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中国血液流变学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morheology 중국혈액류변학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苏州大学
  • 影响因子: 0.3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881X
  • 国内刊号: 32-1625/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杨炳华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顾立新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来施行的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术的32例临床资料.结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取石23例,胆总管下端扩张21例,术后胆漏3例,胆管炎2例,无胆总管残余结石.均经非手术治疗而愈.结论选择恰当的病例,配合术中胆道造影,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 心率变异性173例临床分析

    作者:姜治潜;但建国;施海雁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检测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的173例病人,通过时域及频域2种方法进行 HRV分析,将HRV的结果作一回顾性总结.结果在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甲亢,心肌病,晕厥,神经官能症,冠心病及一些心律失常中,HRV明显减低.结论 HRV是一评价自主神经活动的可靠指标.同时也提出,在一些疾病中H RV的意义有待进一步阐明.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8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淑丽;许丽珍

    本文分析了8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l)患者,主要对其临床诊断及病因学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82例VBI中,临床症状结合相关检查确诊49例,其他3 3例疑诊为VBI.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液粘滞度增高、颈椎病等为其主要发病因素,且发病年龄年轻化,应引起重视.

  • 164例脑出血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分析

    作者:江志;邵国富;包仕尧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特点及与脑出血后继发性脑缺血的关系. 方法依据头颅CT将164例脑出血患者按出血量大小和有无继发性脑梗死分组,观察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结果出血量大、出血后有继发性脑梗死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均较出血量小、出血后无继发性脑梗死组要高(P<0.01,P<0.05或P<0.001). 结论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大小对血流变学指标有影响,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增高与脑出血后脑梗死有关.

  • IgM和IgG联合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温涛;赵坚敏

    目的探讨IgM和IgG联合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临床疑似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学标本进行MP-IgM和MP-IgG联合检测,同时在患儿病程的不同时期,分别测定血清标本MP-IgM和MP-IgG.结果患者组MP-IgM和MP-IgG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MP -IgM在第1周内的患者中,检出率为11.24%,而MP-IgG只有1.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周后,MP-IgG检出率稍高于MP-IgM,持续时间长.结论 IgM和IgG联合检测,减少了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漏诊、误诊,提高了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正确率.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朱正;沈虹;张海涛;李德春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在胰腺癌中的变化以及与胰腺癌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析36例胰腺癌、12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VEGF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75% ,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3.5%(P<0.01) 及正常胰腺组织16.7%(P<0.01),淋巴结转移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87.5%,显著高于无转移组60.0%(P<0.05)及正常胰腺组4 1.7%(P<0.05),而VEGF与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无关.结论 VEGF表达高低可作为判断胰腺癌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关系.

  • 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C反应蛋白的检测意义

    作者:袁慧萍;王育林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血中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方法应用高分辨率多谱勒超声仪研究68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11例对照组的肱动脉内皮依赖的血流量介导的扩张反应(FMD),并采用酶联免疫法(ELTSA)测量患者血中的CRP浓度.结果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FM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FMD%:4.08±2.77 vs 7.59 ±2.39,P<0.01),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内皮独立的硝酸甘油介导的扩张反应(GTN -N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GTN-ND%:11.62±3.42 vs 21.76±8.88,P<0.01),其血 CRP显著高于对照组(1.04±0.97mg/L vs 0.66±0.29mg/L,P<0.05).结论[ HTSS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不仅存在系统性的内皮功能失常,而且亦存在导致内皮功能失常的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慢性炎症反应,其血管平滑肌功能亦受累.

  • 老年冠心病血液流变性变化临床观察

    作者:殷石;付瑜;蔡航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与政党人群对照观察.结果患者组血液流变学各项参数与政党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0.05~0.001).结论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与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液流变学
  • MMP-9和uP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左玉如;汪家敏

    目的通过观察MMP-9和uPA在胃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分析它们在各种组织类型及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它们的异常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MMP-9和uPA在67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67例胃癌组织中MMP-9阳性表达34例(50.75%),uPA阳性表达35例(52.24% ).2)MMP-9、uPA在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率均比高分化中的高.3)有淋巴结转移者的MMP- 9、uPA阳性率比无转移者显著增高.4)早期胃癌组、侵及肌层组和侵犯全层组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45.00%、70.59%,差别有显著差异(P<0.01).uPA亦然.5)胃癌中MMP-9和uP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MMP-9、uPA的表达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在胃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作者:葛齐放;张兰英;赵一平

    目的为了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ICP(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ICP 围产儿死亡率的影响,达到治疗ICP的佳效果方法前瞻性调研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IC P8年以来的ICP围产儿死亡率.并与未开展此疗法的前8年ICP围产儿死亡率做对照.结果 ICP围产儿死亡率下降明显,由25.61‰降至8. 77‰.两组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05).结论此中西医结合治疗ICP疗法,可明显降低ICP围产儿死亡率.

  • 果糖二磷酸钠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重度肝炎52例疗效分析

    作者:苏金良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FDP)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HGF)在治疗慢性重度肝炎中的疗效.方法采用FDP联合HGF治疗慢性重度肝炎52例 ,与同期基础治疗的慢性重度肝炎46例相比较.结果治疗组肝功能复常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恶化率、病死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FDP联合 HGF治疗慢性重度肝炎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慢性重度肝炎的进一步恶化.

  • C反应蛋白测定在老年肺部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丁晓刚;陆建保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测定在肺部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检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浓度、血沉(ESR)、血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痰培养及正常对照组血清CRP,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肺部感染患者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且CR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ESR、WBC、N和痰培养.结论 CRP可作为诊断肺部感染和观察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S-T、T改变心脏病120例疗效观察

    作者:潘祥根;施铁明

    目的研究血塞通注射液对S-T、T改变心脏病的疗效.方法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S-T、T改变的心脏病120例(观察组),用丹参注射液治疗110例作对照(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显效84例,有效28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40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80%,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组均无明显毒副反应.

  •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观察

    作者:蒋彩霞;唐英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精神药物治疗前后作自身对照,观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分析其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除FT4治疗后下降外,T3、T4、F T3、TSH和TBG均较治疗前升高.其中仅TSH有显著差异(P< 0.05).单因素方差分析( ANOVA)结果表明女性治疗前T3明显高于男性(F1,106= 5.46;P<0.05), 治疗后女性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明显高于男性(F1,105= 6.25;P<0.05) .首次住院病人疗前TBG明显低于反复住院者(F1,105)=6.66; P<0.01).[ HTH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TSH水平升高有可能与服用抗精神病药有关.T 3(疗前)和TBG(疗后)存在性别差异.

  • 高白细胞白血病细胞去除后疗效与预后观察

    作者:常伟荣;吴德沛;朱子玲;顾婷婷

    目的探讨高白细胞白血病经白细胞分离去除后治疗的疗效.方法对66例高白细胞白血病实行细胞去除后,观察细胞下降的数量,配合临床治疗,使患者度过危险期.结果经白细胞去除后的患者,细胞下降明显 ,能促使DIC转阴,降低高白的风险,大部分患者能度过危险期,有利于进一步的治疗. 结论白细胞去除是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首选方法.

  • 安氯地平合并心理干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作者:丁宇栋

    目的通过心理干预治疗,提高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WHO诊断标准的12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用安氯地平降压8周,第一组同步用心理干预治疗.结果降压有效率分别是89.06%、59.38%.结论有心理干预治疗的第一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第二组.

  • 中老年高血压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

    作者:钱丽娟;郭志荣;张君;周正元

    目的了解社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探讨影响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江苏苏南2个地区35~74岁的自然人群1 613人进行高血压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并进行血压、血糖和血脂的检测,对所得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男女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30.0%和31.5% .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各年龄组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显著;女性的肥胖发生率(3 1.7%)明显高于男性(20.6%);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异常百分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在排除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年龄、血糖、体重指数、腰臀围比和甘油三酯为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江苏苏南2个地区35岁以上自然人群中有较高的高血压患病率和肥胖发生率,两者之间存在有密切的关系.提示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 化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对恶性肿瘤患者疗效、预后的影响

    作者:姜洪心

    目的探讨化疗前后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了解其疗效、预后. 方法 118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化疗后1周、2周、3周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82例化疗前血小板处正常的为A组,在化疗后血小板有显著减少(P<0.05).36例化疗前血小板处相对高值的为B组,在化疗后其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血小板数值的变化在恶性肿瘤疗效、预后观察中有极重要的价值,恶性肿瘤血小板增多提示预后不良,且化疗效果差.

  • 老年脑梗死85例血流变指标的观察

    作者:薛晓明;刘海燕

    血液流变性的异常是促发老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是指血液的可凝固性增强,血液的凝血机制较正常情况易受触发而呈现高凝状态,促使血栓的形成而发生脑梗死.我院检验科自2002年5月以来,对85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了血流变指标的观察,并与78例无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作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小剂量低分子质量肝素在流行性出血热肾衰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作者:潘荣华

    目的在保证顺利透析的前题下,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质量肝素,尽可能降低出血热患者出血倾向.方法透析开始起从动脉端持续注入低分子质量肝素,不用首剂量,第1h注入量为10.5AFXaU/min,后予6.0AFXaU/min,透析结束前15min停用.透析2~4h,低分子量肝素总量900~1 600AFXaU.结果 21例出血热患者46例次透析均顺利完成,未见出血加重.结论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血液透析,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质量肝素抗凝透析,安全可靠.

  • 多发性骨髓瘤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姒惠;王秀云;王喜尧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临床意义.方法对2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和分析.结果符合血浆高粘滞血症.疑诊多发性骨髓瘤时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有临床意义.

  • 11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脂质水平分析

    作者:丁永明;缪金寿;金兴中

    目的对不同病因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脂质水平进行分析.方法测定116例UA患者入院24h内的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脂蛋白a[LP(a )],并以不同年龄、有无高血压、有无糖尿病作分组对比分析.结果 U A患者TG1.7~2.2mmol/L者占23.3%,TG≥6.24mmol/L者占19.8%,TC≥4.68mmol/L者47例(4 0.5 %);糖尿病组和<60岁年龄组TG、TC、LDL-c分别高于非糖尿病组和≥60岁年龄组(P <0.05);高血压组仅TG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结论 UA患者脂质水平增高,且以合并糖尿病及低龄者更明显.

  • 胃癌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变化的测定及意义

    作者:蒋祖琪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变化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0例胃癌患者血浆VEGF含量,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血浆VEGF浓度为120.16±86.45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15)73.41±11.56pg/ml (P<0.01),胃癌≥5cm组(n=27)血浆VEGF较<5cm组(n=13)明显升高,分别为128.78± 74.51pg/ml与98.45±38.91pg/m1(P<0.05).另外,血浆VEGF与胃癌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细胞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结论血浆VEGF的水平与胃癌肿瘤负荷有关,血浆VEGF是诊断胃癌的客观指标之一.

  • 血管增生与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治疗效果的关系

    作者:陈淑霞

    目的探讨血管增生在CML(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病程中的变化,为CML抗血管新生药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CML患者与正常人群血浆中VEGF、TXB 2、GMP-140的水平,并观察CML患者血浆作用下内皮细胞株在纤维蛋白、Ⅳ型胶原上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 CML患者血浆中VEGF、TXB2、GMP-140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增高,其中治疗前水平又较治疗后高.CML患者血浆作用下内皮细胞株迁移能力增强, 以治疗前为甚.结论 CML患者存在血管增生,病情缓解后,血管增生也得到了缓解.提示不仅血管增生检测指标可以作为CML等恶性肿瘤疗效及预后判断参数,而且抗血管新生治疗将为恶性肿瘤治疗开拓新的领域.

    关键词: 血管增生 CML
  • 活诺林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作者:朱焕兴

    目的探讨活诺林和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疗效 .方法 8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起病24h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 =42)给予活诺林 200mg,每日一次,共2周和巴曲酶10v、5v、5v隔日一次静滴.对照组(n=44)用醒脑静20m l+维脑路通0.4g+复方丹参注射液40ml静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变化. 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8%)明显高于对照组(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及生活能力等级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活诺林+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见效快、效果好,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善明显.

  • 雷贝拉唑-替硝唑-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四联五天疗程能有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作者:胡端敏;王少峰

    目的通过与奥美拉唑三联7天疗法比较,观察雷贝拉唑四联5天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法.96例经快速尿素酶和病理学检查确定为H.pylori阳性患者分为两组; 雷贝拉唑(商品名:波利特)实验组(RCTB组,50例)和奥美拉唑(商品名:洛赛克)对照组(OCT组,46例).实验组;雷贝拉唑10mg+替硝唑500mg+克拉霉素250mg+枸橼酸铋钾110m g,每日两次,连续5天,对照组;奥美拉唑20mg+替硝唑500mg+克拉霉素250mg,每日两次, 连续7天.并于用药后1月行14C呼气实验检测感染是否治愈.结果 92例完成全部治疗方案,4例失访.H.pylori根除率:14C呼气实验检测结果示RCTB组93.7%,OCT组90.9%,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治疗方案均能有效根除H.pylori.

  • 高血压因素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临床分析

    作者:郑永生;马梅香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因素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北京泰诺德BV-100悬丝式血液仪对200例高血压病人及1 20例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且同时测定血清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结果Ⅰ期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各项指标无明显异常;而Ⅱ、Ⅲ期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异常,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且与病程和年龄呈正相关:其血清Tc亦升高.结论高血压与血液流变学异常有相关性.

  •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1例临床分析

    作者:姜丽华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治经验,提高产科DI C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产科DIC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治情况.结果本组发生产科DIC 21例,占同期孕产妇的0.014%,给予积极去除病因、应用凝血因子及肝素,抢救成功17例,死亡4例.结论早期诊断、快速去除病因--终止妊娠或切除子宫、大量补充凝血因子并辅以小剂量肝素是抢救产科DIC成功的关键.

  • 超微量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观察

    作者:卞新南;胡茗;汪淼

    新生儿硬肿症仍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微循环障碍和凝血机制异常是其致死关键.我们既往应用丹参、酚妥拉明等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有一定疗效,而原教材中应用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用药剂量及用药时机均不易掌握,易致出血,应用过程中须严密观察出、凝血时间,且不易控制,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本院98年以来采用超微量肝素皮下注射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取得显著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导如下.

  • 动态增强MRI在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邢伟;张晓膺;刘宁;俞逵仑;姚洁;徐寿良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动态增强MRI指标在NSCLC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估测方面的价值. 方法分析33例NSCLC患者的动态增强MRI资料,测量病灶的大强化斜率(Smax) 及峰值到达时间(TTP),并对手术后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例NSCLC,Smax及TTP值分别为0.7~3.05(1.40±0.5)和73~283s (143± 35.5s);早期患者的Smax及TTP分别为1.21±0.30和187.5±28.96s,中晚期患者则为1.97 ±0.70和96.00±16.12s,tSmax=3.88, P<0.01;z=-2.63, 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Smax及TTP平均值分别为2.14±0.69和90.5±22.55s,无淋巴结转移组则为1 .26±0.33和198.08±26.88s,tSmax=3.57,P <0.01;z=-3.46,P<0.001.结论动态增强MRI有关指标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及分期,并且可以从肿瘤生物学行为方面补充TNM分期的不足.

  • 游离皮移植术后应用前列腺素E140例疗效观察

    作者:叶青

    目的观察全身应用PGE1对游离皮移植患者的疗效.方法 80例烧伤植皮病人随机进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40例治疗组病人每日静脉推注 PGE120μg,其余治疗同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创面愈合时间、皮片成活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3天,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皮片成活率无明显差别.并发现:推注速度较快时,个别病人出现面部发烫、头昏甚至恶心等感觉,推注速度减慢或推注结束后症状自行消失.结论 PGE1用于游离皮移植术的治疗,可改善局部循环,促进组织再生,减少创面渗液,为皮片成活,创面愈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硝酸甘油与肝素雾化吸入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玲;章东昭;瞿冬丽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肝素经超声雾化给药对肺心病加重期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雾吸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增加硝酸甘油和肝素雾化吸入治疗,每次15~20min,每日1次.对比治疗前后心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雾吸组治疗后心肺功能改善明显.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肺心病加重期患者吸入硝酸甘油与肝素,降低气道阻力及肺动脉压之作用快而直接,同时缓解血液高粘状态,改善微循环,纠正心肺功能不全效果显著.

  • 直接测试红细胞流变性对老年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贾银红;马全萍;张旭;张建;李秀珍

    目的用两种方法做比较,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以及治愈后又复发时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的变化,确定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分3组,第1组为实验组,确诊前未用过溶栓药和解聚药的初患者;第2组为复发组,脑梗死治愈后近期头痛、头晕病情复发的病人;第3组为正常对照组.均空腹抽血肝素抗凝,直接测试红细胞聚集指数(Agg)和变形指数(DEF),同时测试全血粘度高切值(200s-1),低切值(1s-1),常规法测试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计算红细胞聚集指数(RE)和变形指数(TK),实验组和复发组治疗后重复以上实验.结果实验组和复发组直接测试的红细胞聚集指数(Ag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后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间接计算的红细胞聚集指数(RE)和变形指数(TK)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红细胞聚集指数Agg增高,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是脑梗塞发生和复发的危险因素,Agg和DEF随病情变化,RE和TK随血粘度变化.

  • CPAP呼吸机固定压力与自调压力在同组OSAS患者治疗中的初步比较

    作者:张中伟;徐利浩;叶辛幸;徐晓

    目的比较两种CPAP呼吸机在治疗过程中压力变化与否对OSAS患者治疗的优缺点.方法 18例被诊断为OSAS并接受CPAP治疗的患者首先接受自调压力呼吸机治疗,并据该结果,按佳氧饱和度及AHI时的压力水平,接受固定压力呼吸机的治疗.同时,对比评判其AHI,SaO2,心率等的变化.结果自调压力呼吸机在OASA患者治疗时,其变化的压力对AHI、SaO2、心率均构成影响,从病人生理指标来看,固定压力呼吸机可能对病人治疗更为有利,而自调压力呼吸机应作为医生临床压力滴定所用.

  • 31例浆膜腔积液恶性细胞标本分析

    作者:沈怡敏;毛菊珍;陈忠

    浆膜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的检验标本之一,主要包括胸腹腔积液和心包积液.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大致可鉴别是渗出液还是漏出液,对临床不明原因的浆膜腔积液作病因学的判定有一定帮助,特别是浆膜腔积液肿瘤细胞学检查,往往可以获得一个比较确切的肿瘤诊断的实验室依据,对临床肿瘤患者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在1999年~2003年检测的浆膜腔积液中选择31例恶性肿瘤细胞阳性标本结合临床资料作一初步分析,以期对检验工作者及临床医师有所助益.

  • 甲襞微循环白色微血栓38例结果分析

    作者:贺信祥;闫国超;武艳;孙静娜;孙霖;白雪梅

    目的观察白色微血栓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和疾病的关系.方法对接受蝮蛇抗栓酶治疗38例甲襞微循环发现白色微血栓病人进行治疗前后观察分析.结果其中36例治疗后,有24例白色微血栓得以消失,好转率达66.7%,2例存有大量白色微血栓病人,由于治疗不及时,一例于当晚、另一例于3d后发病,分别患了脑梗塞及大面积心肌梗塞.结论说明白色微血栓采用蝮蛇抗栓酶抗凝、去纤、溶栓疗法,效果较佳.含有大量白色微血栓病人如不及时正确治疗,易合并心肌梗塞或脑梗塞,应引起高度重视.

  • 不同预温时间对全血粘度测定影响的探讨

    作者:崔邦铨;蔡放;张德秀;尹科

    全血粘度的测定与测试环境的温度密切相关,本文分别采用37℃预温5 s和2min的测定模式作全血粘度测定,发现高切值的测定结果有明显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全血粘度 预温时间
  • 应用OPUS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cTnI和Mb的实验观察

    作者:黄惠芳;翟菊萍;吴昀

    目的观察OPUS荧光免疫分析仪定量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肌红蛋白(Mb)的实验性能.方法应用OPUS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48例健康对照组、45例AMI患者组的cTnI和Mb水平,并对cTnI、Mb检测的实验性能进行测试.结果 OPUS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cTnI和Mb的低检出限分别为0.1μg/L及1.0μg/L. cTnI的批内变异系数为2.36%,批间变异系数为4.23%,平均回收率为96.7%:Mb的批内变异系数为3.42%,批间变异系数为4.78%,平均回收率为97.7%.cTnI在2h内无显著变化,4h后测定值减低10%;Mb在4h内无显著变化.45例AMI患者组的cTnI和M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OPUS荧光免疫分析仪定量检测血清cTnI、Mb的实验性能测试良佳.其方法快速、可靠、简便,对早期诊断AMI具有-定临床价值.

  • 要重视全血粘度参考值的制定工作

    作者:栾兆鸿;陈桂枝;李松

    血液流变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主要研究血液粘度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尤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后估计以及评价疗效、研究药物作用机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1,2].但由于国内血流变检测仪器的精度及重复性等方面存在的缺陷,还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同时还由于许多基层血流变实验室忽视了全血粘度参考值的制定工作,长期应用不适当的参考值,导致临床误诊、误治的情况时有发生,使许多临床医师甚至怀疑血液流变学对临床的意义.因此,作者呼吁血流变实验室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全血粘度参考值的制定工作.

    关键词: 血液粘度 参考值
  • 长期职业性粉尘吸入对血小板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作者:张宏;苏海洪;梁建英

    目的探讨长期职业性粉尘吸入对血小板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对38例长期接触粉尘的职工(观察组)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 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聚集、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轻度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小板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对长期职业性粉尘吸入的职工预防和早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隔离病区的消毒隔离

    作者:吴玉芳;刘月秀;赵卫峰;罗二平;甘建和

    依照江苏省卫生厅关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病区消毒隔离工作指南,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对"非典"隔离病区的准备、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提示:健全的消毒隔离制度、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是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保证;工作人员消毒隔离意识的强弱,制度、措施的执行、监督情况,是打好抗非战役的关键.

  • 血液流变仪校正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的几点意见

    作者:林隆久;颜卫荣;胡传水

    全国血液流变仪生产厂家较多,型号不一,各家医院用的仪器不同.为此对血液流变学检查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显示结果差异较大.特别是血液低切粘度的高值和低值相差56%,表明血液流变学检查的规范化和标准亟待解决.

  •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30例分析

    作者:丁蔚

    通过对30例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Per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的分析及探讨,提示PICC有安全、方便、减少病人频繁穿刺的痛苦,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带管时间长、维护简单等优点,和不能满足抽血、换3M贴膜,冲管较麻烦,发生堵管等不足.为了使PICC更好地推广和应用,提出了正确的冲管方式和更换3M贴膜,肝素帽,堵管的几点处理方法.

  • 口腔颌面部外伤临床治疗

    作者:王永玉;黄建华

    口腔颌面部外伤是临床常见的急诊病例,由于颌面部解剖结构特殊,其损伤类型常伴有骨折等多样性.本文收集了近年来收治的175例颌面部外伤患者病例,就其治疗方法作一探讨.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61例报告

    作者:姚斌;朱敏;蔡兴炎;王树生

    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61例,除1例术中发现肝右后叶肝癌,死于大量腹水感染和肝肾综合症外,其余60例均效果良好.提示:在基层医院,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首选术式,其操作关键是胃冠状静脉的胃支、食管和高位食管支或异位高位食管支的有效结扎,术中打开胃腔会增加术后腹水感染的机会,同时应选择良好的急诊手术时机,术后门体侧支循环的重建和胃黏膜病变的加重是造成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也是断流术本身难以克服的缺点,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采用红霉素、吗叮啉等保守治疗效果良好.

  • 量化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赵惠英;江梅芳

    目的探讨量化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是否有积极的影响.方法对40例实验组患者进行3周的量化健康教育后与40例对照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量化健康教育能提高他们的服药依从性.

  • 97例股静脉双腔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作者:王晓明

    对于众多患者在进行血液净化治疗中,选用中心静脉插管作为临时血管通路是必需的. 目前,常用的是采取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插管.由于股静脉插管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仍为许多透析单位所首选.但也存在着感染、管内血栓等并发症.本文对自1998年我科收治的以股静脉插管作血液净化治疗的97例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圈套结扎

    作者:陈静

    大约有2/3的肝硬化患者在其一生中会出现食管静脉曲张,而近的研究则表明这一比例高达80%~90%[1],其中约1/3的患者会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而发生严重的消化道出血,初次出血的死亡率在30%左右[2].过去,有关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内镜治疗主要是硬化剂注射治疗,随着80年代Stiegmann等首次介绍应用内镜下圈套结扎(EVL)治疗以来,EVL已成为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较为理想的一线治疗方法.为了更好地配合临床医生进行内镜下的圈套结扎治疗,现将我院近年来行内镜下圈套结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急性创伤性颅内血肿再次开颅20例

    作者:冯海湘;许文辉

    开颅手术是治疗急性创伤性颅内血肿的有效办法,且某些病例病情复杂,往往需要再次手术.总结我院近5年来急性创伤性颅内血肿再次开颅手术20例,探讨原因与方法,提高诊治水平.

  • 从60个工作日的测定结果评价R80型半自动血液粘度仪的性能

    作者:何莹;刘雪锋

    目的评介R80型自动血液粘度仪的性能.方法分析60个工作日的测定结果,观察仪器所测的高、低切粘度与压积、血沉、血浆粘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仪器能分辨出压积均值相差0.01的粘度差异,能反映压积相等时,因血沉加快(P<0.01)和血浆粘度升高(P<0.05)而引起的全血粘度的增加(P<0.01).结论 R80型半自动血液粘度仪的性能较好,可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全血及血浆粘度指标.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王福根

    随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

  • 清洗液在旋转式血液粘度计的应用

    作者:石冬敏;徐国新

    目的选择适用的清洗液清洁旋转式血液粘度计测头,防止假性粘度高值;建立仪器清洗程序和本底实验,是为血粘度质控的基础实验.方法每天关机前用COULTER CLENZTM清洗液(库尔特清洗液)浸泡测头15min,水清洗2次关机;每日开机后水清洗1次,测定蒸馏水粘度(D=120s-1,T=37℃);与原应用的必要时用市售洗洁精清洗法各进行40d的分组对比观察;将切液锥置清洗液浸泡观察.结果库尔特清洗液组CV1.8%,后者29.2%,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切液锥浸泡40d未见腐蚀.结论应用库尔特清洗液清洁测头、建立清洗程序和仪器本底实验,可保证旋转式粘度计检测精度.

  • 人脑胶质瘤的流式细胞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邵君飞;杨亚安;张岩松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DNA倍体特性、细胞周期分布与肿瘤病理分级及其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学技术(FCM)对59例新鲜的脑胶质瘤组织标本进行FCM检测.结果各型胶质瘤中的异倍体率、DNA 指数(DI)与其病理分级以及S期细胞比例(SPF)与肿瘤恶性程度均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结论 FCM能够直接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有助于更加精确地分析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

  • 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茅彩萍;顾振纶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链脲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以链脲菌素(STZ)造成糖尿病(DM)模型大鼠,将造模大鼠按血糖值随机分为模型组、葛根素组(500,250,125mg*kg-1,ig),另设一正常对照组 ,连续灌胃给药12周.于给药后8周、12周,以葡萄糖氧化酶法分别检测血糖;12周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葛根素可明显降低STZ诱导的DM大鼠异常升高的血糖,与DM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与DM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可通过降低血糖,改善血流变指标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产生一定的防治作用.

  • 过氧化损伤对内皮细胞和红细胞黏附性的影响

    作者:阳飞昆;潘銮风;施永德;ARTMANN GERHARD

    本文用LDH方法检测到H2O2造成内皮细胞较弱损伤的浓度为0.25mmol,温浴时间30min为宜,以此为条件观察过氧化对于红细胞和内皮细胞间的黏附作用.将实验分为4 个组,即正常红细胞对正常内皮细胞间黏附组,过氧化红细胞对正常内皮细胞间黏附组,正常红细胞对过氧化内皮细胞间黏附组,过氧化红细胞对过氧化内皮细胞间组黏附组.发现: 红细胞被过氧化,明显引起红细胞在正常内皮细胞表面的黏附数增加;内皮细胞被过氧化, 不引起正常红细胞在其表面的黏附数增加,并比对照组下降;发现红细胞和内皮细胞两者均被过氧化,黏附细胞数与第一种情况相近.对细胞黏附牢固性,用相关性回归发现斜率的倒数值,对照组为 0.62Pa,红细胞过氧化组为0.68Pa,内皮细胞过氧化组为1.05Pa,两种细胞过氧化组为0.6 8Pa,故说明红细胞单方、内皮细胞单方、或红细胞和内皮细胞双方过氧化,均引起吸附的牢度增强.

  • 氯化锂-匹罗卡品致大鼠急性癫痫模型

    作者:高旭光;冯体良;王军

    目的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化学诱导的大鼠急性癫痫模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地西泮组和致痫组.氯化锂腹腔注射后10~10h后给予匹罗卡品.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均为 0级发作,地西泮组中8只大鼠为0级发作,2只出现Ⅰ级发作;致痫组均达到Ⅲ级以上的痫性发作,其中Ⅲ级2只(2/35),Ⅳ级3只(3/35),Ⅴ级30只(30/35).致痫组大鼠在匹罗卡品腹注射后10~90min内全部出现急性痫性发作.结论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大鼠急性癫痫模型具有制作方便、致痫成功率高和动物死亡率低等特点,具有同人类癫痫持续状态和颞叶癫痫相似的行为和脑电图改变.

  • 复方虫草精华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沈新娥;龚珊;蒋星红;俞光第;印其章;顾振纶

    目的观察复方虫草精华(Lungfit,以冬虫夏草为主、黄芪为辅组成的复方制剂)对正常小鼠及环磷酰胺(CY)处理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的Lungfit给小鼠连续灌胃10d之后,采用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NK细胞活性,同时测定小鼠脾脏、胸腺等免疫器官的重量.结果 Lungfit能促进PH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NK细胞活性,使脾脏增重、胸腺缩小,并拮抗CY引起的免疫抑制作用.结论 Lungfit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 胶质瘤微血管及瘤周水肿改变与MRI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国强;沈海林;叶明;周幽心;周岱;丁乙

    目的探讨胶质瘤血管成份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 mRNA表达改变与瘤周水肿MRI的关系及肿瘤增殖能力对血管成份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49例脑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U251 等3株胶质瘤细胞、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以及12例脑外伤内减压术中得到的正常脑组织检测了VEGF、mRNA表达水平.另外,用免疫组化SP法对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的微血管密度 (MVD)并与星形胶质细胞瘤MRI、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胶质瘤组织中的VEGF、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达65.3%,随着病理分级的提高其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 HUVEC及3株胶质瘤细胞表达水平均较高,而正常脑组织表达水平及表达率较低.胶质瘤中的微血管密度(MVD)与胶质瘤级别之间有等级相关性,VEGF、mRNA的表达同MVD呈正相关.病理级别增加,MRI评分值亦随之增加(P<0.01~0.001).增强形态(CE-HET)、瘤周水肿及增强程度(CE-D)与病理级别良、恶性程度密切相关(P<0.001).结论 VEGF、MVD对胶质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评估有重要意义,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微血管成份改变对MRI增强程度、瘤周水肿、信号不均匀、增强形态有明显影响,血管丰富、病理级别高的肿瘤易伴瘤周水肿,而MRI强化明显,表明肿瘤增殖能力血管生成明显.

  • 夏天无总碱对大鼠实验性脑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高健;顾振纶;王天佑

    使用大鼠实验性脑血栓模型,观察夏天无总碱对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夏天无总碱大、中剂量(1,0.5mg*kg-1*d*.1)给药7d可抑制血栓形成 ,减轻脑栓塞引起的伊文思蓝蓝染和脑水肿.夏天无总碱的上述药理学作用可能就是活血化淤、益气行血治疗中风、偏瘫的药理学基础.

  • 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分泌E-选择素的影响

    作者:程绪杰;李红霞;陈弹;周亚峰;杨向军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对内皮细胞产生E-选择素的影响.方法培养肺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别用TNF-α(浓度为5、10、25、50、100ng /m1)和AngⅡ(5、10、25、50、100nM)刺激,在50ng/ml TNF-α刺激的基础上用卡托普利(20、50、100、200nM)共育12h,用ELISA的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可溶性E-选择素浓度.结果各浓度的TNF-α和AngⅡ刺激12h后E-选择素浓度明显增加 ,与空白对照相比,P<0.05.各浓度的卡托普利明显抑制TNF-α(50ng/m1)诱导的E -选择素分泌增多,P<0.05.结论 TNF-α和AngⅡ可以增加内皮细胞E-选择素的分泌,卡托普利可以直接抑制TNF-α诱导的E-选择素分泌.

  • 胶质瘤细胞中Th1/Th2类细胞因子漂移现象的研究

    作者:周丽英;胡勤芳;董军;戴宏;钱建新;李晓楠

    目的研究Th1、Th2漂移与脑胶质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诊断中作用.方法采用RT-PCR技术对10株脑胶质瘤细胞进行了IL-4、IL -6、IL-10和TNF-α检测.结果在脑胶质瘤细胞株中Th2类细胞因子mR NA 强势表达,IL-4、IL-6、IL-10和TNF-α的表达率分别为 90%( 9/10),70%( 70/ 10),90%( 9/10),0%( 0/10).结论肿瘤细胞发生明显的Th2/Th1 漂移现象,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有利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 侧脑室注射6-OHDA对寒冷应激诱导的大鼠血浆ACTH含量的改变

    作者:朱永进;龚珊;蒋星红;郭试瑜;久光正

    目的观察侧脑室注射6-OHDA对4℃寒冷应激诱导的血浆ACTH含量的改变.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成5组(n=6),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寒冷应激组、6-羟基多巴胺(6-OHDA)非应激组、6-OHDA+寒冷应激组、配药液+寒冷应激组.所有动物处理后立即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浆ACTH含量.结果 4℃寒冷应激4h后血浆ACTH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 .01):6-OHDA侧脑室注射后再寒冷应激,血浆ACTH含量不再明显升高.结论寒冷应激可能通过脑内儿茶酚胺能系统调控HPA轴的活性.

  • 刺激兔坐骨神经中枢端对呼吸、血压、心率变化的影响

    作者:邹容;李金华;王国卿;周希平

    目的观察以连续单相方波刺激兔坐骨神经中枢端所引起的呼吸、动脉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方法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对兔坐骨神经中枢端刺激(波宽:2 ms,频率:10 Hz,强度:6 v,时程:6 s),并将采集的呼吸、动脉血压和心率数据进行绘图、处理.结果刺激兔坐骨神经中枢端,可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P<0.001),血压升高(P<0.05),但心率变化不显著( P>0.05).结论对呼吸和心血管机能的调节,除了与基本的延髓呼吸和心血管中枢、大脑皮层、脑干和小脑等的神经元参与有关外,还与脊髓的低级反射中枢有关,而坐骨神经对这些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

  • 膀胱移行细胞癌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研究

    作者:李纲;张元芳;丁强;温端改;严春寅

    目的研究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生长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了3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6例正常膀胱粘膜的PD-ECGF和VE GFmRNA水平.结果肌层浸润性(T2-4)和粘膜下浸润性(T1)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D-ECGF和VEGF 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粘膜;粘膜下浸润性(T1)与非浸润性乳头状(Ta)膀胱移行细胞癌相比,PD-ECGF mRNA明显增高,而VEGF mRNA无明显变化;非浸润性乳头状(Ta)膀胱移行细胞癌中仅见VEGF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粘膜,而PD-ECGFmRNA无明显变化.PD-ECGF和VEGF mRNA水平升高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高分级有关.结论 PD-EC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浸润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而VEGF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长与浸润都有关.

  • 松果体昼夜节律生物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国卿;童建

    在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的调控下,哺乳类松果体通过合成褪黑素(MEL)而表达输出效应.松果体作为一个神经内分泌器官,也在各种非哺乳类脊椎动物中起着中枢昼夜节律振荡器的作用.在多数情况下,松果体振荡器均保持与光信号输入通路和内分泌输出通路的密切联系.近来,在鸟类松果体中相继发现了几种钟基因,如Per 、Cry、Clock和Bmal等,其表达的时间变化规律与哺乳类SCN的非常相似.钟的振荡由其自身调控反馈环路的转录和翻译组成,鸟类松果体和哺乳类SCN似乎具有共同的钟振荡基本分子构架;若干钟基因产物作为正向(CLOCK/BMAL)或负向(PER/CRY)调节子影响钟的振荡;昼夜性的控时机制同时也需要翻译后事件的参与,包括蛋白移位、降解和磷酸化等过程.这些过程对钟振荡器稳定的24小时周期和/或钟导引的光输入通路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中国血液流变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