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微循环杂志

中国微循环

中国微循环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Microcirculation 중국미순환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科委
  • 主办单位: 江苏省微循环学临床应用实验培训中心(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国微循环学会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7-8568
  • 国内刊号: 32-147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97
  • 曾用名: 微循环技术杂志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微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曹克将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恩施地区土家族苗族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调查

    作者:李先云;张廉生;李松;李宗清;邹毅;曾琼

    目的建立恩施地区土家族苗族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参考值.方法测定健康人群全血粘度(ηb,10s-1、50s-1、150s-1)、血浆粘度(ηb)、红细胞比积(HCT)、血沉(ESR)、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粘度和红细胞比积高,与北京地区比较有显著性(P<0.05),性别不同差异显著:全血粘度(P<0.001)、红细胞比积(P<0.01)、血沉(P<0.01),两民族间差异无显著性.讨论海拔高度增加,氧含量减少,红细胞数代偿性增加,是导致红细胞比积与全血粘度增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 高压氧治疗对断指再植术后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蓝旭;刘雪梅;葛宝丰;许建中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断指再植的影响.方法用高压氧治疗断指再植术后30例共42指,并以常规治疗30例共40指作对照.观察两组断指成活率和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高压氧明显提高断指成活率,并有效改善再植指体微循环.结论高压氧可作为断指再植术后康复治疗的手段之一.

    关键词: 高压氧 断指 再植术
  • 脑梗塞病人胰岛素、血糖与血液流变性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久波;何国厚;杨青山;黄平

    目的探讨脑梗塞(CI)病人血浆胰岛素(INS)、血糖(BS)、血浆内皮素(ET)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49例非急性期的脑梗塞患者和29例健康人分别测定INS、BS、ET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CI组与对照组比较:INS、BS、ET明显升高(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异常.ηb低切值、ESR、K值、EAI与INS呈明显正相关;ηb低切值、ESR、EAI与BS呈明显正相关;INS与ET、BS水平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8、0.4,P<0.01).结论CI患者INS与ET、BS关系密切,互相作用,引起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导致脑缺血,促进脑梗塞的发生.

  • 胸导管淋巴液引流对支气管哮喘血液和淋巴液流变性的影响

    作者:刘凤;冯学斌;于小玲;董晓青;贾云义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血液和淋巴液流变性特点及胸导管淋巴液引流(TDD)的影响.方法检测21例中重度哮喘TDD治疗0d、5d血液及淋巴液表观粘度、血浆粘度及淋巴上清液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RAI)、红细胞刚性指数(TK)、氧释放系数(OD)等,并观察TDD术后缓解期哮喘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哮喘病人急性期各切变率下的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RAI均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OD值则明显低于缓解期;缓解期血浆粘度、RAI、OD值恢复至正常水平,但各切变率下的全血表观粘度仍高于正常水平;TDD治疗可使哮喘病人血液粘度有所下降.哮喘病人淋巴液表观粘度、淋巴上清液粘度均明显低于其全血表观粘度和血浆粘度(相差约4~5倍和1.5倍),TDD治疗可使淋巴液粘度明显降低.结论中重度哮喘病人存在严重的高粘滞血症,其在哮喘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TDD可降低哮喘病人血液、淋巴液粘度.

  • 神经肽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肿瘤坏死因子在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玉玮;王艳玲;赵翠芬;夏伟

    目的本文着重阐述两种心血管调节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和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简称先心病肺高压)的关系;同时对先心病肺高压患儿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以判断其与肺高压严重程度的关系;对部分病例外周血NPY、CGRp水平行术前、术后对照,以观察分流被纠正后其变化情况;另外,对外周血CGRP、NPY浓度作相关分析,以判断它们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8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NPY、CGRP及TNF浓度,其中13例为非肺高压组,67例为肺高压组,将两组进行比较,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结果非肺高压组与轻、中、重度肺高压组血浆NPY及CGRP浓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非肺高压组与中、重度肺高压组血浆TNY存在显著性差异,与轻度肺高压组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前后轻、中度肺高压组NPY和CGRP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而重度肺高压组差异不明显;NPY与CGRp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三种活性物质在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中有重要作用,NPY/CGRP比值的升高参与和促进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发展.

  • 蚓激酶对中风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作者:崔志杰;金莉蓉;汪昕;金惠铭;范薇;张国平

    目的探讨蚓激酶对中风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研究,3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与对照组15例,口服蚓激酶(或安慰剂)400mg,每日3次,分别于给药前、给药3个月及6个月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服药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有降低,以6个月时为显著,对照组无变化.结论蚓激酶能改善中风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玉英;许昭坤;许琳

    目的探讨出血与缺血两类不同性质的急性脑血管病(ACVD)及不同部位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规律,并对梗塞治疗进行疗效比较.方法不同部位脑梗塞者相互间及两类不同性质ACVD患者与对照组间血液流变值分别进行对照比较.结果ACVD组中呈多项指标异常,其中HCT、全血粘度比、红细胞电泳等尤为显著(P<0.01).44例不同部位脑梗塞患者间血流变值存在多项差异,其中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明显(P<0.01).结论上述变化规律对各类ACVD的预防治疗和诊断有重要指导意义.等容量稀释疗法治疗脑梗塞疗效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疗法.

  •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陶连方;吴君;徐剑刚;邱桂华

    目的探讨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应用田牛氏甲襞微循环综合定量评分方法,对健康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治疗前后的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测量、计分、比较.结果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治疗前(患病组)甲襞微循环的总积分值及流态、襻周状态积分明显高于健康人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治疗后(治疗组,P<0.05).结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可引起明显的甲襞微循环改变,经有效治疗后,甲襞微循环异常可得到恢复.

  • 糖尿病眼的微循环血液动力学研究

    作者:张佳青;耿美玲

    目的研究糖尿病眼的微循环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对糖尿病的124只眼和正常对照组100只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流速(PSV)、舒张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视网膜中央动脉PSV、EDV低于正常组(P<0 01),PI、RI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眼的微循环血液动力学改变主要是PSV、EDV降低,这对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的功能,有一定临床价值.

  • 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张宗杰;王凯旋;李华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治疗组给予20%甘露醇、胰岛素、胞二磷胆碱、维生素C治疗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单位腹部皮下注射,每日2次,3d后改为每日1次,共连续10d.对照组用胞二磷胆碱、维生素C静点.于治疗前后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低分子肝素钙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影响,其中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时间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

  • 丹参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液动力学及血流变性的影响

    作者:谭友文;殷玉梅;於学军;张园海

    目的观察丹参对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液动力学及血流变性的影响.方法8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参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月、2月、3月监测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门静脉血流速度(Spv),脾静脉血流速度(Ssv),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血流量(Qsv)及血流变性各项指标各一次,并作对比分析.结果丹参组治疗Dpv,Dsv缩小,Spv、Ssv加速,Qpv、Qsv减少,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0.01).血流变性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0.01).结论丹参能较好地改善肝硬化门脉高压,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改善血流变性起作用.

  • 急性心肌梗死伴束支阻滞的发生率及预后

    作者:李勇;陈发霞;杨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束支阻滞(BBB)的发生率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AMI165例,将其中32例伴BBB(阻滞组)与无BBB 133例(非阻滞组)做对比分析.结果AMI伴BBB发生率19.4%.阻滞组与非阻滞组严重泵衰竭发生率46.9%:20.3%(P<0.005);前侧壁梗死为75.0%:55.6%(P<0.05);住院病死率为21.9%:8.3%(P<0.05);CPK峰值(2356.0±1119.2)u/L:(1640.6±1337.1)u/L(P<0.02),阻滞组均明显增高.双束支阻滞病死率明显高于单支阻滞(P<0.0 1).结论AMI伴BBB多见于前侧壁心梗,并提示梗死面积大,严重泵衰竭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高.

  • 前列腺素E1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脏神经一内分泌的影响

    作者:汤莉莉;王青青;陈狄;梁万宁;陈杰;董凤英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脏神经-内分泌的影响及对心衰的改善作用.方法64名各种原因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分为两组.Ⅰ组为实验组(n=32),采用传统强心、利尿等方法加前列腺素E1100ug/d静滴治疗10d;Ⅱ组为对照组(n=32),仅采用传统强心、利尿等方法治疗10d.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10d后心率、血压、尿量、心功能、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房钠素(ANP)、血管紧张素Ⅱ(AugⅡ)、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及心脏超声(LVEF、LVDEV、左房内径)、心电图(V1ptf)、X线胸片(心/胸比值)检查.结果Ⅰ组病人心衰治疗总有效率96.8%,Ⅱ组90.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TNF、ANP、AngⅡ、NO、E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Ⅰ组较Ⅱ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心功能Ⅱ~Ⅲ级者治疗前血浆TNF、NO、ET数值明显低于Ⅳ级者(P<0.05),三值与心衰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0.46和0.50,P<0.05),血浆ANP、AngⅡ变化与心衰程度无明显关系.两组心脏超声LVEF较治疗前增加(P<0.01),LVDEV及左房内径较治疗前减小(P均<0.05),Ⅰ组较Ⅱ组改变更为显著(P<0.05).心电图V1导朕ptf值及X线心/胸比值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ptf值Ⅰ组较治疗前减小(P<0.05),Ⅱ组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间比较差别显著(P<0.05).心/胸比值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PGE1在CHF治疗中可改善心衰症状,可能通过干预和调整心脏神经-内分泌的激活,起到防止和减轻心室重构的作用.

  • 无心外膜冠状动脉病变的微血管性心绞痛

    作者:陶以嘉;戎卫海

    目的探讨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具有典型心绞痛发作,常规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静息和运动时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检查,均提示有心肌缺血客观依据的病例,行冠脉及左心室造影.结果此型心绞痛病人女性占优势,胸痛持续时间长,冠脉及左心室造影正常,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大部分病人症状能缓解或减轻.结论微血管性心绞痛是无基本病因的一组综合征,一般预后良好,对心功能无损害.

  • 缺氧、窒息围产儿耳廓微循环观察

    作者:阴怀清;王阿琚;杨彩凤

    目的探讨缺氧、窒息与围产儿微循环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8例缺氧、窒息围产儿复苏后24h及72h进行耳廓微循环各项指标变化观察,对照组选择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于生后24h及72h分别进行耳廓微循环观察.结果两组比较,24h耳廓微循环中微血管畸形率及RBC聚集率有高度显著差异(P均<0.01);两组间白微栓出现率及细静脉流速经统计学处理具显著性差异(P均<0.05).复苏后72h,两组相比较,除RBC聚集率及白微栓出现率差异无显著性外(P均>0.05),微血管畸形率及细静脉流速仍具显著性差异(P均<0.05).窒息患儿复苏后24h与72h相比,耳廓微循环中白微栓出现率及细静脉流速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微血管畸形率及RBC聚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可导致围产儿早期耳廓微循环障碍,对这些围产儿进行早期耳廓微循环动态检测,可与NBNA结合,对判断窒息、缺氧时脑损伤程度及患儿预后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 缬沙坦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作者:金伟东;王晓彦;刘小敏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35例高血压病人服缬沙坦前后和32例正常血压对照者在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的内径变化.结果高血压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和硝酸甘油所致的肱动脉舒张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61±2.88)%比(9.13±5.49)%和(15.10±6.76)%比(21.63±7.35)%,P<0.01].高血压病人服缬沙坦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和硝酸甘油所致的肱动脉舒张测定值为(8.27±4.42)%和(19.74±7.06)%,较服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高血压病人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功能均受损.缬沙坦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改善和保护作用.

  • 儿童烧伤合并高血压

    作者:谢卫;杨敏杰;吕国忠;虞俊杰

    目的观察烧伤对儿童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袖带上肢测量法,测定286例烧伤患儿血压,其中34例升高.同时检测血浆皮质醇及促肾上腺激素.结果34例患者血压增高,占同期烧伤儿童的11.9%,血压维持在140~230/100~180mmHg(-x±s=160±16/110±12mmHg),发病距伤后时间5~14d(-x±s=5±2.8d),持续时间3~65d(-x±s=5±3.2d).结论烧伤可引起儿童患者血压增高.高血压病情隐匿,与烧伤面积不成正比.大多数发生在伤后1~2周,小部分可持续到烧伤后期.其原因可能为烧伤应激及高代谢等因素所致.血压随烧伤创面的愈合而恢复正常.

    关键词: 儿童 高血压 烧伤
  • 寒区家兔烧冻复合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动态观察

    作者:巫振洪;李启华;隆孝才;李强;顾涛;李文溯;朱海荣;龚真禄

    目的通过对烧冻复合伤实验家兔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动态观察,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发生机制,为临床早期治疗微循环障碍,促进机体复苏,减少多脏器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高寒地区野外制作烧冻复合伤实验家兔动物模型,分别于烧冻后4h、8h、16h、24h、3d、5d、7d、14d动态观察全血比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各指标的变化.结果烧冻伤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较单烧组及单冻组明显异常,表现为各指标的变化峰值出现更早,持续时间更长,较难恢复.结论烧冻复合伤为多因素致伤,并有互相加重作用,具有复合伤的典型特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与烧伤类同,但其异常程度明显加重.

  • 硫苷脂对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脏器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作者:倪俊;于宝军;陈玉林

    目的研究硫苷脂对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远隔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给予30%Ⅲ度烧伤延迟复苏,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硫苷脂治疗组.在烧伤后9h,测定两组动物肺、心、肝、肾的血管通透性、含水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硫苷脂治疗组在伤后9h,肺、心、肝、肾的血管通透性明显降低,MPO活性明显减少.结论硫苷脂对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远隔脏器血管通透性的增高有保护作用.硫苷脂对中性粒细胞聚集的抑制是其重要机理之一.

  • 高压氧暴露后急性脑缺血动物血细胞形态改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蔺世龙;吴学明;黄荣国;辛佩珠;刘景昌;骆秉铨

    目的研究动物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时血细胞形态改变及高压氧暴露后的治疗作用.方法阻断沙鼠双侧颈动脉30min,造成急性脑缺血损伤.然后在250kPa高压氧下暴露60min,用布氏和OPTON显微镜观测了动物活血细胞形态变化.结果动物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时,红细胞聚集明显,血中有较多的棘型红细胞,红细胞正常凹面消失,影子红细胞和红细胞碎片增多.白细胞数量增加,伪足形成,细胞内碎片等形成较大的血栓块.但脑缺血损伤动物经250kPa高压氧暴露后上述改变明显减轻.结论高压氧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的白细胞、血小板活化具有调整作用,并具有保护红细胞的正常功能,延缓脑损伤时血栓形成的作用.

  • 胰腺组织的P物质与急性胰腺炎轻重的关系

    作者:陈友岱;周总光;高宏凯;王蓉;余霆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组织P物质的变化规律,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P物质水平,观察中药复方MCP-1对P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蛙皮缩胆囊肽(caerulein)诱发大鼠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胆总管插管注射牛磺胆酸钠诱发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物质.结果水肿性和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2h时SP免疫反应性明显增强,轻型和重型胰腺炎的SP免疫反应性无明显差别;MCP-1使SP免疫反应性明显减弱.结论P物质在轻型和重型胰腺炎中所起作用相同.MCP-1可能通过降低P物质含量,发挥其抗局部微循环损伤的作用.

  • 血液稀释生物平衡疗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作者:王海臣;姚新华

    我院自1996年5月~2000年1月治疗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在内科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下,采用血液稀释生物平衡疗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本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7.5岁.病程6个月~13年.所有病例均符合WHO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17例,恶化型劳力型心绞痛10例,自发型心绞痛8例.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胸闷、心悸、气短、出汗等症状及心电图呈不同程度心肌缺血表现,经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2治疗方法:在原来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XSZ-2A型血液稀释生物平衡治疗仪,抽血250ml~30m1,用自血50ml,加肝素1875u、生理盐水50ml,进行紫外线和低能量He-Ne激光同时照射、充氧、磁化、量子化后回输,余血弃去,每次3~5min.同时静滴平衡液150ml~200ml(平衡液为706代血浆或10%葡萄糖加Mg2+、Ca2+、K+、Na+等离子组成),每周一次,5~8次为一疗程.治疗前和一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

  • 室速射频消融术1例

    作者:丁召文;沙鸥;谭琛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经药物治疗仍不能稳定者,应选择射频消融术,多可达到治愈.报告如下:简要病历:患者魏某某,男,20岁.住院号:530493.主因间断发作性心慌气短4个月于2000年8月17日人院.同年4月患感冒治愈后,曾出现头晕心慌约3小时,自行缓解.5月份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再次发作,持续约10分钟,住某医院.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予"异博定"等治疗,发作终止,但不稳定,故转我院.入院后发作2次,心电图诊为左室特发性室速,对"异博定"敏感.系为射频消融适应症. 治疗方法与结果:局麻下分别穿刺左右股静脉、右股动脉、左锁骨下静脉,依次放入冠状静脉窦电极、希氏束电极、右室起搏电极、左室消融电极.消融成功后,室速不再诱发.术后心电图ⅡⅢavF呈qR.

  • 青年猝死临床病因分析

    作者:张治德;高旭

    青年猝死迄今报道甚少,但其危害性大.本文通过对26例青年猝死的临床病因分析,探讨青年猝死的特点,以期提高其预防水平及抢救成功率.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患者年龄均在35岁以下,小16岁,大35岁,平均(23.5±7.45)岁.男18例,女8例.职业:工人7例,农民6例,干部9例,学生4例.嗜烟酒者17例(65.4%),肥胖3例,高血压4例,高脂血症3例.2发病与猝死时间白天发病15例,其中上午10例,下午5例;夜间发病11例.发病后1h内猝死10例(38.5%),1h以上猝死者16例(61.5%).3发病前诱因5例曾过量饮酒,1例曾进高糖饮料,1例为术后卧床,1例服用奎尼丁,2例服用利尿剂,2例饮食不良.4发病时现场分析正在休息5例,其中3例发生于睡眠时,精神情绪波动3例,剧烈体育活动3例,重体力劳动3例,轻度活动6例,胸腔穿刺1例,谈话时发病1例.

  • 血管内皮功能与微循环

    作者:丁旭萌;杨国东;韩玉培;焦娆瑞;魏衡

    在人类易患的血管疾病中,许多因素都影响了大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近期对内皮功能的研究中了解在早期血管功能变化中起重要作用,微循环的变化也在较早时期受到重视.我们通过对微循环异常的病例进行观察,并测定其血管内皮依赖性扩张的情况,发现两者有一定的相关,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根据微循环状态分为两组.表现为典型线流的为一组,共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3~49岁,平均(32.40±5.6)岁;表现为典型粒流和粒缓流的为一组,共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28~59岁,平均(36.6±8.O)岁.同步测量左前臂肱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参数,并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2检查方法:利用SD-3831型甲襞微循环检测仪观察,按微循环血流特征将病人分为两组,即线流组和粒流组.将介于粒流和线流之间的不能严格区分的一类病人去除.

  • 加减补中益气汤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疗效及对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的影响

    作者:刘珏;郭凌超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产科常见病.笔者于1999年6月到2000年4月应用古方加减补中益气汤治疗3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全血比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观察,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6例,年龄23到34岁,平均27.5岁,均为初产妇.妊娠时间26周到36周,平均31周.出现血压增高时间4d到8周,平均2.6周.依照疾病诊断标准[1]全部符合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诊断.其中轻型5例,中型17例,重型14例.治疗前抽取清晨静脉血10ml,注入肝素抗凝管中,由检验科采用ZY-B血液粘度计测定全血比粘度,温氏法检测红细胞压积,以全血比粘度小于3.6,红细胞压积小于0.35为正常.结果全血比粘度高于正常者28例,红细胞压积高于正常者29例.另作其它常规检查,动态观察血压,浮肿,尿蛋白的变化.2治疗与结果对所有患者除一般治疗外,均采用加减补中益气汤煎服,每日两次,处方如下:党参10克,生黄芪10克,柴胡4克,酒当归10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陈皮6克,丹参20克,10日为1个观察疗程.以症状体征消失,各项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为治愈.以症状体征改善,各实验室检查基本恢复正为好转.结果好转22例,治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治疗前后测全血比粘度及红细胞压积有显著差异(见表1).治疗中未见药物毒副作用.

  • 糖尿病患者微循环容积波的特征

    作者:刘立;黄平;解放军

    大多数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病基础是微循环障碍[1,2].YHG型微循环容积波仪对人体各部位微循环容积波(OPG)进行无损伤动态观察,并记录该部位微循环状态[3].笔者自1997年8月至1999年12月应用该仪器观察糖尿病患者微循环容积波,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观察对象:糖尿病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平均年龄(59.64±9.39)岁.均符合Ⅱ型糖尿病诊断标准[4].其中合并心、脑梗塞9例,合并肾病4例.病程1~15年,平均(8.5±6.05)年.正常对照组18例,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50.31±15)岁,无急慢性疾病及明显微循环障碍.2检测方法:应用YHG型微循环容积波仪检测.被测者平卧位,将探头用专用双面不干胶固定于左手无名指指腹,左右手腕、左脚踝连接心电图电极,同步描记OPG图与标准导联心电图,测定结果由微机自动分析.

  • 自血光量子治疗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肢体肿胀2例

    作者:杨春;张淑琴;秦冬梅;李俐辉

    我院近期采用自血光量子治疗血液浓缩、红细胞增多,微循环瘀滞,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成份外渗致肢体肿胀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例1:患者刘某,男,54岁,农民.因患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外院住院3天,经脱水等治疗致四肢高度肿胀于2001年2月11日入院.入院检查,意识模糊、颈抵抗,四肢肿胀,皮肤弹性消失、张力增高,压之无凹陷.实验室检查,RBC6.07T/L、HCB179g/L、Na+156nmol/L.先用25%硫酸镁湿敷效果欠佳.改做血疗,隔日1次.1次后病人上肢肿胀明显消退,手背血管显露,输液外渗缓解,血疗3次后四肢肿胀完全消退.例2:患者彭某,女,62岁.因患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在外院治疗2天,四肢高度肿胀无法输液治疗转入我院.入院查体,除慢阻肺体征外,无明显心衰,四肢高度肿胀、输液针眼外渗.实验室检查RBC7.02T/L、HGB189g/L、Na+152mmol/L.分析为慢阻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粘滞度增高,微循环障碍,输液外渗所至.经血疗二次水肿消退,血管显露,输液顺畅.

  • 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与分析

    作者:毛庆民;杨惠行;车兰;张乐研;朱铭;解放军

    为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我们测定218例肺心病患者15项血流变指标,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肺心病组按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标准明确诊断为肺心病的患者218例,年龄40~72岁,男126例,吸烟者92例;女92例,吸烟者12例.病程1~2年76例,2年以上者142例.2对照组体检正常人100例,年龄40~70岁.男性58例,女性42例.3仪器血液流变学指标用FASCO-3000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沉用魏氏法,红细胞压积用日本F820计数仪检测.4检测项目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卡松粘度、卡松屈服应力.

  • 恒压等量交换输注硬化红细胞对微循环状态的影响

    作者:钱冠清;黄媚娥;金永娟

    目的探讨RBC变形能力低下时对微循环灌流的影响.方法正常人新鲜肝素化血,分离RBC,经巯基交联剂Diamide处理后,使RBC变形性降低.在恒定低灌流压下给大鼠等量交换输注处理过红细胞,用电视显微系统观察大鼠提睾肌微血管直径,流速流量,有血流的毛细血管数.结果经Diamide处理的RBC,其变形指数比正常RBC降低约40%,在恒定低灌注压下等量交换输注后,其血流速度为对照组52.4%,流量为对照组59.4%,随灌流时间延长静脉血流量减少,有血流的毛细血管数明显减少.结论在恒定低灌流压下,血管张力处于正常状态时,等量交换输注硬化RBC能明显影响微循环灌流量.

  • 人星形细胞瘤中单核细胞在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李艳云;李玉林;张丽红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在人星形细胞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硷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于(bFGF)的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手段,在组织学切片上探讨单核细胞和bFGF在人星形细胞瘤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1.bFGF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随血管密度增加而增加,并与血管密度之间存在回归直线,P<0.01.2.28.3%的切片中单核细胞表达bFGF,表达bFGF的单核细胞可见于血管内,或沿血管壁呈规则排列,也可成堆靠近血管壁,并使血管呈出芽生长.结论肿瘤内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可产生bFGF;单核细胞不但产生bFGF,而且参与肿瘤内的血管生成,它可能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期细胞.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初步探讨

    作者:姜建威;王均干;常军;王德杭;侯海燕;朱力平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及不同心率下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方法16例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东芝AQUILION多层螺旋CT采集原始数据,扫描速度0.32s/270°,层厚2mm,螺距1.0-1.2.对比剂安射力:2ml/kg,注射速率3.5ml/s.延迟时间20s,SGI02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后处理软件为:ALATOVIEW版本Version1.42;采用遮盖容积重建(S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后处理技术.结果心率<60次/min时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前降支、回旋支)显示清晰,心率60~79次/min时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显示较清晰,心率>80次/min时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显示不清.结论一定心率及扫描参数、对比剂使用合适前提下,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获得满意的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图像.

  • 血液粘度测定质量控制的探讨

    作者:张银汉;陈婧;邓明凤;王爱莹

    目的对血液粘度测定质量控制进行探讨.方法使用FASCO-3000全自动血流变快测仪和全血粘度质控液,选择不同条件进行测定.结果温度对血液粘度测定影响较大;粘度仪的选择、工作人员的熟练程度、标本处理问题等均对血液粘度测定有影响.结论进行血液粘度的测定,必须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只有严格遵照上述各项条件,做到规范化,同时注意选择性能较好的仪器,在分析中要特别注意温度的影响,就能保证血液粘度测定的质量.

  • 修瑞娟教授再次当选国际微循环联盟首席常委

    作者:

    2001年8月20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第七届世界微循环大会上,国际微循环联盟召开了执委会.在这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了由八人组成的新一届国际微循环联盟执行委员会,亚洲微循环联盟主席、中国微循环学会会长修瑞娟教授作为亚太地区的代表当选为首席委员.当选常委的其他成员还有:日本微循环学会主席HiromasaIshii教授(日本庆应大学内科系)、日本庆应大学内科系Masaya Oda教授、欧洲微循环学会主席John Tooke教授(英国Peninsula医学院)、欧洲微循环学会秘书长Axel R.Pries教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生理系)、美国微循环学会当届主席Ingrid H.sarelius教授(美国Rochester大学药理及生理学系)、美国Bruce Klitzman教授(Buke大学医学中心)、第七届世界微循环大会主席Michael Perry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生理系).这次会议还修改了国际微循环联盟章程以及讨论了世界微循环大会的举办方式,审议了法国和以色列呈交的第九届世界微循环大会的申办报告,决定了第八届世界微循环大会于2006年在美国举行.在大会上修瑞娟教授题为"建立微血管医学迫在眉睫"的特邀报告以特大版面展出.(曾祥元、张坚、蔺世龙供稿)

  • 2001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公报

    作者:

    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研究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决定将2001年度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授予Leland H.Hartwell、R.Timothy Hunt及Paul M.Nurse,以表彰他们在"细胞周期关键调节因子"方面的发现.所有有机体都是由细胞组成,而细胞是通过细胞分裂进行扩增的.一个成人所拥有的大约一百万亿(1014)个细胞均起源于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成人体内还有大量的处于不断分裂状态的细胞以替代死亡的细胞.一个细胞在分裂前必须成长成型、完成染色体倍增以及染色体分离,以便使染色体精确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这些不同的过程在细胞周期中协同进行.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得主在细胞周期的调控方面做出了始创性的发现,他们鉴定了包括酵母、植物、动物和人类在内的调控所有真核细胞生物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这些基本发现对细胞生长的各个方面都有巨大影响.癌细胞中可以见到由于细胞周期调控缺陷所导致的染色体改变,从长远而论,这一发现可能为癌症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 脑梗塞中医证型与微循环关系研究

    作者:胡庆全

    目的探讨脑梗塞中医证型与甲皱、球结膜微循环的关系.方法对115例脑梗塞患者进行甲皱及球结膜微循环观察.结果中医各证型之间具有不同的微循环改变,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主要以甲皱微循环异常为主;痰热腑实证、风火上扰证主要以球结膜微循环异常为主.血液流速缓慢、红细胞中、重度聚集是其共性.结论微循环变化可做为脑梗塞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参考指标.

  • 中国微循环学会第二届第二次理事会纪要

    作者:

    中国微循环学会第二届第二次理事会于2001年10月13~1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医学科学院微循环研究所新建科研楼三层学术报告厅内).本次理事会实到理事34人,因故出国的理事4人,因事或因病不能到会的理事31人.在修瑞娟会长主持下、在与会理事的共同努力下,会议胜利完成了预定议程,圆满结束.

  • 丁甘仁先生在伤寒与风温案中的用药特点浅析

    作者:唐建君

    本文分析了丁甘仁先生医案一书伤寒和温病两大部分中所有的方剂及其中的药物,据此归纳出其中肺胃双解,表里兼顾,方变有序和用药轻灵的特点.

  • 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例报告

    作者:于民海;王宝宏;冉学红;夏炳森;崔景英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罕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改变、发热和肾脏受损.临床表现多样化,容易误诊.而且病情多数凶险,无特效治疗,死亡率高.现就我院发现8例患者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病例所有8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7~42岁,中位年龄27岁.2 临床表现见表12.1贫血8例患者均有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进展较快,进行性加重.2.2出血8例患者均有皮肤粘膜出血,4/8例有牙龈出血和鼻衄,3/8例有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和颅内出血各占2/8例.2.3神经系统症状6/8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多为一过性,其中嗜睡精神恍惚4/8例,轻瘫3/8例,浅昏迷及意识障碍3/8例,抽搐痉挛2/8例,烦燥、头痛和喷射状呕吐3/8例.

中国微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