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心血管康复医学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심혈관강복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福建省康复医学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074
  • 国内刊号: 35-119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4-83
  • 曾用名: 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福建
  • 主编: 刘江生 蓝玉福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STEMI 介入治疗患者急诊提前应用替罗非班的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王林;王崇全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STEMI接受急诊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的患者14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急诊替罗非班组(76例,在急诊 PCI前开始应用替罗非班)和常规替罗非班组(71例,常规术后使用替罗非班)。比较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情况、临床出血并发症及术后30d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常规替罗非班组比较,急诊替罗非班组术前TIMI3级(10.0%比22.4%)与 TIMI2级+TIMI3级(23.9%比39.5%)血流比例明显升高(P均<0.05);两组术后 TIMI3级血流比例、Blush3级和TIMI计帧数获得率均无显著差异( P均>0.05);临床出血并发症及术后30d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提前应用替罗非班可提高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CI前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

  • 血液透析滤过、透析联合灌流、高通量透析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作者:周祖莲;赵通武;冉思成

    目的:对比血液透析滤过、透析联合灌流、高通量透析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URH)的疗效。方法:从三家医院共选择6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的URH患者。随机均分为血液透析滤过(HDF)组、血液灌流(HP+ HD)组和高通量透析(HFHD)组。治疗前、第一次、治疗12周后分别测定三组患者24h动态血压,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的浓度。结果:三组第一次治疗后血压、血PTH、β2‐MG浓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或<0.01),且HP+ HD组效果明显;12周后三组血PTH、β2‐MG浓度均较第一次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或<0.01),且与HDF组和HFHD组比较, HP+ HD组血PTH [(211.12±50.05) pg/L、(195.49±48.32) pg/L比(75.43±14.38) pg/L ]、β2‐MG [(9.16±5.02) mg/L、(9.92±5.37) mg/L比(5.39±2.09) mg/L]浓度降低更显著(P均<0.01);HDF组、HP+ HD、HFHD组舒张压分别为[(86.70±12.76) mmHg)、(86.10±9.84) mmHg)、(90.95±10.15) mmHg],无显著差异,基本恢复正常,收缩压分别为[(140.75±10.85) mmHg)、(146.20±8.31) mmHg)、(146.30±9.65) mmHg),无显著差异,接近恢复正常。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轻, HDF组显著少于HP+ HD组和HFHD组[0比40%,45%, P均<0.05]。结论: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滤过、透析联合灌流、高通量透析治疗,均能有效地清除血 PTH、血β2‐MG ,降低血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及血透室条件选择治疗方案。

  • Firebird 支架联合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刘远萍;郝亚荣

    目的:评价Firebird支架联合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AMI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分为:联合治疗组(50例, Firebird支架联合替罗非班)和常规治疗组(36例,裸金属支架)。对患者进行12~18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PCI术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TIMI分级1-2级比例(13.9%比4.0%)明显减少,3~4级比例(86.1%比96.0%)明显增加,校正TIMI计帧数[(29.2±4.4)比(21.4±5.1)]明显减少, P均<0.05;术后6个月,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亚急性血栓(2.8%比0%)、心肌梗死(2.8%比0%)发生率均明显降低( P均<0.05),术后12个月,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心绞痛(16.7%比6.0%)、亚急性血栓(11.1%比0%)、心肌梗死(8.3%比0%)、心力衰竭(2.8%比0%)、再入院(11.1%比0%)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Firebird支架联合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冠状动脉内应用阿昔单抗对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 Meta 分析

    作者:杨幼生;卓朝贵;童随阳;王欣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IC)应用阿昔单抗与静脉应用(IV)阿昔单抗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全文数据库,收集1993年1月至2014年6月公开发表的有关IC阿昔单抗和IV阿昔单抗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手检可获的参考文献、会议摘要及相关网站资料。对符合要求的RCTs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RCTs ,Meta分析显示:IC阿昔单抗组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IV阿昔单抗组(OR=0.61,95% CI :0.40~0.92,P=0.02);IC阿昔单抗组与IV阿昔单抗组之间全因死亡率(OR=0.85,95% CI :0.59~1.23,P=0.39)、靶血管再血管化率(OR=0.66,95% CI :0.40~1.09,P=0.10)、大出血发生率(OR=1.00,95% CI:0.68~1.47,P=0.99)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冠脉内应用阿昔单抗能更显著降低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初步显示了冠脉内应用阿昔单抗疗效的优越性。

  • BNP 和 NT-proBNP 对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李伟红;李英霞;金艺华;李艳美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含量变化对呼吸困难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入院时呼吸困难患者150例,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心源性组,51例),肺源性呼吸困难组(肺源性组,47例)和肺源性呼吸困难加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心肺源性组,52例)。另选择正常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后BNP和NT‐proBNP的含量。结果: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源性组,心肺源性组和肺源性组的血浆BNP和NT‐proBNP含量均显著升高,且心源性组的显著高于肺源性组和心肺源性组,心肺源性组的显著高于肺源性组的, P均<0.01;治疗前心源性组,心肺源性组,肺源性组的NT‐proBNP含量依次为[(3356.6±321.2) pg/ml比(3156.9±239.8) pg/ml比(2563.7±234.20) pg/ml],组间比较 P均<0.01;出院1周后,3组的血浆BNP和NT‐proBNP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仍是心源性组的BNP含量高,肺源性组的低,心肺源性组的居中,组间比较, P均<0.01。结论:血浆BNP和NT‐proBNP含量有助于鉴别诊断呼吸困难是否属于心源性或肺源性疾病。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治疗不同类型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春霞;汪蓉;郭学珍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各种类型心肾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心肾综合征247例患者根据病情被分为1型(47例)、2型(51例)、3型(55例)、4型(49例)、5型组(45例),所有患者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分别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测定超声心动图改变、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评价心功能状态,测定24h尿量、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评价肾功能状态,观察CRRT治疗对各型心肾综合征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行CRRT 1周后,各型心肾综合征患者LVEF、尿量、Ccr水平明显升高, 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 P<0.05或<0.01)。与第4、5型组比较,第1、2、3型组 LVEF [(48.98±1.55)%、(44.67±1.48)%比(55.13±4.27)%、(53.73±3.52)%、(57.95±2.89)%]、尿量[(1118.83±168.09) ml、(1125.47±177.28) ml比(1655.67±198.37) ml、(1697.47±171.27) ml、(1702.72±179.28) ml]、Ccr [(40.11±1.79)、(41.11±1.39)比(52.33±2.49)、(50.97±2.11)、(51.32±2.01)]水平升高更显著, NT‐proBNP [(3738.19±118.77)、(3378.38±121.82)比(2137.51±123.59)、(2421.12±121.22)、(2139.81±147.28)]水平降低更显著(P均<0.05)。结论:CRRT对各型心肾综合征均有效,但第1~3型优于第4、5型,这与各型心肾综合征病理机制不同有关。

  • 他汀类药物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

    作者:张洪淞;刘明远;韩梅;陈锋;赵锦程;白雪;杨玉;杨光远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的影响,为他汀类联合氯吡格雷用药的合理性提供依据。方法:90例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被分为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辛伐他汀组、氯吡格雷+普伐他汀组,各30例,三组患者均接受了常规药物治疗,并检测治疗前、治疗3d后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CD62P)、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CD63)及血小板大聚集率(MPAR),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血浆CD62P、CD63水平及MPAR均有明显下降(P均<0.01),且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辛伐他汀组和氯吡格雷+普伐他汀组间CD62P [(14.63±3.45) ng/ml比(14.14±4.32) ng/ml比(14.59±4.23) ng/ml]、CD63[(26.32±10.43) ng/ml比(27.04±10.75) ng/ml比(27.29±9.27) ng/ml]、MPAR [(28.62±17.68)%比(28.38±16.43)%比(29.13±14.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短期、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不会影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

  •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24例患者冠脉病变部位程度影响的分析

    作者:陈明光;关瑞锦;吴志勇;林风辉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部位及冠脉病变对心衰、心律失常的影响,以及心衰,心律失常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因STEMI于我院住院治疗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224例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应用SYNTAX积分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SYNTAX积分与心衰,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左前降支(LAD)和/或左主干(LM)的患者心衰发生率明显高于右冠脉(RCA)患者(57.0%比39.7%, P=0.017), IRA为RCA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LCX的患者(37.0%比6.3%, P=0.016);梗死部位为下壁/右室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48.4%)、休克发生率(54.8%)高,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P<0.05或<0.01。心衰、心律失常患者SYNTAX积分明显高于非心衰,非心律失常患者[(18.7±9.1)分比(15.4±8.6)分、(19.7±9.0)分比(16.1±8.8)分,P均<0.01]。结论:STEMI患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冠脉病变部位、程度,心肌梗死部位有关。

  • 硝酸酯后处理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的研究

    作者:吴娜;宋达琳;蔡尚郎

    目的:研究硝酸酯药物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Wistar 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后处理组(IPostC组)及硝酸酯后处理组(PI‐PostC组),每组8只。分别测定各组缺血和梗死心肌面积、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 (cTnI)水平和细胞凋亡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 I/R组, IPostC组和PI‐PostC组的cTnI水平均显著升高[(6.39±2.35)μg/L比(70.33±6.94)μg/L比(41.19±4.50)μg/L、(37.47±4.20)μg/L , P<0.01],且 IPostC组和PI‐PostC组的显著低于 I/R组, P均<0.01。与I/R组比较, IPostC 组和 PI‐PostC 组缺血面积[(53.31±3.87)%比(46.46±2.13)%比(42.08±4.84)%],梗死心肌面积明显减小[(52.19±3.44)%比(41.02±2.93)%、(38.13±2.05)%],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26.92±1.91)%比(20.54±3.05)%、(19.49±2.41)%], P均<0.01。与IPostC组比较, PI‐PostC组缺血心肌面积显著减小(P<0.05),但梗死心肌面积、cTnI水平和细胞凋亡指数无明显改变( P>0.05)。结论:硝酸盐药物后处理与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同样的保护作用,并且能更有效地减小心肌缺血面积。

  • 静脉注射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

    作者:徐加红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于2009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罗帕酮组(静脉给药)和胺碘酮组(静脉给药),各40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h的心率、转复窦性心律时间、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组间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 P>0.05)。与胺碘酮组比较,普罗帕酮组复律时间明显缩短[(18.9±3.2) min比(7.3±1.0) min],治疗后24h心率明显降低[(99.6±8.4)次/min比(81.2±5.9)次/min], P均<0.05。结论: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相当,但普罗帕酮复律快,且能显著降低心率,安全性亦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宁;司定然;商惠萍;王恒亮

    目的:分析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 )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8月到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7例女性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女性组),同时选择120例男性AMI患者作为对照(男性组),所有患者自入院起接受3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特点和预后,同时分析女性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结果: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年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高血脂比例均显著升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烟酒史和消化、泌尿系统疾病比例均显著降低( P<0.05或<0.01)。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心功能Ⅳ级(14.17%比24.74%),冠脉3支病变比例(3.33%比12.37%)及再灌注治疗率(51.67%比73.20%)显著升高( P均<0.05)。女性组的死亡率(9.28%比2.50%)和并发症发生率(31.96%比19.17%)均显著高于男性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既往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脂, Killip心功能分级和病变血管支数与预后显著相关(OR=0.176~4.931, P均<0.05)。结论:女性AMI患者的预后较男性差,患者的预后与年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心功能分级和病变血管支数相关。

    关键词: 女性 心肌梗死 预后
  • 社区人群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作者:郑东晗;金元哲;段志英;林英子;张学颖;王婧如;韩硕;王国锋;张一径

    目的:研究社区35~64周岁居民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 )与心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在沈阳市城区1884名居民(男548例,女1336例)中进行了心血管病及其相关疾病的基线情况调查。根据是否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入选者被分为健康对照组(675例)和危险因素组(1209例);根据具有的危险因素数量,危险因素组被进一步分为1个危险因素组(491例)、2个危险因素组(263例)和≥3个危险因素组(455例)。所有对象留取清晨血样、尿样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等,比较分析各组的N/L比值。结果:在只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中任一危险因素的患者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N/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55(1.15,1.95),1.60(1.21,2.07)比1.45(1.09,1.91)], P均<0.05,其余危险因素亚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均>0.05)。在危险因素亚组间,≥3个危险因素组的N/L水平显著高于2个危险因素组[1.57(1.16,2.04)比1.41(1.07,1.89), 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高血压和糖尿病显著有关,且≥3个危险因素组的N/L水平显著高于2个危险因素组,N/L比值有助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 高血压人群视网膜血管定量参数的改变及其与血压的相关性

    作者:黄峰;朱鹏立;林帆;袁音;李乔薇;郜忠海;陈发林;黄建刚

    目的:探讨高血压人群视网膜中央血管直径、分形维数(Df )的改变及其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纳入30岁以上的研究对象2169人,分为高血压组(819例)和无高血压组(1350例)。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了眼底照片采集,应用半自动软件定量分析视网膜中央血管直径及Df ,并在两组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无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组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CRAE ,(135.2±10.72)μm比(132.25±11.56)μm],视网膜中央静脉直径[CRVE ,(184.95±16.29)μm比(182.52±17.07)μm], Df [(1.38±0.05)比(1.34±0.05)]显著减小, P均<0.01。经性别、年龄调整,协方差分析显示高血压组的CRAE和Df水平仍显著低于无高血压组(P均<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均与CRAE和Df呈负相关( r=-0.340~-0.174, P均<0.01)。调整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CRAE和 Df与SBP、DBP和PP仍呈负相关(标准化β=-0.190~-0.134, P均<0.01)。高血压病程>5年组的Df显著低于≤5年组[(1.33±0.05)比(1.35±0.05)], P<0.01。结论:高血压人群CRAE , Df与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呈显著负相关,而Df的相关性强。

  •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意义

    作者:孙宇光;刘辉霞

    目的:评价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 )、陈旧性心肌梗死(OMI )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住院STEMI患者(52例, STEMI组)和OMI患者(48例, OMI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仪定量检测两组甲状腺激素含量。结果:与OMI组比较, STEMI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4.45±1.09) pmol/L 比(3.03±0.14) pmol/L ],游离甲状腺素[FT4,(18.53±3.89) pmol/L比(11.83±0.53) pmol/L]和促甲状腺素[TSH ,(1.85±1.04)μIU/L比(0.26±0.13)μIU/L]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反映冠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

  • N-末端脑利肭肽前体水平与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复律及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赵玉红;孙红凤;王雷钧;钱春贤;陈爱军;石磊;陈凯峰;孙静

    目的:探讨N‐末端脑利肭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复律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150例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接受静脉滴注胺碘酮复律治疗,根据复律结果分为复律组(100例)和未复律组(50例),观察两组复律前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根据是否发生脑梗死,患者被分为脑梗死组(20例)和无脑梗死组(130例),比较两组发病前后的NT‐proBNP水平。结果:服药后48h内100例(66.67%)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与复律前比较,复律组复律后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967.04±366.16) pg/ml比(496.21±142.54) pg/ml],且显著低于未复律组(996.76±351.28) pg/ml , P均<0.01]。脑梗死组中,与小面积脑梗死组比较,中,大面积梗死组NT‐proBNP水平[(784.21±231.26) pg/ml比(1983.24±32.96) pg/ml ,(3562.19±1468.32) pg/ml]显著升高, P均<0.05或<0.01。结论:入院时NT‐proBNP水平对心衰合并房颤患者药物复律效果具有预测价值。NT‐proBNP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急性脑梗死后NT‐proBNP水平越高,梗死面积越大,预后越差。

  • 非诺贝特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程永生;蒋华龙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的ACS老年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非诺贝特组(常规治疗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各75例。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浆BNP水平、 HRV参数、血脂水平和胸痛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 BNP , HRV和血脂水平均明显改善(P均<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非诺贝特组血浆BNP水平[(132.5±22.1) pg/ml比(91.2±13.7) pg/ml]降低更显著(P<0.01), HRV中正常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数(PNN50)、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和均方根值(rMSSD)、高频(HF)水平均显著升高,低频(LF)水平显著下降(P均<0.05),血脂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 HDL‐C水平显著升高( P均<0.01),治疗后胸痛时间[(9.53±5.34) min比(6.32±2.13) min ]与频率[(3.87±1.13)次/d比(2.99±1.14)次/d]均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非诺贝特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能显著降低BNP水平、调节血脂并有助于自主神经功能的恢复。

  • 血浆 D-二聚体与肺栓塞诊断的关系

    作者:黄鼎三;范建忠;蔡鹏威;陈新敬;林丽容

    目的:探讨临床表现、心电图SⅠQⅢ TⅢ特征、血浆D‐二聚体(DD )水平与肺栓塞(PE )诊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进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A)的21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动脉CTA检查结果,患者被分为PE组(56例)和无PE组(156例)。收集患者住院基本资料,包括临床表现、ECG特征及血浆 DD水平,并在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与无 PE组比较, PE组呼吸困难(44.87%比75%),长期卧床(3.85%比14.29%)患者比例显著升高,无临床表现比例显著降低(38.46%比3.57%), P均<0.01。PE组ECG具有SⅠQⅢ TⅢ特征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无PE组(50%比23.08%), P<0.01。与无PE组比较, PE组血浆DD>10μg/ml比例显著升高(19.23%比32.14%), P<0.05。结论: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和/或长期卧床者,出现其他心肺疾患不能解释的临床表现时;ECG具有SⅠQⅢ TⅢ特征;DD明显升高(>10μg/ml)者应考虑肺栓塞的可能性。

  • ABI 、 baPWV 及血浆 Lp-PLA2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

    作者:郭攸胜;周文娟;骆骅;张东辉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踝臂指数(ABI)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疑似或确诊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90例)和非冠心病组(30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单支组)30例,双支病变组(双支组)30例和多支病变组(多支组)30例。检测各组血浆Lp‐PLA2水平,及ABI、baPWV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的血浆Lp‐PLA2水平[(23.60±13.33)μg/L比(36.65±17.24)μg/L]和baPWV[(1244.27±127.85) cm/s比(1753.08±284.32) cm/s]显著升高,P均<0.01。在冠心病组中,与单支组比较,双支和多支组血浆Lp‐PLA2水平[(25.81±8.97)μg/L比(35.03±9.80)μg/L比(49.13±21.22)μg/L ]显著升高,且多支组显著高于双支组( P<0.05或<0.01);双支和多支组baPWV [(1579.77±178.05) cm/s比(1808.07±272.11) cm/s ,(1871.40±306.03) cm/s ]显著升高,P均<0.01。单支组和双支组的ABI显著高于多支组[(1.19±0.08),(1.17±0.07)比(1.11±0.15)],P<0.01或<0.05。结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踝臂指数、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更准确地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从而更有效地防治冠心病。

  • 男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血清 BNP 、睾酮和 FT3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陈乙勇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睾酮(T)、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变化与男性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116例男性CHF患者(CHF组)和40例男性心脏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病患者(心功能正常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 CHF组被分为Ⅱ级组(41例),Ⅲ级组(37例)和Ⅳ级组(38例);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 CHF组被分为心血管事件组(36例,事件组)和无心血管事件组(80例,无事件组)。比较各组间血清BNP、T、FT3水平差异,分析其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与心功能正常组比较, CHF组血清BNP水平显著升高,T、FT3水平显著降低(P均<0.01)。与Ⅱ级组比较,Ⅲ级和Ⅳ级组血清BNP水平[(262.13±125.08) ng/L比(674.65±189.29) ng/L比(1072.91±362.74) ng/L ]显著升高,且Ⅳ级组的显著高于Ⅲ级组;Ⅲ级和Ⅳ级组血清T [(5.87±1.12)μg/L比(4.56±0.98)μg/L比(3.52±0.74)μg/L ]和FT3水平[(4.70±0.64) pmol/L比(3.68±0.59) pmol/L比(2.18±0.61) pmol/L]显著降低,且Ⅳ级组的显著低于Ⅲ级组, P<0.05或<0.01。与无事件组比较,事件组血清BNP水平[(684.28±192.76) ng/L比(992.63±327.58) ng/L]显著升高, T [(5.68±1.04)μg/L比(3.35±0.97)μg/L]和 FT3[(4.41±0.78) pmol/L比(2.31±0.62) pmol/L]水平显著降低, P均<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HF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与血清BNP水平呈正相关( r=0.314, P=0.023),与血清 T、FT3水平呈负相关( r=-0.272、-0.167, P=0.028、0.034)。结论:男性CHF患者的血清BNP、T、FT3水平与心功能密切相关,可为其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臂踝脉搏波速度评估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顺洋;祁正军;邵雪松;时阳成

    目的:研究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 )评估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冠脉造影心脏外科与介入治疗狭窄冠脉研究评分(SYNTAX )积分分为轻度组(74例, SYNTAX积分<23分),中度组(72例, SYNTAX积分23~32分)和重度组(60例, SYNTAX积分>32分)。并选择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8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baPWV、踝臂指数(ABI)与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冠心病患者baPWV、cfPWV及ABI与SYNTAX积分的相关性;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aPWV、cfPWV及ABI是否为SYNTAX积分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baPWV [(1.2±0.3)m/s比(1.5±0.4)m/s比(1.8±0.6)m/s比(2.0±0.7)m/s]和cfPWV [(1.3±0.5)m/s比(2.5±0.7)m/s比(2.9±0.8)m/s比(3.4±0.7)m/s]均显著升高( P<0.05或<0.01),且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 P均<0.05);ABI显著降低[(1.02±0.32)比(0.82±0.24)比(0.73±0.16)比(0.56±0.09)],且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baPWV、cfPWV 水平与SYNTAX积分显著正相关( r=0.613, P=0.007及 r=0.528, P=0.023),而ABI水平与SYNTAX积分无相关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高血压, baPWV及cfPWV是SYNTAX积分的危险因素(OR=4.016~5.809, P<0.05或<0.01)。结论:baPWV检测能有效评估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

  • 哈萨克族高血压性心脏病 N-端脑利钠肽前体与胱抑素 C含量的相关性

    作者:姚刚;巫刚;宋海峰;王燕群

    目的:测定哈萨克族高血压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中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胱抑素C (Cys C)的含量,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0例哈萨克族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组(合并心衰组,50例)和单纯高血压心脏病组(50例)。入院后24 h内,留取患者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中NT‐proBNP与Cys C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与单纯高血压心脏病组比较,合并心衰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246.53±165.65) ng/L比(4568.32±2722.36) ng/L]和Cys C水平均显著升高[(0.82±0.31) mg/L比(1.93±2.46) mg/L], P均<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合并心衰组血清NT‐proBNP水平与Cys 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961, P<0.01)。结论:在哈萨克族高血压心脏病合并心衰患者中,血清NT‐proBNP水平与Cys C水平明显升高且二者呈正相关,提示这些患者可能还存在肾功能损害。

  • 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陈武奇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脉造影(CAG )的患者577例的临床资料,按造影前甲状腺功能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507例)、甲减组(49例)和甲亢组(21例)。运用Gensini评分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CAG后随访1年,主要观察终点为心绞痛发作住院、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事件。结果: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甲减组冠脉病变程度更严重(重度:22.3%比36.7%),冠心病发生率(59.4%比81.6%),心绞痛发作住院率(7.5%比14.3%)显著升高;甲亢组冠脉痉挛的发生率(3.0%比33.3%)、心绞痛发作住院率(7.5%比28.6%)明显升高( P<0.05或<0.01);甲减组和甲亢组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12.8%比26.5%、38.1%)明显升高( P均<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冠心病检出率更高,冠脉病变程度更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

  • 脂蛋白(a)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钙化性主动脉瓣的相关性

    作者:陈红磊;廉哲勋;王均志;张之栩;杨军

    目的:研究脂蛋白(a)[Lp(a)]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退化性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DCAVD )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DCAVD患者164例(DCAVD组),并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者164例为对照(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Lp(a)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主动脉瓣膜钙化的关系,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DCA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人群中的Lp(a)基因存在rs10455872、rs6415084、rs3798221和rs7770628位点变异。在DCAVD组中,rs10455872基因表型的AG基因型的Lp (a )水平显著高于AA基因型[(325.5±108.2)mg/L比(211.7±135.4) mg/L],rs6415084基因表型的CC+ TT基因型的 Lp(a)水平显著高于CT基因型[(287.9±144.1)mg/L比(240.7±127.2)mg/L],rs7770628基因表型的TT+CC基因型的Lp(a)水平显著高于CT基因型[(304.1±124.1)mg/L比(226.8±101.6)mg/L ],P<0.05或<0.01;rs10455872的 AG基因型的瓣膜钙化患者比例显著高于AA基因型(90.0%比61.7%),rs6415084的CC+TT基因型的瓣膜钙化患者比例显著高于 CT基因型(83.8%比66.7%),rs7770628的TT+CC基因型的瓣膜钙化患者比例显著高于 CT基因型(87.3%比63.4%),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10455872,rs6415084,rs7770628和Lp(a)水平是DCAVD的瓣膜钙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7~2.31, P均<0.01)。结论:Lp(a)基因多态性(rs10455872、rs6415084、rs7770628)和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DCAVD 的瓣膜钙化显著相关,可能是DCAVD发生的易感基因。

  • 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作者:章亚平;朱华忠;殷兆芳;陈侃;卓杨;范例;韩志华;范虞琪;许左隽;解玉水;王长谦

    目的:探讨稳定型冠心病(CHD)患者动脉血浆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分层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研究入选了2007年8月至2008年12月的88例稳定型CHD患者,收集其临床、冠脉造影(CAG)和经皮冠脉介入(PCI)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测定所有入选者PCI前主动脉根部血浆vWF ;除2例患者失访外,其余患者根据基线vWF水平分为:vWF高水平组(vWF≥13.5ng/ml ,43例)和vWF低水平组(vWF<13.5 ng/ml ,43例),随访6年后的死亡率、非致死性心肌梗塞(MI )、心律失常、CAG+ PCI、心衰、脑血管事件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平均随访74.7月,与vWF低水平组比较, vWF高水平组死亡率(9%∶9%),非致死性MI (12%∶7%)、心律失常(9%∶16%)、CAG+PCI人次(53%∶67%)、心衰人次(30%∶23%)、脑血管意外人次(14%∶26%)均无统计学差异( P均>0.05)。结论:稳定型冠心病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与长期的心血管事件无明显关系。

  • 心理疏导和药物干预对心肌桥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作者:牛文堂;王攀;万康;李健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和药物干预对心肌桥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126例行冠脉造影确定为心肌桥的患者被分为:常规治疗组(62例)和心理干预组[6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和舍曲林治疗]。另选择40位冠脉造影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前后采用 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三组进行焦虑抑郁评估,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干预前常规治疗组和心理干预组之间SAS和SDS标准分无显著差异( P>0.05),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SAS:(50.38±7.10)分、(49.78±7.42)分比(25.70±3.80)分, SDS:(48.5±7.43)分、(47.67±8.12)分比(26.47±4.10)分, P均<0.01]。干预后心理干预组患者的SAS和SDS标准分均比干预前明显降低( P<0.01),且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标准分[SAS:(40.84±6.23)分比(50.88±8.63)分, SDS:(39.82±5.84)分比(50.69±8.48)分]( P均<0.01)。结论:心理疏导加上药物干预可明显减轻或缓解心肌桥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关键词: 心肌桥 焦虑 抑郁
  • 运动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黄南清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82例老年冠心病CHF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接受CHF常规治疗)和运动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6MWD)及NYHA心功能分级的变化,随访12月,比较两组因CHF再次住院率和心源性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SV、LVEF、6MWD及心功能分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SV、LVEF和6MWD均显著增加, NYHA心功能分级均显著降低, P均<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运动康复组SV [(50.8±5.9) ml比(58.6±6.2) ml], LVEF [(44.9±6.7)%比(50.2±7.2)%]和6MWD [(139.7±18.9) m比(175.2±21.4) m]显著增加,NYHA心功能分级[(2.1±0.5)级比(1.7±0.6)级]显著降低, P均<0.01。随访12个月期间,运动康复组因CHF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9.8%比26.8%), P<0.05。结论:运动康复训练可改善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改善预后,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血清抵抗素水平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作者:李玉;段敬柱;王崇全;陈相健

    目的:研究血清抵抗素(SR)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T2DM合并高血压组)124例,单纯T2DM患者(单纯糖尿病组)85例,正常对象(正常对照组)71例纳入研究。根据血压水平,T2DM合并高血压组被进一步分为1级亚组(34例),2级亚组(43例)和3级亚组(47例)。取外周静脉血测量三组SR及其他指标水平。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用来分析影响血压水平的危险因素。Kendall′s tau‐b相关分析用来分析SR ,空腹胰岛素,量化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单纯糖尿病组和T2DM合并高血压组SR水平显著升高[(7.21±2.65) ng/ml比(19.87±3.67) ng/ml比(31.32±3.89) ng/ml],且T2DM合并高血压组的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的(P均<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SR水平是影响患者血压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R2=0.087, P<0.05)。Kendall′s tau‐b相关分析显示SR水平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202, P=0.001);控制其余影响因素后,二者间仍然呈显著正相关( r=0.233, P=0.022)。结论:血清抵抗素水平是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与其血压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 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减速力的关系

    作者:张夏琳;莫林宏;刘墨青;刘晓玲;戴峰

    目的:分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减速力(DC ),探讨其预测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到2015年7月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 )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DCG直接检出室性心动过速的41例康复患者为室速组,随机选择同期一般资料相仿,且无心动过速的37例患者为无心动过速组。所有入选者经DCG检测,计算得出DC ,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以DC值<4.5 ms为异常,<2.5 ms为显著异常作为评判标准。与无心动过速组比较,室速组DC显著降低[(8.72±1.78) ms比(4.01±1.90) ms], P<0.01;DC异常率(5.41%比51.22%)和DC显著异常率(0比29.27%)均显著升高, P均<0.01。结论: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有较高的异常心率减速力检出率。心率减速力测定有益于预测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

  • 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曹锐红;李献良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选的1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浆Hcy、常规生化检测及心脏超声检查,以 Hcy=10 mmol/L为分界线,患者被分为 H型高血压组(高Hcy组,65例)和高血压正常Hcy组(正常Hcy组,56例)。分析血浆Hcy水平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 H型高血压占53.7%, H型高血压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正常 Hcy组(67.7%比37.5%, P<0.01);(2)与正常Hcy组比较, H型高血压组左房内径[LAD ,(34.4±3.3) mm比(37.6±5.4) mm]、左室重量[LVM ,(183.5±37.0) g比(205.6±53.1) g]、左室重量指数[LVMI ,(111.1±19.2) g/m2比(121.2±31.8) g/m2]、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流速峰值的比值[E/Em ,(8.4±2.6)比(15.3±7.4)]显著增加(P<0.05或<0.01);(3)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Hcy与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E/Em、LVM和LVMI呈正相关(r=0.247~0.620, P<0.05或<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浆 Hcy是E/Em的影响因素(偏回归系数=0.529, t=7.599, 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呈显著正相关,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

  • 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白敏;许丹焰

    动脉导管未闭(PDA )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总发病率的10%~2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PDA的解剖结构及病理生理的认识不断加深,临床上出现了多种治疗方式(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本文就这三种治疗方式的适应证、禁忌证及优缺点作一综述。

  •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

    作者:白景玉;张烁;卢少玲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率极高,严重危害儿童和青壮年的健康,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 VMC的发病主要与病毒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免疫损伤、细胞凋亡及细胞因子有关。现就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心律失常患者院内感染后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变化

    作者:李东明

    目的:研究心律失常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后的心肌酶水平、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选择就诊于我院的71例心律失常伴发院内感染的患者。在入院时及发生院内感染后对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肌酶水平进行测定。观察比较感染前后心电图与心肌酶变化。结果:与感染前比较,感染后患者的窦性心动过速(29.58%比50.70%),束支阻滞(22.54%比40.85%),室性期前收缩(57.75%比78.87%)和房性期前收缩比例(70.42%比95.77%)显著升高,P<0.05或<0.01;ST‐T改变(19.72%比94.37%),ST段异常(35.21%比69.01%)和 PR间期异常比例(71.83%比94.37%)显著升高,P均<0.01;肌酸激酶同工酶[(29.66±7.54) U/L比(44.68±8.93) U/L ]和肌酸激酶水平[(283.65±36.84) U/L比(329.47±35.56) U/L ]均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心律失常患者伴发院内感染后,其心律失常、心电图波形异常比例及心肌酶水平显著升高,要力求避免心律失常患者发生感染,病情加重。

  • 改进论文统计学处理的通知

    作者: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关键词: 论文 统计学处理
心血管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1999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