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肝胆胰外科杂志

肝胆胰外科

肝胆胰外科杂志

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 간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温州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954
  • 国内刊号: 33-119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肝胆胰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周蒙滔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腹腔镜脾切除术中不同脾蒂离断法的选择与应用

    作者:汤建军;孙姚承;法镇中;张伟元;闵震宇;吴杰;奚剑波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二级脾蒂离断法(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by secondary pedicledi-vision,LSSP)和一级脾蒂离断法即直线切割器离断(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by Endo-GIA division,LSED)的选择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2013年3月至2017年12月31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SSP组12例,LSSD组19例.结果 3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LSSP组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排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0%、(101.6±21.4)mL、(134.1±25.9)min、(28.2±2.5)h、(35.5±3.4)h、(2.9±0.7)d、25.00%和(10.2±0.5)d,与LSED组100%、(98.9±24.6)mL、(123.8±27.1)min、(30.3±2.2)h、(36.4±2.7)h、(3.1±0.6)d、26.32%和(10.5±0.4)d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SS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费用分别为16.67%、(35821.6±621.3)元,与LSED组的36.84%、(42715.9±714.6)元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SP较LSED具有手术费用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但操作过程相对复杂,技术要求高,需要手术者有较丰富的经验.因此针对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患者,术前、术中要进行要正确评估,结合脾脏大小、脾门血管情况,手术者经验、擅长或偏好的手术方式,患者需求意愿和医院配置等多因素综合分析,手术过程中灵活选择不同脾蒂离断法,尽可能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术式.

    关键词: 腹腔镜 脾切除 脾蒂
  • 外生型肝癌的外科治疗及远期预后影响因素

    作者:李镇利;严文韬;权冰;卢军华;杨田;吴孟超

    目的 探讨外生型肝癌(PHCC)的临床病理特点、外科治疗方式、手术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五科于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的65例P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按照肿瘤所在位置分为两类:膈面生长型PHCC组(27例)和脏面生长型PHCC组(38例).对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肿瘤病理特征、围手术期结果和远期预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与膈面生长型PHCC组相比,脏面生长型PHCC组具有更大的肿瘤直径(9.8 vs 6.2 cm,P=0.048),更可能合并破裂出血(31.6%vs 11.1%,P=0.046)和伴有微血管侵犯(71.1%vs 44.4%,P=0.03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膈面和脏面生长型PHC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9%和31.6%,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远期预后方面,该65例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OS)和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82.6%、51.5%、41.6%和78.3%、60.3%、35.1%.膈面生长型PHCC组的1、3、5年OS和RFS分别为88.1%、64.0%、47.4%和85.0%、55.0%、45.9%,显著高于脏面生长型PHCC组的78.7%、42.7%、37.4%和73.4%、33.8%、30.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42).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合并肝硬化、Child-Pugh B级、脏面生长型PHCC、合并破裂出血、合并大血管侵犯是影响PH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脏面生长型PHCC、合并破裂出血、合并微血管侵犯、合并大血管侵犯是影响PHCC患者R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HCC是一类特殊类型的HCC,肿瘤体积较大,手术切除是主要根治性手段,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40%以上;膈面生长型PHCC的远期预后优于脏面生长型PHCC,肿瘤生长部位是影响PHCC患者OS和RFS的独立危险因素.

  • 营养支持治疗对肝癌患者术后恢复及远期生存的影响

    作者:刘宇;毛正发;杜波;王志旭;王清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肝癌患者术后恢复、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乐山市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肝癌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n=60)和常规组(n=60).营养支持组围手术期给予营养治疗,常规组施行常规治疗,两组随访时间为5年或至患者生存期终结.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恢复评分,术后恢复速度指标(早期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达目标量的70%时间),并比较两组随访期间生活质量评分和远期生存时间.结果 营养支持组住院时间[(16.64±3.18)d vs(16.93±2.67)d],住院费用[(38757.62±10680.82)元vs(43088.20±11476.01)元]以及术后7 d恢复评分[(108.93±17.58)vs(102.37±16.09)]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均P<0.05).营养支持组较常规组低蛋白血症和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营养支持组患者术后早期进食时间[(16.81±4.98)h vs(19.13±6.89)h]、肛门排气时间[(65.70±19.24)h vs(75.20±20.49)h]、进食达目标量70%时间[(8.67±2.73)d vs(10.22±2.75)d]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均P<0.05).营养支持组在术后3个月、1年、3年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常规组高[(54.20±6.35)vs(56.85±6.15),(56.65±5.60)vs(58.91±6.40),(64.22±8.22)vs(68.02±9.32),P<0.05)],但两组术后5年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65.16±8.58)vs(68.52±8.63),P>0.05].在术后生存期分析中,营养支持组的术后3年生存期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 营养支持治疗对于围手术期恢复速度、减少住院时间、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出院后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的提高也有明显促进作用.

  • 原发性肝细胞癌根治术前GGT值、LSR值与其预后的关系

    作者:陈磊;张理想;周超军;张演;杨文军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患者根治术前γ-谷氨酰转移酶(GGT)、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比值(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ratio,LSR)与其预后的关系,为PHCC术后患者的后续治疗及提高生存质量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179例P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正常GGT组(GGT值<36 U/L,n=75)和高GGT组(GGT值≥36 U/L,n=104),以及低LSR组(LSR值<1.19,n=129)和高LSR组(LSR值≥1.19,n=50),分别比较分析组间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总体生存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179例PHCC患者术后的平均生存时间为56.59个月,高GGT组及低LSR组患者术后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低于正常GGT组及高LSR组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径≥3 cm、TNM分期、高GGT值、低LSR值是影响PHCC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高GGT值是行PHCC根治性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GGT值、LSR值以及TNM分期同行根治性手术的PHCC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即高GGT值、低LSR值及肿瘤分期越晚期的患者预后更差,并且术前高GGT值、TNM分期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

  • 肝癌患者血清外泌体内miR-66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屈振;法镇中;汤建军;陈卫波;江勇;孙冬林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血清来源的外泌体内miR-665与肝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试剂盒方法提取患者血清内的外泌体并用透射电镜观察验证.然后利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肝癌患者和10例体检者血清来源的外泌体内miR-665的表达水平,进行对照研究,探讨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血清提取的外泌体呈囊泡状,直径约30~150 nm.肝癌患者血清来源的外泌体miR-665较正常体检者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中位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8.3倍.外泌体miR-665高表达与患者肿瘤大小(>5 cm)(P=0.0042)、有包膜浸润(P=0.0197)以及临床TNM分期(III~IV期)(P=0.0276)成明显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HBsAg以及AFP水平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外泌体miR-665高表达组患者生存期较低表达组更短(P=0.036).结论 肝癌患者血清中外泌体miR-665水平升高与肝癌进展相关,测定血清外泌体内miR-665的水平可能有助于肝癌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

  • 三种胆道引流手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作者:朱宏毅;沈火剑;李奇为;王银平;刘德军;吴琳石;李可为;季福

    目的 比较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BD)、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85例实施术前胆道引流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PTCD组(n=48)、PTGBD组(n=19)和ENBD组(n=18).比较三组的手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减黄效果.结果 三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和第7天总胆红素水平、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PTGBD组平均手术时间[(14.11±0.6439)min]明显低于PTCD组的(19.07±0.8799)min、ENBD组的(29.67±1.921)min,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916.858,P<0.001),两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01).结论 PTCD、PTGBD和ENBD均能达到术前减黄的效果,PTGBD更为便捷、安全.

  • 急性胰腺炎发作后促炎细胞因子在诱导脂肪分解中的作用

    作者:胡羽进;王宏斌;陈景荷

    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作后出现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脂代谢指标与促炎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急性胰腺炎发作后促炎细胞因子在诱导脂肪分解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宝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根据急性胰腺炎发作后是否存在糖代谢异常将其分成糖代谢异常(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AGM)组(28例)和糖代谢正常(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NGM)组(70例)两组,检测患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和甘油三脂(TG)、甘油(Glycerol)、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等脂代谢指标,在控制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及吸烟等变量后对促炎细胞因子和脂代谢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了解其相互关系.结果 急性胰腺炎发作后AGM组患者的血浆甘油水平随IL-6水平的升高而增加103.4%(P=0.021),而游离脂肪酸随IL-6水平升高而减少7.2%(P=0.005).此外,AGM组患者的血浆甘油三脂水平随TNF-α的增加而减少134.1%(P=0.025),但游离脂肪酸水平随TNF-α水平升高而增加314.2%(P=0.025).但NGM组患者的各脂质代谢指标与IL-6及TNF-α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促炎因子诱导的脂肪分解可能是急性胰腺炎发作后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发病机制,其中促炎细胞因子IL-6和TNF-α作为急性胰腺炎发作后脂肪分解的驱动节点,这种调制或控制脂肪分解可能成为一种新兴的糖尿病治疗方式.

  • 胰腺癌肝转移手术及介入治疗新进展

    作者:金添强;徐锋;戴朝六

    胰腺癌肝转移预后很差,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丧失手术机会.尽管目前治疗方法以化疗为主,手术切除依然是胰腺癌肝转移可切除患者的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新辅助治疗的不断发展,原先不可切除的肿瘤获得了R0切除的机会,手术切除率已经大大增加.介入治疗作为局部破坏性疗法,相比单纯化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更为明显,在治疗中也有重要地位.本文总结了胰腺癌肝转移的手术及介入治疗进展.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微创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周华波;陈安平;何伊嘉;曾乾桃;刘安;索运生;张胜龙;刘进衡;王征夏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性结石为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在我国西南、华南、东南等地区高发.胆总管继发性结石合并胆总管远端梗阻或狭窄,成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的难点.本文就国内外现状和应用前景,结合笔者团队自1992年6月至2018年3月对2371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的应用经验进行综述.

  • 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疗进展

    作者:刘飞;杨玉龙;刘波;马跃峰;祁春春;李成

    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gallbladder neuroendocrine neoplasm,GB-NEN)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和肽能神经元的异质性肿瘤,也称嗜银细胞瘤或类癌.GB-NEN约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0.5%和所有胆囊肿瘤的2.1%,其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且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无法与其他胆囊疾病鉴别,确诊以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为依据.治疗首选外科手术,而放化疗等其他治疗方式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由于该病临床少见,研究较少,目前尚没有标准治疗方案.笔者针对目前GB-NEN的临床特点和诊疗进展作一系统综述,以期提高对GB-NEN的认识.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意外发现副肝管的处理

    作者:时吉庆;侯玲;肖青川;陈炯;秦红军;李俊;胡红强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意外发现副肝管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警四川总队医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LC术中意外发现副肝管病例16例临床资料.其中副肝管<3 mm 5例,副肝管≥3 mm 11例.结果 副肝管<3 mm均采用腹腔镜下钳夹;副肝管≥3 mm均中转开腹处理,其中1例保留少许胆囊壶腹修补副肝管流出道,6例采取断端吻合,4例行副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均无胆道反复感染、肝脓肿形成,肝功能无异常.结论 副肝管的处理关键在于认识副肝管的存在、保持副肝管的警惕,争取小损伤、优的修补方案.

  • 胆囊肠道内瘘17例临床诊治经验

    作者:周德仁;周德华;肖帅;王冰一;施宝民

    目的 总结胆囊结石引起的胆囊肠道内瘘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上海市同济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普通外科收治的17例胆囊肠道内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中,胆囊十二指肠瘘10例,胆囊结肠瘘5例,胆囊胃瘘2例.其中,2例为胆囊十二指肠瘘合并Mirizzi综合征.术前均行B超及上腹部CT检查,7例提示存在胆囊肠道内瘘,其余均在术中发现.腹腔镜治疗13例,其中3例中转开腹者均术前未能诊断.术中,17例均行胆囊切除或部分切除术,13例行瘘口缝合修补,4例行肠腔造瘘;2例伴有胆囊胆管瘘者术后留置T管.17例均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病程较长的胆囊结石患者,应警惕胆囊肠道内瘘的存在.腹部CT检查对胆囊肠道内瘘的早期识别具有重要意义.必要时行ERCP、MRCP等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对于确诊的胆囊肠道内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腹腔镜修补瘘口可以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

  • ERCP联合LC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经验

    作者:胡益挺;方哲平;王爱东

    目的 探讨高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时机、治疗方法及安全性等.方法 回顾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60~80岁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临床资料.共142例,其中男59例,女83例;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分成LC术中同时行ERCP组(A组)和ERCP术后行LC组(B组),其中A组有18例,B组有124例,均顺利完成入院治疗.结果 A、B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术前胆红素、血红蛋白、白细胞)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98±14)min和(78±14)min,P<0.01],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C术中同时行ERCP取石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效果明确,不延长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总费用及手术并发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 术前黄疸的胆囊癌患者的个体化护理策略

    作者:罗淑丽;杨珏;杨新伟;张宝华

    目的 评估术前黄疸的胆囊癌患者实施不同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及预后.方法 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伴有术前黄疸的56例胆囊癌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根据手术方式采取个体化护理方案,分析围术期医护满意情况.结果 56例患者中,36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11例行姑息性性手术切除,9例仅行剖腹探查术.采用个体化护理方案后,患者的出院匿名调查满意度达100%,护患冲突发生率为0.行剖腹探查的9例患者均在术后10个月内死亡.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36例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1.7%、11.1%和5.6%,明显优于姑息性切除组(P<0.001和P<0.001).结论 术前黄疸的胆囊癌患者经术前评估有望获得R0切除时应尽量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采取围术期个体化护理策略获得良好的患护满意度.

  • ERCP常规体位治疗全内脏反位患者胆道梗阻的体会

    作者:贺永刚;李颖;黄小兵;李靖;唐艺宸;高明发

    全内脏反位(total situs versus,TSI)俗称"镜面人",是一种少见先天性畸形,发病率为1:6000~1:80000.TSI系指全部内脏的位置呈180°反位,反位器官功能正常,其发生原因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或者染色体异常有关[1].采用常规左侧俯卧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对全内脏反位患者进行治疗操作未见报道.本报告2例为左侧俯卧位操作过程的体会及技术要点分享.

  • 腹膜后苗勒氏管源性囊肿一例

    作者:王强;冯斌;唐才喜

    腹膜后的巨大囊性肿块诊断困难,比较常见的原因有胰腺假性囊肿、肾囊肿、卵巢囊肿等,罕见的有尿生殖残余源性囊肿,如Muller氏管囊肿、Wolff氏管囊肿.苗勒氏管囊肿大多见于男性,少数见于女性.株洲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脾外科2018 年3 月收治一名女性腹膜后苗勒氏管源性囊肿患者,经手术探查和病理检查确诊,现报道如下.

  • 他莫昔芬致高脂血症引发急性胰腺炎一例

    作者:寇玉彬;陆运松;陈小平

    他莫昔芬(三苯氧胺)应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绝经前的乳腺癌患者,其副作用常见的有恶心、呕吐、皮疹、脱发,少见的有血栓形成,更罕见的严重并发症—他莫昔芬导致高脂血症引发急性胰腺炎,病症凶险,后果严重.本文结合一病例并文献复习,阐明病因及临床诊治注意事项,及时预防治疗此类疾病的发生.

  • 新型纳米微流控芯片在胰腺癌CTC检测中的模拟与优化

    作者:陈敏捷;陈飞;王晓光;刘枭荣;吴斌;钟征翔

    目的 探索新型纳米微流控芯片(Nextctc)分离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的实验条件,探讨该技术用于胰腺癌CTC捕获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肿瘤细胞株模拟CTC,以不同进样速度进样,获得Nextctc佳进样速度并计算捕获效率,并用胰腺癌细胞株模拟CTC加以验证;同时采集晚期胰腺癌外周血送检CellSearch及Nextctc,比较两者在胰腺癌CTC捕获中的效率.结果 在1.0、1.5、2.0 mL/min进样速度下Nextctc的平均富集率分别为57.7%、66.3%、75.2%,继续升高进样速度分离系统出现堵塞,该结果在胰腺癌细胞株模拟CTC实验中得到验证,综合富集效率及通畅性确定2.0 mL/min为佳进样速度;采用Cellsearch法与Nextctc法同时检测20例胰腺癌患者CTC其捕获阳性率分别20%及100%,两组方法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extctc纳米微流控芯片在CTC分离捕获中具有高通量、高富集率等特点,是新型的CTC捕获平台,可用于胰腺癌CTC的检测研究.

  • 异甘草酸镁对肥胖合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金洪忠;余佳;梅方超;李满;夏鹤;王卫星

    目的 建立肥胖合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模型,观察异甘草酸镁对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肥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H-control组,n=6)、假手术组(H-SO组,n=6)、ANP组(H-ANP组,n=6)和异甘草酸镁干预组(H-ANPT组,n=6).H-ANP组和H-ANPT组大鼠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方法建立ANP模型,术后12 h剖杀取材.全自动生化仪测量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IPA)、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胰腺、肝脏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肝脏MPO、IL-1β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Caspase-3和NF-κB水平.结果 (1)与H-SO组比较,H-ANP组胰腺、肝脏组织损伤明显加重(P<0.05);H-ANPT组胰腺、肝脏损伤与H-ANP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2)与H-SO组比较,H-ANP组血清AMY、LIPA、AST及ALT水平较H-SO组明显升高(P<0.05);H-ANPT组上述血清指标与H-ANP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3)与H-ANP组相比,H-ANPT组血清TC和TG水平明显下降(P<0.05).(4)与H-SO组比较,H-ANP组过氧化物酶染色数量、IL-1β明显增加(P<0.05);H-ANPT组上述指标与H-ANP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5)与H-SO组比较,H-ANP组Caspase-3、NF-κB明显增加(P<0.05);H-ANPT组上述指标与H-ANP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对肥胖大鼠ANP时肝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超声刀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崇高;江秋生;朱乃海;江平;潘峰

    目的 观察超声刀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对术后炎症介质及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6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超声刀组(观察组,32例)和电刀组(对照组,33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术中均无中转开腹病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及CRP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超声刀组术后第3、5天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51.9±12.8)min vs(81.5±18.4)min]、术中出血量[(21.5±11.5)mL vs(47.9±28.6)mL]、术后腹腔引流量[(45.5±18.5)mL vs(66.2±19.5)mL]均低于电刀组(P<0.05).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组因胆瘘、腹腔脓肿的再返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电刀相比,超声刀用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炎症反应较小,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患者康复,是此类手术值得推荐的解剖分离工具.

  • 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小肝癌局部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仓;郑颖;胡伟建;厉学民;俞世安

    目的 探讨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小肝癌局部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金华市中心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11月间临床确诊的23例小肝癌患者(肿瘤直径<3 cm),均行腹腔镜肝癌局部切除术,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2016年7月前)13例,未使用腹腔镜超声;B组(2016年7月后)10例,使用腹腔镜超声.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环周切缘距离及短环周切缘距离;统计两组相关手术后并发症包括肝功能(血清胆红素)、胸腹腔积液、切口感染、腹腔出血、围手术期病死率等情况.结果B组的平均环周切缘及少环周切缘距离[(1.15±1.59)cm,(0.60±0.28)cm]均比A组[(0.64±2.71)cm,(0.10±0.03)cm]长,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P=0.026).两组肝功能(血清胆红素)、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相关手术后并发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61,P=0.85,P=0.37,P=0.49).结论 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小肝癌局部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可靠,能充分保证环周切缘,是腹腔镜小肝癌局部切除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 肝囊型包虫病术后残腔胆瘘的原因及治疗初探

    作者:伊斯马依力?艾麦提;买买提吐尔逊?吐尔迪;徐祺林;唐荣华;克力木

    目的 初步探讨肝囊型包虫病术后残腔胆瘘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行肝囊型包虫病手术治疗的3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内囊摘除术325例,外囊剥脱术27例;发生术后残腔胆瘘39例,发病率11.1%.结果 39例术后残腔胆瘘患者中,大量胆瘘12例,中等量胆瘘10例,少量胆瘘17例.17例少量胆瘘患者和3例中等量胆瘘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均自行闭合;其余19例(12例大量胆瘘和7例中等量胆瘘)为顽固性胆瘘,其中7例行T管引流+瘘口缝合+腹腔引流术,8例行经胆囊造瘘术+残腔引流术,2例行肝部分切除术,1例顽固性胆瘘行胆肠吻合术,均治愈;另1例胆瘘出现残腔脓肿,行残腔脓肿清除术后治愈.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包虫直径≥10 cm、术前TBil≥159μmol/L、包虫囊壁钙化、残腔与主胆道相通是肝囊型包虫病术后发生残腔胆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53、4.996、8.568、32.500,P<0.05).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临床评估和规范化个体化手术操作,术中妥善缝合残腔瘘口、必要时胆道减压是预防术后残腔胆瘘安全、有效的方法.

  • 西宁地区胆总管结石并发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潘洪帅;叶成杰;徐正光;马荣花

    目的 发现西宁地区胆总管结石并发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预见性的诊疗水平.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就诊于青海省人民医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457例,其中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198例,设为试验组;单纯胆管结石患者259例,设为对照组.统计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与体重指数,入院3 d内的生化、凝血功能、全血细胞分析、血气分析、腹部核磁或CT等结果,分析合并胆囊结石与胆管炎的情况以及胰腺炎与糖尿病病史对患者的影响.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对影响胆总管结石患者并发胰腺炎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P=0.143)、性别(P=0.065)、体重指数(P=0.071)、C-反应蛋白(P=0.208)、结石直径(P=0.600)、与糖尿病病史(P=0.306)各方面无明显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胆总管直径明显偏大(P=0.004),合并胆囊结石(χ2=15.847,P<0.001)及胆管炎(χ2=63.820,P<0.001)的病例明显更多,具有胰腺炎病史(χ2=15.925,P=0.015)者更多;且γ-谷氨酰基转移酶含量更高(P<0.001)、氧分压更低(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胆总管直径、合并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炎、胰腺炎病史、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氧分压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并发胰腺炎有明显影响,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合并胆管炎、合并胆囊结石、有胰腺炎病史、氧分压、胆总管直径以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结论 西宁地区胆总管结石并发胰腺炎的临床特点为:γ-谷氨酰基转移酶升高、胆总管直径增加、氧分压降低、易发胆囊结石与胆管炎,具有胰腺炎病史.根据上述临床特点有助于对胆总管结石并发胰腺炎进行预见性治疗.

  • 三镜联合经腹置入鼻胆管引流在老年肝外胆管结石中的应用

    作者:王安琪;尹思能;刘进衡

    目的 探讨三镜联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经腹置入鼻胆管引流术在老年肝外胆管结石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42例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分成两组:鼻胆管组24例,行三镜联合经腹置入鼻胆管引流;T管组18例,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对比分析两组住院时间、胆道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总胆红素恢复水平、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胆汁引流量及术后急性胰腺炎、漏胆、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第1天胆汁引流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鼻胆管组胆道引流管留置时间较T管组明显要短[(4.67±1.84)d vs(92.22±5.02)d,P<0.001];术后第2天,T管组胆汁引流量高于鼻胆管组[(357.22±150.36)mL vs(176.25±105.90)mL,P<0.001];鼻胆管组(4例,16.7%)与T管组(5例,27.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电解质紊乱发生率T管组更高[5(27.8%)vs 0,P=0.023].结论 三镜联合经腹置入鼻胆管引流对于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实用性高,缩短带管时间,减少电解质紊乱,促进快速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肝胆胰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