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肝胆胰外科杂志

肝胆胰外科

肝胆胰外科杂志

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 간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温州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954
  • 国内刊号: 33-119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肝胆胰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周蒙滔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重症急性胰腺炎救治体会

    作者:毛天敏;潘华;刘柏

    重症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情凶险,而且发展迅速,有些可迅速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代谢性酸中毒等,患者病死率高达30%~5 0%,少数可发生猝死.我院于1996年5月至2003年4月间,采用"四早"方法,即早期应用抗生素、早期手术、早期腹腔灌洗及早期空肠营养,中西医结合治疗28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此组病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28~78岁.皆于发病72 h内,诊断明确并经短暂保守治疗,病情加重而采用手术治疗.大多数病例有血性腹水,多达3000 ml,大网膜及胰腺有皂化斑.胰腺坏死范围大小不一.其中1例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保守治疗1个月,出院1 w再次发病住院,于胰头、体尾部形成直径约8 cm实质性肿块,二次入院后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胰周引流术.术后继续保守治疗,20 d天后胰腺肿块消失,痊愈出院.

  • 钛镍记忆合金支架辅助姑息切除治疗胆管癌

    作者:王天飞;戴晓宇;叶文

    目的:总结钛镍记忆合金支架辅助姑息性切除术治疗胆管癌的疗效.方法: 对13例胆管癌患者,实施肿瘤姑息性切除术,采用钛镍记忆合金辅助胆肠吻合,并进行跟踪随访. 结果:手术死亡1例.随访12例,现仍存活3例,平均生存期达13.5个月,其中长达26个月.结论: 对姑息治疗的中晚期胆管癌患者,姑息性切除同时应用钛镍记忆合金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 高脂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作者:陈徐艰;杨兵

    目前已明确,高脂血症是胰腺炎的病因之一[1],其发生与血清胆固醇无关,而与血清高甘油三脂密切相关,有学者[2]将甘油三酯>11.30 mmol/L或甘油三酯值为5.65 ~ 11.3 mmol/L,且血清呈乳状的胰腺炎病人称为"高甘油三脂血症性胰腺炎",将甘油三酯为1.7~5.65 mmol/L的称为"伴高甘油三脂血症的胰腺炎".笔者探讨了该类病人的治疗特点,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筛选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间收治胰腺炎病例共50例,入院时空腹血清甘油三酯>1.7 mmol/L且排除胆道疾病的胰腺炎病例.其中治疗组25例,年龄20~69岁,男1 3例,女12例,甘油三酯为4.5~5.65 mmol/L 6例,5.65~11.3 mmol/L 3例,甘油三酯>11 .3 m mol/L 1例;对照组25例,年龄23~64岁,男16例,女9例,甘油三酯为4.5~5.65 mmol/L 5 例,5.65~11.3 mmol/L 4例,甘油三酯>11.3 mmol/L 1例.

  •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和处理体会

    作者:童钟;王建国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和损伤后的处理方法.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我院17例医源性胆管损伤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医源性胆管损伤主要发生于胆囊切除术中,术中及时发现行胆管修复和T管支撑引流能取得良好效果.术后发现,大部分病例选用恰当的方法能治愈,少数可能出现术后胆管再狭窄或因严重并发症而死亡. 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重在预防,术中及时发现并手术比术后发现再手术疗效好.

  • 高位胆管癌的诊治30例临床分析

    作者:毕旭东;付晓光;白光;王海龙;郑晓库

    目的:探讨高位胆管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4年3月至2003年5月间经治的30例高位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中手术26例,其中手术切除12例,根治性手术10例,单纯胆道引流术14例.切除组和单纯引流组手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28.9个月和6.5个月(P<0.05). 结论:高位胆管癌应争取手术切除,单纯引流预后较差.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诊断 治疗
  • 老年胆石病患病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吴崇学;朱坤潮;卢红荪;朱耘;夏爱丽;王伟;朱建东

    目的:调查老年人胆石病患病率,分析其危险因素,以防治胆石病.方法:在绍兴市城乡人群中以健康体检形式对4634例胆石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人胆石病患病率为16.23%,其中胆囊结石患病率为13.76%,胆管结石患病率为2.46%, 胆囊结石组中女性患病率(18.06%)高于男性(9.50%,P<0.01);胆囊结石组的体重指数(BMI)、血清胆固醇(CHOL)、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甘油三脂(TG)和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胆管结石组和非胆结石组,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其他两组. 结论: 绍兴市老年人胆石病患病率较高.超重或肥胖伴有高脂血症和糖代谢异常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密切,而与胆管结石形成关系不大.

  • 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42例分析

    作者:陈伟华;赵挺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1989至2001年间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42例病例,依据肝内胆管结石的部位作相应的肝段切除术加肝内胆管成形和胆肠内引流术. 结果:本组42例均治愈,无死亡,术后随访1年以上36例,按黄志强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4例(占61%),良好9例(占25%),差3例,疗效优良率达91.7%(33/36). 结论: 对于局域性的肝内胆管结石,结石部位的肝部分切除是目前治愈肝内胆管结石的惟一方法, 对于不同部位的肝内胆管结石采用多种术式联合应用才能达到治愈目的.

  • 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

    作者:樊大明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胆囊切除后再切开胆总管是胆道外科的传统方法.近8年来我院对3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人切除胆囊后, 应用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然后经胆囊管术中胆道造影,反复进行,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25例,年龄30~65岁,35例均为胆囊多发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9例术前B超检查示胆总管下段结石合并胆总管扩张,10例示胆总管扩张未发现结石,6例胆总管未发现结石及扩张.30例术前有黄疸史.术中证实,胆总管下段结石21例, 上段结石14例,胆总管1枚结石18例,2枚以上结石17例,结石大小介于0.5~1.5 cm,多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结石;胆囊管内径介于0.5~1.2 cm.

  • 肝硬变病人施行腹部手术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俊杰;孙大墉

    目的:对肝硬变病人施行腹部手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134例肝硬变病人施行腹部手术预后状况,分析肝硬变不利因素及造成各种并发症和死亡的原因. 结果: 本组病例中术后发生并发症48例(35.85%),死亡16例(11.9%),远高于非肝硬变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4.1%,病死率为1.6%).Child分级、急诊手术、术中大出血、活动性感染、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是诱发各种并发症及致病死的主要原因. 结论: 肝硬变病人存在多种手术不利因素,术前应正确评估,Child分级仍是有效的参考指标;术前改善肝脏储备机能,重视控制其他不利因素 ,可适当改善预后.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

    作者:王建球;杨廷燕;史佩东;陆林兴;吴萍山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并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8例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 结果: 5例行胆肠Roux-Y吻合术,1例行胆管端端吻合、T管支撑引流术,1例行总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1例行钛夹取出T管引流术. 结论: 胆管横断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严重并发症,将总胆管误认为胆囊管予以切断是本型损伤的根本原因,切断胆囊管前辨明"三管"关系是预防本型损伤的关键.

  • 胆总管低位切开治疗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

    作者:肖青川;秦红军;罗伟

    目的:研究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的手术方法. 方法:对82例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病人,实施胆总管低位切开取石治疗. 结果:本组无医源性胆管损伤及十二指肠损伤发生,80例术中取尽结石,2例术后残留结石,随访1 ~8年,2例结石复发,无返流性胆管炎发生. 结论:胆总管低位切开治疗胆总管下段嵌顿结石,疗效满意.

  •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手术方式探讨

    作者:林水泉;陈作兵;杨惠民;郑树森;梁廷波

    目的:探讨非寄生虫性肝囊肿(nonparastic h epatic cysts,NHC)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48例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手术治疗经验和体会. 结果: ①34例囊液较清,行囊肿开窗术,并用电刀尽量烧灼破坏囊壁上皮.②6例囊液中有胆汁成分者,行囊壁部分切除+囊肿空肠Roux-Y内引流.其中1例术中造影证实囊肿和胆总管相通,而加行胆总管切开、胆道外引流.③3例囊液浑浊,提示并发感染,行囊壁切除+囊腔带蒂大网膜填塞,并放置腹腔引流管.④术中囊壁病理报告为鳞状上皮的4例,3例行囊肿完全切除,1例行右肝Ⅴ、Ⅵ两段联合切除.⑤1例为多囊肝并发多囊肾患者,有终末期肝、肾病表现,行肝、肾联合移植. 结论: 结合囊壁病理结果和囊液成分,对各种不同类型的NHC选择正确的术式非常重要.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方法.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副肝管的处理

    作者:孙红绪

    目的:总结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中副肝管的处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850例MC手术资料,对副肝管的处理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术中发现副肝管9例,管径为2~4 mm,5例完好保留,4例损伤,其中3例直接结扎,1例对端吻合,但后经造影发现吻合副肝管已闭锁.全部病例均预后良好. 结论: MC术中注意操作方法,副肝管的损伤则可以避免和及时发现,对副肝管损伤直接结扎是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

  • 胆石症再手术69例诊治体会

    作者:任少平;曾显斌;赵宏;曾惠英

    目的:探讨胆道再手术的原因和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再次胆道手术病例,运用胆管切开探查、胆管狭窄成形、肝叶切除、胆肠吻合及术中术后胆道镜取石等方法. 结果: 痊愈出院63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2例,治愈病人再手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术后残石率为15.6%. 结论: 术前多种方法联合检查、术中多种术式的合理使用,特别是胆道镜的使用及肝切除技术的应用可提高胆石症再手术的质量.

  • 术中胆道造影方法改进72例分析

    作者:张勇;陈延山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方法的改进和适应证的选择.方法:改变术中胆道造影体位或应用闭合性胆道造影法. 结果: 分析72例术中行改进法胆道造影患者,术前诊断疑似胆总管疾病,造影后发现阳性者仅9例终行胆总管探查术. 结论: 术中胆道造影方法的改进和适应证的选择不仅避免了胆道阴性探查及其并发症,还可发现胆道隐匿性病变,减少误诊、漏诊.

  • 胰十二指肠联合伤的外科处理

    作者:钱章选;朱火根

    我院外科15年来共收治胰十二指联合伤2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组共22例,男20例,女2例,年龄20~56岁,平均44岁,3 例为开放伤,19例为闭合伤,闭合伤中以汽车方向盘损伤多见,有12例.

  • 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松林;沈海滨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切除的疗效. 方法: 自1992年至2003年间,对2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肝切除术,24例肝转移患者行全植入式 (drug deliverly system,DDS)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在22例行肝切除术的患者中,4例行左肝外叶切除术,3例行左半肝切除术,2例行右半肝切除术,2例行肝段切除术,7例行亚肝段切除术,瘤体局部切除4例.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6.36%、40.91%和31.82% .24例行DDS灌注化疗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3.64%、12.50%和4.17%. 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行各种肝切除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 老年细菌性肝脓肿的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黄孝王;吴伟;魏乃余

    我院自1996年11月至2004 年1月间共收治了经外科诊治的老年细菌性肝脓肿患者39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60~83岁.多发性肝脓肿18例,单发脓肿21例,肝右叶脓肿13例,肝左叶脓肿15例,肝左右叶脓肿11例.既往有糖尿病史8例 ,有胆道手术史5例,有肝外伤非手术治疗史1例.

  • 脾功能亢进术后血小板超高的治疗

    作者:刘荣华;刘鹏飞;刘英

    脾脏肿大功能亢进施行脾脏切除,术后血小板(PLT)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发生血栓者约为5%~10%[1],血栓大部分起源于脾静脉残余部,可延及门静脉,如阻塞肠系膜上静脉可引起严重后果.我院从1995年2月至2003年12月间对肝硬化脾脏肿大功能亢进患者实施脾脏切除4 1例,其中12例术后PLT逐渐高达(500~778)×109/L,经综合性治疗,恢复顺利,无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现总结报告如下.

  • 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林锋;许崇永;林胜樟

    笔者总结我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 例肝门部胆管癌资料,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38例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38~74岁,平均51.2岁.主要症状有右上腹胀痛、进行性无痛性黄疸;实验室碱性磷酸酶及胆红素均增高,2例AFP阳性.本组30例B超检查发现肝门区肿块伴肝内胆管扩张,建议进行CT或MRI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灶性质.

  • 胰腺损伤的诊断与术中处理

    作者:张林新;王桂兰

    胰腺损伤在腹部外伤中较为少见,约占腹部外伤的2%[1,2],且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处理因胰腺受损程度而异.我院1983至2003年间收治胰腺损伤患者11例,现就有关术前诊断与术中处理问题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1~70岁,平均42岁.单纯胰腺损伤4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8例.合并伤中:脾破裂4例,肝破裂2例,横结肠系膜广泛撕裂伤2例,十二指肠挫裂伤3例,腹膜后血肿5例.致伤原因主要为车祸伤、钝性撞击伤及挤压伤.

  •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58例分析

    作者:张逖;王景明;张建都;刘卫东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由于其操作较复杂、创伤大,因此其并发症及死亡率仍较高.我院于19 90年3月至2003年3月间施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5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为34~70岁,平均年龄为55岁 .入院前病程长2个月,短10 d,主要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不适51例,占87.9%(51/58),黄疸者 54例,占93.1%(54/58),腹部包块者3例,占5.2%(3/58),血糖升高者11例,占19.0%( 11/58),发热6例,占10.3%(6/58),上消化道出血3例,占5.2%(3/58),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消瘦表现.

  • 射频消融联合经门静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作者:钱超文;陈利羽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经门静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lion,TACE)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8 例共49个癌灶,行经皮超声引导下的RFA,随后穿刺供瘤门静脉分支,对肿瘤行化疗栓塞术 (碘油+丝裂霉素C),治疗后1个月、3个月以临床表现、AFP、B超、CT指标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8例中成功施行RFA+经门静脉化疗栓塞术26例共46个病灶.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发生肝区疼痛、腹胀、乏力、纳差、消瘦、黄疸等症状的患者例数明显减少,同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平均肝功能Child评分分别为(9.8 ±2.4 )分、(9.3±2.1)分和(8.1±1.9)分,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前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3个月评分则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治疗后1个月、3个月AFP>400 μg/L的患者比例及AFP测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综合B超和CT结果示治疗后1个月86.4%的肿瘤病灶被彻底毁损,复发或未被彻底毁损继续行上述治疗,3个月时肿瘤病灶的完全毁损率达94.9%.所有患者在治疗中和治疗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 RFA联合经门静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作为对TACE疗效不佳的肝癌患者的一种候选治疗手段.

  • 梗阻性黄疸大鼠可溶性Fas与肝肾功能改变的关系

    作者:蒋飞照;屠金夫;黄秀芳;陈必成

    目的:探讨可溶性Fas(sFas)与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将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胆总管结扎节第7天组(B组)和第21天组(C组 ),每组12只.分别检测各组血清胆红素、ALT、白蛋白、肌酐、尿素氮和sFas.光镜观察肝肾组织的病理改变. 结果: B组胆红素、ALT和sFas较A组显著升高(P<0.01 );C组胆红素、ALT、肌酐、尿素氮和sFas较A组显著升高(P<0.01).B组和C组部分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坏死,C组较严重. 结论:sFas与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肾功能损害相关,可能通过细胞凋亡起作用 .

  • CyclinE、P27在原发性胆囊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牛坚;陈澍周;钱海鑫

    目的:研究CyclinE、P27的蛋白产物在原发性胆囊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原发性胆囊癌中CyclinE、P27的表达,并以同期20例慢性胆囊炎作对照. 结果: ①CyclinE基因蛋白产物阳性表达率为47.2%(17/36),显著高于其相应良性对照组的10.0% (2/20).P27蛋白表达率为47.2%(17/36),显著低于相应良性对照组100%(20/20).②C yclinE在低分化、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表达率(84.6%、62.5%)明显高于高中分化、无转移 (26.1%、16.7%).P27在高中分化、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Nevin Ⅰ~Ⅲ期的患者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和75.0%)明显高于低分化、有转移、Nevin Ⅳ~Ⅴ期患者(23.1%、33.3%).③P27与CyclinE两者呈负相关 .④P27阳性患者生存率高于P27阴性患者(P<0.05).CyclinE阳性患者生存率低于CyclinE阴性患者(P<0.05).结论: ①P27在介导胞外信号尤其是负性信号的传导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原发性胆囊癌细胞中CyclinE表达上调,P27表达下调,且在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Nevin Ⅳ~Ⅴ期患者中更为明显.CyclinE过度表达和P27表达下降,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②联合检测CyclinE、P27在原发性胆囊癌中表达有助于反映原发性胆囊癌生物学特性、为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指标,并为干预性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 电穿击化疗治疗异位移植裸小鼠人结直肠肿瘤肝转移

    作者:孙骥远;蔡景理;林森旺;纪玉宝;严凌;黄倩;王丰;田毓华;郑民华;郁宝铭;李宏为

    目的:用电穿击化疗对异位移植裸小鼠人结直肠肿瘤肝转移模型进行治疗,探讨其疗效和机制.方法: 将40只皮下人结肠癌LoVo细胞系肿瘤的裸鼠随机分成10区组,每区组4只,随后将每区组的小鼠分至电穿击化疗组、化疗组、电击组、阴性对照组,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1 w后处死小鼠,观察瘤重及病理改变情况. 结果: 电穿击化疗组小鼠的肿瘤显著减小,其中有一只小鼠的肿瘤完全消失,平均瘤重为18.3 mg ,与其余各组平均瘤重(化疗组36.9 mg、电击组37.9 mg、阴性对照组42.7 mg)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 ,P<0.01.光镜下可见电穿击化疗组的肿瘤组织有大量片状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的扭曲及内皮的脱落和坏死,而化疗组和电击组则仅见少量炎性细胞的浸润和单个细胞的坏死. 结论: 电穿击化疗可以显著增强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为人结直肠肿瘤肝转移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 介入超声在治疗暴发性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作者:陈焕伟;甄作均;崔伟珍;苏树英

    目的:探讨介入超声用于非手术治疗暴发性急性胰腺炎的可行性.方法: 对1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介入超声方法在急性反应期经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和腹腔灌洗,在感染期和残余感染期对胰腺周围积液及积脓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冲洗. 结果: 患者腹胀明显减轻,生命体征迅速改善;坏死感染灶被及时清除,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经152 d住院治疗后痊愈出院. 结论:介入超声治疗的成功应用为非手术治疗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提供了经验 .

  • 大鼠脾损伤愈合的组织学动态观察

    作者:赵国;夏成青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不同形式脾损伤愈合的组织学变化,评估脾破裂保守及保脾治疗的理论依据.方法:三种脾破裂模型分为1 w、2 w、3 w、4 w、5 w动态组织学观察脾脏愈合的过程.结果: 1 w为血肿期;2 w、3 w为脾脏结构再生起始期,红细胞淤积消散,创面充血减少,T 、B淋巴细胞开始聚集;4 w、5 w为再生期,T、B淋巴细胞归位,小动脉周围淋巴鞘(peria rteriolar lymphocytic shealths,PLAS)结构逐渐清晰,淋巴细胞密度增大,出现胶原纤维瘢痕. 结论:脾脏外伤有较好的自愈能力,其再生及胶原纤维瘢痕是其自愈牢固的重要原因.

  • 生长抑素对大鼠坏死性胰腺炎GH-IGF-1-白蛋白轴的影响及其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作者:金纯;洪伟;殷宝兵;马保金;张群华;蔡端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对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肠黏膜屏障损害的治疗作用.方法: 逆行胰胆管注射3.5%牛磺胆酸钠(0.2 ml/100 g)诱导ANP模型.分四组,分别为正常( N)组、假手术(SO)组、坏死(ANP)组和治疗(ANP+S)组.术后24 h抽血测血浆D-乳酸、血清G 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白蛋白浓度,取末端回肠观察并计算绒毛高度和黏膜厚度变化. 结果: ANP组回肠通透性上升,绒毛高度和黏膜厚度减小,血清白蛋白、GH和IGF-1均下降.生长抑素治疗后可减轻ANP鼠肠黏膜厚度及绒毛的改变,降低肠道通透性,血清GH、白蛋白浓度较ANP组为高,IGF-1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外源性生长抑素对ANP鼠肠黏膜屏障有保护作用.

  • 胰腺癌中雌激素受体α与β的表达

    作者:李胜;薛雁;王春英;张波;石学涛;衣龙海

    目的:检测胰腺癌中雌激素受体α、β(ERα、ERβ)蛋白和mRNA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50例胰腺癌和20例乳腺癌患者ERα、ERβ蛋白的表达以及ERα、ER β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胰腺癌ERα蛋白的阳性率为32%,ERβ蛋白的阳性率为38%.胰腺癌ERα mRNA表达水平低于E R(-)的乳腺癌,胰腺癌ERβ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ER(+)和ER(-)的乳腺癌.胰腺癌ERα mRNA/E Rβ mRNA的比值明显低于ER(+)和ER(-)的乳腺癌. 结论:ERβ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 靶控输注异丙酚与吸入异氟醚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

    作者:吴群;韩宇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异丙酚(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全凭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两种不同方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应用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30例择期行LC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CI组(T组)(n=15):设定诱导时靶浓度为4μg/ml,术中维持异丙酚靶浓度为3~3.5 μg/ml.异氟醚组(I组)(n=15):采用3%异氟醚吸入诱导、1%~2.5%维持.术中监测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 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 essure,MAP)等指标. 结果: T组诱导时间显著短于I组(P<0.05),术中T组生命体征维持相对平稳, 术后苏醒T组明显优于I组. 结论: TCI全凭静脉麻醉方法用于LC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苏醒迅速,明显优于异氟醚吸入麻醉方法.

  • 输尿管导管胆道引流在胆总管探查及胆管Ⅰ期缝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丁明金;张俊华;赵国栋;潘红英

    目的:评价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道引流在胆总管探查、胆管Ⅰ期缝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道引流应用于完成开腹胆总管探查、胆管Ⅰ期缝合术18 6例病例. 结果:全组186例均手术成功,术后无胆漏、胆管狭窄等并发症.术后5~7 d拔管183例,术后10 d 拔管3例,无拔管并发症发生.术中结石取净率为99.5%(185/186).术后住院时间为(6 .5±3)d.随访186例,时间1~5年,平均3年,B超检查无胆管狭窄. 结论: 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道引流在开腹胆总管探查、胆道Ⅰ期缝合术中的应用,对预防术后胆漏、胆总管狭窄以及对术后遗留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该方法安全、可靠、有效.

  • 利用重构pc-MDR1质粒快速诱导肝癌细胞耐药

    作者:韩宇;陈孝平;蒋飞照;余正平;朱冠保;张启瑜

    目的: 从裸鼠原位耐药肿瘤组织中进行MDR1 cDNA的全克隆和pc-MDR1重组质粒的构建,并转染Hep G2细胞,快速诱导其耐药,并筛选其抗性克隆. 方法: 设计单酶切位点引物,利用长距离逆转录PCR(Long RT-PCR)技术,由HepG2耐药细胞扩增 MDR1 cDNA,约3.8 kb大小.将其插入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0质粒中构建pc-MDR1诱导质粒,使其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p-gp蛋白.转染HepG2细胞,并用G418筛选出转染的细胞. 结果: 成功地扩增出3.8 kb左右的MDR1 cDNA片段,经酶切鉴定、RT-PCR扩增特异片段和序列测序结果显示质粒构建初步成功,用G418筛选细胞耐药抗性克隆的时间约为14 d. 结论: 从耐药肿瘤组织中进行MDR1 cDNA的全克隆和pc-MDR1诱导质粒的构建成功快速诱导了肝癌细胞发生耐药,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夏慧

    目的: 研究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的形态学特点,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采用HE切片、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对5例HAML进行分析. 结果: 5例HAML镜下见由厚壁的畸形血管、肌样细胞和脂肪组织混合组成,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HMB 45 、S-100和Desmin. 结论:HAML 3种成分分布、比例及病理形态变化多样,HMB45阳性是诊断HAML 的重要指标之一.

  • 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探查一期缝合695例分析

    作者:蔡珍福;王坚;周玉坤;焦成文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探查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纤维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后,选择探查阴性、取石干净、括约肌功能良好及胆总管内无其他病变的病例695例(695/1456,47.7%)行一期缝合胆总管. 结果:仅有2例少量胆漏,经负压引流自愈,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36 h后胃肠功能恢复624例,有 642例术后第2天能下床活动,开始进食,平均术后6 d出院. 结论: 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后,只要掌握好适应证,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可行的.它可避免放置T 管引起的并发症,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且费用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CO2气腹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查勇;陈训如;罗丁

    本研究综述腹腔镜手术中CO2气腹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 单乙基甘氨酰二甲苯胺用于检测肝脏储备功能

    作者:王震侠;张瑞明

    利多卡因代谢试验--单乙基甘氨酰二甲苯胺(monoethylglycinexylidide,MEGX)的检测 ,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用于检测肝脏储备功能的较好方法,因其准确快捷的特点,在国外已被应用于临床肝脏外科及肝移植领域.本文综述国内外文献,介绍利多卡因的代谢过程、试验方法、MEGX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 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徐军明;彭志海

    经历40年的发展,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当前,国内肝移植也在蓬勃发展,但与国际水准相比,国内肝移植的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原发性肝脏疾病的复发和慢性排斥反应是制约肝移植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但术后大出血、血管并发症、胆道并发症、感染、排斥反应等并发症是导致术后近期内受体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强对这些早期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是近期内提高我国肝移植手术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 肝移植 并发症 治疗
  • 胆管损伤发现时间因素与处理的关系

    作者:石景森;任宏

    胆囊切除术一旦发生胆管损伤则改变了原发病的治疗效果,从而造成难以估计的预后,其因素之一是发现胆管损伤的时间,因为胆汁不断地流入腹腔内所带来的病理生理变化是随时间而发展,随时间而严重,直至发生不可逆的感染性休克导致死亡.因某种原因没有即时对之处理造成死亡病例的教训并非罕见.百余年累积的经验和教训已经使医师认识到,胆管损伤发现的时间对处理的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治现况

    作者:高根五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真正病因不明,因此无法治本,只能针对其出现的严重病理生理状态与并发症作维护脏器功能、纠正血流动力学改变、消除或减缓炎症递质损害,促使胰腺"休息",给予营养支持及必要时清创引流等对症处理,致使迄今未能获得满意疗效,病死率仍居高不下.

  • 先天性胆囊及胆囊管缺如1例

    作者:郝朗松;屈振繁;王传斌;孙勤;兰明银

    患者,女,34岁,因腹部胀痛不适3个月于2002年3月入住某院消化内科.以进油腻食物后腹痛明显,伴返酸嗳气.体检无阳性发现.曾在乡级医院查B超示 :未见胆囊影,肝脏未见异常.入院后胃镜、肠镜、心电图、胸透、泌尿系B超均未见异常 ,B超报告:胆囊结石(填满型),慢性胆囊炎,胰腺未见明显异常.由于血压控制不理想,出院后于2002年7月以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入住我院普外科,入院后再次肝胆B超提示胆囊区强回声光带(有胆囊填满型结石可能),胆管无扩张.于2002年8月3日拟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肝脏形态、色泽正常,在正常胆囊区未见胆囊,胆总管未见扩张,反复查找未见胆囊,疑为肝内胆囊,遂行术中B超探查,仍未见囊性物.

肝胆胰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