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肝胆胰外科杂志

肝胆胰外科

肝胆胰外科杂志

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 간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温州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954
  • 国内刊号: 33-119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肝胆胰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周蒙滔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

    作者:张建新;王旭青;瞿建国;程国祚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 AAC)临床特点与佳手术时机.方法:通过设立严格的病例对照,比较了52例老年人AAC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 ACC)的并存病、胆囊病理改变及术后结果;并对不同手术时机的老年人AAC胆囊病变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老年人ACC 相比,AAC患者以心血管疾病为主的并存病明显增多(P<0.001);胆囊化脓、坏疽与穿孔率明显增高(P值<0.01,<0.001,<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上升(P<0.001).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发病48小时以上手术的AAC胆囊坏疽与穿孔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均较48小时内手术者明显增高(P值分别<0.001,<0.001,<0.05) .结论:老年人AAC并存病多、胆囊病变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宜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手术治疗.

  • 血清胆汁酸在黄疸鉴别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王志伟;沈洪薰;陈玉泉;李炳源

    目的:研究血清胆汁酸谱在黄疸鉴别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反相聚合酶柱分离测定血清中15种胆汁酸的含量,共48例.结果:健康人血清总胆汁酸(sTBA)为4.28±1.10umol/L,黄疸病人的sTBA明显升高,且sTBA的组成因原发病的不同而各异.结论:测定血清胆汁酸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可作为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的一种生化指标.

    关键词: 血清胆汁酸 黄疸 HPLC
  • 高龄胆道疾病患者的合并病、并发症和手术时机

    作者:戴坤扬;钮宏文;李里;林擎天

    目的:探讨高龄胆道患者的内科合并病,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时机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05例70岁以上的胆道良性疾病患者的不同手术类型,有无内科合并病,以及急诊、亚急诊和择期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来探讨内科合并病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高龄胆道疾病患者的急诊手术术后并发症较择期手术高;有内科合并病和无内科合并病二组病人对择期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对急诊手术的术后并发症有非常显著差异;在术前对内科合并病进行及时处理将减少其术后并发症.结论:无内科合并病的高龄胆道疾病患者应尽早手术,有合并病患者宜对合并病作及时处理后于48小时内手术.

  • 胆石病员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雷正明;李代渝;黎靖;杨文军;贺凯;肖永成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胆石伴梗阻性黄疸时ET-1、NO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比较观测正常人、胆囊结石、胆石并黄疸病员血液NO、ET-1及肝功能指标.结果:胆石并黄疸组:NO、白蛋白、球蛋白、ALT、血清胆红素和另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NO与ET-1、ALT呈负相关(γET=-0.617,P<0.01;γALT=-0.319,P<0.05).胆囊结石组:ET-1和NO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胆石病员NO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NO可能通过松弛胆囊平滑肌,在胆囊功能紊乱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梗阻性黄疸时NO/ET-1的原有平衡关系向NO一侧倾斜将不利于止血,这可能是一些病员凝血因子并不缺乏,仍易发生止血困难的原困.

  • 医源性胆管损伤手术时机和术式选择探讨

    作者:高志清;赵青川;孙凯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对103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3例胆管损伤,其中2例非手术治疗,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损伤手术疗效差,6例死亡外,其余病例选择了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全部治愈.结论:胆管损伤后,要根据损伤的不同病理类型,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术式,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 胆道手术中十二指肠损伤的防范及处理

    作者:王建平;吴萍山;马远嵩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中十二指肠损伤的防范及处理.方法:收集两家医院遇到的8例十二指肠损伤病人作回顾性的临床分析.结果:本组4例系在Baker's探条探查胆道时致十二指肠后壁损伤;2例因分离十二指肠与肝胆广泛粘连而损伤;2例因分离十二指肠与肝肠广泛粘连而损伤指肠前壁,其中1例致十二指肠广泛撕裂合并门静脉主干破裂出血;另2例为邻近炎症病变致十二指肠延迟性穿孔.处理方法分别用损伤修补、十二指肠腔内外引流和胃空肠造瘘术.全组治愈6例,死亡2例.结论:胆道手术中十二指肠损伤防范是主要的,而合理、灵活地选择恰当的处置方法乃治疗成功的关键.

  • 胆囊癌组织CD15和c-erbB-2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谷化平;周翠玲;尚培中

    目的:研究CD15抗原和c-erbB-2癌基因蛋白产物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和转移的关系,并探讨CD15与癌基因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微波-SP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胆囊腺癌、17例胆囊腺瘤和1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CD15和c-erbB-2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胆囊癌中CD15和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1%和48.9%.其表达阳性率在胆率癌中均明显高于胆囊腺瘤(P<0.05),并与胆囊癌的类型、病理分级和转移密切相关(P<0.05).CD15表达与c-erbB-2表达呈明显相关联.结论:CD15和c-erbB-2是胆囊癌高度恶性和预后不良重要生物学指标.胆囊癌CD15表达与c-erbB-2蛋白表达具有相互协同作用可能.

  • 超声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难度的临床研究

    作者:江国英;吴明双;张毅;林杰成

    目的:探讨超声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LC)手术难度分级标准.方法:根据病人胆囊大小、形态、胆囊壁厚薄,胆周有无粘连及胆总管情况,将LC手术难度分为三级.结果:Ⅰ级为适应证组,Ⅱ级为相对适应证组,Ⅲ级为禁忌证组,与手术对照,B超分组符合率96.5%.结论:B超可为手术难度及病例选择提供较为全面的依据,对降低LC手术中转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介入栓塞治疗胆道大出血

    作者:柴新群;邓飞涛;王春友;郑启昌;白植军;冯贤松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和栓塞对胆道大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过去8年间收治胆道大出血6例,均采用腹腔动脉和选择性肝右或左动脉造影,随即行肝动脉分支出血点近端栓塞.结果:6例患者经这种方法治疗,出血立即停止.其中有一例患者由于再出血而行第二次栓塞.所有患者均存活,随访半年-5年无再出血.结论:胆道大出血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栓塞是安全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与手术比较,栓塞治疗具有显著优点.

  • 胆道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价值

    作者:丁淑华;项建斌;王歧宏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上海儿童医院、华山医院、儿科医院1997.1-1999.10住院病人胆囊切除术共458例,分析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观察不同方案应用预防性抗生素的术后伤口感染情况.结果:年龄大于65岁、急诊胆囊切除术均为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急诊胆囊切除术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升高.术中单一剂量组与术后连续3天用药组术后伤口感染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胆道手术应进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单一剂量可以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 高龄胆囊炎、胆石症72例治疗体会

    作者:吴正车;雷蕾

    老年胆囊炎胆石症临床比较常见,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均较高,在治疗和诊断上均有其特殊性.我院从1990年3月~1998年3月共收治60岁以上胆囊炎胆石症72例,现就其治疗提几点体会.

    关键词: 胆石症 胆囊炎 老年
  • 术后T管造影漏诊胆道残石21例分析

    作者:虞德才;葛勇胜

    术后T管造影漏诊胆道残余结石导致再手术治疗的病例临床上时有发生.我院自1988年1月~ 1998年12月共收治此类病人21例,同期行术后T形管造影阴性患者有232例,漏诊率为9.0% .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钝性创伤性肝管损伤的诊治(附一例报告)

    作者:汤金荣;徐云林;金庆丰

    钝性创伤而致肝管损伤罕见,近端肝管口径小且位于肝门高位,并常合并其他腹内器官损伤,对诊断和手术处理提出了挑战.我们曾遇两侧主肝管横断伤合并严重肝破裂1例,由于及时诊断和适当的手术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并复习有关文献,讨论其诊断和治疗.

  • 胆道内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狭窄九例

    作者:李定耀;李明主;李明

    肝门部胆管狭窄的处理是肝胆外科手术难题之一,尤其是恶性肿瘤所致的狭窄,过去常常因无法处理而放弃手术.1995年4月至1998年9月我们用胆道内支架治疗了9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针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附40例报告)

    作者:张超;马玉春;王继英;王旺河;董长宪

    目的:探讨针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穿刺孔的选择,Calot三角解剖,胆囊管及胆囊动脉的结扎和标本取出.方法:采用针型腹腔镜胆囊切除40例,胆囊结石25例,胆囊炎4例,胆囊息肉11例.结果:38例针型腹腔镜下完成,两例中转为普通腹腔镜手术,40例均治愈出院.结论:针型腹镜手术病人的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但有一定的适应证.

  • 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根丛;李宏;鲍生甫

    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IOC)是常规应用还是选择性应用的争议,从开腹胆囊切除(OC)时代一直延续到腹腔镜胆囊切除(LC)时代.在LC开展的早期,胆管损伤的发生率较高,由于IOC被认为不仅可以预防结石残留而且可以防止胆管损伤,常规IOC得到了大力提倡.对于选择性IOC能否有效地防止结石残留及IOC对医源性胆管损伤有无预防价值的认识是决定采取常规IOC或选择性IOC的关键.我院自1995年开展LC以来选择性地施行IOC,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胆道手术后近期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

    作者:张斌

    胆道手术的广泛开展,胆道术后近期再手术的发生也有所增加,给病人造成的后果是无法弥补.处理上也成为胆道外科较为棘手的问题.我院1988年9月至1998年12月收治开腹胆道术后近期再手术13例,分析其原因,以便吸取教训.

  • 胆石性肠梗阻诊治探讨

    作者:胡志前;王毅;邓辉球;吴德敬

    目的:探讨如何正确诊断及处理胆石性肠梗阻. 方法:回顾分析20年收治的25例胆石性肠梗阻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6.3岁,16例伴有其他疾病,术前确诊15例.单纯肠壁切开取石19例,Ⅰ期处理胆道疾病6例. 结果:无死亡,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2例.腹腔残余脓肿1例.结论:重现病史询问,仔细分析有关检查有助术前正确诊断.早期手术解除肠梗阻,酌情Ⅰ期或Ⅱ期处理胆道病变.

  • 78例原发性胆囊癌误诊分析

    作者:陆孝道;于进玲;顾琤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囊癌的误诊原因,探讨预防误诊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年到1998年78例术前未确诊或未疑诊而术后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胆囊癌资料.结果:术前诊为胆囊结石44例、急性胆囊炎8例、萎缩性胆囊炎8例、腹块待查7例、阻塞性黄疸4例、急性化脓胆管炎3例、肝癌2例、胆囊息肉2例.结论:要提高警惕,重视胆囊癌的检测;认识胆石、胆囊萎缩、胆囊腺瘤与胆囊癌的密切关系;要看到B超检查的局限性;要加强高危人群的监测;积极手术,治疗癌前期病变;胆囊切除标本要常规剖开仔细观察,必要时作冰冻切片检查是预防误诊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 胆囊癌 误诊 预防
  • 腹腔镜治疗急性亚急性期胆囊炎的体会

    作者:王汉宁;杜立学;马静;白小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acytomyLC)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急性特别是亚急性期胆囊炎仍被视为LC的禁忌证.1992年12月至1999年3月我们对67例急性、亚急性期胆囊炎病人行腹腔镜探查术及LC,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带血管蒂大网膜填塞治疗肝脓肿11例体会

    作者:王友达;陈树贤;徐盛柏;陈瑞海

    我院自1994-1999年,应用脓腔切开引流加带血管蒂大网膜填塞治疗细菌性肝脓肿11例,效果满意,病程明显缩短,术后无并发症,报告如下.

  • 雌性激素与胆石成因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作者:孙立江;刘刚;程力;石景森;毛文军;何平

    目的:探讨雌性激素在胆囊成石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致石性饮食建立胆结石的豚鼠动物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及酶联亲和抗体组织化学法,对32只实验豚鼠和32例对照组及45例胆囊结石组患者分别进行了血清雌二醇(E2)、孕激素(Pg)浓度及肝脏、胆囊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素受体(PR)的检测.结果:实验组豚鼠胆结石的发病率为84%(13/1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豚鼠成石均匀为以胆固醇类为主的结石 ,其血清E2浓度与肝脏ER、PR阳性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其肝脏ER阳性率与非结石患者无明显差别(P〉0.05),所有结石组胆囊组织ER及PR阳性表达均高于相应各期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孕激素含量增高可能与育龄期女性的胆囊结石发病有关,而血清雌激素(E)含量增高可能与育龄期和绝经后女性的胆囊结石发病有关.揭示E、Pg通过它们相应的受体增加胆囊胆固醇结石的易感性,提高胆囊结石发病率.

  • 供肝灌洗液中透明质酸含量与肝脏冷保存损伤及术后成活率的关系

    作者:焦成文;徐冠南;付志仁;丁国善;李先兴;吴剑英

    目的:观察冷保存后供肝灌洗液中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水平与肝功能及成活率的关系.方法:行23例猪原位肝移植术,供肝植入前,用4℃乳酸林格氏液经门静脉内灌洗肝脏,测量灌洗液中的HA含量.同时,分别于术后2小时、24小时及72小时取血测肝功能(ALT及LDH),取其中高值(即峰值).结果:以HA值为400μg/L作为界限 ,把实验猪分为两组,结果发现血清ALT及LDH峰值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而24小时及2成活率也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供肝灌液洗中HA含量与术后早期肝功能和成活率无关.即测量灌洗液中的HA含量不能预测供肝功能和术后成活情况.

  • 双胆囊管畸形一例

    作者:王震;康三;岩尖

    患者,女,53岁.反复右上腹痛10年入院,多次B超检查示胆囊萎缩、充满型结石、胆管无扩张.于1999年8月6日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5cm×3cm,腔内充满结石,解剖剥离胆囊时, 发现至三角区内有一纤维管道(直径 0.25cm)与结扎标记胆囊管(直径0.20cm)呈锐角入胆囊颈,近胆囊颈横断两管道均有胆汁外溢.结扎入胆总管之管道;另一管道行术中造影,发现左右肝管、胆总管显影、通畅,造影管道开口于右肝管下端显露肝总管,靠近右肝管缝扎造影管道之残端.

  • 胆总管内残留T管致结石一例

    作者:罗宝华;朱全禄;胡春梅

    患者,女,30岁,以"胆道术后右上腹部反复疼痛、畏冷发热、眼黄2年"为主诉入院.入院前4年因"胆囊炎、胆石症"在外院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查体:痛苦表情,皮肤粘膜、巩膜黄染,右上腹肋缘下见一条约为14cm长斜地陈旧性皮肤切口疤痕,腹肌软,有深压痛,无反跳痛,肝区有叩击痛.B超示胆总管结石,左、右肝内胆管结石.急诊行手术,术中见胆囊已切除,胆总管扩张,直径约为1.8cm,壁增厚,切开胆总管,见胆总管内有一根残余T管的臂段,约5cm长,T管残臂内充满结石,外包裹棕色结石.术后经T管引流,补液、抗炎等治疗,痊愈出院.

  • 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刘国礼

    1987年Mouret医生首次在人体用腹腔镜方法切除胆囊成功.同年电视腹腔镜问世.1988年更多的内镜外科医生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并获得成功.1989年起在世界兴起腹腔镜外科的热潮,这一热潮也波及到我国.1991年2月我国云南省曲靖市第二医院首先做腹腔镜胆囊切除获得成功.1991年至今腹腔镜外科在我国获得了很大发展,32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开展腹腔镜外科的医院,大多数省市的中等以上医院已经开展了腹腔镜外科手术,一些县乡医院在腹腔镜外科也做了不少工作.近两年,在县级医院形成腹腔镜外科发展的热潮,我国腹腔镜外科正在走上成熟的道路.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 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王炳生

    胆囊切除术是腹部外科常见的安全性较高的手术.然而,当胆道存在解剖变异, 或病变发展已导致胆囊萎缩、胆囊积水、Mirizzi综合征、胆囊肠道瘘,或伴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梗阻性黄疸、肝脏转位时,稍有不慎,胆囊切除也可造成致病、致残、致命的严重并发症,切不可掉以轻心.思想重视,操作细致,麻醉松弛,手术野暴露良好,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重要保证.学会在困难情况下的处理技巧,就能化险为夷.现根据耳闻目睹的事实和亲身的经历,对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谈谈自己的体会.

  • 胆囊切除术并发症--一个不容忽视的外科问题

    作者:崔健;余云

    自1882年Langenbuch首次施行胆囊切除术以来,开腹胆囊切除一直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虽近年来腹腔镜外科的兴起使一部分病人接爱腹腔镜胆囊切除,但开腹胆囊切除仍是大部分医院经典常施行的手术之一.开腹胆囊切除术虽不复杂,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均很低,但其并发症往往给病人带来灾难性后果,这是一个并非所有外科医生都认识到的问题,往往是并发症出现了,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下面结合作者实践和文献再谈一谈这个简单而又复杂的论题.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并发症
  • 开腹胆囊切除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石景森;杨毅军

    开腹胆囊切除术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成熟安全的手术方法,但仍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并发症,结果造成病人反复手术的痛苦或者终生难以解决的病变存在,近美国纽约州的总结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死亡率还高达1.9%[1].因此,对开腹胆囊切除术我们仍应予足够的重视.

  • 肝脏微循环调节与门静脉高压症

    作者:谈燚;吴志勇

    慢性肝脏疾病终末期的共同变化常常先是肝硬化的出现,继而是门静脉高压的形成.门脉高压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肝内肝内血管阻力增高,另一方面是由于扩血管物质的合成增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肝脏微循环不仅是物质交换的场所,在生理、病理情况下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及内皮素(ET)等血管活性物质也参与了肝脏微循环的调节.虽然它们的确切作用部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主要通过肝窦及肝窦前二个环节起作用这一点已被证实.

  • 缝扎胆囊三角系膜技术在微创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光全;程泰煦

    用微创外科(Minimall Invasice Surgery, MIS)技术切除胆囊近年已被医患双方接受,其中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inichecytectomy, MC),越来越受到青睐.为了降低MC的并发症,作者介绍一种安全处理胆囊Calot三角,避免出血和副损伤的方法--缝扎胆囊三角系膜技术.

  • 小切口胆囊电切术380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治全;陈强

    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8年12月对3800例胆囊结石病人采取小切口胆囊电切术(mini-1ap cho lecystecmy MC),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7213例报告

    作者:蔡珍福;丁健民;皋岚雅;任犹骏;王坚;李连如;凌建新;俞为平;周玉坤;焦成文

    对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的争议焦点是切口小,暴露不清,可能增加副损伤;术中不能对胆系及周围脏器全面探查,会造成胆系及周围脏器疾病的漏诊.现对我院实施7213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的资料作回顾分析,就其适应证、并发症、优点及注意的问题作以下探讨.

  • 正中切口、管-底结合法胆囊切除182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维和;任光学;贾全安;李建文;陈俐妮;陈德岳;高志强

    开腹胆囊切除术(OC)历经100多年的临床实践,是临床公认的治疗胆囊疾病的安全、有效方法.随着现代光学、电子技术的进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其对组织损伤小,对机体干扰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很快被临床广泛推广、应用.然而,当前LC的严重并发症仍明显高于OC[1,2],如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是OC的2~4倍,胃肠损伤和大血管损伤在OC更属少见[3].临床LC仍需严格掌握适应证,不适宜LC者仍需OC处理.因此进一步探讨提高OC水平,减轻手术损伤,使LC与OC相辅相成,提供临床合理选择运用,对控制手术质量,减轻病人痛苦,促进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自1995年6月至1998年5月采用正中切口,管-底结合法胆囊切除18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肝胆胰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