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morheology 중국혈액류변학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
  • 影响因子: 0.3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881X
  • 国内刊号: 32-1625/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杨炳华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ITP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田永军;孙汉英;刘丹;刘振芳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体免疫性出血综合征,是由于自身免疫机能发生异常导致的血小板生成及破坏加速,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广泛出血,形成瘀点及瘀班,但当血小板(PLT)<20×109/L,患者可发生严重的内脏出血危及生命.临床治疗ITP的经典方法多为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脾切除,但有部分难治型患者病情常呈慢性、反复多次发作,且对激素及脾切除手术治疗无明显反应,此类患者外周血小板常常低于安全范围,随时可能并发严重出血,因此,及时选用其它有效药物或多药联合进行治疗,迅速升高PLT计数,是抢救ITP所致严重出血的关键.本次我们采用的是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共治疗IT9例,均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 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沈明强;程庆璋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4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6-72h内)随机分成巴曲酶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巴曲酶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在入院后第1、3、5d予巴曲酶10BU、5BU、5BU静脉滴注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测定和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FIB水平下降非常显著(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纤维蛋白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距起病6~72h的巴曲酶早期使用仍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 巴曲酶 急性脑梗死
  • 心脉汤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黄萍;张春芳;李松梅

    冠心病心绞痛(胸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胸痹"范畴.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脂质浸润、内膜损伤、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引起血管狭窄、阻塞或痉挛使心肌缺血所致[1-3].笔者自拟心脉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5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 中西医药物结合对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作者:赵亚丽;陈丽颖;郭晶;陈丽娜

    对10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进行检测的结果表明,缺血性脑血管患者Hct、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升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与健康对照比较(P<0.01或0.05),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提示:中西医药物结合血液稀释能明显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

  • 重症颅脑损伤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附25例报告)

    作者:俞祥夏;潘平;支宏

    目的总结25例重症颅脑损伤后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临床资料,并就其发病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5例重症颅脑损伤合并MSOF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示GCS评分<5分,年龄60岁以上者,三个以上脏器受累者均死亡,GCS评分5~7分,年龄60岁以下,MSOF的病死率为80%,MSOF的发生与颅脑损伤的程度、颅外合并伤有密切关系.结论该病病情复杂多变,预后恶劣,尽快恢复脑功能,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措施,包括及时恰当地采取颅脑手术在内的系统综合性治疗,一旦出现单一脏器并发症或功能衰竭,必须积极加以控制,以阻断发生MSOF的序贯过程.

  • 急性脑血管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国栋;苏心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NSE浓度.应用直线相关分析方法分析NSE浓度与病灶大小、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对照组NSE浓度为6.05±4.32μg/L.C脑出血组NSE浓度为35.85±23.82μg/L;脑梗死组NSE浓度为33.97±21.88μg/L;蛛网膜下腔出血组NSEE浓度为32.68±10.11μg/L.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患者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NSE浓度与病变大小、病情严重程度(GCS评分)和预后(GOS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增高,NSE浓度的高低不仅为神经元损伤程度提供定量信息,而且也是判断病情评估预后的重要参数.

  • 偏头痛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作者:王淑荣;戴亚美;张大巍

    目的探讨偏头痛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对267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流变、TCD、影像学改变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偏头痛发病率女性是男性的3.5倍;(2)高发年龄在26~53岁;(3)有阳性家族史的占54.6%;(4)头痈发作存在许多促发因素;(5)头TCD检查血流速度增快或减慢者占58.9%、脑电异常率19.6%、头CT发现第五脑室者23.4%;(6)不同程度的偏头痛需用不同类别的药物治疗.结论偏头痛有其遗传易感性、特定的促发因素、特征性的反复发作的临床表现,恰当的早期防治结合用药,可明显减少头痛的发作频度和程度.

  •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与血流变检测指标比较

    作者:李清;熊焰;宋宏先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TC、TG)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糖尿病的影响.方法检测80例2型糖尿病患者TG、TC、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TC、TG、TGB、FIB、ηb、ηp、TK、HCT、ESR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这些危险因素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特别是血管并发症发生、加重的原因之一.临床治疗上应重视降脂、抗凝、扩容和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的治疗.

  • 脑供血不足患者脂蛋白(a)变化(附33例分析)

    作者:钱义兵;曹伟建;丁稚鹰

    目的观察33例经TCD证实的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浓度变化.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Lp(a)浓度.结果患者组血清LP(8)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性别间差异并无显著性.结论血清Lp(a)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 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分析

    作者:薛继萍

    目的探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 6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别予以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根据冠脉再通率和病死率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结果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率、心功能明显改善;无一例死于溶栓后出血.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好、安全、可行.

  • 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志扬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而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非常重要的一组并发症.近年来,我们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并通过甲皱循环这一窗口进行观察,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 镇肝熄风汤对高血压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姜坤;高璇;宋静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对高血压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53例高血压病人用自身对照法,给予镇肝熄风汤,测定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镇肝熄风汤明显降低血液流变学相应指标.结论镇肝熄风汤对高血压病人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了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有关.

  • 奥扎格雷钠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与脑循环观察

    作者:张宪忠;汪晓欧;李海燕;潘晓岷;孙爱丽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对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及脑循环的影响.方法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41例急性脑梗塞病人,并对用药前后应用脑循环动力检测仪检测各项指标,同时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用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循环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较显著.结论奥扎格雷钠对改善急性脑梗塞病人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酒依赖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变化

    作者:付璐;吴铮;辛晓敏

    目的比较酒依赖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与正常人群的区别,探讨酒依赖患者Hcy含量变化及其与叶酸和维生素B12(VitB12)的相关性.方法对酒依赖患者组、正常对照组各20例进行血浆Hcy的测定,同时测定血清叶酸、ViB12的浓度.结果 (1)酒依赖患者血Hcy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酒依赖患者叶酸及VitB1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Hcy浓度与叶酸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酒依赖患者出现Hcy代谢障碍,其原因可能与血清叶酸、VitB12降低有关.

  • 血清瘦素及游离脂肪酸在肥胖患者中的致胰岛素抵抗作用

    作者:赵玉岩;郭磊;都健;刘国良

    目的研究瘦素及游离脂肪酸(FFA)对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IR)状态形成的作用.方法按体重指数(BMI)将实验对象(82例)分为肥胖组及对照组;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脂肪百分比(%Fat)、腰臀比(WH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胰岛素;生化比色法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结果肥胖人群中血清瘦素、F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升高幅度与反应肥胖度的各项指标(BMI、WHR、%Fat)呈显著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结论瘦素及FFA是重要的致IR物质,也是IR存在时重要标志.

  • 高血压病血液高凝状态与胰岛素抵抗

    作者:龙建军;赵爱婷;刘洁;骆秉铨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血液高凝状态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8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和46例正常人测定血糖、胰岛素,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聚集、活化度,t-PA、PAI等指标.将高血压病人分为两组即IR和NIR进行研究.结果与正常人和NIR组比较,IR组纤维蛋白原、PAI增高;血小板聚集、活化增强,微血栓形成;凝血酶原时间缩短、t-PA降低(P<0.05~0.01).且血小板聚集率与Fbg、PAI、INS0呈显著正相关(r=0.5287,r=0.5764,r=0.5129,P均<0.02)、与t-PA、G-AUC/I-AUC呈负相关(r=-0.6531,P<0.01、r=-0.5281,P<0.05).结论高血压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布氏多功能显微镜下观察到微血栓形成可以作为高血压病血液高凝的一个标志.

  • 地奥脂必妥、塞宁治疗高脂血症的血液流变性观察

    作者:韩颖;姜虹;李松梅

    目的观察分析地奥脂必妥、塞宁治疗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和血脂的改变.方法应用北京世帝科学仪器公司生产的LG-R80血粘度仪,检测100例高脂血症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高脂血症用地奥脂必妥、塞宁可以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血脂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结论地奥脂必妥、塞宁作为临床治疗高脂血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理想药物.

  •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根华;徐元;吴锦昌;包仕尧

    目的研究皮层下梗死伴抑郁患者的局部脑血流变化.方法对17名单一皮层下梗死病灶的卒中患者进行99mTc-SPECT脑血流灌注显象.结果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相比,梗死灶同侧的额叶皮层的脑血流明显减少,这种血流的降低与抑郁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额叶皮层的灌注减少可能反映了神经功能失联络,推测额叶的某些区域可能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的关键.

  • 东菱克栓酶对脑梗塞患者的血流变指标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艳;曹丽华;张丽君;闫俊杰;张锦;耿志伟

    目的探索东菱克栓酶对脑梗塞患者的血流变影响,为减少血栓形成,预防脑梗塞再发积累经验.方法对50例脑梗塞患者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四项变化,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后病人血液粘度明显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也明显降低.结论应用东菱克栓酶治疗有效降低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降低血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效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脑梗塞再发.

  • 老年人胸腹联合伤的诊治(附65例报告)

    作者:王斌;韩志浩

    目的探讨老年人胸腹联合伤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要点.方法对1990年~2000年收治的65例老年人胸腹联合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胸腹联合伤病情重,变化快,且多有伤前合并病,故早期及时诊断,及时正确的手术方法及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藻酸双酯钠治疗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的研究

    作者:徐刚;赵晓娣

    藻酸双酯钠(PSS)为新型类肝素药物,临床上应用PSS抗凝血、降低血粘度、降低血脂和改善微循环.对51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人,在应用PSS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现血红蛋白、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均明显降低,从而说明PSS有稀释血液、减少聚集反应、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 心康宁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黄萍;张春芳;李松梅

    不稳定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SCD)之间的临床状态[1,2].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我们自拟心康宁片,并观察其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 百优解对肿瘤患者化疗疗效影响的分析

    作者:姜洪心

    目的探讨百优解加化疗对肿瘤患者疗效、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将42例癌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1例,一组为单纯化疗组(A组),另一组为百优解加化疗组(B组),化疗时间均为两周期.结果 B组患者的化疗效果、生活质量(QOL)改善情况优于A组(P<0.05).结论百优解加化疗对提高疗效有一定的价值.

  • 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正明;王靖南

    目的研究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方法测定老年肺心病与健康老人、老年冠心病的血流变的各项指标,同时对肺心病患者作血气分析.结果老年肺心病患者的血流变各项指标高于健康老年和老年冠心病患者,差别显著.同时,老年肺心病患者的血流变各项指标与氧分压呈负相关.结论由于肺部感染、缺氧,老年肺心病血流变各项指标均明显增高,故应给以综合治疗,即在抗炎吸氧同时给以抗凝治疗方可减少病死率.

  • 降纤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

    作者:李涛;许香广;张国良

    目的观察降纤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血流变特性及体外模拟血栓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UAP诊断标准的70例患者,用降纤酶10U静滴,每日一次,连用5d,观察治疗前后低、中、高切变率的血液流变特性指标及体外模拟血栓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低、中切变率下全血粘度及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毛细管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体外模拟血栓长度、湿重与血栓指数Q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治疗后降纤酶通过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性来改善血液流变特性异常,增加纤溶活性,抗栓,减少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显著临床效果.

  • 维吾尔族与汉族2型糖尿病血液流变学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艾隽;于戈群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随机选取维吾尔族糖尿病患者64例,汉族糖尿病64例,正常对照组60例.测定全血粘度(低切、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结果维吾尔族糖尿病组与汉族糖尿病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维吾尔族与汉族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汉族与维吾尔族糖尿病血流变学改变有差异,而高粘血症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 脑梗塞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作者:董曼莉;逄淑华;翟关中;叶丽

    对464例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测定进行了统计,发现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有明显变化.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使缺血缺氧而受损的组织得到修复和再生.可见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流变指标对该病的治疗、预后判断及病理生理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脑梗塞 血流变 血脂
  • 消栓通冲剂治疗脑梗死100例疗效与血液流变学分析

    作者:潘晓民;张宪忠;李英;孙爱丽;张淑琴;赵红

    目的探讨消栓通冲剂对治疗脑梗死治疗效果.方法对100例脑梗死应用消栓通冲剂治疗,另选100例脑梗死病人应用维脑路通片剂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消栓通冲剂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可以推广使用.

  • 突发性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与分析

    作者:李晓丹;姒惠;韩晶

    目的探讨突聋患者病因及发病机理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血液流变学方法检测35例突聋患者组同时与4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突聋患者组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及红细胞压积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液流变性改变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与突聋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建议突聋患者有必要全面检测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可为临床有针对性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附30例报告)

    作者:蔡政;张勇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30例腺性膀胱炎,确诊依靠膀胱镜检查+活组织病理检查.治疗采用经尿道电切和术后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结果腺性膀胱炎的主要症状为膀胱刺激症状、血尿、排尿困难.病变常见部位为膀胱颈口和三角区.腺性膀胱炎与膀胱肿瘤、结石、梗阻、慢性炎症有关.结论腺性膀胱炎为良性病变,但由于与膀胱癌有相关性也必须长期随访、复查和治疗.

  • 甘糖酯对Ⅰ型糖尿病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

    作者:巨丹

    Ⅰ型糖病的治疗中调脂治疗不容忽视,甘糖酯是新近研制成的一种低分子量、低抗凝的海洋类肝素药物[1],具有多方面的调脂抗栓作用.我院应用甘糖酯对Ⅰ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流变学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实验研究

    作者:李章;高镇松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点.方法对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12项指标的检测,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并与同期男性健康组对照.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组治疗前的(高切、低切)全血粘度、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粘附率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而脑血液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除全血粘度仍较高外(P<0.05),其它血液流变学指标已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的高粘血症是炎症反应的体现,定期检查,有指导治疗的意义.

  •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与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的观察

    作者:亓贯和;王静

    血小板功能的改变及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对血栓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并针对糖尿病血栓并发症的发病机制,采取适当的防治方法,可减缓糖尿病血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为探讨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糖尿病血栓并发症的关系,本文对32例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两个指标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液流变学两个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Fg)、红细胞压积(Hct)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血磁疗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不稳定心绞痛合并高粘滞血症病人25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赵毅;朱柏祥;范晓红

    不稳定心绞痛是心血管疾病中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不仅痛苦,而且致残率、病死率都较高.近年来已成为心血管疾病中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目前在药物方面已有了较大的突破,特别是目前随着国内外PTCA(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技术的成熟,使大多数心绞痛病人得到良好的控制已成为可能.但PTCA价格昂贵,而且要求医院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不是多数病人所能承受及多数医院所能做到的.

  • 48例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脑梗塞病等观察

    作者:孟淑云

    我院1996年10月以来,应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法(ILIB)治疗了脑梗塞、冠心病、糖尿病等48例,治疗前后均做了血流变及部分生化检验,如血糖、血脂等,发现治疗前,这些指标明显增高,经ILIB治疗后有了显著性差异,为了配合临床应用ILIB治疗脑梗塞、冠心病、糖尿病的观察,作了护理观察记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糖尿病患者微循环及血流变指标的临床观察

    作者:房晶萍;巨丹;线利波

    目的观察6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和血流变指标的异常情况.方法采用徐州产甲襞微循环显微镜观察患者双手无名指甲襞微血管,用LG-R-80粘度仪检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糖尿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率为96.82%,并且绝大多数患者伴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结论不仅要积极治疗糖尿病,而且更要通过有效的检测手段进行早期预防.

  •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在筛选冠脉临界狭窄病人经皮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贾志梅;任卫东;高明宇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在选择冠脉临界狭窄病人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冠脉造影(Judkin's法)证实单支血管50%±5%狭窄男性冠心病病人共108例,行DSE检测,根据室壁运动指数(WMI)分组.WMI为1者(31例)为无缺血组(A组),WMI>1者(67例)为缺血组,随机将缺血组分为B组(34例)和C组(33例).A组仅给予冠心病一级预防治疗,B组和C组均给予系统抗血小板及抗缺血治疗,其中B组病人中有30例行介入治疗.3个月后重复行DSE检测,并记录3个月间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DSE诱导心肌缺血的病人行介入治疗后3个月(B组),WMI明显下降(P<0.05),心脏事件发生率也较低(P<0.05);DSE无诱导心肌缺血者(A组),3个月后WMI仍无异常,且无一例发生心脏事件.结论 DSE有可能成为冠脉临界狭窄病人选择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方法.

  • 乳糜血的血液流变学特征

    作者:王翠兰

    近年来由于临床"脂肪乳"的大量应用,出现的乳糜血标本呈上升趋势[1],我们观察到乳糜血标本的全血粘度升高时,血浆粘度不高;血浆粘度升高时,全血粘度正常.所以我们对60例乳糜血与30名正常健康人体检血血液流变学几个重要指标进行分析,以求获得更多的信息,为临床选择性的检查、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作者:刘军;姒惠;金桂玲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液流变性特征.方法检测28例缓解期与22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组的全血粘度(高、中、低切变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缓解期全血粘度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支气管哮喘的缓解期和急性发作期均有不同程度血液流变特征性改变,以全血粘度(高、中、低切)增高为主,高粘滞血症在哮喘发病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 血浆置换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作者:滕熔;徐瑞容

    应用血浆置换术治疗15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数病人病情危重而且术前均应用过激素治疗无效.经1~2次血浆置换同时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10例病情显著缓解,3例好转.均未出现严重的与血浆置换有关的并发症.

  • 血液流变检测质控物制备方法探讨

    作者:石冬敏;吴元健;钮丽萍

    目的筛选简便易行的血液流变学检测质控物制备方法.方法静脉采血,与输血1号抗凝液8:1混合;分为2份,1份每100mL全血加入1640液25mL,混匀后无菌分装无添加物灭菌真空管(简称真空管)和枸橼酸钠缓冲液抗凝真空管(CTAD管),1份不加1640液分装上述管,2℃~4℃保存.每日测定上述4种质控液在150s-1、60s-1和10s-1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并测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HCT)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持续4周,统计变异系数(CV%)和第1周与后1周数据t检验.每周测质控液的全血和血浆血红蛋白,计算溶血百分率.结果抗凝血加入1640液分装真空管连续4周的测定值CV%均<4%,无显著差异(P>0.05)),溶血率<1%.未加1640液管组和分装CrAD管2组2周后开始溶血,3周后溶血率>1%,CV%均>6.4%.除血浆粘度和ESR外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输血1号抗凝液抗凝全血加1640液分装真空管的质控物制备方法简便易行,保存时间长,质控结果良好,可进一步研究应用.

  •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血流变及血脂分析

    作者:杜桂芹;程欣弘;常曼丽;王秀云

    目的探讨单纯下肢静脉曲张与下肢静脉曲张溃疡患者的血流变及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对静脉曲张溃疡组、单纯下肢静脉曲张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血脂和血流变指标检测分析.结果下肢静脉曲张溃疡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ESR与单纯下肢静脉曲张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脂对下肢静脉曲张溃疡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不同民族高粘血症患者血流变学指标观察

    作者:连太岭;李洪涛

    目的观察汉族、朝鲜族高粘血症患者之间血流变学指标的差异,及其与健康人之间的比较.方法空腹采5ml静脉血,肝素抗凝.采用R80型血液粘度仪,2h内完成各项血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朝鲜族组与汉族组各120例高粘血症患者之间血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除红细胞沉降率外,其余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高粘血症患者血流变学指标均发生异常变化,虽然朝鲜族与汉族生活习惯不同,但患者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 关于旋转粘度计/流变仪的命名和分类

    作者:矫正

    旋转粘度计/流变仪不宜按力矩传递装置(含测量头和样品杯)的结构不同来命名、分类,应当按测量轴的支撑形式和控制变量的不同来命名、分类.

  • 445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流变学结果观察

    作者:线利波;李松梅;孙磊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变形性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生物流变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探讨在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愈后评估中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意义和作用.近年来其发展较快,已成为临床各科在疾病诊断、治疗及愈后判断中不可缺少的检验项目之一.由于受仪器、地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正常参考值,给临床带来不便.对我院2002年4月~10月445例健康体检者,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分组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深圳市2502名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正常参考值的调查研究

    作者:罗乐宣;罗国辉;杨冀衡;陆泽元;黄建平;李涛;许我先;邝碧娟

    目的检测深圳市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初步建立适宜深圳市人群血液流变学的正常参考值,探讨红细胞压积、年龄等因素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严格挑选10~80岁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健康人2502名(男1449名,女1053名)分别进行血流变各项指标检测并统计.结果除未成年男女间各项指标及各组血浆粘度无显著差异,其它流变学参数男性显著地高于女性.各组全血粘度与HCT基本同步,男性组10~19、20~59和60岁以上组有差异,女性组10~29、30~59和60岁以上组亦有不同.该值与仪器随带的参考值和其它地区报道有较大差异.结论报道了深圳市从低年龄到高年龄各阶段的的血流变参数并制定了正常参考值.参考值对本(市)区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

  • 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动态血糖监测

    作者:解荣云;沈辉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运用于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的临床意义及护理特点,通过揭示IFG患者血糖波动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其防治提供线索.方法对12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进行3d的动态血糖监测,同时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与护理.结果 12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均顺利完成监测,并且发现总时间的54.7%±18.6%血糖水平高于7.0mmol/L,血糖高峰期约为三餐后1.2±0.6h.结论动态血糖监测所提供的信息对于血糖波动特征及变化趋势的认识、完善血糖监测手段和协助制定IFG治疗策略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加强护理是动态血糖监测系统顺利完成的保证.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张萍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脑血管疾病的应用.方法采用DADE BEHRIG BNP特种蛋白分析仪测定95例脑梗塞(CI)、脑出血(CH)病人血清HS-CRP含量,选104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同时用DADE BERIG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计算TC:HDL-c比值.结果 (1)HS-CRP浓度:脑血管病组4.69±2.94mg/L,正常对照组0.54±0.54mg/L,有显著性差异(P<0.01);(2)TC:HDL-c比值:脑血管病组3.62±1.33,正常对照组2.34±0.47,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1)HS-CRP水平升高是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HS-CRP和TC:HDL-c比值联合分析,对脑血管疾病的预测和诊断有更大的价值.

  • 39例Coombs试验阳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分析

    作者:胡进林;陈烨

    目的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血液中红细胞上结合的抗体进行免疫分型,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上海市红十字中心生产的三种抗血清,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结合相关溶血系列检查.结果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且女性多于男性.类型分布以IgG+C3型多见,且溶血、贫血程度重,余依次为C3型、IgG型.结论 AIHA免疫分型可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基层医院中血液流变学质量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来锦;赵晓丽;李淑芬

    由于各地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的条件各不相同,甚至差距很大.在血液流变学及相关指标的检测中,加强质量控制,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1-3].

  • 126例肝炎患者血液流变和凝血因子部分指标的变化

    作者:谷米;谷苞;刘素敏

    目的分析肝炎患者血液流变与凝血因子指标的异常特点.方法常规检测肝炎患者血液流变、凝血因子指标,并设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血液流变学指标显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无明显异常,重型肝炎、肝硬化则明显异常.而凝血因子检查有明显异常.结论肝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凝血因子异常是加重其疾病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 小儿紫癜性肾炎、肾病的中医辨证施护

    作者:张革联;贾会波

    紫癜性肾炎、肾病是以皮肤、粘膜、关节、内脏出血、水肿为特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的血证范围,从现代医学角度属过敏性紫癜的肾型.它不仅具有过敏性紫癜的一般症状,同时具有肾炎或肾病样改变.到目前为止,我国尚缺乏对该病的系统的辨证施护,我科5年来通过对20例本病病例的临床观察,初步探索出一条自己的路子,现介绍如下.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测定

    作者:杨炳华;卢国元;李声宏;钱永娴

    近年来瘦素与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表明,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具有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等作用.血液中瘦素主要由肾脏清除[1],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常伴有高瘦素血症[2],为探讨CR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我们测定了26例CRF患者血清瘦素及相关生化指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异丙酚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肺中TNF-α作用影响的研究

    作者:金玄玉;戚其学;王昆鹏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内毒素血症大鼠TNF-α作用的影响.方法 72只Waster雄性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C组),内毒素组(L组)和异丙酚+内毒素组(P组).L组在腹腔内注入内毒素10mg·kg-1;P组在皮下缓慢注入异丙酚20mg·kg-1·h-1后再注入内毒素10mg·kg-1;C组腹腔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注射后30、90、180、360min时处死动物,C组在不同时间点留取3ml静脉血后,于360min处死留取肺组织.测定血清和肺组织TNF-α、肺组织TNF-αmRNA表达、TNF-α免疫反应物质.结果 L组注射内毒素后30min血清和肺组织中TNF-α浓度升高,90min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360min后仍高于正常水平.P组各时点血清和肺组织中TNF-α浓度明显低于L组(P<0.001).L组注射内毒素后30min肺组织TNF-α mRNA表达上升并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360min仍高于正常水平.P组各时点肺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L组(P<0.001).结论异丙酚可显著抑制内毒素血症时TNF-α的合成、分泌,是其抗内毒素血症作用的机制之一.

  • 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对MI大鼠心肌的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

    作者:王红勇;何作云;于长青;向德兵;胡厚祥;王毅

    目的了解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对MI大鼠心肌的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对照组(n=15)及移植组(n=15),对照组及移植组大鼠经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MI)模型.将体外培养2周的移植组大鼠自体SC以注射的方式移植到梗死区周围,4周后病理观察移植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测定缺血心肌中VEGFmRNA、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及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的改变.结果 SC在梗死区中可增殖分化为横纹肌纤维.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相比,移植组缺血心肌中VEGFmRNA、VEGF蛋白的表达及毛细血管密度均明显增高(P<0.01或0.001).结论 SC在心肌梗死区中可增殖分化为横纹肌样细胞,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增加缺血心肌VEGF的表达,由此促进缺血心肌中毛细血管密度的提高.

  • 刺五加注射液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陶明飞;杨卫东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正常和血瘀模型家兔的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①采用旋转粘度计法自身对照,分别取血检测给药前后正常家兔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和纤维蛋白原;刺五加注射液剂量为2.5ml·kg-1.②取健康雄性家兔40只,2.0±0.2kg,每组8只,随机分为空白、模型、模型+刺五加注射液高、低剂量组和模型+阳性对照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同法分别取血检测各组家兔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和纤维蛋白原.模型复制剂:10%高分子右旋糖酐.结果刺五加注射液能降低正常家兔的全血粘度(低切P<0.05;高切P<0.01);对急性"血瘀症"家兔,两个剂量组刺五加均能明显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和纤维蛋白原(P<0.01).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正常和急性"血瘀症"状态下家兔的血液流变性.

  • P-选择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雪波;张世明

    目的研究P-选择素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规律,探讨P-选择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2h再灌注组(3h,6h,12h,24h,48h),采用尼龙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未见P-选择素的表达,P-选择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h出现少量表达,12h达高峰,48h仍有表达.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选择素的表达明显上调,根据炎症反应的机理,说明其介导了白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

  • 肝素涂层管道对围体外循环期间凝血-抗凝血酶的作用

    作者:胡志伟;张凯伦;黄如清;孙宗全

    目的观察常规剂量肝素体外循环(CPB)中,使用肝素涂层CPB管道对围体外循环期间凝血-抗凝血酶的变化,确定肝素涂层装置对CPB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HCC组(n=8)和对照组(n=15).分别在CPB前、CPB60min、中和后30min和60min,及手术后12h测定血小板计数(PLC),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浓度,及血浆凝血因子X(FXa)和抗凝血酶Ⅲ(AT-Ⅲa)活性.记录手术后12h胸管引流量.结果对照组PLT在转流中、后显著低于HCC组(P<0.05);且血浆GMP-140浓度在转流60min,中和后30min和60min显著高于HCC组(P<0.05),但手术后12h没有显著性差异;HCC组Xa活性在围术期较对照组有较好的保持(P<0.05),而AT-Ⅲa在两组没有明显差异.HCC组手术后12h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 HCC在围CPB期间对血小板、凝血酶活性具有保护作用,呈现较好的凝血状态而改善CPB装置的血液相容性.

  • 不同白血病细胞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Ⅰ-ⅦmRNA的表达

    作者:莫建华;吴士良;陈克平;徐爱华;丁向明

    目的从mRNA水平观察不同白血病细胞中ppGalNAcT1-T7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ppGalNAcT1-T7在NB4和K562细胞株中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K562细胞中ppGalNAcT2、T4、T5、57和NB4细胞中ppGalNAcT1、T2、T3、T4、T7有不同程度表达.结论不同白血病细胞中ppGaINAcT1-T7的表达情况不一样,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Ⅰ、Ⅱ型受体与凝血纤溶因子的相关研究及其促使肾小球硬化的机制探讨

    作者:张玉侠;戚其学;周希静;严海东

    目的探讨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TGF-βR Ⅰ、Ⅱ(TGF-βR Type Ⅰ,Ⅱ receptor,TGF-βR Ⅰ、Ⅱ)在人类各种肾小球疾病中的作用及与凝血纤溶因子(FRA、FN、α2-PI、PLG)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促使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理,从而寻找影响肾小球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MPGN)、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GS)、膜性肾病(MN)共41例中TGF-β1、TGF-βR Ⅰ、Ⅱ的表达;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FN和FRA;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α2-PI和PLG;共65例.全部数据采用Ridit分析、Spearman's等级相关.结果 (1)TGF-β1、TGF-βRⅠ、Ⅱ与FRA、RN、α2-PI、PLG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随肾组织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加重,其表达增强.(2)肾小球纤维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TGF-β1、TGF-βRⅠ、Ⅱ与FRA、FN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因素作用.结论 TGF-β1、TGF-βRⅠ、Ⅱ与FRA、FN、α2-PⅠ、PLG在肾组织内的共同表达及协同作用,是促进肾脏纤维化或硬化进行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 血液t-PA和PAI-1水平及活性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韩纪举;魏然;陈彬;任道凌;杨明峰;夏作理

    目的探讨血液t-PA和PAI-1的水平及活性与血流变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30例40~60岁无心、脑血管意外病史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液t-PA和PAI-1浓度、活性、血流变指标常规测定.结果 t-PA浓度与PAI-1浓度高度相关(P<0.001),t-PA浓度与血液黏度呈高度的正相关(P<0.001),t-PA活性与血液黏度无相关关系(P>0.05);PAI-1浓度、活性与血液黏度无相关关系(P>0.05),PAI-1活性与血压呈正相关关系(P<0.05).在不同性别之间外周血t-PA,OAI-1活性、浓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间全血黏度、血还原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数值男性大于女性(血沉除外).40~49岁体检者与50~60岁年龄组间只有血压、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除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外,数值以年龄≥50岁组为高;其他无差异.结论血液t-PA浓度与PAI-1浓度高度相关(P<0.001),t-PA浓度与血液黏度呈高度的正相关.

  • E-选择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

    作者:谢学顺;李剑伟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急性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药物.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模型,将E-选择素溶于生理盐水后注入大鼠股静脉中,建立模型后1h、4h和1周断头取脑组织做病理切片及计算梗死体积.结果 E-选择素治疗组比对照组坏死体积明显减少.结论 E-选择素抗体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

  • 荷叶饮对大鼠高脂血症及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

    作者:唐春红;幸宏伟

    目的研究几种药食同源的植物提取物对大鼠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以荷叶、荞麦和山楂为原料,经提取、分离后的有效成分黄酮浓缩液饲喂Wistar大鼠,第4周检测建模成功后再饲喂4周,测定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实验证明该提取物具有很好的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且能降低LDL-c的含量,对HDL-c的含量影响不大,但能明显降低LDL/HDL和AI的比值,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液流变特性有改善作用.结论该提取物对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为下一步的降血脂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 预构血管化骨血液流变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谭学新;戚其学;邓春富;黄韶辉;王绪凯

    目的探讨预构血管化骨血运重建过程中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腹壁浅动、静脉束植入股骨骨髓腔内,制备预构血管化骨的动物模型.于术前及术后1周、3周及5周分别检测兔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3、5周兔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尤以术后1周时变化显著.结论监测预构血管化骨血运重建过程的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可以更好地了解血液流动情况,评估血液的循环流态.

    关键词: 预构 血液流变性
  • 钛表面涂覆硬质碳膜的性能研究

    作者:战德松;赵宝红;邹健梧;周兴泰

    以高纯甲烷(99.9%)以原料气体,采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将碳镀于金属钛表面获取的硬质碳膜(i-C),测定其理化性能.将其与纯钛、医用不锈钢、纯铜4种材料植入小鼠体内,测定对机体NK细胞活性和IL-2产生能力的影响.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法,计算了细胞相对增殖率,评价了毒性级,结果表明其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 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发病机制联系

    作者:何莉;孙汉英;刘文励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或功能异常,从而引起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一个综合病症,临床上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是获得性克隆性疾病,它以有GPI-AP缺陷的异常造血细胞的出现为特征,并常合并造血抑制包括AA.PNH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溶血性贫血,其常见的并发症是血栓形成、全血细胞减少、MDS、急性白血病[1].AA常同时伴有PNH,PNH患者也常合并AA的特征,称之为AA/PNH综合症.当免疫抑制治疗提高了严重AA患者的生存率,两病之间的联系更加明显.在此我们对两者之间发病机制的联系作一综述.

  • 细胞凋亡与线粒体

    作者:徐静;何作云

    早在1972年Kerr,Wyllie及Gum等就提出了细胞凋亡(apoptosis)的概念,但在其后的几年里,这一重要的细胞死亡类型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仅从形态学、生物化学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初步确定了这种细胞主动死亡类型的存在.对细胞凋亡这一生物学现象的重视不过是近五六年的事情.细胞凋亡是细胞自主的程序化死亡过程(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它对于维持多细胞机体的完整性和自身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线粒体
中国血液流变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