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心血管康复医学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심혈관강복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福建省康复医学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074
  • 国内刊号: 35-119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4-83
  • 曾用名: 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福建
  • 主编: 刘江生 蓝玉福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36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蒋辉;吴志勇;卢荔红;郭延松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PI-VSR)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其预后情况.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36例确诊为PI-VS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院内死亡情况,患者被分为院内存活组(14例)和院内死亡组(22例)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并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PI-VSR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PI-VSR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10例同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8例行经皮导管介入封堵室间隔穿孔并行支架植入术, 2例行外科室间隔修补术. PI-VSR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为61.1% (22/36 ) .与院内存活组比较,院内死亡组年龄[55 (46 ,64 )岁比67 (52 , 82 )岁] 、糖尿病(21.4% 比59.1%)和肾功能不全比例(42.9% 比90.9%)显著增大, LVEF [41 (20 ,48)% 比31 (20 ,38)%]和手术治疗比例(57.1% 比9.1%)显著减小, P<0.05或<0.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LVEF 、手术治疗是PI-VSR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OR=0.519 、 0.001 , P=0.032 、 0.023).结论:PI-VSR为罕见的致命性心梗并发症,保守治疗效果差,经皮导管封堵介入治疗PI-VSR是可选择的过渡性或替代外科手术的方案.

  •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大动脉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脂的影响

    作者:齐珊珊;付赵虎;唐灵涛;吴棣;贾亚男;白炜玮;石云丽

    目的:分析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大动脉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92例大动脉源性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与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炎性因子水平,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等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69.57% 比89.13% P=0.020)显著升高;TC [(4.57 ± 0.82) mmol/L比(3.23±0.71)mmol/L]、TG [(1.37±0.45)mmol/L比(1.02±0.34)mmol/L]、LDL-C [(2.52±0.83)mmol/L比(1.50 ± 0.54) mmol/L]、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 , (78.36 ± 14.05) mg/L比(58.37 ± 12.00) mg/L]及左右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 [左: (0.84 ± 0.25)比(0.74 ± 0.14) ,右: (0.84 ± 0.23)比(0.74 ± 0.16)]、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下降;左右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 [左: (87.45 ± 15.58) cm/s比(95.48 ± 18.34) cm/s ,右: (89.27 ± 14.36) cm/s比(96.18 ± 14.03) cm/s]、平均血流速度(Vm) [左: (60.90 ± 16.19) cm/s比(76.19 ± 17.40) cm/s ,右: (62. 08 ± 17.23) cm/s比(91. 38 ± 19. 26 ) cm/s]显著上升( P<0.05或<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P=1.000).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大动脉源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其降脂、抗炎、改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作用更加明显.

  • 瑞舒伐他汀钙对AMI患者心肌组织TNF-α水平的影响及疗效

    作者:柳荫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AMI患者,被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治疗两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 ,每搏量(SV)明显提高, LVEDV及血清hsCRP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介素10 (IL-10)水平明显降低, P<0.05或<0.01 ;且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LVEF [ (37.23 ± 10.12)% 比(43.56±9.02)%]、SV [ (65.12±8.78) ml比(72.45±9.68) ml]明显提高,LVEDV [ (50.12± 9.12) ml比(45.02 ± 8.02) ml]及血清hsCRP [(9.02 ± 2.45) mg/ml比(6.89 ± 2.12) mg/ml]、 TNF-α [(9.02 ± 2.90) ng/L比(6.56 ± 1.56) ng/L]、 IL-10 [(10.12 ± 2.89) ng/L比(8.56 ± 2.12) ng/L]水平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明显升高(76.08% 比95.65%)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 <0.01.).结论: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阿托伐他汀疗效更加显著,更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炎性反应,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急性心梗患者Chemerin、Gal-3水平的影响

    作者:聂芳;马文涛;徐新

    目的: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常规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hemerin(一种新的脂肪细胞因子) 、半凝乳素-3(Gal-3)水平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AMI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rhBN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rhBNP治疗) ,各60例.治疗3d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Chemerin 、Gal-3水平等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后一年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一氧化氮(NO)水平均显著升高,内皮素1(ET-1)及Chemerin 、Gal-3水平显著下降(P均=0.001)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rhBNP组治疗后 FMD[(9.5 ± 2.5)% 比(14.1 ± 3.4)%]、NO[(37.2 ± 3.1) μmol/L比(43.2 ± 5.7) μmol/L]水平升高更显著,ET-1[(72.1 ± 9.9) ng/L比(61.8 ± 8.5) ng/L]及Chemerin[(25.2 ± 3.8) μg/ml比(16.9 ± 4.2) μg/ml]、Gal-3[(9.3 ± 1.4) ng/ml比(6.7 ± 1.2) ng/ml]水平降低更显著,且rhBNP组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值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01).随访1年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rhBNP组死亡(13.3% 比1.7%)、心功能不全(18.3% 比5.0%)发生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心率变异性,降低血清Chemerin 、Gal-3水平,改善预后.

  • 右美托咪定对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冠脉和心肌保护的影响

    作者:韩利锋;贺晓丹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和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行PCI术的9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PCI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在常规PCI组基础上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h和24h后冠脉血管直径、HR、SBP、DBP、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 (cTnI)、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常规PCI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治疗6h 、 24h后冠脉血管直径[24h:(2.68±0.36) mm比(2.44±0.35) mm]、HR [24h:(86.56±8.12)次/min比(75.42±7.05)次/min]、 DBP [24h :(76.26 ± 10.30) mmHg比(68.28 ± 9.25) mmHg]和SBP [24h :(133.17 ± 23.76) mmHg比(118.28 ± 10.26) mmHg]水平均显著降低, P均<0.01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h 、 24h两组血清cTnI和CK-MB水平均依次显著升高,血清H-FABP水平均依次显著降低, P均=0.001 .与常规 PCI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治疗后6h、24h 血清 cTnI [24h :(1.23 ± 0.05) ng/ml 比(1.64 ± 0.07) ng/ml]和 CK-MB水平[24h :(125.09 ± 13.16) μg/ml比(149.71 ± 14.53) μg/ml]显著升高,血清H-FABP水平[24h : (10.44 ± 2.59) ng/ml比(8.31 ± 2.16) ng/ml]显著降低, P均=0.001 .右美托咪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 PCI组(6.52%比23. 91%) , P=0. 020 .结论:右美托咪定虽然对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有收缩冠脉的作用,但可通过降低血压、心率等发挥心肌保护作用,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替格瑞洛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MACE的影响

    作者:尹富禹;郭安红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其对血清IL-17 、 MMP-9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sICAM-1)水平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ACS患者102例.患者被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替格瑞洛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和低分子肝素基础上接受相应治疗两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hsCRP 、 IL-17 、 MMP-9 、 sICAM-1水平、 LVEF 、LVEDd 、 LVESd 、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峰值/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峰值(E/A)变化及MACE发生情况.结果:替格瑞洛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94. 12% 比80. 39%, P=0.038)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 、 IL-17 、 MMP-9 、 sICAM-1水平,LVEDd 、 LVESd显著降低,LVEF和E/A显著升高(P均<0.01) ;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治疗后血清hsCRP [ (2.96 ± 0.72) mmol/L比(1.46 ± 0.41) mmol/L]、 IL-17 [ (25.36 ± 4.27) ng/L比(19.58 ± 4.46) ng/L] 、 MMP-9 [ (58. 75 ± 10.75) g/L比(35.16 ± 9. 63) g/L] 、 sI-CAM-1 [ (174.53 ± 28.36) ng/ml比(124.38 ± 27.34) ng/ml]水平,LVESd [ (48.01 ± 4.31) mm比(39.72 ± 4.16) mm]、 LVEDd [ (57.37 ± 5.98) mm比(46.51 ± 5.36) mm]降低更显著,LVEF [ (45.42 ± 5.68)% 比(54.33 ± 6.39)%]和E/A [ (1.38 ± 0.29 )比(1.53 ± 0.31 )]升高更显著, P< 0.05 或< 0.01 .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7.84% 比23.53%, P=0.029).结论:ACS患者接受替格瑞洛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作者:金朝霞;万里鹏;覃艳琼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氯吡格雷组与联合治疗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各50例.两组均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上述不同治疗方案.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血小板聚集率、冠状动脉再通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联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96. 00% 比80. 00%, P=0.014) ;治疗后,与氯吡格雷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 (47. 63 ± 7.83)% 比(38.45 ± 8. 55)%]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4.00% 比4. 00%)显著降低,冠状动脉再通时间[ (45. 44 ± 4.42)比(41.93 ± 5.85)]显著缩短,左心室射血分数[ (48.56 ± 5. 79)% 比(55. 51 ± 6. 44 )%]显著提高( P均<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

  • 稳心颗粒联合普萘洛尔对甲亢合并房颤患者相关激素水平及心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钟芳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普萘洛尔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房颤患者相关激素水平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房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普萘洛尔组和联合治疗组(普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 ,各6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 、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等激素水平变化及SBP 、 DBP 、 HR 、 LVEF等血压、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FT3 、 FT4水平及SBP 、 DBP 、 HR均显著降低,血清TSH水平及LVEF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 ;且与普萘洛尔组比较,联合治疗组 FT3 [ (6.68 ± 1.94) pmol/L比(4.39 ± 1.34) pmol/L]、 FT4 [(28.67 ± 5.17) pmol/L比(22.67 ± 4.86) pmol/L]水平及SBP [(127.79 ± 10.86) mmHg比(121.76 ± 9.43) mmHg]、 DBP [ (81.65 ± 8.41) mmHg比(75.12 ± 8.16) mmHg]、 HR [ (85.67 ± 7.64)次/min比(80.79 ± 6.47)次/min]降低更显著,血清TSH [ (1.28 ± 0.26) mU/L比(1.81 ± 0.34) mU/L]水平及LVEF [(56.28 ± 5.12)% 比(59.76 ± 4.25)%]值升高更显著(P<0.05或<0.01)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萘洛尔组(95.59% 比82.35%, P=0. 014) ;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 P=1.000) .结论:稳心颗粒配合普萘洛尔,能显著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和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高敏感性心肌肌钙蛋白Ⅰ用于监测蒽环类药物治疗患者心脏毒性的临床价值

    作者:姜金龙;计成阜;何广胜

    目的:探讨高敏心肌肌钙蛋白 I (hs-cTnI)对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的白血病患者心脏毒性的监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化疗组和右丙亚胺组(在常规化疗前30min接受右丙亚胺) ,均接受化疗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化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hs-cTnI水平、心脏毒性事件发生率.比较不同血清hs-cTnI水平组间心脏毒性事件发生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hs-cTnI对心脏毒性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化疗前比较,化疗后两组各个周期的血清hs-cTnI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 ,且随着时间推移,其水平逐渐升高.与常规化疗组比较,右丙亚胺组自第2个月起血清hs-cTnI水平[第2个月: (7.59 ± 0.85)×10-2ng/ml比(7.27 ± 0.86)×10-2ng/ml]显著降低, P<0.05或< 0. 01 .右丙亚胺组总心脏毒性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化疗组(5. 00% 比 25.00%) , P=0.001 .血清hs-cTnI>0.100ng/ml组的心脏毒性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血清 hs-cTnI≤0.100ng/ml组(31.25% 比4.17%) , P=0.001 . ROC曲线显示,血清 hs-cTnI预测此类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 AUC为 0.825 ,截断值为0.121ng/ml ,灵敏度为90.27%,特异度为92.35%.结论: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的白血病患者在化疗早期即出现血清hs-cTnI水平升高,其对心脏毒性事件的发生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 单支架和双支架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孙美珠;刘宏斌;黄党生;于茜;肖湖南

    目的:探讨单支架与双支架置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455例行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被分为单支架组(235例)和双支架组(220例) .观察比较两组病变分布情况,近端、远端及分支病变特征,支架置入,术式选择,术后即刻血流,临床不良事件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冠脉造影显示的病变分布,近端、远端及分支病变特征均无显著差异, P均>0. 05 .单支架组全部采用Cross-over技术,双支架组采用Crush术式(46.81%)、 Culotte术式(37.73%)、 T支架术式和 V支架术式,以前两种为主.两组术后即刻主支、分支TIMI血流 3级率均无显著差异, P均> 0.05 .住院期间,双支架组非致死性心梗发生率显著高于单支架组(7. 27% 比2.98%) , P=0.037 .随访12个月,与单支架组比较,双支架组再狭窄率(5.53% 比1.36%)显著降低,非致死性心梗(2. 55% 比6. 82%)发生率显著升高, P=0.016 ,0.030 .结论:单支架和双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疗效无显著差异,双支架组再狭窄率显著降低,但非致死性心梗率显著升高.

  •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疗效、安全性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作者:石凡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辅助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60例接受 PCI术的 ACS患者被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90mg/次, 2次/d)和替格瑞洛组(50mg/次, 1次/d) ,各80例.均同时给予阿司匹林,长期维持.结果:治疗1周、 2周后,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血小板抑制率(PIR) [1周:(26.18 ± 12.26)% 比(49.53 ± 15.38)%,2周: (55.69 ± 10.81)% 比(80.04 ± 7.84)%]均显著升高,P2Y12受体反应单位(PRU) [1周: (283.46 ± 20.58)比(272.51 ± 37.84) ,2周: (278.33 ± 20.31)比(269.34 ± 30.28)]和血小板反应指数(PRI) [1周: (74.56 ± 7.92)% 比(59.24 ± 5.51)%, 2周: (56.82 ± 5. 69)% 比(50. 31 ± 5.26)%]均显著降低( P<0. 05或<0.01) .随访一年内,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率(35.00% 比12. 5%)明显降低,出血发生率(7.50% 比27. 50%)明显升高(P均=0.001).结论:替格瑞洛辅助用于ACS患者PCI术后改善血小板功能显著优于氯吡格雷,但增加术后出血率,临床应注意防范.

  • 血清尿酸对CHD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以及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

    作者:杨美玲;赵青;蔡尚郎;于艳飞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对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以及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对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04月至2017年09月在我院住院的CHD患者117例.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尿酸,患者被分为非高尿酸组(69例)和高尿酸组(48例)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入院第7d应用血栓弹力图仪测定血小板抑制率.随访服用阿司匹林3个月后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高尿酸组花生四烯酸(AA )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低于非高尿酸组[ (65.00 ± 19. 39 )% 比(85.41 ± 22. 83 )%, P=0.001].与入院第1d相比,服用阿司匹林3月后高尿酸组[(471.72 ± 53.46) μmol/L比(499.72 ± 54.98) μmol/L]和非高尿酸组[ (319.43 ± 57.11) μmol/L比(338.46 ± 58.97) μmol/L]血尿酸水平均显著升高, P均<0.05 ;与非高尿酸组相比,高尿酸组血尿酸水平[ (338.46 ± 58.97) μmol/L比(499.72 ± 54.98) μmol/L , P=0.001]升高更显著.结论:合并高血尿酸的冠心病患者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低于非高尿酸组.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导致血尿酸水平不同程度升高,且高尿酸组的血尿酸水平升高幅度显著高于非高尿酸组,因此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该类患者血尿酸水平的监测.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吕文学;赵燕香;郑贵良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I+ H )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138 例.患者被随机均分为A组(接受I+ H治疗)、 B组(接受氨氯地平治疗)和C组(接受I+ H+氨氯地平治疗) ,三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测量比较三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和心率(HR) ,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SBP 、 DBP和HR均显著降低, P<0. 05或<0. 01 .与A组比较, B 、 C组治疗后SBP [ (133. 1 ± 6.2) mmHg比(128.9 ± 6.0) mmHg比(122.0 ± 3.8) mmHg]降低更显著,且C组的显著低于B组的(P均<0.01) ;与B组比较,A 、 C组治疗后DBP [(91.7 ± 6.7) mmHg比(87.5 ± 4.8) mmHg比(79.3 ± 3.0) mmHg]降低更显著,且 C组的显著低于 A组的(P均< 0.01).与 A、 B组比较,C组总有效率(78.3% 比73.9% 比97.8%)显著升高, P均<0.01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876).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能显著改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优于二药的单独使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术前心理疏导对于冠心病首次与多次PCI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的作用

    作者:张桂霞

    目的:研究术前心理疏导对于多次与首次行 PCI的冠心病(CHD)心绞痛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首次接受PCI的49例CHD患者为首次PCI组,以同期收治的≥2次PCI治疗的49例CHD患者为多次PCI组.两组均于术前接受有针对性的专业心理疏导.观察比较两组术前后心理、睡眠质量、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等临床指标.结果:与首次 PCI组比较,多次PCI组术前焦虑自评量表[SAS ,(50.18 ± 8.79)分比(54.21 ± 8.92)分]、抑郁自评量表[ (55.78 ± 9.36)分比(59.98 ± 9.41)分]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评分[PSQI , (12.74 ± 2.73 )分比(15. 96 ± 2. 81 )分] 、冠脉Gensini积分[ (89. 16 ± 6.12)分比(96.73 ± 6. 36)分] 、左室舒张末内径[ (58.71 ± 5. 12 ) mm比(64. 38 ± 5.19) mm]、左室收缩末内径[ (45.87 ± 3.25) mm比(49.92 ± 3.29) mm]、血浆NT-proBNP水平[ (612.15 ± 11.28) ng/ml比(639.87 ± 11.34) ng/ml]、心绞痛发作程度评分[ (5.18 ± 0.56)分比(5.92 ± 0.58)分]均显著升高, P<0.05或<0.01 .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上述指标、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均显著降低, P<0. 05或<0. 01 .术后除了多次PCI组SAS和PSQI评分仍显著高于首次组外,两组其余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0.05 .结论:多次PCI患者术前上述临床指标均较首次PCI患者严重.术前心理疏导能够有效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睡眠质量;且术前心理疏导和PCI能够使得多次PCI患者获得与首次PCI者相似的疗效.

  • 血清hsCRP、MCP-1、CTRP9、APN、Lp-PLA2、Fractalkine和RANTES因子水平与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吴爱成;唐恒锋;黄国清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 、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 (CTRP9) 、脂联素(APN) 、脂蛋白磷脂酶A2 (Lp-PLA2) 、 Fractalkine (即趋化因子CX3C) 、调节T细胞正常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水平与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CA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ACAS患者作为ACAS组,另选同期5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清hsCRP 、 MCP-1 、 RANTES 、 CTRP9 、 APN 、 Lp-PLA2 、 Fractalkine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AS组血清CTRP9 [ (3.70±1.20)×10-2mg/L比(3.19±1.11)×10-2mg/L]和APN [ (3.85±1.15) mg/L比(3.28 ± 1.01) mg/L]水平显著降低,hsCRP [ (32.55 ± 1.55) mg/L比(110.47 ± 1.53) mg/L]、 MCP-1 [ (480.22 ± 5.38) pg/ml比(600.47 ± 5.43) pg/ml]、 RANTES [ (2.80 ± 0.20) μg/ml比(4.19 ± 0.22) μg/ml]、 Lp-PLA2 [ (165.88 ± 5.32) mg/L比(199.55 ± 5.35) mg/L]和 Fractalkine [ (322.40 ± 5.60) pg/ml比(500.64 ± 5.66) pg/ml]水平显著升高, P<0.05或<0.01 .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CTRP9和APN水平显著降低,血清hsCRP 、 MCP-1 、 RANTES 、 Lp-PLA2 、 Fractalkine水平显著升高.检测上述指标可为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 心律失常患者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水平及其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作者:孙向阳;干志红;张皓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患者血清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水平及其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7年4月于我科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135例为心律失常组;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89例为健康对照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心律失常组被进一步分为 I级组(37例) 、Ⅱ级组(39例)和Ⅲ ~ Ⅳ级组(59例) .测定比较各组间血清脑钠肽(BNP ) 、 P Ⅲ NP 水平、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 ) 、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 、 LVEF .分析心律失常患者血清PⅢNP水平与BNP 、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心律失常组血清BNP [ (1132.88 ± 32.84) μg/L比(1984.63 ± 84.61) μg/L]、 PⅢNP水平[ (26.44 ± 5.89) ng/ml比(52.51 ± 10.85) ng/ml]、 LVEDd [(53.38 ± 4.81) mm比(62.12 ± 5.35) mm]和LVESd [(41.23 ± 5.93) mm比(53.19 ± 6.86) mm]均显著升高, LVEF [ (49.85 ± 4.57)% 比(34.83 ± 4.53)%]显著降低, P均=0.001 .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血清BNP [ (1242.68 ± 36. 71) μg/L比(1481. 83 ± 46.09) μg/L比(1938. 39 ± 51.94) μg/L]、 PⅢNP水平[ (34.36 ± 5.92) ng/ml比(47.81 ± 6.35) ng/ml比(60.94 ± 6.74) ng/ml]显著升高,且I级组< Ⅱ级组< Ⅲ ~ Ⅳ级组, P均=0.001 .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PⅢNP水平与LVEDd 、 LVESd呈显著正相关(r=0.329 ,0.463 ,P=0.043 ,0.029) ,与 LVEF呈显著负相关(r= -0.351 ,P=0.036).结论:心律失常患者发病后血清PⅢNP水平显著升高,与患者心室结构、心功能指标显著相关.

  • 基于行动研究法的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运动能力及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爱霞;王士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实施基于行动研究法的康复训练对运动能力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2例被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常规康复训练) 、行动研究组(接受基于行动研究法的康复训练) ,各66例.疗程4周,对比两组护理后肺功能指标、运动能力、活动强度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训练效果.结果:经康复护理后,与常规康复组比较,行动研究组肺功能各指标均明显提高,活动平板坡度[ (9.49 ± 3.76 )% 比(12.91 ± 3.49)%]、 6min步行距离[ (464.98 ± 87.43) m比(498.16 ± 93.56) m]、步行速度[ (4.95 ± 1.30) km/h比(5.61 ± 1.12) km/h]以及问卷运动能力[(3.02 ± 0.65)分比(4.66 ± 1.34)分]、活动强度[(3.73 ± 1.84)分比(4. 79 ± 1. 25)分]和生活质量[ (7. 75 ± 1. 78)分比(10.35 ± 0. 61)分]评分均明显增加( P<0. 05或<0.01) .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基于行动研究法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双心医学模式在护理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瑾;李妹芳;朱海萍

    目的: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护理)和双心医学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双心医学模式的心理干预),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 Zung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常规治疗组与双心医学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93.00% 比98.00%, P=0. 07)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双心医学组住院时间[ (7.85 ± 1. 31) d比(6. 23 ± 1.27) d] 、住院费用[ (10441.53 ± 3042. 75 )元比(6336. 23 ± 1400. 36)元]均明显减少( P均=0.001) ;两组SAS 、 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双心医学模式组治疗后SAS [ (55. 79 ± 7. 13 )分比(52. 15 ± 6. 88 )分] 、 SDS [ (55.76 ± 6.83 )分比(53.70 ± 6.00)分]评分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双心医学模式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可显著改善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关键词: 冠心病 护理 焦虑 抑郁
  • 降钙素原水平与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关系

    作者:曲楠;郑春和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水平与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关系.方法:对于我院109例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肌梗死溶栓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分为自发再通组(TIMI血流分级为2~3级) 45例和未自发再通组(TIMI血流分级为0~1级) 64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分析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影响因素,并绘制PCT水平预测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ROC曲线.结果:与未自发再通组比较,自发再通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 (2.57 ± 0.61) mmol/L比(2.13 ± 0.62) mmol/L]、脂蛋白(a) [Lp (a) ,(234.16 ± 72.67) mg/L比(182.62 ± 69.35) mg/L]、 PCT [ (0.12 ± 0.05) μg/L比(0.07 ± 0.04) μg/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6.05 ± 3.68) mg/L比(3.12 ± 2.53) mg/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85.56 ± 23.67) U/L比(74.36 ± 22.65) U/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PCT是冠脉自发再通的独立预测因素(OR=0. 661 , P=0.001) . PCT预测冠脉自通的 ROC曲线下面积为0.760 , P=0.001 , 95% CI 0.645 -0.874 ,佳截断值0. 085μg/L ,此时敏感度84.4%,特异度65. 4%.结论: PCT是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独立预测因素,当PCT水平<0. 085μg/L时,提示动脉自发再通率有增加趋势.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RP、MPV水平与急诊介入术中无复流的关系研究

    作者:黄开建;林德奇;林茂海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平均容积(MPV)水平与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NR)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156例STE-MI患者行直接PCI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术中是否发生 NR ,患者被分为NR组(54例)和无 NR对照组(102例)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NR 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无 NR对照组比较,NR组糖尿病比例(23. 5% 比42.6%)、CRP[(31.7 ± 5.3)mg/L比(64.5 ± 9.7)mg/L]和MPV水平[(9.31 ± 1.05)fl比(11.29 ± 0.98)fl]均显著升高,支架数[(1.9 ± 0.4)枚比(2.1 ± 0. 6)枚]显著增多,症状至球囊扩张时间[(254 ± 96)min比(315 ± 108)min]显著延长,P<0.05或<0.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症状至球囊扩张时间、CRP 、MPV水平是N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35~3.670 ,P<0.05或<0.01).结论:C反应蛋白、血小板平均容积升高是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无复流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值得推广.

  •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对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

    作者:栾学冰;翁志远;马亮

    目的: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PCI术的631例冠心病住院患者随访12个月,成功随访240例,根据冠脉造影(CAG)结果,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50% 为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被分为再狭窄组(105例)和未狭窄组(135例) ,并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比较各组血清sdLDL 、血脂: TC 、TG 、 HDL-C 、 LDL-C水平,并分析血清sdLDL水平与冠心病患者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再狭窄组与未狭窄组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血清sdLDL [ (0.451 ± 0. 135 ) mmol/L比(0. 673 ± 0. 281 ) mmol/L ]显著升高( P= 0.001 ) ;且与未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血清 sdLDL [ (0.606 ± 0.276) mmol/L比(0.695 ± 0.304) mmol/L]、 Gensini评分[ (40.23 ± 9.24)分比(58.42 ± 10.37)分]均明显升高(P=0.019 ,0.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sdLDL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14 , P=0.032).结论:血清sdLDL升高提示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风险升高,其可为PCI术后病情评估、不良事件预防提供参考.

  • 心力衰竭大鼠氧化应激水平与炎症因子、细胞凋亡因子间的相关性

    作者:郭丽;邓萌;王露露;张丽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大鼠氧化应激水平与炎症因子、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80~200g 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 、心衰模型组(8只) ,饲养8周后,检查并比较两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等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白介素(IL)-10和IL-18的水平,以及抑制凋亡蛋白Bcl-2和促凋亡蛋白Bax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衰模型组SOD[(140.37 ± 7.84) KU/L比(80.89 ± 6.65) KU/L]、IL-10[(63.04 ± 10.84) pg/ml比(25.24 ± 4.08) pg/ml]水平及Bcl-2/Bax [(1.58 ± 0.20)比(0.45 ± 0.65)]比值明显降低,MDA[(4.48 ± 1.26)μmol/mg比(15.99 ± 2.44) μmol/mg]、IL-18 [(249.92 ± 24.65) pg/ml比(442.29 ± 32.98) pg/m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01). Pearson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衰大鼠Bcl-2/Bax与SOD 、IL-10 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52 、0.783 ,P均=0.001) ,与MDA 、IL-18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 -0.644 、-0.917 ,P均=0.001).结论: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氧化应激水平升高,炎症因子比例失衡,加速蛋白凋亡,从而加重心衰.

  • 运动康复疗法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胡晓红;黎巧玲

    目的:分析运动康复疗法联合曲美他嗪治疗CHD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16例CHD患者被随机均分为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曲美他嗪治疗)和联合治疗组(在曲美他嗪组基础上联合运动康复疗法) ,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 LVEF 、 LVEDd 、 6min步行距离(6MWD ) 、血清hsCRP 、同型半胱氨酸(Hcy) 、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血浆内皮素(ET)-T和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曲美他嗪组(96.55% 比82.76%, P=0.01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 LVEF、6MWD和血浆NO水平均显著升高,LVEDd、血清 hsCRP、 Hcy、NT-proBNP和血浆ET-1水平均显著降低, P< 0. 05或< 0. 01 .与曲美他嗪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 LVEF [ (42.31 ± 7.37)% 比(47.86 ± 7.42)%]、 6MWD [ (290.62 ± 28.36) m比(348.63 ± 28.54) m]和血浆NO水平[ (61.54 ± 9.67) μmol/L比(72.62 ± 10.41) μmol/L]升高更显著, LVEDd [ (58.13 ± 5.82) mm比(55.36 ± 5.27) mm]、血清hsCRP [ (3.86 ± 0.85) mg/L比(3.49 ± 0.67) mg/L]、 Hcy [ (12.68 ± 2.47) μmol/L比(11.34 ± 2.23) μmol/L]、 NT-proBNP [ (924.17 ± 175.87) ng/L比(836.35 ± 158.70) ng/L]和血浆ET-1水平[ (55.83 ± 11.64) ng/L比(49.36 ± 10.23) ng/L]降低更显著, P<0. 05或<0.0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431 .结论:运动康复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能显著改善疗效及心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增强血管内皮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抗阻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作者:张娜

    目的:分析抗阻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我院确诊的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宣教组(75例,仅予以一般健康宣教) ,抗阻训练组(75例,实施抗阻训练) .两组均观察12周,分别于入组前后检测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与常规宣教组比较,抗阻训练组收缩压[SBP,(156.5±21.3) mmHg比(139.6±20.2)mmHg]、舒张压[DBP,(91.5±12.6)mmHg比(82.7± 12.8) mmHg]水平及总胆固醇[TC ,(5.9 ± 2.1) mmol/L比(4.5 ± 2.0) mmol/L]、甘油三酯[TG ,(1.7 ± 0.5) mmol/L比(1.1 ± 0.4)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2.9 ± 1.2) mmol/L比(2.0 ± 1.1) mmol/L]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6 ± 0.3) mmol/L比(1.9 ± 0.4) mmol/L]水平显著上升(P均=0.001) .结论:抗阻训练有利于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血脂状况,具有临床实践价值.

  • 左心室四极导线与传统左心室双极导线的比较

    作者:潘思宇;栾颖

    在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治疗时,由于患者的心脏静脉的解剖异常、左心室起搏阈值不理想、导线脱位、膈神经刺激等因素,传统的左心室双极导线可能有左心室导线植入失败.为此,左心室四极导线应运而生.本文就左心室四极导线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 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在冠心病风险分层及预测中的作用

    作者:付金财;于波

    大量研究表明冠脉钙化(CAC)评分与血管粥样硬化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具有显著相关性.新指南表明,从年龄、种族、性别方面考虑CAC≥75% 时或CAC评分≥300 Agatston单位时,患者需接受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本文就CAC评分对有或无症状及特殊患者的冠脉病变风险评估及预测价值作一综述.

  •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研究的进展

    作者:佟潇;寇俊杰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新发现的中性粒细胞杀灭病原体的一个机制.有研究发现NETs还具有促凝和促血栓形成的作用.近期有研究表明,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梗死相关血管病变部位的NETs负荷与梗塞的面积呈正相关,本文将就NETs及其在冠心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hsCRP、TNF-α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王景胜;刘正君;陈楠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高,致病机制复杂、病情发展迅速,因此其早期诊断和干预对患者的早期恢复十分重要.研究表明在 HICH的发病过程中,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 )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hsCRP及TNF-α在老年HICH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与 HICH相关性的研究,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 希氏束起搏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于洋;张烁

    希氏束起搏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新方法.希氏束起搏的电激动沿心脏正常传导系统下传,保持了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心室电激动顺序和心室收缩同步性,是相对生理性的起搏模式.对于心衰、左束支传导阻滞等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希氏束起搏和双心室起搏有着相同的临床意义.本文就希氏束的解剖结构、希氏束起搏的定义,及其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临床适应证作一综述.

  • 营养状态评估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珍珍;彭瑜;张钲

    近期研究发现营养不良与心血管疾病预后相关.营养状况评估工具对于及时发现营养不良,采取积极治疗措施非常重要.本文着重对营养不良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目前的营养评估工具做一简要论述.

  • 运动平板试验评价的心肌缺血与冠脉狭窄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李强;李存仁;陈湘光;田文芬

    目的:研究运动平板试验评价的心肌缺血与冠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我院15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冠脉CT检查结果分为A组(狭窄<50%) 、 B组(狭窄50% ~75%) 、 C组(狭窄>75%)三组,每组均50例.比较三组患者病变部位、冠脉狭窄率,运动试验患者ST段压低状况,采用Spearman法分析运动平板阳性率与冠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与B组比较,C组冠脉直径狭窄率[ (63.64 ± 4.21)% 比(66.71 ± 4.46)%]及参考段血管直径[ (2.92 ± 0.23) mm比(3.03 ± 0.21) mm]明显增加(P<0.05或<0.01) ;随着冠脉狭窄程度的加重, A 、 B 、 C三组运动试验中ST段压低出现时间明显缩短[ (712. 3 ± 202. 7) s比(602. 3 ± 210.4) s比(501.2 ± 236.1) s];持续时间[(425.4±200.5) s比(520.8±205.8) s比(603.4±198.4)s]、运动试验阳性率(64.00%比82.00% 比92.00%)明显增加;C组ST段压低幅度明显大于A组[(2.4±1.1)mV比(1.9±0.8)mV],P<0.05或<0.01 . Spearman分析显示:运动试验阳性率(心肌缺血率)与冠脉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r=3.425 , P=0.126) .结论:尽管运动平板试验对于心肌缺血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冠状狭窄程度和患者心肌缺血程度并无明显相关性,值得临床注意.

  • 负荷动态CT-MPI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缺损的可行性

    作者:孙进

    目的:探讨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CT-MPI)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40例已知或疑似冠心病患者,均行负荷动态CT-MPI检查.分析负荷动态CT-MPI的图像特征及冠脉血管狭窄程度、比较心肌非缺血区与缺血区的心肌血流量(MBF) .结果: 140例患者中, 24例无冠脉狭窄,有冠脉狭窄116例中:36例轻度狭窄、 40例中度狭窄、 40例重度狭窄,血管狭窄总发生率为82.86% (116/140) .共104例出现心肌灌注缺损,发生率74. 29%.血管狭窄患者的心肌灌注缺损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狭窄患者(86. 21% 比16.67%, P=0.001) .轻度、中度、重度患者灌注异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灌注正常率( P均=0. 001) .缺血节段的MBF明显低于非缺血节段[ (0.83±0.20)ml·ml-1·min-1比(1.22±0.33)ml·ml-1min-1,P=0.001].结论:负荷动态CT-MPI可明确心脏血管及血流信息,定量评估心肌缺血状况,在评价冠心病心肌灌注缺损时有高度的应用可行性.

心血管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1999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