佳;王蓟;胡晓丽

    患儿男,10个月,全身多发结节1个月.皮肤科情况:头皮、额头、臀部、双下肢、双足、阴囊散在分布红褐色结节,黄豆至豌豆大小,表面无破溃.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可见灶状或片状分布的组织细胞样细胞,胞质丰富,淡嗜伊红染,核椭圆形,有核沟,核分裂偶见并见散在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CD1a(+),S-100(+) 皮疹在3个月内自行消退.诊断:先天性自愈性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 厦门地区儿童浅部真菌病615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正;宋维芳

    目的 分析厦门地区儿童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特点及致病菌种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174临床学院皮肤科门诊儿童浅部真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真菌培养鉴定致病菌种,并分析致病菌种的特点.结果 615例浅部真菌病的患儿中,前三位依次是念珠菌病205例(33.33%)、足癣106例(17.24%)和体股癣93例(15.12%).真菌直接镜检阳性者492例(80.00%),经真菌培养分离出菌株442株(71.87%).位居前3位的菌种为白念珠菌120株(27.15%)、红色毛癣菌112株(25.34%)和犬小孢子菌53株(11.99%).结论 儿童浅部真菌病以皮肤念珠菌病多,为首的菌种为白念珠菌,要重点防治念珠菌病.

  •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13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利;张翠红;韩俊丽

    目的 了解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今后重症科医生和护士对该类患者尽早进行干预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重症医学科2009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资料,如人口学数据、年龄、性别、职业、潜伏期、过敏史、可疑致敏药物、护理及治疗方法和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患者8例有既往史,别嘌醇所致药疹平均潜伏期明显较其他药物长,平均为13±7.6d.皮疹均为全身分布不规则的红斑及松弛性水疱或大疱且有不同程度的黏膜受累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多.13例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 43d,平均17.31d.结论 重症医学科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患者病情更凶险,病死率极高,针对病因尽早进行规范治疗和严格护理是决定患者预后与转归的关键因素.

  • 单纯光动力疗法及联合手术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乔莉;周俊;李蕊联;葛文娱;苏慧;甄彩娥;张鸿莉

    目的 观察单纯光动力疗法及联合手术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138例确诊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患者病变部位、大小、皮损侵入程度、年龄、身体状况及手术意愿,68例患者选择单纯光动力治疗,70例患者光动力联合手术治疗.结果 70例手术联合光动力治疗者,69例皮损基本消退,治愈率98.6%,其中46例先做手术,24例先做光动力治疗再行手术治疗,术后ALA-PDT治疗1~4次,平均2.2次;68例单纯行ALA-PDT治疗患者,63例皮损基本消退,治愈率92.6%,治疗次数2~7次,平均3.2次,另有5例患者未愈,但皮损较前改善;基底细胞癌(BCC)治疗2~7次,平均3.2次,鳞状细胞癌(SCC)治疗3~6次,平均3.8次,鲍温病治疗2~5次,平均3.15次,乳房外Paget治疗2~6次,平均3.6次术后不良反应为一过性红肿或色素沉着.对BCC和SCC的手术患者、非手术患者分别行样本均数u检验(α=0.05),结果示,无论BCC还是SCC,手术患者ALA-PDT治疗次数均少于非手术患者(P<0.05);手术患者中SCC和BCC治疗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非手术患者中BCC治疗次数少于SCC(P <0.05) . 结论 单纯光动力疗法及联合手术治疗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联合手术治疗可以缩短治疗周期,且BCC患者治疗次数少于SCC患者.

  • 线粒体凋亡途径在瘢痕疙瘩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施晓晓;汤諹

    目的 探讨线粒体凋亡途径在瘢痕疙瘩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检测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及细胞中4种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Caspase-9,Bcl-2)、免疫组织化学HRP法(检测细胞色素C)、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erminal de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 TUNEL法]检测凋亡以及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Rh123)染色检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开放程度,检测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aspase-3(0.79±0.08)、Caspase-9(0.46±0.05)、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1.80±0.37)、凋亡细胞数(5.4±1.14)及线粒体膜通透性(0.01±0.01)在瘢痕疙瘩组织表达均低于正常皮肤组,Bcl-2蛋白(0.72±0.03)表达则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线粒体凋亡途径失衡与皮肤瘢痕疙瘩形成相关.

  • 灵芝多糖对B16F10黑素瘤细胞分泌TGF-β1的影响

    作者:王建坤;齐海花;陆洁;段昕所;孙立新

    目的 从细胞水平研究灵芝多糖对B16F10黑素瘤细胞分泌TGF-β1的影响,探讨灵芝多糖拮抗B16F10黑素瘤细胞分泌TGF-β1分子从而治疗黑素瘤的可能机制 方法 用不同浓度灵芝多糖处理B16F10黑素瘤细胞,并设立无灵芝多糖的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RT-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灵芝多糖作用48h后B16F10黑素瘤细胞表达TGF-β1的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法、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均显示B16F10黑素瘤细胞TGF-β1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灵芝多糖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更加明显.结论 灵芝多糖可拮抗B16F10黑素瘤细胞分泌TGF-β1,起到抑制B16F10黑素瘤进展的作用.

  • 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L-17及IFN-γ水平的检测

    作者:杨义成;肖海珍;吴海斌

    关键词:
  • 槲皮素对黑素细胞系PIG3V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黑素合成的影响

    作者:丁晓岚;王芳;黄海艳;徐前喜;赵明福;王利娟;杜娟;张建中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槲皮素是否对白癜风患者黑素细胞系PIG3V细胞的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探讨槲皮素是否对PIG3V细胞黑素合成产生直接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PIG3V细胞,不同浓度H2 O2作用于PIG3V细胞24h,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确定氧化损伤佳浓度,建立氧化损伤模型.不同浓度槲皮素(0μmol/L,10μmol/L,20μmol/L,40 μmol/L)预处理PIG3V细胞2h,用600μmol/L H2O2作用24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 不同浓度的槲皮素(0μmol/L,10μmol/L,20μmol/L,40 μmol/L)作用PIG3V细胞48h,氢氧化钠法测定黑素含量,L-多巴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 与H2O2损伤组相比,加入10 ~ 40μmol/L槲皮素预处理后,细胞形态有不同程度恢复,细胞活力升高(P<0.01) 与对照组相比,20,40 μmol/L槲皮素作用PIG3V细胞后黑素含量显著升高(P<0.01),10,20,40 μmol/L的槲皮素作用PIG3V细胞后酪氨酸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 结论 槲皮素对PIG3V细胞的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槲皮素能直接促进PIG3V细胞黑素含量及酪氨酸酶活性增加.

  • 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FOXP3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剑磊;位嘉;王琪;徐宏俊;胡亚红;赵丽华

    目的 检测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皮损中FOXP3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CA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HPV亚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FOXP3在CA皮损及正常包皮中的表达,同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CA患者疣体脱落细胞中的HPV基因型.结果 CA患者皮损中FOXP3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复发组高于初发组(P<0.01)、长病程组高于短病程组(P<0.01),但在低危型与高危型HPV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A患者皮损中FOXP3阳性率增高与CA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这种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可能与其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关但与HPV亚型无关.

  • UVB对Jurkat T细胞自噬和UVRAG表达的影响

    作者:钱革;胡桂兰;韩露露;冉昕;邓丹琪;张佩莲

    目的 观察UVB对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细胞(Jurkat T细胞)自噬和紫外线抵抗相关基因(UVRAG)表达的影响.方法 UVB照射Jurkat T细胞,MTT法观察UVB照射对细胞的存活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UVB照射后细胞LC3Ⅱ/Ⅰ的变化;转染GFP-LC3质粒标记细胞,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照射后细胞LC3的分布和表达.qRT-PCR的方法检测照射后UVRAG和Beclin 1mRNA的表达.结果 UVB对Jurkat T细胞增殖有一定影响,呈现剂量、时间效应关系.UVB照射后,LC3Ⅱ/Ⅰ的水平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照射后12h,LC3Ⅱ/Ⅰ的水平随着照射强度增加而升高(P均<0.05);照射后24h,50m J/cm2 UVB照射组LC3Ⅱ/Ⅰ达到大(P均<0.05)UVB照射后细胞质有明显的GFP-LC3绿色荧光致密斑形成,成散点状分布50mJ/cm2UVB照射组,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UVRAG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照射后12h,24h,100mJ/cm2作用后UVRAG的表达均低于50mJ/cm2(P均<0.05),高于25 mJ/cm3(P均<0.05) 照射后不同时间组(12h,24h),100 mJ/cm2 UVB照射后Beclin 1的表达均高于50mJ/cm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大于25mJ/cm2组(P均<0.05). 结论 UVB可以诱导Jukat T细胞产生自噬,UVRAG参与了UVB诱导自噬发生的过程.

  • 烟酰胺对角质形成细胞吞噬黑素体抑制的实验观察

    作者:朱静;张汝芝;李洪洲;程赛;金慧玲

    目的 探索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吞噬黑素体(melanosome,MS),并验证烟酰胺对吞噬的抑制作用.方法 从人毛发中提取的MS经透射电镜检测后,加到角质形成细胞中,观察MS是否被吞噬,用HMB-45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同时利用Millicell建立了黑素细胞(melanocyte,MC)和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模型,用HMB-45荧光抗体标记KC吞噬的MS,并分别加烟酰胺进行干预.结果 角质形成细胞能吞噬从人毛发中提取的MS,在共培养模型中,MC产生的MS可以通过孔径为8μm的孔膜,并被其下的KC所吞噬.两者均验证了烟酰胺抑制吞噬作用.结论 从毛发中提取的MS及Millicell共培养模型可以用于MS转运的研究中,并为MS转运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 阿维A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Th细胞相关趋化因子的影响

    作者:刘磊吉;孙佳;任谦

    目的 通过对阿维A治疗前后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T辅助细胞相关的CXCL9,CXCL10,CCL17,CCL20,CCL22浓度影响,探讨阿维A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集健康对照组和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样本,检测其中的CXCL9,CXCL10,CCL17,CCL20,CCL22浓度变化.结果 治疗前患者血液样本中的CXCL9浓度为3 089.98±1 020.89pg/mL,CCL10浓度为1 523.49±817.98pg/mL,CCL20浓度为2 560.41±750.69 pg/mL,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用药前后,患者血液样本中的CXCL9浓度为2640.56±563.12 pg/mL,CXCL10浓度为882.86±203.49 pg/mL,CCL20浓度为914.56±230.65,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P<0.01).而CCL17、CCL22浓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各类T辅助细胞相关因子浓度上升揭示了银屑病是系统性炎症疾病.而阿维A作用机制在于针对Th1和Th17细胞进行相关调节,而对Th2细胞无相关作用.

  • 复方卡力孜然酊外用联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儿童斑秃61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金桃;李海翩;李军;陈谨萍

    目的 评价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儿童斑秃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118例斑秃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1例,对照组57例 全部患者予以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组还予以外涂复方卡力孜然酊,疗程均为12周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5.08%,对照组有效率77.19%,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病例无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卡力孜然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儿童斑秃的疗效好,安全性高.

  •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冷冻治疗神经性皮炎70例疗效观察

    作者:于国钢;来文华

    目的 探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液氮冷冻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润燥止痒胶囊口服联合液氮冷冻)和对照组(润燥止痒胶囊口服联合哈西奈德溶液外用),治疗随访8周,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8.57%)优于对照组(7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液氮冷冻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显著.

  • 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驱虫斑鸠菊注射液治疗白癜风60例临床观察

    作者:吴波;朱颜俊;瓦庆彪;刘兰;顾兰秋

    目的 评价观察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驱虫斑鸠菊注射液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把入选的178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全部患者予口服白癜风丸1.2g,2次/d;对照2组(N=60)还予308nm准分子激光照射皮损,1次/周;治疗组(N=60)还予308 nm准分子激光照射皮损处和驱虫斑鸠菊注射液2mL肌肉注射,隔日1次 三组均5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定临床疗效 结果 对照1组、对照2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6.55%,61.67%和73.33%,对照2组和治疗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1组,治疗组有效率也高于对照2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复查患者的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 结论 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驱虫斑鸠菊注射液治疗白癜风疗效好,安全性高.

  • 五种方法治疗顽固性跖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作者:吴栋杰;莫报翰;黄翠丽

    目的 评价5种方法治疗顽固性跖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250例顽固性跖疣随机分为5组,各50例.A组予局部注射重组人IL-2联合CO2激光治疗,B组予CO2激光治疗,C组予冷冻治疗,D组予氟尿嘧啶软膏外搽,E组予局部注射重组人IL-2.5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A组有效率(82.00%)显著高于B组、C组、D组和E组(依次为64.00%,40.00%,10.00%和32.00%),治疗结束后2个月时A组有效率(94.00%)也显著高于B组、C组、D组和E组(依次为78.00%,56.00%,32.00%和44.00%),而且各组有效率组内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2个月时均优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随访6个月时,A组复发率(4.26%)分别低于B组、C组、D组和E组(依次为20.51%,42.86%,62.50%和31.82%).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皮损平均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其他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26,11.354,17.876,9.687,P均<0.05).各组治疗不良反应主要有术中术后疼痛、伤口出血、感染等,A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C组和E组,D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局部注射重组人IL-2联合CO2激光治疗顽固性跖疣时患者的皮损消失快,伤口愈合早,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其他组别有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O2激光、液氮冷冻、局部注射IL-2及外用5%氟尿嘧啶软膏.

  •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感染性荨麻疹65例临床观察

    作者:刘群英;罗婧莹;陈德华;严文杰

    目的 探讨感染性荨麻疹的佳治疗方法.方法 将入选的110例感染性荨麻疹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予头孢类抗生素或抗病毒类静滴,同时口服依巴斯丁片(<6岁儿童口服地氯雷他定),1次/d,共7d.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滴,1 次/d,共7d.结果 治疗结束时即7d后治疗组痊愈率81.54%、有效率96.92%;对照组痊愈率62.22%、有效率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后治疗组痊愈率98.67%、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率91.11%、有效率97.7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感染性荨麻疹较常规治疗的效果好,尤其适用于感染性荨麻疹有激素禁忌证患者.

  • 金蝉止痒胶囊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96例临床观察

    作者:轩俊丽;顿耿;赵军磊;吴丹丹;耿庆娜

    目的 观察金蝉止痒胶囊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186例老年皮肤性皮肤瘙痒症分为两组,均每日口服盐酸西替利嗪10mg,同时治疗组加服金蝉止痒胶囊6粒,3次/d.结果 治疗组96例,有效率83.33%,对照组90例,有效率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金蝉止痒胶囊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好.

  •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中老年二期梅毒患者的辅助疗效分析

    作者:丁徐安;袁定芬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辅助治疗中老年二期梅毒对其血清TRUST滴度的影响情况,探讨免疫调节剂在中老年梅毒临床治疗中的实际意义.方法 将病史明确的30例中老年二期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头孢曲松钠+ BCG-PSN)与对照组(头孢曲松钠),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学疗效.结果 30例患者中有25例完成2年随访.BCG-PSN辅助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TRUST滴度的下降幅度以及血清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其他随访时间内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此外,随访至2年时治疗组的TRUST滴度转阴率为76.92%(10/13),而对照组为58.33%(7/12).结论 BCG-PSN辅助治疗中老年二期梅毒能加快患者血清TRUST滴度的下降速度,对提高TRUST滴度的转阴率有一定帮助.

  • 梅毒患者243例相关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朱春玲;侯远沛;彭素真;刘成永

    目的 探讨梅毒患者抗体与年龄、性别、疗程以及不同临床分期的关系,为临床合理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43例梅毒患者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含量,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检测血清中反应素滴度,TRFIA阳性患者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认.结果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含量各年龄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间其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患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初期(P<0.01);RPR≥1∶8患者的数量在19 ~ 29岁的人群中所占比例高(53.06%),其次是胎传梅毒占41.56%,治疗1个月RPR阴转率(6.52%)与三个月的阴转率(16.3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毒抗体在不同人群、不同治疗阶段以及不同临床分期中各不相同,在隐性梅毒患者中孕产妇数量较多,应加强对孕产妇梅毒患者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工作,减少胎传梅毒的发生率.

  •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作者:黄显翔

    目的 通过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中IFN-γ,IL-2,TNF-α,IL-12,IL-10和IL-4水平进行检测,以评估上述指标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免疫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梅毒血清固定患者38例,治疗后梅毒血清阴性患者34例,未治疗梅毒患者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所有试验对象的血清指标水平.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FN-γ,IL-2,TNF-α和IL-12水平低于梅毒未治疗组、梅毒治疗后阴性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余三组间上述血清指标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体内血清IL-10和1L-4水平显著高于梅毒未治疗组、梅毒治疗后阴性组及梅毒血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梅毒血清固定组外余三组间IL-10和IL-4水平在各组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h1型细胞因子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体内水平较正常人降低,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增高,Th1/Th2型细胞免疫反应失衡与梅毒血清固定关系密切,机体细胞免疫抑制可能是导致梅毒患者产生血清固定的原因.

  • 巨大型尖锐湿疣17例临床分析

    作者:尹光文;李芳芳;李旭阳;黄云慧;宋飞娟

    目的 分析巨大型尖锐湿疣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为临床医生诊治本病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2年4月-2012年12月资料完整的17例巨大型尖锐湿疣临床特征、组织病理、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7例巨大型尖锐湿疣主要发生在外阴、肛周等部位,外观呈球形、条索形、分叶状等不同形态,表面呈菜花状、乳头状,体积均超过核桃大小.女性患者12例,男性5例.病理表现典型,可见角化过度、角化不全、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肥厚、挖空细胞等基本特点.采用综合治疗,随访期间未见癌变病例.结论 巨大型尖锐湿疣临床相对少见,目前对巨大型尖锐湿疣在诊断标准、病理性质、规范化诊疗、临床预后等方法缺乏共识,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本质认识有重要意义.

  • 广州地区2013年淋球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曹文苓;黎小东;毕超;梁艳华;林路洋;李平;李嘉彦;黄平;张锡宝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耐药性及PPNG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曲松、头孢克肟、青霉素、大观霉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和四环素的低抑菌浓度(MIC);用纸片碘量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100株淋球菌检出PPNG 33株(33%)、TRNG 40株(40%),青霉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3%,98%,17%,检出环丙沙星高度耐药株42株(42%),未发现头孢曲松、头孢克肟耐药菌株,但其低敏率分别为12%,11%,未发现大观霉素耐药菌株和低敏菌株.结论 广州地区分离淋球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耐药严峻,但对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大观霉素均敏感,需对药物耐药性进行动态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素.

  • 复杂皮肤病的microRNAs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王奕;王克玉

    MicroRNAs (miRNAs)是一类单链非编码小RNAs,通过抑制翻译或诱导靶基因mRNAs降解在转录后水平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本综述回顾了近年来报道的8种复杂皮肤病相关miRNAs,并讨论它们的价值和面临的挑战.

  • 人乳头瘤病毒预防性疫苗研究现状及应用

    作者:常艳;刘盛秀;杨森

    尖锐湿疣在性传播疾病中发病率较高,为了有效预防尖锐湿疣,近年来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基础研究和人体试验取得了很大发展,本文主要对两种HPV预防性疫苗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 自噬基因Beclin 1和MAP1LC3在黑素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苏远婷;金慧玲

    皮肤黑素瘤(CMM)是一种起源于黑色素细胞、与多因素(细胞过度增殖、抑癌基因的失活、突变及遗传因素等)相关且恶性程度高的肿瘤疾病,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自噬现象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行为,几乎存在于所有物种中,与细胞生长、增殖以及肿瘤的发生过程关系密切.近年来自噬与肿瘤的关系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有研究发现自噬基因Beclin 1和MAP1 LC3对CMM有促进和抑制的双重作用,并且利用自噬靶向治疗CMM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该综述对自噬相关基因Beclin 1和MAP1LC3在黑素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对CMM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 中医辨证论治配合红蓝光治疗寻常性痤疮90例临床观察

    作者:夏毓;张震;张春贞;王晓琼;曹莉丽

    目的 观察辨证论治配合红蓝光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90例辨证论治配合红蓝光治疗,对照组60例仅用红蓝光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 治疗4周时,治疗组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65.00%;治疗8周时分别为94.44%和7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辨证论治配合红蓝光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好、安全性高.

  •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辨证思路与治疗体会

    作者:刘爱民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其表现的证候也复杂多变,既往通行的辨证分型过于简单,思路欠开阔,是导致疗效欠佳的主要因素.本文根据多年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体会,指出拓展思路,灵活辨证,认真细致,是提高辨证水平和临床疗效的前提,并就一些具体问题例举了辨证的思路和治疗体会.

  • 两种方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比较

    作者:赵乐然;刘原君;王敬;刘全忠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方法 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性病门诊1 240例就诊者的宫颈或尿道分泌物标本,分别应用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法(胶体金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检测沙眼衣原体感染,并以细胞培养法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在1240例临床标本中,PCR法检测出阳性标本54例,与金标准相符22例,而胶体金法检出阳性标本41例,仅6例与金标准相符,PCR法在敏感性(84.62%)、特异性(97.36%)、阳性预测率(40.74%)及阴性预测率(99.66%)方面均较胶体金法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性病门诊筛查诊治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PCR法比传统胶体金法检测具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率及阴性预测率,在符合技术开展条件下可作为临床应用.

  • Medlite C6激光联合左旋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高睿迪;王颖;廖春;赵阳;杨慧兰

    目的 研究Medlite C6激光联合外用左旋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确诊黄褐斑的20名志愿者进行Medlite C6激光(每3周1次共4次)联合日常外用左旋维生素C的治疗,并在每次治疗前使用皮肤测试仪对皮肤进行红斑、黑素、皱纹及含水量的检测,同时另取20名黄褐斑患者进行外用左旋维生素C的对照治疗,检测指标相同.结果 经过4次治疗,治疗组患者黑素指数、皱纹深度逐渐降低,红斑指数在后3次治疗中逐渐改善,皮肤含水量在前2次治疗后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皱纹深度的治疗效果相对有限,余指标均逐渐改善,但改善程度较治疗组低.结论 Medlite C6激光联合外用左旋维生素C可以安全、有效、较快地改善黄褐斑患者的皮肤情况,左旋维生素C也可有效改善病情,但起效较慢.

  • 如何拍摄满意的皮肤病皮损临床照片?

    作者:李政霄;马慧群;于建斌;崔勇

    形态学是皮肤病学的基础.皮肤病摄影作为医学摄影的一个分支,更多注重于客观记录、资料分析、疗效对比、远程会诊、学习和交流.本文阐述拍摄皮肤科照片(如皮损、显微镜图片、X线片等)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并逐一阐述摄影理论及其在皮肤科的应用(包括如何采光、对焦、构图、曝光等).皮肤科医师通过提高摄影技术,真实准确记录皮肤疾病诊疗过程,为皮肤医学研究提供真实、形象的影像资料,为科研成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对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率、开展学术交流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中国皮肤性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