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肝胆胰外科杂志

肝胆胰外科

肝胆胰外科杂志

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 간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温州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954
  • 国内刊号: 33-119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肝胆胰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周蒙滔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吴源泉;艾买江;徐丽萍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开展LC 5年来1124例的临床资料,总结LC常见并发症发生机制及预防方法.结果:本组1124例,1051例手术获得成功,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70例,术后肠梗阻1例,术后胆汁漏1例,术后肝下脓肿1例,均痊愈出院.结论:严格的培训,手术操作认真细致,掌握并发症发生机制及预防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作者:傅晓辉;汤朝晖;宗明;杨广顺;姚晓平;吴孟超

    目的:研究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0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B超,CT,MRI,ERCP检查资料.结果:B超和ERCP检查无特征性表现,CT与MRI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率.结论:通过对肝内胆管细胞癌影像学的深入研究,可望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治体会

    作者:尹春元;潘正东;陈京华;李明辉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胆囊隆起性病变的统称.随着B超及CT的普及,该病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但临床上识别"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仍然十分困难,即使是非肿瘤性息肉,如何治疗,尚无较规范的统一意见[1].我院从2000年2月至2003年12月间共收治胆囊息肉30例.采用内镜微创保胆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胰头癌的外科诊断与治疗

    作者:宋其同;施红旗;蒋飞照;张启瑜

    目的:探讨胰头癌的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981年至2001年间我院收治的205例胰头癌病人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组行根治性切除48例,切除率为23.4%;发生并发症15例(31.3%),死亡4例(8.3%).1981年至1991年间胰头癌手术切除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4.5%和55.6%,而1992年至2001年间胰头癌手术切除率为27.3%,并发症发生率为25.6%;比较两阶段的手术切除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要提高胰头癌的治愈率关键仍在胰头癌的早期诊断及围手术期的恰当处理.

  • Mirizzi综合征Ⅱ型的诊治探讨

    作者:任天顺

    Mirizzi综合征(mirizzi syndrome,MS)是一种因胆囊颈(管)结石嵌顿所引起的急、慢性炎症而导致的肝(胆)总管狭窄、梗阻、胆管炎或胆囊胆管瘘,其临床表现是以胆管炎和梗阻性黄疸为特征的综合征.临床处理不当常引起胆管损伤及术后胆管狭窄.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间我院遇到在术中证实的Mirizzi综合征12例,其中属于MS Ⅱ型8例.现结合文献就MS Ⅱ型的诊断、手术方式探讨如下.

  • 刮吸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作者:李宏欣;顾勇;王健

    目的:探讨刮吸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对317例刮吸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病例进行技术分析,并在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刮吸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急诊手术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论:刮吸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简便、安全、易行、费用低、损伤轻、出血少、恢复快、易推广.

  • 肝外胆管癌38例诊治分析

    作者:乐淳;郑起;林擎天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38例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经手术探查,术前确诊率为84.2%,漏误诊率为18.4%.肿瘤切除23例,切除率为60.5%.其中上段肿瘤及左半肝切除,胆肠Roux-Y吻合术6例;肿瘤及肝方叶切除,胆肠Roux-Y吻合术4例;中段肿瘤切除,胆肠Roux-Y吻合术8例;下段肿瘤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姑息性手术8例,包括上段肝胆管内支架4例,中、下段T管架桥胆肠内引流术4例.有7例仅作剖腹探查.结论:联合应用临床、化验、影像等多种检查可望获得早期诊断.对确诊病例应力争根治性切除术.无法切除者可根据具体情况放置肝胆管内支架或T管架桥胆肠内引流以缓解症状.

  • 老年急性胆囊炎外科治疗125例分析

    作者:朱建敬;牟一平

    目的:总结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25例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75例(60%)患者并存内科疾病,40例(32%)行急诊手术.术式以开腹胆囊切除、探查胆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主,124例痊愈,1例因中毒性休克死亡.结论: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及病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并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 开腹胆囊切除术120例诊治体会

    作者:和金明

    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是常见的腹部外科手术,现将我院1991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120例胆道疾病施行胆囊切除术的情况报告如下.

  • 近期胆道再手术20例诊治分析

    作者:陈晓峰;宋甫春

    目的:探讨近期胆道再手术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5月至2003年5月间本院治疗20例胆道再手术病例,其中出血5例,胆漏5例,十二指肠漏2例,胆总管残石3例,胆总管横断、漏诊肝癌、切口不愈、胆石性肠梗阻、腹腔内异物各1例.结果:均行再手术,全部治愈.结论:近期胆道再手术原因多为医源性因素所致,强调在首次胆道手术前、中、后三个环节进行预防,特别是术中.

    关键词: 胆管 再手术
  • 胆总管结石合并下端梗阻的处理

    作者:李巨华;管正通

    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03年10月间,因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226例,术中发现胆总管下端梗阻3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 原位肝移植术后出凝血机制障碍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蔡宇;蒲青凡;孙碎康;郑树森;金文扬;毛红;胡惠敏;张海峰;任瑞芳;潘继豹;黄海珍;王钱东;陈伟;叶溱

    术后出血和肝动脉栓塞是影响肝移植受体和移植物存活的重要并发症,常需紧急处理以挽救患者生命[1].因此,肝移植术后的止血和抗凝治疗有其特殊性并值得移植医师的重视.我院于2002年8月至2003年3月间施行了4例原位肝移植,现将术后出凝血机制障碍并发症的防治体会总结如下.

  • 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黄节;黄日胜;林志毅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5月至2004年4月手术治疗成人胆总管囊肿14例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确诊率100%.12例Ⅰ和Ⅳ型患者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2例Ⅴ型患者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T管引流术.术后随访10例Ⅰ型患者均能恢复一般的体力劳动,未观察到癌变的病例;4例Ⅳ和Ⅴ型患者术后时有不同程度胆管炎发作,其中1例Ⅴ型患者7年后死于右肝内胆管癌.结论:B超应作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检查,囊肿切除加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应作为首选术式.

  • 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术中应用鼻胃管引流的探讨

    作者:刘永安;张晓涛;徐少华;谢旭东

    目的:探讨鼻胃管作胆总管引流的应用.方法:在胆总管切开胆管一期缝合术中,51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将改良的鼻胃管经Oddi's括约肌作胆总管引流,B组(不放引流组)的鼻胃管仍只放置在胃内作胃肠减压,对比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1例A组患者无一例出现胆漏、胆道出血、胆道感染、胆道梗阻等胆道并发症,30例B组患者中出现胆漏和胆道梗阻各2例.结论:改良鼻胃管胆总管引流能显著地减少胆总管切开胆管一期缝合术的并发症发生,增强手术的安全性.

  • 原位脾脏切除在择期脾脏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江勇;秦锡虎;钱惠玉;黄伯华;张东;朱峰

    目的:总结原位脾脏切除在择期脾脏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4年11月间实施的原位脾脏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原位脾脏切除采用保持脾原位状态下离断胃短血管和脾门血管.结果:无术中及术后死亡,仅1例发生脾窝感染和胸腔积液,无胃瘘、胰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原位脾脏切除在择期脾脏手术特别是门静脉高压合并巨脾时,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 Survivin基因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与P53,PCNA蛋白表达的关系

    作者:屠金夫;黄秀芳;蒋飞照;陈必成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原发性胆囊癌(PGC)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P53,PCNA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9例PGC新鲜癌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对38例PGC石蜡包埋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urvivin,P53和PCNA蛋白的表达,并将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9例PGC新鲜癌组织中3例有Survivin mRNA表达.21例(55.2%)PGC 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而12例胆囊腺瘤中有2例表达,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则无表达.PGC 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胆囊良性病变和正常胆囊组织(P<0.01).Survivin蛋白在PGC中的表达与PCNA指数相关,与P53蛋白表达、PGC病理分级和Neiv分期无显著相关.结论:Survivin基因在PGC中存在高表达,Survivin基因表达上调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PGC细胞的凋亡和增殖,在PG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 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胆道镜检查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陈剑;龙海空;韦军民

    目的:探讨术中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入路胆道镜检查后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具有胆道探查指征的病人,施行胆囊管汇入部切开约2~3 mm,然后经此切开处置入胆道镜进行检查和治疗.探查完成后,不放置T管,直接(一期)缝合胆囊管及汇入部微切口.结果:自1996年12月至2003年10月间,已施行此术式44例.发现肝外胆管结石27例56枚,术中结石取净率为100%(27/27),阴性探查17例.胆道镜检查或协助取石时间为5~20 min,平均10 min,无一例发生胆瘘.术后住院时间为7~10 d,平均8 d.40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24个月,平均为13.6个月.经B超和CT证实,无一例有胆管狭窄表现.结论:术中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入路进行胆道镜检查,与传统的经胆总管前壁切开入路相比具有创伤小,病人术后反应小,安全、方便等优点.此方法免除了病人术后带T管的痛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并且适用于大部分胆道结石的病人,值得推广应用.

  • 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防治

    作者:倪之嘉;丁国善;傅宏;施晓敏;张建军;马钧;陈小松;李先兴;王正昕;郭闻渊;傅志仁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巨细胞(cytomegalovirus,CMV)病毒感染的诊断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19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共有8例病人术后发生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率6.7%,其中2例出现发热,病人经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CMV抗体测定和FQ-PCR法测定CMV-DNA是诊断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更昔洛韦能够有效地防治巨细胞病毒的感染.

  • 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胰头恶性肿瘤

    作者:李滨;陈福真;戈小虎;蒋劲松;蔡铭智;陆树洪

    目的:探讨提高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率和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994年4月至2004年5月间多家医院79例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本组7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其中1例胰头癌累及结肠肝曲合并右半结肠切除.全组联合肠系膜上静脉(SMV)-门静脉(PV)切除,其中合并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肝动脉(HA)一同切除重建4例,合并SMA或HA切除重建分别为7例和4例.2例胰头癌因与下腔静脉(IVC)前壁粘紧不能分开则合并下腔静脉前壁部分切除修复.结果:本组病例围手术期死亡4例(5%).无胆胰瘘及人工血管感染并发症.病理检查结果:胰腺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1例,其余均为腺癌,切除血管内膜和胰腺切缘经病理检查均无肿瘤浸润.本组失访2例.随访时间3~120个月,9例死于术后7个月~4年,其中7例为合并SMA或HA切除重建者.存活超过3年者37例,超过5年者11例.其余病例尚在随访中.结论:在选择适宜的病例中施行联合切除血管的胰头癌根治术可提高肿瘤切除率,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手术安全.

  • 胆总管空肠T管搭桥术对晚期胰头癌的减黄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赵斌;黄卫民;张言;朱上林

    目的:探讨晚期胰头癌的姑息性减黄手术方式.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0月间收治的40例晚期胰头癌病人分别行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和胆总管-空肠T管架桥术后按手术方式分组,对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肝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根据Karnofsky评分标准)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胆总管-空肠T管架桥术组比Roux-Y组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血清总胆红素和肝功能恢复快,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生活质量高.结论:对于高龄、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的患者,胆总管-空肠T管架桥手术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 肝癌组织微血管计数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青;张一心;王志伟;陈玉泉

    目的:研究人肝癌组织微血管计数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CD34 S-P免疫组化法对74例人肝癌组织中微血管进行标记并计数.结果:肝癌分化差、组织学分级高的患者微血管计数高于分化好、组织学分级低的患者;有血管浸润者微血管计数高于无血管浸润患者(P<0.001);肝内多病灶患者微血管计数明显高于单病灶病例(P<0.01);Ⅱ,Ⅲ,Ⅳa 期肝癌患者微血管计数明显高于Ⅰ期肝癌患者(P<0.01或P<0.001).结论:肝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与组织学特征密切相关,并与肝癌分期、肝内血管浸润及肝内病灶数有关,微血管密度高的肝癌预后不良或易发生肝内转移.

  • 生长激素对肝大部切除术后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

    作者:梁道明;石刚;陈嘉勇;张毅;林劼;赵辉;林丰

    目的:探讨鼠肝大部切除术后生长激素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为临床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保护肠黏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组和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组,后两组切除肝左叶和右叶;各组连续用药6 d,分别于术后第1,2,3,5和10天取回肠组织行光镜形态学观察及图像分析检测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并对回肠黏膜上皮细胞行核增殖抗原(proliferate cell nucleus antigen,PCNA)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取心脏血4~6 ml,检测内毒素.结果:肝大部分切除术后第1,2天,内毒素明显升高,而rhGH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术后第3,5天,回肠黏膜明显萎缩,绒毛变薄;黏膜上皮细胞PCNA明显下降(P<0.01).应用rhGH 3 d后,回肠绒毛高度、黏膜厚度和PCNA度均增加(P<0.01);术后第5天,达到对照组水平.结论:肝大部分切除术后肠黏膜屏障受损,应用rhGH可保护肠黏膜屏障,减少血浆内毒素水平.

  • 高脂血症对大鼠急性胰腺炎发生的影响

    作者:尤和谊;蔡端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对大鼠急性胰腺炎发生的影响,即高脂血症是否是急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方法:在中剂量Cerulein造成一定比例的急性胰腺炎发病率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高脂血症对急性胰腺炎发病率的影响来确定高脂血症是否是急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①Bal组,均衡饲料饲养2 w;②NS组,均衡饲料饲养2 w,手术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kg,每小时1次,共4次;③M组,均衡饲料饲养2 w,手术日腹腔注射Cerulein 10 μg/kg(0.5 ml/kg),每小时1次,共4次;④H组,高脂饲料饲养2 w;⑤H+NS组,高脂饲料饲养2 w,手术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kg,每小时1次,共4次;⑥H+M组,高脂饲料饲养2 w,手术日腹腔注射Cerulein 10 μg/kg(0.5 ml/kg),每小时1次,共4次.剖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清淀粉酶、血甘油三脂,并取胰腺组织做胰腺病理切片观察.结果:高脂血症增加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H+M组与M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较正常稍高的高脂血症并不能单独诱发急性胰腺炎,但是增加Cerulein诱发的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证明高脂血症是急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

  • 胆固醇结石中的细菌及其在成石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杨玉龙;刘小北;谭文翔;李雪驼

    目的:通过电镜观察胆固醇结石内的细菌形态学变化,探索细菌在成石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共计46例,男24例,女22例;平均年龄54.6岁(35~72岁);均确诊为胆石症.其中胆囊结石2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2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14例.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胆固醇结石进行观察.结果:胆固醇结石表层结构内均能够发现细菌,胆固醇结晶中少有细菌,结石核心可发现细菌.结论:对胆固醇结石进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胆固醇结石中有细菌存在,细菌存在于结石的核心和外周,说明细菌在胆固醇结石的成因和发病机制中可能充当始动因子作用.

  • 高龄病人胆道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王洪;郑起;艾开兴;杨喆;林擎天

    目的:探讨高龄病人胆道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至2002年间82例各类高龄胆道病人(年龄74~96岁)的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方法.其中,伴有各类心脏疾病35例,糖尿病5例,高血压21例,肺通气功能障碍物13例,电解质紊乱3例,肾功能不全4例,肝功能损害31例.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包括择期或急诊手术).其中,1例胆囊癌行根治术,1例胆总管囊肿行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1例胆总管下端狭窄行EST术,其余各例分别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有5例同时加做空肠造瘘术并行早期EN治疗.81例治愈出院,1例死于心肺功能衰竭.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高龄胆道病人手术成功的关键.

  • 皮下植泵灌注药物预防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

    作者:刘远廷;赵刚;李景武;王宇

    目的:对比分析皮下植泵灌注化疗药物降低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率,提高生存率的效果.方法:95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同时皮下植泵,泵导管植入肝动脉、门静脉,术后定期通过药泵灌注化疗药物至肝脏(A组);行单纯肝癌切除术72例(B组);肝癌切除术加静脉化疗65例(C组).随访3年,比较3组的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原发性肝癌术后皮下植泵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年的肝内复发率显著降低(P<0.01),生存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皮下植泵定期灌注化疗是防止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内复发,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 门冬氨酸-鸟氨酸在减轻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损害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宇;尤和谊;蒋飞照;张启瑜;陈孝平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在减轻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行肝切除术的病人按照切除范围分为右半肝切除组,左半肝切除组和左外叶切除组,随后每组再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肝治疗;实验组,术后除常规护肝治疗外,从术前第1天开始至术后第10天,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检测两组术前和术后胆红素(T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氨(BA)水平.同时分析术中第一肝门阻断15 min以上和15 min以下患者的肝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第一肝门阻断15 min以上患者和右半肝切除病例中,实验组术后AST,ALT以及T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术后1 w内肝功能恢复正常.在术中第一肝门阻断15 min以下组和左半肝切除和左外叶切除病例中,术后AST,ALT以及TB低于对照组,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血氨均低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可减轻肝切除术后尤其是大范围肝切除术后肝功能的损害,对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 胆管癌栓内镜治疗后阻塞性黄疸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毕永林;朱彤;潘晓峰;胡冰

    目的:探讨HCC合并胆管癌栓内镜治疗后阻塞性黄疸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3年6月间收治的23例采用内镜介入治疗的HCC合并胆管癌栓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对其中18例患者在内镜治疗后加重或再度出现阻塞性黄疸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黄疸的发生率为78.3%(18/23),原因为胆道出血16.7%(3/18)、胆管癌栓未得到有效清除44.4%(8/18)、肝门部胆管恶性狭窄27.8%(5/18)、胆管癌栓合并肝门部胆管恶性狭窄11.1%(2/18),内置管堵塞移位50%(9/18).结论:胆管癌栓内镜治疗后阻塞性黄疸原因以内置管堵塞移位、胆管癌栓未得到有效清除和(或)合并肝门部胆管恶性狭窄为常见,内镜治疗后早期阻塞性黄疸加重为胆道出血所至,及时对应处理可有效解除症状.

  • 肝外胆管损伤即时修复新技术的应用

    作者:朱黎庆;王钦尧;张敏;曹伟家;曹亦军;黄毅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损伤即行修复术中新技术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肝外胆管损伤13例资料,其中10例损伤发生于肝外近侧各段胆管.该10例中除1例左、右肝管汇合部"点状"损伤仅行局部吸引引流外,另9例的处理中均采用由细线稀疏缝合、短期胆管内支撑,以及局部持续吸引引流组成的"技术链";13例中另3例均为胆道探条致胆总管远端穿通伤(PIDC),该3例均行Oddi's括约肌成形术(OSP),并经壶腹部直视下缝合戳孔(SHDC).结果:肝外近侧胆管损伤的10例,术后均无胆瘘及胆道狭窄等近、远期并发症发生.在并发PIDC的3例中,2例术后无并发症治愈,另1例术时行胆道造影(IOCG)后并发急性胰腺炎及ARDS,该例经相应治疗后也获治愈.该3例中1例术后3年因屡发逆行性急性胆管炎而再行胆-肠Roux-Y吻合术.结论:采用"技术链"处理肝外近侧胆管损伤可获理想治疗效果;对并发PIDC患者不宜采用IOCG进行诊断,如伴Oddi's括约肌狭窄或壶腹部结石嵌顿选行OSP及SHDC手术是适宜的.

  • 内镜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病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日武;张为民;顾继礼

    目的:探讨内镜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病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病人行ERCP检查明确病因后,对胆管结石者行EST和EPBD后取石;对乳头炎性狭窄者行EST或EPBD治疗;对乳头旁憩室压迫乳头开口和SOD者行EPBD治疗;对乳头肿瘤和肝门胆管癌行EMBE;对化脓性胆管炎,继发性胆总管多发结石、结石难以一次取净及术后胆瘘、胆管中段狭窄者行ENBD.结果:83例(96.5%)ERCP成功.未发现异常7例.胆管结石45例,其中41例经1~3次内镜取石后取净.乳头炎性狭窄4例,经EST或EPBD治疗1次成功.乳头旁憩室压迫乳头开口7例,SOD 2例,行EPBD治疗1次成功.胆管中段狭窄4例,2例行ENBD成功.乳头肿瘤4例,肝门胆管狭窄5例,行内支架治疗后黄疸减退.胃十二指肠溃疡3例.胆囊管结石残留2例.总的并发症发生率6.97%.结论:ERCP能及早发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确切病因并给予相应内镜治疗.

  • 胆囊结石患者肝细胞胆汁酸分泌的变化

    作者:苗彬;崔乃强;李忠廉

    目的:研究胆汁酸代谢异常与胆囊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技术和体外原代培养肝细胞的方法,观察肝脏分泌机制与胆囊结石患者胆汁酸的成份变化及亲水-疏水平衡之间的关系.结果:胆囊结石患者的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和甘氨胆酸(GCA)的比例均较非结石组明显降低(P<0.05),而甘氨脱氧胆酸(GDCA)的比例明显上升(P<0.01).胆囊结石患者的胆汁及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胆汁酸HI值均较非结石患者显著上升.结论:胆囊结石患者肝细胞胆汁酸分泌处于病理状态,胆汁中结合CDCA和结合CA比例下降,而结合DCA比例上升很可能为肝脏分泌胆汁机制受损所致,而胆汁中亲水-疏水平衡被打破是肝脏分泌机制紊乱的一个重要表现.

  • 獭尾肝的影像诊断

    作者:王俭;张薇;韩希年;刘光华;王晨光;贾宁阳;肖湘生

    目的:探讨獭尾肝的影像标准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4例獭尾肝的CT和MR表现.结果:男25例,女19例.左肝向左伸延部分超越腋中线,其中29例达到腋后线,与左外叶连接处位于左腋前线附近,可相对狭窄.结论:肝左外缘向左后方延长、弯曲,尖端超过腋中线;延长部分肝组织与正常左外叶血管相连,平扫及增强扫描,与其余肝组织密度/信号相仿;左叶间裂位于椎体右缘右侧等提示为獭尾肝.

  • 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纳新;施红旗;张启瑜

    急性胰腺炎常伴有胰外脏器损伤,其中以伴发肺损伤为常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从胰酶、炎性细胞、细胞因子、NO及腹水等方面对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 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手术方式的进展

    作者:孟兴凯;岳根全;欧阳晓辉

    回顾异位辅助性肝移植的历史进展,分析不同手术方式的优缺点,认识到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是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慢性终末期肝病及先天性代谢性酶缺乏病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尚无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能够解决使移植肝有充分的血流供应,从而避免移植肝萎缩这一难题,突破这一难题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肝移植 手术方式
  • 肝缺血再灌注中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机制

    作者:陈继业;马正伟;董家鸿

    肝脏微循环障碍被认为是肝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后组织损伤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研究认为在肝组织复流早期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比例失衡,白细胞与内皮细胞及kupffer细胞之间频繁作用,以及被激活的中性粒细胞、kupffer细胞合成分泌大量的黏附分子、细胞因子及氧自由基终导致肝脏微循环障碍.本文就目前研究相关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敞开囊腔紧贴囊壁切除囊肿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作者:李勇;陈君贤;诸建明;乔键;鲍建华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为常见的一种先天性胆道扩张症[1].切除囊肿胆道重建术已被公认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2],但任何保留囊壁的手术都被认为是姑息性的[3].随着病例的增多、经验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手术各环节日益完善,有关手术并发症逐渐减少.囊肿切除方法已从完整剥离囊肿法向囊腔敞开横断剥离切除囊肿法转变.我院自2003年2月至10月间收治先天性胆总管囊肿7例,均采用敞开囊腔、紧贴囊壁切除囊肿法治疗,在简化操作、降低难度、增加安全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优点,现报告如下.

  • 肝包虫病28例治疗体会

    作者:庄建华;阿不都哈力克;地力夏提

    肝包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疾病,主要流行于畜区,我国西北、西南地区发病率较高.从1999年6月至2003年8月,新疆墨玉县医院共收治肝包虫病28例,现报告如下.

  • 有关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问题

    作者:林擎天

    胆囊切除术后约有10%~30%的病人在术后早期或几个月后,甚至几年后又出现上腹或右上腹疼痛、餐后腹胀、消化不良、胆道感染和胆道梗阻等症状.既往如1937年的Pribram和1966年的Schofield与Maclleod,以及国内医务界[1,2]均将其称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但是许多胆囊切除术后的一些症状,其实包含着许多独立的疾病,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诊断技术的进步,多可找到具体的病因而明确诊断和得到合理的治疗.所以这种笼统而模糊的诊断名称缺乏科学性,也不可能得到正确的处理.国内外学者有主张放弃使用这一名称,但是可能因为只有使用综合征,才能包含尚未找出具体病因的各种疾病而沿用至今.不过现在大家倘若碰到这类病人,不要轻易而随便地下此诊断,应仔细询问病史,充分使用现代的影像学检查,尽可能地明确病因,给予正确治疗.

  • 扩大胰头癌根治术几个问题的探讨

    作者:周颖奇;郝骏

    目前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有增多的趋势,已成为比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的发生部位一般以胰头部多见,病理类型以导管腺癌为主.由于胰腺在腹腔内位置较深和胰腺肿瘤的低血供等特点,胰腺癌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据统计胰腺癌就诊的病人Ⅰ期占2%~3%;Ⅱ期占60%~75%;Ⅲ期和Ⅳ期占25%~40%.绝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已经处于Ⅱ期和Ⅲ期(中晚期),所以胰头癌手术切除率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而且其远期疗效甚差.经典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一直是治疗胰头部肿瘤的主要方法,但是该术式尚未完全满足胰头肿瘤治疗的需要,生存率及手术效果远不能令人满意.多年以来,世界各地胰腺外科专家学者均在不断探索和改进新的手术方法.

  • 肝脏恶性黑色素瘤1例

    作者:张成;安东均;杨兴武;王超峰;王旗

    患者,女,32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4月余入院,伴乏力、纳差、消瘦及恶心、呕吐.外院查腹部B超示:肝癌.查体:体温38.0 ℃,肝脏右肋缘下15.5 cm,剑突下10.0 cm,质偏硬,压痛,表面光滑,肝区叩痛.血AFP及CEA阴性,HbsAg(-),白细胞12.0×109/L,中性粒细胞0.85.腹部CT示:肝硬化并肝癌.初步诊断:①肝硬化;②肝癌.予以手术治疗.术中见腹腔有淡红色液体约200 ml,肝脏弥漫性增大,呈暗黑色,表面遍布大小不等不规则结节,边缘变钝,大网膜布满暗黑色斑点;切除部分肝组织及大网膜.病理诊断:肝脏大网膜转移性黑色素瘤.术后检查阴道、直肠未见黑色素瘤.给予顺铂、氟尿嘧啶、干扰素、胸腺肽等综合治疗,约5个月后出现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

  • 肝左外叶缺失并肝内胆管结石1例

    作者:叶绍均

    患者,女,37岁.反复右上腹痛15年,复发伴畏寒1 d.10多年来曾3次右上腹剧痛伴巩膜黄染而住院治疗,均诊断为胆囊炎,经非手术治疗好转出院.曾在外院作口服胆囊造影,摄片报告胆囊显影不良.入院时急性痛苦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体征无异常,腹平软,右上腹可触及一痛性包块.余无阳性体征.化验:WBC 8.1×109/L,中性76%.肝功及尿双胆试验(-),超声探及胆囊萎缩,壁增厚发毛.

肝胆胰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