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morheology 중국혈액류변학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
  • 影响因子: 0.3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881X
  • 国内刊号: 32-1625/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杨炳华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糖尿病患者白细胞自发性活化的变化

    作者:周小云;侯启玲;何辉;刘平

    为探讨糖尿病及其血管病变时白细胞自发性活化的变化,对30例糖尿病患者及23例正常人进行了白细胞自发活化率(SAR)、血浆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浓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白细胞SA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也较正常对照组增高.提示:白细胞自发性活化与糖尿病及其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与白细胞自发性活化有关.

  • 银杏叶片对高原人体运动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崔建华;张芳;王引虎;张西洲;王伟;马勇;哈振德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红景天和酪氨酸对高原人体力竭运动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进驻海拔3700m高原半年的30名健康青年随机分为银杏叶片组、红景天组和酪氨酸组,每组10人.在服药前、服药第15天分别进行运动至力竭,分别检测血中红细胞压积(HCT)、血液粘度(ηb)、血浆粘度(ηp)、还原粘度(ηr)、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变形系数(TK)、红细胞聚集系数(VAI)及血栓形成系数(TFL).结果服药前力竭运动后较安静时HCT、ηb、ηp、ηrIR、TK、VAL、TFL均升高(P<0.05或P<0.01).服药后力竭运动后较安静时银杏叶片组和酪氨酸组ηrTk增高(P<0.05或0.01);红景天组ηp、ηrTK增高(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后较服药前银杏叶片组HCT、ηb、ηp、ηr、IR、TK、VAI、TEL均降低(P<0.05或0.01);红景天组和酪氨酸组ηb、ηp、ηrIR、TK、VAI、TFL降低(P<0.05或0.01),HCT无统计学差异(P>0.05).银杏叶片组、酪氨酸组和红景天组之间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种药物均具有改善组织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作用,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血液粘度下降,血流速度增加.

  • 改良超滤法对低体重儿(<10kg)围体外循环期肺功能影响的观察

    作者:钮建宏;李晋德;陈鉴惺;姜子非;邹国锦;马剑平;林芷芬

    目的观察改良超滤法对低体重儿(<10kg)围体外循环期血球压积、血浆总蛋白以及肺功能有关指标的影响,并对其作用作一评估.方法对10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9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4例采用改良超滤法,依次测定转流前、中、后血细胞压积、血浆总蛋白值,并记录转流术后六个点的PaO2/FiO2、P(A-a)O2值与气管内插管时间.结果实验组在术后早期迅速提高血球压积与血浆总蛋白水平,转流术后48h,72h,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a)O2显著低于对照组,气管内插管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改良超滤法是一种能有效减轻机体水负荷,提高血细胞压积与血浆肢体渗透压,从而减少术后早期库血用量,并可减轻肺损伤,缩短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

  • 有害因素对红细胞变形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彤

    目的研究生活环境中常见污染因素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方法取大白兔红细胞进行体外实验,用激光衍射仪测其变形性.结果甲醛、乙醇、硫柳汞钠对红细胞变形性具有显著降低作用并形成不可恢复的影响.结论控制或降低环境污染因素可改善红细胞变形性,有利于人体健康.

  • 100例晚期癌症患者24小时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观察

    作者:毛志东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24小时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规律及在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晚期癌症患者在24小时内分别于3:30、7:30、11:30、15:30、19:30、23:30采手指血6次,测定全血粘度(1ηb)、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PFC)、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聚集系数(VAJ)、血栓形成系数(TFL)和红细胞变形系数(TK),并作显著性t检验.结果100例患者的八项血液流变学指标24小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HCT、ηb、IR、VAI、TK等五项指标的变化较为明显,其高峰值均在23:30-3:30,低峰值在15:30,高值与低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呈现出的"一高三低"(ηp、PFC、TFL降低,IR增高)趋势中Ⅲ期患者占90.9%(40/44)、Ⅳ期占66.1%(37/56).结论微循环功能紊乱是导致癌细胞转移的首要条件.血液流变学改变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增加,肿瘤病期越晚血浆粘度越高,提示血液流变学异常在恶性肿瘤转移时可能有促进作用.恶性肿瘤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是以"高凝高粘血症"为主,其次为"高凝低粘血症"为特点.肿瘤昼夜血液流变学改变与时辰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可针对血液流变紊乱的时辰变化定时活血化淤治疗或化疗,同时检测的血液流变学结果还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判断手术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 垂体后叶素联合巴曲酶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咯血

    作者:夏银火

    选择6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中等量以上咯血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垂体后叶素和巴曲酶,对照组单用垂体后叶素,结果治疗组止血天数3.26±1.24,显效率73.3%,对照组止血天数5.32±2.81,显效率36.7%,P<0.05,说明垂体后叶素合用巴曲酶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咯血优于单用垂体后叶素.

  • 蛋白C抗凝系统与Perthes病的关系探讨

    作者:潘扬;严军

    目的探讨蛋白C抗凝系统与Perthes病的关系,论证"蛋白C抗凝系统缺陷是Perthes病的病因".方法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板仪检测28例Pertheaes病儿童及22例健康儿童的蛋白C(PC)、蛋白S(PS)、活化蛋白C抵抗(APCR)的活性.结果Perthes病例组PC、PS、APCR的阳性率分别为3.58%(1/28)、7.16%(2/28)、0%(0/8),正常对照组为0%(0/22)、4.55%(1/22)、0%(0/22),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5).结论Perthes病与蛋白C抗凝系统无显著相关,蛋白C抗凝系统缺陷不是Perthes病的病因.

    关键词: Perthes 蛋白C AFCR
  •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血清FSH、LH的动态变化

    作者:冀勇;王中;吴翼伟;郭军旗;王洪杰

    目的测定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含量变化,探讨其与病情演变的关系.方法对3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发病后1~3天、发病后7~9天、发病后13~15天血清FSH、LH进行动态观察,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结果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血清FSH、LH发病后1~3天、发病后7~9天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发病后7~9天变化明显;术前、术后有脑血管痉挛组和非脑血管痉挛组也有明显差异.结论血清FSH、LH含量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情演变、脑血管痉挛(CVS)有关.

    关键词: 动脉瘤 FSH LH CVS
  • 口服中毒患者洗胃前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

    作者:张周良;李斌;刘树林;郑月霞

    目的探讨洗胃对口服中毒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测定30例口服中毒患者组洗胃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3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结果洗胃后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显著下降,红细胞刚性明显升高.结论口服中毒患者洗胃后,血液为低粘,是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之一.

  •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分析

    作者:邵坤宁;王亚丽;芦海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代谢紊乱性疾病.其血液流变特性无论宏观血液流变性还是微观流变性均发生明显改变,血液流变特性异常程度更为显著.我们对80例糖尿病患者和200例体检者全部进行血粘度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糖尿病 血液流变学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作者:侯静红;朱洁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1].本文采用血小板检测仪器对患儿血小板相关参数如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检测,报告如下.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11-去氢-血栓烷B2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周毅;朱福金;吕明保;卢国元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6例NS患者血浆11-去氢-血栓烷B2(DH-TXB2),同时测定TXB2,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组NS患者血浆DH-TXB2,TXB2均显著增高,且DH-TXB2增高程度明显高于TXB2,两组经治疗后难治性肾病组血浆DH-TXB2,TXB2无显著降低,而激素敏感组DH-TXB2、TXB2均显著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经相关分析,血浆DH-TXB2,TXB2均与血浆ALB呈负相关,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结论血浆DH-TXB2水平测定是准确反映体内血小板活化的指标,NS患者体内血小板高度活化.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8 水平的研究

    作者:樊栋良;吴秋义;叶志刚;刘春风

    脑梗死的病理过程十分复杂,近年来人们注意到免疫应答参与了这一过程,在缺血性脑损伤病变区域可发现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实验及临床研究报告多种细胞因子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变化,但有关白细胞介素-8(IL-8)的研究甚少.为此我们对3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L-8水平进行了测定,并结合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改变进行讨论.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IL-8
  • 糖尿病人血液乳酸与血液流变有关指标相关性分析

    作者:董梅;匡铁吉;杨彩娥;佟爱华

    目的以乳酸为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影响血液对组织的供氧能力,进而引起糖代谢途径改变.方法采用北京普利生LBY-N6A自清洗旋转式粘度计,LBY-NWl血浆粘度计.测定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测定乳酸用酶终点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用单克隆抗体法,测定血脂用酶终点法均在OLYMPUSAU600上测定.结果当红细胞质量下降(聚集性增高和变形性下降),表现在全血低切比粘,低切还原比粘增高和全血高切比粘增高,此时血液中乳酸含量也相应增高.红细胞数量(血液压积)和血浆成分(血浆比粘)与血乳酸无相关性(P>0.05).如果排除红细胞数量的影响,用还原比粘来反映单位血细胞压积所产生的增比粘度能力,结果还原比粘度增高,血乳酸也显著增高.结论乳酸与血液流变指标同时测定适合对糖尿病人微血管改变的预测.

  •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运良;徐春霞;熊晖;石传江;刘滨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济南军区148医院1992年1月~2002年1月住院的213名诊断为SAH病人的住院记录进行回顾,并按1:2的比例,选择性别、年龄、种族相匹配同期住院的非SAH病人作为对照组,观察危险因素对SAH的影响.结果213名SAH病人,男性91例,女性122例,平均年龄49.2±10.1岁,其中高血压107例(50.23%),冠心病43例(20.19%),卒中家族史27例(12.72%),抽烟63例(29.58%),戒烟1年以上35例(16.43%),经常饮酒39例(18.31%)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冠心病、卒中家族史、抽烟、短期内戒烟、经常饮酒是SAH的危险因素.

  • 刺五加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姜伟华

    目的研究刺五加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82例恶化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男性32例、女性9例.治疗组年龄及病程分别为52.7±5.6岁、1.5±1.3年,对照组年龄及病程分别为53.2±5.7岁、1.5±1.2年.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组)、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而对照组疗效不显著.检测结果提示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表明治疗组血液高凝状态治疗后有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改变.结论刺五加注射液能显著改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高凝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糖尿病患者果糖胺的变化与分析

    作者:胡艳

    为探讨糖尿病(DM)患者血清果糖胺(FTS)的变化及意义,我们检测56例DM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FTS的含量,结果表明,DM患者血清中FT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关键词: 糖尿病 血清果糖胺
  • 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血栓的疗效观察

    作者:潘国庆;王伟国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进展性脑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发病6小时后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性加重的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结果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血栓安全有效.

  • 黄芪当归汤治疗高粘滞血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香菊;付向华

    高粘滞血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探讨和研究治疗高粘滞血症的有效方法十分必要,笔者观察中草药对此疗效独特.

    关键词: 高粘滞血症 中草药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粘度的变化

    作者:康新;包力;杜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简称:OSAS)患者由于睡眠期打鼾上呼吸道受阻,致呼吸暂停频频发作,使患者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可出现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粘度增加,并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缺氧可引起烦躁不安,惊厥昏迷,甚至死亡[1,2].

  • 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作者:吴立华

    目的初步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诊断、临床治疗及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对4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因、诊断进行统计,应用肝素治疗,测定血液粘度、血脂等指标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诱发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发病的因素主要与手术、肥胖、高龄等有关.同时实验室检查发现血液粘度、血脂等指标明显高于正常人,应用肝素加活血化淤治疗不但能抗凝、消除及缓解症状,防止肺栓塞及血栓再发,且血液粘度指标也明显下降.对本组病例统计发现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彩超及多功能血管诊断仪的容积描记变应器(Strain-gauge plethysmophy SPG)对DVT的诊断正确性能达90%以上,在明确诊断基础上我们检测了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全血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在肝素治疗前后变化情况,全血血液粘度(1s-1)、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比治疗前分别下降了12.2%、55.2%、25%、35.7%,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较前无变化.结论应用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能改善症状并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有相关性.

  •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临床观察

    作者:彭丽晨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方法对30例更年期综合症患者及24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女性激素雌二醇及血液流变学基本指标.结果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女性激素雌二醇显著下降(P<0.01).全血高切粘度(150s-1),中切粘度(60s-1),低切粘度(10s-1),血浆粘度(120s-1),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除女性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外,同时伴有血液流变性的明显改变,致使血流不畅,微循环障碍.因此,改善微循环状态,在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7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流变测定分析

    作者:梁先念;姚莉琴

    对7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分析,除红细胞压积降低外全部指标增高,与参考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表现为高粘滞综合症.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对其机理进行分析认为,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γ-球蛋白增高及免疫复合物形成是造成血粘度增高的主要因素,对RA患者作血流变学检查可以从血液动力学的角度对其致病机理进行分析以及为疗效判断提供新的依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

    作者:王圣巍;贺秀莉;梁延宏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液流变指标的异常特点.方法常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设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除红细胞变形指数(TK)和红细胞刚性指数(IR)外,其余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异常,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引发或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 思美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97例观察

    作者:陆建中

    目的通过与茵栀黄对比,观察思美泰对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192例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思美泰组97例,对照组95例.在使用甘利欣、复方丹参、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思美泰1500mg,对照组加用茵栀黄注射液40ml治疗,两组药物分别溶于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对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血清总胆红素(STB)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降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思美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有一定疗效.

  • 1340例石油职工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胡泽溪;杜月娟;张玉玲;马晓光;刘凤芹

    目的探讨中老年石油工人和机关职员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测定工人764例和职员576例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分职业和不同年龄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职员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工人组(P<0.05及0.001),且两组均显示随年龄的增长血液粘度增加,但职员组增高的幅度较工人组大.结论机关职员和石油工人的血液粘度有一定的差异,且显示随年龄的增长血液粘度相对增高,提示对中老年人进行血液流变监测,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治.

  • 临床乳糜血对凝血检测项目的影响及处理

    作者:崔冬生;耿玉兰;贺信祥;张海明

    目的分析乳糜血对血凝仪检测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的影响及探讨解决方法.方法对24例乳糜血和30例健康人的血浆,分别用常规方法和低温(4℃)高速离心法进行检测.结果健康人血浆组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乳糜血血浆组常规法fbg均测不出,有8例PT偏高,高速离心法处理后,fbg均可测出,8例PT结果都在正常范围内(P<0.01).结论用低温高速离心法可以排除乳糜血对fbg和PT测定的影响.

  • 急性白血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电泳观察

    作者:伍瑞珏;田桂兰;杨占军;李燕平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淋巴细胞电泳间的关系.方法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单克隆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花环直接法.淋巴细胞电泳采用单个核淋巴细胞电泳法.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其快峰淋巴细胞数量增加,电泳率增加,其T3、T4淋巴细胞较正常减低,T4/T8比值较正常减低.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减低.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佳检测底物及耐药性探讨

    作者:钱雪峰

    目的了解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氏菌(E.coli)和肺炎克雷伯菌(K.pn)的发生率、佳检测底物、耐药性和耐药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2年1~10月临床分离的248株E.coli和97株K.pn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规定的ESBL表型筛选和确证试验确定ESBL的发生率;通过对不同底物的初筛结果与确证试验结果比较探讨佳筛选底物;选择16种抗生素纸片做药敏试验,了解产ESBL的E.coli和K.pn的耐药性及特点.结果1)14.5%的E.coli,25.8%的K.pn产ESBLs.2)本地区用于ESBLs筛选的佳底物是头孢噻肟,其次是头孢曲松、氨曲南、头孢泊肟,单用头孢他啶作为筛选底物漏检率高.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除对头孢西丁(E.coli为25%,K.pn为32%),丁胺卡那(E.coli为13.9%,K.pn为20%),头孢哌酮/舒巴坦(E.coli为19.4%,K.pn为24%),耐药率较低外,对其它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本地区头孢噻肟为ESBL佳筛选底物,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亚胺培南,头霉素类、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及其它药敏试验显示敏感的药物.

  • 920例青壮年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作者:占葆娥

    本文从920例青壮年患者与500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的特点,发现各种不同症状的青壮年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各有所改变.因此认为人类血液流变学变化而引起的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大都是在青壮年开始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本文证明,青壮年是血液粘滞性和凝固性由正常转变为异常的重要时期,也是发生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时期.在青壮年时期关注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 仪器与手工检测红细胞压积结果比较

    作者:姜虹

    45份血标本分别用仪器检测与手工检测红细胞压积,将其结果进行比较观察.

    关键词: 红细胞压积
  • 两种铸型标本制作方法的比较

    作者:纪建松;龚建平;王天佑

    目的通过对两种制作铸型标本方法的比较,评价各自方法的优劣.方法将ABS与1:1比例的丙酮、丁酮混合液按3:10进行混合溶解;将牙托粉与自凝树脂液按3.5:10比例制成溶液.将上述溶液加入红监染料后分别灌注入6只离体新鲜猪肺动脉和静脉内.再将其置入60%的硫酸中进行腐蚀.结果ABS溶液配制的标本,段级及以上血管完整性的断落率为0%,段以下断落率为14.1%,可以观察至10~12级血管;自凝树脂液对段及以上血管断落率为5.6%,对段级以下断落率为11.8%可以观察至11~12级血管.结论两种铸型标本制作方法在标本断落率及可观察性上无差别,但自凝树脂液制作较为简便.

  • 不同温度条件下红细胞变形/聚集性的改变

    作者:李斌;张周良;刘树林

    红细胞是血液主要有形成分,它对血液的流动性质具有重大影响.红细胞的变形性是决定高剪切率下血液粘度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体内红细胞生命周期的重要因素.红细胞变形能力是保证微循环有效灌注的决定因素.所以,正确测定红细胞变形能力对辅助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120例教师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

    作者:张洁;李艳萍;黄正洪;黄旭映;杨斌

    目的对120例教师血液流变学五项指标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结果教师组与对照组相比,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男性教师组为P<0.001,女性教师组为P<0.01,红细胞压积无差异(P>0.1).结论教师人群的血液粘滞性显著高于非教师人群,因此教师应多参与体育锻炼,从而使血液粘度逐渐恢复正常.

    关键词: 教师 血液流变学
  • 青年女性血沉正常参考值与中国地理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作者:庞文宏;刘倩;马晓丽;宁丽娟;刘新平;葛淼

    目的为制定青年女性血沉正常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了中国158个单位用温氏法测定的9873例健康青年女性血沉正常参考值,研究了其与地理因素的关系.结果通过偏相关分析,发现海拔高度是影响青年女性血沉正常参考值的主要因素,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增大,青年女性血沉正常参考值在逐渐的减小,偏相关系数ry1,2345=-0.413,相关性显著.用主成分回归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一个回归方程:y=13.30-0.002699x1-0.0004561x2+0.1151x3-0.09108x4-0.0008783x5±4.37.结论如果知道了中国某地的地理因素,就可以用回归方程估算这个地区的青年女性血沉正常参考值.依据青年女性血沉正常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依赖关系把中国分为青藏区,西南区,西北区,东南区,华北区,东北区等六个区.

  • 抗P-糖蛋白单克隆抗体JSB-1和三氟拉嗪协同逆转人肾癌MDR的实验研究

    作者:庄建平;郭震华;卢建林;朱方立

    目的为证明钙调蛋白的抑制剂三氟拉嗪和抗P-糖蛋白单克隆抗体(JSB-1)能协同逆转人肾癌的天然多药耐药(MDR)性.方法我们对经过病理证实36例肾透明细跑癌采用RT-PCR方法检测mdr-1表达水平,高表达的为耐药组,无或低表达的为敏感组,给予阿霉素与三氟拉嗪和JSB-1处理,并采用MTT法评价细胞毒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ADR浓度聚集.结果三氟拉嗪(TFP)和JSB-1对肿瘤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作用;但具有逆转肾癌对ADR的耐药,并且在耐药(P-gp过表达MDR)的肾癌细胞中,效果更明显(P<0.01).结论三氟拉嗪和JSB-1可作为肾癌化疗的辅助用药,联合应用效果更佳,它的低毒副作用使其具有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血液动力学改变的双期增强螺旋CT表现

    作者:戚跃勇;戴书华;邹利光;席道友;孙清荣;何作云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血液动力学改变的双期增强螺旋CT表现.方法用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分别于20s和60s行全肝螺旋CT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每例CT片均经三名有经验的医师分别阅读后,再共同讨论分析,并达成一致共识.结果27例中,门静脉主干发生癌栓者3例,右支癌栓8例,左支癌栓9例,主干和右支同时受累者3例,主干和左支受累者2例,主干和左右支均有癌栓者2例.正常肝组织的异常灌注者表现为动脉期不规则片状或楔形较均勾高密度影,而门脉期恢复为等密度,按叶、段、亚段分布者分别为5、16、6例.结论正常肝组织异常灌注的主要原因是肝动脉血的门静脉分流.

  • 多发性骨髓瘤血清蛋白电泳分析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宋鉴清;李平;赵敏;吴凤丽;戚其学

    目的对65例多发性骨髓瘤(MM)进行血清电泳分析,找出MM的型别分布,指导MM的诊断.方法仪器及试剂选用美国Helena公司,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血清电泳分析.结果在65例患者中,59例血清蛋白电泳图谱中出现M蛋白.有19例尿本周氏蛋白阳性.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结果显示,其中IgG型40例,IgA17例,IgM2例.轻链κ型中IgG型有25例,IgA型有8例,IgM型有1例;λ型IgG型有15例,IgA有9例,IgM有1例.电泳分析结果表示,IgG型MM占67.8%,比例多,其次为IgA型,占28.8%.而IgM型少,占3.4%.结论电泳分析方法能快速、准确地进行MM分型,对MM的诊断、病情判断、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电泳
  • 微量肝素对家免DIC时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障碍的预防作用

    作者:李著华;唐显玲;朱庆平

    目的观察微量肝素预防给药对家免DIC时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的影响,探讨其预防效果及量效关系,分析其作用机制,为临床使用微量肝素预防DIC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家兔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肝素预防组.用兔脑粉浸液静脉注射法复制家兔DIC模型,采用显微电视摄像自动分析系统,观察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和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1U@kg-1@h-1和2U@kg-1@h-1肝素预防组,血液流变性指标、血流速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和凝血时间等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对DIC时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障碍有明显的预防效果.0.25U@kg-1@h-1及0.5U@kg-1@h-1肝素预防组,血液流变性及微动、静脉流速等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其预防效果不明显.结论微量肝素对DIC时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障碍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且其预防效果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 99mTc-octreotide的标记及受体分析

    作者:叶千春;吴翼伟;范我;江一民;章斌

    目的探讨直接法标记99mTc-octreotide的方法学及其与大鼠脑皮质细胞的亲和力.方法用直接法标记99mTc-octreotide,探讨其佳标记条件;并以99mTc-octreotide作为配基,检测大鼠脑皮质细胞与其结合的平衡解离常数.结果99mTc-octreotide标记率为53%~57%,经Sephadex G-10纯化后放化纯大于95%;受体分析显示大鼠脑皮质细胞与99mTc-octreotide保持了较高的亲和力(Kd=10.4nM).结论本标记方法是可行的,99mTc-octreotide有希望作为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剂.

  • SZ-102影响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晓岚;何杨;沈文红;赵益明;阮长耿

    目的观察单克隆抗体SZ-102对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L60细胞及ECV304的结合反应性;用虎红染色法检测SZ-102对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SZ-102与静息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L60细胞及ECV304有结合反应,它能促进中性粒细胞与脂多糖活化的内皮细胞粘附.结论SZ-102所识别的抗原在细胞粘附中具有重要作用.

  • 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Polypeptide:N-Acetylgalactosaminyltransferases,pp-GalNAc-T2, E.C.2.4.1.41)的mRNA表达谱研究

    作者:仇灏;吴士良;陈克平;胡笳;周迎会

    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是O-糖链合成第一步的糖基转移酶,而O-糖基化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随着近年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糖基转移酶的功能也开始有了新的认识.本文采用RT-PCR法观察了六种不同组织中PP-GalNAC-T2的表达水平,发现PP-GalNAc-T2在胃肠道粘膜等呈高表达,在脑组织中也有一定的表达,提示它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与组织功能存在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正常妊娠和妊高征患者血小板活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益清;尹松梅

    正常妊娠时孕妇血液系统发生显著变化,随着孕期进展,逐渐趋向高凝状态.妊高征作为妊娠特有的疾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母儿健康,其基本病理之一是血凝亢进.血小板在止血、凝血、血栓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活化的血小板是血栓的主要成分,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 充血性心衰与离子通道

    作者:许正新;张洪泉

    充血性心衰(CHF)又称慢性心功能不全,是极为常见而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血管病的严重阶段.其患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4年中有50%的病人死亡,心功能Ⅳ级(NYHA分级)的患者一年病死率高达50%).而且,在近10年中,不同种族和性别的CHF患者的死亡率呈现出稳步增高的现象.近年来的一系列整体和离体研究表明,各种具有不同原发疾病的CHF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是室性心律失常[1],由此提示此类病人存在着严重的心肌电生理功能紊乱.

  • 急性冠脉综合征触发的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杨胜利;何作云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1)和猝死[1].AM1分为Q-波心肌梗死和非Q-波心肌梗死[2],近来为了治疗方便,又被分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仍然靠临床症状、心电图和生化标记物.在近几年,ACS引起人们极大关注,对其机制研究成为热点.多数急性冠脉事件(UA、AMI和碎死)系由冠状动脉狭窄并不十分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所致,斑块破裂可由血液动力学、生物力学因素(包括血压及脉压、心脏收缩、冠脉血管痉挛、斑块内毛细血管出血、管壁应力)及介人手术机械外力间接或直接引起[3].大多数研究认为冠心病的突然变化归根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的突然破裂.随后根据阻塞程度、血流灌注时间和心肌的氧需求情况而出现临床并发症.如果有大的血栓形成和限制血流的冠脉狭窄存在,就会出现与UA相关的心肌缺血和与非Q波AMI相关的心肌坏死.当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到一定程度就会完全阻塞冠状动脉,导致Q波AMI.血管运动异常致血管收缩和侧枝循环的程度也影响临床的预后.斑块破裂和血栓的形成机制仍然是活跃的研究领域.患UA的病人自发的心肌缺血主要是由于冠脉血流减少引起.当然,血流减少是由固定的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动力因素(血栓形成和血管收缩)共同作用的结果.

  • 非骨髓清除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ST)

    作者:马骁;吴德沛

    NST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一种新策略.近年来从实验研究至临床应用,初步证明NST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使更多病人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相关毒性及死亡率低,并发症少,造血重建迅速.本文从其作用特点、机理、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中国血液流变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