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肝胆胰外科杂志

肝胆胰外科

肝胆胰外科杂志

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 간담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温州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954
  • 国内刊号: 33-1196/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肝胆胰外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周蒙滔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射频止血切割器在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冯斌;唐才喜;赵志坚;杨凯庆;陈迅;徐涛;万健;王强

    目的 探讨射频止血切割器在肝脏良、恶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科采用射频止血切割器行肝良、恶性肿瘤切除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11)岁;原发性肝癌14例,继发性肝癌4例,肝血管瘤2例.观察肝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出院后患者接受随访,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20例肝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中位时间126 min (64~188 min)、术中出血量(210±85)mL,输血率0,术后住院时间(12±3)d.发生腹腔局限性积液1例,右侧中量胸腔积液3例,经积极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采用射频止血切割器行肝脏良、恶性肿瘤的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选择性应用.

  • 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对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R0切除术预后的影响

    作者:杨以通;吴力群

    目的 研究分析术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对合并肝硬化的肝细胞癌(LC-HCC)患者R0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获RO切除术的724例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术前血清ALT水平,将患者分为增高组(ALT>50 U/L)和对照组(ALT≤50 U/L),并对比分析两组肝癌术后的结局.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增高组男性比例、年龄《60岁比例、血小板< 100×109/L比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比例、侵及肝被膜比例、随访期间复发率和病死率较多.单因素分析显示,增高组的1、2、5、10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明显比对照组要低(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小板<100×109/L、肿瘤多发、肿瘤直径>5 cm、血管癌栓及术前血清ALT>50 U/L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切缘<0.5 cm、肿瘤多发、肿瘤直径>5 cm、血管癌栓及术前血清ALT>50 U/L是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血清ALT水平增高是预示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R0切除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临床价值应被充分重视.

  • Glisson蒂横断联合前入路绕肝提拉法在肝右叶巨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谢飞;赖良;牟廷刚;彭利

    目的 探讨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联合前入路绕肝提拉法在肝右叶巨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46例肝右叶巨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成A、B两组,A组运用Glisson蒂横断联合前入路绕肝提拉法行右半肝切除术21例,B组运用常规法行右半肝切除25例,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术前一般情况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通过比较发现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中肿瘤破裂、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优于常规右半肝切除组(P< 0.05).结论 Glisson蒂横断联合前入路绕肝提拉法行右半肝切除术与常规法右半肝切除相比不但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肿瘤破裂、术后胆漏的发生率,增加手术安全性;而且显著降低了手术相关费用和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 医源性胆管损伤18例个体化处理经验及教训

    作者:范志勇;李晖;孙中杰;胡海田;吴武军;刘晓刚;刘青光

    目的 总结医源性胆管损伤个体化治疗的临床疗效、经验及教训.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8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损伤类型、手术时机及方式、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参照Bismuthi-Strasberg分型标准.A型2例、C型1例均行局部缝扎或修补.D型4例,分别行胆管修补、或T管引流、ERCP+ENBD术.E1型3例,2例行胆管端端吻合术,其中1例术后出现胆漏、腹水,PTC提示吻合口断裂,经腹腔引流3个月后行肝肠吻合术;另1例行胆肠吻合术.其余E2型5例,E3型2例,E4型1例均行胆肠吻合术.结论 明确病理损伤的类型是医源性胆管损伤修复的前提,根据患者的表现及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修复方案,注重手术方法及细节,可提高手术疗效.

  • 微创理念下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的个体化治疗

    作者:安东均;张成;王羊;冯金鸽;崔丽萍

    目的 探讨在微创理念下采用ERCP或外科手术,个体化选择适合的方案,改善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14年3月采用ERCP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84.2%)患者接受ERCP介入治疗,成功27例;11例(含5例内镜治疗失败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完全ERCP组疼痛治疗有效率为85.2% (23/27),手术组有效率为72.7% (8/11).糖尿病和腹泻情况在ERCP及手术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期间1例死于糖尿病肾衰,1例死于胰腺癌.结论 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确诊后在微创理念下强调以个体化治疗为原则的综合治疗.采用内镜技术的微创治疗以及尽可能保留胰腺组织和功能的微创手术方式,均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 泡型肝包虫病患者肝切除术后标准化残肝体积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关系

    作者:白延霖;马荣花;赵克昌

    目的 探讨青海地区泡型肝包虫病患者肝脏切除术后标准化残肝体积大小与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7例因泡型肝包虫病行肝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的残肝体积(remnant liver volume,RLV)、标准化残肝体积(standardized remnant liver volume,SRLV)、残肝体积占标准化全肝体积的比例(standardized remnant liver volume ratio,SRLVR).根据术后患者肝功能代偿状况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SRLVR的差异;并根据SRLVR再分为两组,比较组间术后肝功能中、重度代偿不全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术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和术后肝功能正常的患者,术后SRLVR分别是44%和67%(P=0.015).在术后肝功能不全患者将分为A、B两组,A组(SRLVR≤50%)中、重度代偿不全发生率为76.9%,而在B组(SRLVR> 50%)中、重度肝功能不全者发生率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RLVR是影响泡型肝包虫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因素,SRLVR≤50%可使中、重度肝功能代偿不全发生率明显升高.

  • 经皮经肝胆道镜对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评价

    作者:李清军;汤晓强;杨文亮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进行PTCS手术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评价患者术后结石清除情况以及在接受PTCS手术后随访评价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彻底清除60例,术后清除率为85.7%.61例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6年,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有12例结石复发.结论 PTCS对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易重复的方法,具有取石快、结石残留率低、术后并发症少、微创等优点.PTCS是原发性胆管结石中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 加强型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作者:吴国栋;陈许波;孙海;陈焱;张丰深;李志强;杨星;马宽生

    目的 评估加强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12年11月我院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病灶直径≥5.o cm的118例肝血管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分为行常规射频消融术组(A组,n=54)和行加强型射频消融术组(B组,n=64),统计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灶完全毁损率、住院时间和随访结果(瘤体缩小率及局部复发率).结果 术后A组出现并发症14例(25.93%),B组14例(21.88%),A组与B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2).A组中病灶完全毁损41例(75.93%),B组58例(90.6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随访结果,A组平均瘤体缩小率为66.95%,B组为83.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血管瘤局部复发17例(14.41%),其中A组局部复发12例(22.22%),B组5例(7.8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 加强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巨大血管瘤可提高病灶毁损率并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是巨大肝血管瘤患者较好的选择.

  • 胆囊腺肌瘤病的CT与MRI诊断价值

    作者:王强;陈雀芦;胡文超;都继成;严志汉

    目的 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和MRI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正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3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胆囊腺肌瘤病(adenomyomatosis of gallbl-adder,GBA)患者的CT和MRI资料.结果 本组行CT检查34例,其中术前确诊为GBA 25例,诊断为慢性胆囊炎5例,漏诊4例;行MRI检查20例,其中术前确诊为GBA 17例,诊断为慢性胆囊炎3例.CT及MRI平扫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部分腔内、外面毛糙不整.增强表现为动脉期黏膜强化,门静脉期强化范围进展,延迟期持续强化,罗-阿氏窦腔内无强化.结论 CT与MRI对胆囊腺肌瘤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罗阿氏窦的显示可作为定性的主要诊断依据.

  • 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胆总管结石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肖广远;周海军;肖卫星;沈彬

    胆石病是一种全球性、多发性、难愈性疾病,在我国胆石病患病率约为7% ~10%,而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及静脉营养的推广,其发病率还在逐年上升.胆石病发病原因及机制迄今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简称甲减)和胆石病特别是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大量学者就甲减和胆总管结石的关系做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本文就近年该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 肝门胆管癌内镜诊断和治疗进展

    作者:李炜;曹亦军

    肝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近端的肝外胆管癌,其范围包括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和左右肝管,并常涉及尾状叶胆管开口.HC因其早期发病隐匿,临床症状出现较晚,被诊断时往往处于中晚期,这使得患者的根治手术切除率低,生存期较短,预后差.近年来,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手段,现就内镜下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PIVKA-Ⅱ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季婷婷;林讷;徐芳;金晓昇;应卫星

    目的 探讨人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15例原发性肝癌纳入研究,分别检测PIVKA-Ⅱ和AFP,并比较阳性率.将112例慢性乙型肝炎、66例酒精性肝炎作为对照组.结果 早、中、晚期肝癌的PIVKA-Ⅱ的阳性率是53.7%、80.2%、85.1%,AFP的阳性率是59.7%、64.4%、91.5%,对照组(包括慢性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炎)PIVKA-Ⅱ的阳性率是8.4%,AFP的阳性率是0.慢性肝炎及早、中、晚期肝癌4组中,PIVKA-Ⅱ与AFP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是8.4%、83.6%、87.1%、95.7%,均明显高于单一检测PIVKA-Ⅱ或AFP (P< 0.05).结论 PIVKA-Ⅱ与AFP对肝癌均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和敏感度,若两者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癌,特别是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 3D腹腔镜在胆道手术中的运用体会

    作者:苏泽;黄海;朱懋光;荀敏;梁至洁;陆春秀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胆道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采用Viking 3D高清腹腔镜系统,分析我科全国首例3D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共历时2.5h,患者无不适,术后恢复快,未见胆总管狭窄,术后7 d出院.结论 3D腹腔镜胆道治疗胆道结石,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自发性肝内胆管破裂致胆汁性腹膜炎的急诊诊治

    作者:邵惠江;任培土;孙学征

    目的 探讨自发性肝内胆管破裂(spontaneous intrahepatic bile duct rupture,SIBDR)引起的胆汁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急诊手术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至2013年间我院收治的6例自发性肝内胆管破裂患者的临床和手术资料.结果 6例患者经积极抢救和外科综合治疗,全部治愈出院,顺利拔除T管.结论 自发性肝内胆管破裂引起的胆汁性腹膜炎临床罕见,病因复杂,术前术中应对胆道系统整体评估,手术方式应根据具体病情决定.

  • 胆道术后残余结石261例诊疗体会

    作者:代劲松;邓志波;颜登高

    目的 探讨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261例胆道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1例患者中,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造瘘术后各发现残余结石21例、237例和3例.以胆囊结石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21例,其中5例保守治疗痊愈,16例经再次手术或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处理;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道残余结石237例,其中220例术后经T管瘘道胆道镜引导下取石或碎石后取出,17例因胆道镜难以窥见、结石太硬且嵌顿紧密碎石失败或年龄大不愿碎石拔T管后仍残余胆管结石;因术中一般情况差首次手术主要行胆道造痿3例,经二期手术处理结石.结论 检查漏诊、取石困难是胆道残余结石的主要原因;多种检查相结合、注意术前复查,术中仔细探查取石,是防止漏诊、预防残余结石的重要举措;术后经T管瘘道胆道镜引导下碎石取石或经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为处理残余结石的重要保障;尽量避免再次手术;胆道镜无法窥见且术中不能扪及的结石处理仍然是一大难题.

  • 胰肠全口径端侧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渠时学;丁硕;魏汉清

    目的 探讨胰肠全口径端侧吻合方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例的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残胰游离1.5~2.0 cm,断端与空肠肠系膜缘对侧全层切开的空肠壁全层间断内翻缝合或连续缝合,在距离吻合口约0.5cm处将残胰断端与空肠壁浆肌层间断缝合加固的吻合方式.结果 全组1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为4h左右,术中出血量250 ~ 500 mL左右,除1例出现切口感染外,全部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一例发生胰瘘或其他并发症.结论 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胰肠全口径端侧吻合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作者:范育林;唐为志;盛华嵩;张劲松;丁蒙福;李勇;鲍恩武;龚仁华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与处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19例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中,再次在腹腔镜下治疗治愈6例,12例经开腹手术治愈,1例保守治疗治愈,随访6个月~2年,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LC术后迟发性胆漏显著的临床特点是术后早期恢复顺利,多在术后1周或更长时间后突发右上腹疼痛,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积极手术探查,合理处置,可获得满意疗效.

  • 壶腹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胆管损伤的体会

    作者:黄志明;周栋

    目的 探讨壶腹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预防胆管损伤的经验.方法 分析自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本科施行的经壶腹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56例临床资料.结果 256例中,顺利完成LC254例,中转开腹2例.手术时间30 ~ 105 min,平均45 min.以壶腹部与胆囊管汇合处为解剖标志,确认胆囊壶腹部及三管结构,手术未出现相关胆管损伤.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壶腹入路,结合精细操作技术,精准游离胆囊壶腹部,可有效防止术中胆管损伤.

  • 利多卡因囊肿内注射在单纯性肝囊肿酒精硬化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包万员;刘文松;佘刚;吴新权;段云飞;朱峰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肝囊肿酒精硬化治疗术中利多卡因囊肿内注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5例肝囊肿患者,20例在超声引导下肝囊肿穿刺抽液后直接注入无水酒精治疗(传统组),35例在超声引导下肝囊肿穿刺抽液后首先注入含5 mL利多卡因的生理盐水30~ 50 mL行囊肿内表面麻醉,然后再注入无水酒精治疗(麻醉组).观察术中和术后两组患者右上腹痛、右肩背痛的发生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衡量患者术中和术后疼痛程度,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疗效.结果 传统组右上腹痛、右肩背痛发生率25.00%,麻醉组右上腹痛、右肩背痛发生率2.8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的VAS评分疼痛程度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传统组治愈率80.00%,麻醉组治愈率78.18%,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肝囊肿酒精硬化治疗中应用利多卡因囊肿内注射可减少右上腹痛、右肩背痛的发生率,且对治疗效果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TACE联合复方红豆杉胶囊对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研究

    作者:顾炜;蔡兵;吴鸣宇;乔谦

    目的 探讨肝癌术后预防性TACE联合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对预防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 108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手术切除治疗组,35例;B组:手术切除+预防性TACE治疗组,37例;C组:手术切除+预防性TACE+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组,36例.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复发率.结果 无论是术后6个月、1年复发率,还是术后2年复发率上,C组均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肝癌患者术后进行预防性TACE联合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有助于降低术后2年内的肿瘤复发率.

  •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

    作者:赵建国;王震侠

    目的 探讨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外科诊治的48例慢性肿块型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通过B超、超声内镜(EUS)、CT、MRCP和ERCP诊断本病的例数分别是10、31、23、15和25例.肿块位于胰头44例,胰体尾部4例.行Whipple术22例,行胰管空肠吻合术18例,行胰体尾切除术3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2例,行ERCP支架植入术2例,行T管引流术1例.术前病理活检证实23例,其中6例通过B超引导穿刺证实,10例行EUS活检病理证实,7例通过ERCP行病理证实;术中活检病理证实13例,术后随访证实12例(随访至少2年以上).病理结果为胰腺实质纤维化伴有胰腺增生性改变25例,胰腺实质纤维化伴有胰腺导管上皮增生改变16例,胰腺实质纤维化伴有胰腺萎缩性改变7例.结论 不同检查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强调联合检查的重要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获得病理依据,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外科治疗方式.

  • 自制双腔T管在胆道探查术后的应用体会

    作者:常华

    目的 探讨自制双腔T管在胆道探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0年3月至2014年10月168例胆道探查术患者应用双腔T管实施术后冲洗、引流胆道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中放置双腔T管118例,术后置入内管50例.经冲洗、引流胆道,163例胆管通畅,5例因胆总管远端残留结石行胆道镜或EST取石,全组无胆道感染或胆漏发生,按期拔管、痊愈出院.结论 双腔T管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可有效防治胆道探查术后二次胆道梗阻.

    关键词: T型引流管 胆管 结石
  • 腹腔镜下应用超细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

    作者:周亚龙;唐浩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下应用超细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实施的52例在腹腔镜下应用超细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原发和继发胆总管结石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患者成功通过胆囊管插入超细胆道镜并取石46例(占88.5%),术中应用碎石设备17例,平均手术时间137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8d,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术后轻度胆漏1例,胆道残余小结石2例,腹腔积液1例.结论 腹腔镜下利用超细胆道镜经胆囊管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次性处理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术中使用超细胆道镜同时利用碎石设备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体内冲击波碎石治疗难取性胆管结石的疗效研究

    作者:罗华;宋洪亮

    目的 探讨体内冲击波碎石治疗难取性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我科收治的120例难取性胆管结石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60例,采用开腹手术+胆道镜下体内冲击波碎石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残石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内冲击波碎石是治疗难取性胆管结石的可靠、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

    作者:蔡立智;向进见

    目的 总结严重肝外伤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27例严重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死亡5例,临床治愈22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再出血2例,胆漏1例,肺部感染、肺不张5例,膈下感染4例,肝脓肿1例,切口感染3例,均经相应治疗而治愈.结论 根据患者的局部和全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手术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有效方法.严重肝外伤要注意损伤控制手术理念运用,从而提高极危重患者的早期抢救成功率.

  •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作者:王俭

    随着针对性检查技术的普及和相关认识的加深,胰腺疾病检出率日益提高.外科手术治疗成为许多患者的无奈选择,部分患者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哪些病变需要手术?手术能否获益?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作者:赵正伟;石小举;邱伟;孙晓东;肖飞;吕国悦

    病例患者,男,13岁.因“腹部刀刺伤行肝脏修补、胃修补术后6 d,黄疸3 d”入院.6 d前因左上腹刀刺伤就诊于当地医院,急诊手术探查见胃贯通伤及肝右前叶刀刺伤,胃壁行修补术,肝脏单纯缝扎止血.术后3 d出现黄疸,进行生加重,遂转入我院.伴发热,体温高达39.6℃,无寒战.入院查体: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区叩痛阳性.腹部增强CT示(图1):肝右叶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模糊,约7.6 cm×9.7 cm,病变近肝门侧限局性增粗血管影,考虑局部肝动脉、门静脉及肝中静脉瘘形成,肝内外胆管无扩张.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8.4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2%,血红蛋白110 g/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4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01U/L,总胆红素484.5μmol/L,直接胆红素351.0μmol/L.

  •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作者:高胜强;陈冬冬;单云峰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肝癌发生脑转移临床上罕见.我院收治1例原发性肝癌切除后肺转移和脑转移病例,综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病例患者,男,47岁,因“右侧头部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视物模糊”于2014年1月28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查MRI示颅内多发占位,转移首先考虑.追问病史,患者四年前确诊患有乙肝病史,两年前确诊原发性肝癌,于上海东方肝胆医院行肝癌切除治疗,3个月前出现肺部转移在于上海行伽马刀治疗.

  • 胆囊癌细胞对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试验研究

    作者:徐明;沈火剑;朱宏毅;李可为;王坚;施维锦;季福

    目的 探寻胆囊癌细胞对吉西他滨化疗敏感的潜在分子标记物.方法 将两株对吉西他滨敏感性具有较大差异的胆囊癌细胞进行DNA微阵列检测,并进行精巧传导通路分析(IPA),后采用免疫荧光定量PCR与蛋白印迹实验进一步验证.结果 通过对吉西他滨敏感性截然相反的两株胆囊癌细胞进行DNA微阵列分析,发现表达水平差值在4倍以上的基因有633个,其中PI3K/AKT信号在SGC-996细胞株中处于抑制状态,但其下游信号p70S6K处于激活状态;对有差异的16个基因进行RT-PCR检测,与DNA微阵列检测相比,基因表达趋势基本一致;RT-PCR与蛋白印迹实验表明AKT/ERK信号通路在对吉西他滨不敏感的胆囊癌细胞中处于抑制状态,与精巧传导通路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对吉西他滨敏感性不同的胆囊癌细胞系GBC-SD与SGC-996之间存在着基因表达差异,其中AKT/ERK等可能作为胆囊癌对吉西他滨敏感的预测指标.

    关键词: 胆囊癌 化疗 敏感性
  • 《肝胆胰外科杂志》来稿中常见的学术不端问题

    作者:张海燕;张和;鲁翠涛

    目前国内外学术不端和论文造假现象严重,大量学术不端行为败坏了学术风气、混淆了是非曲直,造成了国家科研经费的巨大损失、降低了人才培养质量,也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出版资源.本文根据笔者工作经验,总结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学术不端稿件情况,分析存在抄袭、一稿多投以及论文代写代投等学术不端现象稿件的一些基本特点,以期给作者和读者在写作上提供指导,对存在学术不端现象的作者提出警示.

肝胆胰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