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心血管康复医学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심혈관강복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福建省康复医学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074
  • 国内刊号: 35-119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4-83
  • 曾用名: 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福建
  • 主编: 刘江生 蓝玉福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巍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CCU病房收治的AMI病人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静脉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倍他乐克静脉注射15 mg,继以口服治疗(200 mg/d),观察其对心率、血压、心功能及胸痛改变等指标,及急性期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早期使用β-阻滞剂可使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1.6%∶5%,P<0.05).结论:倍他乐克通过抑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减慢心率,降低血压,降低室颤阈等作用而降低死亡率.

  •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白介素1β浓度的变化及洛伐他汀治疗的影响

    作者:吕新华;曹明艳;陈雁斌;廖昆

    目的:探讨白介素-1β(IL-1β)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他汀类药物在ACS治疗中的抗炎作用.方法:75名ACS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5人.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为常规治疗+洛伐他汀20mg/d, C组为常规治疗+洛伐他汀40mg/d.均随访2周.以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n=25)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IL-1β,并分析IL-1β与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TG、LDL-C)的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清IL-1β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01),B、C组洛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后血清IL-1β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而与TG、LDL-C下降无相关性.A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炎症反应是导致ACS发生的原因之一,洛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ACS患者IL-1β水平,且与血脂的下降不相关,说明具有独立于降脂的抗炎作用.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

    作者:翁锦龙;郑直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的变化.方法:1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老年组(71例)和高血压非老年组(45例),102例正常的健康体检者分为正常血压老年组(31例)和正常血压非老年组(71例),测定血清UA水平.结果:高血压老年组U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压老年组 (P<0.05),高血压非老年组U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压非老年组(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血清尿酸水平是反映高血压的一个指标.

  • 胰岛素-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继发磺脲类药失效的研究

    作者:栾霞;张星霖

    目的:比较胰岛素加吡格列酮(INS+Pio)和单用胰岛素(INS)对继发磺脲类(SU)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52例继发性SU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二组,分别给INS+Pio及单纯INS治疗共3个月.结果:(1)治疗3个月时两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得到较好控制(P<0.05);(2)INS+Pio组治疗后血脂明显改善(P<0.05);(3)INS组较INS+Pio组体重显著增加、血INS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1)胰岛素+Pio与胰岛素均可有效地治疗继发磺脲类药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2)与单用胰岛素治疗比较,胰岛素联合Pio治疗改善高胰岛素血症、血脂异常效果更佳,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 氯沙坦并贝那普利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康复的疗效

    作者:赵林双;蒋文;丁冬平;向光大;乐岭;侯洁

    目的:探讨氯沙坦并贝那普利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收缩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9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伴收缩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组(联合组,61例),贝那普利对照组(30例).联合组口服氯沙坦50~100 mg/d,贝那普利10 mg/d,地高辛0.125~0.25 mg/d等.贝那普利对照组用药除无氯沙坦外余同联合治疗组.6个月为一疗程.测超声心动图心收缩功能指标(LVEDV、LVESV、LVEF、CO)及左室内径(LVID).结果:联合治疗3个月后,LVEDV、LVESV、LVEF、CO、LVID呈极显著改善(P<0.01),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3个月改变不明显(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08%,极显著优于对照组(66.67%),P<0.01.结论:氯沙坦并贝那普利可改善心脏重构,对心脏收缩功能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普鲁布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内皮依赖舒张功能的影响

    作者:董红梅;黄岚;沈君礼;杨生岳;冯恩志;武晓静;晋军;耿召华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内皮依赖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1例,随机分为两组,普罗布考组(P组)和ACS常规治疗组(C组),采用夹心双抗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应用高频超声测肱动脉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FMD),用药治疗3月,观察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结果:P组与治疗前相比FMD明显升高(P<0.05),外周血中ox-LDL水平明显降低(P<0.01).P组与C组相比FMD明显升高(P<0.05),ox-LDL水平明显降低(P<0.01).C组FMD、ox-LDL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P组治疗后血浆ox-LDL与FMD呈负相关(r=-0.517,P<0.001).结论:普罗布考具有抗氧化、降低ox-LDL水平,提高ACS患者血管内皮依赖舒张功能的作用.

  • 心脑卒中并存3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秀杰;武宝华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期,减少心脑卒中并存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心脑卒中并存患者的资料. 结果:38例心脑梗塞患者,男26例,女12例,年龄56~74(平均60±2.3)岁,以脑卒中为首发症状者10例,AMI后出现脑卒中者28例,于AMI后2周内发生脑梗塞者22例(78.6%).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后2周内是脑梗塞发生的危险时期.应早期做头颅CT检查,及时发现脑梗塞,减少致残或致死率.

  • 葡萄球菌激酶对大鼠颈动脉血栓的溶栓作用

    作者:陈洲;黄自强;许建华

    目的:观察葡萄球菌激酶对大鼠颈动脉血栓的溶栓作用和特点.方法:通过电刺激法形成大鼠颈动脉混合性血栓,观察葡萄球菌激酶对血栓的溶解作用,同时测定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值(FDP),D-二聚体(D-D)值.结果:葡萄球菌激酶对大鼠颈动脉血栓具有明显的溶栓作用(46.8%);溶栓过程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P<0.05或P<0.01),FDP值及D-二聚体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葡萄球菌激酶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的溶栓作用.

  • 地尔硫(艹卓)在肺心病心房颤动伴轻、中度心衰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徐秋霞

    目的:探讨地尔硫(艹卓)对慢性肺心病快速性房颤伴轻、中度心力衰竭(CHF)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5例肺心病房颤伴轻、中度CHF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尔硫(艹卓)0~100 μg/min静脉微泵维持6~8 h,1次/d,疗程为1周.结果:有效率:治疗组92%,对照组为76%,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房颤转为窦律:治疗组为73%,对照组为55%(P<0.01).治疗中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地尔硫(艹卓)蚩捎糜诜涡牟》坎榍帷⒅卸菴HF病人的治疗,安全、有效.

  • 静脉注射倍他乐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的观察

    作者:冯静波;孟子敏;赵培勇;钱焕德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静脉注射倍他乐克的疗效.方法:86例ACS病人按病种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非ST段抬高到心肌梗塞(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三组,每组再随机分为治疗组(静注倍他乐克)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少胸痛时间、控制心律失常和心衰的发生作用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静脉应用倍他乐克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作者:史沛荣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不稳型心绞痛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移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安全,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 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飒;崔国方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分析19 200人次服用常规剂量阿司匹林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服用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与治疗的原发病无关,与阿司匹林用量、消化道病史、胃粘膜保护剂应用有关.结论: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与阿司匹林用量、消化道病史有关,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可预防有消化道病史者的消化道出血.

  • 沈阳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作者:徐文全;张恒义;谢春庭;高国俊;王朔

    目的:分析沈阳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特征.方法:就我院做过腹部CT检查的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按相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和文化程度与相同时期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1∶1配对,比较其腹主动脉钙化率(ICL)和钙化体积(MCV).结果:138对中高血压患者ICL为71.7%,MCV为(0.96±0.24)cm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 0.05).全部EH对象按"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高血压分级,各级高血压患者的ICL和MC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级高血压组的MCV明显高于1和2级高血压组(P<0.05~<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常有较严重的大动脉粥样硬化,血压越高,动脉硬化越重.

  • 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永生;江时森;黄浙勇

    目的:探讨应用Inoue球囊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VS)的临床疗效.方法:PVS患者18例,采用PBPV进行治疗,并以超声多普勒评价其疗效.结果:18例行PBPV患者术后即刻右心室收缩压由(101.4±28.2) mmHg 降至(48.5±16.7) mmHg(P<0.01),右房压由(16.9±7.5) mmHg 降至(9.8±4.3) mmHg (P<0.05),肺动脉压由(15.2±3.1) mmHg升至(23.1±5.6) mmHg (P<0.05),肺动脉与右心室跨瓣压差(ΔP) 由(76.5±25) mm Hg 降至(21.7±12.2) mmHg (P<0.01) .多普勒超声随访:术后3个月跨瓣压差较术后即刻进一步显著下降(P<0.05).结论:经皮球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安全有效.

  • 环磷酸腺苷注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作者:陆玉丽;何孟国;任南沙;张健

    目的:观察环磷酸腺苷(商品名美心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CHF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被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环磷酸腺苷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疗程7~10 d,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心功能的改变,并以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功能的变化.结果:临床心功能总有效率:治疗组84.78%,对照组65.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改善两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环磷酸腺苷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 107例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分析

    作者:石翔;朱灿;彭学军;彭仙凤;王新明

    目的:观察107例不同模式起搏器植入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107例不同模式的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术中疗效及术后各种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模式心脏永久起搏治疗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总有效率97.1%).生理性起搏(DDD及AAI模式)的治疗效果优于非生理起搏(VVI模式),分别增加左室射血分数48.3%,6.9%(P<0.01);手术并发症二者相仿,但非手术并发症VVI(7.9%)明显多于DDD及AAI模式(4.6%).结论:心脏永久起搏能有效改善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DDD及AAI模式优于VVI模式.

  • 小剂量华法林在慢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雷建林;肖蕴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华法林在心房颤动(AF)抗凝治疗中达到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的比例,以探讨小剂量华法林对AF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慢性AF脑卒中高危患者6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年龄分为两组,A组:年龄为40~65岁,25例;B组年龄为66~80岁,37例.所有患者均从口服小剂量华法林(1.25~2.5 mg/d)抗凝开始,监测方法按2003年AHA/ACC华法林治疗指南[1]进行,监测时间至少3个月,同时观察出血等副作用.结果:多数患者(占总病例的74.2%)应用小剂量华法林(1.25~2.5 mg/d)即可达到INR2.0~3.0,且年龄>65岁组有更大的比例收到满意效果.结论:小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既能使人多数患者达到理想的INR,同时出血副作用较相关文献报道有明显减少倾向,尤其是高龄患者.

  • 缺血性心肌病92例分析

    作者:陈金良;郭培英;王利民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92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合并血脂异常63例(68.5%),高血压59例(64.1%),2型糖尿病27例,有脑梗死病史者22例.所有病例均并发各种心律失常,以传导阻滞和室性心律失常多见.均伴随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冠状动脉造影均有冠脉狭窄,73.2%为多支血管病变.结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广泛,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对缺血性心肌病诊断具有决定性价值.

  •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乳糜胸的治疗体会

    作者:吴淑群;黄萍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乳糜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2000年10月至2005年3月期间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乳糜胸16例临床资料.结果:16例先心病手术后乳糜胸患者中15例为手术中不同程度的损伤胸导管或其分支所致,经持续胸腔引流、胃肠禁食、静脉内营养等保守治疗后,仅1例在术后10天内因胸腔引流量持续大于10 ml/kg·d,而再次手术结扎胸导管,其余15例均由保守法治疗治愈(93.7%).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并发的乳糜胸经保守治疗多可痊愈.

  • 美多洛尔、苯那普利和非洛地平对高血压血管活性肽的影响

    作者:季乃军;陈东海;童丽军;梅益斌;樊必夫;王成尧;李付远;管丽华;高美英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血清血管紧张素Ⅰ、Ⅱ(AngⅠ、Ⅱ)、心钠素(ANF)和醛固酮(ALD)水平,及美多洛尔、苯那普利和非洛地平干预治疗后的变化和意义.方法:放射免疫法测定356例EH组和68例非高血压组血清AngⅠ、Ⅱ,ANF和ALD水平,对EH患者分组给予美多洛尔、苯那普利和非洛地平干预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EH患者血清AngⅠ、Ⅱ和AL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ANF则否(P>0.05);高血压Ⅰ、Ⅱ、Ⅲ期组间血清4种活性肽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AngⅠ与AngⅡ(r=0.511,P<0.01),ALD与AngⅡ间(r=0.431,P<0.05)呈显著正相关,AngⅠ与ANF、ALD,AngⅡ与ANF,ANF与ALD间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AngⅠ、Ⅱ,ALD水平均与平均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r=0.451,0.432,0.512,P均<0.01),ANF则否(P>0.05).EH患者中,美多洛尔干预组(66例)治疗后血清AngⅠ、Ⅱ,ALD水平分别显著下降(P均<0.01);苯那普利干预治疗组(68例)后血清AngⅡ水平显著下降、ALD水平却显著升高(P均<0.01);非洛地平干预组(80例)治疗后血清AngⅠ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EH患者血清AngⅠ、Ⅱ和ALD水平显著升高,美多洛尔可使三者水平均显著下降,苯那普利仅使AngⅡ水平显著下降,ALD水平却显著升高,而非洛地平却使血清AngⅠ水平显著升高.

  • 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

    作者:王永进;胡少东;袁晓倩;庞英;冯忠军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及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的影响,上述因子变化与ACS发病的关系及辛伐他汀对ACS的疗效.方法:55例ACS患者随机被分为辛伐他汀组(n=27例)和常规治疗组(n=28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行血清IL-6及NO检测.另选本院同期健康体检的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血前2周内未服任何药物.结果:①ACS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NO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均<0.01);②辛伐他汀治疗后,血清IL-6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但两组的IL-6、NO水平仍与正常组的有明显差别(P<0.01);③常规治疗后,血清IL-6、NO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IL-6水平,升高NO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的功能.

  • 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

    作者:梁冬;张维烨;虞德臣;霍淑馨

    目的:探讨氯沙坦与美托洛尔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62例CHF病人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地高辛、利尿剂、消心痛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氯沙坦25~50 mg/d,美托洛尔6.25~50 mg/d.两组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临床症状、左室舒张末内径、心胸比例、左空射血分数改变.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0%,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后相比两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心胸比例、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可改善左室重构.

  • β-受体功能亢进症45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柏坚;曾闽新

    目的:分析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特点并提出相应的诊疗方法.方法:选择45例β受体功能亢进症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直至症状好转或改善,疗程3~4个月.有焦虑症状者加服阿普唑仑,重者并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并予心理治疗.结果:本组45例β受体功能亢进症患者均有胸闷、心前区不适,有阵发性心悸33例(73%),多汗、易激动28例(62%),焦虑28例(62%),叹气样呼吸7例(16%),治疗后显效31例(69%),有效14例(31%),总有效率100%.结论:β受体功能亢进症选用β受体阻滞剂及抗焦虑药物,并配合心理治疗效果显著.

  • 莫索尼定对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文书银;周芳明

    目的:探讨咪唑林受体拮抗剂盐酸莫索尼定(佳洛)的降压效果及对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126例难治性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莫索尼定)和对照组(特拉唑嗪)两组,疗程6个月,观察其降压效果及超声心动图测量值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血压得到控制的例数亦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左室舒张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E/A比值、平均心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盐酸莫索尼定具有显著降压作用及改善左室结构、舒张功能的作用,临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深圳地区8 559例健康体检人员空腹血糖受损分析

    作者:唐晖;蔡永江;林华;邵桂霞;吴云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空腹血糖受损(IFG)分布情况及与其与脂肪肝和高血脂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深圳地区事业单位的8 559名健康体检者进行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测定,且每人均以超声检查脂肪肝的状况.数据以不同年龄、性别及有无IFG的发生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8 559例健康体检人员中男性IFG阳性率为2.50%,女性IFG阳性率为1.52%.20岁起每10岁为一组,男性IFG分别为0.77%、1.81%、5.23%、7.21%;女性为0.25%、 0.93%、2.76% 、5.06%.各年龄组间IFG发生率有极显著性差别(P<0.01).IFG者的脂肪肝、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者(P<0.005).结论:深圳地区空腹血糖受损男性高于女性,且有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空腹血糖受损者的脂肪肝和高血脂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正常者.

  • 老年动脉弹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佳月;赵玉生;刘丽;李彦华;陈瑞;王琳

    目的:探讨老年人动脉弹性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入选314例老年人,采用日本产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同步记录两侧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作为反映大动脉弹性的指标,应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的有无估计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结果: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合并高血压组(P<0.05);baPWV在颈动脉斑块组与颈动脉无斑块组存在显著差异(P<0.001);baPWV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42, P<0.001);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PWV与颈动脉斑块密切相关(P<0.05~<0.01).结论:动脉弹性是反应血管亚临床病变的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 亲情关系与心脑血管疾病

    作者:张淑美;盖淑香;杨庆辉

    目的:探讨亲情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影响.方法:对212例老干部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夫妻间性格、经济支配权、夫妻性生活、夫妻间感情与子女交谈及子女的孝敬6项因素,其程度分好、一般、不好三个层面.结果:夫妻间经济支配权、性格与子女交谈多少对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影响较小(P>0.05);夫妻间感情、性生活和谐度和子女的孝敬程度对发病影响大(P<0.05).结论:应重视夫妻间的感情和性生活的和谐程度,子女的孝敬程度,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

  • 钙蛋白酶基因Indel-19与高血压、体重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作者:杨军;路萍;牟春平;张磊艺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CAPN-10)基因Indel-19与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脂质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用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法检测20例健康人,30例有高血压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30例无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患者CAPN-10基因的Indel-19基因型,生化技术测定空腹血浆游离脂肪酸(FFA),空腹血糖(FBG),空腹血胰岛素(FINS)水平.用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有CAPN-10基因Indel-19基因型22的个体较基因型11和12的个体有较高的体重指数(BMI)和收缩压(P<0.01,<0.05),BMI≥25kg/m2的个体出现基因型22的频率为BMI<25 kg/m2的个体的2.5倍.高血压及超重个体有较高的FBG、FFA、HOMA-IR水平.结论:CAPN-10基因Indel-19 基因型22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其可能机制之一是高BMI引起糖、脂质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从而引起高血压.

  • 脑卒中与正常人的负性情绪对照研究

    作者:樊旭辉;邹文华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与脑卒中的发病关系.方法:49例脑卒中病人和50例正常人应用简明智力状态检查表,症状、焦虑、抑郁自我评定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进行对照调查.结果:脑卒中组的焦虑,抑郁,强迫,人际敏感,恐怖,偏执,躯体化等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01),在一年内的负性生活事件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社会支持度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负性情绪,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率高,缺乏社会支持可能是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 老年人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杨波;李天德;王劲松;智光;徐勇;赵宏伟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筛查,体检,记录病史,进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75 g OGTT).抽血检查血脂及胰岛素水平,B型超声检查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采用稳态模型(HOMA Model)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根据HOMA-IR值182例研究对象被分为4组,比较各组的危险因素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结果:随着HOMA-IR值升高,高血糖(糖耐量低减及糖尿病)、高血压(HPT)、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ASVD)发病率增高(P<0.05~<0.001),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服糖后2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增高(P<0.05~<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P<0.05),各项AS指标升高(P<0.01~<0.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TC、HDL-C、LDL-C、Ln(HOMA-IR)与IMT独立相关(P<0.05~<0.001),是IMT增高的危险因素.结论:胰岛素抵抗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对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郑茵;方壮伟;Dennis M.McNamara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D/I基因多态性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185例左室收缩功能心衰患者(EF<0.45)进行ACE基因多态性检测,前瞻性随26.43±18.19月,随访终点是死亡,分析ACE D/I基因多态性对心衰预后的影响.结果:ACE I/D基因型分布频率:纯合子DD基因型34.0%,纯合子II基因型18.4%,杂合子ID基因型47.6%.这三型患者在年龄、性别、种族、病因、血压、心率、NYHA心功能、LVEF和药物治疗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ACE D等位基因患者的生存率比II基因型明显降低(1年生存率II/ID/DD=53/43/34,2年=21/8.2/2.9,P=0.016).结论: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ACE基因多态性中DD型及D等位基因与心衰预后密切相关,是其预后预测因素之一.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律失常

    作者:刘云兵;赵亮;罗采东;吴屹;王羽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夜间心律失常的关系,以及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nCPAP)通气治疗对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183例OSAS患者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轻、中、重三组,观察夜间低血氧饱和度,窦停,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早总数、心律失常总数及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性,并对130例患者进行了nCPAP治疗前后上述各项参数的比较.结果:OSAS夜间心律失常随病情程度加重而明显加重.轻度、中度、重度患者组间两两比较上述各项参数有显著差异(P均<0.05);nCPAP治疗7 h后心律失常均明显改善(P<0.05).心律失常的发生总数与SaO2低值呈负相关(r=-0.51,P<0.01).结论:夜间心律失常随OSAS病情加重而明显加重,nCPAP治疗能明显减轻夜间心律失常.

  • 运动疗法对冠心病PTCA术后患者疗效的影响

    作者:周勇;李旭平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在改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患者血脂水平,减少心脏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PTCA术后患者126例随机均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运动训练.结果:康复组运动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改善,生活质量高于运动前,而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冠心病PTCA患者的运动耐受力,降低其血脂水平,改善其预后.

  • 钙蛋白酶-10基因多态性研究新进展与代谢综合征

    作者:路萍;杨军;牟春平;张磊艺

    钙蛋白酶-10基因是第一个被定位克隆的糖尿病易感基因,现就其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作一综述.

  • 他汀类药物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王英洁

    近来多项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调脂治疗成为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他汀类药物来降脂治疗,疗效显著.他汀类药物除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外,还有稳定斑块,改善炎症,降低血小板聚集等非降脂作用.更有报告他汀类药物可阻止心力衰竭的发展而减少心衰患者的冠脉事件[1].

  • 超急性脑缺血的MRI诊断进展及其临床运用

    作者:曾文兵;汪明全;石安兵

    近年,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大医院建立了神经内科120绿色急救通道,使许多病人在出现脑缺血不可逆损伤之前明确诊断.现就绿色通道中,磁共振系列成像技术的重要作用综述如下.

  • 代谢综合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作者:殷樱;陈庆伟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 是一种涉及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聚集状态,据初步研究资料显示[1]我国MS患病率已高达13.25%,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5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20.26%.MS使发生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上升[1,2].本文着重对MS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AD)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 运动与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俐俐;孙明

    自1893年Schultz发表第一篇运动引起白细胞增多的报道[1],到1993年在德国彼得堡成立的国际运动与免疫协会,运动免疫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大量研究证实:运动可影响机体免疫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激发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的免疫应答;免疫应答与神经内分泌功能相互作用,对机体产生广泛的影响.运动、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运动通过影响白细胞、红细胞、细胞因子而改变免疫调节功能,不同运动强度对兔疫调节影响不同.现就运动对机体各项免疫指标的影响,可能的作用机制,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 从循证医学看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作者:陈泽涛;张彬

    本文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简要分析了我国2004年高血压防治指南的修订及其科学依据.

  • 氯吡格雷抵抗

    作者:吴梅芳;陈良龙

    氯吡格雷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随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在有缺血事件危险病人的对比试验(CAPRIE)[1]、氯吡格雷协同阿司匹林在无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的效果研究(CURE)[2]、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病人CURE(PCI-CURE)[3]等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的发布,已广泛应用在ACS和PCI的抗血栓治疗.Matsagas M等[4]在外周动脉血栓性疾病上,探索使用负荷剂量(300 mg)氯吡格雷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近年来一系列研究发现,仍有部分心血管病患者使用规范的氯吡格雷治疗,仍发生血栓事件.这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无效有关,即存在氯吡格雷抵抗.

  • 急性心肌梗塞心室重构及治疗对策

    作者:王虹;丁振江;李春华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的心室重构是一个不断进展的过程,终导致心力衰竭[1].它与AMI早期心脏破裂、室壁瘤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有关,是影响AMI近、晚期预后的主要原因.有效地防止心室重构是心肌梗塞(MI)治疗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 右冠状动脉病变对左室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浙勇;江时森

    左右心室是功能上的合胞体.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左冠状动脉狭窄所致的左心室功能障碍可影响右心室功能,近年研究还证明,右冠状动脉(RCA)血运障碍对左心室舒张、收缩功能也有一定影响,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防治进展

    作者:王效增;韩雅玲

    1977年首次开展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但是其后的临床实验研究发现:PTCA术后易发生急性冠脉闭塞,6个月内易发生术后再狭窄(restenosis,RS)且RS率高达30%~50%,因而影响了其远期疗效和临床应用[1].支架植入术作为PTCA术后的补充已于1987年开始应用于临床,降低了PTCA术后RS的发生率[2],但支架植入术没有彻底解决问题,术后RS发生率仍高达20%~30%[3].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仍为当今世界心血管病防治中重要的课题之一.需探讨RS的发生机理,采取有针对性的,疗效确切、副作用低、具有更高的效价比的防治方法.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马雅心;林朝胜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于血压和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起重要作用.它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将血管紧张素(Ang)Ⅰ转化为AngⅡ,AngⅡ与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学作用.RAS的阻滞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第二类是AngⅡ受体拮抗剂(ARB),第三类是选择性肾素抑制剂.其中ARB从受体水平阻断AngⅡ的作用,使用更特异、有效,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就ARB肾脏保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 2型糖尿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作者:屈虎;何冉;王佩菊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损害情况.方法: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T2DM合并CHF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并和单纯T2DM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T2DM合并CHF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多种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SD、PNN50)均较单纯T2DM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显著减低(P<0.01).结论:T2DM合并CHF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损害明显加重,应尽早进行检测和干预.

  •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干预

    作者:薛晶;王朝晖;陶宝明

    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689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种类、发生原因进行登记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189例PCI术后出现并发症,包括血管迷走反射46例、低血压40例、冠状动脉内膜撕裂28例、排尿困难22例、冠状动脉痉挛18例、造影剂过敏11例、局部出血及皮下血肿8例、快速型心律失常7例、其他脏器出血5例、急性冠脉闭塞2例、心肌梗塞2例.护理干预结果除1例冠脉闭塞不治身亡外,其他合并症经医疗护理干预后均缓解、痊愈.结论:冠状动脉介入的围手术期及时发现、正确治疗和护理发生的并发症,可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病人的生存质量.

  • 难治性高血压的心理行为因素分析

    作者:杨菊贤;卓杨

    本文就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进行三个层面的分析,并提出干预措施.

心血管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1999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