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Ultrasound(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의학초성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6448
  • 国内刊号: 11-911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yxcs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姜玉新 唐杰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颈动脉超声研究进展:从二维到三维

    作者:汪洪斌;王建华;丁桂春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三高”人群数量也不断上升.“三高”所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所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已成为我国首要死亡原因[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患者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而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和脱落均可引起脑动脉的栓塞,导致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2].

    关键词:
  • 顺产与选择性剖宫产对产后前盆腔功能近期影响的超声观察

    作者:王萍平;孙文清;马唯;高洁;肖欢;陈洁;韩利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己成为妇产科医师关注的问题.妊娠和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但有关分娩方式对盆底组织影响的研究并未得到统一的定论[2-4].本研究应用经会阴超声评估产后女性盆底结构,旨在认识不同分娩方式产后早期前盆腔变化情况,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
  • 经阴道动态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在不孕症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汪璐赟;李红;顾怡栋;邓学东

    目的 探讨经阴道动态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3D-HyCoSy)在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造影剂SonoVue对126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行经阴道动态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检查,动态观察双侧输卵管显影情况,并与腹腔镜通染液术及腹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经阴道动态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显示126例临床疑诊不孕症患者的243条输卵管中125条通畅,81条通而不畅,37条梗阻.其中60例患者的115条输卵管在腹腔镜手术中显示10条输卵管通畅,73条输卵管通而不畅,32条输卵管梗阻.与腹腔镜通染液试验检查结果对照,该60例患者经阴道动态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诊断输卵管通畅性或梗阻107例,与腹腔镜通染液术诊断符合率为93.0% (107/115),以腹腔镜通染液试验为“金标准”,经阴道动态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诊断输卵管通畅性或梗阻的准确性为93.0% (107/115),敏感度为94.3% (99/105),特异度为80.0% (8/10).结论 经阴道动态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输卵管腔的三维立体图像,实时动态观察输卵管各段通畅情况,直观显示输卵管形态及走行以获得输卵管通畅性更准确的诊断信息,是输卵管通畅性的重要检查方法.3D-HyCoSy检查安全无创,在妇科疾病诊断筛查和治疗上有重要临床作用.

  • 甲状腺乳头状癌微血管灌注模式的量化评估及其病理学基础

    作者:杨萌;苏娜;王亮;李文波;朱庆莉;戴晴;姜玉新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微血管成像灌注差异的定量评估方法,研究微血管灌注差异与CD34微血管密度分级(MV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8年4月至2010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甲状腺超声造影的手术患者39例,采用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对39例病理诊断证实的散发型PTC患者行超声微血管成像,包括经典型PTC患者33例,滤泡型PTC患者6例.采用病灶与甲状腺实质感兴趣区域(ROI)时间-强度曲线峰值强度差△ROI,定量评估PTC微血管成像的灌注特点.术后石蜡标本行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TC微血管灌注量化指标△ROI与CD34的相关性.结果 根据病灶CD34染色的微血管计数结果,将PCT的CD34染色分为1~3级,其中1级12例,2级15例,3级12例.△ROI与CD34分级呈正相关(r=0.799,P<0.001),CD34不同分级组间的△ROI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且3组间△ROI均值的95%置信区间完全没有重叠;依据CD34分级组内的△ROI的阈值范围结合时间-强度曲线达峰时病灶与实质间的回声特点,将PTC的灌注模式定义为低增强17例(43.59%),局部增强10例(25.64%),高增强14例(35.9%),其样本分布特点与CD34一致性较好.结论 甲状腺病灶与实质ROI的时间-强度曲线峰值强度差△ROI与病理学CD34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OI作为一种较客观的量化指标,可用于量化评价PTC的微血管灌注模式和强度.

  • 18MHz高频线阵探头在判断甲状腺癌侵犯前方被膜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颖;李建初;王亚红;孔晶

    目的 探讨18 MHz高频线阵探头与常规高频探头诊断甲状腺癌侵犯前方被膜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甲状腺癌患者68例,共73个病灶,分别采用常规高频线阵探头与18MHz高频线阵探头对病灶进行观察,以病理为“金标准”,评估2种探头诊断甲状腺癌侵犯前方被膜的准确性及预测价值.采用Kappa检验分析采用2种不同频率的探头诊断与病理结果判断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在2种判断标准下分别采用2种不同频率的探头对甲状腺癌侵犯前方被膜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1)以肿瘤紧邻被膜且不论有无被膜回声中断作为甲状腺癌侵犯前方被膜的判断标准,采用18MHz高频探头对有无被膜侵犯与病理结果判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03,P<0.01),其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均优于常规高频探头(90.7%vs 69.8%,87.1%vs 68.3%,90.4% vs 79.5%),在此判断标准下采用18 MHz高频探头,其ROC曲线下面积(0.903)高于常规高频探头ROC曲线下面积(0.816),表明前者诊断准确性较高.(2)以肿瘤前方甲状腺被膜回声连续性中断作为判断标准时,18 MHz高频探头与常规高频探头诊断甲状腺癌有无侵犯被膜与病理结果判断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0.677、0.518,P均<0.01),常规高频探头诊断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均低于18 MHz高频线阵探头(53.3%vs70.0%,74.5% vs 82.0%,88.9%vs 91.3%,78.1% vs 84.9%).结论 18 MHz高频探头在准确判断甲状腺癌与前方被膜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无前方被膜侵犯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甲状腺癌分期及预后的判断.

  •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造影特征与微血管密度及微血管面积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种静;孙咏梅;宁春平;王宏桥;杨宗利;董海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及微血管面积(MVA)的相关性,评估超声造影无创性评价PTC血管生成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PTC患者69例,按病灶大小将患者分为<1cm组、1~2 cm组、>2.0 cm组,按颈部淋巴结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未转移组.采用f检验(两组间)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比较各组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定量参数;对术后结节及甲状腺组织病理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获取MVD及MVA,并与定量参数进行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 (1) PTC结节峰值强度(Peak)、曲线下面积(AUC)、MVD及MVA均低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14.95±4.96 vs 22.67±6.11,970.01±263.20 vs 1798.35±563.67,118.91±31.32 vs206.27±39.58,8.58±2.68 vs 18.47±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00、-11.061、-14.377、-20.532,P均< 0.05);(2)随着PTC结节增大,各组Peak及AUC、MVD及MVA依次增加,且不同大小3组结节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1cm组与1~2 cm组比较:f=0.000、0.000、0.000、0.000;<1cm组与>2.0 cm组比较:t=0.027、0.044、0.033、0.000;1~2 cm组与>2.0 cm比较:t=0.027、0.044、0.033、0.000,P均<0.05);(3)淋巴结转移组Peak、AUC、MVD及MVA僵高于未转移组(16.86±4.36 vs 13.80±3.55,1128.16±290.85 vs 874.39±192.27,114.12±30.69 vs 103.67±22.19,10.30±2.44 vs 7.54±2.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7、4.366、6.336、4.742,P均<0.05);(4)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eak、AUC与MVD呈正相关(r=0.506、0.478,P均<0.05),Peak、AUC与MVA呈正相关(r=0.648、0.653,P均<0.05);灌注参数TP、MTT与MVD与MVA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超声造影定量参数Peak、AUC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MVD与MVA,可无创性评价在体肿瘤微血管生成情况,对PTC的临床诊断及其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 甲状腺结节的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分级与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推荐超声恶性风险分层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如玉;姜玉新;杨筱;王莹;高璐滢;刘佳;王娟娟;席雪华;朱沈玲;赖兴建;赵瑞娜;张晓燕;张波

    目的 分别采用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与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rA)《成人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简称ATA指南)推荐的超声特征对甲状腺结节进行恶性风险评估,并比较2种方法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获得病理结果的33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485个结节,96个良性,389个恶性.评估结节大小、结构、纵横比、边缘、回声,钙化及腺体外侵犯.以TI-RADS及ATA指南分级标准对结节进行分级,比较各分级的恶性百分比.并以病理为“金标准”,取不同分级界值评估二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确定TI-RADS与ATA分级的佳临界值.并计算ATA指南与TI-RADS分级在佳临界点诊断恶性时Kappa值.结果 TI-RADS分级2、3、4a、4b、4c及5级结节恶性百分比分别为0、12.0%(3/25)、22.2% (10/45)、29.8% (14/47)、99.2% (261/263)及100% (101/101).ATA指南分级的良性、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恶性百分比分别为0、12.5% (1/8)、16.1% (10/62)、27.7% (13/47)及99.2% (365/368).2种方法各自分级之间恶性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44.96、348.68,P均<0.01),TI-RADS分级与恶性百分比的相关系数为0.71,ATA指南分级相关系数为0.85.TI-RADS与ATA指南分级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6、0.959,佳分界点为TI-RADS分级≥4c与ATA指南分级≥高危,且当以≥4c与≥高危作为TI-RADS分级、ATA指南分级诊断恶性标准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均数值较接近(93.1% vs 93.8%,97.9% vs 96.9%,99.5% vs99.2%,77.7% vs 79.5%,94.0% vs 94.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appa值=0.97.结论 TI-RADS与ATA分级对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风险评估诊断价值较高,以TI-RADS分级≥4c与ATA指南分级≥高危作为诊断恶性的标准时,二者诊断效率及一致性高.

  • 超声在肺血栓栓塞症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诗文;刘璠;白洋;马春燕;杨军;康健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在肺血栓栓塞症(PTE)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至2015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PTE患者974例,其中合并CHD者119例(12.22%),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94例及心肌梗死25例.回顾患者一般情况、栓塞面积、TTE及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结果.依据是否有左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不全或瓣膜病分为组1与组2,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TTE参数.计算TTE诊断影像学大面积肺栓塞(MPE)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 (1)行TTE检查PTE患者发现血栓17例(3.43%),主要位于肺动脉内(11例).合并CHD者发现血栓4例(5.63%),主要位于右心内(3例).(2) PTE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检出率为52.60%,合并CHD者LEDVT检出率低于整体水平(34.62%),以左侧下肢及小腿部深静脉血栓多见.(3)TTE发现PTE间接征象46例(64.79%),诊断合并CHD患者MPE的敏感度为84.38%,特异度为51.28%.(4) CHD合并左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不全或瓣膜病者31例,较40例不合并者肺动脉收缩压[(47.90±21.49) mmHg vs(31.18±22.43) mmHg(1mmHg=0.133 kPa)]及下腔静脉内径[(19.66±4.41) mmvs (16.20±3.46) mm]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27、3.598,P均<0.05).结论 PTE患者合并CHD的比例较高,超声有助于发现PTE征象,对诊断MPE有较好的敏感度.对于PTE合并左心疾病患者,超声有助于提示PTE存在的可能.

  • 超声心动图监测体外膜式氧合治疗心源性休克的价值

    作者:余正春;马小静;夏娟;李菁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监测体外膜式氧合(ECMO)治疗心源性休克(CS)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使用ECMO辅助治疗并成功脱机的CS患者21例.应用超声心动图分别在ECMO建立前、ECMO流量减半时、ECMO停机后即刻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Tei指数,同时记录肱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接受ECMO辅助治疗且成功撤机的21例患者ECMO建立前、流量减半时、撤离后即刻LVEF、Tei指数、SBP、SaO2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配对样本f检验比较接受ECMO辅助治疗且成功撤机的21例患者ECMO建立前与撤离后即刻心率、左心室前后径、下腔静脉宽度、下腔静脉塌陷率、肺动脉楔压、中心静脉压差异.结果 与ECMO建立前比较,接受ECMO辅助治疗且成功撤机的21例患者ECMO流量减半时、ECMO撤离后即刻LVEF均增加,Tei指数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VEF:t=31.952、59.404,P均<0.01;Tei指数:t=34.406、58.969,P均<0.01).与ECMO建立前比较,接受ECMO辅助治疗且成功撤机的21例患者ECMO撤离后即刻SBP、SaO2、下腔静脉塌陷率均增大,左心室前后径、肺动脉楔压、中心静脉压均减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82、37.785、-11.286、3.294、13.923、16.971,P< 0.01或0.05);心率、下腔静脉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应用ECMO治疗CS患者时,超声心动图能对CS患者心脏进行有效监测、为临床判断ECMO疗效、掌握撤机时机提供重要心脏功能参数.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心肌功能

    作者:丁钱山;张平洋;董静;马小五;方玲玲;李林

    目的 采用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AVR)后左心室心肌功能改变特点,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拟行AVR的重度AS患者40例(重度AS组)和健康志愿者40名(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3D-STI测量,重度AS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3D-STI测量,获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心室整体环向应变(GCS)、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GRS)、左心室整体面积应变(GAS)及三维应变(3D-strain).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重度AS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常规超声参数、三维应变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重度AS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常规超声参数、三维应变参数,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比较,重度AS组患者术前IVSD、LVPWD均增大,GLS、GRS、3D-strain均降低,GCS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824、11.298、10.221、-6.237、-5.674、-6.584,P均<0.001),而LVEDD、LVESD、G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重度AS组患者术后l周LVEF、GLS、GCS、GAS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05、-2.093、-2.034、-3.152,P均<0.05或0.01),而LVEDD、LVESD、IVSD、LVPWD、GRS、3D-stra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度AS组患者术后3个月GLS、GRS、3D-strain均升高,GCS、IVSD、LVPWD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46、-4.923、-4.388、-3.988、4.794、4.211,P均<0.05或0.01),而LVEDD、LVESD、LVEF、GRS、G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1周比较,重度AS组患者术后3个月LVEF、GLS、GRS、GAS、3D-strain均升高,GCS、IVSD、LVPWD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31、7.383、-4.719、2.923、-4.154、-2.109、4.747、4.323,P均<0.05或0.01),而LVEDD、LVE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度AS组患者术后3个月IVSD、LVPWD、GLS及GCS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09、7.066、4.752、-2.553,P<0.001或<0.01),而LVEDD、LVESD、LVEF、GRS、GAS、3D-stra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VEF正常的重度AS患者,其左心室心肌功能的改变及其接受AVR后的心肌功能变化均有一定特征性,3D-STI技术能较准确地对其进行评价.

  • 常规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肝硬化背景肝内结节分类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斌;孙希希;荀运浩;刘芳;刘德林;孔梓祥

    目的 采用常规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肝硬化背景肝内结节分类并进行评估.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西溪医院行常规磁共振成像、CT检查无恶性肿瘤典型影像学特征的109例肝硬化患者,共142个肝内结节.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评估内容包括:(1)结节大小;(2)结节回声是否均匀;(3)超声造影动脉期增强模式.根据肝硬化背景肝内结节常规二维超声表现和超声造影增强模式,进一步将肝硬化背景肝内结节分为Ⅰ、Ⅱ、Ⅲ、Ⅳ4类.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大小、超声造影不同增强模式肝硬化背景肝内结节肝细胞癌(HCC)检出率的差异;采用x2检验比较Ⅲ、Ⅳ类结节与Ⅰ、Ⅱ类结节HCC检出率、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HGDN)检出率差异.结果 本组142个结节中,HCC16个、肝内胆管细胞癌(ICC)2个、HGDN41个、低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LGDN)40个和再生结节(RN) 43个.直径>2.0 cm结节6个,均为HCC;1.5~2.0 cm结节40个,8个为HCC,28个为HGDN;1.0~1.4 cm结节93个,其中HCC1个、ICC2个、HGDN13个;<1.0 cm结节3个,其中HCC1个;不同大小肝硬化背景肝内结节HCC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425,P<0.001).动脉期快速增强结节14个,12个为HCC;动脉期缓慢增强结节56个,4个为HCC;超声造影不同增强模式肝硬化背景肝内结节HCC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5.752,P<0.001).Ⅲ、Ⅳ类结节HCC、HGDN检出率均高于Ⅰ、Ⅱ类结节[21.9% (16/73) vs 0 (0/65),53.4% (39/73)vs3.1% (2/6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5.222、38.842,P均<0.001).结论 常规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肝硬化背景肝内结节进行分类对肝硬化背景上的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 融合成像在初次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白文坤;张蔚;黄云霞;陈磊;胡兵

    目的 探讨融合成像在初次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5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初次行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术前1周均行磁共振检查(MRI)且MRI发现阳性可疑前列腺癌病灶,但相同部位超声无阳性发现.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采用图像融合技术,首先对MRI可疑前列腺癌病灶进行穿刺,然后行超声引导下10针法系统性前列腺穿刺.采用行×列表资料的x2检验比较系统性穿刺、融合成像穿刺及两者联合穿刺诊断阳性率;采用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比较融合成像穿刺与系统性穿刺对前列腺癌的漏检率;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融合成像穿刺与系统性穿刺对Gleason评分≥7分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结果 本组40例行前列腺穿刺的患者中,系统性穿刺诊断14例(35.0%),融合成像穿刺诊断19例(47.5%),两者联合穿刺诊断22例(55.0%),诊断阳性率联合穿刺>融合成像穿刺>系统性穿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成像穿刺漏检前列腺癌3例(13.6%,3/22),系统性穿刺漏检前列腺癌8例(36.4%,8/22),系统性穿刺对前列腺癌的漏检率高于融合成像穿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38,P=0.005).融合成像穿刺诊断的19例前列腺癌中,15例(78.9%,15/22) Gleason评分≥7分;系统性穿刺诊断的14例前列腺癌中,6例(42.9%,6/14) Gleason评分≥7分.融合成像穿刺对Gleason评分≥7分前列腺癌的检出率要高于系统性穿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Fisher确切概率法).结论 融合成像穿刺能减少前列腺癌的漏检率,提高高级别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 超声造影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观察局限性子宫腺肌病微波消融治疗效果及分析

    作者:赵莹莹;李永杰;李东;李杰;陈鸣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观察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局限性子宫腺肌病消融治疗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于山东省聊城市肿瘤防治院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单发局限性子宫腺肌病患者42例,术前及术后1~2 d分别进行静脉超声造影和DCE-MRI检查,观察及子宫腺肌病及病灶消融治疗的效果.结果 微波消融治疗后,超声造影及DCE-MRI显示42例局限性子宫腺肌病消融灶无造影剂增强,且平均消融率均达90%以上.其中超声造影显示微波消融病灶内无造影剂灌注,消融体积及病灶消融率分别为(49.0±29.5) cm3、(91.6±7.1)%;DCE-MRI显示消融灶内无增强区,消融体积及病灶消融率分别为(49.4±29.9) cm3、(91.9±6.7)%.结果显示微波治疗局限性子宫腺肌病效果好,且超声造影与DCE-MRI观察的消融率一致性相近.结论 超声造影对微波消融治疗局限性子宫腺肌病消融率的评价较准确,与DCE-MRI评价消融率一致性较好,对造影显示消融不完全的病灶可即刻补充消融.

  • 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规范

    作者: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浅表器官学组

    超声在甲状腺结节筛查、诊断和甲状腺癌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用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甲状腺细针穿刺抽吸活组织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治疗后监测复发转移以及良性结节患者的随访、监测等.规范的超声检查是提高甲状腺癌诊治水平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