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心血管康复医学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심혈관강복의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福建省康复医学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0074
  • 国内刊号: 35-119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4-83
  • 曾用名: 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福建
  • 主编: 刘江生 蓝玉福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舒;杨庭树;齐冠名;王磊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人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121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统计学上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再狭窄与患者是否有糖尿病,是否吸烟以及第二次冠脉介入治疗前LDL-C水平成显著正相关,其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1.55、5.48和12.60;而与支架是否为药物涂层成负相关,RR为0.01.结论:糖尿病患者为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的高危人群,药物支架可减少再狭窄的发生.对于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戒烟以及控制LDL-C的水平是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关键因素.

  • 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断和治疗的分析

    作者:王秋芬

    目的: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增加治愈率.方法:对2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疼痛为主,占100%,性质剧烈而镇痛效果差.病因以高血压为主,占82%.发病率与血压增高程度成正比.结论:对高血压伴剧烈胸腹痛患者应警惕主动脉夹层,积极控制血压心率可降低发病率,增加治愈率.

  • 24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心血管并发症

    作者:杨婷;傅丹晖;战榕;陈鑫基;郑晓芸;许贞书;张浪辉;卓光生;陈志哲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恶性血液病过程中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990年8月至2007年8月我院24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4例无心血管病史和心电图正常的患者中有40例(16.39%)出现心血管系统井发症,除1例移植后早期心源性猝死外,其它移植患者的心血管症状均得到控制.心律失常19例(47.5%),是其中多的心血管并发症,以窦性心动过速、频发性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博为多;其次为心脏缺血性改变和高血压.结论:移植相关心血管并发症是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的重要因素,应在移植全过程中予以监护和处理.

  •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20例

    作者:陈丽娟;李淑梅;张文琪;马力华;回长玲

    目的:观察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膜部室间隔缺损20例患者,术前由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PMVSD,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明确缺损位置、直径、在透视及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PMVSD,术后3 d、3个月、6个月及1年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0例VSD病人成功置入Amplatzer封堵器,透视及超声心动图显示即刻完全堵闭.术后出现溶血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各1例,对症治疗后消失.分别手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超声心动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19例完全闭合,仅1例残余分流,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MVSD是一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 高龄肺癌患者开胸手术心律失常的预防和处理

    作者:郭朝晖;陈椿;周仑;林若柏;康明强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开胸手术心律失常围手术期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46例70~85 岁肺癌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心律失常始发时间出现于术后48h内占69.6%,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4例,室上性心律失常24例,室性心律失常3例,有5例表现为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混合发作.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高龄肺癌患者心肺功能储备差,开胸术中、术后易出现心律失常.但术前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给予积极的处理,手术中注意保护心脏神经,消除术后缺氧和低钾血症等诱因是防止发生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控制心室率是治疗的关键.

  •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作者:胡晖;赖玉琼;周昭仑;杨希立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152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被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曲美他嗪组(常规治疗加曲美他嗪20mg,1次/d),各76例,观察3个月.结果:曲美他嗪组的心衰缓解情况、超声心动图的心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伴慢性心功能不全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简便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老年患者的二尖瓣成形术(附46例报告)

    作者:周庆;王东进;陈保俊;曹彬;王文公;武忠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二尖瓣成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至2006年7月老年患者二尖瓣成形术46例的资料.二尖瓣关闭不全病因包括:二尖瓣脱垂18例,二尖瓣缺血性9例、感染性7例、退行性6例、风湿性3例,扩张性心肌病3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二尖瓣返流的情况.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2.17%),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39例,随访时间6~48 月.术后6个月NYHA心功能Ⅰ级29例,Ⅱ级7例,Ⅲ级1例,Ⅳ级2例;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二尖瓣无反流24例,轻度反流10例,中度反流2例,重度反流3例.结论:二尖瓣成形术对二尖瓣脱垂及退行性者疗效较好;扩张性心肌病,不宜成形术.

  •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36例二尖瓣狭窄疗效分析

    作者:李大鹏;苏大宇;翁志远;公兰兰;郑志虹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术(PBMV)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开展PBMV的3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PBMV均获得成功,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明显改善;平均左房压由术前的(23±3.7 mmHg,降至(12±3.8)mmHg,P<0.01;平均二尖瓣口面积由术前的(0.94±0.37)cm2增至(1.98±0.31) cm2,P<0.00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BMV术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好,严重并发症少.

  • 阵发性房颤心律转复与单纯控制心室率对患者焦虑的影响

    作者:毛莉;张安

    目的:比较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转律并维持窦律和控制心室率治疗对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50例PAF患者中22例经电击/可达龙/莫雷西嗪/心律平转律治疗后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为心律转复组,其余28例给予β受体拮抗剂和/或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和/或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室率为控制心率组.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随访6月后进行评分.结果:两组阵发性房颤患者入院时均有明显的焦虑,6月后心律转复组与控制心率组比较,焦虑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积极转律并维持窦律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分析及对策

    作者:黄秀惠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与否对脂代谢、微血管病变、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92例T2DM患者被分为血压正常组(A组,96例)和合并高血压组(B组,100例),对两组的一般情况、血压、脂代谢、微血管损害及血液流变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的血压(148±24)mmHg/(86±15)mmHg、胆固醇(6.0±0.9)mmol/L、血肌酐(70±21.1)μmol/L、血尿酸(343±81)μmol/L和低切粘度(11.02±2.3)均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T2DM和高血压病均可导致血脂代谢异常,微血管损害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当T2DM合并高血压时,前述异常和损害加重,应及早控制.

  • 比索洛尔对老年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和渊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老年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符合WHO诊断标准的50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被分为比索洛尔治疗组(A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5 mg/d),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20例),疗程均为8周.另设健康对照组(C组,20例).在治疗前、后测定CRP浓度,观察比索洛尔对心绞痛的疗效及对CRP的影响.结果:比索洛尔缓解心绞痛有效率达86.66%,心电图ST-T段改善率76.66%.血浆CRP水平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结论:比索洛尔对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同时可降低CRP浓度.

  • 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盐酸地尔硫卓治疗快室率心房纤颤的观察

    作者:彭学军;朱灿;张晓莉;彭仙凤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不同剂量地尔硫卓治疗快速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0例快速心房纤颤(排除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患者,设对照组(18例),研究组按地尔硫卓0.05 mg/kg(20例)、0.15 mg/kg(22例)、0.25mg/kg(22例)、0.35 mg/kg(18例)四种不同剂量于3 min内静脉注射,观察用药时、后患者心率、血压、心电图及临床症状.结果:不同剂量地尔硫卓对快速心房纤颤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大,以0.25 mg/kg显效率大(90.9%),较0.05 mg/kg组、0.15 mg/kg组显著(P分别<0.01.<0.05),且起效时间短,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1);血压随剂量增加而逐渐下降.未发生严重副作用,无一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和窦性停搏.结论:静脉注射地尔硫卓可以迅速控制心房纤颤的心室率,疗效以0.25 mk/kg为佳,安全可靠.

  • 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作者:武士云;朱继来;宋卫东

    目的:观察黛力新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评定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结果:治疗组:HAMD:治疗后(13.03±5.07)显著低于治疗前(23.73±5.70)(P<0.01)及对照组(22.23±2.71)(P<0.01).两组抑郁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为(9.90±7.23)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2.70±7.70)分,P<0.01,及对照组(16.5 0±6.8 0)分,P<0.01.两组神经功能康复疗效经Ridi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黛力新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 住院冠心病患者的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汪萍;郭兰

    目的:研究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贝克抑郁量表对住院的232例冠心病患者出院前进行评定.总分≤4分为无抑郁,5~13 分为轻度抑郁,14~20分为中度抑郁,≥21分以上为重度抑郁.结果:232例住院冠心病患者.无抑郁65例(28.02%),轻度抑郁97例(41.81%),中度抑郁47例(20.26%),重度抑郁23例(9.91%).年龄分布:成人组(年龄41~60 岁)与老年组(年龄≥61岁)均有抑郁者,两组之间抑郁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文化程度组间抑郁发生率亦无显著差异.结论:住院冠心病患者约70%存在抑郁,冠心病患者抑郁发生率在各年龄组、各文化程度组间无显著差异.

  • 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作者:金培印;韩勤甫;王淑红;陈悦;申娟;贾银明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以超声心动图检测80例AMI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脑钠肽(BNP)的浓度;AMI患者被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38例)和早期康复组(42例),3周和3月时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AMI患者在治疗后3周LVEDd、LVEF及LVFS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显著(P<0.01),但早期康复治疗组LVEF水平较传统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AMI患者在梗塞后24 h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3周和3月时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但早期康复组较传统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改善AMI患者心功能和降低血浆BNP水平;AMI患者血浆BNP水平的改变早于心脏结构的变化,可作为观察AMI病情的一个灵敏指标.

  • 高血压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不良及其意义

    作者:李波;纳志英;尹琳;张麟;韩雪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不良(CI)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择EH患者60例,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记录心率、血压变化,运动时间(time)、代谢当量(METs);计算2级运动的心率变时性反应指数(CRI 2)、大心率收缩压二项乘积(RPP)和心肌耗氧量(MVO2)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比较.结果:EH组峰值心率及心率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148.75±11.81)∶(154.27±12.05)次/min,(67.44±13.37)∶(74.12±14.43)次/min,P<0.05;CRI 2低于对照组(0.94±0.22)∶(1.03±0.15),P<0.05;EH组CI的人数共29例(48.33%)明显多于对照组7例(17.5%),P<0.005,其中CRI 2<0.8的人数20例(33.33%),CRI 2>1.3的人数9例(15%),对照组为6例(15%)、1例(2.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EH组存在CI;EH组运动时间(time)缩短(8.78±1.87)∶(9.77±1.88)min,P<0.05;运动贮量(METs)降低(9.21±1.39)∶(9.82±1.48),P<0.05;而RPP,MVO2分别高于对照组[(26484.64±3573.49)∶(24118.39±3060.76),(30.78±5.0)∶(27.47±4.23)ml/kg·min,P<0.001].结论:EH患者存在CI,提示有心脏自主神经损害,临床应引起重视.

  • 心力衰竭患者B型利钠肽的测定与评价

    作者:潘棱;沈晓丽;林赛梅;林立芳;刘小晴;邓玉莲;浦晓东;胡锡衷

    目的:研究B型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检测342例患者的BNP浓度.其中充血性心衰(CHF,心源性)组179例,肺源性心衰组27例,无心衰的对照组136例.结果:(1)在无心衰对照组中,年龄小于55岁组的心源性浓度均值为(35.10±31.93)pg/ml,55~64岁组为(42.85±34.55)pg/ml,65~74 岁组为(58.23±25.37)pg/ml,≥75岁组为(60.66±48.95)pg/ml,各组间BNP浓度均值虽随年龄呈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差异;(2)对照组中男性BNP浓度为(42.83±38.01)pg/ml,女性为(49.47±48.14)pg/ml,两者无显著差异;(3)在342例患者中BNP以100 pg/ml为CHF的判断值时,其敏感性达92.8%,特异性达83.2%,阳性预测值达86.2%,阴性预测值达91.2%;(4)CHF(心源性)患者的BNP浓度均值为(1019.13±972.88)pg/ml,肺源性心衰组为(299.88±275.5)pg/ml,对照组为(45.86±42.89)pg/ml,CHF(心源性)组BN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肺源性心衰组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BNP测定不仅可以作为CHF诊断的-个重要指标,还可用于参考性区分心源性心衰和肺源性心衰,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情绪干预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疗效的影响

    作者:曹志友;李伟;王新成;卢春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简称高心病)患者的情绪障碍与降压及心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有情绪障碍的高心病患者127例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3例给予综合性治疗(B组),64例单纯给予药物治疗(C组),另有无情绪障碍的37例高心病患者也单纯给予药物治疗(A组),心理测量表采用SCL-90表.其结果三组进行比较.结果:77.4%的高心病患者存在情绪障碍,治疗后,A、B组SCL-90的抑郁、焦虑分数明显少于C组(P<0.01),A、B两组血压下降较C组更甚(P<0.05).结论:高心病无情绪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对有情绪障碍的患者可实施综合性心理康复治疗.

  • 动态血压均值及动态脉压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预测

    作者:郭皓;王玮;田青;翟彪;胡大春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均值及动态脉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5例按24小时动态脉压(24hPP)分为四组:Ⅰ组:≤40mmHg、Ⅱ组:41~55 mmHg、Ⅲ组:56~70 mmHg、Ⅳ组:>70mmHg.测量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24 hPP及尿微量白蛋白(MAN).比较各组的MAN检测值及其阳性率.行24hSBP、24hDBP.24hPP与MAN的关回归分析.结果:24hSBP、24hPP与MAN呈正相关(r=0.78、0.79,P<0.05),24hDBP与MAN呈负相关(r=-0.64,P<0.05).进一步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出与早期肾损害对应的24hSBP、24hDBP及24hPP值分别为150mmHg、91mmHg、58mmHg.结论:动态血压均值及动态脉压可作为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指标.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
  • 慢性心力衰竭时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红雷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尿酸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142例初次入院的CHF患者的血尿酸与心功能的变化;并进行随访1年.对比在随访期间高尿酸血症组和非高尿酸血症组患者死亡、再住院次数、再住院总时间.结果:心衰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36.6%,随着心功能恶化,尿酸水平逐渐增加,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逐渐升高(P均<0.05);在随访期间,高尿酸血症组和非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相比,死亡率、平均住院次数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在CHF患者中常见;对于CHF患者,高尿酸血症是预后不良因素之一.

  • 脐静脉内皮细胞高表达内皮脂肪酶后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方玉强;黄岚;赵晓辉;尹阳光;康华丽;邓梦杨

    目的:探讨内皮脂肪酶(E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质粒转染法使HUVEC高表达EL(HUVE-EL),并与正常HUVEC对照,观察高表达EL对HUVEC的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结果:高表达EL后,HUVEC的增殖能力和速度均减弱(P<0.05),但向病损区的迁移能力增强,其凋亡率亦增加(P<0.05).结论:内皮细胞高表达EL后对内皮细胞自身的生物学活性有影响,这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正五聚蛋白-3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吴连拼;官学强;黄明远;唐疾飞;杨鹏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浆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3,PTX-3)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从2003年1月到2005年9月期间50例ACS患者及1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PTX-3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塞(AMI)组、不稳定心绞痛(UAP)组血PTX-3浓度分别为(8.33±1.96)ng/ml、(6.23±2.33)ng/ml,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2.64±0.86 ng/ml),P<0.001;AMI组的PTX-3水平又明显高于UAP组(P<0.001).结论:作为炎症指标PTX-3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定关系.

  • 缺血预处理时环磷酸腺苷含量及其依赖蛋白激酶活性的变化

    作者:韩宏光;汪曾炜;张南滨;朱洪玉;王辉山;姜辉

    目的:应用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心肌缺血预处理程序(PC)中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及cAMP依赖蛋白激酶(PKA)活性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36只SD大鼠,进一步分为PC1-、2-、3-(缺血)组和PC1+、2+、3+(再灌注)组.用手术套管法造成左冠状动脉主干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后取心脏用放射免疫法测cAMP水平,生化法测PKA活性变化.结果:心肌缺血预处理程序中cAMP含量及PKA活性随缺血及再灌注呈周期性波动.在5 min缺血预处理时表现为反复明显增高,而在间隔的再灌注程序中恰呈相反改变,明显下降.再预处理程序中,5 min缺血期相对于同一周期中的5 min再灌注期,cAMP含量及PKA活性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cAMP及PKA的周期性波动变化可能是激发心肌缺血预适应(IP)的机制之一,cAMP可能在预处理保护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 ECE-1基因敲除小鼠RAAS系统激活及其意义

    作者:杨波;江本宪昭;中山和彦

    目的:探讨内皮转换酶-1(ECE-1)基因敲除小鼠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使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比较ECE-1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RAAS系统的表达水平.给ECE-1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注射RAAS抑制剂缬沙坦(valsartan),给药前及给药后1周、2周,测定血压和心率.结果:RAAS系统的重要成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血管紧张素原在ECE-1基因敲除小鼠呈现上调表达.给药前后比较,基因敲除小鼠收缩压下降比野生型小鼠显著(P<0.001).结论:内皮系统被抑制的时候,RAAS系统代偿性上调.同时抑制内皮系统和RAAS系统更有利于控制血压.

  • 溶栓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治疗患者的预后评价

    作者:王涟;徐标;宋杰;张荣林;张静梅;施广飞

    目的:探讨心肌梗塞溶栓治疗(TIMI)危险评分对接受再灌注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塞(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能否在入院时筛选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获益更大的高危患者.方法:应用TIMI危险评分对267例接受再灌注治疗的STEMI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分为低危组(TIMI评分0-4 分)及高危组(TIMI评分≥5分),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急诊PCI与溶栓治疗对院内死亡率的影响.结果:TIMI评分高危组院内死亡率显著高于低危组(14.4%∶2.8%,P=0.001),其中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溶栓治疗的(9.2%∶26.3%,P=0.012).而低危组患者接受急诊PCI术与溶栓治疗则死亡率无显著差异(2.2%∶3.9%,P=0.618).结论:TIMI危险评分可作为简便易行的方法评估再灌注治疗STEMI患者的预后,并有助于选择再灌注治疗方案.

  • 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病心房颤动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姜卫东;陈菊;高想;倪卫兵;陶志强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作为系统炎症因子在高血压病心房颤动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资料完整的87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对照组29例,阵发性房颤组26例和永久性房颤组32例,测定并比较各组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心房颤动组比正常对照组的水平明显增高(P<0.01),永久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1).左房直径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56,P<0.05).结论:C反应蛋白在心房颤动患者中明显升高,说明炎症状态在高血压病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中起一定作用.

  •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率变异性改变及其与心室重塑的关系

    作者:田龙;马新萍;马长生

    目的: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改变,探讨其与心室重塑的关系.方法:采用Holter检查系统检测了36例CHF患者HRV指标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内每5 min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24 h内每5 min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心搏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数(PNN50)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心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CHF患者HRV各时域指标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DNN,SDNNI与LVEDD,LVPWT呈负相关(r=-0.337~-0.362,P<0.05);rMSSD,PNN50与LVEDD,LVESD呈负相关(r=-0.142~-0.433,P<0.05);rMSSD、PNN50与LVEF呈正相关(r=0.387~0.464,P<0.05~<0.001).结论:CHF患者HRV下降,并与心室重塑有关.

  • 老年及高血压对运动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作者:杨志伟;朱今之;徐佳;曾令忠

    目的:探讨老龄与高血压对运动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对107例受试者进行运动试验,作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观察静息心率、运动峰值心率、代谢当量、心率变时性损害;其中60岁以上55例为老年组(Ⅰ组),60岁以下52例为对照组(Ⅱ组),两组各分两亚组,Ⅰ a组与Ⅱa组为高血压组,Ⅰ b组与Ⅱb组为非高血压组.结果:Ⅰ a组峰值心率/预测心率的值相对低,运动峰值心率未达到85%预测心率的人数增加,(峰值心率-静息心率)差值减小,二级运动心率变时性反应指数(CRI2)<0.8人数增多,2 min心率恢复值降低(P<0.05~<0.001),SDNN、SDANN、SDNNindex、rMSSD、三角指数(TI)均明显低于其它亚组,pNN50也相应低于Ⅱb组(P<0.05~<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较普遍存在心率变时性损害.

  • 骨桥蛋白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作者:崇爱国;刘伏元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细胞外基质中一种重要的糖蛋白,骨组织中大量存在,其他组织中也有少量的表达,但正常血管壁中几乎不表达.1986年以前曾被称为早期T淋巴细胞活性1(early T lymphocyte activation,Eta-1)、分泌性磷蛋白1(secrected phosphoprotein 1,SSP-1)、骨唾液酸蛋白1(bone sialoprotein 1,BSP-1),自从被命名为OPN以来,已相继克隆了大鼠、小鼠、猪、牛、鸡和兔的OPN cDNA.近来研究发现在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处的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内OPN mRNA呈高表达状态.它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OPN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缺血后处理-心肌再灌注保护新策略

    作者:樊泽元;杨龙;杨新春

    缺血后处理(ischemia postconditioning)是指在心肌缺血后,长时间再灌注之前,对心脏进行数次短暂的再灌注/缺血循环的处理方法.与缺血预适应一样,它能减轻再灌注损伤,具有心肌保护作用.目前有多种后处理方法应用于基础和临床研究中.本文就后处理的处理方法、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与预处理的关系作一综述.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梁胜;王邦宁;陈大年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涉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血压、血流和内环境的调节起着十分重要作用.2000年,随着一种新型羧基肽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 2)的发现及其功能的进一步阐明,人们认识到RAS远比先前了解的更为复杂[1,2].本文就ACE 2的特性以及其与心血管系统的相互联系进行综述.

  • 生命质量评价冠心病患者不同治疗方式效果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琛明;刘文娴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工作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大以及社会年龄结构的改变,冠心病(CAD)的发病率成倍的增长.传统的研究多以病死率作为手术效果的研究终点,但这并不能完全评价这种带病存活状态,也不能全面反映疾病对具有生物、心理和社会属性的人的影响.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作为新一代健康评价指标正逐渐被广泛接受,用于评价冠心病患者[1].目前,对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有传统内科药物治疗,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PCI)以及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其中PCI和CABG统称为冠脉血运重建(coronary artery revascularization).从多角度评价冠心病患者的生命质量,这是新医学模式操作更具体化的体现.

  • 心血管疾病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1型/2型失衡的关系

    作者:吉庆伟;曾秋棠

    目前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脏其他炎症性疾病的进展,不论病因如何,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辅助性T淋巴细胞(Th)根据分泌细胞因子不同可分为1型和2型,即Th1和Th2两种类型.近年来Th1/Th2细胞免疫应答功能变化与心血管疾病关系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许多研究报道,在心血管疾病中有Th1/Th2细胞免疫应答功能的变化,并且与疾病的发展、演变和恶化密切相关[1,2].

  • 动脉粥样硬化钙化与易损斑块

    作者:翟永志;晏沐阳

    现在认为,易损斑块表面形态学的改变是冠脉栓塞形成的重要机制,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分为:斑块破裂、斑块侵蚀、钙化结节,在与血栓相关的猝死病例中,分别占60%、30%~35%、2%~7%[1,2].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钙化在斑块破裂中的作用,虽然仍没有完全阐明,但已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Abedin等研究认为,早期的钙化,对斑块破裂有促进作用,斑块在不同密度组织的交界面易破裂:而当钙化融合后,这种交界面减少,破裂发生率也降低了.因此,钙化对于斑块破裂是把"双刃剑"[2].

  • 床边快检肌钙蛋白Ⅰ和肌红蛋白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吴红军;韩继媛;程向东

    目的:探讨床边快检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红蛋白(Mb)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以及二项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96例疑似ACS患者的血液标本,在不同时段,同时进行cTnI和Mb的测定.结果:在确诊的87例AMI早期诊断中,cTnI阳性出现滞后,3 h内测定的阳性率为16.1%,显著低于Mb的阳性率(72.4%),P<0.01;24 h内测定cTnI的阳性率为100%.结论:在急诊科床边快检cTnI与Mb对AMI的早期诊断非常必要,可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 201Tl运动负荷心肌显像、运动负荷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金赫;尹吉林

    目的:评价201Tl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I),运动负荷心电图(ES-ECG)诊断冠心病(CAD)的临床价值.方法:首先以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为标准(将冠脉管腔狭窄≥50%定为病变血管),96例做过CAG的患者被分为CAD组(n=55)和非CAD组(n=41).所有患者均行运动负荷MPI和ES-ECG检查.对比分析运动负荷MPI和ES-ECG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结果:运动负荷MPI和ES-ECG诊断CAD的敏感性分别为0.98、0.82;特异性分别为0.85、0.39;准确性分别为0.92、0.6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90、0.6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7、0.62.结论:运动负荷MPI与CAG有较好的一致性,而ES-ECG是一种较好的筛查方法.

  • 扩张型心肌病40例心电图分析

    作者:刘庆庆;李星;武晓荣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心电图改变,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40例≤50岁DCM患者的心电图资料,总结DCM心电图特点.结果:DCM患者的心电图均有异常,其中以心律失常多见(77.5%),其他依次为ST-T改变(70%),传导阻滞(45%),房室肥大(40%),异常Q波(30%),低电压(10%)等.结论:DCM有多种心电图表现,其多发、多样、顽固的心律失常对扩张型心肌病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运动试验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

    作者:殷屹岗;朱莉;杨传高;翟为红

    目的:探讨冠心病运动试验阳性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54例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入院行运动平板试验,并测定血清CRP浓度.结果:54例冠心病患者中运动试验阳性21例,阴性33例.运动试验阳性组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运动试验阴性组[(4.7±1.4)mg/L∶(3.1±1.5)mg/L,P<0.001],血清CRP浓度较高[(4.7±1.4)mg/L]的患者运动试验的阳性率较CRP浓度较低[(3.1±1.5)mg/L]者显著升高(77%∶23%),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浓度与运动试验诱发心肌缺血有关.

  •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率震荡的变化

    作者:葛健;邓汉华;盛利华;陈葵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变化.方法:选择DCM患者47例,正常健康对照者50例,运用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DCM组T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2.14±0.57)%∶(0.73±0.65)%,P<0.05];DCM组T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2.34±0.81)∶(4.09±1.32)ms/RR间期,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减弱,说明其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HRT可作为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判定预后的一项指标.

心血管康复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1999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