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

临床肝胆病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patology 림상간담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吉林大学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5256
  • 国内刊号: 22-110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2-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肝胆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贾继东,牛俊奇 (执行)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娟;牛春燕

    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对于明确病因、预后评价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均有重要价值.腹水的诊断方法很多,但至今尚无一种理想的方法能兼有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满足临床经济学和可行性等要求.因此,寻找理想的腹水鉴别诊断方法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阐述了分子生物学检测、细胞学检查、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常规检测等诊断方法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了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的诊断效能,认为多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

    关键词: 腹水 诊断 鉴别 综述
  • 斑马鱼作为肝癌模型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新娟

    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进一步了解肝癌发生的相关分子机制,了解其致病机理,对保障健康有重要意义.斑马鱼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与人类基因高度保守,其生长速度快,早期胚胎透明,有助于对发育过程实时观测;并且其肝脏细胞的构成、功能、信号通路,甚至是对于损伤的反应都与人类极度相似.在现代生物研究中,斑马鱼作为人类肝病模型得到广泛应用.主要介绍了斑马鱼作为肝癌模型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认为斑马鱼肝癌模型构建技术已经较为成熟,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肝癌研究领域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 抗-HBc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慰;赵召霞;李昱晓;戎军;高朋彬;郑欢伟;赵彩彦

    随着近几年双抗原夹心法定量检测抗-HBc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对抗-HBc在反映机体抗病毒能力方面的认识越来越多.简述了抗-HBc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和抗-HBc检测的新趋势,总结了血清中抗-HBc的水平与病毒抗原和机体的免疫应答状态有关,以及在抗病毒治疗前检测基线抗-HBc可有效预测抗病毒疗效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指出仍需深入研究抗-HBc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肝炎抗体 乙型 综述
  • 肿瘤相关抗原及其自身抗体在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婷;刘梅;董蕾;段钟平

    肝细胞癌(HCC)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HCC患者生存率的必要手段.研究发现,一种由肿瘤细胞释放的异常蛋白即肿瘤相关抗原刺激产生的自身抗体在HCC患者临床诊断前就已存在,因此可能成为HCC早期诊断的新型潜在标志物.简述了几种新型肿瘤相关抗原抗体在HCC诊断中的应用现状,认为肿瘤相关抗原抗体在HCC诊断中具有较大的前景及临床应用价值.

  • 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治疗新策略

    作者:刘诗;汤善宏;钟晓祝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全球重要的传染病之一,目前主要的治疗药物为干扰素与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具有较好疗效,但尚未达到彻底清除人体内HBV的终目标.因此,探索治疗新策略以及研发新的治疗药物有重要意义.HBV的持续感染与机体内免疫状态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表明免疫治疗有助于实现彻底治愈CHB.结合CHB患者的免疫状态,综述了Toll样受体激动剂、细胞治疗、治疗性疫苗等免疫治疗新策略的研究进展.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陈伟;周赟;龚建平

    近年来,炎症反应与肿瘤的关系受到了广泛关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对肿瘤的生长增殖、代谢转移等都具有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表明TAM多为M2表型,已经证实其在原发性肝癌中具有促进肿瘤生长、代谢、转移及血管生成等作用.通过促M2型巨噬细胞向M1型转化,改变了肝癌细胞的一些生物学表现,这也许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肝癌治疗策略.就近年来TAM与原发性肝癌进展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及可能的治疗方案作一概述.

  • 代谢类药物治疗和预防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彦;叶楠;龚建平

    近年来,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的发生发展与人体代谢有着密切关系,人体代谢障碍增加肝癌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通过改善代谢类药物来预防及治疗肝癌是当今一大研究热点.简要介绍了S腺苷蛋氨酸、二甲双胍及他汀类3种可用来预防和治疗肝癌的代谢类药物,包括它们与肝癌发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代谢与肝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未来可以发现更多的代谢类药物来预防及治疗肝癌.

  •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报告

    作者:李旭;郭晓林;季慧范;李鑫;高普均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3岁.因间断右上腹疼痛2个月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钝痛,呈间断出现,并伴有腹胀,因不影响正常生活,未系统诊治.半个月前出现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无呕吐,就诊于当地医院,行病毒学检查无阳性提示,腹部CT发现肝脏多发异常密度.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本院.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结核、肝炎病史及接触史,否认药物滥用及化学物质接触史.

  • 罕见成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1例报告

    作者:贾胜男;杨岚岚;邵雪;柳思琪;金珍婧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7岁,因“反复发热7周,发现肝功能异常1个月”于2014年8月20日入本院.患者于7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多发生于晚间(约16:00~19:00),体温高为38.5℃,伴有咽痛,偶有咳嗽、咳痰,痰为白色泡沫样,伴有散在皮肤疱疹,约米粒大小,自服“布洛芬”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不曾系统诊治.1个月前体检发现肝功能轻度异常(ALT 62 U/L,AST 80 U/L),应用“思美泰”2周后肝功能无明显好转.

  • 超声内镜与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及评估

    作者:陆伟;周莉;李爽

    超声内镜和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技术是目前评估门静脉及其侧支循环情况的两种有效检测手段.前者能清晰显示食管壁内外及其周围的血管影像,包括交通支情况,但仍属侵入性操作;后者能完整显示门静脉及其侧支循环的走行及分级,但对直径较小的黏膜下静脉检出欠理想;二者各有优势,对门静脉高压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对个体化治疗及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联合血管切除与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志宇;别平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是肝胆外科领域中具挑战性的常规手术之一.而血管侵犯是导致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低的重要原因.目前,学者们普遍公认受侵犯的门静脉切除重建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R0切除率以及远期生存率的关键因素.然而,对于肝动脉受侵犯以后是否行切除重建目前仍存争议.结合既往文献和本中心临床治疗实践,阐述了联合血管切除与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及前景.指出随着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的进步,以及更多病例资料的总结,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适应证及远期疗效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预后判断及其治疗方案

    作者:黄春洋;刘燕敏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预后评判以及如何改善预后一直备受关注,预后不佳PBC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方案成为临床及科研的研究方向.归纳了PBC患者基线指标与预后的关系及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中患者预后的评价,介绍了对UDCA应答不佳患者联合布地耐德、贝特类药物及奥贝胆酸的治疗现状,以及正在研究开发的药物,分析了可能影响预后和UDCA疗效的其他因素.认为PBC患者UDCA治疗前及治疗中需对预后及疗效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 精准医学时代中国丙型肝炎诊疗一体化的病毒学应答指导治疗策略

    作者:周惠娟;谢青

    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仍然是现阶段我国丙型肝炎治疗的主要手段,通过精准医疗可以让更多丙型肝炎患者实现治愈.简述了精准医学时代中国丙型肝炎诊疗情况与病毒学应答指导治疗(RGT)策略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影响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重要因素,其中HCV RNA检测是RGT策略的基石,治疗过程中关键时间点采用高灵敏度的HCV RNA检测可以更精准地评估应答,实现丙型肝炎个体化治疗,提高丙型肝炎治愈率.

  • 《2016年亚太肝病学会共识建议:丙型肝炎的治疗》摘译

    作者:张莹;冷雪君;申姣春

    为了修改“2012年版亚太肝病学会(Asian-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APASL)共识和管理方法:HCV感染”,2015年3月13日APASL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会议中心召开了国际工作会议,即“APASL的共识建议:丙型肝炎的管理”.工作组由来自亚太地区的肝病专家组成.此次会议根据新的数据,讨论并修订了新的草案.共识会议的参与者评估了引用研究的质量.关于丙型肝炎的治疗,指南共有13点主要意见.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参照以前的定义.

  • 《2016年澳大利亚HCV感染管理共识意见》摘译

    作者:冷雪君;张莹;申姣春

    HCV感染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约230 000人会因进展性肝纤维化终导致肝硬化、肝衰竭甚至肝细胞癌(HCC).在澳大利亚,HCV感染是肝脏疾病需行肝移植的主要原因.由HCV所致肝脏疾病的负担预计到2030年会增加3倍.然而,HCV感染是可治愈的,且病毒学清除可带来多重临床获益,包括提高生活质量、丧失传染性、肝硬化的逆转,降低肝脏衰竭和HCC的发生,并且降低死亡率.

  • 《世界卫生组织指南: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的筛查、护理和治疗(2016年更新版)》推荐意见

    作者:张宁

    2014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首份《丙型肝炎感染者的筛查、护理和治疗指南》,旨在帮助各国改进对肝炎的治疗和关护,并由此减少肝癌和肝硬化导致的死亡.近2年来,随着疗效更佳、疗程更短、使用方便、安全性好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DAA)陆续上市,WHO于2016年4月对丙型肝炎指南进行更新,此版指南主要在治疗推荐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变,治疗中推荐了7种DAAs,包括西咪匹韦(simeprevir,SMV)、索非布韦(sofosbuvir,SOF)、雷迪帕韦(leidpasvir,LDV)、达卡他韦(daclatasvir,DCV)、翁比他韦(ombitasvir,OBV)、帕利瑞韦(paritaprevir,PTV)和达萨布韦(dasabuvir,DSV).笔者对本指南的推荐意见及部分图表内容进行了翻译,供业内同行参考.每条推荐建议后标注新或旧以区别2016年更新或未更新的内容.本指南依据的循证医学证据质量等级和推荐强度等级按照GRADE系统.

  • 《美国消化内镜学会指南:内镜检查在炎性胰腺液体积聚诊疗中的作用(2016年更新版)》摘译

    作者:梁冰

    此指南由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ASGE)执行委员会拟定,推荐在符合指南所述的系列临床事件发生时使用消化道内镜.该指南在文献和临床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参考了1990年1月-2015年2月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文献,补充文献摘自相关书目以及专家顾问的推荐意见.

  • 《2016年欧洲儿童胃肠、肝病和营养学会委员会意见书:儿童戊型肝炎》推荐意见

    作者:江勇

    戊型肝炎病毒(HEV)是一种单链、无包膜的RNA病毒,属于肝炎病毒属戊型肝炎病毒科.目前已知的可感染人类的HEV有4种不同的基因型(1~4型),详见表1.HEV基因1型主要在亚洲、非洲流行,而基因2型主要在非洲、中美洲流行.近有报道显示猪可作为基因1型的动物宿主,目前尚不知基因2型的动物宿主.基因3型主要流行于欧洲和北美,它能感染多种动物,被认为是一种人畜共患感染的病毒.基因4型已在东南亚与欧洲的马蝇中被发现.

  • 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肖二辉;宁会彬;康谊;曹永革;魏君锋;尚佳

    目的 探讨肝衰竭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的肝衰竭患者447例,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IPA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另随机选取同期住院且年龄相近未合并肺部感染的肝衰竭患者49例作为对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衰竭合并IPA的危险因素.结果 447例肝衰竭患者发生IPA 43例(9.6%).年龄(P=0.023)、合并肝性脑病(P =0.021)、长期广谱抗菌药物使用(P =0.007)、激素的应用(P=0.016)和深静脉置管(P <0.001)是IP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肝衰竭合并IPA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肺部CT改变以双肺多发结节、肿块影和近胸膜楔形实变较常见,典型的晕轮征和空气新月征较少见.35例接受抗真菌治疗的患者中30例好转或治愈,3例死于消化道出血,2例死于肺部感染,其余未接受治疗的患者全部死亡.结论 肝衰竭患者存在诸多发生IPA的危险因素,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 以消化系统疾病首诊的HIV/AIDS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阴绯;周卫红

    目的 通过对以消化系统疾病为首诊入院且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指导临床诊断.方法 收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所有因消化系统症状入院的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并发症等情况,分析各观察指标的特征.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共纳入消化系统疾病合并HIV/AIDS患者95例,其中男:女=1.4:1,30 ~50岁患者57例(60%),彝族85例(89.47%),农民86例(90.53%).通过性传播46例(48.42%),静脉吸毒传播44例(46.32%).纳入患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依次为腹痛(71.58%)、发热(43.16%)、腹泻(17.89%);常见的体征为腹水(28.42%)、浅表淋巴结肿大(21.05%)、肝脾肿大(16.84%);辅助检查肝功能指标中球蛋白明显升高;机会性感染达83.16%,以肺部和消化道感染为主,霉菌性食管炎占胃镜检查者的31.58%;非感染性并发症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电解质紊乱、肠梗阻常见;54.74%(52/95)的HIV/AIDS患者合并HBV和(或)HCV,且其肝功能与单纯HIV感染者相比,球蛋白、TBil、AST、ALT水平、白球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对因腹痛、腹泻到消化内科就诊,表现为腹水、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并伴有肺部和消化道机会性感染者,特别是有吸毒或不洁性行为史者,应高度怀疑HIV感染;同时应注意合并HBV和(或)HCV均会显著加重病情.

  •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杜水仙;芦琳琳;辛永宁;刘洋;袁晨;谷九莲;宣世英

    目的 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以期指导临床,缓解住院压力,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的DILI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用药史、血常规、肝功能检查结果、DILI分型、用药以及转归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Wil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对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患者住院时间进行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变量进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共收集191例DIL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14例,女77例,年龄11~84岁,平均(50.83±2.72)岁,平均住院时间为14(4 ~41)d.患者年龄、ALT/ALP/TBil的高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低水平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388、0.247、0.172、0.487、0.120,P值均<0.05);是否有基础肝病史、高血压病史、恶性肿瘤病史、结核病史、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不同可疑致病药物的使用、DILI治疗方法的不同以及不同分型是DILI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础肝病史、恶性肿瘤病史、中药、解热镇痛药物、ALT/ALP/TBil的高水平、PTA低水平、DILI的治疗方法和不同分型是影响患者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年龄、基础肝病史、恶性肿瘤病史、中药、解热镇痛药物、ALT/ALP/TBil的高水平与PTA低水平、DILI的治疗方法和分型为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对住院时间影响因素加以调控,可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对减轻医疗卫生负担具有重要作用.

  •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通路抑制剂PD98059对体外培养γδT细胞增殖和杀伤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蕾清;徐晶;陈永强;郑璐;吕小婷;刘军权;陈复兴;周忠海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1/2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对体外培养人γδT细胞增殖和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到含有唑来膦酸和白细胞介素2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中诱导培养获得γST细胞.用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阻断γδT细胞ERK1/2信号通路后,用细胞计数仪测定γ8T细胞增殖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测定杀伤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颗粒酶B和穿孔素的表达.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培养10 d后的γδT细胞纯度达到(87.94±2.36)%.PD98059作用后的γδT细胞数低于对照组[(6.74 ±0.36)×105/ml vs(9.42±0.31)×105/ml],而PD98059作用后γδT细胞颗粒酶B阳性表达率[(48.89±1.31)%vs(41.58±1.58)%]、穿孔素阳性表达率[(65.92±3.29)%vs(33.49±2.83)%]、对肝癌HepG2细胞的杀伤率[(69.28±4.96)%vs(48.34±3.0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708、7.582、15.478、11.201,P值均<0.001).结论 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阻断ERK1/2信号通路能抑制γδT细胞的增殖,但能增强γδT细胞的体外杀伤功能.

  • 奈韦拉平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导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佩;高世成

    目的 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使用包含奈韦拉平(NVP)方案进行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ART)引起超敏反应肝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6月-2015年10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包含NVP联合治疗方案的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液标本共132例,采用PCR-SSP技术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DRB1及HLA-Cw基因型.开始c-ART治疗6周内出现NVP超敏反应相关肝损伤者列为肝损伤组(n=41),未发生肝损伤者为对照组(n=91),分析NVP超敏反应引起肝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NVP超敏反应相关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将P<0.10的单因素分析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发生超敏反应相关肝损患者中CD4细胞数与ALT值的相关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P =0.002,比值比(OR)=12.297,95%可信区间(95%CI):2.467~61.300]、基线CD4细胞计数高(P=0.023,OR=1.010,95% CI:1.001~ 1.018)、合并HCV感染(P =0.022,OR=10.598,95%CI:1.411~79.613)、HLA-Cw* 03基因携带(P<0.001,OR =34.119,95% CI:5.543 ~210.023)为NVP超敏反应相关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在合并HCV感染或高CD4细胞数(≥200个/μl)或携带HLA-Cw* 03等位基因患者中男性肝损伤发生率(63.9%)高于女性(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390,P<0.001).患者基线CD4细胞计数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 =0.583,P<0.001).结论 男性、合并HCV感染、基线CD4细胞数高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应尽量避免使用NVP,HLA-CW* 03基因筛查对于预测NVP超敏反应相关肝毒性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观察

    作者:邱波;朱玲;王堂明;严世春;张建明;谢智安;刘星妤

    目的 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0月于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肝病治疗中心诊治的HBV-ACLF患者118例.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所有患者均予以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和常规护肝、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25 mg/d)静滴治疗.观察记录所有患者临床表现、肝功能生化指标、不良反应、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情况等.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ST、TBil、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治疗组患者住院天数[(48.0±9.2)d vs (74.0±16.4)d]及住院费用[(7974.5±853.7)元/人次vs(12 432.7±1263.1)元/人次]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4、22.46,P值均<0.01);治疗组未发现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的相关性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用于治疗HBV-ACLF有明显消退黄疸、减轻病情、改善预后的疗效,并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究.

  •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标准的探讨

    作者:陈合民;邵国辉

    目的 探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停药后病毒学复发与停药时HBsAg定量、HBV DNA载量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4年6月于济宁市传染病医院门诊经NAs治疗达到《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制订的停药标准计划停药的CHB患者205例.停药前检测HBsAg定量、HBV DNA载量,其中HBV DNA< 103 IU/ml的采用Roche COBAS TaqMan 480ⅡPCR进一步检测高灵敏度HBV DNA载量.停药后随访1年,HBV DNA载量>103 IU/ml定义为病毒学复发.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停药1年所有CHB患者的总病毒学复发率为65.9%(135/205).20% (41/205)患者HBV DNA> 103 IU/ml.HBsAg定量≤100 IU/ml患者的复发率为23.9%(11/46),>100 IU/ml患者的复发率为78.0% (124/1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4,P<0.000 1).高灵敏度HBV DNA载量<20 IU/ml患者的复发率为56.4% (62/110),≥20 IU/ml患者的复发率为76.8%(73/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5,P=0.002).同时符合HBsAg定量≤100 IU/ml、高灵敏度HBV DNA定量<20 IU/ml的患者复发率为14.3%(5/35),余下患者复发率为76.5%(130/1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9.9,P<0.0001).结论 达到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制订的停药标准停止抗病毒治疗后,CHB的复发与停药时HBsAg定量、HBV DNA载量有一定关系,参考HBsAg定量和(或)高灵敏度HBV DNA载量作为抗病毒治疗的停药指标,如HBsAg定量≤100 IU/ml、高灵敏度HBV DNA载量<20 IU/ml可达到大的安全停药.

  • 胆红素吸附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估

    作者:汪清海;罗开忠;田沂

    目的 评估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胆红素吸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25%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40例,均予胆红素吸附治疗.收集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一周的患者血常规[白细胞(WBC)、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肝功能[TBil、DBil、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电解质(K+、Na+、Cl-、Ca2+),治疗前后和治疗过程中观察记录患者血压、呼吸、心率、氧饱和度,观察患者有无畏寒发热、头晕、胸闷、腹痛等症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均较好,治疗结束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TBil、DBil、TBA均下降,Alb、Glb、Fib亦有轻度下降,而PT、APTT则较治疗前延长,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254、22.395、7.821、6.986、7.580、9.852、10.705、5.528,P值均<0.001).治疗后Ca2+较治疗前降低,WB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924、9.852,P值均<0.001).在随访1周时,Alb、Glb、Fib、PT、APTT、Ca2+、WBC均恢复至治疗前水平,TBil、DBil、TBA较治疗后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比治疗前低.40例患者中有12例(30%)发生不良反应,其中3例(7.5%)畏寒(或寒颤)、3例(7.5%)血压下降、2例(5.0%)心率下降、1例(2.5%)头晕、1例(2.5%)恶心呕吐、1例(2.5%)腹痛、1例(2.5%)出冷汗.结论 胆红素吸附治疗对PTA> 25%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安全有效,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血清Ca2+、WBC有短暂影响.

  • ALT正常的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慢性HBV感染者明显肝组织学改变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李强;黄玉仙;陈良

    目的 探索ALT正常的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慢性HBV感染者明显肝组织学改变(SLHC)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的116例初治ALT正常的(<50 U/L) 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HBV DNA≥105拷贝/ml)慢性HBV感染者临床资料.SLHC定义为炎症≥G2和(或)纤维化≥S2.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筛查SLHC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116例患者中47例(40.5%)伴SLHC.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ALT和GGT是ALT正常的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慢性HBV感染者伴SLHC的独立预测因素(比值比分别为2.828、1.011、1.089,P值均<0.05).年龄≤30岁患者SLHC发生率低于年龄> 30岁患者(21.6% vs 49.4%,x2 =6.42,P=0.015);ALT≤30 U/L患者SLHC发生率低于30 U/L< ALT≤50 U/L组(17.6%vs 50.0%,x2=19.86,P<0.001);GGT≤40 U/L患者SLHC发生率低于GGT> 40 U/L组(28.8% vs 66.7%,x2=28.63,P=0.002).结论 ALT正常的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中,年龄>30岁、ALT> 30 U/L、GGT >40 U/L的患者伴SLHC的可能性更大,更加迫切需要肝穿刺病理组织学评估.

  • 替比夫定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预测模型的建立

    作者:黄水文;刘宝荣;陈明胜;林春;周锐;杨惠安;江晓燕;潘晨;李东良

    目的 早期病毒学应答可以预测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长期疗效,拟建立替比夫定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4年8月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就诊的CHB患者135例,接受替比夫定(600 mg,1次/d)治疗至少24周,每2周进行1次随访,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及治疗过程中的检测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早期病毒学应答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无HBV感染家族史(P =0.000 3)、较高基线TBil(P=0.002 6)和AST(P=0.007 4)水平、较低水平的HBV DNA载量(P =0.002 3)更可能出现早期病毒学应答.根据这些变量建立预测模型,在24周时共有18例患者取得早期病毒学应答,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62.3%,95%可信区间为38.8% ~85.9% (P =0.049),佳临界值为0.85.CHB患者的风险评分>0.85的CHB患者更可能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结论 通过家族史以及基线TBil、AST和HBV DNA水平4个变量建立的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替比夫定初治CHB患者的早期病毒学应答.

  • 广州地区HBV感染的家族聚集性及临床预后分析

    作者:叶俊钊;吴艳琴;李睿;李韶丰;钟碧慧

    目的 对HBV感染高发区——广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家族聚集流行特点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6年4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炎门诊就诊的CHB患者,调查患者人口学基本特征、其亲属HBV标志物结果、患者HBV相关指标、肝脏生化指标及肝脏彩超、CT或磁共振成像.以至少2名具有亲缘关系成员诊断慢性HBV感染定义家族聚集,比较家族聚集组及非家族聚集组的临床特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x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家族聚集方式与子代感染HBV、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病风险.结果 共1096例家族史明确的CHB患者纳入研究,家族史阳性者569例,即家族聚集率51.9%.按年龄划分为16~30岁,31 ~45岁和46岁以上分层分析,家族史阳性组与家族史阴性组3个年龄层诊断肝硬化的比例依次为2.1%、11.5%、35.6%和2.7%、5.7%、38.5%,家族史阳性组患者在31 ~ 45岁诊断肝硬化的比例明显高于家族史阴性组患者(x2=5.71,P=0.02).聚集模式以同胞感染(30.2%)和母亲-子女感染(34.4%)多见.父母均感染[比值比(OR) =8.18,95%可信区间(95% CI):5.24~ 12.75]、母亲单方感染(OR=4.60,95% CI:3.69~ 5.74)和父亲单方感染(OR =2.77,95%CI:2.11 ~3.63)均与子代感染HBV有关,不同家族聚集模式并非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危险因素(P>0.05),但父母均感染(OR=8.5,P<0.01)可能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广州地区CHB感染具有高度家族聚集性,CHB家族史阳性患者可能更早发展为肝硬化.同胞感染和母亲-子女感染是主要的家族聚集方式,家族聚集模式与子代感染HBV及肝癌发病相关.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血常规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

    作者:陈晓云;郑艳红;金怡;于海滨;马丽娜;陈新月

    目的 观察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标准治疗过程中血常规的变化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9月-201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63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分别在基线、治疗4、12、24、48周和随访24周时进行HCV RNA及血常规的检测,分析血常规与疗效的相关性.根据是否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分为SVR组和nSVR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简单线性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3例患者有3例失访,余下60例均完成抗病毒治疗和24周随访,其中46例获得SVR,SVR率为76.7%;SVR组患者治疗4、12、24周时的淋巴细胞计数(LYPH)、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U-ET)均低于nSVR组,并且在12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98、2.766、2.037,P值均<0.05),在24周时两组WBC及NUET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59、2.151,P值均<0.05);此外SVR组患者在治疗4周时上述3项指标较基线的下降幅度均大于nSVR组,其中LYPH下降幅度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3).LYPH、WBC、NUET在治疗4、12周时与HCV RNA的下降幅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0.45、0.37、0.47、0.61、0.33,P值均<0.05).结论 血常规中LYPH、WBC及NEUT的变化及下降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预测指标.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获得HBsAg清除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的关系

    作者:曹振环;柳雅立;马丽娜;鲁俊锋;金怡;何智敏;郑燕红;陈新月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生HBsAg清除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HBeAg阴性CHB患者13例,经PEG-IFN治疗24周,其中6例获得HBsAg清除(R组),7例未获得HBsAg清除(NR组).用Luminex技术检测患者基线、治疗12周和24周血清IL-17水平.同时检测10例健康人和6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发病时的血清IL-17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AHB组基线血清IL-17水平高,其次是CHB组,健康对照组低,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经PEG-IFN治疗24周后,IL-17水平较基线明显下降(P =0.044).R组基线血清IL-17水平高于NR组,而且在PEG-IFN治疗后明显下降;而NR组IL-17升高或降低不明显.结论 PEG-IFN治疗HBeAg阴性CHB患者,IL-17基线高水平和治疗过程中明显降低可能有利于HBsAg清除.

  • 诱骗受体3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潘留兰;贾胜男;马静婷;太京华;金珍婧

    目的 了解诱骗受体3(DcB3)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DcR3在此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细胞细胞株,分别设置pEF1α-DcR3转染组、pEF1α-IRES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构建pEF1α-IRES-DsRed-Express2-DcR3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肝细胞36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cR3、Fas蛋白配体(FasL)、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TGF) β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DcR3蛋白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结果 pEF1α-DcR3转染人肝细胞36 h后,DcR3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与pEF1α-IRES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F值分别为33 169.5、141.54,P值均<0.01);pEF1α-DcR3转染组与其他两组对比,FasL、α-SMA和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F值分别为269 451.8、20 790.4、8067.8,P值均<0.01),表明DcR3可以抑制FasL、α-SMA和TGFβ1的表达;转染pEF1α-DcR3的肝细胞凋亡率较pEF1α-IRES组和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F=558.63,P值均<0.01).结论 DcR3能够抑制人肝细胞凋亡,下调FasL、α-SMA和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

  • 微阵列预测分析法筛选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的风险基因

    作者:肖春阳;李沁恺;于景霞;刘婷;陆伦根;徐铭益

    目的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的风险基因.方法 收集2008年4月-201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0例,建立蕊片筛选风险基因队列(分为5组:S0、S1、S2、S3、S4;每组8例),肝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肝纤维化分期(以Scheuer病理评分为标准),另留取临床资料和肝组织样本.采用人Affymetrix基因芯片技术检测CHB患者肝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微阵列显著分析(SAM)和微阵列预测分析(PAM)筛选预测肝硬化发生的风险基因组.实时定量PCR验证风险基因mRN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类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结果 Affymetrix基因芯片共筛选出1674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基因聚类分析显示肝纤维化分期不同,组间的基因表达也存在差异,从而提示基因表达谱与组织纤维化分期存在较好的一致性.以4种不同的分类法分析,SAM筛选出87个显著基因,进而采用PAM筛选出14个“高风险”基因.实时定量PCR验证得出6个风险基因(CD24、CXCL6、EHF、ITGBL1、LUM和SOX9)在各组间的(S0、S1~S3和S4)的表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S1~S3组和S4组中的表达较S0组均显著上调(P值均<0.05).结论 基因芯片分析方法筛选并验证出的6个高风险基因有助于预测CHB患者有无肝硬化发生的可能性,可以作为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的诊断基因.

  • 超声造影在单发转移性肝癌与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李晶;唐少珊;于宏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单发转移性肝癌(MHC)与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L)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超声造影动脉相均呈“环状”增强的12例单发MHC和16例单发SNNL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两组患者年龄、病灶大小、二维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等进行对比.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MHC组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SNNL组[(60.2±11.3)岁vs (41.0 ±9.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0,P<0.001).MHC组病灶平均直径为(2.86±1.22) cm,SNNL组为(2.97±0.96) c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9,P=0.790).MHC组病灶内部回声复杂、不均,边界以模糊为主;SNNL组病灶多以右叶多见,低回声为主,大部分边界清晰.两组病例彩色多普勒病灶内均未检出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动脉相,两组病灶周边均可见环状增强,MHC组平均厚度为(5.00±1.69)mm,SNNL组为(2.37±0.87)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74,P<0.001);MHC组延迟相较动脉相病灶内无增强范围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08,P=0.001).SNNL组延迟相与动脉相病灶内无增强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9,P=0.660).结论 超声造影动脉相“增强环”的厚度及延迟相无增强范围增大与否,有助于鉴别单发性MHC与SNNL.

  • 钱英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的经验探析

    作者:李晶滢;李秀惠;张寅;勾春燕;李丽

    目的 分析钱英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的常用药物及核心处方,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钱英教授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对钱英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用药与方剂进行分析,使用复杂网络与点式互信息法聚类技术分析多味药之间复杂的关联性.结果 纳入1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287张处方,总计应用132味中药治疗.钱英教授治疗的核心药物为槲寄生、生黄芪、丹参、白花蛇舌草、水红花子等,此结果与其创制的槲芪散方药组成有较好的一致性.常用方剂为槲芪散、生脉饮、逍遥散等方剂.结论 钱英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特色药物为槲寄生,常用方药为其创制的槲芪散.

  •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艾叶青;张诚华;刘卉芳

    目的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导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上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5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O医院肝病科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86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36)和非感染组(n =250).对可能引起术后肺部感染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分布、吸烟史、糖尿病、术中输血量、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糖尿病、术中输血量和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麻醉相关因素中使用一次性器械和围手术期抗菌药的使用均使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下降(P值均<0.05).结论 吸烟史、糖尿病、术中输血量、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麻醉使用一次性器械和围手术期抗菌药的使用情况均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 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在胆系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二斌;张津玮

    目的 探讨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IOC)在胆系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5年5月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112例行选择性IO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另选取同期或早期符合选择性IOC标准但未行IOC或造影失败的84例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选择性IOC组中,腹腔镜下IOC 82例(造影后中转开腹手术19例),开腹IOC 30例;其中IOC阳性40例,包括胆道结石24例,胆道狭窄4例,胆管下端占位1例,胆道损伤5例,胆道阴性探查6例.对照组中,术中胆道探查53例,其中胆道结石26例,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2例,阴性探查25例.选择性IOC组胆道阴性探查率为15.00%(6/40),对照组为47.17%(25/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16,P=0.001).选择性IOC组中胆管损伤致术后胆漏1例(0.89%),术中及时发现并行一期胆管修补T管引流,2周后自愈;对照组中术后发现胆道损伤7例(8.33%),均需短期内再次手术或内镜下治疗,两组间胆道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87,P=0.009).选择性IOC组患者术后半年内发现胆道结石2例(1.79%),对照组术后半年内发现12例(14.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08,P=0.001).结论 选择性IOC能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胆道探查,降低胆道损伤几率,减少术后残石的发生,并可在术中帮助术者较早地发现胆管损伤,减少再次手术的几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及花费,为胆道探查手术提供有力的帮助.

  • 胆囊泥沙样与非泥沙样结石保胆取石术后复发情况的比较

    作者:陈智;张洪义;徐新保;刘承利;李新慧

    目的 比较胆囊泥沙样结石与非泥沙样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开取石术后1~3年结石复发情况.方法 对2012年10月-2014年12月在空军总医院行保胆治疗的155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泥沙样结石组(n=29)和非泥沙样结石组(n=126).观察术后1~3年结石复发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6.13±20.52) min vs(75.64±16.58) min,t =7.709,P<0.001].术后1~3年泥沙样结石组共有6例复发,1、2、3年复发率分别为13.79%、20.69%、20.69%;非泥沙样结石组共有8例复发,1、2、3年复发率分别为3.97%、6.35%、6.35%;其中2、3年复发率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均为4.284,P值均为0.038).结论 胆囊泥沙样结石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非泥沙样结石患者,手术时间也明显延长,因此胆囊泥沙样结石患者应避免行保胆取石术.

  • 65岁以上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

    作者:郭欣;吕小慧;石栋立;李宁宇;陈芦斌

    目的 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老年患者的临床诊治特点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6月于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诊断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取禁食、心电监护、抗感染、纠正体液平衡、维持血压血糖稳定等措施,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结果 共收集129例老年患者,其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19例,胆囊结石伴胆囊黏膜腺瘤样增生2例,化脓性胆囊炎6例,胆囊坏疽2例;纳入患者中52例合并至少1种以上内科疾病.67例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而行急诊手术;62例症状缓解,择期行手术治疗.共108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例腹腔镜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9例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患者术后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老年患者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情危重,常伴多种内科疾病,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临床医生应充分完善术前准备,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准确把握手术指征和时机.

  • 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对胆囊增生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程林;梅勇

    目的 探讨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胆囊良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新疆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良性病变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先行常规低频超声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然后联合高频超声进行检查并记录结果.对比分析常规低频超声检查和联合高频超声检查的病理诊断符合率.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 10例患者中,常规低频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的有83例;联合高频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合有102例,其中胆囊息肉样病变70例(68.63%),胆囊腺肌增生症32例(31.37%),另有8例误诊,误诊率为7.3%;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检查的病理诊断符合率(92.73%)明显高于低频超声检查(7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66,P=0.001).结论 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检查,有利于提高胆囊良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

    作者:陈芦斌;吕小慧;郭欣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术中处理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2006年12月-2014年1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围手术期内发现的Mirizzi综合征32例,总结术中诊断、术式选择和疗效评价.结果 32例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8例,余均为LC术中诊断.按Csendes分型,Ⅰ型23例,Ⅱ型7例,Ⅲ型1例,Ⅳ型1例.30例完成LC手术,分别为Ⅰ型(23例)和Ⅱ型(7例).1例Ⅱ型患者于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2例患者中转开腹,分别为Ⅲ型(1例)和Ⅳ型(1例).Ⅲ型患者行胆管端端吻合术,Ⅳ型患者行胆肠吻合术.结论 Mirizzi综合征诊断困难,B超是首选检查方法,结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可提高术前诊断率.多数Ⅰ型和Ⅱ型可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对于Ⅲ型和Ⅳ型,应尽量开腹手术,避免损伤胆道.

  • 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胆胰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蒋圣军;王永光;李其美;刘骥;陶玲云;晋辉;刘晓静

    目的 分析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胰疾病患者肝功能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筛选2005年1月-2015年7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行ERCP治疗的397例胆胰疾病患者.根据不同病种分为8组:良性梗阻组(109例)、恶性梗阻组(47例)、胰腺炎组(27例)、异物梗阻组(127例)、单纯性胆管炎组(19例)、胆瘘组(15例)、十二指肠乳头憩室组(29例)、肝移植术后组(24例).实施ERCP前1天和实施ERCP 4周后检测受试者的肝功能:ALT、AST、ALP、GGT和TBil.ERCP治疗完成后1个月对疗效进行全面评估.计量资料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各组受试者实施ERCP后,其ALT、AST、ALP、GGT以及TBil均有显著改善,即ERCP可以明显改善受试者肝功能(P值均<0.05).疗效评估发现,ERCP治疗后,各组的症状均有明显缓解,单纯性胆管炎组全部治愈,而肝移植术后组和恶性梗阻组只能达到好转的效果.结论 治疗性ERCP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但对肝移植术后患者和胆胰肿瘤患者,需要在进行ERCP治疗的同时实施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

  • 血清糖链抗原19-9、糖链抗原24-2对良恶性胆道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崔大鹏;张迎春;高树全;韩磊;张一君;赵丽娟;刘振显;杨贺

    目的 探讨并分析血清糖链抗原(CA) 19-9、CA24-2在良恶性胆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0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和普外科住院的胆道疾病患者214例,根据病变性质分为胆道良性病变组(n=162)和恶性病变(胆管癌)组(n=52),另选取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40).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TBil、DBil、IBi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CA19-9、CA24-2水平.计量资料多组样本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良、恶性胆道病变组患者血清TBil、CA19-9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与胆道良性病变组相比,胆道恶性病变患者血清CA19-9和CA24-2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血清CA19-9、CA24-2水平与胆管癌组织学肿瘤位置无关,与组织学不同分化程度有关(x2值分别为6.860、9.010,P值均<0.05).联合检测CA19-9与CA24-2诊断胆管癌的敏感度为88.5%,特异性为82.1%,高于二者单独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良性胆道疾病与胆管癌患者血清CA19-9水平与血清TBil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4、0.346,P值均<0.05).结论 联合检测CA19-9和CA24-2对胆管癌早期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临床肝胆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