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肝胆胰外科杂志

肝胆胰外科

肝胆胰外科杂志

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 간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温州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954
  • 国内刊号: 33-119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肝胆胰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周蒙滔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肝癌根治术中门静脉插管皮下置泵栓塞化疗的疗效

    作者:陆卫军;王光伟;周亚龙;唐浩;王倩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根治术中门静脉插管皮下置泵,术后定期泵内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术后每3个月经皮下泵灌注超液化碘油5ml,并行CT扫描检查.结果:3个月内复发11例,复发率达17.5%;半年复发18例,复发率达28.6%;1年复发25例,复发率达39.7%;2年复发33例,复发率达52.4%.33例复发病例中28例为肝内亚临床复发,手术再切除13例,再切除率为39.4%.结论:肝癌根治术中门静脉摘管皮下置泵栓塞化疗能有效预防肝癌早期复发,显著降低复发率,并可早期发现术后肝内亚临床复发,提高复发肿瘤再切除率.

  • MRCP与ERCP对胆道梗阻诊断价值的比较

    作者:吴晓鸣;曾飞雁;王昌新;黄强;王成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局限性.方法:采用快速自旋回波水成像技术,对35例临床拟诊胆道梗阻并均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患者进行MRCP检查,并将MRCP影像资料与ERCP进行对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4例为ERCP检查证实.结果:MRCP成功率为100%,MRCP图像与ERCP极其相似,依据MRCP图像可以作出与ERCP基本一致的诊断.对胆道梗阻的部位诊断正确率达91.4%,定性诊断正确率达80.6%.MRCP图像的空间分辨率略逊于ERCP,有时不能显示胰管及其分支.对ERCP失败或显示不全的病例,MRCP可获得有价值的诊断信息.结论:MR-CP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方面具有简便、安全,无创伤性,无需造影剂等优点,而且具有与ERCP相同的诊断价值,在许多方面可取代ERCP.

  • 胰腺癌组织中p21 WAF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作者:林谋斌;蔡端;陈雨强

    目的:研究p21WAF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了解p21WAF1在胰腺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胰腺癌患者癌组织中p21WAF1的表达,所有数据用卡方检验.结果:30例中有10例p21WAF1蛋白表达阴性,在中、低分化癌、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和Ⅲ、Ⅳ期胰腺癌中p21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p21WAF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下降与肿瘤的进展有关,可作为提示胰腺癌恶性程度的标志.

  • ERCP在医源性胆管损伤中的诊治价值

    作者:孙振兴;许国铭;李兆申;汪一虹;吴仁培;张梅勤

    目的:探讨ERCP对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22例医源性胆管损伤行ERCP检查,分析判断胆管损伤部位、程度及类型,根据需要进行内镜下扩张引流或取石治疗.结果:狭窄部位:位于肝总管近端3例(占13.6%),远端2例(占9.1%),总胆管中上段17例(占77.3%).其中环形狭窄4例(占18.1%),线形狭窄3例(占13.6%),闭塞型狭窄5例(占22.7%),胆管中断10例(占45.5%).内镜下治疗13例次,其中胆管探条扩张后放置7-8.5Fr内置架引流(ERBD)8例(占36.4%))(其中2例先行ENBD 1周后再行ERBD),乳头切开(EST)取石3例(占13.6%).结论:ERCP对医源性胆管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治价值.

  • 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处理

    作者:周平红;姚礼庆;高卫东;王炳生;秦新裕

    目的:探讨内镜在处理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自1997年1月至2000年11月间,对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腹痛和黄疸患者行ERCP,胆囊切除术后行ERCP的平均时间为95天.对明确为胆道并发症者,作以下治疗:①对于胆道残余结石,行EST或EPBD后取石.②对于胆管部分狭窄者,用内镜胆道扩张和内支架治疗.③对于胆总管完全横断者,行ERBD后继以外科手术.④对于胆漏者,行EST和ENBD治疗后辅以经皮腹腔引流.结果:224例胆道并发症者中,胆道残余结石169例(占75.4%),165例结石排出.胆总管部分狭窄37例(占16.5%),随访1年,25例均取得满意效果.胆总管完全横断12例(占5.4%),7例行ERBD,待黄疸减退后全部行外科手术.胆漏6例(占2.7%),5例避免再次外科手术,1例内镜治疗后2天症状无减轻而接受手术治疗.结论:胆囊切除术后临床上怀疑有胆道并发症,应尽早行ERCP检查.内镜对胆道残余结石和小的胆漏的疗效确切,对胆道部分狭窄的患者,首选内镜内支架治疗.

  • 胆囊良恶性病变体视学定量研究

    作者:曹乐平;蒋筱强;宋燕萍

    目的:为了从形态学方面更准确、更客观地鉴别胆囊良恶性病变,对胆囊良恶性细胞进行体视学定量分析.方法:运用方网测试系统在显微镜下测量了22例胆囊良性病变及22例胆囊癌石蜡标本切片细胞的体视学参数:核体积密度(Vvn)、核表面积密度(Svn)、核表面积体积比(Rsvn)、核浆比(Rnp)、核长轴(a)、短轴(b)及轴比(a/b).结果:胆囊恶性病变细胞体视学参数Vvn、Svn、Rnp、a和b明显大于良性病变,它们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Rsvn和a/b由于恶性细胞核偏向球形生长,虽然它的表面积增大及长轴较良性病变长,但其之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腺癌中,病理Ⅰ级与Ⅲ级,无转移与转移的Vvn和Rnp参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良性病变中,腺瘤与胆固醇息肉、单纯性增生的Vvn、Rnp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胆囊恶性细胞核增大、变圆,Vvn、Rnp两个参数是细胞核异型性的重要指标,且为临床形态学诊断提供了依据.

  • 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时间和原因分析

    作者:罗世成;章时彦;胡瑞祥;时德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临床死亡原因和死亡时间.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1991~2000年间收治的102例SAP患者的病死率、死亡时间和死亡原因等情况.结果:SAP患者的病死率为26.5%(27/102),住院7天内死亡比例为66.7%(18/27),7~14天死亡比例达22.2%(6/27).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占33.3%,9/27)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占44.4%,12/27).结论:SAP早期(住院7天内)是死亡高峰期,早期循环障碍和肺功能损害的发展以及胰腺坏死合并感染均加重了多系统功能的损害,终出现MOF,这是SAP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早期阻断炎性介质的作用,改善循环障碍,及早识别和治疗低氧血症以及全身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是提高SAP预后的重要措施.

  • 原发性肝癌手术后种植灶的治疗

    作者:张海斌;卢军华;张永杰;杨广顺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后种植性转移的发生和治疗.方法:分析35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后腹腔和(或)腹壁种植性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肝癌手术后种植性转移发生率为1.03%,再次手术率为94.29%,首次肝癌切除术后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90.52%、66.79%和40.20%,平均生存期为38.2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种植灶切除术后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70.60%、48.06%和29.63%,平均生存期为29.5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结论:肝癌术后种植性转移与包膜侵犯、肿瘤破裂、相对根治性手术、肿瘤侵犯程度以及围手术期输血密切相关.及时行手术切除治疗,可延长生存期,甚至达到治愈的疗效.

  • 肝外胆管癌中bcl-2/Bax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秦军;陈澍周;施公胜;陈玉泉

    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bcl-2(B cell lymphoma-2)和促凋亡基因Bax(Bcl-associated x protein)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41例肝外胆管癌中bcl-2和Bax的表达产物,以13例慢性胆管炎做对照.结果:肝外胆管癌中bcl-2的阳性率为58.54%,高于慢性胆管炎组织的0(P<0.01);而Bax在肝外胆管癌中的阳性率为56.10%,低于慢性胆管炎组织的92.31%(P<0.05).高中分化癌组和无转移组中bcl-2与Bax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癌组和转移组(P<0.05).结论:bcl-2和Bax的表达与肝外胆管癌的分化有关,可作为判断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 TACE联合PEI治疗原发性肝癌血液循环性肝癌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刘扬;张柏和;钱光相;杨广顺;陈汉;吴孟超;傅继梁;黄长辉

    目的:探讨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及B超引导下肿瘤局部无水酒精注射术(PEI),治疗原发性肝癌周围静脉血液循环性肝癌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巢式RT-PCR检测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液循环性肝癌细胞,并经TACE及PEI联合治疗,观察其血液循环性肝癌细胞的变化.结果:血液循环性肝癌细胞表达阳性的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41.67%),经TACE及PEI联合治疗后,其血液循环性肝癌细胞均转为阴性(100%,P<0.01).结论:联合TACE及PEI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有效地杀灭血液中播散的循环性肝癌细胞,可预防肝癌的复发和转移.

  • 胆源性胰腺炎的胆道探查及其定义

    作者:钮宏文;戴坤扬;李里;伍波

    目的:探讨胆源性胰腺炎胆道探查的必要性.方法:总结我院近十年37例胆源性胰腺炎的胆道探查情况,其中28例直接切开胆总管探查,9例用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残端插管造影及扪诊的方法探查.结果:术中探查及术后T管造影示无结石为33例,占89.2%(33/37);有结石为4例,占10.8%(4/37).其中3例术前发现有胆总管(CBD)结石,其余34例诊断为"胆源性胰腺炎",而术前影像学诊断无胆总管结石,做胆总管探查,仅有一例有结石.结论:应当正确定义"胆源性胰腺炎",胰腺炎发生时应严格限制作胆道探查.

  • p16基因及其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研究近况

    作者:邵初晓;郑树森

    p16基因编码负性调控细胞周期的p16蛋白,主要是抑制细胞由G1期向S期转化.在大多数人类肿瘤细胞中,均发现有p16基因及p16蛋白的变化现象.原发性肝细胞癌中p16基因的丢失情况比较普遍,除了缺失和突变以外,p16基因甲基化也是一种常见现象,故上述可能是两个较主要的基因失活机制.p16基因改变是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能使p16基因在相关肿瘤中重新表达或使之去甲基化,则可抑制肿瘤的无限制生长,这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 胆管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陈宗静

    近年来,人类胆管癌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建立合适的胆管癌动物模型,无疑对人类胆管癌研究提供重要线索.本文介绍了三种胆管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 严重肝外伤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

    作者:李留峥;郭应华;罗廷光;何启良;罗开元

    目的:总结严重肝外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经手术治疗的56例严重肝外伤患者,15例伴合并伤(占26.8%),采用深层褥式缝合、大网膜填塞、选择性肝动脉结扎、肝后纱布填塞及清创性肝切除,作为处理严重肝外伤的手术方式,同时治疗合并伤.结果:术后17例发生并发症(占30.3%),9例死亡(占16.1%).因失血性休克术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术后死亡原因:术后出血2例、MOF4例、严重腹腔感染并胆瘘1例、脑疝1例.其中伴合并伤死亡4例(占26.7%).结论:彻底止血、清创、引流,严防MOF发生,是防治严重肝外伤术后并发症的根本措施.

  • 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体会

    作者:杨俊杰;沈强;王全

    目的:回顾总结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经验体会.方法:手术采取四孔操作法.结果:完成LC112例,中转开腹3例.12例肝下小网膜孔置引流管.术后并发左心衰竭、肺水肿1例,后痊愈.脐部切口感染1例.住院时间平均5天(4~8天).结论:只要经过严格规范化培训,聘请专家指导,开展初期从严掌握手术指征,采取正确的胆囊三角解剖技巧,适时中转开腹,合理放置引流,基层医院安全地开展LC是可行的.

  • 门奇断流术中胃底环形缝扎方法的改进

    作者:钟国英;谭忆广;刘娟;伍联华

    目的:探讨门奇断流术中胃底环形缝扎方法的改进及其效果.方法:对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而行急诊手术的47例患者,采用不切开胃壁浆肌层的胃底环形缝扎法治疗.结果:术后均停止出血,无膈下感染发生,无早期肝性脑病发生.术后死亡4例,余43例痊愈出院.随访37例,1年内未再出血.结论:改进胃底环形缝扎方法,简单易行,止血效果好.

  • 氟脲嘧啶治疗急性胰腺炎52例临床分析

    作者:邹勇;余晓明;袁又能

    目的:评价氟脲嘧啶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对52例急性胰腺炎除了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外,应用氟脲嘧啶(5-Fu)500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结果:52例用药4~¨天(平均用药7.6天),血尿淀粉酶在4~10天后降至正常.症状在用药后3~5天缓解.治愈46例(占83%),死亡6例(占11.5%).其中有11例中转手术.结论:氟脲嘧啶治疗急性胰腺炎是通过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效果良好,且胰药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三倍.同时,氟脲嘧啶价格低廉,适合临床推广作常规治疗药物.

  •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死亡31例分析

    作者:王毅;戴坤扬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术后死亡的原因.方法:回顾总结近5年来本院收住手术的1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资料.结果:术后31例(占24.3%)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死亡,死亡原因主要是并发症,包括: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急性肾功能衰竭、腹腔脓肿、脓毒症、出血及肠瘘等.结论:降低重症胰腺炎术后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对并发症的积极预防、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

  • 胆道手术医源性损伤及并发症22例报告

    作者:何友坤

    目的:探讨胆道医源性损伤及并发症原因、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2例胆道医源性损伤及并发症诊治过程.结果:胆道损伤及并发症原因主要有人为因素、技术因素、胆道的解剖异常、局部病理因素等.结论:预防胆道损伤,提高医生对胆道损伤的警惕性,术中解剖清楚是关键.

  • 老年人胆汁性腹膜炎29例分析

    作者:马振球;黄太明

    目的:探讨老年人胆汁性腹膜炎的急诊处理.临床资料:分析我院6年来29例老年胆道疾病并发胆汁性腹膜炎治疗的临床资料.29例均经手术治疗,治愈27例,死亡2例.结论:老年人胆汁性腹膜炎早斯诊断较困难,合并疾病多,宜在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的同时行急诊手术,手术方案应个体化.

  • 早期胆囊癌诊治体会

    作者:周旭宇;王健东;杨波;张晓华

    目的:探讨早期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早期胆囊癌患者(6例侵及粘膜,5例侵及粘膜肌层)行胆囊切除术和扩大胆囊切除术.结果:早期胆囊癌5年生存率为81.8%(9/11),其中肿瘤位于粘膜者6例,位于粘膜肌层者3例.结论:对位于粘膜的早期胆囊癌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就已足够,对位于粘膜肌层者好行扩大胆囊切除术.早期诊断的根本在于重视高危人群,提高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术中病理检查的作用.

    关键词: 胆囊肿瘤 诊断 治疗
  • 特殊类型胆管损伤4例分析

    作者:李东;吴萍山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胆道手术中难以完全避免的并发症.据报道,其发生率一般为0.3%~0.6%.现笔者就4例特殊类型的胆道损伤病例.报告如下.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社芽

    自1998年2月至1999年10月间,我们同期进行MC与LC并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3例结石性胆囊炎病人随机分为MC组与LC组.MC组105例,男41例,女64例,年龄22~78岁,病史长40年.LC组98例,男43例,女55例,年龄23~73岁,病史长41年.

  • 胰腺癌中bcl-2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及癌基因c-myc表达的关系

    作者:李胜;石学涛;张鑫;张毅;衣龙海

    目的:探讨人胰腺癌中bcl-2的变化情况与细胞凋亡及c-myc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分子原位杂交法检测bcl-2及c-myc在胰腺癌病人癌组织(50例)和胰腺癌转移灶组织(15例)中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和临床病理特征有着内在联系.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bcl-2基因和c-myc基因分布一致.bcl-2蛋白的表达影响胰腺癌中细胞凋亡,并与c-myc蛋白在胰腺癌和胰腺癌转移灶组中的表达协同关系.结论:bcl-2和c-myc基因在胰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朱亚青;陈澍周;陈玉泉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胆囊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TGF-β1多克隆抗体对35例原发性胆囊癌、10例胆囊腺瘤及10例慢性胆囊炎标本进行S-P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胆囊癌TGF-β1的阳性率为57.1%,与胆囊腺瘤、胆囊炎(阳性率分别为20%和1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TGF-β1的阳性表达率在Nevin分期和伴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的病人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TGF-β1表达率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性别及年龄无关.结论:TGF-β1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GF-β1水平增高可增加胆囊癌转移的危险.

  • 肝内胆管囊腺瘤1例

    作者:张海燕;王宗敏

    患者,女,50岁,因进食后上腹部胀痛、不适一周,B超示肝囊肿入院.患者16年前曾行肝囊肿手术.入院体检:肝区明显叩击痛并有囊性感,其他无阳性体征.化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69IU/L,r-谷氨酰转肽酶99.4IU/L,总胆红素249μmol/L,间接胆红素20.8μmol/L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内大出血误诊误治1例

    作者:奏大伦

    患者,女,34岁,因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二年人院.B超提示:胆囊多发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术前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LC),术中创面出血约1ml,术后3天无异常表现而出院.术后7天,突发中上腹疼痛约30分钟,未处理,后疼痛消失;术后11天,晚饭后出现较剧烈腹痛、压痛、肌紧张,以中上腹和右下腹为甚.

  • 肝胆胰外科杂志2001年第13卷总目次

    作者:

    关键词: 肝胆胰外科杂志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深部打结技术

    作者:张光全;程泰煦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的深部打结技术.方法:对4500例MC采用伸手指进腹、直角钳打结和自制深部打结器三种不同的深部打结技术进行阐述分析.结果:在困难的胆囊切除术中,伸手指进腹和利用直角钳打结均有一定难度,而自制的深部打结器很容易完成打结.结论:伸手指进腹、直角钳打结、自制深部打结器在MC术中可灵活运用,掌握深部打结器技术后,MC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明显提高.

  •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石景森;孙学军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常并发胆道感染、胆汁性肝硬化和癌变等,其癌变率约为2.5%~15%,手术是治愈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的惟一有效方法.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对于常见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合适的手术方式是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人工套叠瓣膜Roux-Y吻合术或肝管间置空肠人工套叠瓣膜十二指肠吻合术.

  • 胆管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刘永雄

    胆管手术公认的治疗原则是解除梗阻、去除病灶和通畅引流,而在具体病例的应用中则个别对待.胆道手术的并发症较多,它同疾病的种类、本次发病病理改变的程度、就诊的早晚、治疗措施是否有解决主要问题的针对性、手术时机的选择是否恰当、技术方式是否合理有关,也就是要解决好五个基本问题,即诊断与鉴别诊断(是什么、为什么)、是否需要手术治疗(适应证)、什么时候手术(佳时机)和作什么手术(手术方式).

  • 胆管手术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何振平

    胆管手术是常作的胆道手术之一,其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胆管的解剖特点、毗邻关系、血液供应、胆汁的特性、胆管病变情况、手术种类、术者的素质与经验等关系密切.并发症有胆汁漏、胆汁性腹膜炎、胆管出血、胆管狭窄、胆管炎、胆源性肝脓肿、门脉高压症、胆管内结石残留、急性胰腺炎、胆管内探查、内置管及引流后并发症,还有十二指肠漏、腹膜后感染、胆管癌的发生等等.就并发症的发生而言,预防更重要于治疗.

  • 医源性胆管损伤早期处理正误分析

    作者:吴德全

    医源性胆管损伤绝大多数是由胆囊切除术所致.如高志清等报道,其收治的56例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均系发生于胆囊切除手术.文献报道称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在0.15%~0.78%间.随着胆囊切除手术例数的增加,胆管损伤的病例必然随之增加.

肝胆胰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