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微循环杂志

中国微循环

中国微循环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Microcirculation 중국미순환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科委
  • 主办单位: 江苏省微循环学临床应用实验培训中心(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国微循环学会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7-8568
  • 国内刊号: 32-147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97
  • 曾用名: 微循环技术杂志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微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曹克将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苦碟子对Ⅱ型糖尿病血流变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朱亦堃;李兴;赵宝珍

    目的探讨苦碟子对Ⅱ型糖尿病血流变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3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静脉点滴苦碟子注射液 600ug/d,疗程 13~ 15d,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上述指标.结果治疗后血流变异常及微循环障碍显著改善,治疗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苦碟子能明显改善血流变异常及微循环障碍,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有重要价值.

  • 血液稀释疗法与光量子处理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王少波;刘秋平;王才

    我们用血液稀释疗法与光量子处理结合治疗 30例高粘血症患者一疗程,对比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显示: 治疗后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及血沉下降,全血低切粘度显著下降.红细胞压积下降明显.现报告如下:

  • 手深度烧伤早期切痂植皮和生长因子调控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吕国忠;虞俊杰;陶波;郭锡萍;张茵华

    目的探索一种手深度烧伤后更多、更好地保存手功能的有效方法.方法对 28例 50只手深Ⅱ度以上烧伤的病例进行了早期的全手背部( 包括全手背至手指末节) 切痂,术中应用生长因子调控,术后早期( 术后第 5d至第 10d) 进行手功能锻炼.结果 28例 50只手应用此方法后,除一例再植皮者手功能受影响外,其他病例手外形,手功能的恢复均较满意,总有效率在 90% 以上.截指率明显下降.结论手深度烧伤后早期全手切痂,生长因子调控和早期手功能锻炼对手外形及手功能的恢复保存有很好的疗效.

  • 山莨菪硷、蝮蛇抗栓酶佐治狼疮性肾炎临床研究

    作者:史登平;胡兵

    目的观察山莨菪硷、蝮蛇抗栓酶改善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肾脏微循环及高凝、高粘状态,促进患者对激素发挥良好作用的疗效.方法 70例 LN患者随机分为 A、B两组.A组常规治疗加用山莨菪硷、蝮蛇抗栓酶共 38例;B组常规治疗共 32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检测尿蛋白质定量、BUN、Cr,观察临床症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两组尿蛋白、BUN、Cr变化差异显著(P<0.01). 结论山莨菪硷、蝮蛇抗栓酶佐治 LN具有一定疗效.

  • 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分析

    作者:李晓琳

    本研究选择了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 4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4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进行血液流变学变化观测,以探讨脑血栓形成的血液流变学变化,为预防和治疗脑血栓寻找更为有效的措施.

  • 二硫化碳对眼部微血管的影响

    作者:吉志清;陈俭华;蔺世龙;茹燕

    目的探讨在不同空气环境二硫化碳含量暴露人群眼部微循环和微血管的变化.方法检测对象为某单位二硫化碳接触者及长期在该厂区高浓度二硫化碳暴露人员各 10人,另检测厂区外环境暴露 10人作为对照.用球结膜微循环检测仪检测了球结膜微循环和微血管的变化,按田牛的加权积分法进行积分值计算.对二硫化碳接触者及长期在该厂区高浓度二硫化碳暴露人员还进行了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观察.结果二硫化碳接触者和厂区内暴露人群中球结膜微血管常有渗出、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球结膜微循环的总积分值、形态积分和周围状态积分明显高于厂区外暴露人群(P<0.01). 眼底微血管荧光造影检测,发现长期接触二硫化碳和厂区暴露人群有动脉荧光反应强度增加,视网膜静脉充盈延迟等改变.而厂区外暴露人群的球结膜微循环未见出血,球结膜微循环总积分值正常.结论二硫化碳对球结膜微循环和微血管有损伤作用,控制大气中二硫化碳含量可减轻或避免对微血管的损伤.

  • 12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红细胞流变性分析

    作者:韩英;聂英坤;姜礼红;于卫刚;朱秀英

    目的探讨红细胞流变性的变化对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的影响,阐明改善血液粘滞度和微循环对防治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性.方法对 12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实验组)和 100例无骨质疏松症的门诊体检者(对照组),分别采用 LBY- N6A自清洗螺旋式粘度仪测定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电泳指数;统计学分析采取两组间比较的 t检验.结果(1)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沉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 P<0.05;(2)骨质疏松症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及电泳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3)骨质疏松症组的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红细胞流变性的改变对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除补充钙剂、维生素 D及激素替代治疗外,也应该重视血液粘度和微循环的改善.同样,临床工作中的防治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时所采用的降纤、降粘治疗,也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起重要作用.

  • 血液生物平衡疗法对高粘血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周祖勇;谢修齐;龚苏;高丽霞;尹琪

    目的观察血液生物平衡疗法对高粘血症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方法应用 XSZ- 3B型血液生物平衡治疗仪,静脉采血 150~ 200ml注入一次性无菌采血杯中进行紫外线和低能量 He- Ne激光照射、磁化并充氧 15~ 20min后回输.采血同时快速静滴平衡液(低右或培他啶盐液加 mg2+ 、Ca2+ 、K+ 等 400ml),间隔 2~ 3d一次,5~ 6次为 1疗程.1疗程后复查血液流变指标并自身前后对照.结果血液流变学六项指标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液生物平衡疗法具有明显降低血液粘滞度,增加纤维蛋白原的溶解度,提高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纠正异常血液流变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

  • 硬皮病患者血液流变性改变

    作者:徐丽萍;李雪梅;王新月;魏茂元

    目的探讨硬皮病患者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方法采用 R- 80自动血液粘度仪,测定 22例硬皮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硬皮病患者,全血高切、中切和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沉方程 K值和全血低切相对粘度等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硬皮病患者有血液流变性的异常改变.这种变化可为硬皮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关键词: 硬皮病 血液流变性
  • 在血液流变学检测中不同抗凝剂对血沉测定的影响

    作者:李雪梅

    血沉即红细胞沉降率 (ESR)测定,是常用的临床检验指标,它的诊断特异性虽然不高,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来看,它可以反映红细胞的聚集程度.所以多年来一直被临床血液流变学所采用.在以往的检测中,只考虑到血沉受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测试温度、红细胞表面电荷、红细胞之间桥联力的大小及细胞与血浆之间密度差异等影响因素.如血样红细胞压积降低血沉增快;血浆粘度降低,血沉增快;测试温度增高,血沉增快等.很少考虑到不同抗凝剂对血沉测定结果的影响.过去测定血沉通常采用 3.8% (109mmol/L)枸橼酸钠作抗凝剂.近年来,在血液流变学检测中为了方便,血沉测定也用肝素抗凝.为了探讨不同抗凝剂对血沉测定的影响,我们用肝素和枸橼酸钠两种不同抗凝剂对 87例病人血样平行进行了血沉测定值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 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Ⅰ两种试剂盒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李秀伟;姜坤

    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快速、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梗塞心肌的抢救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 CK- MB、 LDH/LDH2两项生化指标可用于 AMI的早期诊断,但操作繁琐,利用率较低,且不宜急诊操作.本文测定肌红蛋白 (Mb)、肌钙蛋白 I(cTnI)两种方法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早期诊断有快速、简捷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 降纤酶治疗伴高粘血症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宋一平;郑景英;王立平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伴高粘血症的心绞痛的疗效.方法观察治疗前后降纤酶治疗组和硝酸甘油治疗组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降纤酶治疗组明显好于硝酸甘油治疗组,差别有显著性(P<0.01). 结论降纤酶对伴高粘血症的心绞痛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 胰岛素抵抗与血液流变性临床相关性研究

    作者:蒋建玲;李昌祁;周仁;郝岩峰;全凤玲;刘玉甫;马晓光;张东友;李秀丽;冯佳庆;吴海霞;胡泽溪

    胰岛素抵抗(IR) 的主要临床特征为: 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作用的抵抗,多见于Ⅱ型糖尿病患者.有关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血液流变性的临床研究,少见文献报道.现将近年来我们所诊断的 32例胰岛素抵抗患者及其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血管造影在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沈晓文

    屈氏韧带以下的消化道出血称之为下消化道出血.出血的原因很多,内窥镜及钡餐检查不易发现,诊断比较困难,尤其是小肠.所以,如何及时找出出血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自 1996年以来我们用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造影的方法诊断了 35例下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共发现 28例阳性病变,其中 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和血液粘度指标观察

    作者:李柏英

    研究证实,糖尿病被认为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引发高脂血症,从而影响血液粘度.本文对 36例中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血脂和血液粘度进行检测,并与 40例年龄相仿的正常人加以对照,试图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等的影响

    作者:赵晶;张晓燕;白云杰

    目的观察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等的影响.方法将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80例,观察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UBIO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度总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除血沉外)、血脂、TNF、ET等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前后血沉无显著性.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UBIO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状态,降低血脂、TNF、ET,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状态及血粘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立杰;金永华;梁庆成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状态与血粘度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 30例患者和 33例正常人进行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vWF∶Ag)、抗凝血酶Ⅲ(AT- Ⅲ)含量、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及其抑制物(PAI- 1)的活性及血粘度的测定.结果患者组 vWF∶Ag含量 t- PA、PAI- 1活性及血粘度测定结果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 AT- Ⅲ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液处于高凝与高粘状态,且诸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对本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高血脂对血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作者:金永娟;李宏妹;朱文云;马丽;邢海燕

    目的研究血清胆固醇( cho) 升高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 在血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VEC) 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胆固醇血症家兔模型研究血清 cho对红细胞变形性,白细胞自发活化率及粘附分子( CD11b/ CD18) 表达的影响.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研究 OX- LDL对 VEC粘附分子( ICAM- 1、VCAM- 1) 和 MCP- 1表达的影响.结果动物模型的结果指出随着血清 cho升高,红细胞变形性降低,白细胞 SAR和 CD11b/ CD18表达增加.由 HUVEC获得如下结果 :( 1) 培养的 HUVEC能少量表达 ICAM- 1和 MCP- 1及蛋白;( 2) OX- LDL可显著增强 ICAM- 1、MCP- 1及蛋白表达.对 VCAM- 1表达无影响;( 3) OX- LDL有细胞毒性,引起 VEC形态异常.结论血清 cho升高引起红细胞变形性降低,白细胞 SAR升高,活化的白细胞通过释放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和蛋白酶,损伤 VEC,从而破坏内皮的完整性.因此,血清 cho升高是 AS和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 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变化

    作者:景远;关晓萍;蔺威;赵金英

    目的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性的改变.方法将链脲佐菌素 225mg溶于 0.1mol/L枸椽酸缓冲液(pH4.4)30ml中,按体重 50mg/kg(1ml/150g)一次性腹腔注射.造模后 24h以尿糖试纸测尿糖,眼眶静脉丛采血测血糖,6周后摘眼球采血测血液流变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结果造模组大鼠血液粘度,红细胞电泳、红细胞压积诸指标均有增高(P<0.05~ 0.01),且造模组大鼠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水平均有异常改变.结论链脲佐菌素对实验动物的胰岛β细胞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毒性作用,可使多种动物产生糖尿病,表现出人类患糖尿病时血液流变性改变的特征.

  • LPS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及 NF-κ B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顾大勇;曾祥元;陈莉;杨季云;马布仁;王天然;唐旭东;石力

    目的研究 LPS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PWVEC) ICAM- 1的表达及调控机制.方法 100ng/ml LPS刺激 PMVEC 0h、2h、4h、6h、8h或 10ng/ml、50ng/ml、100ng/ml LPS刺激 6h,免疫细胞化学检测 PMVEC ICAM- 1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检测 NF- κ B的活化.并通过加入活化阻断剂 PDTC观察对 PMVEC ICAM- 1表达的影响.结果 PMVEC ICAM- 1的表达与 LPS的刺激呈时相 - 剂量依赖方式.LPS的刺激迅速活化 NF- κ B,60min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PDTC能显著降低 ICAM- 1的表达( P<0. 01).结论 LPS刺激诱导 NF- κ B的活化,启动 ICAM- 1的合成表达.

  • 大鼠提睾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作者:赵佐庆

    目的研究大鼠提睾肌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 SP法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生物素标记法( TUNEL) 对大鼠提睾肌缺血再灌注后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 Bcl- 2、Bax、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的表达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均有 Bcl- 2、Bax、P53和 PCNA的表达,在平滑肌细胞,Bcl- 2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 Bax和 P53. PCNA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在内皮细胞,Bax和 P53的表达强,TUNEL阳性细胞率高.结论大鼠提睾肌缺血再灌注可造成平滑细胞的增殖和内皮细胞的凋亡,其结果可能与微循环障碍有关.

  • JL-GE对SD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作者:吴家宽;曹俊娜;顾仁樾;邓树安

    目的观察银杏叶、白蒺藜全草提取物的复合制剂( JL- GE) 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选用 18月龄雄性 SD大鼠分为四组,分别用生理盐水、阿斯匹林和 JL- GE( 分两种剂量,Ⅰ组 JL- GE 150mg/kg/d,Ⅱ组 JL- GE 300mg/kg/d) 灌胃,半月后检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不同剂量的两个 JL- GE实验组的高、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模型组( P<0.01,P<0.05),其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而两个实验组动物红细胞压积与模型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 JL- GE可能通过降低红细胞聚集性,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改善 SD大鼠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

  • PECAM-1在炎症微循环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高宏凯;周总光

    炎症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白细胞粘附并穿越微血管内皮细胞,向炎症部位募集.外渗的白细胞释放细胞毒性物质,如氧自由基、蛋白水解酶等,造成组织损伤.在炎症反应中,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是一重要环节,它决定了白细胞经内皮迁移以及粘附分子参与白细胞粘附的整个过程.在炎症所致微循环损伤中,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 1( PECAM- 1, CD31) 扮演了重要角色.

  • 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作者:梁光波;金惠铭

    血管内皮细胞密切参与包括再生、发育、伤口愈合等一系列生理过程及炎症反应、糖尿病生物膜病变、肿瘤侵袭等病理生理反应(Folkman,1992).为了对内皮细胞的功能有更多了解,人们对人及动物内皮细胞的培养进行了探索.近年来,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已从大血管(主动脉、脐静脉 ) 内皮细胞发展到微血管内皮细胞(MECs).MECs的分离和培养在认识正常的血管生成和实体瘤血管新生、炎性细胞的迁移及血管病理生理等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观察

    作者:张显坤;孟丹

    本文对 45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血液流变学变化,为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及控制其它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一些启示.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性变化

    作者:曹风华;巨丹;线利波

    94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静脉溶栓治疗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疗效

    作者:曹丽华;张锦;闫俊杰;白玉海;崔志堂;李慧淑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已被公认,各国溶栓治疗基本以颈内动脉系统缺血为主,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溶栓治疗较少.我们依据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溶栓治疗方案,试用在椎基底动脉缺血卒中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本组病人溶栓治疗结果显示死亡率为 10%,疗效肯定.报告如下.

  • 人胚脑皮层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作者:陆华;蒋云召;苗宗宁;周建宏;唐志放;陆爻忠;卞林;惠国桢

    目的从人胚脑皮层中分离培养并鉴定神经干细胞.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在人胚脑皮层中分离出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的细胞,并进行培养、传代、分化观察,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克隆细胞的神经巢蛋白( Nestin) 抗原和分化后特异性成熟神经细胞抗原的表达.结果从胚龄 10周的新鲜人胚脑皮层中成功分离出神经干细胞,该细胞具有连续克隆能力,可传代培养,表达神经巢蛋白抗原.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细胞、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结论人胚脑皮层中存在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

  • 兔胸腹部爆炸伤后不同器官微血管通透性的变化

    作者:王建民;王正国;朱佩芳;李兵仓;张良潮

    目的探讨爆炸性冲击伤后不同组织器官微血管通透性变化的特点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采用雷管对兔的爆炸性冲击损伤模型,以及 125I- 白蛋白标记的方法,观察爆炸性冲击波对兔心、脑、肺、肾、肝组织中的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距爆源 20cm处的爆炸冲击波平均压力峰值为 174. 4kPa,可引起红细胞压积增加为 14. 9%( 与对照组相比),血浆丢失为对照的 5. 12倍;距爆源 10cm时,爆炸冲击波的压力峰值可陡增至 1000kPa以上,所致白蛋白漏出率为伤前的 1.5倍,心、脑、肺、肾组织中的残留放射性较对照组增加约 1. 6~ 1. 9倍.结论爆炸冲击波能引起红细胞压积明显增加,血浆丢失,以及心、脑、肺、肾组织中微血管通透性的增加.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抗氧化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CD40和CD40 L的影响

    作者:严金川;吴宗贵;陈金明;张玲珍;李莉;仲人前

    目的探讨 OX- LDL和 VitE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 CD40和 CD40L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 CD40和 CD40L表达水平.结果低浓度 OX- LDL(<200μ g/L)可使内皮细胞表达 CD40和 CD40L含量明显增加,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效应.高浓度(>200μ g/L)OX- LDL刺激时,CD40和 CD40L表达明显下降.抗氧化剂 VitE呈剂量依赖性部分逆转 OX- LDL对内皮细胞表达 CD40和 CD40L. 结论 OX- LDL刺激内皮细胞高表达 CD40和 CD40L可能是其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机制.

  • VEGF高表达的胶质瘤细胞对体外共培养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作者:王新红;殷莲华;金惠铭

    目的以 VEGF阴性表达的正常鼠肝细胞系 BRL 3A为对照,研究 VEGF高表达的恶性胶质瘤细胞系 C6对体外共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建立体外 C6,BRL 3A与微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方法,观察不同培养体系中内皮细胞活体形态的改变、毛细血管管腔样结构形成的数量、用生长曲线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内皮细胞的增殖状况;利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共培养后的内皮细胞上和血管新生有关的生长因子和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与胶质瘤细胞 C6共培养时,可引起内皮细胞的增殖速度加快,细胞周期中 S期和 G2- M期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内皮细胞呈现大量的毛细血管管腔样结构;而与 BRL 3A共培养内皮细胞呈现相对静止的状态(P<0.01),未观察到形态学的明显变化.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与 C6共培养的内皮细胞 Flk-1、Flt-1蛋白表达增加(P<0.05),而与 BRL 3A共培养的内皮细胞 Flk-1、Flt-1蛋白表达下降(P<0.01). 结论胶质瘤细胞 C6可使共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转化为血管新生活跃的状态,其可能原因为 C6合成分泌的 VEGF上调 Flk-1、Flt-1的表达.

  • 偏头痛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作者:侯延丽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血液流变性与其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在联系.方法对 103例偏头痛患者,检测其血液流变学的有关指标并结合其中医分型分析,且与 112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偏头痛患者的各项指标除血沉(P<0.05)外,其它均显著异常(P<0.01);不同中医分型组的变化侧重与轻重也不同且与病情相平行.结论在对偏头痛患者辨证施治时改善其血液的流变性不容忽视.

  •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血液流变性的临床观察

    作者:姜坤;张兰华;刘玉芳

    本文对 47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不仅降压效果明显、稳定、少有反弹,而且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发现中药对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有重要影响,这对治疗高血压有十分重要意义.

  • 通脉胶囊对脑梗塞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邹伟;张衍良;黄萍;王茉蕾;刘丹;戴铁成

    目的观察通脉胶囊对脑梗塞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 12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通脉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消栓通络胶囊,采用全自动血流变仪( FASCO3010型),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脉胶囊明显降低脑梗塞患者的血浆粘度( η P) 和高切全血粘度( η Hb).结论通脉胶囊对脑梗塞病人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了患者的血浆粘度和全血高切粘度有关.

  • 全国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学术研讨会暨黑龙江省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学会第五届年会纪要

    作者:

  • 血管内皮祖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王卫东;陈正堂

    血管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是血管内皮的前体细胞,亦称为血管母细胞(angioblasts).新近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祖细胞不仅参与胚胎期的血管发育,也存在于成年机体的骨髓及外周血,在成体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这一目前血管发育生物学的重大发现,不仅为揭开血管新生机制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缺血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本文报告其有关进展.

  •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意义与存在问题的探讨

    作者:翁维良

    1 血液流变学研究的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是一门研究血液流动与变型的新型学科,其范围包括血液流量、流速、流态、血液凝固性,血液中有形成分及血管变形性与弹性、微循环、微血管血液流变性等.血液流变性的异常将会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障碍.因此血液流变学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有:

中国微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