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中南医学科学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Medical Scienc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China 중남의학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湖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南华大学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5-1116
  • 国内刊号: 43-150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衡阳医学院学报;衡阳医学院学报(医学版)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文格波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IGF-1在妊娠期糖尿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程丽琴;黄慧;梁珍;何春容

    目的 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GDM患者(研究组)和同期健康孕妇(对照组)各40例.两组孕妇均于胎儿、胎盘分娩后于胎盘中央带取材,行常规HE染色和IGF-1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两组孕妇胎盘组织中IGF-1表达强度和分娩的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研究组IGF-1表达强于对照组.IGF-1主要存在于滋养层上皮细胞胞浆和少数血管内皮细胞中.与对照组孕妇新生儿比较,研究组孕妇新生儿CD+3、CD+4、CD+4/CD+8显著较低,CD+8显著较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孕妇胎盘组织中IGF-1表达强度与CD+3、CD+4、CD+4/CD+8呈正相关,与CD+8呈负相关. 结论 GDM胎盘组织中的IGF-1表达水平较健康孕妇高,GDM胎盘组织中的高IGF-1表达可显著影响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导致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

  • 房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和早期死亡的影响

    作者:杨吉军;谢礼;桂培根;王德明

    目的 评估房颤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和早期死亡的相关性. 方法 将纳入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成房颤组(40例)和非房颤组(46例),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健康卒中评分(NIHSS)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值,平均住院日,早期死亡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和早期死亡之间的关系. 结果 房颤组的NIHSS评分、平均住院日和早期死亡率明显高于非房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高龄、房颤是严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男性、高龄、糖尿病、房颤和高NIHSS分值是早期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房颤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严重中风和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评估和干预房颤高危人群对预防急性缺血性卒中极为重要.

  • 循环miR-4731-3p在肺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吕秀;雷明盛;贾凤玲;李赛;张楚红;胡甜;贺莎;严汉兴;胡云;陈荣如;谭贻兮;文美玲;左建宏

    目的 探讨microRNA-4731-3p(miR-4731-3p)在肺癌血浆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40例肺癌患者和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血浆miR-4731-3p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浆miR-4731-3p表达水平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 肺癌血浆中miR-4731-3p的表达水平(0.11±0.05)显著高于健康人(0.05±0.03)(P<0.001);miR-4731-3p表达水平与癌胚抗原(CEA)正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浆miR-4731-3p在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5(95% CI =0.750~0.921).当miR-4731-3p临界值取0.048时,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0.950,特异度为0.575.Kaplan-Meier分析显示肺癌血浆中miR-4731-3p低表达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5). 结论 血浆miR-4731-3p在肺癌血浆中表达上调,可作为肺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 MTDH在66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廖粤军;刘红光;李汉贤

    目的 探讨异黏蛋白(MTDH)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66例,用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癌组织及对照正常肝组织中MTDH的表达水平,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患者临床参数的关系. 结果 在66例肝癌组织中MTDH阳性表达率为77.3%(51/66),对照组MTDH阳性表达率为34.8%(23/66例),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MTDH的表达水平在肝癌患者不同性别、年龄、AST、AFP及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特征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MTDH的表达随着肝癌患者临床分期进展而呈上升趋势(P<0.05);MTDH的表达与肝癌患者HBV感染相关,HBV阳性肝癌患者的MTDH表达高于HBV阴性肝癌患者(P<0.05). 结论 MTDH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可能成为肝癌患者病情进展预测的潜在生物学标志.

  • 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栓塞的风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华;周天健;罗奇;吕猛;林博文

    目的 分析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静脉血栓栓塞(VTE)的主要危险因素及D二聚体(D-Dimer)对VTE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实施单侧髋关节置换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共954例,其中术后发生肺栓塞(PE)或深静脉血栓(DVT)的患者47例为VTE组,其余907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病例资料和术后48 h的D-Dimer. 结果 VTE组患者吸烟史比例、手术时间、术后48 h的D-Dimer显著高于对照组,在VTE组使用硬膜外麻醉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吸烟史、全身麻醉、手术时间和术后48 h D-Dimer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VTE的风险因素,术后48 h D-Dimer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7,当D-Dimer水平为 2.175 mg/L时,其灵敏度为88.8%,特异度为84.6%. 结论 吸烟、全身麻醉、手术时间和术后的48 h D-Dimer水平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VTE发生的高危因素的风险因素,术后的48 h D-Dimer水平对术后VTE的发生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 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评估

    作者:黄振国;曹友汉;许韩峰;蔡晓建;段有军;李天庆;匡小根;阳源

    目的 评估经闭孔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TVT-O术治疗中-重度SUI的患者,术前术后均采用国际尿控协会ICS推荐的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进行生活质量评分测定及尿流动力学全套检查;术前术后腹压漏尿点测压(ALPP),大尿道关闭压(MUCP)进行对比.根据主观症状疗效评价标准评价术后临床疗效. 结果 手术时间25~35 min,平均31 min,术中出血量均<35 mL.术后拔除导尿管29例即获得满意控尿.2例出现排尿困难,经尿道扩张留置导尿1周后排尿通畅,1例术后仍存在压力性尿失禁.全组均获随访1~5年,均无尿失禁复发和相关并发症出现,其中1例尿失禁术后效果欠佳随访3年,尿失禁程度未加重.主观症状评估疗效显著,尿动力学检查提示ALPP、MUCP较术前均有显著的控尿满意. 结论 TVT-O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满意,是一种治疗女性SUI安全有效的方法.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MYC和BCL-2蛋白共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胡名娟;李国伟;欧阳小明

    目的 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MYC和BCL-2蛋白表达状况,探讨MYC/BCL-2共表达在DLBCL中的临床意义和预后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确诊并采用利妥昔单抗初治的非特指型DLBCL病例的Ann Arbor分期、标准国际预后指数评分(IPI)、免疫组化Hans分型和临床疗效等临床病理参数,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MYC和BCL-2蛋白表达状态,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76例DLBCL组织中,MYC阳性表达55例(72.4%),BCL-2阳性表达41例(53.9%),MYC与BCL-2共表达者33例(43.4%).MYC/BCL-2共表达者Ann Arbor分期中高分期者比例显著增高,且临床治疗未缓解者明显增多(P<0.05).但与Hans分型和原发部位等因素均无相关性.标准IPI评分与DLBCL所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联系. 结论 MYC/BCL-2共表达可能是DLBCL的特殊免疫组化表型,作为标准IPI预后评分的补充,对利妥昔单抗初治DLBCL患者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 HP感染与胃癌发生部位、分类及分期分析

    作者:贺正希;李斌;黄进;裴海平;周建华

    目的 近年来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本研究分析HP感染与胃癌发生部位和分类及分期的关系.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183例确诊为胃癌、并施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胃癌样本,根据Lauren及Lauren分型;病理组织切片,经HE和Giemsa染色,观察HP感染. 结果 183例胃恶性肿瘤中,胃腺癌168例(91.8%),淋巴瘤11例(6%),平滑肌肉瘤2例(1.0%),胃肠间质瘤(GIST)1例(0.5%)和卡波西肉瘤1例(0.5%).胃癌患者中,病变55.4%发生在胃窦,21.4%发生在胃体,14.3%在胃底(P值=0.018);肠型胃癌占65%,弥漫型胃癌占24.8%,混合型10.2%;69.6%有HP感染(肠型64%,弥漫型33%,混合型10%,P值=0.327). 结论 胃窦癌、胃体癌及胃底癌组间HP感染率存在差异,提示HP感染可能与胃癌发生部位有关.

  • 改良侧卧位经上盏路径行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符浩;陈选才;宋汶珂;段斌;唐亚纯

    目的 对比观察改良侧卧位与俯卧位经上盏入路行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在治疗上尿路结石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探讨改良侧卧位经上盏入路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方法 收集本科98例患者超声引导下经上盏路径行Mini-PCNL术的临床资料,分为改良侧卧位组和俯卧位组,其中改良侧卧组52例,俯卧位组4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后血色素下降值和并发症. 结果 术前改良侧卧位组与俯卧位组在性别、年龄、结石类型、术前的合并症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侧卧位组手术时间为(52.89±7.57)min短于俯卧位组(66.54±11.44)min,差异有显著性P<0.01;改良侧卧位组结石总清除率96.15%高于俯卧位组76.09%(P<0.01);术后血红色素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9.73±7.60)g/L和(16.20±10.03)g/L,P<0.01;两组的胸膜损伤率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改良侧卧位经上盏路径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胸膜损伤少、出血量少、患者易耐受等优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先天性脊柱侧弯合并肋骨畸形患儿肺功能损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林;罗义;应灏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弯合并肋骨畸形的患儿肺功能受损程度.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58例先天性脊柱侧弯合并肋骨畸形的患儿肺功能检查结果与脊柱侧弯、肋骨畸形等影像学检查资料的相关性. 结果 58例患儿中,有34发生肋骨畸形,其中合并肋骨融合16例,肋骨缺如14例,肋骨融合与缺如4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肺功能大肺活量实测值/预计值(Vcmax%)与Cobb角呈负相关(P<0.05);除去Cobb角因素,胸腰段组脊柱侧弯患儿肺功能好于胸段组(P<0.05),非合并肋骨畸形先天脊柱侧弯患儿肺功能好于合并连续3根以上肋骨融合的患儿(P<0.05). 结论 先天脊柱侧弯患儿肺功能不同程度降低,侧弯越严重的患儿胸廓畸形的范围越大,特别是合并广泛肋骨畸形时,肺功能损伤更加明显.

  • 结肠癌中DLC-1与Moesin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作者:全胜;陈雄新;华中昌;贺修胜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组织中DLC-1及Moesin表达的相关性与临床病理学意义. 方法 收集结肠癌标本72例及相应癌旁结肠黏膜组织,分别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LC-1及Moesin蛋白质的表达. 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DLC-1蛋白表达水平及其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结肠黏膜组织,而Moesin蛋白表达水平及其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结肠黏膜组织,两者表达呈负相关.低分化结肠癌组织中DLC-1阳性表达率低于高、中分化结肠癌组织,而Moesin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结肠癌组织;Ⅲ、Ⅳ期结肠癌组织中DLC-1阳性表达率低于Ⅰ、Ⅱ期结肠癌组织,而Moesin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结肠癌组织;淋巴结转移及5年内病情复发或者死亡病例结肠癌组织中DLC-1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无淋巴结转移及5年内无复发病例,而Moesin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5年内无复发病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DLC-1低表达,Moesin高表达,两者表达呈负相关.DLC-1低表达及Moesin高表达与结肠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 青藤碱对脓毒血症模型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雄辉;张东山

    目的 探讨青藤碱(SIN)对脓毒血症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SD大鼠75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脓毒血症模型组和SIN小、中、大剂量组,建模,术后24 h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相关脂质转运蛋白(NGAL)、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及血降钙素原(PC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和脓毒血症模型组相比,SIN大、中剂量组NGAL和KIM-1均显著降低;SIN大、中、小剂量组PCT均较脓毒血症组显著降低,而BUN及Scr均显著低于模型组;SIN大剂量组肾脏病理明显改善. 结论 SIN有效降低血清和尿液NGAL和KIM-1,降低血清PCT、BUN和Scr浓度,对脓毒血症所致的急性肾损伤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 野菊花抗肿瘤活性部位筛选研究

    作者:全文婕;史晓欣;熊润德;张开;喻翠云;贺冬秀

    目的 筛选野菊花的抗肿瘤活性部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 方法 利用形态观察、CCK-8、Hoechst染色和划痕实验评价野菊花总提取物(CIE)及其石油醚部位(PEE)、乙酸乙酯部位(EAE)、正丁醇部位提取物(NAE)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抗肿瘤活性. 结果 CIE及PEE、EAE、NAE>150 μg/mL对A549、K562和MCF-7细胞形态影响明显且CIE及PEE、EAE、NAE(150~250 μg/mL)对上述三种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量效相关性,PEE对MCF-7细胞抑制效果显著;EAE对MCF-7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和迁移抑制作用相对较好. 结论 野菊花具有抗肿瘤活性,抗肿瘤活性较强的部位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这为进一步研究开发野菊花提供基础.

  • 游泳训练对新生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

    作者:刘鹏英;张春花;陈歆;贺军民

    目的 观察游泳训练对新生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 方法 雄性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和游泳训练组.训练组大鼠出生后第11天进行无负重游泳训练3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学习记忆能力,BrdU+/NeuN+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分析海马神经发生,Western blot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 结果 对照和游泳训练组大鼠随着训练天数增加,寻找平台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均P<0.05);定位航行实验的第二、三和四天,游泳训练组大鼠寻找平台潜伏期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小(均P<0.05).游泳训练组大鼠穿越目标次数何时间明显增加(均P<0.05).与对照相比,游泳训练组大鼠海马齿状回NeuN+/BrdU+阳性数量显著增加(P<0.05),BDNF表达显著增加(P<0.05). 结论 游泳训练提高了新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游泳训练显著上调大鼠海马BDNF的表达促进海马神经发生有关.

  • Wnt信号通路在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丽;龙鼎新

    Wnt信号通路在调节生物体组织和器官的发育,对细胞的分化、增殖、凋亡、迁移、细胞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Wnt信号通路在早期胚胎神经系统的发育中起着关键角色作用.本文总结了Wnt信号通路在神经系统发育中的神经发生、轴突导向、树突发育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研究Wnt信号通路在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基础.

  • 环二鸟苷酸调控细菌生物膜形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继宏;朱翠明

    生物膜(BF)是细菌附着到接触物表面形成的多细胞群体,生物膜的形成不仅有利于细菌的生存,同时也增强了感染性.环二鸟苷酸(C-di-GMP)是群体感应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胞内信号分子.包含GGDEF结构域的鸟苷酸环化酶(DGCs)可将两分子的GTP合成C-di-GMP,并在含有EAL和HD-GYP结构域的磷酸二酯酶(PDEs)作用下水解.C-di-GMP的水平在这两种酶调节下发生改变,通过影响下游受体调控细菌的毒性、运动性、纤维素合成、黏附性、生物膜形成等多种功能.本文就细菌生物膜形成和C-di-GMP的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噬菌体展示技术及其在病原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邓湘赢;曾焱华

    噬菌体是能特异性地感染细菌的一类病毒,其基因数目少,结构相对简单,容易在分子水平上操控其基因.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外源肽或蛋白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并呈现在噬菌体衣壳表面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传统的研究方法相比,噬菌体展示技术具有通量高、成本低、操作简单、耗时短等优点.本综述主要聚焦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抗原筛选、抗体制备和疫苗研制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 航天飞行中宇宙辐射对宇航员骨骼系统的影响

    作者:余康伦;李国华;姜志胜

    在航天飞行中,宇航员会受到来自太阳质子事件和银河宇宙射线的辐射影响,导致骨质总量降低,骨折风险增高.为了实现远距离、长时间的太空飞行任务,宇航员的骨骼系统健康显得至关重要.随着现代骨形态计量学的运用和陆地实验室中宇宙相关辐射动物模型的建立,辐射引起骨骼系统骨质丢失的机制被逐步阐明,这些机制包括辐射性骨细胞损伤、辐射性炎症和辐射性血管损伤等.本文就宇宙辐射的特点以及辐射对骨骼系统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航天 宇宙辐射 骨骼
  • 神经炎症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疾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

    作者:张紫萱;田绍文;游咏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自闭症和成瘾症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会由于其异常的思维模式、认知、情绪状态和行为导致生活品质下降.目前,上述疾病致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近来临床与动物研究表明神经炎症可能与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中枢神经系统,过度的炎症反应能激活小胶质细胞,从而导致促炎症因子包括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释放.反过来,促炎症因子亦能加剧神经炎症反应、神经元退化以及大脑功能损伤.本文主要就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疾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做一综述.

  • 影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冲;唐朝克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CAD)风险呈负相关.HDL-C的水平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双重影响,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载脂蛋白1(ApoA-I)、脂蛋白脂肪酶(LPL)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的基因缺陷与HDL-C水平异常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HDL-C水平与相关基因的关系,期望为CAD防治提供新途径.

  • FoxO1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杨娟;佘美华

    叉头框蛋白1(FoxO1)是机体内重要的转录因子,调控着多种基因的表达,它也是胰岛素通路中的关键因子.研究表明FoxO1通过参与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肥胖相关而在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FoxO1对T2DM的影响做简要综述.

  •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与线粒体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慧丽;李元建;江俊麟

    线粒体功能障碍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其突出表现为线粒体生物合成减少和线粒体动力学改变,主要由一氧化氮(NO)减少及氧自由基增加所致.新研究发现,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NOS)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是导致NO水平下降和氧自由基水平升高的重要机制,也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中线粒体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本文对ADMA与线粒体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 内质网应激在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何芳;胡长平

    内质网腔内蛋白折叠平衡在维持细胞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刺激可破坏内质网腔内蛋白折叠平衡,引发内质网应激.内质网应激与肺动脉高压(PH)发生发展关系密切.PH的主要病因是肺血管重构引起肺动脉腔隙狭窄,肺血管重构过程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肺动脉内皮细胞、炎症细胞、循环免疫细胞等多种细胞的病理改变.本文主要阐述内质网应激对PH肺血管重构时血管细胞功能的影响,为理解PH肺血管重构机制及寻找新的PH治疗药物提供参考.

  • 轴向融合联合经皮螺钉治疗轻中度腰5椎体滑脱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欧阳智华;阙伊辰;宋西正;王程;晏怡果;王文军

    目的 比较经皮骶前间隙轴向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术的"组合微创"技术和传统开放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轻中度腰5椎体滑脱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无根性症状腰5椎体滑脱症患者39例(Meyerding分级均≤Ⅱ度),其中17例采用"组合微创"技术,22例采用"传统开放"技术,对两组病例围手术期指标、随访影像学指标、疼痛改善情况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 结果 两组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的Meyerding分级、椎间隙高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传统开放组术中出血平均值大于组合微创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经皮骶前间隙轴向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Meyerding分级≤Ⅱ度且无根性症状的腰5/骶1滑脱症相对于传统腰椎后路开放手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等微创优势.这种"组合微创"技术是治疗腰5/骶1滑脱症可行且有效的方式.

  • 常规开放与显微镜下小开窗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张维涛

    目的 探讨常规开放与显微镜下小开窗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 方法 100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中采用传统全椎板切除术45例(传统组),采用显微神经根减压术55例(微创组),比较手术状况,并且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价患者术前、术后1、12、24个月手术疗效. 结果 传统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长于或多于微创组;两组术后1、12、24个月JOA评分均高于术前,并且均在术后12个月JOA评分均高,术后24个月降低,术后12、24个月微创组JOA评分均高于传统组评分;传统组治疗有效率为86.67%,低于微创组的98.18%(P<0.05). 结论 显微神经根减压术治疗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且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 骨填充网袋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洁;曹奇;陈小明;杨铁军;陈亮元;唐国军;颜学亮;杨五洲

    目的 评估骨填充网袋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骨填充网袋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36例 .通过评估术前、术后3天、术后1年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及后凸Cobb角变化,观察骨水泥弥散及渗漏情况. 结果 35例手术顺利完成,骨水泥弥散良好,充盈满意,无渗漏,1例出现网袋松动.随访其术前、术后3天及1年VAS评分分别为:(8.35±1.32)、(2.01±1.12)、(1.98±1.34),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47.3±9.4)%、(75.1±7.0)%、(74.1±7.1)%,Cobb角分别为:17.1°±7.3°、8.1°±5.4°、8.7°±5.5°,上述指标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使用骨填充网袋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能够有效的缓解疼痛、纠正后凸,具有降低骨水泥外渗风险等优点.

  • 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薛静波;王文军;晏怡果;王程;李学林;欧阳智华;周爱霞;胡朝阳

    目的 分析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经皮全脊柱内镜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并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的共1143例.其中,经椎间孔入路832例,经椎板间隙入路311例.观察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c Nab标准评价术后12个月疗效. 结果 术中术后共发生并发症84例,发生率7.34%.术后12个月时随访优470例(41.1%)、良590例(51.6%)、可60例(5.2%)、差23例(2.0%),优良率92.7%. 结论 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应该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并做好并发症的应对措施.

中南医学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