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心血管康复医学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심혈관강복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福建省康复医学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074
  • 国内刊号: 35-119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4-83
  • 曾用名: 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福建
  • 主编: 刘江生 蓝玉福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海燕;王永春;牛慧;赵春玲;谢立娟;王国华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IHF)及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IHF患者172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曲美他嗪组和联合治疗组(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 各86例, 治疗30d. 评价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炎性因子、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及生活质量(QOL)等的变化, 治疗1年后的脑梗塞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 与曲美他嗪组比较, 联合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0. 41±5. 06)mm比(47. 28±4. 83)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41. 57±4. 22)mm比(36. 72±3. 71)mm]明显减小, 左室射血分数[(44. 68±4. 51)%比(49. 79±4. 99)%]明显提高, NTproBNP[(3. 48±0. 35)ng/L比(3. 06±0. 32)ng/L]、H-FABP[(11. 41±1. 26)μg/L比(8. 55±0. 86)μg/L]、白细胞介素6[(53. 21±5. 36)ng/L比(43. 58±4. 44)ng/L]、肿瘤坏死因子α[(161. 97±16. 28)ng/L比(108. 27±10. 11)ng/L]、C反应蛋白[(15. 72±1. 59)ng/L比(11. 10±1. 12)ng/L]水平及QOL评分[(48. 75±4. 89)分比(43. 15±4. 33)分]均明显降低(P<0. 05或<0. 01).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曲美他嗪组(90. 70%比72. 09%, P=0. 002); 治疗1年后, 联合治疗组脑梗塞发生率明显低于曲美他嗪组(2. 33%比10. 47%, P=0. 029). 结论:美托洛尔、曲美他嗪联合治疗IHF可有效改善心肌血供, 纠正免疫失衡, 提高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疗效显著, 且可预防发生脑梗塞, 值得临床推荐.

  •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梗患者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韩羽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124例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血栓抽吸组(62例, 采用单纯血栓抽吸导管行PCI), 联合治疗组(62例, 采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进行PCI治疗),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PCI治疗后, 与血栓抽吸组比较, 联合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术后30d:(51. 04±6. 66)%比(62. 87±8. 12)%]明显提高,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后30d:(53. 78±5. 19)mm比(43. 89±5. 24)mm]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术后30d:(42. 18±4. 09)mm比(30. 85±4. 98)mm]明显减小; 肌酸激酶[(161. 85±3. 74)U/L比(132. 54±3. 85)U/L]、肌酸激酶同工酶[(32. 58±1. 30)U/L比(29. 45±1. 24)U/L]、乳酸脱氢酶[(304. 58±3. 14)U/L比(241. 95±2. 14)U/L]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04. 54±3. 57)U/L比(165. 47±2. 48)U/L]水平明显降低; 手术成功率(82. 26%比100%)、ST段回落率(74. 19%比88. 91%)均明显提高(P<0. 05或<0. 01), 两组大出血、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均>0. 05).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手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ST段回落率, 改善心功能及心脏结构, 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氟伐他汀联合阿罗洛尔对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GDF-15、NGAL水平的影响

    作者:夏仲旺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联合阿罗洛尔对冠心病(CHD)并发心力衰竭(HF)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40例CHD+HF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患者被随机均分为阿罗洛尔组和联合治疗组(在阿罗洛尔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 疗程为3个月.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d)、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每博指数(SI)、每博输出量(SV)、血清GDF-15和NGAL水平. 结果:与阿罗洛尔组比较, 联合治疗组治疗后LVEF[(45. 31±6. 73)%比(72. 64±7. 29)%]、MAP[(59. 34±6. 93)mmHg比(75. 61±7. 24)mmHg]、CI[(2. 66±1. 31)L/min2比(3. 12±1. 37)L/min2]、SI[(27. 15±4. 37)ml/m2比(49. 81±5. 79)ml/m2]和SV[(60. 99±5. 13)ml比(71. 24±5. 94)ml]升高更显著, IVSTd[(13. 51±3. 17)mm比(11. 27±7. 26)mm]、血清GDF-15[(1153. 4±153. 7)ng/L比(923. 8±81. 4)ng/L]和NGAL[(112. 52±61. 49)μg/L比(78. 14±35. 74)μg/L]水平降低更显著(P<0. 05或<0. 01). 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阿罗洛尔组(87. 14%比74. 29%), P=0. 007. 结论:氟伐他汀联合阿罗洛尔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显著降低血清GDF-15和NGAL水平, 改善患者的预后, 值得推广.

  • 磷酸肌酸钠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发作期CHF的疗效及血清NT-proBNP的影响

    作者:高永超

    目的:探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CP)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急性发作期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CHF)患者的疗效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CHF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患者被随机均分为CP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注射用CP)和联合治疗组(在CP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 疗程均为2周. 测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输出量(CO)、每博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NT-proBNP水平, 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治疗2周后CO、SV和LVEF显著升高, LVEDd显著降低(P均=0. 001, CP组CO除外); 与CP组比较, 治疗2周后联合治疗组CO[(4. 9±1. 5)L比(5. 6±1. 6)L]、SV[(70. 6±7. 5)ml比(79. 2±7. 6)ml]和LVEF[(42. 9±7. 6)%比(49. 3±8. 6)%]升高更显著, LVEDd[(58. 4±5. 3)mm比(43. 6±5. 5)mm]降低更显著(P<0. 05或<0. 01). 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1周、2周后两组的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 且2周后的显著低于1周后, P均=0. 001. 与CP组比较, 治疗1周、2周后联合治疗组的血清NT-proBNP水平[1周后:(708. 6±137. 6)ng/L比(611. 4±121. 4)ng/L, 2周后:(573. 9±132. 9)ng/L比(359. 1±114. 2)ng/L]降低更显著, P均=0. 001. 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CP组(95. 0%比81. 7%), P=0. 0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 675). 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发作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提高治疗有效率, 值得临床推广.

  • 匹伐他汀对中青年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詹小娜;李贵华;王亚娟;富丽娟;高蕾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对中青年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 5mm)的中青年患者126例, 随机分为无降脂药治疗组(62例)和匹伐他汀组(64例). 测定服药前及服药后12个月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扩张功能(FMD)值,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脂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与治疗前及无降脂药治疗组治疗后比较, 匹伐他汀组FMD值[(6. 70±2. 10)%、(6. 60±2. 35)%比(8. 90±3. 60)%]明显升高, 总胆固醇[(6. 05±1. 40)mmol/L、(5. 67±1. 90)mmol/L比(4. 05±1. 20)mmol/L]、甘油三酯[(2. 18±0. 72)mmol/L、(2. 08±0. 68)mmol/L比(1. 77±0. 6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 65±1. 50)mmol/L、(4. 41±1. 36)mmol/L比(2. 01±1. 30)mmol/L]水平明显下降(P<0. 05或<0. 01); 两组IMT值均无明显变化; 匹伐他汀组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匹伐他汀可显著改善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中青年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

  • 1,6-二磷酸果糖联合抗病毒治疗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的研究

    作者:涂娟娟;刘芳;焦蓉;曾芳

    目的:探讨1, 6-二磷酸果糖(FDP)联合抗病毒治疗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 方法:选择118例VMC患儿,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FDP治疗), 各59例, 均治疗2周. 测量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 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1. 53%比71. 19%, P=0. 005). 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治疗2周后CK、LDH、CK-MB、HBDH水平、HR均显著降低而SV、CO、LVEF均显著升高(P均<0. 01).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 治疗2周后联合治疗组CK[(168. 2±33. 7)U/L比(126. 4±30. 4)U/L]、LDH[(199. 0±41. 3)U/L比(162. 7±47. 1)U/L]、CK-MB[(18. 3±6. 4)U/L比(12. 2±6. 6)U/L]、HR[(85. 4±12. 6)次/分比(80. 2±12. 3)次/分]降低更显著而SV[(82. 4±13. 4)ml比(89. 5±14. 0)ml]、LVEF[(50. 1±8. 5)%比(59. 7±8. 8)%]升高更显著(P<0. 05或<0. 01). 结论:FDP联合抗病毒治疗能显著改善VMC患儿心肌酶谱, 恢复心脏泵血功能, 临床疗效显著.

  • 依普沙坦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坐位收缩压的影响

    作者:李根;田文

    目的:研究依普沙坦治疗冠心病(CHD)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坐位收缩压(MSSBP)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CHD合并高血压患者218例,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普沙坦组(110例)与氯沙坦组(108例). 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药物. 治疗6个月,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等生化指标, 坐位舒张压(MSDBP)、MSSBP, 全血黏度低切(WBLSV)、全血黏度高切(WBHSV)、全浆黏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等血液流变学指标, 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的变化. 结果:治疗前后, 两组血脂、AST、ALT组间、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 治疗后, 与氯沙坦组比较, 依普沙坦组MSSBP[(131. 75±13. 52)mmHg比(117. 95±11. 83)mmHg]及WBLSV[(10. 98±1. 27)mPa·s比(10. 21±1. 13)mPa·s]、WBHSV[(4. 99±0. 52)mPa·s比(4. 56±0. 45)mPa·s]、PV[(2. 01±0. 34)mPa·s比(1. 70±0. 26)mPa·s]、EAI[(8. 59±0. 92)%比(8. 02±0. 83)%]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 001). 依普沙坦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氯沙坦组(98. 18%比86. 11%, P=0. 001). 结论:依普沙坦治疗冠心病联合高血压患者可显著降低坐位收缩压, 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应用.

  •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刘兆奕;刘丽敏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20周龄的Wistar大鼠175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55)、缺血再灌注组(n=60)、阿托伐他汀组(n=60). 在连续空腹灌胃7d后构建大鼠MIRI模型, 测量比较三组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异, 再连续灌胃28d后测量比较三组大鼠左、右心室重量及室间隔厚度的差异.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 缺血再灌注180min后缺血再灌注组、阿托伐他汀组LDH[(583. 15±73. 16)U/L比(1537. 67±280. 73)U/L比(1035. 07±137. 92)U/L]、CK[(932. 72±62. 82)U/L比(2872. 45±136. 3)U/L比(2434. 07±192. 81)U/L]、hsCRP[(20. 98±1. 86)mg/L比(48. 39±1. 31)mg/L比(40. 29±2. 33)mg/L]水平显著升高, 但阿托伐他汀组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 05或<0. 01). 与假手术组比较, 缺血再灌注28d后缺血再灌注组、阿托伐他汀组左室相对重量[(1. 21±0. 17)mg/g比(1. 94±0. 33)mg/g比(1. 53±0. 35)mg/g]、右室相对重量[(0. 16±0. 12)mg/g比(0. 39±1. 21)mg/g比(0. 27±0. 07)mg/g]、室间隔厚度[(1. 26±0. 35)mm比(2. 03±0. 38)mm比(1. 65±0. 38)mm]显著增加, 但阿托伐他汀组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均<0. 01). 结论:阿托伐他汀预处理能够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改善心室重构.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效果及对血脂、心脏舒张功能等的影响

    作者:王月华;赵芳霞;王雪利;暴龙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基化终产物(AGEs)和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均分常规剂量组(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 20mg/d)与加倍剂量组(加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 40mg/d), 治疗4周; 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及血脂水平、HbA1c及AGEs水平以及心脏舒张功能, 并评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治疗后, 加倍剂量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91. 67%比72. 92%, P=0. 032);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 加倍剂量组治疗后血糖、血脂(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水平及HbA1c[(7. 58±1. 47)%比(6. 18±1. 35)%]、AGEs[(12. 45±2. 36)μg/ml比(7. 62±1. 54)μg/ml]水平、二尖瓣口早期舒张峰值血流速度与早期二尖瓣环根部舒张峰运动速度比值[E/Ea:(7. 54±1. 36)比(5. 27±1. 09)]均显著降低,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二尖瓣口早期舒张峰值血流速度与二尖瓣口晚期舒张峰值血流速度比值[E/A值:(1. 25±0. 32)比(1. 57±0. 41)]均显著升高(P均=0. 001); 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712). 结论: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 加倍剂量阿托伐他汀更能有效调节血脂水平, 降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糖基化终产物水平, 并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临床疗效更显著.

  • TriVex系统微创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

    作者:罗庚;王国胜;晏妮;叶沛强;袁振东;江宏

    目的:研究TriVex系统微创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00例, 随机均分为微创刨吸组(接受TriVex系统微创刨吸术)和传统治疗组(高位结扎和剥脱术). 评估两组疗效、治疗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等, 并于术后3、6个月时进行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问卷(CIVIQ)评分和临床-病因-解剖-病理学(CEAP)分级评估.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 05), 与传统治疗组比较, 微创刨吸组切口个数[(8. 6±1. 7)个比(4. 2±1. 1)个]、手术时间[(70. 17±15. 92)min比(32. 45±11. 74)min]、术后恢复时间[(6. 82±1. 51)h比(3. 93±1. 13)h]明显减少, 浅静脉血栓团(18. 0%比0)发病率及复发率(12. 0%比0)均显著降低(P<0. 05或<0. 01). 术后3、6个月时, 与传统治疗组比较, 微创刨吸组VCSS评分均明显降低[3个月:(7. 23±1. 48)分比(4. 16±1. 35)分], CIVIQ评分明显提高[3个月:(67. 23±9. 47)分比(81. 16±8. 38)分], P均=0. 001; 两组患者的CEAP分级均比术前显著降低(P均=0. 001), 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 结论:TriVex系统微创刨吸术治疗多种原因导致的静脉曲张具有与传统手术相似的效果, 方法更简单、疗效肯定, 患者痛苦和并发症少、恢复快、易接受, 值得临床推广.

  • 托拉塞米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徐建辉;李睿;李朋;李屏;杨海珍;陈磊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146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托拉塞米组和联合治疗组(接受托拉塞米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 每组73例, 均治疗7d. 测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min步行距离(6MWD)、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的差异.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治疗后LVEF、6MWD均显著升高和延长而LVEDd、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 P均=0. 001; 与托拉塞米组比较, 联合治疗组治疗7d后LVEF[(30. 69±4. 52)%比(36. 29±4. 86)%]、6MWD[(271. 21±48. 32)m比(322. 45±56. 34)m]升高更明显而LVEDd[(54. 17±7. 64)mm比(46. 52±6. 52)mm]、IL-6[(34. 65±6. 13)μg/ml比(26. 18±4. 53)μg/ml]、TNF-α水平[(50. 27±8. 74)μg/ml比(37. 48±7. 04)μg/ml]降低更明显, P均=0. 001. 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托拉塞米组(90. 4%比71. 2%, P=0. 03). 结论:托拉塞米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显著降低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IL-6和TNF-α水平, 改善心功能, 提高临床疗效, 值得推广.

  • 达比加群与华法令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中抗凝治疗的对比研究

    作者:常影;潘迪;王婷;王旭渤;李树岩

    目的:比较达比加群和华法令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抗凝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8月325例于我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围术期抗凝治疗方案, 患者被分为达比加群组(187例)和华法令组(138例).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凝血时间(ACT)、肺静脉隔离(PVI)成功率、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与华法令组比较, 达比加群组糖尿病(20. 3%比11. 8%)、慢性心力衰竭比例(19. 6%比10. 2%)和左房内径[(47±10)mm比(44±9)mm]均显著降低, P<0. 05或<0. 01. 达比加群组INR显著低于华法令组[(1. 3±0. 3)比(2. 4±0. 4), P=0. 001], 而两组ACT、PVI成功率和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均>0. 05). 达比加群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华法令组(0. 5%比5. 1%, P=0. 025). 结论: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抗凝治疗中, 与华法令相比, 达比加群治疗的INR显著降低, 且主要并发症率显著降低, 值得临床推广.

  •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对慢性心衰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MCF-6、PGI2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钊;王志强;张利云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对于慢性心衰(CHF)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浆线粒体偶联因子6(MCF-6)、前列环素(PGI2)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64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被随机均分为美托洛尔组和联合治疗组(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 治疗10周,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以及MCF-6、PGI2水平变化. 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MCF-6水平均明显降低, PGI2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 001); 且与美托洛尔组比较, 联合治疗组心率[(74. 6±3. 5)次/min比(67. 5±3. 2)次/min]、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5. 3±5. 1)mm比(51. 3±4. 2)mm]明显减少, 抵抗素水平[(29. 5±2. 7)μg/L比(23. 3±1. 9)μg/L]、内皮素1[(71. 0±6. 2)mg/L比(56. 7±5. 3)mg/L]、MCF-6[(305. 0±27. 7)pg/ml比(265. 8±25. 3)pg/ml]水平均明显下降, 左室射血分数[(46. 6±4. 4)%比(50. 7±5. 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42. 2±3. 6)mg/L比(51. 4±6. 3)mg/L]、一氧化氮[(73. 3±6. 9)mg/L比(89. 4±7. 6)mg/L]、PGI2[(20. 6±3. 5)pg/ml比(24. 3±3. 6)pg/ml]水平均明显上升(P均=0. 001). 结论: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衰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 抑制血浆线粒体偶联因子6释放, 并提高前列环素水平.

  • 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对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肌重构的影响

    作者:陈晓勇;林紫薇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对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PEF)患者心功能和心肌重构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HFPEF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 每组46例, 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心肌重构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3. 48%比78. 26%, P=0. 036).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 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压[(120. 26±9. 17)/(73. 56±5. 86)mmHg比(115. 68±10. 31)/(67. 24±4. 92)mmHg]、心率[(74. 35±8. 53)次/min比(68. 48±7. 17)次/min]和BNP[(299. 86±19. 43)pg/ml比(231. 71±20. 15)pg/ml]水平均显著下降, E/A[(1. 02±0. 09)比(1. 26±0. 07)]、LVEF[(53. 14±1. 60)%比(57. 02±1. 51)%]均显著升高, IVRT[(119. 45±14. 23)ms比(102. 17±11. 53)ms]和LAVI[(35. 82±7. 15)ml/m2比(30. 17±6. 48)ml/m2]显著减少, LVEDd[(57. 22±7. 24)mm比(50. 61±6. 35)mm]、LVESd[(50. 14±5. 06)mm比(44. 93±5. 82)mm]均显著减小(P<0. 05或<0. 01). 治疗期间,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对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 可以显著提高疗效, 改善心功能和心肌结构, 值得临床推广.

  • 联合检测NT-proBNP、Lp(a)对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作者:郭忠玉;朱铁兵;汤涌

    目的:探讨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脂蛋白a[Lp(a)]水平与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 方法:连续收集我科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并术后一年复查冠脉造影结果的患者625例. 根据是否发生ISR, 患者被分为无再狭窄组(532例)和ISR组(93例). 检测两组血浆NT-proBNP及Lp(a)水平, 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T-proBNP、Lp(a)水平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 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 支架内再狭窄组血浆NTproBNP[(749. 43±154. 82)ng/L比(856. 12±132. 45)ng/L]及Lp(a)[(299. 23±29. 07)mg/L比(321. 12±31. 05)mg/L]水平明显升高(P均=0. 001), 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 血浆NT-proBNP(OR=2. 162, 95%CI 2. 002~2. 333)及Lp(a)(OR=2. 903, 95%CI 2. 648~3. 184)水平均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 05). 结论: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和脂蛋白a是支架植入术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hsCRP、Hcy水平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

    作者:唐玉宏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EH患者150例, 根据血浆Hcy水平分为低Hcy组(58例, Hcy<10μmol/L), 中Hcy组(69例, Hcy 10~20μmol/L)和高Hcy组(53例, Hcy>20μmol/L); 根据血浆hsCRP水平分为低hsCRP组(55例, hsCRP<5mg/L), 中hsCRP组(64例, hsCRP 5~10mg/L)和高hsCRP组(61例, hsCRP>10mg/L). 测定比较各组的血脂、血糖、肾功能指标以及BPV, 分析血浆Hcy、hsCRP水平与BPV的相关性. 结果:与低Hcy组比较, 中、高Hcy组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 (13. 26±3. 09)mmHg比(15. 68±3. 71)mmHg比(18. 39±4. 06)mmHg]、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 (13. 12±3. 20)mmHg比(15. 09±3. 73)mmHg比(17. 82±3. 83)mmHg]和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 (11. 29±2. 60)mmHg比(13. 63±2. 74)mmHg比(16. 09±2. 80)mmHg]均显著升高, 且高Hcy组的显著高于中Hcy组的, P均<0. 01. 与低hsCRP组比较, 中、高hsCRP组24SSD[(13. 35±3. 12)mmHg比(16. 04±3. 69)mmHg比(18. 55±4. 17)mmHg]、dSSD[(12. 96±3. 14)mmHg比(15. 18±3. 81)mmHg比(18. 05±3. 90)mmHg]和nSSD[(11. 08±2. 53)mmHg比(13. 76±2. 85)mmHg比(16. 18±3. 05)mmHg]均显著升高, 且高hsCRP组的显著高于中hsCRP组的, P均=0. 001.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H患者血浆Hcy、hsCRP水平与24hSSD, dSSD和nSSD呈显著正相关(r=0. 294~0. 419, (P均<0. 05)).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Hcy、hsCRP水平与收缩压变异性呈显著正相关, 血浆Hcy、hsCRP水平监测有助于评估这些患者的血压变异性.

  • Hcy、CRP及NEFA水平预测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作者:姚贵俊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及游离脂肪酸(NEFA)水平预测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8例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 随访3个月, 其中预后良好136例(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52例(预后不良组), 对两组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绘制ROC曲线评价Hcy、CRP、NEFA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预后不良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占比及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Hcy、CRP、NEFA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 01).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糖尿病史、Hcy、CRP、NEFA是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3. 501~5. 270, P均=0. 001). Hcy预测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830, 佳截断值为17. 950, 此时敏感度为0. 615, 特异度为0. 882. CRP预测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805, 佳截断值为1. 395, 此时敏感度为0. 731, 特异度为0. 735. NEFA预测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723, 佳截断值为0. 485, 此时敏感度为0. 615, 特异度为0. 706. 结论: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及游离脂肪酸是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均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 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尿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胡欣;李月芳;赵红;杨斌;程曦;刘文竹

    目的:探讨高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糖蛋白抗原125(CA125)、尿酸(UA)水平与心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110例高龄住院患者, 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衰组65例(心功能Ⅱ级30例, 心功能Ⅲ~Ⅳ级35例)和心功能正常组45例. 分别检测比较两组以及不同心功能等级患者间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UA、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二尖瓣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E/A)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与心功能正常组比较, 心衰组CA125[(15. 9±6. 3)U/ml比(40. 1±12. 2)U/ml]、UA[(319. 2±61. 3)μmol/L比(435. 7±72. 9)μmol/L]、NT-proBNP[(298. 5±132. 4)pg/ml比(1923. 7±868. 6)pg/ml]显著升高而E/A[(1. 02±0. 46)比(0. 71±0. 25)]、LVEF[(62. 1±11. 9)%比(48. 7±14. 7)%]显著降低(P均=0. 001). 与心功能Ⅱ级组比较, 心功能Ⅲ~Ⅳ级组CA125[(28. 4±9. 3)U/ml比(50. 1±13. 9)U/ml]、UA[(383. 4±71. 8)μmol/L比(478. 4±73. 9)μmol/L]、NT-proBNP[(853. 2±361. 5)pg/ml比(2841. 3±1303. 3)pg/ml]水平显著升高而E/A[(0. 78±0. 23)比(0. 65±0. 19)]、LVEF[(52. 6±10. 1)%比(45. 3±13. 1)%]显著降低(P<0. 05或<0. 01). Pearson直线相关回归分析示:心衰组CA125、UA、NT-proBNP水平与E/A及LVEF均呈显著负相关(r=-0. 679~-0. 457, P<0. 05或<0. 01). 结论:CA125、UA和NT-proBNP水平与高龄CHF患者LVEF均呈显著负相关, 有助于心衰严重程度的判断.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作者:王丰功;李巍;张茜;董楠;倪春梅;迟晔虹;王鹏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A)水平与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及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215例EH患者. 根据24hUMA水平, 患者被分为正常UMA组(116例)和微量白蛋白尿(MAU)组(99例). 测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UMA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颈动脉管腔内径、斑块发生率以及ABI. 分析EH合并MAU患者UMA水平与CIMT、ABI的相关性. 结果:两组年龄、性别、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血肌酐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均>0. 05). 与正常UMA组比较, MAU组UMA水平[20. 25(15. 75, 25. 75)mg/d比86. 50(56. 50, 104. 50)mg/d]、CIMT[(1. 20±1. 09)mm比(1. 76±0. 81)mm]、斑块发生率(55. 17%比75. 76%)显著升高, ABI[(1. 12±0. 11)比(0. 97±0. 11)]显著降低, P均<0. 01. 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EH合并MAU患者UMA水平与CIMT呈显著正相关(r=0. 551, P=0. 001), 与ABI呈显著负相关(r=-0. 266, P=0. 008). 结论:EH合并MAU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正相关, 与踝臂指数显著负相关, 提示微量白蛋白尿不仅和高血压肾脏病变有关, 也是亚临床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

  • 清晨高血压患者血清NGAL、CysC水平的临床研究

    作者:姜晨阳

    目的:测定清晨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胱抑素C(CysC)水平, 探讨其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在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或住院的高血压(EH)患者120例, 根据清晨高血压的定义, 分为清晨高血压组(62例)和无清晨高血压组(58例). 对所有患者血清NGAL、CysC, 血脂、血糖等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两组患者血脂、血糖等水平无显著差异(P均>0. 05); 与无清晨高血压组比较, 清晨高血压组血清NGAL[(47. 50±3. 15)μg/L比(156. 87±18. 56)μg/L]、CysC[(0. 68±0. 16)mg/L比(1. 26±0. 86)mg/L]水平明显升高(P均=0. 001). 结论:清晨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与胱抑素C水平较无清晨高血压患者明显升高, 对诊断清晨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应加强清晨血压的管理.

  • 抗肿瘤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研究进展

    作者:王刚;张若溪;于波;侯静波

    本文总结抗肿瘤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研究的进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抗肿瘤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相关文献, 就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抗肿瘤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机理是多层次、多位点的. 某些抗肿瘤药物有望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新靶点.

  • 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相关预测因素

    作者:李茹哲;张烁

    导管消融术是房颤的有效治疗措施, 但是手术成功率低, 复发率高. 因此, 对房颤消融术后复发因素的预测至关重要. 本文就目前房颤消融术后复发预测因素进行综述分析, 以便择适当患者进行消融术, 从而提高房颤导管消融术的手术成功率, 以及为减少术后房颤复发提供相关的指导.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应用和展望

    作者:辛颖;杨爽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因其在冠脉腔内影像病变评估中有着高分辨率、高敏感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指导, 然而目前国内研究才刚起步. 本文旨在从OC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和展望进行综述.

  •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的消融治疗进展

    作者:韩竺君;张烁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随着对房颤发生机制的不断认识, 房颤治疗策略也在不断更新. 按照是否合并基础疾病, 可分为器质性心脏病房颤和非器质性心脏病房颤, 本文对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房颤的消融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6min步行试验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意义

    作者:李长青;冯玉宝;苏平

    本文阐述了6min步行试验(6MWT)的方法、适应证、禁忌证, 与血浆脑钠钛(BNP)水平、NYHA分级的相关性. 6MWT可用于心衰患者康复指导, 提高运动耐力, 评估其心功能、预后等.

  • 侧支动脉生成的机制

    作者:管骏涛;陆晓

    促进侧支动脉生成是治疗心肌缺血以及其他缺血性疾病的重要方式. 研究表明血管剪切力的增加是侧支动脉生成的早期启动因素, 可以启动一系列的反应从而来促进侧支动脉的生成. 本文还主要综述了侧支动脉生成过程中涉及的细胞以及化学因子, 其中包括单核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趋化因子以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在侧支动脉生成中的作用.

  • 血清CA125与心力衰竭关系的探讨

    作者:刘春苗;邢坤

    多项研究显示, 随着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的上升, 血清CA125浓度亦逐渐增加, 且其浓度与BNP、NYHA分级呈正相关; 有报道在有胸腔积液的心力衰竭患者中, 血清CA125水平显著升高, 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随CA125水平的升高而升高. 因此, 本研究就血清CA125水平与心力衰竭的关系进行探讨.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病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王培;靳文军

    随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冠脉慢血流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着密切关系. 为了更好地认识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从这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 NT-proBNP在心力衰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蓝津;吴万芬;陆山河

    多种心血管疾病都可能导致心力衰竭(HF), 但传统指标主观介入过多, 不能客观地反映其严重程度. 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半衰期较脑钠肽(BNP)更长, 有利于HF的检测. 本文就NT-proBNP在HF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心肌桥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作者:刘天华;冯六六

    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结构变异, 多被看作是良性病变, 但也可以引起心肌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室顿抑和心律失常, 甚至心脏性猝死. 本文就心肌桥发病率、解剖学分型、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综述.

    关键词: 心肌桥 诊断 治疗
  • 心脏远程实时监护系统在院前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连海;褚怀德;刘建伟;鲁晓华;钱秋敏;冯静

    目的:研究心脏远程实时监护系统在院前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400例, 按时间顺序分为常规监护组(按常规方法行床旁12导联心电检查, 由医护人员查房时定时查看心电结果)和远程监护组(佩戴心脏远程监护预警机, 多通道同步记录检测结果, 启动自动传送模式), 每组200例. 比较两组实时监测的异常结果以及发现患者异常的时间长短, 并评价应用效果. 结果:两组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早搏LownⅠ~Ⅱ级、室性早搏Lown≥Ⅲ级比例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 与常规监护组相比, 远程监护组在10min内发现患者异常的例数(38%比52%)明显增加, 在10~30min内(44%比28%)异常比例明显减少(P均<0. 05). 结论:心脏远程实时监护系统具有诊断速度快、传输距离远、操作简便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 24h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崔锦娜;姚远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23例, 按照年龄患者被分为低龄组(60~79岁)137例、高龄组(≥80岁)86例. 同时选择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血压正常老年人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 检测比较三组24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情况. 结果:动态血压比较: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低龄组、高龄组的血压24h均值[24hSBP:(117. 63±11. 53)mmHg比(132. 04±11. 23)mmHg比(144. 26±12. 87)mmHg]、日间均值[dSBP:(119. 85±13. 20)mmHg比(134. 26±13. 52)mmHg比(146. 83±10. 64)mmHg]、夜间均值[nSBP:(115. 48±9. 74)mmHg比(128. 76±10. 85)mmHg比(141. 67±13. 42)mmHg]均显著升高(P<0. 05或<0. 01). 与低龄组比较, 高龄组DBP的24h均值、日间均值和夜间均值显著降低, SBP、PP的24h均值、日间均值和夜间均值均显著升高(P<0. 05或<0. 01). 结论:24h动态血压监测能够有效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异常波动, 且年龄越大, 其血压波动越大.

心血管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1999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