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morheology 중국혈액류변학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
  • 影响因子: 0.3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881X
  • 国内刊号: 32-1625/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杨炳华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苏州市老年人群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惠晓萍;徐勇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以人群为基础按1:2的比例进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性质相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为调查的人样本群中确诊的AD患者81例,对照为同人群中符合匹配条件的认知功能正常者162例.用SAS8.2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脑卒中和高血脂者患AD的危险较大,OR值(95%CI)分别为2.441(1.282~4.641)、1.875(1.015~3.464)、1.770(0.976~3.199).结论冠心病、脑卒中、高血脂可增加AD患病的危险性.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闫红梅;崔志国

    目的 比较联合抗栓治疗和单用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诊断明确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和单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后3d内变化不明显,能基本控制病情进展,疗程7d后临床疗效显著,评分明显减低;而单药治疗组治疗后3d、7d内评分仍有增加,病情有进展,在疗程14d后才显临床疗效.联合治疗组的出血发生率低,没有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 联合抗栓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药治疗,能有效阻止进展型脑梗死的病情进展,且安全性好.

  •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病原学及免疫功能的探讨

    作者:黎璇;严文华;周万平

    目的 探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炎常见的病原体及其T细胞亚群,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抽取131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并以128例普通肺炎患儿为对照组;用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其新鲜痰液,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细菌培养检测细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支原体、衣原体抗体,RT-PCR法检测hMPV N基因.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结果 1.该组样本131例中单纯细菌感染58例,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其中,多见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10例,葡萄球菌10例,肺炎链球菌7例,卡他布兰汉菌6例,流感嗜血杆菌4例,大肠埃希菌7例,克雷伯杆菌6例,耐药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等)较普通肺炎组多见.病毒感染占29例,其中常见病毒为合胞病毒,支原体感染10例低于对照组.2.先心肺炎患儿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较对照组低( P<0.05),CD8+T细胞、CD4+/CD8+比值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并发肺炎病原细菌多见,且耐药菌感染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存在免疫功能低下,与肺炎发病率高及住院时间延长有关.

  • 超声微探头在食管小平滑肌瘤黏膜切除术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陈涛;占强;夏敏;郭继中;王含芬;王利民;沈苑丹;王萍

    目的 探讨超声微探头(ultrasonic miniature probe,UMP)在食管小平滑肌瘤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中的价值.方法 经EUS确诊11例来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小平滑肌瘤,并行EMR切除肿瘤.结果 11例食管小平滑肌瘤经EMR完整切除.所有病例术前EUS诊断和术后病理诊断完全一致.未发生出血、穿孔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来源于黏膜肌层的食管小平滑肌瘤的超声内镜特征为来源于第二层的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晰的小低回声团块.UMP可以提供食管平滑肌瘤准确的层次结构图象,并对是否适合内镜治疗进行评估.

  • 放射治疗计划中勾画靶区的主观差异性研究

    作者:李莉;周菊英;莎莎;徐晓婷;俞志英;秦颂兵;王利利

    目的 了解大体肿瘤靶区(GTV)勾画在不同年资、学科医师及不同时间方面的差异性,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针对鼻咽癌和肺癌患者的CT定位图像,安排12位医师进行了GTV勾画,其中放射治疗科医师9位(包括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各3位),影像诊断科医师(年资在十年以上)3位.计算患者GTV体积值、层面、冠状面X轴大值及其变化范围,比较两个学科医生和不同年资医生在先后三次勾画中所产生的差异性.结果 影像诊断医生勾画肿瘤GTV体积较肿瘤放疗科医生小.肿瘤放疗科医生年资越高,勾画GTV体积越小.除一例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外,各组医生勾画肺癌的GTV的层面和冠状面X轴大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医师先后三次勾画GTV体积、层面及冠状面X轴大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放疗科医生与影像诊断科医生勾画靶区存在明显差异.肿瘤放疗科各年资医生间在勾画靶区方面也存在差异.不同年资医生对肿瘤GTV勾画存在的差别应引起足够重视,应加强放射治疗科医生影像诊断水平,采用更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尽量多名医生共同参与来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

  • 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作者:何战洋;何萍青;应学翔;林燕苹;王富文

    目的 研究与乳腺癌骨转移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探讨有助于预测乳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乳腺外科行改良根治切除术的124例乳腺癌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52例发生骨转移.探讨骨转移与年龄、绝经状况、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ER、临床分期、HER-2、P53、肿瘤部位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骨转移好发于腰椎、胸椎、骨盆、肋骨,中位发生时间为31个月,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为41.9%(52/124),肿瘤大小≤2cm组骨转移率30.8%,2cm<肿块≤5cm组骨转移率40.4%,>5cm组骨转移率75.0%,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分期Ⅰ-Ⅱ期组骨转移率19.8%,Ⅲ-Ⅳ期组骨转移率83.7%,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淋巴结阴性组骨转移率21.4%,淋巴结1~3个阳性组骨转移率40.9%,淋巴结4~9个阳性组骨转移率64.3%,>10个阳性组骨转移率72.2%,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HER-2阴性组骨转移率35.7%,HER-2阳性组骨转移率55.0%,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而与年龄、绝经状况、组织学分级、ER、P53、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HER-2是乳腺癌骨转移的高危因素,该类病例要开展密切随访及积极的综合治疗.

  • 代谢综合征与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孔颖宏;沈玄霖;成兴波

    目的 观察非诺贝特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入选20例MS患者,每天口服非诺贝特胶囊200mg,干预12周,干预前后采用氧化酶法测定血糖,酶法测定血脂,放免法测定胰岛素,ELISA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8(IL-18).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MS组患者血清CRP(2.70±0.59 vs.1.26±0.23,P<0.01)、TNF-α(17.34±4.46 vs.11.43±2.49,P<0.01)及IL-18(308.61±52.53vs.230.60±29.15,P<0.01)等炎症因子较健康组明显升高.干预后,CRP(2.70±0.59 vs.2.40±0.34,P<0.01)、TNF-α(17.34±4.46 vs.13.74±3.09,P<0.01)及IL-18(308.61±52.53 vs.291.19±30.54,P<0.05)水平均显著下降.结论 非诺贝特能够显著降低M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 MRI联合DS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勇;徐树军;朱淼;白海涛

    目的 探讨MRI联合DS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TOBS患者的MRI和DSA检查资料,观察MRI显示病变的分布范围和DSA显示椎基底动脉血管结构.结果 梗死灶分布于两侧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呈对称性病变13例,单侧分布8例.76.2%(16/21)的患者中存在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形态异常,23.8%(5/21)椎、基底动脉DS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MRI联合DSA检查为临床提供较为完整的诊断信息,可以作为TOBS筛选和首选的诊断方法.

  •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探讨研究

    作者:沈雪莉;张斯萌;隹梦遥;戚其学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硬化程度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病例60例,正常健康体检对照40名,对其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等进行对照分析,同时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脑梗死病人临床表现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糖、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H-C)、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以及高血压、吸烟、饮酒者比率均明显增高(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厚度、斑块形成及狭窄发生率,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50%与≥50%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症状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吸烟、饮酒是急性脑梗死的易患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的程度与患者的病情轻重密切相关.

  • 高压氧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叶阗芬;杨卫新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高压氧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的疗效.方法 选取上肢周围神经完全损伤术后的患者60例,等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和系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和系统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时分别做手功能评定及神经传导速度(MCV)和肌电图(EMG)检查.结果 治疗后3、6个月时手功能评定及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早期系统康复治疗结合高压氧治疗是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患者恢复功能的有效治疗措施.

  • 探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预测放射性肺损伤

    作者:翟小明;王建平;顾科;张军宁

    目的 采用CT灌注成像(CTPI)技术,探讨CT灌注参数预测放射性肺损伤的价值.方法 对37例胸部肿瘤患者于放疗前中后行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得到肺组织感兴趣区(ROI)各灌注参数值,分析放射性肺损伤的肺灌注的变化.结果 37例胸部肿瘤患者观察期间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21.62%(8/37),经不同剂量照射后,肺组织灌注值总体呈上升趋势.rBF、rBV、rPS可能用作预测指标;rBF、rBV联合指标预测放射性肺损伤的价值明显优于单个预测指标.结论 CT灌注成像在预测放射性肺损伤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胃苏颗粒联合盐酸雷尼替丁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胃肠道反应的观察

    作者:王喜福;曲华清;姚谨秋;王硕;陈学智;唐群中;史震涛;唐强

    目的 观察胃苏颗粒联合盐酸雷尼替丁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胃肠道反应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0年8月急性心肌梗死并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反酸、嗳气、恶心、呕吐及腹胀.对照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后常规给药维生素B6100mg静推,同时给药雷尼替丁0.15g口服;治疗组出现胃肠道反应后常规给予维生素B6100mg静推的同时给药雷尼替丁0.15g和胃苏冲剂10g口服,并观察2h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2h显效率为70%,明显高于对照组50%(P<0.05),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75%).结论 作为祖国传统中成药,胃苏颗粒具有理气消胀的功效,可作为辅助性用药迅速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的胃肠道反应,特别为单独使用H2受体拮抗剂无效的患者提供了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 A/N比值在诊断与治疗腺样体肥大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文全;李慈莲

    目的 探讨A/N比值在诊断腺样体肥大及评价其愈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2例单纯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患者,术前采取常规标准鼻咽侧位,测得A/N比值,并记录该患儿术前的症状,追踪随访患儿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0.6~0.8组和0.8~1.0组在憋气、憋醒症状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听力下降、涕多症状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6~0.8组治疗有效率为78.9%,0.8~1.0组治疗有效率为97.1%,不同A/N比值组别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比值对于诊断腺样体肥大及评估腺样体手术愈后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发作期的临床分析——附34例报告

    作者:姚建华;郭小芙

    目的 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感染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COPD感染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细菌清除率为9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对照组总有效率85%,细菌清除率为8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两组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COPD感染发作期疗程显著,不良反应少.

  • 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作者:封建华;卢国元;叶建明;郁丽霞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应用于维持性HD患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 将46例维持性HD伴难治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HD组和HP组,HD组进行每周3次常规透析,HP组在常规透析基础上每两周接受一次HD+HP治疗,两组同时根据血压调整降压药用量,治疗时间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使用降压药种类情况,再根据平均动脉压比较两组的血压下降幅度.结果 两组血压均有下降,HP组血压下降更为明显,同时HP组使用降压药种类较HD组少.结论 对于维持性HD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HP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 心率变异性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

    作者:王诗俊;李渊;徐卫亭

    目的 研究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方法 该试验为随访研究,对入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心率变异性中度降低组(窦性R-R间期的总体标准差<50ms)和心率变异性轻度降低及正常组(窦性R-R间期的总体标准差≥50ms).主要终点是180d随访时死亡,心肌梗死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是180d随访时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难治性心肌缺血.结果 共有384例患者入选,180d随访时,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心率变异性中度降低组5.9%,心率变异性轻度降低及正常组0.5%(P=0.01),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心率变异性中度降低组30.2%,心率变异性轻度降低及正常组10.2%(P=0.00).180d随访时心力衰竭发生率心率变异性中度降低组14.8%,心率变异性轻度降低及正常组5.6%(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变异性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心率变异性降低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预测指标.

  • 病毒性脑炎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吴哲;裴晓蕊;罗晓光;戚其学

    目的 了解影响病毒性脑炎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 年 2月~2009 年 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8例病毒性脑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对患者出院时的情况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两组:预后不良组(GOS1~4级)和预后良好组(GOS5级),并选取20个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在两组之间,性别、年龄、发热、精神行为异常、脑膜刺激征、巴宾斯基征、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红细胞数、脑脊液蛋白、头CT异常、肺内感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钾、血清钠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抽搐持续时间、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脑电图重度异常、头MRI异常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5个因素代入Logistic 回归方程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头MRI异常与病毒性脑炎预后相关性高,抽搐持续时间为仅次于头MRI异常的因素.结论病毒性脑炎近期预后不良与头MRI异常和抽搐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 手术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69例临床分析

    作者:景少博;魏晋山;焦军胜

    目的 探讨使用外固定支架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09年10月胫腓骨开放骨折69例,其中AOD外固定支架32例,AO加压钢板37例,比较两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骨折感染率、骨折延迟愈合及不连率.结果 两组Ⅰ、Ⅱ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骨折感染率、骨折延迟愈合及不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Ⅲ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骨折感染率、骨折延迟愈合及不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优于钢板内固定,值得临床借鉴.

  •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贫血关系的探讨

    作者:陈凤玲;严春寅;李声宏

    目的 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贫血的关系.方法 收集87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三组:非贫血组(男性≥120g/L,女性≥110g/L),轻度贫血组(男性90~119g/L,女性90~109g/L),中度贫血组(60~89g/L),测定血清铁蛋白(SF)、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PTH)、hsCRP水平,记录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分析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三组临床资料的方差分析比较:SF、PTH、EPO用量无统计学差异,血清hsCRP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血清hsCRP SNK法两两比较:中度贫血组hsCRP高于非贫血组和轻度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贫血组和轻度贫血组比较,血清hsCRP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hsCRP水平与贫血关系密切,可反映贫血状况.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RP水平的分析及临床意义

    作者:贾凤云;顾美华;王鸣军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0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住院的205例SLE患者,按影像学有无浆膜腔积液表现将其分为有、无浆膜腔积液组,按SLEDAI评分分为有、无活动两组,按统一法获得各观察参数指标数据,分析CRP水平与SLE活动性及浆膜腔积液的关系,并比较分析ESR、C4、C3、IgG与浆膜腔积液的关系.结果 通过分析205例SLE患者,有积液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无积液组(P<0.001),活动组的CRP水平与非活动组无明显差异(P>0.05),ESR、C4、C3、IgG与浆膜腔积液无相关(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CRP水平升高与浆膜腔积液的存在有显著相关性(OR= 86.04,95%CI17.85~373,P<0.001).结论 SLE患者的CRP水平在反映疾病活动性方面意义不大,但CRP水平升高与浆膜腔积液的存在显著相关.

  • Cable-Pin内固定系统治疗髌骨骨折

    作者:贾正平;郝彦明;王洪震;刘景瑞;徐又佳

    目的 探讨Cable-Pin固定系统治疗髌骨骨折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12月采用Cable-Pin固定系统治疗髌骨骨折29例,采用髌前正中纵行切口,行骨折复位,2.0mm克氏针纵行平行打两孔,拧入捆绑带的螺丝钉部分,然后在髌骨骨块横行钻一骨隧道,用钢缆穿过隧道,在前方"8"字结扎.专用器械收紧卡扣将钢缆固定.结果 该组2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月,平均13月.采用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优23例,良6例.未出现骨折移位;未出现卡扣松动或断裂;未出现捆绑带或钉尾凸出;未出现刺激皮肤等并发症.结论 Cable-Pin固定系统治疗髌骨骨折可更早期行关节活动避免关节僵硬,并有效避免螺钉脱出.

  • 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48例

    作者:毛伯能;蔡海;张云;张学俭;曹惠明

    目的 研究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的方法对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09年12月48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均先行ERCP+EST,术后再行LC术治疗.结果 该组病例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

  • 慢性阻塞性肺病与低钠血症的关系——附131例病例总结

    作者:叶珣

    目的 探讨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中发生低钠血症的情况及原因.方法 对2009年12月~2010年4月的慢性阻塞性肺病131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评估.结果 治疗前低钠血症患者数为48例,其中男31例,占男患者总数的35.23%.女17例,占女患者总数的39.53%.治疗中低钠血症患者数为56例,其中男37例,占男患者总数的42.05%.女19例,占女患者总数的44.19%.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发生低钠血症应积极纠正,同时消除引起低钠血症的因素,尤其是医源性因素.

  • 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肺炎相关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作者:沈美琴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发病因素,进一步探讨抗生素应用对腹泻严重程度的影响以及微生态制剂治疗是否缩短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的病程.方法 对102例婴幼儿肺炎相关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微生态制剂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 婴幼儿肺炎并腹泻发生率35.66%,不同年龄组腹泻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122),肺炎并腹泻发生率与年龄呈负相关(P=0.045),抗生素应用时间长等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微生态制剂治疗可缩短支气管肺炎继发腹泻的病程.结论 合理应用抗生素,尤其应避免由低级到高级频繁更换抗生素.使用微生态制剂已成为婴幼儿肺炎相关性腹泻的有效治疗方法.

  • 癫痫患儿再次痫性发作的诱发因素

    作者:戚月凤;汤继宏;张利亚;顾琴

    目的 探讨癫痫患儿再次痫性发作的诱发因素,减少或尽量消除诱发因素,减少癫痫再发,提高抗癫痫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008年10月~200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已经确诊为癫痫、正规抗痫药(AED)治疗中、因痫性发作再次来院的70例患儿进行调查,分析其诱发因素.结果 <6岁患儿中感染是主要的诱发因素,≥6岁患儿中诱发因素依次为感染、学习压力大、睡眠不足、劳累、电视电脑等.结论 癫痫患儿再次痫性发作的诱发因素在不同年龄组儿童表现不同,诱发因素的存在直接影响癫痫的治疗效果,控制或减少诱发因素,可以减少癫痫发作,以进一步提高抗癫痫治疗效果.

  • 输尿管阴性结石与阳性结石非增强螺旋CT的比较

    作者:张锦;李纲;浦金贤;严春寅

    目的 应用非增强螺旋CT(NCHCT)比较输尿管阴性与阳性结石不同位置的结石大小和CT值差异,评价NCHCT诊断输尿管阴性结石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输尿管阴性结石的临床资料和NCHCT影像数据,与同期有NCHCT资料的47例输尿管阳性结石进行比较.结果 输尿管阴性结石者54例(53.5%),阳性结石者47例(46.5%),输尿管阴性结石与阳性结石CT值分别为399.4±254.2Hu和676.4±364.0Hu(P =0.021),大小分别为6.3±2.3mm和8.0±3.1mm(P=0.016),阴性结石组与阳性结石组的上段结石大小分别为6.4±3.6mm和8.6±2.2mm(P=0.020),中段结石大小分别为7.0±1.7mm和9.8±3.7mm(P=0.020),下段结石的平均大小分别为5.5±2.5mm和6.5±1.3mm(P=0.009),差异显著.结论 输尿管阴性结石与阳性结石的大小有显著性差异,阴性结石普遍较阳性结石小;NCHCT是诊断输尿管阴性结石的重要检查方法.

  • Nemo-like kinase(NLK)在胶质瘤细胞U87MG凋亡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津津;李向东;惠国桢

    目的 探讨Nemo-like kinase(NLK)在胶质瘤细胞U87MG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NLK的过表达和小干扰质粒干扰NLK在胶质瘤细胞株U87MG中的表达.CCK-8和细胞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NLK和胶质瘤细胞U87MG凋亡指标caspase-3的关系.结果 构建的过表达和小干扰质粒能明显地影响NLK的表达.CCK-8和细胞免疫印迹的结果显示NLK能够诱导胶质瘤细胞U87MG的凋亡.结论 NLK能够通过激活经典的凋亡途径而诱导胶质瘤细胞U87MG的凋亡.

    关键词: NLK U87MG 凋亡
  •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作者:袁丰;沈振亚;于曙东

    目的 总结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3年1月~2009年12月手术治疗5例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肿瘤的部位及侵润程度,完整切除2例,姑息切除2例,1例仅做局部活检.1例右室梭形细胞肉瘤患者因术后出现灌注肺和肺部感染家属放弃治疗,其余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手术,结合术后化疗、放疗可使心脏恶性肿瘤的预后有所改善,但远期效果仍较差.

  •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里曼;卢国元

    目的 检测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oluble endothelialcell protein C receptor,sEPCR)的水平,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对65例NS及48名正常对照组血浆的sEPCR进行检测,同步检测各组血浆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水平.结果 NS组患者血浆sEPCR(357.0±156.80ng/mL)较正常对照组(155.68±32.01ng/m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S组中,膜性肾病组血浆sEPCR水平比微小病变组及系膜增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在各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PCR可能参与NS患者血栓形成过程,是高凝状态的预测指标之一.

  • 小于胎龄儿尿微量蛋白检测和临床意义

    作者:王粉;丁晓春

    目的 通过检测小于胎龄儿尿微量蛋白(SGA)和血BUN、Cr的变化探讨尿微量蛋白在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肾脏损害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小于胎龄儿组新生儿40例(足月小样儿组20例,早产小样儿组20例),对照组分别为40例足月适于胎龄儿、30例早产适于胎龄儿,于生后48h内留取新鲜尿液检测尿微量蛋白:尿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 D-氨基葡萄糖苷酸酶(NAG)、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采静脉血检测血BUN、Cr.结果 足月小样儿组与足月适于胎龄儿组比较:尿α1-MG、β2-MG、NAG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尿TRF、IgG 、血BUN、Cr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早产小样儿组与早产适于胎龄儿组比较:尿α1-MG、β2-MG、NAG、TRF、IgG 、血BUN、Cr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1).足月小样儿组与早产小样儿组比较:尿α1-MG、β2-MG、NAG水平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尿TRF、IgG和血BUN、Cr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小于胎龄儿尿微量蛋白水平有明显变化,可以作为新生儿宫内发育不良肾脏损害早期的判断指标.

  • 胸痛疑诊冠心病患者E/Ea与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吴玲玉;杨俊华

    目的 研究胸痛疑诊冠心病患者二尖瓣口舒张期的血流峰值速度(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的比值(E/Ea)与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胸痛疑诊冠心病患者66例,均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三组:A组为冠脉狭窄<50%或阴性者(对照组)20例,B组为冠脉狭窄50%~75% 18例,C组为冠脉狭窄≥75% 28例,分析三组间E/Ea与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E/Ea值C组患者显著高于A组、B组患者(11.36±2.05 vs8.40±1.82、8.66±2.70,均P值<0.01).结论 冠脉严重狭窄者的E/Ea值升高,E/Ea值可反映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受损.

  • 尿微量白蛋白在脑梗死复发中预测作用的探讨

    作者:谈鹰;方琪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对脑梗死复发是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以便更好地做好二级预防,减少脑梗死的复发.方法 通过对99例脑梗死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以尿微量白蛋白是否在正常范围分为两组,进行临床观察,并随访一年以上,进行分析.结果 异常尿微量白蛋白组47例与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52例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血糖、平均动脉压、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颈动脉斑块等临床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经随访,异常尿微量白蛋白组复发16例,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复发4例,两组复发的生存曲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推测尿微量白蛋白对脑梗死复发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膝关节镜微创术后臭氧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中重度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78例短期疗效观察

    作者:王承胜;何利雷;司徒晓鹏

    目的 观察膝关节镜微创术后臭氧(O3)配合玻璃酸钠(SH)关节腔内注射治疗中重度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例行膝关节镜微创术后中重度单膝关节O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辅助治疗策略分为联合治疗组 (O3 +SH) 78例、O3组66例及SH组72例.采用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评估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0d、90d及180d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30d后,与O3组和SH组比较,联合治疗组WOMAC总分、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1);O3组僵直评分较SH组显著降低(P<0.01),但与联合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三组间功能丧失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90d后,与O3组和SH组比较,联合治疗组WOMAC总分、疼痛评分、功能丧失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1);与SH组比较,O3组疼痛评分、僵直评分显著降低(P均<0.01);联合治疗组僵直评分也较SH组显著降低(P<0.01),但联合治疗组和O3组僵直评分无显著差异;而SH组功能丧失评分较O3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180d后,与O3组和SH组比较,联合治疗组WOMAC总分、疼痛评分、僵直评分、功能丧失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1);与SH组比较,O3组僵直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 膝关节镜微创术后对中重度单膝关节OA患者进行关节腔内O3配合SH注射治疗能尽早显著减轻患者膝部疼痛、改善膝关节整体功能,提高关节活动度,改善预后,远期获益显著.

  • BIS监测下异丙酚靶控输注和持续输注对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时玥;马虹

    目的 通过全麻患者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下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对血流动力学、苏醒与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有关指标进行检测和观察,比较术中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和持续输注(CI)二种不同方式对全麻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80例ASA Ⅰ-Ⅱ级,拟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TCI组和CI组.通过调整异丙酚的输注,将麻醉深度控制在一定范围(BIS值45~55),记录术中各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回复时间以及异丙酚用量.结果 TCI组和CI组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相比,前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P<0.05),且异丙酚用量明显多于CI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无论靶控输注或者持续输注丙泊酚均能很好地维持全身麻醉的深度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但前者具有更好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 口服茵栀黄四磨汤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作者:陈苏红;周福军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病症之一,严重者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胆红素脑病.用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口服四磨汤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报告较多.但近年来发现静脉给药副反应增多,甚至严重反应.为了减轻副反应,我们近三年来将茵栀黄注射液由静脉给药改为口服,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不同状态人体血浆黏度在不同切变率下的表现

    作者:程守科;黄玉萍

    目的 探讨不同切变率血浆黏度测定在观察血浆黏度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用LIANG-100型水平细管式黏度仪在30℃条件下测试慢性肾病尿毒症期患者血液透析前、后以及正常人运动前、后,等不同状态下切变率分别为10s-1、20s-1、40s-1、70s-1和110s-1下的血浆黏度.结果 血浆黏度随切变率的降低而升高(P<0.01);尿毒症患者10~110s-1切变率下血浆黏度透析前、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正常人只有 10s-1和20s-1切变率下血浆黏度运动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浆黏度表现为随切变率的变化而改变的非牛顿流体特性,测试不同切变率血浆黏度用作血浆黏度分析符合血浆非牛顿流体特性的要求,低切变率下测试血浆黏度有助于分析血浆成分的细微变化.

  • 胸部结节病17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吴忠良

    目的 通过对胸部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分析以提高结节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7例胸部结节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胸部结节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胸部影像常为唯一依据,CT检查有助于胸部结节病的诊断.

  • 七氟醚与丙泊酚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作者:毛一群;嵇福海;钟丽敏;姜宏宇

    目的 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无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且未服用影响神经精神系统功能的药物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65~80岁)40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n=20)患者以七氟醚、芬太尼、维库溴铵全麻诱导并维持麻醉;Ⅱ组(n=20)患者以靶控输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全麻诱导并维持麻醉.术中监测麻醉期间心率、无创血压、脉氧、呼末二氧化碳值、脑电双频指数,并根据以上监测调节麻醉深度;术后镇痛采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术前、术后1d、7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麻醉时间及术后镇痛效果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1d及7d与术前比较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七氟醚与丙泊酚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桡动脉行多支血管支架术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李渊;徐卫亭;陈建昌;肖飞;赵良平;顾海波

    目的 探讨经皮桡动脉行多支血管支架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2月~2009年3月所有经冠脉造影术明确为冠心病并行支架置入治疗225例老年患者,分为置入单支血管组(n=83)和多支血管组(n=142),多支血管组再分为经皮桡动脉(TRI)组(n=103)和经皮股动脉组(TFI)组(n=39)两个亚组.所有患者均完成了至少一年的临床随访.结果 多支血管组,经皮股动脉途径较经皮桡动脉途径支架置入成功率(97.4% vs 97.1%,P=1.00)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经皮股动脉较经皮桡动脉出血并发症增多(15.4% vs 3.9%,P=0.02)、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10.5±2.61d vs 7.9±1.15d,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年随访结果显示,不管经桡动脉入路还是股动脉入路,多支血管组较单支血管组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14.8% vs 10.8%,P=0.401)、靶病变血运重建(7.0% vs 6.0%,P=0.76)、支架内再狭窄(4.9% vs 3.6%,P=0.91)均有所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桡动脉行多支血管支架术临床预后佳.

  • 胸腔积液和乳酸脱氢酶对急性胰腺炎严重度评估的价值

    作者:沈阳;许春舫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和乳酸脱氢酶在急性胰腺炎严重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9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123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按照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76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47例),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及ROC曲线分析入院后24h内乳酸脱氢酶和C-反应蛋白、72h内胸腔积液与急性胰腺炎严重度的相关性.结果 胆道疾病是急性胰腺炎常见的原因(55.28%),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轻症组和重症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三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8、0.875、0.873;经Z检验,胸腔积液与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两指标ROC曲线下面积的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13),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两指标ROC曲线下面积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976);胸腔积液和乳酸脱氢酶联合应用其平行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73、0.548,其序列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623、0.939.结论 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对急性胰腺炎严重度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血浆肌钙蛋白I、脑钠肽联合D-二聚体检查对肺血栓栓塞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胜利;施敏骅;房三友

    目的 研究联合应用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D-二聚体(DD)检查在血压正常的肺血栓栓塞(PTE)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经肺通气/灌注扫描和(或)肺动脉CT成像(CTPA)明确诊断的非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病例,以超声心动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组(次大面积PTE组)21例和B组(非大面积PTE组)26例,通过其血浆中的cTnI、BNP和DD的水平高低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NP和cTnI血浆水平在A、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检查有助于排除诊断,血浆cTnI、BNP水平在次大面积PTE患者中明显升高,联合应用血浆cTnI、BNP和D-二聚体检查在血压正常的PTE患者中有助于筛选出高危患者.

  •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凝血状态的探讨

    作者:于轶楠;张克莹;都健;曹鹏;李赟;罗红飞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 对426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合并NAFLD组70例及不合并NAFLD组356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血清转氨酶等指标,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发现T2DM患者中NAFLD的患病率为16.43%,男性为11.21%,女性为22.6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NAFLD组与不合并NAFLD组相比,BMI、LDL-C及HOMA-IR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PT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NAFLD与BMI、LDL-C及HOMA-IR密切相关.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存在明显的超重、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及高凝状态,故临床上在强化血糖治疗的同时应重视减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脂、抗凝,从而有利于阻止或延缓病情的发生与发展.

  •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和治疗(附5例临床报告)

    作者:袁寅;朱兴国;赵宏;孙凤勇

    目的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该组5例神经内分泌癌患者,肿瘤位于胰头部3例,胰体尾部2例.其中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因肝脏、肾上腺、后腹膜及局灶转移仅行开关腹+肿块活检术.术后病理诊断均诊断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显示突触素(Syn),嗜铬蛋白A阳性率高.4例患者存活至今,1例患者因多部位转移死亡.结论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呈浸润生长,大多缺乏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CT为主)能辅助诊断,确诊依赖病理诊断,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改善预后,预后较好.

  • 苏州市吴中区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丰惠元;顾晓玲;高兰平;彭国玉;王晓梅;周琳

    目的 了解苏州市吴中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方法对2008年4月~2010年4月临床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628例,入院后48h内采集患儿血清标本,应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抗体.结果 62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阳性164例,阳性率26.11%,其中男116例(18.47%),女48例(7.64%),无明显性别差异.全年均可检出RSV,发生率高的是10~12月(33.04%),低的是4~6月(11.65%).RSV感染多见于3岁以下,尤以6个月以下患儿感染率高(38.19%).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吴中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特别是婴幼儿感染率高.

  • 破裂脑动脉瘤的早期综合救治

    作者:朱文焕;穆士卿;周岱

    目的 探讨185例破裂脑动脉瘤采用急诊或早期综合救治措施的效果.方法 所有患者均急诊行头颅CT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应用相关的措施和药物改善和纠正病人生命体征、高颅压、高血压、低氧血症等,尽早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急诊或72h内行显微外科夹闭126例,介入栓塞59例.术中、术后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防治脑血管痉挛、脑水肿、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结果 185例不同程度病情的患者预后良好131例,总预后良好率为71%.其中开颅显微手术夹闭126例,预后良好87例,良好率为69%,轻残15例,重残9例,植物状态6例,死亡9例(7.2%);介入栓塞59例,预后良好44例,良好率为74.5%,轻残7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3例(5.1%).两组预后良好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致残率、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尽早明确诊断,加强围手术期救治管理,急诊或早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行开颅手术夹闭或介入栓塞,消除动脉瘤再出血破裂危险,利用早期综合救治措施可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 手术联合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张志轩;李晓强;段鹏飞;钱爱民;孟庆友;朱礼炜;戎建杰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27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存在下肢缺血的症状,表现为疼痛,感觉异常,麻木,无脉,皮肤苍白,在DSA行手术取栓治疗,术毕均行动脉造影检查,对血管狭窄程度大于50%者行介入手术治疗.结果 27例治疗全部成功.救肢成功25例,20例患者术后扪及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2例患者行截肢术.截肢率7.4%.结论 手术联合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能提高救肢率及远期通畅率.

  • 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10例临床分析

    作者:宗海军;董吉祥

    目的 总结抗甲状腺药物(ATD)致粒细胞缺乏症(粒缺)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ATD致粒缺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9例为女性患者,年龄21~62岁,其中3例由丙基硫氧嘧啶所致,6例由甲巯咪唑所致;1例为男性患者,40岁,由丙基硫氧嘧啶所致.6例在服药后2个月内发生粒缺,3例在2~3个月发生,1例在9个月后发生.1例以低热、臀部皮肤感染起病,其余均以突发高热、咽痛起病.经治疗后均痊愈,粒细胞在停用ATD后2周内恢复.结论 粒缺为ATD应用中少见但非常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可预测,在甲亢开始ATD治疗的前2~3个月内,应高度警惕粒缺的发生.

  •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作者:刘娜;徐树军;任中秀;耿红梅;王淑荣;朴影;李春双

    目的 该研究旨在建立大鼠脑出血的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观察VEGF在出血灶周脑组织中的细胞定位和动态表达.从而探讨VEGF的表达在脑出血后继发性脑组织损伤及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脑内立体定向仪,采用二步法自体血注入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和对照组,分别于6h、24h、2d、3d、5d、7d后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脑内VEGF表达变化;显微镜下计数脑内VEGF表达阳性的细胞.结果 脑出血组VEGF表达阳性细胞数随时间逐渐增多,随着出血时间延长,表达VEGF的内皮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存在较多微血管和血管样结构.结论 脑出血灶周VEGF的表达增加,7d达高峰,但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提示VEGF可诱导新生血管的生成,对脑出血后继发性缺血性损伤起修复作用.

    关键词: 脑出血 动物模型 VEGF
  • 血清肿瘤标记物CYFRA21-1、CEA和NSE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的应用

    作者:赵连爽;赵俊华;白露;范增慧;曹丽艳;赵玉霞

    目的 探讨三项血清肿瘤标记物CYFRA21-1、CEA 和NSE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肿瘤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测定经病理确诊的187例肺癌患者、33例肺良性疾病和30名健康对照的血清中CYFRA21-1、CEA 和NSE水平,应用SPSS18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7例肺癌患者血清中NSE、CEA、CYFRA21-1的水平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三组间行方差分析有显著差别,但肺良性病与健康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别;三项血清肿瘤标记物在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中的水平有显著差别,CYFRA21-1、CEA 和NSE分别在肺鳞癌、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中的水平较高.单项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敏感性:NSE>CYFRA21-1>CEA;在腺癌中CEA敏感性高(43.1%),鳞癌中CYFRA21-1敏感性高(60.0%),小细胞肺癌中NSE敏感性高(83.8%);NSE、CYFRA21-1、CE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5±0.027、0.782±0.031、0.657±0.036,NSE显示诊断准确性较高.在肺癌诊断中NSE、CEA、CYFRA21-1组合敏感性高(77.5%),特异性也较好(76.2%).结论 NSE、CEA、CYFRA21-1对肺癌的诊断均有一定意义,不同病理类型各有特点,选择合适的组合有利于对肺癌的鉴别诊断.

  • 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在不同年龄组中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国钰梅;张建萍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31~60岁的体检人员.血液流变学指标增高,女性257人,男性455人.胆固醇指标增高,女性512人,男性1,145人.甘油三酯指标增高,女性642人,男性2,032人.结果 31~40岁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其它两组增高明显;41~50岁组胆固醇、甘油三酯较其它两组增高明显.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 青春期肥胖超重儿大、中动脉内中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超声研究

    作者:张忠新;胡小蓉;徐海燕

    目的 分析青春期肥胖儿颈总动脉、足背动脉内中膜厚度,血流动力学变化与BMI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测量40名肥胖青少年、37名超重青少年和42名正常体重青少年颈总、足背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T)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生化分析法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与体重正常组相比,肥胖组和超重组的BMI、颈总及足背动脉IMT、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足背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血管内径变化百分率肥胖、超重组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肥胖超重组青少年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肥胖超重组青少年的颈总、足背动脉的内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肥胖程度有关,提示肥胖超重组青少年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 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及腹部平片分析

    作者:高兴波;徐洪俊

    目的 探讨腹部平片对小儿肠套叠的应用价值.方法小儿均摄立位腹部平片、诊断性空气灌肠与整复、整复失败者均采取手术治疗.结果 腹部平片可表现为:腹部大部分区域较为致密;呈完全性致密状,无任何小肠积气影;肠腔出现明显扩张和积液,呈多发阶梯状气液平面改变;在肠腔气体影衬托下显示肠腔内软组织肿块影.结论 腹部平片对诊断小儿肠套叠有明显的征象和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肠套叠 腹部平片
  • 肿瘤标志物正确度验证及评价

    作者:高中芳;张建荣;郭小龙

    目的 探讨罗氏E-601全自动免疫测定仪,正确评定检测项目CEA、CA12-5、CA15-3、CA19-9、T-PSA、F-PSA各参数的准确度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CEA、CA12-5、CA15-3、CA19-9、T-PSA、F-PSA 水平.结论 六项肿瘤标志物5个样品分析结果与上次室间质评结果靶值、实验室测定值的偏倚,其结果均在室间质评的允许范围内,均通过100%符合.另外CEA、CA12-5、CA15-3、CA19-9、T-PSA、F-PSA该次测定结果均在卫生部回报的室间质评允许范围内.

  • 动态增强CT对肺孤立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

    作者:李国华

    目的 评价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对肺孤立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直径≤3cm的肺孤立结节38例,先行平扫,再静脉注入碘剂(Omnipaque)100mL,间隔1min,延迟10min,对结节中心层面动态扫描,检测增强前后CT值,并绘出时间-密度曲线.结果 结核球强化净值<20Hu,动态曲线呈平坦型.恶性肿瘤和炎性结节强化净值>20Hu,动态曲线呈上升型,延迟至10min.两者强化净值出现明显差异,动态曲线可分开.结论 ①动态同层增强扫描提高了肺孤立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②动态同层CT增强扫描的延迟时间应延长至10min,增加数据采集点.③时间-密度曲线延迟至10min,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的动态曲线可以分开.

  • 不规则抗体筛检在围产期孕妇产前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凌晨;毛菊珍;郑元;周毓菁;沈倩;王雪明

    目的 探讨围产期孕妇在产前做不规则抗体筛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181例围产期孕妇运用微柱凝胶技术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用盐水,抗人球蛋白法,结合谱细胞和各种血型试剂确定抗体特异性,并测定其抗体效价.结果 1,181例围产期孕妇检出不规则抗体6例,阳性率0.508%.结论 围产期孕妇产前不规则抗体筛检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应将其列入产前血清学检查常规项目.

  • 吉西他滨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摄取18F-FDG影响的研究

    作者:邹惠峰;邓胜明;章斌;吴翼伟

    目的 探讨测定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18F-FDG细胞结合率方法及用吉西他滨化疗后对A549细胞摄取18FFDG的影响.方法 在不同条件下测定A549细胞的18F-FDG细胞结合率,细胞浓度5×104~1×107/瓶;18F-FDG放射性活度1.85~29.6KBq;反应时间20~120min;葡萄糖浓度0~11.1mmol/L.MTT测定加入不同剂量0~120mmol/L吉西他滨24h后细胞抑制率.测定加入不同剂量0~120mmol/L吉西他滨24h后18F-FDG细胞结合率.结果 18F-FDG细胞结合率随细胞数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高,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降低,与18F-FDG放射性活度无关;加入不同剂量吉西他滨后,细胞结合率随剂量增加而下降,两者呈负相关(r=-0.78,P<0.01).结论吉西他滨作用24h后引起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 18F-FDG细胞结合率下降,可用18F-FDG显像早期观测吉西他滨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疗效.

  • 肾静态显像评价急性肾盂肾炎血清CRP水平的诊断价值

    作者:邵小南;张云;张玮

    目的 用99Tcm-DMSA肾显像评价急性肾盂肾炎(APN)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0例临床首次诊断为泌尿道感染的女性患者分别检测血清CRP水平和行99Tcm-DMSA肾显像,将CRP水平检测结果和显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血清CRP水平,APN患者组(15.7±9.8mg/L)明显高于单纯尿路感染组(4.3±2.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水平检测结果和肾显像结果吻合度一般(K=0.61,P<0.01).检测血清CRP水平诊断APN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0%、95.7%、80.0%、94.6%和71.4%,且血清CRP水平和肾脏的损伤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血清CRP水平对APN的早期诊断有价值,且其水平可反映肾脏损伤的程度.

  • 未分类肾细胞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詹升华;康苏娅;邓敏;吴德明;顾冬梅;虞杰

    目的 探讨未分类型肾细胞癌(URC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 收集2001年~2009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常规外检肾细胞癌(RCC)422例,对10例未分类型肾细胞癌,作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例URCC患者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67岁),男性5例,女性5例,肿瘤大径6~12cm(平均直径8cm),5例伴有肾包膜侵犯,2例伴有肾门淋巴结转移,1例伴有远处肺转移.组织学:各例均未伴有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集合管癌等细胞学特征,10例肿瘤瘤细胞均显示出多形性,部分区域排列成腺管状,滤泡状,条索状,或呈实性片状,可见梭形瘤细胞区域及瘤巨细胞.瘤细胞胞浆丰富,核仁明显.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免疫组织化学:瘤细胞均Vimentin(+),CK、EMA、CD10、CK7部分阳性,CK20、34βE12均阴性,P53阳性率30%~70%.随访8例,均死亡.结论 未分类肾细胞癌为目前现有WHO组织学标准难以分类的一组肾细胞癌,具有形态的多形性及临床高侵袭性特点,预后多不佳.其发病率低,文献资料少,尚有待于更大样本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研究总结.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液流变性、血小板参数与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程多智;朱名安;张吉才;杜娟

    目的 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al-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29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参数及血脂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作了对比分析.结果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发病与血液高黏度、早期发生血小板变化及高血脂密切相关,在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脂增加及血液流变性损害起着重要的作用.

  • 42例麻疹患者的CT影像学分析

    作者:李敏;龚建平;陈光强;杨伟业

    目的 探讨麻疹患者进行胸部螺旋CT检查的价值及其胸部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麻疹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并分析期间进行的共58次胸部CT影像表现,并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42例麻疹患者,有39例诊断为麻疹肺炎.麻疹肺炎的CT影像学表现有两侧多发的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毛玻璃样病变,部分患者CT影像学伴有小叶中心病变和肺实变,同时可有胸膜渗出等病变,麻疹合并肺炎患者经治疗后病变吸收和变化比较明显.结论 螺旋CT检查对于麻疹肺炎患者具有诊断价值,对于麻疹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麻疹 肺炎 CT
  • 新型数字胃肠机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文

    目的 探讨数字胃肠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患者数字胃肠下连续采集张闭口位全程影像,通过图像后处理,测量关节间隙并观察髁状突运动轨迹,作出诊断(将该方法简称为新方法),并与常规许勒氏位(传统法)对比.结果 数字胃肠透视下定位采集图像可清晰显示关节间隙及髁状突运动轨迹,通过成像后处理获得佳诊断图像,其显示颞下颌关节的异常改变的能力明显优于传统法,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54,P<0.05).结论 新方法一次定位可获得满意图像,提高了诊断效率.

  • PPH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作者:许文婷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对策.方法 选择行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除术(PPH)257例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对策.结果 该组患者于术后8~12h下床,术后发生尿潴留47例,术后下腹部坠胀31例,肛门区严重疼痛7例,肛门出血2例,术后吻合口感染2例,肛门水肿90例,平均住院7d(4~19d).随访6个月,术后吻合口狭窄2例,257例患者均无大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 PPH术后正确的并发症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PPH术 并发症 处理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时白细胞介素-18与血小板数量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玉梅;潘建玲;毛媛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时白细胞介素-18(IL-18)与血小板数量的关系,研究其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血浆IL-18,对3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和36名正常对照组血浆IL-18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ITP组血浆IL-18含量为(538.31±111.33)pg/mL,正常对照组血浆IL-18含量为(489.44±49.07)pg/mL.IL-18含量与血小板数量呈显著性负相关(r=-0.395,P<0.05).结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时患者血浆中的IL-18因子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IL-18含量增高时血小板数量减少,IL-18在ITP发病机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测定和控制IL-18及其它Th细胞因子反应有可能成为免疫治疗的有效方法.

  • 40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作者:唐旦华;朱玉兴;顾文豪;蔡俊;陆署;王彩红;王健;王治国;王晓芳;许大波

    目的 研究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79例可疑或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40层螺旋CT扫描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然后对2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9例患者共有711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675个(94.94%)可用于评价,结果显示40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88.04%,特异性为91.08%,阳性预测值为77.47%,阴性预测值为93.56%.对冠状动脉>50%狭窄的检出准确率为90.66%.结论 40层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及病变程度的评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冠心病的初步筛选.

  • 高寒地区健康成人血黏度值调查

    作者:敖敏高娃;王平;焦湃

    血液黏度是血液流变学的基本指标,对某些疾病,尤其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呼伦贝尔地处北疆、气候寒冷时间长,居民饮食结构不同于其他地区,喜爱牛羊肉等脂类偏高食品.

  • 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诊断

    作者:陆苏华

    目的 通过收集肾上腺血肿病例,总结分析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CT表现.方法 收集41例肾上腺血肿病例,总结其CT检查肾上腺血肿的大小、分布及密度,及其并发其他脏器损伤情况.结果 41例病人中发现45个肾上腺血肿,其中右侧29例,左侧8例,两侧4例,分别合并肝脾肾肺及椎体附件骨折.结论 肾上腺血肿通常单侧发生,右侧居多,常常合并其他脏器及椎体附件损伤.CT对肾上腺血肿诊断价值高,增强扫描有助于肾上腺血肿定性鉴别诊断,64排CT在肾上腺血肿诊断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肾上腺 血肿 外伤 CT
  • UF-100i全自动尿有形成份分析仪在脑脊液细胞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王金行;宋鉴清;潘莹;戚其学

    目的 探讨UF-100i全自动尿有形成份分析仪在脑脊液细胞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无菌采集脑脊液后,用UF-100i全自动尿有形成份分析仪对标本进行分析及传统手工方法分别计数脑脊液细胞,对计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F-100全自动尿有形成份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白细胞与显微镜目测法计数经配对t检验,无显著差异.结论 全自动尿有形成份分析仪计数脑脊液中的细胞快速、结果准确且重复性好,适合临床常规检测脑脊液标本.

  • 划船运动员大强度运动训练后免疫指标的变化

    作者:邹明;虞亚明;马建;刘波;涂禾;张鑫;徐文

    目的 观察大运动量训练前后运动员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四川省水校2006年冬训期间在队训练的男性划船运动员19名,于训练前、后分别测试其免疫相关指标.结果 WBC、W-NCR在20d的大强度训练中无明显变化,但有下降趋势,训练第10d、20d时IgG较训练前显著下降,训练第20d时IgA较训练前显著下降,并存持续下降趋势,IgM训练前后无显著差异.结论 划船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可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训练可能过量,在此期间应合理安排训练,警惕过度训练,防止疲劳发生,避免因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的感染.

    关键词: 大强度 训练 免疫
  • 克栓胶囊对实验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作者:白秀萍;杨富德;李学奇

    目的 观察克栓胶囊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血瘀模型对照组,克栓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阿司匹林对照组.均采用灌胃给药,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于给药第七天,采用力竭游泳加注射肾上腺素的方式制备动物血瘀模型.而后心脏采血,进行血流变学分析.结果 血瘀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等指标升高(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克栓胶囊各剂量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等指标显著改善,与血瘀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克栓胶囊具有降低血浆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全血中切、全血高切的作用,能够改善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流变性,增加血液流动性.

  • 双氧水降解卡拉胶选择清除低密度脂蛋白性能的研究

    作者:上官阿路;刘玮;方波

    该文以卡拉胶为原料,采用双氧水降解,制备出一种低密度脂蛋白净化剂.考察了净化剂浓度、净化体系pH值对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净化效果的影响,得到较优化的诱导沉淀条件.体外间歇诱导沉淀实验表明,该净化剂对血浆总胆固醇(TC)的平均净化率为66.1%,对LDL-C平均净化率为83.7%,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平均净化率为24.3%,对总蛋白质(TP)的平均清除率为13.5%,对LDL-C的清除有较好的选择性.

  • 云克(99Tc-MDP)对亚急性衰老小鼠肝脏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作者:薛秀青;张彦军;黄赛男;苏成海

    目的 研究云克对D-半乳糖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健康雌性昆明种小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E组、云克低、中、高剂量组.给药6周后脱臼处死,取出肝脏,制成肝脏组织匀浆液,测定其对肝脏中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MAO(单胺氧化酶)的影响.结果 云克能显著提高衰老小鼠肝脏SOD、GSH-PX的活性,降低衰老小鼠肝脏中MDA、MAO的含量,云克组、维生素E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云克能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的损伤,进而发挥抗氧化作用及延缓衰老.

  • 丁基苯酞对蒙古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的影响及Caspase-3表达变化

    作者:耿海威;李嘉姝;王欲立;聂莹雪

    目的 探讨丁基苯酞(dl-3n-butylphthalide,NBP)对蒙古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10min再灌注,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沙土鼠随机分为三组:1)正常对照组(CON);2)模型对照组(I/R);3)NBP治疗组(NBP).采用Niss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锥体细胞形态及数量的改变,通过蛋白印迹检测海马组织Caspase-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完整,细胞大而圆,尼氏体位于胞浆,深染;模型对照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紊乱,胞体缩小、变形、核固缩,并向四周扩散;NBP治疗组锥体细胞排列较整齐,细胞大而圆,尼氏体深染,但仍可见少量胞浆浓染.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锥体细胞数量明显减少,NBP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锥体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蛋白印迹检测发现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海马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有显著性差异(P<0.01);NBP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海马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下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丁基苯酞对海马区锥体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Caspase-3的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 人参皂甙Rd对高黏血症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作者:赵丽霞;程菊;周大蕴;孙秋;范富林;白德成

    目的 观察人参皂甙Rd(GSRd)对高分子右旋糖酐(HMD)所致高黏血症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溶媒组、HMD组、GSRd+HMD组(GSRd组).分别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各组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ESR)、红细胞压积(HCT).结果 GSRd可以明显降低高黏血症大鼠的全血黏度(200s-1、30s-1、5s-1、1s-1 ),同时降低血浆黏度(100s-1)和ESR,升高HCT.结论 GSRd可以明显降低HMD所致高黏血症大鼠的血液黏度,改善高黏血症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性质.

  • 偏钒酸钠对HL-6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郭毅;顾文超;姜智;孙妍君;徐岚;吴士良

    目的 探讨偏钒酸钠对HL-6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观察生长抑制情况;琼脂糖电泳检测DNA条带;Hoecst33258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核的变化;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不同浓度的偏钒酸钠处理HL-60细胞,24h采用MTT检测结果显示低剂量的偏钒酸钠促进细胞增殖,高剂量的偏钒酸钠抑制细胞的生长;24h时高浓度偏钒酸钠处理HL-60细胞可见到DNA出现梯形条带,且细胞核呈现细胞核浓缩现象;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偏钒酸钠5×10-7mol/L、1×10-7mol/L、1×10-8mol/L、1×10-9mol/L、1×10-11mol/L处理HL-60细胞,24h细胞凋亡率分别是(69.1±2.3)%、(56.3±4.9)%、(39.6±6.5)%、(31.4±1.6)%、(12.2±3.4)%,而培养24h的HL-60细胞自然凋亡率仅为(1.2±0.5)%(P<0.05).结论 偏钒酸钠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

中国血液流变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