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心血管康复医学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심혈관강복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福建省康复医学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074
  • 国内刊号: 35-119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4-83
  • 曾用名: 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福建
  • 主编: 刘江生 蓝玉福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城郊高龄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赵玉红;秦桂华;陈爱军;卢飞;关爽;钟梅芳;肖振祥

    目的:探讨城郊高龄老年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资料完整的老年房颤患者,按照数字表法,被随机分为华法林组(51例):华法林起始剂量1.25 mg,1次/d.每隔3d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次.2~4周达到目标范围,如INR未达标,每隔1周增加华法林0.625 mg,直到INR控制在2.0~3.0.INR稳定前门诊随访每周监测1次,INR稳定后每4周监测1次;阿司匹林组(49例):阿司匹林,100 mg,1次/d.结果: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华法林组血栓栓塞等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19.15%比3.92%,P=0.017),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4.25%比5.88%,P>0.05).结论:高龄老年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能显著降低栓塞发生率,而且是安全的.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中应用高剂量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疗效

    作者:王紫晨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时应用高剂量国产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接受直接PCI并替罗非班治疗的64例,年龄65~75岁的老年ASTEMI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被分为高剂量组(34例,术中给予负荷剂量20μg/kg,继之0.225μg·kg-1·min-1静脉维持)和常规剂量组(30例),评价两组出血风险差异及治疗的安全性;随访24~40个月,观察患者心功能、再住院次数、生存情况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均无中、重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症.随访期高剂量组年再住院数明显少于常规剂量组[(0.9277±0.8005)次/年比(1.6189±1.4208)次/年,P=0.019];术后18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59.12±4.977)%比(55.53±6.208)%,P=0.011].结论:老年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时应用高剂量替罗非班可安全、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降低年再住院次数.

  •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大宇;张稳柱;李健豪;梁嘉永;陈国钦;雷汉东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2周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ACS患者11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完全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无降脂药)、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和强化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d),每组39人,疗程2周,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脂及血清hsCRP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常规治疗组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hsCRP水平有显著降低(P<0.05);瑞舒伐他汀组和强化瑞舒伐他汀组血脂(除HDL-C外)、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2周后瑞舒伐他汀组和强化瑞舒伐他汀组hsCRP水平[(10.33±3.15) mg/L比(8.98±1.69) mg/L比(6.59±1.54) mg/L]均有显著降低(P均<0.01),且强化瑞舒伐他汀组降低更显著(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在有效调脂的同时可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 2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冠脉旋磨术的疗效

    作者:朱华忠;殷兆芳;范虞琪;范例;韩志华;许左隽;解玉水;王长谦

    目的:前瞻性随访分析经桡动脉旋磨术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钙化病变的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入选了2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收集其临床、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脉介入(PCI)的资料.随访观察PCI围手术期(桡动脉穿刺开始至出院)及出院后随访期的无复流、冠脉破裂/穿孔、以及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再次PCI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经桡动脉实施了冠脉旋磨术及支架植入.围手术期仅发生1例前降支远端夹层和角支闭塞(旋磨导丝所致)(4.17%),无其它MACE现象发生;随访期因肺炎呼吸衰竭死亡1例(4.17%),心绞痛发生1例(4.17%),其余患者均无MACE发生.结论:经桡动脉冠脉旋磨术治疗老年冠心病钙化病变安全、有效、易行.

  • 血流储备分数指导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研究

    作者:李穗吉;柳跃强;周磊;乔华;于文敏;陈亮;张娟;金晓萍;林松

    目的:讨论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入选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共126例需作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根据FFR分组,实验组:FFR≥0.8,63例,行延迟PCI+强化药物治疗(OMT)],共有77处病变;对照组:FFR<0.8,63例,行PCI+ OMT,共有92处病变.所有患者在术后第12、24、3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在PCI术后12个月进行冠脉造影的复查.观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实验组平均血管狭窄率明显低于FFR<0.8组[(49.5±5.3)%比(75.9±10.1)%];术后经过(27.1±8.8)个月的随访,实验组有4例(6.4%)发生MACE事件:1例(1.6%)死亡,与对照组的MACE事件(14.3%,9/63),死亡率4.8% (3/6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血流储备分数(FFR)≥0.8有手术指征的冠心病患者行延迟PCI+OMT是安全有效的.

  • 双抗支架联合内皮祖细胞移植防治支架内晚期再狭窄

    作者:盛静宇;孙建辉;石红建

    目的:探讨双抗-[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2]支架联合局部移植内皮祖细胞(EPCs)防治血管支架内晚期再狭窄的效果.方法:以反复浸泡吹干法制备双抗支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后动脉内置入药物涂层支架(药物涂层支架组,8只)或双抗支架+ EPCs移植(双抗支架组,8只).随访2月.观察管腔狭窄百分比、支架内血管新生内膜增生.结果:与药物涂层支架组比较,双抗支架组支架内管腔面积狭窄百分比[(28.3±4.2)%比(8.8±1.45)%]、血管新生内膜面积[(1.44±0.34)m2比(0.46±0.21) m2]、大内膜厚度[(172±5.0)μmm比(105±4.9)μmm]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双抗支架+EPCs移植可显著降低支架内晚期再狭窄.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ICU时间延长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晓英;陶凉;胡大清;彭齐;刘婷婷;张连生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I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间2232例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术后ICU时间延长组(166例,时间延长定义为ICU时间≥3d)和ICU时间未延长组(2066例).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患者55项因素的结果显示,其中23项因素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管病史,血培养阳性,术前左房直径≥5.0cm、左室舒张末内径≥7.0cm、左室收缩末内径≥5.0cm、后一次血肌酐≥135μmol/L,二次手术,体外循环时间≥3h,住院期间再次气管插管,累计呼吸机辅助时间≥48h为术后ICU时间延长的主要危险因素[Wald=4.63~133.86,P<0.05或<0.01].结论:对于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采取更多的有针对性防治措施,有助于缩短ICU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 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非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疗效

    作者:郑爱东;祁建成;万镇;范修才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非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疗效.方法:非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22例患者按数字表法被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61例,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和硝苯地平组(61例,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螺内酯治疗).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血清钾,血浆肌酐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血清钾,血浆肌酐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后,与硝苯地平组比较,贝那普利组舒张压[(95.19±7.22)mmHg比(89.82±10.20)mmHg]显著下降(P=0.001);血钾水平[(3.79±0.40) mmol/L比(4.02±0.37) mmol/L,P=0.001]明显升高,两组治疗后未引起血浆肌酐浓度明显的变化(P均>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非腺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能取得比硝苯地平更好的疗效,并且是安全的,值得推广应用.

  • 氯吡格雷对PCI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及血流变的影响

    作者:颜程光;王俊谊;黄贵奇;陈添华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进行介入治疗的7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氯吡格雷治疗,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35例)和大剂量组(35例,负荷量600mg,维持量150mg/d),比较两组介入治疗后6h、12h及24h的血小板功能状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状况.结果: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介入治疗后6h、12h及24h的血液流变学指标[6h:全血低切黏度(11.13±1.53) mPa·s比(8.89±1.33) mPa·s,血浆黏度(1.75±0.16) mPa·s比(1.41±0.14) mPa·s,全血还原低切黏度(24.83±2.18) mPa·s比(21.87±1.99) mPa·s],血小板活化指标-糖蛋白Ⅱb/Ⅲa[6h:(15.98±1.53)%比(13.85±1.38)%],血小板其他功能指标:P选择素[6h:(17.38±1.33) μg/L比(14.76±1.23) μg/L]、血小板聚集率[6h:(41.57±4.68)%比(35.24±3.76)%]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大剂量氯吡格雷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血流变及血小板功能状态的影响更大.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杨景虎;马红蕾

    目的: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2例AMI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尿激酶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尿激酶组再通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2.22%比27.78%,P<0.05),患者溶栓时间在2h内、3~6h、7~12h的再通率分别为77.78%、60.00%、50.00%,患者溶栓时间开始越早,患者再通率越高(P=0.032);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尿激酶组治疗后肌酸激酶[(462.4±103.5) U/L比(621.2±113.5)U/L]、肌酸激酶同工酶[(37.5±21.3) U/L比(79.5±20.1) U/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治疗5周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尿激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比11.11%)显著降低(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通率高,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血清D-D、hsCRP及LP (a)含量检测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作者:詹禧奎;李宝花;叶永红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a)[LP(a)]含量检测诊断冠心病(CHD)的价值.方法:选择128例CHD患者(CHD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CHD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检测各组血清D-D、hsCRP及LP(a)水平,比较三项指标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CHD的阳性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HD组血清hsCRP[(2.9±1.8) mg/L比(12.8±6.7) mg/L]、LP(a)[(203.6±95.4) mg/L比(398.7±146.8) mg/L]、D-D[(151.2±59.4) ng/L比(267.3±144.8) ng/L]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1),且AMI组显著高于UAP、SAP组,UAP患者显著高于SAP患者(P均<0.01);hsCRP、LP(a)、D-D联合检测诊断CHD的敏感性(95.3%)均显著优于各项单独检测(85.9%、82.8%、74.2%),P<0.05或<0.01.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的含量反映了患者病情程度,且三项联合检测更能提高CHD的诊断敏感性,具有重要价值.

  • 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作者:吴香梅

    目的:探究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HF患者2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联合用药组(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和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治疗),治疗3个月,随访两组的疗效.结果: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辛伐他汀组(72.73%比48.95%,P<0.01);治疗后与辛伐他汀组比较,联合用药组左室射血分数[(33.6±4.5)%比(45.6±6.8)%]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7.4±5.6) mm比(60.9±5.4) mm]、收缩末期内径[(46.7±3.2) mm比(49.5±3.5)mm],E/A比值[(0.84±0.12)比(1.45±0.31)]显著增大(P<0.05~<0.01);联合用药组BNP水平在治疗3个月时显著低于辛伐他汀组[(790.8±91.1) pg/ml比(970.4±99.2) pg/ml,P<0.05~<0.01].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高,可以显著改善心功能.

  • 曲美他嗪对PCI心肌损伤及术后再发心绞痛的影响

    作者:颜景祥;成立新;王春泉;成庆明;曹宁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心肌损伤及术后再发心绞痛症状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抽选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在基础治疗上行PCI,分为曲美他嗪组(48例)和常规治疗组(48例);比较两组心绞痛再发情况,以及对手术心肌损伤作用的差异.结果:PCI手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cT-nI水平不断升高,除手术后1h外,其余时间段两组的cTnI水平均有明显差异(P<0.05或<0.01),且术后24h两组间cTnI水平差异明显[曲美他嗪组的cTnI(0.21±0.12) ng/ml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的(0.66±0.12) ng/ml],P<0.01;随访期间,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曲美他嗪组心绞痛再发生率明显降低(29.17%比8.33%),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50.89±2.45)%比(57.11±2.13)%],P均<0.05.结论:曲美他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有一定保护作用,并且对再发心绞痛症状有一定减少作用.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后慢血流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郭亮;张海山;高远;关启刚;田文;贾大林;孙英贤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PCI)后慢血流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诊断为AMI并行急诊PCI治疗的488例患者的临床及冠脉介入治疗影像资料,其中慢血流组(TIMI≤2级)51例,正常血流组(TIMI3级)437例;分析两组临床特点的差别.结果:与正常血流组比较,慢血流组术中血栓抽吸(75.3%比60.8%)、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应用(81.7%比68.6%)比例显著减小,植入支架总长度显著增加[(31.8±12.2) mm比(35.7±12.0) mm],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中血栓抽吸和总支架长度是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PCI术中血栓抽吸和总支架长度是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 冠心病患者内皮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作者:潘昌;陈亮;林松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3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各4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各25例;多支血管病变58例,单支病变72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50名为非冠心病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ET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冠心病各组血浆E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均<0.01);STEMI组、NSTEMI组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和SAP组[(95.6±14.7) pg/ml、(89.6±11.2) pg/ml比(67.2±8.5) pg/ml比(35.7±5.8) pg/m门,且UAP组显著高于SAP组(P均<0.01),STEMI组和NSTEMI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冠心病组中多支血管病变组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81.3±12.6) pg/ml比(64.5±10.3) pg/ml],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内皮素水平显著升高,其检测对于观察病情、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 老年肺心病患者急性期心律失常与并发症的关系

    作者:黄绍宽;陈智超;钟玉群

    目的:探讨老年肺心病患者急性期心律失常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老年肺心病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律失常发生与心功能、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和并发症的关系.结果:与老年肺心病急性期患者NYHA心功能Ⅰ~Ⅱ级、PaO2 >6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50mmHg、血钾3.5~5.5mmol/L比较,NYHA心功能Ⅲ~Ⅳ级(61.9%比76.7%)、PaO2<60mmHg(59.0%比79.0%)、PaCO2>50mmHg(54.5%比94.3%)、低钾血症者(57.5%比94.2%)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升高;与无心律失常患者比较,发生心律失常者呼吸衰竭(36.7%比54.0%)、心力衰竭(31.7%比59.5%)、死亡(5.0%比16.7%)等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老年肺心病患者急性期并发心律失常与多因素相关,且心律失常直接影响疾病并发症及预后.

  • 高血压及糖尿病人肾小球滤过率对血栓弹力图测定的凝血功能影响

    作者:魏大勇;姚月娴;林风辉;李鹏虹

    目的:利用改良的血栓弹力图技术(TEG)评估老年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凝血功能变化,探讨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TEG各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TEG、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87例,根据eGFR分为eGFR正常组(eGFR≥90ml· min 1·1.73m-2)52例,以及eGFR低下组(eGFR< 90ml·min-1·1,73m-2) 35例,比较两组间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治疗后常规凝血功能和TEG指标的差异,分析eGFR与TEG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抗血小板治疗后,与eGFR正常组比较,eGFR低下组TEG; K时间[K值,(1.59±0.53) min比(1.35±0.48) min]显著减少(P=0.037),α角度[Angle值,(66.05±7,63)°比(69.49±7.58)°、MA30min血块减少速度(Ly30):(0.99±1.88)%比(2.80±4.60)%]显著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2.96±0.65) mg/L比(3.60±1.08) mg/L]显著升高(P<0.05~<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ngle值(r=-0.308,P=0.008)、Ly30值(r=-0.258,P=0.03)均与eGFR呈负相关.结论:抗血小板治疗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损害患者血凝度仍高于肾功能正常患者;这些患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和血栓弹力图,以评估抗血小板的效果.

  • 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栓前状态与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关联

    作者:黄海怡;殷兆芳;胡美林;陈启稚;谢起裕;王长谦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栓前状态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在198例新发的尚无临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中,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并常规进行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检查.结果:常规超声心动图和TDI共检测到105例有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单因素分析显示,与舒张功能正常者比较,左室舒张功能障碍者年龄偏大[(56±9)岁比(59±12)岁],BMI更高[(27.4±4.6)kg/m2比(29.0±4.9) kg/m2],糖尿病(10.8%比26.7%)、吸烟(20.4%比24.8%)比例较高,血浆纤维蛋白原[(2.95±0.41) mg/dl比(4.29±0.62) mg/dl]和D-二聚体水平[(0.38±0.06) ng/ml比(0.65±0.10) ng/ml]也较高,均有显著差异(P<0.05~<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超声心动图检测出的舒张功能不全独立于其他协变量,而与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相关(r=0.365~0.421,P均<0.001).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及血栓前状态与无临床相关心血管原发病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相关,并可增加舒张性心力衰竭的风险.

  •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NT-proBNP浓度与肺动脉高压和导管封堵术的相关性

    作者:刘云兵;罗采东;赵亮;王羽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与肺动脉平均压(mPAP)的相关性.方法:62例行导管封堵治疗的CHD患者根据mPAP水平被分为四组:CHD不合并肺动脉高压(PAH)组(26例)、CHD合并轻度PAH组(17例)、CHD合并中度PAH组(12例)、CHD合并重度PAH组(7例),同期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介入封堵术前后24h及3个月时的血清NT-proBNP浓度的变化并分析介入封堵术前NT-proBNP浓度与mPAP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术前各CHD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mPAP升高而显著升高[健康对照组(34.0±16.8)pg/ml比CHD无PAH组(68.0±20.2)pg/ml比轻度PAH组(116.7±43.5) pg/ml比中度PAH组(273.1±64.2)pg/ml比重度PAH组(326.5±50.2) pg/ml,P均<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62例CHD患者术前血清NT-proBNP浓度与mPAP呈正相关(r=0.604,P=0.002).各组术后24hNT-proBNP浓度较术前升高,但只有CHD不合并PAH组有统计学差异[(98.9±22.1) pg/ml比(68.0±20.2) pg/ml,P<0.05],4组术后3个月NT-proBNP浓度较术前均有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清NT-proBNP浓度随肺动脉压力升高而逐渐升高,可作为先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程度以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指标.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朱建国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THA)或膝关节置换(TKA)的1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患者58例为DVT组,未发生DVT的127例患者为无DVT对照组.结果:185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DVT发生率为31.4% (58/185),其中21例接受THA手术(21/118,17.8%),37例接受TKA手术(37/67,55.2%);血栓形成部位:腓肠肌静脉血栓38例,胫后静脉20例.x2检验显示两组年龄≥65岁,人体质量指数(BMI)≥25kg/m2,膝关节置换术,全身麻醉,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家族史者有显著差异(P<0.05~<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8.352,P=0.006),BMI (OR=4.639,P=0.011),麻醉方式(OR=7.345,P=0.008),手术方式(OR=3.235,P=0.018),VTE家族史(OR=7.749,P=0.007)均为DVT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降低关节置换手术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应注意降低体重,改进麻醉和手术方式.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戴宏华;朱世国;蒋茜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内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2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9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70例),选择同期非冠心病患者80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间PLA、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A)和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的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PLA与有关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比较,ACS组PLA[(2.23±1.20)%比(3.25±2.16)%比(4.36±2.65)%]、PMA[(15.3±7.6)%比(23.5±19.7)%比(32.4±19.6)%]、PNA[(1.85±0.89)%比(2.14±1.56)%比(3.64±4.65)%]和PLyA(1.38±0.78)%比(1.42±0.87)%比(2.06±1.28)%]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且SAP组PLA、PM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PLA与血糖、甘油三酯呈正相关(r1=0.680,P1=0.030;r2=0.738,P2=0.01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722,P=0.018).结论:PLA、PMA水平升高提示可能有老年冠心病,甚至是急性冠脉综合征.

  • 高血压患者血压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研究

    作者:李亚楠;布娃加·吾守尔;木尼热·马合苏提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5月符合入选标准的143例高血压患者,经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监测(ABPM)、颈动脉超声及血生化检测.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患者被分为颈动脉硬化(CAS)组(106例)和无CAS组(37例).结果:(1)与无CAS组比较,CAS组的诊室收缩压[(120.16±11.53) mmHg比(133.15±16.81) mmHg],24h平均收缩压[24hSBP,(119.78±11.67) mmHg比(132.87±16.63) mmHg]、脉压[24hPP,(48.60±8.12) mmHg比(59.51±15.32)mmHg],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121.57±11.78) mmHg比(134.15±16.86) mmHg]、脉压[dPP,(48.65±8.45) mmHg比(58.72±14.06) 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114.22±13.49) mmHg比(130.54±18.70)mmHg]、舒张压[nDBP,(66.81±10.41) mmHg比(71.40±12.53) mmHg]、脉压[nPP,(47.86±9.21) mm-Hg比(59.82±15.61) mmHg]明显升高(P<0.05);(2)偏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内膜至中膜厚度(CA-IMT)值与诊室收缩压、24hSBP、24hPP,dSBP、dPP,nSBP、nDBP、nPP呈正相关(r=0.48~0.70,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多种血压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的相关性.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7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周代星;王定淼;占成业;严丽;钟强;李树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7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ACS患者130例(急性心肌梗死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3例(SAP组)、健康体检者89例(健康对照组),使用ELISA法检测各组IL-7水平并进行比较,并跟踪随访130例ACS患者的病情,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IL-7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SAP组比较,UAP组和AMI组IL-7水平均显著升高[(1.84±0.47) pg/ml、(2.11±0.63) pg/ml比(4.87±0.52) pg/ml、(5.15±0.71) pg/ml,P<0.05或P<0.01],健康对照组与SAP组,UAP组与AMI组之间IL-7水平无显著差异(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S患者血清中IL-7的水平是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12,95%CI:1.061~1.418).结论:白细胞介素-7作为机体重要的炎症因子之一,其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异常升高,可能具有判断疾病预后的重要价值.

  • 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闫生玲;周静;高峰

    Rho激酶参与了冠心病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Rho激酶抑制剂具有抗血管痉挛和抗动脉硬化等作用.因此,Rho激酶抑制剂有望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新药物.本文就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关于冠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研究的进展

    作者:赵向利;邢坤

    无复流现象(NR)是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心外膜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后,无冠脉夹层、栓塞、血栓、冠脉痉挛及狭窄等机械性阻塞证据的情况下,缺血心肌仍得不到有效血流灌注的一种现象.本文主要阐述其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的进展.

  • 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效应研究进展

    作者:郭一凡;杨波

    大量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除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作用外,还有多重心血管保护作用.本文从内皮功能改善、抗炎、抗纤维化及心肌保护作用等方面介绍他汀类的降脂外效应.

  • 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诱导剂研究概况

    作者:张晓琼;凌斌;孙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且在体外容易扩增培养,是一种治疗心梗理想的种子细胞,通过诱导剂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心肌样细胞是心血管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就目前常用的诱导剂作一概况.

  • 解读与评论2010年欧洲心血管预防和康复协会心脏康复分会关于二级预防中心脏康复的意见

    作者:刘江生

    《意见》充分肯定了心脏康复(CR)在心血管病人及伴发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作用,承袭了2004年美国心肺康复学会的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指南第4版[以下简称《美国心脏康复指南》]的传统,首先论述了所有心血管病人CR的要素(核心成份)和通常目标(很全面),继而介绍了特定病情和人群的心脏康复,并有新的发展,比如制定了PCI后康复程序,经常提到抗阻力运动,有新的血脂调整的目标等.不同点:(1)是《美国心脏康复指南》是一本书,正文205页,而《意见》是一文件,正文仅16页,这就决定了二者结构的不同:《美国心脏康复指南》的CR程序,主要的用表格显示,辅以正文叙述,特定病情和人群的心脏康复程序大都是用正文表达,辅以简短表格,有的甚至没有表格,而《意见》几乎都是用表格显示,所以《意见》的优点是扼要、集中,便于掌握,而且有不少新内容;(2)美中不足是①《意见》中CR程序,缺乏日程,不如《美国心脏康复指南》,和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塞康复程序,2006年制定的冠心病介入手术后的康复程序有日程程序,易于实施;②有些指标因为人种,国情的不同,我们要参考我国的数据,比如《意见》中肥胖的标准是BMI≥30,而我国肥胖汇总分析报告肥胖的标准是≥28;③《意见》认为,在老年患者谨慎治疗高血压是强制性的,老年人目标血压为≤130/89 mmHg,事实上老年人常见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很难达到此标准,强制性的降压虽然可降低收缩压,但是同时舒张压要降低,舒张压过低就会影响到脑循环的灌注压,所以我国专家认为老年人收缩压≤150 mmHg是允许的;④《意见》在慢性心力衰竭康复中提到:改善期:逐渐增加运动强度(50,60,70%~80%O2max,如果可耐受的话),虽然有如果可耐受的附注,但实际上要达到70%~80% O2 max(相当于80%~90%HRmax)几乎是不可能的,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容易产生副作用,而安全是心脏康复的首要目标.只要注意到这些,《意见》是很值得借鉴的.

  • 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

    作者:林金华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66例)和加强护理组(6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护理),观察半年后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护理半年后,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加强护理组患者的空腹血糖[(6.73±1.39) mmol/L比(5.42±0.79) mmol/L]、餐后2h血糖[(12.07±1.43) mmol/L比(8.26±1.68) mmol/L]及总胆固醇[(194.32±21.07) mg/dl比(167.18±14.29)mg/dl]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加强护理,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 远程健康监测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作用

    作者:王晓庆;贺京军;吴会东;韦怡芸

    目的:对高血压病人实行远程健康监测管理,探讨其对高血压病防治的作用.方法:99例高血压患者被分为远程监测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远程健康监测治疗方案)和常规治疗组(49例).两组药物治疗方案相同,观察两组降压效果.结果:半年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远程监测组健康知识问卷得分[(65±28.69)分比(86±23.78)分]明显升高,低脂低盐饮食(63.39%比78.00%)、规律运动(59.18%比70.00%)、遵医行为(71.43%比82.00%)患者比例明显较大,血压明显降低[(132±16)/(100±9)mmHg比(122±15)/(85±8)mmHg],P<0.05或<0.01.结论:远程健康监测管理防治高血压病效果较常规治疗明显.

心血管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1999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